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考专题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初中生物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一、生物和生物圈1.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比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植物落叶,动物排尿、出汗等。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闭合叶片。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以及动物的繁殖等都是体现。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像子女和父母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有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例如草→兔→狼。
食物网则是由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显微镜的使用是观察细胞的重要工具。
使用时要注意对光、安放装片、调焦等步骤。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人体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四大组织。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植物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组织。
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 绿色植物的类群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如海带、紫菜等。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且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常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如葫芦藓。
中考生物复习练习 第3课时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试题 试题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第3课时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1.概念:在一定的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
2.生态系统的组成:【说明】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局部和非生物局部,两者缺一不可。
其中,非生物局部在做题时往往容易被忽略。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3.生态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与无机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4.有些动物像蚯蚓、屎壳郎属于分解者,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的属于分解者。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与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和流动的。
3.当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危害生态系统许多生物。
【说明】1.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包括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局部和分解者。
2. 写法: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终点必须为消费者。
3. 图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
4.数法:在一个食物网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在计数食物链时,一定要从生产者数到最末端的消费者才算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_______________流动的。
物质循环是_________,能量流动是_________。
[点拨]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_________;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____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能量流动的渠道是沿食物链(网)进行的;能量的变化是:光能→生物体中的化学能→热能。
能量沿营养级逐级传递,级级有散失。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能量的利用效率就越低,营养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数量一般就越____________。
中考生物复习: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ppt课件

考点二 群 落
4.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简称群落。 (1)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群落中,植物起 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2)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 群落。 (3)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有大有小,群落和种群的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 需要而定。
14.(8 分)(2010·台州)人类的过度捕捞使鳕鱼资源从 20 世纪 60 年代便开始逐渐减少, 其生存面临巨大威胁。下图为影响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因素及其结果的预测图,由图中信息 可知:总体上看,在相同渔捞强度下,鳕鱼种群的相对数量与鱼网网眼大小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鳕鱼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应保持渔捞强度为________%最合 适。
11.生态平衡的破坏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当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被破坏。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人为因素(如 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强化自然因素。
考 点 六 人类与生态环境
12.人口问题: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后果。 13.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4)鸟类的主要飞行器官是__________,所以其上的羽毛被油污覆盖后,就无法飞行。 (5)墨西哥湾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将危及数百个物种的生存。由此可见,保护________ 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6)如果没有迅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消除污染物,可能导致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受到严 重破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年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012年生物中考试卷汇编—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选择题1.(2012福州)2.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农民B.玉MC.土壤D.耕牛答案:D2.(2012南通)18.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A~D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答案:A3.(2012盐城)29.盐城大纵湖享有“水乡泽国”、“鱼M之乡”的盛誉。
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湖中的水B.清水大闸蟹C.湖中的芦苇 D.湿地风景区答案:D4.(2012盐城)30.右图为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某一时间内的相对数量关系。
若有害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有害物质最多的可能是A.甲B.乙C.丙 D.丁答案:D5.(2012衢州)9.如图是某校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示意图,图中的乙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机环境答案:B6.(2012菏泽)14.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答案:D7.(2012涪陵区)1.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A.生物圈 B.海洋 C.森林 D.土地⑤答案:A8.(2012涪陵区)7.题7图表示某个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中的①所代表的成分名称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A9.(2012嘉兴)17.如图所示食物网中的X、Y、Z生物,既属于初级消费者,又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A.XB.YC.ZD.Y和Z答案:B10.(2012济宁)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看成A.一条食物链 B.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C.一个食物网 D.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答案:B11.(2012武汉)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对该食物链表述正确的是A.蝉→螳螂→黄雀B.蝉←螳螂←黄雀C.柳树←蝉←螳螂←黄雀D.柳树→蝉→螳螂→黄雀答案:D12.(2012泰安)4.右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蛇、鹰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的相对数量关系。
