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观后感600字以上作文
从《新闻1+1》来看新闻选题与新闻评论

从《新闻1+1》来看新闻选题与新闻评论《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
作为栏目的重点而言,栏目定位首先是时事新闻,然后才是对于时事新闻的评论,至于直播则只是栏目的一种播出方式。
《新闻1+1》的节目形式是一位主持人加一位新闻观察员,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三大类选题中每天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这不仅需要《新闻1+1》以足够的深度去解读新闻话题,又要有显著的新闻性去吸引大众的关注。
那么,适当的选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闻1+1》成功的首要元素就是能从每日众多的话题中选取出亮点。
栏目将新闻话题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时事政策、公共话题与突发事件。
这三类话题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它们都有很强的开放性,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新闻工作者都能清晰感觉到其蕴含的价值并依据自身知识或生活成长环境进行评论。
而如何才能解读透彻,并且读出新意,担当意见领袖,表述出具有行动意义的见解,这正是开放性选题的难度。
所以,《新闻1+1》每期节目都是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近期发生的一些较为敏感的事件,最新变动的事态,或最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发表评论,表明栏目的立场和观点,同时节目触角也会伸向体制机制层面,为决策层提供一种思路和建议,从而达到及时的“提供给观众多元化的信息、合理有效的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实际工作与生活”的目的。
这一方面需要胆识和评论策略,更重要的是必须把握好评论时机,在大量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寻求忠恕、公允、客观、平衡的新闻意见。
关于时事政策解读,《新闻1+1》重点在于梳理历史发展脉络,建构媒介层面上的国家议题。
比如:在时事政策解读方面,2013年12月26日《新闻1+1》就推出了一期引起热议的特别节目——《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意欲何为?》,并紧接着又在一天后的12月27日播出了节目,《安倍晋三狂妄的代价》。
两期节目谈到许多敏感问题时也直言不讳,严厉地指出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是对世界的一种冒犯,是对人类价值观的一种冒犯,是对和平的一种巨大的威胁,从新闻层面上表达了中国对于日本恣意妄为的强硬立场。
评阅《新闻1+1》ling

The End
《新闻1+1》的《血荒,心慌》节目选取了 与民众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采访报道, 深入评析,针砭时弊。新闻的选取体现了新闻 价值的重要性、接近性和时新性。 同时,这期新闻评论节目向观众揭示了血荒 事实真相,宣传了义务献血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并指出了我国采血用血中存在的问题,献血制度 的不完善,为决策者提供了建议。
小建议: 小建议: 1、我们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追踪报道, 、我们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追踪报道, 让观众了解有关部门采取了那些措施解决 问题,以及民众对这一事件的反应等。 问题,以及民众对这一事件的反应等 2、“一家之言”毕竟说服力有限,可 、 一家之言”毕竟说服力有限, 以增加一个小环节,请一位评论嘉宾( 以增加一个小环节,请一位评论嘉宾(相 关部门工作人员或专家)说说看法。 关部门工作人员或专家)说说看法。
《南方日报》的报道要求受众持续关注 其报道,才能全面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相比 之下,《新闻1+1》则在一小时节目中深入 地报道并分析了“血荒”事件及其发生的原 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在《血荒,心慌》这一期节目中,主持 人和评论员对事件进行抽丝剥茧,指出问题 症结所在,突点出了其“专题性深入报道” 的特点。主持人以及新闻评论员以聊天的方 式,同时在连线中引入记者、专家、观察员 的的观点,为观众解读事件真相,引人深思。
《 闻1+1》-栏
董倩
白岩松
[新闻1+1]血荒,心慌!
/GB/166419/13060780.html
涉及260家省市区县医院,中心血库O型血竟然无 法满足一台手术抢救,云南昆明正遭遇最严重“血 荒”。“血荒”之下大量手术被延期,需要大量血液 的患者只能无奈等待。
昆明血荒 (点) 全国多城市 血荒(面) 化解血荒 政策 深层原因 解决方法
新闻观后感600字(通用26篇)

