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生物圈(含部分答案)
专题1生物和生物圈-【提分必备】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必练真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提分必备】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必练真题专题1 生物和生物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2020·黑龙江大兴安岭地·中考真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所描绘的自然现象,反应了哪一个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答案】C2.(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在“①→蝉→螳螂→黄雀”这条食物链中,①最可能是()A.太阳B.榕树C.细菌D.岩石【答案】B3.(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狗发觉有人靠近而叫唤,说明生物能够()A.对刺激作出反应B.进行生长和繁殖C.发生遗传和变异D.排出体内的废物【答案】A4.(2017·四川成都·中考真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A.捕食关系B.合作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答案】A5.(2020·山东临沂·中考真题)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大树底下好乘凉B.雨露滋润禾苗壮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春江水暖鸭先知【答案】A6.(2021·江苏·淮安市东城开明中学中考真题)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一个多功能光照箱,在该箱里栽培40株同种且生长状况相仿的雏菊幼苗,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由此可知,该小组探究的变量是()A.光照B.温度C.湿度【答案】A7.(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生存B.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C.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D.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答案】A8.(2021·宁夏·中考真题)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田鼠、蛇、猫头鹰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关系。
重难点01 生物和生物圈-2022年中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解析版)

重难点01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梳理】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链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3.探究实验的要求,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4.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5.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等。
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7.生物圈的范围、特点、概念;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2021·云南广南·)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红杏出墙”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答案】A【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红杏出墙”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应激性,即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有利于趋利避害,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故选A。
2.(2020·山东冠县·)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特征的是()A.呼吸B.需要营养C.由细胞构成D.生长和繁殖【答案】C【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BD.呼吸、生物需要营养、生长和繁殖,都属于生物共有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特征,符合题意。
泰安地区2019年中考生物第一部分基础过关第1课时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练习(含答案)

第1课时生物和生物圈考能提升题组一泰安模拟题组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A.具有细胞结构B.能够使动物和植物患病C.能够繁殖后代D.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某项探究活动,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该实验说明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生长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物生长是不是需要水分D.该实验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3.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常用方法。
生物活动课上,同学们调查发现校园里有雪松、桃树、月季、蚯蚓、麻雀、葫芦藓、蘑菇等生物。
下列四位同学的调查总结,正确的是( )A.按形态结构分,雪松、桃树、月季、葫芦藓、蘑菇属于植物B.葫芦藓、蘑菇都利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C.葫芦藓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能够真正适应陆地生活D.月季与桃树的共同特征比月季与雪松的共同特征多4.关于谚语、俗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说明植物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B.“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蕴含的食物链:蝉→螳螂→黄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B.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的叶纷纷落下,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了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和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可以理解为每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存在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相同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7.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的消费者中,哪种生物灭绝一定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 )A.乙B.丙C.丁D.己8.(2018泰安样题)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和部分生物间的能量(单位:100 kJ/m2/年)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字母序号表示不同的生物)。
中考复习生物核心必考点疑难点拨完全解析(全国通用)疑难点拨01生物和生物圈(含答案解析)

疑难点拨01生物和生物圈考点详解一、生物的特征1、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该物体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⑧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二、生物的归类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生物可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和水陆两栖生物;按照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三、生物科学方法4、目前已经学的生物科学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探究法、对照实验法。
5、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对于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6、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7、探究实验法包括六大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8、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目的是保证单一变量)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9、10、环境影响生物(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土壤等;另一类是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影响 )( 适应 ) 生物环境( 影响 )(4)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实验变量:光照实验现象:阴暗处鼠妇数量多实验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实验用多只鼠妇的原因: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实验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的原因: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11、生物能适应环境。
中考生物挑战压轴题-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

