警院《刑事技术1》课程习题集

合集下载

刑事技术考试(习题卷10)

刑事技术考试(习题卷10)

刑事技术考试(习题卷10)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保护现场最主要的措施是( )现场。

A)封锁B)勘查C)清理D)复原答案:A解析:2.[单选题]下列对刑事诉讼中“流窜作案”解释错误的是( )。

A)跨市、县管辖范围连续作案B)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市继续作案C)在居住地以外的市、县作案D)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县继续作案答案:C解析:3.[单选题]下列情形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

A)甲(刑警)在审讯过程中,刑讯逼供致被害人死亡B)乙在抢劫过程中因与被害人发生扭打,失手致被害人死亡C)丙绑架人质后因勒索不得,将被害人杀死D)丁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诽谤同学王某,王某想不开自杀答案:A解析:4.[单选题]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送交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3个月以下的,可以代为执行的机关是( )。

A)监狱B)公安机关C)看守所D)人民法院答案:C解析:5.[单选题]高某系某县拘留所所长,利用职权非法搜查刘某身体。

刘某到县公安局告发,高某矢口否认。

县公安局受案后可以( )。

A)立案侦查B)移送县检察院,并通知刘某C)作出不予立案决定D)告知刘某向县检察院提出控告答案:B解析:6.[单选题]对于系列拆割盗案件,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区域或地点进行秘密的(),力争抓获现行。

A)调查走访B)跟踪摸底答案:C解析:7.[单选题]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以( )定罪处罚A)信用卡诈骗罪B)非法经营罪C)妨害信用卡管理罪D)合同诈骗罪答案:B解析:8.[单选题]某共同犯罪案件,主犯丁某住甲地,在乙地实施犯罪行为,同伙王某和陈某分别住丙地和丁地,此案应由( )公安机关管辖。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B解析:9.[单选题]甲、乙同乘一列火车。

刑事科学技术题

刑事科学技术题

《刑事科学技术》模拟试卷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分)1.刑事科学技术。

刑事科学技术简称刑事技术,也称物证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收集、分析、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材料,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性技术手段。

2.调焦。

调焦是指调节物像相对的距离,使不同距离的景物按照一定的拍照要求清晰成像在像面上,或者将某些景物成像模糊的过程。

3.斗型纹。

斗型纹内部系统中心有一条以上的环形线,或螺形线、曲形线,上部及两侧由较多的弓形线包绕,下部由波浪线或横直线构成。

4.步态特征。

人行走时每只脚在起脚、碾脚、落脚过程中的运步规律特点。

5.笔迹。

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文字符号的形象系统。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运笔特征主要表现在(起笔)、(收笔)、(行笔)和(连笔)特征上。

2.摹仿笔迹按摹仿手法分三种:()、()、()。

3.凹陷状痕迹的结构包括()、()、()和()。

4.足迹按造型客体不同可分为()、()和()三种,其中()不能进行人身同一认定。

5.弹壳在发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有()、()、()、()、()。

6.近距离摄影中,理论上增大影像的方法有()和()。

7.感光度低的胶片,宽容度()。

8.左手伪装笔迹有机械性特点,表现为(左高右低)。

9.常见的制式枪弹是由弹头、弹壳、()和()构成的。

10.枪管的内表面叫枪膛,它可分为线膛、()和()三个区域。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照相机镜头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大。

2.目前能进行红外线反射摄影的波段是750nm~1350nm。

3.弓型纹由内部、外围和根基三个系统所构成。

4.人行走时,碾脚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痕迹是蹬痕。

5.穿鞋足迹不能对留痕鞋进行同一认定。

6.用石膏制模法提取足迹前,必须将足迹中的石块,树枝,树叶等杂物清除。

刑事科学技术复习题

刑事科学技术复习题

刑事科学技术复习题第一篇:刑事科学技术复习题刑事科学技术(治安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环境温度在20℃左右,死后10小时内,尸温每小时约下降()℃。

A.0.5 B.1 C.2 D.52.法医检验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施中有关()问题的一项专门工作。

