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专题一生物与生物圈测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专题1生物和生物圈-【提分必备】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必练真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生物和生物圈-【提分必备】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必练真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提分必备】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必练真题专题1 生物和生物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2020·黑龙江大兴安岭地·中考真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所描绘的自然现象,反应了哪一个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答案】C2.(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在“①→蝉→螳螂→黄雀”这条食物链中,①最可能是()A.太阳B.榕树C.细菌D.岩石【答案】B3.(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狗发觉有人靠近而叫唤,说明生物能够()A.对刺激作出反应B.进行生长和繁殖C.发生遗传和变异D.排出体内的废物【答案】A4.(2017·四川成都·中考真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A.捕食关系B.合作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答案】A5.(2020·山东临沂·中考真题)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大树底下好乘凉B.雨露滋润禾苗壮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春江水暖鸭先知【答案】A6.(2021·江苏·淮安市东城开明中学中考真题)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一个多功能光照箱,在该箱里栽培40株同种且生长状况相仿的雏菊幼苗,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由此可知,该小组探究的变量是()A.光照B.温度C.湿度【答案】A7.(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生存B.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C.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D.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答案】A8.(2021·宁夏·中考真题)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田鼠、蛇、猫头鹰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关系。

2021年中考生物生物与生物圈专题卷(附答案)

2021年中考生物生物与生物圈专题卷(附答案)

2021年中考生物生物与生物圈专题卷(附答案)一、单选题1 .在“草玲害虫玲蛇玲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 A.害虫 B.鹰 C.草 D.蛇2 .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A. 水绵B. 木瓜C. 衣藻D. 蚯蚓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单方向的,逐级减少的 C.可循环的,逐级减少的 B.单方向的,逐级增加的 D.可循环的,逐级增加的4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能歌善舞的机器人B.从小长大的钟乳石C.堆积的越来越高的珊瑚礁D.枯木上生长的蘑菇5 .下列动物中属于植食动物的是( ) A.山羊B.老虎C.狼D.狮子6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7 .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8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B.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C. 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且稳定不变,自动调节能力强D.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9 .下列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干旱环境中生活B.青蛙体温恒定,适于水陆两栖生活C. 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D. 家鸽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生活 10 .在生物圈中,不同的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类也是其中的一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B.消费者和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11 .图1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2表示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

请据图分析,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1中共有3条食物链A.植被丰富的树林中空气清新B.人类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造成酸雨C.深山阴湿的岩石上长有苔辞D.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 国1B.图1中所示的所有组成成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图2中的甲代表图1中的蛇D.即使该生态系统气候适宜、草木繁茂,鼠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增加,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2.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生产者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代表的成分外,仅缺少非生物成分D.假如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食物链“草玲野兔玲鹰”中,鹰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13.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仙人球的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B.千里之堤,溃于蚊穴C.过度放牧,破坏草场D.大树底下好乘凉14.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复杂,生态系统多样。

中考生物挑战压轴题-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

中考生物挑战压轴题-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

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一、选择题1. 有研究者于今年2月19日宣布,从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土壤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微生物,并命名为“兵马俑芽胞杆菌”.你认为该新发现的可信性取决于()A.历史上是否有对该微生物的记载B.该微生物是否具有传染性C.该微生物是否有特定的遗传性状D.其他专家是否认同2. 在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构成塔基的一般是()A.草食动物B.生产者C.肉食动物D.分解者3.图中的甲是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关系示意图,乙是因某种原因导致在该食物网中三种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相对含量的直方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图中的c对应甲图中的生物是草B.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必须保护好b,把a全部杀掉C.甲图中生理过程②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D.在生理过程④中,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4. 下列生物之间,食物竞争最剧烈的是:()A.狼和鹿B.蛔虫和人C.牛和羊D.工蜂和雄蜂5. 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红萍适合生于荫暗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

对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该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B.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C.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D.有害昆虫作为鸭子的食物,属于生产者6.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B.猫头鹰体内能量的最终来源来自于草C.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汞的含量最高二、非选择题7. 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图中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禾谷类→__________→鹰。

(2)鹰与食虫鸟之间的关系是_____(填“捕食”或“竞争”)。

(3)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有________。

2021年人教版中考生物《生物和生物圈》专项练习题(含答案)(2)

2021年人教版中考生物《生物和生物圈》专项练习题(含答案)(2)