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一、选择题1. 有研究者于今年2月19日宣布,从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土壤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微生物,并命名为“兵马俑芽胞杆菌”.你认为该新发现的可信性取决于()A.历史上是否有对该微生物的记载B.该微生物是否具有传染性C.该微生物是否有特定的遗传性状D.其他专家是否认同2. 在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构成塔基的一般是()A.草食动物B.生产者C.肉食动物D.分解者3.图中的甲是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关系示意图,乙是因某种原因导致在该食物网中三种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相对含量的直方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图中的c对应甲图中的生物是草B.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必须保护好b,把a全部杀掉C.甲图中生理过程②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D.在生理过程④中,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4. 下列生物之间,食物竞争最剧烈的是:()A.狼和鹿B.蛔虫和人C.牛和羊D.工蜂和雄蜂5. 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红萍适合生于荫暗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
对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该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B.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C.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D.有害昆虫作为鸭子的食物,属于生产者6.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B.猫头鹰体内能量的最终来源来自于草C.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汞的含量最高二、非选择题7. 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图中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禾谷类→__________→鹰。
(2)鹰与食虫鸟之间的关系是_____(填“捕食”或“竞争”)。
(3)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有________。
模块一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原卷版)-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模块一生物和生物圈(试题分值: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大雁南飞B.春暖花开C.蜻蜓点水D.旭日东升2.通过观察,科学家发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下列现象能体现这一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B.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C.小麦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D.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废物3.关于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生物能进行呼吸C.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D.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4.以下谚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瑞雪兆丰年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玉米遇旱穗难伸D.清明前后,种瓜点豆5.阿拉伯胶树和某些蚂蚁长期生活在亚热带森林中,蚂蚁能保护该树免受其他动物的掠食,而该树又为蚂蚁提供树汁和栖息场所。
阿拉伯胶树和这些蚂蚁的种间关系是()A.捕食B.共生C.寄生D.竞争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桃花开放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B.空气C.温度D.土壤7.胡杨是生长在沙漠中唯一的乔木树种,其细胞透水性较强,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排泄盐分,故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以上材料体现了()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依赖于环境D.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8.以下是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的四条食物链,正确的是()A.阳光→植物→兔→孤狸B.草→昆虫→青蛙→蛇C.剑水蚤→蜻蜓幼虫→鱼D.黄雀→螳螂→蝉→树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生物圈D.草原生态系统10.我们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考点01 生物和生物圈(考点详解+专项练习)-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考点微专题

考点01 生物和生物圈生物是生物学最基本的概念和特征,我们在研究生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通过对生物的特征,生物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思考。
在中考过程中,关于生物和生物圈的主要内容,一般会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同时在综合题,实验探究题以及材料阅读题中,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知识也有一定的涉及。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二.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三.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的基本特征注:(1)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①自养: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自己能制造有机物。
②异养: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获得营养。
如:动物,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
(2)珊瑚虫是生物,珊瑚不是;病毒也是生物,但它无细胞结构。
【典例】1.(2020·湖南中考真题)生物有许多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地衣B.机器人C.钟乳石D.煮熟的鸡蛋【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机器人、钟乳石,煮熟的鸡蛋,都不具有繁殖等生物特征,因此不是生物;地衣具有生命现象属于生物。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2020·湖南中考真题)“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遗传B.繁殖C.生长D.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等。
【详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意思是“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描述的是红豆树生长的情况,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长。
A.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A不符合题意。
2020版中考生物大题狂做系列: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试题(含解析)