A.物理 B.医学 C.法律 D.尸体3.法医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现场勘查B.尸体检验C.活体检查D.笔迹检验4.法医鉴定是法医鉴定人按照法律程序,根据司法、公安机关的委派或聘请,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人身、尸体、物品等进行检验;对()进行审查,做出科学结论的过程。

A.尸体 B.物证 C.文证 D.笔迹5.脑死亡,是()功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

A.脑干B.大脑C.全脑D.小脑6.一般情况下,生命的终止需一个过程。

不属于死亡过程的是()A.生物学死亡期B.濒死期C.临床死亡期D.扩散期 7.()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

A.生物学死亡期B.濒死期C.临床死亡期D.扩散期 8.()是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

A.生物学死亡期B.濒死期C.临床死亡期D.扩散期 9.死亡过程的()阶段,没有抢救价值。

A.生物学死亡期B.濒死期C.临床死亡期D.扩散期 10.检验呼吸是否存在,不能用(C)方法。

A.玻璃杯试验B.镜片冷却法C.结扎手指末端D.泡沫试验 11.检验心跳是否存在,不能用()方法。

A.听诊器 B.X光射线 C.心电图 D.泡沫试验 12.属于非自然死亡的有()A.心脏病死亡B.溺死C.老死D.脑出血死亡 13.属于自然死亡的有()A.猝死 B.溺死 C.烧死 D.溢死 14.不属于直接死因的是()。

A.心脏严重破坏B.失血C.中毒D.感染 15.属于间接死因的是()。

A.心脏严重破坏B.感染C.中毒D.失血 16.属于死亡诱因的是()。

A.情绪激动B.感染C.中毒D.失血 17.()小时内出现的尸体变化称为早期尸体现象。

A.24 B.36 C.48 D.72 18.()小时后出现的尸体变化称为晚期尸体现象。

刑事技术考试(习题卷8)

刑事技术考试(习题卷8)

刑事技术考试(习题卷8)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10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某公安局在侦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韩某强奸邓某案件时,发现其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B)由公安机关并案侦查C)将案件并案后移送人民检察院,以人民检察院为主进行侦查,公安机关予以配合D)将案件并案后以公安机关为主进行侦查,人民检察院配合答案:A解析:2.[单选题]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

A)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别处理B)可以比照类似的条文定罪处刑C)不得定罪处刑D)一般可不定罪处刑答案:C解析:3.[单选题]对新《内务条令》的贯彻落实,各级公安机关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负有( )。

A)主体责任B)主要责任C)第一责任D)重要责任答案:C解析:4.[单选题]某市发生一起抢劫案,公安机关在侦查中确定了犯罪嫌疑人刘某,在对刘某的讯问中,刘某提出案发当日其一直在该市一个网吧和李某一起上网,没有作案时间如果李某作为证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不是刘某的近亲属B)能够辨别是非、正确表达C)身体上没有缺陷D)已成年答案:B解析:5.[单选题]创的基本形态不包括( )。

A)创缘B)创口C)创腔D)创面答案:D解析:D)双箕斗答案:C解析:7.[单选题]对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只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B)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C)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D)可以由被害人自主选择由人民法院或公安机关中的哪一个机关直接受理答案:D解析:8.[单选题]下列措施中,( )属于刑事强制措施。

A)拘役B)收容教育C)拘传D)强制隔离戒毒答案:C解析:9.[单选题]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下列关于收集、调取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B)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有权拒绝向公安机关提供C)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D)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必须受法律追究答案:B解析:10.[单选题]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 )。

刑事技术考试(习题卷24)

刑事技术考试(习题卷24)

刑事技术考试(习题卷24)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39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拆割盗行为侵害的物品或对象具有铁路行业的专业特性,要注重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

A)盗窃铁路运输的货物B)收购铁路器材C)破坏铁路设备D)侵占旅客财产答案:B解析:2.[单选题]公安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要依法接受( )的法律监督。

A)人大常委会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本级人民政府答案:B解析:3.[单选题](一)甲.乙.丙三人相约从B县租车流窜至A县进行盗窃,在出发前三人商量,甲的驾驶技术最好,由其负责驾车接应,乙技术开锁手段最好,由其开门入室,丙没什么特长,在外面负责望风。