生物中考试题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013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选择题1.(2010浙江温州)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它多种生物。
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植被答案:B2.(2010南通)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C.物质循环能持续进行D.能量流动能持续进行答案:A3.(2010义乌)7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B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C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D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答案:c2. 请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 阳光→草→兔→狼B. 草→昆虫→青蛙→蛇C. 蛇→青蛙→昆虫→草D. 草→蝗虫→细菌和真菌答案:B5.(2010苏州)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A.草→蚱蜢→食虫鸟→鹰→蛇B.蚌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乌→蛇→鹰答案:D6.(2010济宁)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微山湖中的水B.微山湖中的荷花C.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D.微山湖答案:D7.(2010临沂)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草←食草昆虫←青蛙B. 草→食草昆虫→青蛙→细菌和真菌C. 阳光→草→食草昆虫→青蛙D. 草→食草昆虫→青蛙答案:D8.(2010龙岩)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城市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答案:C9.(2010龙岩)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B.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及人类生活的环境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答案:D10.(2010长沙)近来,我省某河中出现了大量死鱼现象,当地村民怀疑与上游工厂长期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有关。
考点01 生物和生物圈(考点详解+专项练习)-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考点微专题

考点01 生物和生物圈生物是生物学最基本的概念和特征,我们在研究生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通过对生物的特征,生物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思考。
在中考过程中,关于生物和生物圈的主要内容,一般会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同时在综合题,实验探究题以及材料阅读题中,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知识也有一定的涉及。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二.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三.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的基本特征注:(1)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①自养: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自己能制造有机物。
②异养: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获得营养。
如:动物,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
(2)珊瑚虫是生物,珊瑚不是;病毒也是生物,但它无细胞结构。
【典例】1.(2020·湖南中考真题)生物有许多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地衣B.机器人C.钟乳石D.煮熟的鸡蛋【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机器人、钟乳石,煮熟的鸡蛋,都不具有繁殖等生物特征,因此不是生物;地衣具有生命现象属于生物。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2020·湖南中考真题)“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遗传B.繁殖C.生长D.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等。
【详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意思是“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描述的是红豆树生长的情况,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长。
A.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A不符合题意。
初一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试题

初一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试题1.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生态系统生物圈【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生态系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任何生物群体与其所处的环境组成的统一体都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小至一滴水,一把土,一片草地,一个湖泊,一片森林,大至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流域,一个国家乃至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统一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的概念,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微山湖B.微山湖的所有植物C.微山湖的所有动物D.微山湖的所有生物【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其中生物包括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非生物条件,A、微山湖既包括了微山湖中生物生存的环境,也包括了微山湖里所有的生物,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是生态系统,B、微山湖的所有植物:只包括植物,没有动物和细菌真菌,也没有环境,因此不是生态系统,C、微山湖的所有动物:只有动物,没有植物和细菌真菌,也没有环境,因此不是生态系统,D、微山湖的所有生物:只有生物,没有环境,把生物与环境分割开了,也不是生态系统。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
点评:此题是基本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3.下列四组生物中,能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是( )A.高粱和大豆B.猎豹和猕猴C.莲花和紫菜D.丹顶鹤和仙人掌【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总是与环境相适应的,A、大豆和高粱等都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并且都是农作物,都适于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都能生活在农田生态系统中,B、猎豹善于奔跑,适合生活在辽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猕猴主要在树上营攀援生活,适合生活在森林生态系统中,C、莲花是淡水植物,生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紫菜属于海洋植物,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D、丹顶鹤生活在湿地生态系统中,仙人掌生活在荒漠生态系统中。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精练 (解析版)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认识生物:考向1 生物与非生物的判定;考向2 生物的特征;考向3 科学探究常用方法—调查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考向4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考向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考向6 生态系统的概念;考向7 生态系统的组成;考向8 食物链和食物网;考向9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知识清单1】:生物的基本特征【知识补充】生物其它的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生物)考向1 生物与非生物的判定【2022贵州贵阳】小杰有一个能简单对话、完成部分指令和会走动的智能机器人,但他却说机器人不是生物。
下列判断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正确的是()A.能自主运动B.不需要营养C.按指令做事D.会发出声音【答案】B【解答】解:智能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如不能生长和繁殖、不需要营养物质等,所以不是生物。
而运动、按指令做事、发出声音都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不能作为判断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
可见B 正确。
故选:B。
考向2 生物的特征(2022·甘肃·永昌县教学研究室中考真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了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的情景,这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为()A.可以生长发育B.能够繁殖后代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需要获取物质和能量【答案】C【解析】AB.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且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AB不符合题意。