新闻观后感600字(通用26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闻观后感6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闻观后感600字篇1今天,我看了《新闻大求真》这个节目,节目里讲了许多关于安全的问题,我从中也学习了很多知识。
上海发生的,现在想起来仍然让人心痛。
今天我学到了在拥挤的环境中如何自保、自救。
作为一名值周生,我更要从自身做起,在课间、放学后组织好同学们的行走秩序,制止同学的追逐打闹,避免发生拥挤的情况,保证大家的安全。
电视中的鲁“背背”在过马路时被他爸爸开车撞到,虽然不严重,但是如果你觉得他运气好,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他不是运气好,而是违反了交通规则:一、他没有走班马线。
二、过马路时要一看二慢三通过,他同时忽略了“一看”和“二慢”,这才导致他被撞到。
这告诉了我们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我们在马路上要时刻谨慎、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看了这些,让我们知道在当今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危险,虽然有时危险只会伤害我们一点,但有时却是致命的,但是只要我们能时时保护自己,处处注意自己的安全,那么危险也就会远离我们。
比如:课间上下楼梯靠右走,做到“右行礼让”;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道;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习惯,拒绝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不玩火,不焚烧废弃物;不随意触摸各种电器;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 …安全,很小气,它不会给予那些不重视安全的人好的命运;但安全,又懂得知恩图报,它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保佑送给那些注意它的人,使其不摔倒在安全的起跑线上。
让我们都来关注安全问题吧,学习更多的安全知识。
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改正不良的行为,共同维护好我们的校园环境,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已的一分力量!新闻观后感600字篇2我也渐渐喜欢看新闻,现在,每逢假日,我都会每天坚持看新闻,这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感受。
《新闻1+1》的政治传播语境与启示

展的走向,通过 对 《 新闻1 + 1 》典 范作用的研究,为国内电视新闻的 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 词 : 《 新 闻1 +1 》 政 治传播 传 播语 境 舆 论 引导
2 1 ) { ) F.中央 电视 台推 的 《 新闻 I +I 》正式 在 新『 耳 j 居高不 下 .成 为I I 『 J 类 新闻 节 目的 佼佼 行 频 道播 } 1 j ,成 为 新的 新 『 耳 j 时 类栏 日,1 了H I _ f ; l 绕 重 大突 从政 治传 播 沦观 点 来 讲 , 许 多主 流 媒体 利 H { 『 j 身
新媒体 发 腱的 I 州时 ,也 带来 r 一 系列 的 f u 】 题 例如 . I = I 本 越 来越 多的 民通过 这一 平 台参 与到 新闻 事件 等 多种信息
以东 海域 发乍 大地 震导 致 镝岛核 电站 发 乍核泄 漏后 ,我
的} 百 J 语 化 过 } J 来 ,新 媒体 境 下的 媒 介 热 洲传播 是群
发 事件 、 家 方 针 政 策 、社 会热 点事 件 等 开 选 题 币 ¨ 制 的 影 响 力 、公 信 力币 ¨ 信 誉 度 , 乃受 众 构 建 _ r一 个 虚拟 的
播 栏l j 凭借 性视 角 、罐利 一 _评.开播 不 久便赢 得 了受 政 治 语 态环 境 , 以政 治 说眼 、政 治 修辞 干 ¨ 政 治 沟 通 为 宵传 l { J 央 政 策 方 针 的
参 考 文献
… 王 亚 琼. 网络 传播 环 境 下 的词 媒 体 研 究I DI _郑 州 大 学 ,! l 1 l 4
添J J u 他 得媒 介热 渊传播 逐 渐失 去广 泛的 代表性 .从而 也就
2彭彬. 网络 用语进入 日常 用语的现 象和机制f 1 ) 1 .华 中师范大
《新闻1+1》讲述就业难题——首先学会生存