三人到达A县后,物色了一开放式小区,乙独自上到小区内16幢202实施技术开锁入室盗窃,丙因胆小,就在该幢楼楼下进行望风,而因小区内路狭窄,甲驾车停在离小区约50米处的位置等候。

乙顺利的开锁入室后盗得现金六千,在出门时被正巧回家的户主碰到,两人从楼上一直拉扯搏斗到楼下,被正在望风的丙看到,丙上前帮忙拉开户主,两人逃脱至千米之外后,乙打电话给甲驾车前来接应,并在电话中就将事情原委详细告诉了甲,遂三人立即携带赃款返回B县平均分得赃款二千元。

经过甲.乙辨认,A县公安机关确认丙的真实身份即刘某某,同时办理了对刘某某拘留的法律手续,因刘某偶潜逃,在( )内未能缉捕归案的,应当将收集到的准确信息通过本公安机关刑侦部门上网发布。

()A)三日内B)七日内C)十五日内D)一个月内答案:D解析:4.[单选题]《刑法》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 )相适应。

A)所犯罪行B)承担的刑事责任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D)危害后果答案:C解析:5.[单选题]拍照范围大、景深大.这是( )镜头的照相特点。

A)广角镜头解析:6.[单选题]下列属于浸润期尸斑表现的是( )A)指压不退色B)尸体翻转后消失C)指压退色D)指压部分褪色答案:A解析:7.[单选题]甲想从事贩毒活动,便使用少量海洛因混杂大量的面粉、石灰等原料,按照1:100的比例,制造了1000克“海洛因”出售给他人,获得赃款15000余元对甲应定(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B)贩卖毒品罪C)制造毒品罪D)诈骗罪答案:B解析:8.[单选题]收买被拐卖的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

刑事技术复习题

刑事技术复习题

刑事技术复习题刑事技术复习题一、DNA鉴定技术DNA鉴定技术是刑事技术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科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犯罪侦查和司法审判中。

它通过对DNA样本进行分析和比对,确定个体的遗传信息,从而判断是否与犯罪现场的DNA样本相匹配,进而推断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DNA鉴定技术的原理是基于人类DNA序列的独特性和稳定性。

DNA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分子,由四种碱基组成,分别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每个人的DNA序列都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同卵双胞胎,其他人的DNA序列都是不同的。

DNA鉴定技术主要包括DNA提取、PCR扩增、电泳分离和比对等步骤。

首先,从犯罪现场的生物痕迹中提取出DNA样本,通常可以从血液、唾液、头发等物质中提取。

然后,通过PCR扩增技术,将DNA样本中特定的DNA片段进行复制,以增加其数量。

接下来,通过电泳分离,将扩增的DNA片段按照大小进行分离,形成特定的DNA条带图谱。

最后,将犯罪嫌疑人的DNA样本与犯罪现场的DNA样本进行比对,根据DNA条带图谱的相似性来判断是否匹配。

二、指纹鉴定技术指纹鉴定技术是一种以指纹图案为基础的个体识别技术,也是刑事技术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每个人的指纹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同卵双胞胎也有不同的指纹。

指纹鉴定技术主要包括指纹提取、指纹图案比对和指纹特征提取等步骤。

首先,从犯罪现场或物证中提取出指纹样本,可以通过粉末法、化学法或光学法进行提取。

然后,通过显微镜或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将提取的指纹图案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与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图案相匹配。

最后,通过指纹特征提取技术,提取出指纹图案中的特征点,如纹线的形状、长度、分叉等信息,用于进一步的鉴定和比对。

指纹鉴定技术的优点在于准确性高、可靠性强。

由于每个人的指纹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通过比对指纹图案可以确定个体的身份,从而帮助侦破犯罪案件。

指纹鉴定技术在刑事审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司法公正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

刑事科学技术题

刑事科学技术题

《刑事科学技术》模拟试卷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分)1.刑事科学技术。

刑事科学技术简称刑事技术,也称物证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收集、分析、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材料,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性技术手段。