人教版中考生物《生物和生物圈》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俗语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以树汁为食.下列各项能表达正确()A.树汁→蝉→螳螂→黄雀B.树→蝉→螳螂C.树汁→蝉→黄雀→细菌D.土壤→蝉→螳螂→黄雀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步消耗B.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方向、不循环的C.在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的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多D.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3.青蛙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非常相似,这在生物学上称为( )A、拟态B、警戒色C、保护色D、应激性4.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由于一定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下列有关食物链甲→乙→丙→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丁是分解者,通常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B.乙和丙之间是捕食关系,丙数量增加时,乙的数量会减少,丁的数量会增加C.食物链中的甲、乙、丙、丁和所有微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甲是捕食植物的动物5.《诗经》记载“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梁代陶弘景观察发现,蜾蠃将螟蛉幼虫捉到自己巢穴中,蜾蠃的卵孵化后以螟蛉为食。

蜾蠃和螟蛉的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6.人类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A.水圈B.大气圈C.岩石圈D.生物圈7.真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占重要地位,这是因为( )A.吸收代谢废物 B.能分解有机物,使之变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D.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8.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A.有机物和能量B.水分和无机盐C.氧气和无机盐D.二氧化碳和能量9.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下列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A.大气圈的底部B.岩石圈的底部C.水圈的大部D.岩石圈的表面10.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B.该生态系统中的最终能量来源于草C.在食物网中蛇与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D.图所示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11.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模块一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原卷版)-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模块一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原卷版)-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模块一生物和生物圈(试题分值: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大雁南飞B.春暖花开C.蜻蜓点水D.旭日东升2.通过观察,科学家发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下列现象能体现这一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B.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C.小麦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D.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废物3.关于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生物能进行呼吸C.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D.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4.以下谚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瑞雪兆丰年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玉米遇旱穗难伸D.清明前后,种瓜点豆5.阿拉伯胶树和某些蚂蚁长期生活在亚热带森林中,蚂蚁能保护该树免受其他动物的掠食,而该树又为蚂蚁提供树汁和栖息场所。

阿拉伯胶树和这些蚂蚁的种间关系是()A.捕食B.共生C.寄生D.竞争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桃花开放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B.空气C.温度D.土壤7.胡杨是生长在沙漠中唯一的乔木树种,其细胞透水性较强,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排泄盐分,故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以上材料体现了()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依赖于环境D.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8.以下是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的四条食物链,正确的是()A.阳光→植物→兔→孤狸B.草→昆虫→青蛙→蛇C.剑水蚤→蜻蜓幼虫→鱼D.黄雀→螳螂→蝉→树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生物圈D.草原生态系统10.我们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考点01 认识生物1.(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让世界更加绚丽多彩。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慢慢长大的钟乳石B.弹钢琴的机器人C.展翅飞翔的雄鹰D.千姿百态的珊瑚【答案】C【详解】ABD.钟乳石、机器人和珊瑚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ABD错误。

C.展翅飞翔的雄鹰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如遗传变异、繁殖等,属于生物,C正确。

故选C。

2.(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答案】D【详解】A.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A错误。

B.苔藓植物和草都是绿色植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反映了生物能够生长,B错误。

C.荷花是植物,蜻蜓是动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C错误。

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没有提到生物,与生命现象无关,D正确。

故选D。

3.(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生命活动需要能量B.生物能生长发育、繁殖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答案】C【详解】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C。

4.(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气谚语“蚂蚁搬家,大雨来到”“蜘蛛结网,久雨必晴”,主要运用了()A.观察法B.实验法C.比较法D.调查法【答案】A【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考点01 生物和生物圈(考点详解+专项练习)-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考点微专题

考点01 生物和生物圈(考点详解+专项练习)-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考点微专题

考点01 生物和生物圈生物是生物学最基本的概念和特征,我们在研究生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通过对生物的特征,生物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思考。

在中考过程中,关于生物和生物圈的主要内容,一般会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同时在综合题,实验探究题以及材料阅读题中,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知识也有一定的涉及。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二.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三.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的基本特征注:(1)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①自养: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自己能制造有机物。

②异养: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获得营养。

如:动物,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

(2)珊瑚虫是生物,珊瑚不是;病毒也是生物,但它无细胞结构。

【典例】1.(2020·湖南中考真题)生物有许多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地衣B.机器人C.钟乳石D.煮熟的鸡蛋【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机器人、钟乳石,煮熟的鸡蛋,都不具有繁殖等生物特征,因此不是生物;地衣具有生命现象属于生物。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2020·湖南中考真题)“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遗传B.繁殖C.生长D.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等。

【详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意思是“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描述的是红豆树生长的情况,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长。