C.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就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C符合题意。
D.生物的一生需要为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从而为自身提供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知识清单2】科学探究常用方法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的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生物专题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选择题1.下列的哪一项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A.一片树林 B.树林中的动物 C.树林中的植物 D.树林中的生物2.图l表示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能够形成食物链的是A.①→④→①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3.图1中的动物③与动物②之间的关系是A.捕食 B.竞争C.台作D。
互不影响4.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B.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C.图中甲代表的生物腐生细菌和真菌等D.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丁丙乙5.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6.图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7.具有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淡水生态系统B。
海洋生态系统C。
湿地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8.假设某生态系统中只有甲、乙、丙三种生物,他们的捕食关系如图2所示。
那么该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A.甲 B。
乙 C。
丙 D。
乙和丙9.水误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A。
水草 B。
虾 C。
鱼 D。
鱼鹰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破坏B.环境污染口趋严重C.青蛙之问的牛存斗争加剧D.人类的大量捕杀11.文成县铜铃山森林公园是温州现有26个森林公园之一,其中有大鲵(俗称娃娃鱼)、黄腹角雉、五步蛇和连香树等珍稀动植物资源。
铜铃山森林公园中所有的大鲵可看作一个A.生物圈 B.生态系统C.群落 D.种群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13.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
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是A. 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B.进一步发展畜牧业C. 退耕还林、还草D.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14.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15.“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A.遗传和变异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活需要营养 D.生长和繁殖16.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鱼体呈梭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B.荷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 D.昆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17.去年我市出现了严重旱灾,春节期间温家宝总理亲临曲阜视察灾情,并做出重要部署——严防因干旱导致的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从中可以看出A温度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B水影响农作物的生长C阳光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D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18.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①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⑥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⑦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⑥19.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大雁南飞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鱼儿离不开水 D.秋风扫落叶20.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21.在我们学到的谚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2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湘江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A.有细胞结构 B.呈球形 C.呈绿色 D.体积微小23.在沙漠地区,生存的生物种类非常少,影响生物在此生存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24.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阳光、空气、还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A、生活环境B、非生物因素C、生态系统D、生物因素2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据报道,我国现在有二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农村地下水资源50%不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下列所述情况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③日本福岛核电站将处理受损核反应堆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大海④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④D、①②③④26.小红同学在学习小组讨论生物的特征时,列举了以下实例。
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运动 B.生物都需要营养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7.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出洞穴。
此现象与蚯蚓的生理功能有关的一项是A.呼吸 B.营养 c排出体内废物 D.生长和繁殖2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描述了同种植物在不同环境开花的时间不一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29.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说明含羞草具有的生命特征是A.能够运动 B。
需要呼吸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能产生反射30.“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二、识图分析题5.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开始。
(2)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鸡和玉米之间是关系。
(3)在此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4)此生态系统一共有条食物链,写出人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5)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
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及日常积累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各种生物的取食关系形成了多条食物链.这些链彼此交错构成了。
(2)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部分在图中未显现的是。
(3)仔细观察该图,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4)你认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4.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中B是指,D是指。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作用由生物进入无机环境。
(3)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于。
三、实验探究题1.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
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
(1)提出问题: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2)作出假设: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3)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种子100粒、清水、10%食盐水(4)实验步骤: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10%的食盐水中,B组浸泡在中。
均在相同的条件下浸泡6小时左右。
②将浸泡后的A、B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与B。
再将A、B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
在A、B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这样的两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其中实验组是组,对照组是组。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两袋中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5)预测结果、得出结论: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