2.调焦。

调焦是指调节物像相对的距离,使不同距离的景物按照一定的拍照要求清晰成像在像面上,或者将某些景物成像模糊的过程。

3.斗型纹。

斗型纹内部系统中心有一条以上的环形线,或螺形线、曲形线,上部及两侧由较多的弓形线包绕,下部由波浪线或横直线构成。

4.步态特征。

人行走时每只脚在起脚、碾脚、落脚过程中的运步规律特点。

5.笔迹。

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文字符号的形象系统。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运笔特征主要表现在(起笔)、(收笔)、(行笔)和(连笔)特征上。

2.摹仿笔迹按摹仿手法分三种:()、()、()。

3.凹陷状痕迹的结构包括()、()、()和()。

4.足迹按造型客体不同可分为()、()和()三种,其中()不能进行人身同一认定。

5.弹壳在发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有()、()、()、()、()。

6.近距离摄影中,理论上增大影像的方法有()和()。

7.感光度低的胶片,宽容度()。

8.左手伪装笔迹有机械性特点,表现为(左高右低)。

9.常见的制式枪弹是由弹头、弹壳、()和()构成的。

10.枪管的内表面叫枪膛,它可分为线膛、()和()三个区域。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照相机镜头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大。

2.目前能进行红外线反射摄影的波段是750nm~1350nm。

3.弓型纹由内部、外围和根基三个系统所构成。

4.人行走时,碾脚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痕迹是蹬痕。

5.穿鞋足迹不能对留痕鞋进行同一认定。

6.用石膏制模法提取足迹前,必须将足迹中的石块,树枝,树叶等杂物清除。

刑事技术考试(习题卷6)

刑事技术考试(习题卷6)

刑事技术考试(习题卷6)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孙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孙某在劳动时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对孙某处理正确的是( )。

A)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立即执行死刑B)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年期满后执行死刑C)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D)2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答案:C解析:2.[单选题]不服地方各级法院第一审未生效判决时,( )有权请求检察院提起抗诉。

A)被害人及其近亲属B)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C)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D)被害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答案:C解析:3.[单选题]不属于锐器创的特点是( )。

A)创角锐B)创壁光滑C)创缘整齐D)创腔有组织间桥答案:D解析:4.[单选题]对于自诉案件,如果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下列人员中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是( )。

A)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B)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C)人民法院指定的律师D)任何仗义执言的公民答案:A解析:5.[单选题]张某因犯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6年后被决定假释,张某的假释考验期是()。

A)张某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B)张某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C)不得少于张某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D)有期徒刑假释考验期为3年答案:B解析:6.[单选题]某校车司机甲驾驶校车(额定载客20人)途中因要求上车学生较多,总共载学生30人上路行驶,被交警查获。

甲的行为()。

B)构成交通肇事罪C)构成危险驾驶罪D)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答案:C解析:7.[单选题]关于附条件不起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对人民检察院决定附条件不起诉有异议,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起诉的决定B)在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对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C)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为6个月以上1年以下D)人民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答案:B解析:8.[单选题]甲与乙系在某国家机关工作的同事,平时有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技术1》课程习题集复习思考题:1.试述刑事科学技术的内容体系。

2.物质交换和转移原理的内容含义是什么?3.试述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的概念,两者有何不同?4. 普通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拍摄的效果有何不同?5、简述拍照的过程。

6、现场摄影包括哪些内容?7、如何进行盗窃案件现场的重点部位照相?8、如何进行命案现场的重点部位照相?9、数码摄影技术在刑事证据中的作用?10、狭义犯罪痕迹的概念。

11、指头纹的类型。

12、常见的九个细节特征。

13、发现寻找痕迹物证的重点部位及发现的方法。

14、形象痕迹的形成及分类。

15、痕迹检验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程序。

16、痕迹的送检程序。

17、种类特征与个别特征的概念。

18、手印显现方法的显现原理和适用范围。

选择题:1、刑事科学技术一般包括(ABCD )。

A、痕迹检验技术B、刑事影像技术C、文件检验技术D、法医检验技术等2、物证按重量、体积可分( CD )。

A、人体物证B、文件物证C、微量物证D、常量物证3、刑事科学技术的原理有( ABC )。

A、物质转移和交换B、同一认定C、种属认定D、否定4、同一认定的客体是( ABCD )。

A、被寻找客体B、受审查客体C、检材D、样本5、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的程序是(ABCD )。