A.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A不符合题意。

01单元测试(一) 生物和生物圈

01单元测试(一)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测试(一) 生物和生物圈(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邵阳中考)下列生命活动中,所有生物都具有的是()A.光合作用 B.简单反射C.自由运动 D.进行繁殖2.“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3.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A.事先设计好调查表 B.将喜欢的生物如实记录,其他忽略C.将调查的植物叶采摘下来留作纪念 D.离开小组,独自进行调查4.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5.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C.“草盛豆苗稀”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6.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是()A.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B.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C.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D.提出问题、得出结论、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7.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8.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9.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10.下表为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光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生物专题一生物与生物圈测试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5次实验的结果统计为80%的鼠妇在光下活动,乙同学对10次实验的结果统计为70%的鼠妇在暗处活动。

你认为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
A.甲可信 B.乙可信 C.都可信 D.都不可信
2.校园植物能减少沙尘飞扬,下列不是植物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A.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叶表面生有大量的气孔
3.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A.温度 B.水 C.阳光 D.空气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的是()
A.能吸收水分 B.能进行呼吸
C.能生长和繁殖 D.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5.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A.蓝藻 B.肺炎双球菌 C.枯草杆菌 D.蘑菇
6.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7.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A.温度 B.水 C.光 D.土壤
8.以下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
9.以下各种关系中,描述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A.牛吃青草 B.大鱼吃小鱼 C.狼捕食羚羊 D.小鸡吃虫子
10.据报道,截至2010年4月8日,中国西南旱情: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农作物受旱死苗达7907亩。

此报道中导致农作物出现死苗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土壤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这一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为:影响桃花开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空气 C.光照 D.水分
12.科学探究常要进行对照实验,实验中应注意()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C.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B.所有变量都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不相同
13.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一项是()
A.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 B.鼠类对农田、草原造成破坏
C.蚯蚓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D.骆驼刺等沙生植物能够防风固沙14.稻田里的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属于()
A.竞争关系 B.合作关系 C.捕食关系 D.寄生关系
15.下列各项中,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校园里的全部学生 B.彩灯公园
C.滏溪河 D.一座城市(自贡市)
16.为了考察两只蜻蜓的外观差异,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 B.推论 C.实验 D.分类
17.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外至少必须具有()
A. 生产者和消费者
B. 生产者和分解者
C. 消费者和分解者
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8.与普通狐相比,北极狐的耳朵非常小,以下解释不确切的是( )
A.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B.北极食物匮乏的结果
C.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9.下图为在一片草原上兔与狼的数量波动曲线。

请分析:
(1)狼的数量变化与兔子的数量变化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子能否被狼吃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狼被人全部消灭,对草原有什么影响?对兔子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

(2)图中猫头鹰飞行时翅膀的上下扇动是由_____的收缩引起的,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___ ________。

(3)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的污染,则图中_______的体内重金属汞的含量最高。

2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的是美丽的田园风光,请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水稻、青蛙、蝗虫、水蛇都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写出此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

(2)少数人大肆捕食青蛙,这种做法会酿出的恶果是____。

(3)鸡卵与蛙卵相比具有哪些适应陆地环境的特征:____(答出两点即可)
22.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肥胖与Ⅱ型糖尿病合称为“姊妹病”,肥胖越严重,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高。

请思考回答:
(1)长期摄取过多能量会导致肥胖,食物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糖尿病的治疗措施通常为________________。

(3)上海农科院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优糖米”,口感与普通大米无异,但其中的淀粉
难以在消化道内分解为葡萄糖,餐后不仅血糖稳定,还能增加饱腹感,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为探究“优糖米”是否具有维持血糖的功能,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
①上述方案中,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组合是______。

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

②若实验结果显示甲鼠的血糖含量低于对照实验中的另一组鼠的血糖含量,你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

③为避免偶然性,应重复多次实验并求_______值。

答案
1.B
2.D
3.A
4.A
5.A
6.B
7.C
8.A
9.A10.A11.A12.A13.A14.A15.A16.A17.B18.B
19.(1)当兔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狼的数量随之增加或减少。

(2)不会,因为在生态系统中,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3)狼被全部消灭,兔子失去天敌,开始快速增长,导致草原退化,最终兔子难于生存。

20. 4胸肌鼠猫头鹰
21. 水稻→蝗虫→青蛙→水蛇蝗虫大量繁殖,影响水稻的生长/水蛇缺少食物而数量下降鸡卵大,储存营养丰富;鸡卵有卵壳保护;鸡卵有卵膜,可防止水分蒸发
22. 糖类注射胰岛素甲鼠和乙鼠乙鼠“优糖米”具有维持血糖的功能平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