生物和生物圈试题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 分数_____(8道综合题,训练时间40分钟))1.(2015年安徽省亳州市中考生物试卷)如图是某个生物兴趣小组对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做调查之后,所绘制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该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某种不能分解的有害物质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的植物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所有的动物都属于.收货季节,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的秸秆,造成大气污染,针对这一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向有关部门建议建造沼气池,利用秸秆产生沼气,那么,分析几根产生沼气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3)通过调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认识到,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蛇、蛙、鸟,就会造成的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大量减产,因此可见,每种动物都在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他们呼吁,不要随意灭杀任何一种动物.【答案】(1)4;蛇;(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昆虫、鼠;生态平衡;【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
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生物圈例题:1.下列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部分分布在叶片上表皮D.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考查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易错点】生物与环境的三层关系学生易混淆,特别是环境影响生物与生物影响环境学生极易出错.【分析】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解答】解:A.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空中飞行,属于生物适应环境.B.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等,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D.硼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硼对受精过程的正常进行有特殊作用,因此,对防治油菜“花而不实”,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故选:D2.下图为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同答:(1)在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中,家禽、家畜、人属于成分,沼气池中的甲烷细菌、食用菌属于成分。
(2)如果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水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过一段时间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应该是。
(3)农作物秸秆的碎屑、沼气池中的沼渣都含有丰富的,可以作为培养蘑菇、木耳等食用菌的培养基;蘑菇、木耳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繁殖后代。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的成分比较简单,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少,因此其弱于森林生态系统。
(5)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多途径的利用农作物可使其储存的能量更多地被人类利用。
【考查点】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有毒物质的积累、有机物的利用、真菌的生殖、自动调节能力以及生产者的作用.【易错点】有毒物质的积累与物质的流动特点学生易混淆,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的利用以及自动调节能力与生物种类、数量的关系学生也易出错.【分析】(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人和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家禽、家畜、人属于消费者,甲烷细菌、食用菌属于分解者。
(2)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富集,食物链最末端是人,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3)蘑菇、木耳等食用菌的生活需要有机物,农作物秸秆的碎屑、沼气池中的沼渣都含有丰富的有机物。
蘑菇、木耳属于真菌,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4)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丰富,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农业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5)一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答案】:26.(7分)(1)消费者分解者(2)人(3)有机物(或营养物质)孢子(4)自动调节能力(5)光台作用(或叶绿体)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是。
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碳循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碳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循环;与之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2)分析上图能量传递的过程,可以推测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假如图中的狐狸被全部捕杀,兔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地增加,主要原因是(至少答出两点)。
(3)—般地,构成成分越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在食物网中能够的生物越多,因而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考查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自动调节能力。
【易错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特点和碳循环的形式学生易混淆,自动调节能力与生物种类、数量的关系学生也易出错.【分析】(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与食物网。
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食物链各生物之间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生物体内的碳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环境中。
(2)分析图中食物链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假如狐狸被全部捕杀,兔的数量也不会无限的增加,主要原因是食物和生存空间有限。
(3)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食物网中能够相互替代的生物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反之越弱。
【答案】(1)食物链和食物网二氧化碳有机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受空间和食物的限制(3)相互替代中考新题预测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2.下列描述与其反应的特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草履虫趋向肉汁逃避食盐粒---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蜻蜓点水---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大汗淋漓---排出体内的废物D. 孔雀开屏---生物的生殖发育3.下表为长江武汉段四种生物的调查实统计数据,正确的食物链书写是()种类甲乙丙丁数量 1.56×108 6.42×104 4.1×10108.3×102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丙→甲→乙→丁D.乙→甲→丙→丁4.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关系,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发现乙的数量增加,试分析此时甲、丙、丁的数量变化正确的是()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减少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减少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D甲、乙、丙的数量都增加5.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6.下面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
请据图回答: (1)图一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应该是图三中的[ ] 。
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2)图二中的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3)图三中的A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它通过生理过程(填序号),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表达式是。
7.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对秸秆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在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包含条食物链。
蛇能获得最多能量的食物链是。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开始。
一般情况下,沿着食物链方向,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的。
若制止人们捕杀蛇,发现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是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原因:该举措可以。
(3)习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减少了秸秆的燃烧,变废为宝,例如图中饲养家畜、培养食用菌、生产沼气,更多的加强了对秸秆中的利用。
而图中食用菌与生产沼气的微生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8.右图1是某湖水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2为图1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关系。
请分析回答:(1)图1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写出图一中的食物链:。
如果图2中的A、B、C、D表示图1中的四种鱼,图1中和A、B、C、D对应的成分是。
(2)图1中③表示丙成分通过摄食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入动物体内。
其流动的共性特点是。
(3)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该湖泊水质恶化,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造成严重威胁。
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疯长及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引起的。
为解决水体发绿的问题,有人建议在湖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苗。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苗是图2中的(填序号),投放鱼苗可以提高该湖泊生态系统的。
(4)为解决生活污水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人工湿地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的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具有细胞壁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C.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和遗传物质D.绿藻和黑藻能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9.图甲是呼伦贝尔草原与人类共处形成的食物网,图乙是食物网中四种生物以及它们形成的共性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鹰与蛇的关系是,二者在呼吸方面的共同特点是(2)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是,要增强其自动调节能力,可以增加。
(3)图乙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四种生物的共同特点,若阴影表示四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则阴影表示的含义为。
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图乙中的生物进行分类:。
(4)在图甲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某种原因使蛇的数量减少,则在一定时期内数量会显著增加的生物是。
1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地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社区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如图是某条食物链中生物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除表中包含的生物种类外,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有的成分是。
(2)根据表中的信息,该草原生态系统有条食物链。
(3)若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草→兔→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四种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并且有机物循环的特点是。
该食物网中有毒物质的浓度最高的是。
(4)草原生态系统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的影响而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草原的荒漠化告诫我们,在生产生活种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成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能力,维护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