A、委托鉴定(送检)B、受理C、实施D、制作鉴定文书6、属照相机光学部分的部件有( ABCE )A、镜头B、反光镜C、取景器 E 、光圈 F、闪光联动7、光圈的作用有( ABCE )A、控制曝光量B、控制通光孔径大小C、调节景深D、调节反差E、调节像差F、调节颗粒度8、从视场角大小来分镜头分为( CDF )A、变焦镜头B、广角镜头C、短焦镜头D、标准镜头E、长焦镜头F、望远镜头9、快门的作用( ABD )A、控制曝光量B、控制通光时间C、调节景深D、记录运动物体E、调节颗粒度F、控制反差10、以下属于广角镜头成像的特点的有:( ABDE )。

A、立体感强B、会变形C、单个影像大D、景深大E、拍摄范围大11、相机用毕后,应:( ACD )。

A、释放快门B、光圈收缩至最小C、调焦至无穷远D、防尘、防潮12、下列哪组表达是正确的( BC )。

A、焦距长、视角小、景深大B、焦距长、光圈大、景深小C、焦距短、视角大、景深大D、焦距短、光圈小、景深小13、以下属于景别范围的有:( ABCDE )A、远景B、全景C、中景D、近景E、特写F、背景14、影响曝光量大小的因素有( ABCEF )A、光圈大小B、快门速度C、感光度快慢D、反光律E、物距离F、光照角度15、影响景深的因素包括( ACD )A、焦距B、快门C、光圈 D物距 E、光线 F、曝光量16、摄影用光指拍照时选用的光照方向即( ABCDE )A、顺光B、前侧光C、侧光D、侧逆光E、逆光F、散射光17、现场照相的内容指的是( ABCD )A、现场方位照相B、现场概貌照相C、现场细目照相D、现场重点部位照相18、现场照相常用的器材有( ABCD )A、照相机B、比例尺C、近摄装置D、多波段光源19、现场照片的标注符号、代号应以( A )标划。

A、红色B、黑色C、白色D、绿色20、翻拍样本指纹最好使用( A )。

A、盲色胶片B、全色胶片C、彩色胶片D、红外胶片21、在阴影摄影中,利用阴影显示痕迹,光照方向应与纹线方向( C )。

A、平行B、垂直C、成45度角D、任意配置22、数码图像存储介质有( ABCDE )。

A、PC卡B、CF闪存卡C、SM闪存卡D、记忆棒E、光盘23、痕迹按表面形态变化分(CD )。

A、形象痕迹B、印象痕迹C、平面痕迹D、立体痕迹24、手纹的( A )特性,为指纹进行人身鉴别提供了客观依据A、特定性B、稳定性C、触物留痕D、认定人身25、手纹的( B )特性,为指纹进行人身鉴别提供了时间上延续的有利条件。

A、特定性B、稳定性C、触物留痕D、认定人身26、弓型纹的特点( A )A、二个系统,没有三角B、三个系统,一个三角C、三个系统,二个三角D、一个系统,没有三角27、箕型纹的特点( B )A、二个系统,没有三角B、三个系统,一个三角C、三个系统,二个三角D、一个系统,没有三角28、斗型纹的特点( C )A、二个系统,没有三角B、三个系统,一个三角C、三个系统,二个三角D、一个系统,没有三角29、细节特征是指( ABC )A、乳突纹线细小构造B、特殊形态C、纹线组合及其细节D、纹型30、( D )细节特征是稀有少见,高质量的特征。

A、分岐B、结合C、起点D、“小字辈”31、手纹的表现形式有( ABCD )A、乳突纹线B、屈肌褶纹C、邹纹D、伤疤等32、手印特征包括( CD )A、伤疤特征B、皱纹特征C、种类特征D、个别特征33、某案发现场,怀疑一真皮包上有手印,技术人员可用( ABC )方法显现A、铝粉刷显B、“502”熏显C、多波段光源D、茚三酮显现34、某案发现场,怀疑信封上有手印,技术人员可用( ACD )方法显现A、碳粉抖显B、“502”熏显C、硝酸银酒精溶液D、茚三酮丙酮溶液35、某案现场,抽屉被撬、怀疑工作桌上的玻璃板上有手印,技术人员可用( ACD )方法显现。