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就业难题再次凸显,温家宝去江苏考察工作,职业学校里鼓励学生懂知识、会技能,更要学会生存。
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教育该何去何从?破局就业市场萎缩困境,职业教育又该如何调整?《新闻1+1》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欢迎收看《新闻1+1》。
现阶段,保就业,尤其是保大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但是坦率地说,当我们说到大学生,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恐怕大多数人心里面指的都是普通高校的大学毕业生,而不会指那些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就在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到江苏去考察的时候,特别参观了一所职业学校,在跟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温家宝总理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不仅要懂知识,还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会生存。
岩松,你怎么看这三句话?排比句。
白岩松(新闻观察员):其实如果要是温家宝总理去的是其他一个普通高校的话,可能新闻的报道会非常非常多,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今天我们在查这条温家宝总理就在前几天刚去的常州的高等职业学校的相关新闻的时候却非常少,但恰恰在这新闻非常少的这次进校园的过程中,总理说的这番话让人格外的一机灵,因为以前我们很少听领导人说要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我觉得这句话既反映了目前环境的严峻,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和学生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就随着温总理一起到这所职业学校先去看一下。
(播放短片)解说:“要学会生存”,这是一周前,温家宝总理对常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园的学生们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衬托下尤其显得语重心长。
温家宝总理是10号上午在江苏考察工作期间,来到了常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园的。
常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园成立于2002年10月,园区内有6所学校,包含了IT技术、数控技术、现代设计与制造,汽车技术,软件与动漫,新材料、精细化工等等30多个特色训练基地和实验室。
虽然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目前高校园内的近两万名毕业生大多数都找到了各自的实习岗位,很多人被长三角的大中型企业提前预定。
《新闻1+1》观后感600字以上作文

《新闻1+1》观后感600字以上作文
《新闻1+1》观后感600字以上作文
观看电视新闻节目《新闻1+1》2017年12月27日的节目《酒店五星,卫生恶心?》后,我发
现了电视新闻评论有如下几个特点:
1.声画结合,通过解说词进行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最大的评论就是既有能够声画结合,观众在听着文字播报时也能够看到相应的画面。
在同样的时间内,画面能够展示的信息量比文字和语言更多。
通过镜头语言和画面来叙事,能够迅速的让观众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阐述哈尔滨一些五星级酒店用马桶刷刷浴缸和水
因此电
可能是
就由主
董倩首先
页脚内容。
《新闻》观后感作文

《新闻》观后感作文《〈新闻〉观后感》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就像一日三餐,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管是通过电视、报纸,还是手机、电脑,各种各样的新闻总是源源不断地涌进我们的视野。
前几天,我看了一则新闻,这则新闻就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我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则新闻讲的是一个偏远山区的小村庄,因为一条新修的公路,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这个村子交通极为不便,村民们想要去趟镇上,得翻山越岭走上大半天。
农产品运不出去,外面的物资也进不来,村子一直处于贫困的状态。
新闻画面里,那村子的路简直不能称之为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别说车了,人走在上面都得深一脚浅一脚,稍不小心就得摔个大跟头。
村里的孩子们上学也特别艰难,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打着手电筒,沿着崎岖的山路往学校赶。
村里的老人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想送去医院都难,常常因为耽误了时间,病情变得更加严重。
但是,后来政府决定给这个村子修一条公路。
修路的过程那叫一个艰辛!工人们面临着各种困难,比如山体滑坡、资金不足等等。
可他们没有退缩,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我清楚地记得新闻里采访了一个修路工人,他的脸被太阳晒得黝黑,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流,他一边擦汗一边说:“为了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咱累点苦点,值!”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听得我心里热乎乎的。
公路终于修好了!通车的那一天,整个村子像过年一样热闹。
村民们敲锣打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孩子们在新路上欢快地奔跑着,嘴里喊着:“有路啦!有路啦!”那场景,看得我都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
有了这条路,村里的农产品能运出去卖了,外面的商人也能开车进来收购。
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以前那些破旧的房屋,慢慢地都被翻新成了小洋楼。
村里还开了几家小工厂,一些年轻人不再外出打工,选择在家门口就业,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
看到这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以前总觉得新闻里的事儿离自己很远,可这次,我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我最喜欢新闻节目

我最喜欢的新闻节目----《新闻1+1》我最喜欢的新闻节目----《新闻1+1》随着公民文化素养和媒介素养的提高,电视评论节目渐渐受宠,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推出的《新闻I+1》成为电视评论节目的旗帜。
《新闻1+1》的评论范式,为电视评论节目的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改革思路。
《新闻1+1》开创了央视专题评论节目的先河,其节目范式值得解读。
《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自从2008年3月24日开播以来,已经播出了140多期节目,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
《新闻1+1》还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的双人谈话模式,由白岩松、董倩联袂搭档主持,第一时间跟进评论直播,可以说,《新闻1+1》的开播,使中国大陆的电视新闻评论再上一个台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成为炙手可热的节目样式。
下面分析一下《新闻1+1》的新闻评论特点。
一、新闻贴近百姓《新闻1+1》涉及的话都是新闻发生当天或至少是短期内的社会热点评论,贴近时政、贴近社会生活。
评论及时有力,他不仅发出了央视言论正义、权威的声音,也代表了中国媒体敏锐的洞察力与强硬的态度。
《新闻1+1》这样实效性极强的新闻评论节目的出现,就有机的整合了频道的系统化联动,自然地形成了新闻主题与栏目形式的双重流动。
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做大量报道,如在玉树发生地震后,话题都与地震有关,每期节目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温州动车事故后也做了详细深刻的评论。
二、节目解析深刻它的宗旨是”给您不一样的解析”, 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更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
涉及的话题很实在,一般涉及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法律、食品安全和就业等各方面的民生问题、官员责任、民工生活状况以及金融危机等百姓热议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1+1》观后感600字以上作文
《新闻1+1》观后感600字以上作文
观看电视新闻节目《新闻1+1》2017年12月27日的节目《酒店五星,卫生恶心?》后,我发现了电视新闻评论有如下几个特点:
1.声画结合,通过解说词进行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最大的评论就是既有能够声画结合,观众在听着文字播报时也能够看到相应的画面。
在同样的时间内,画面能够展示的信息量比文字和语言更多。
通过镜头语言和画面来叙事,能够迅速的让观众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阐述哈尔滨一些五星级酒店用马桶刷刷浴缸和水杯的时候,就直接使用了早前获取的视频资。
此时再结合一些解说词,表达新闻意见,也使得整个表述更加客观,避免观众自己进行主观臆测。
2.电视主持人的作用
在《新闻1+1》的节目这期节目中的主持人是董倩,她在整个节目之中既起着主持人又起着评论员的作用。
主持人董倩在谈整个事件的情况时可以直接通过语言进行评论,例如在节目中间梳理事件时,她就加入了一些评论,表达了对这些五星级酒店监管上的质疑。
除了语言上的信息,主持人还能够通过非语言的符号,例如表情、动作、语气等来说明主持人该事件的看法。
每每提及酒店清洁时的行径时,主持人董倩都稍皱眉头,并且表情和语气都表达出了嫌弃,这种非语言符号能够拉进新闻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同时显得新闻评论更加有人情味。
3.新闻评论节目的结构不同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像我们平时看的文字评论,文字评论报道需要在一开始
就说清楚整个事件的全貌,而电视新闻却可以将它划分成一些小的板块来逐一展开。
这种方式更符合电视传播的特点,如果按照文字评论方法来组织电视新闻节目的组织方式,那么可能观众看到一半就换台了。
因此电视新闻评论需要让每一个小段都能有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的地方,可能是特别的视频资料,可能是出彩的观点,可能是主持人与嘉宾的探讨等等。
例如这期节目就是先大概交代了一下事件,就由主持人进行一段叙述和评论,再接入一段更加深入的采访和对谈。
这种抽丝拨茧的方式更加能够引起观众看下去的欲望。
4.通过与嘉宾的互动来带出观点
在这期的节目之中,邀请了北京第二外语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老师作为连线的嘉宾。
董倩首先就视频资料中的现象对其进行了一个提问,并根据嘉宾回答的内容进行追问,例如一开始嘉宾可能一直在说这是由于酒店业扩张太快造成的问题,而董倩就一直向嘉宾提问,比如这些酒店中的管理者都是知道这种现象的,应该如何看待等等?那么观众就能够在两人的交锋之中获得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