A、铝粉刷显B、茚三酮试剂C、多波段光源D、“502”熏显36、现场手印可用于( ABC )。

A、分析判断是否为作案活动有关B、分析判断是何手何手指何部位所留C、分析判断留有手印的人的个人特点37、足迹特征包括( BC )A、印象特征B、步法特征C、形象特征D、嗅源38、足迹可用于( ABCD )A、判断留有足迹的人的个人特点B、判断鞋种、鞋号C、判断作案活动过程D、分析案情39、成趟足迹是指( D )。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以上连续足迹40、足迹的( B )可判断鞋种。

A、形象特征B、印象特征C、步法特征D、气味41、鞋号等于( A )。

A、赤足长B、鞋印长C、袜印长D、其他42、工具痕迹表现有( ABCD )A、凹陷痕B、线条痕C、破碎痕D、空洞痕43、打击和撬压痕迹同属于(C )。

A、动态线条痕迹B、动态凹陷痕迹C、静态凹陷痕迹D、静态线条痕迹44、工具与客体的接触有( ABC )方式。

A、点接触B、线接触C、面接触D、全接触45、枪弹痕迹是指枪支发射后,在( ABCD )的总称A、弹头B、弹着点C、弹壳D、弹孔46、弹壳上的痕迹包括( ABC )过程形成的A、装弹B、射击C、排壳D、弹孔47、枪弹痕迹中,省内建档痕迹为( D )A、击针头B、弹膛内壁C、抛壳铤D、弹底窝48、1米以外的射击为( D )。

A、接触射击B、贴近射击C、近距离射击D、远距离射击49、 0.1-0.9米的射击为( C )。

A、接触射击B、贴近射击C、近距离射击D、远距离射击50、下列哪些痕迹属于特殊痕迹( ABCD )。

A、整体分离痕迹B、车辆痕迹C、牙痕D、开、破锁痕迹判断题:1、刑事技术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和检验法。

( X )2、刑事技术的科学基础是物质的特定性,反映性。

( X )3、刑事技术的原理只有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原理。

( X )4、分别检验是指将现场提取的检材和嫌疑样本分开检验的方法。

()5、委托检验就是送检。

()6、135照相机是指其镜头35毫米。

( X )7、拍特写一般使用光角镜头。

( X )8、光圈系数越大,其通光量越大。

( X )9、取景器只有旁轴取景方式。

( X )10、感光片产生灰雾是由于冲洗过程中受损伤或摩擦而形成。

()11、全色片在红灯下操作;分色片、盲色片、照相纸在绿灯下或全黑的条件下操作。

( X )12、傻瓜照相机是小光角镜头,可以用来拍摄现场。

( X )13、现场概貌照相要反映现场所在的具体位置。

( X )14、现场重点部位照相要反映现场原始状况。

( X )15、数码照相与传统照相的本质区别在于使用的照相机的不同。

( X )16、乳突纹线上的细节特征是种类特征。

( X )17、穿鞋足迹的全长等于鞋号。

( X )18、工痕的勘查中应时刻牢记“微量物证”的存在。

()19、64式手枪是转轮枪。

( X )20、弹壳上只有射击过程中形成的痕迹。

( X )21、痕迹特征就是物体的形态特征。

( X )22、粉末刷显法的操作方法为上下左右轻刷。

( X )23、硝酸银显现法可以显现陈旧手印。

( X )24、茚三酮显现法为熏显法。

( X )25、“502”胶可以显现吸水物面上指纹。

( X )26、血潜手印常用四甲基联苯胺显现方法显现。

()27、捺印是样本收取的主要方式。

()28、痕迹记录的方法为文字描述法。

( X )29、痕迹提取的方法为照相。

( X )30、痕迹分析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痕迹本身。

( X )实验操作题1、数码相机的拍照步骤。

2、捺印主要内容及要注意的问题。

3、粉末刷显法的操作步骤。

4、磁性粉末刷显法的操作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