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渗试模 自检规程
混凝土抗渗试模校验规范

混凝土抗渗试模校验规范
1目的
1.1本方法适用于新购或使用中的混凝土抗渗仪试模的校验。
1.2混凝土抗渗试模系用于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T50081-2002测定硬化后的抗渗等级试验制作时间用模具。
2技术要求
2.1混凝土抗渗试模应由铸铁或钢制成,内表面应机械加工平整光滑,并不应有任何砂眼或缺陷。
2.2试模尺寸,如表所示。
混凝土抗渗试模尺寸
2.3试模内表面的不平整度,每100mn不超过0.05mm 3校验项目
3.1 外观检查。
3.2测量试模的顶面、底面直径和高度。
3.3测量试模各内表面的不平整度。
4环境条件及校验用标准器具
4.1环境条件
温度20C 士10C,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5%校验现场周围应清洁,无影响工作的振动和腐蚀性气体存在。
4.2校验用标准器具
4.2.1钢直尺:量程300mm分度值1mm
4.2.2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4.2.3塞尺:10mm
5校验方法
5.1用感官来检查,要符合2.1条要求。
5.2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模的顶面、底面直径和高度,其值应符合2.2条要求
5.3用钢直尺和塞尺测量试模各内表面的不平整度,其值应符合 2.3条要求
6校验结果处理
6.1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6.2校验周期为12个月。
7校验记录
7.1混凝土抗渗试模校验记录
混凝土抗渗试模校验记录检验编号: ____
校验结论:。
试模自检规程文档

塑料试模自检规程一、总则混凝土试模系用于测试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和测试长期性及耐久性试验时制作试件用模具.根据标准.检定周期为半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技术要求内部尺寸试模内部尺寸误差不应大于公称尺寸为,且不大于.夹角立方体和棱柱体试模各相邻侧面之间为夹角应为直角,其误差不应大于°.圆柱体试模底板与圆柱体轴线之间地夹角应为直角,其误差不应大于°.、平面度立方体和棱柱体试模内表面上地平面度、定位面为平面度误差,每不应大于.在塑料是么中装入符合中级配要求为单粒级碎石,用捣棒分层捣实,捣实时随时为装入层数和每层插捣地次数以及碎石最大粒径应符合中试件制作为有关规定.最后一层捣实完毕后,清空试模,用干布擦拭干净,检查试模为尺寸、夹角、内表面平整度以及内表面是否有明显刻痕.然后将塑料试模放在一个牢固为水平面上,加上试模高度为水,后观察其渗漏情况.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混凝土抗压试模单联尺寸及误差:长±,宽±,深±.水泥胶砂试模自检规程一、通用技术条件、外观应有清晰为铭牌,标有试模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和出厂编号,侧板、端板、隔板和底板等均应有编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模内壁应光滑、不得有明显砂眼、裂纹及划伤等,外壁应无毛刺.、组装组装和成型试件时,试模不得变形.振动时不得松动和漏浆.组装后试模连接面为缝隙不大于,端板和隔板间缝隙不大于.、质量胶砂试模质量应为().、表面粗糙度试模内壁表面粗糙度.二、计量器具控制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定检定条件温度℃,相对湿度:不大于,检定应在周围无影响测量为振动地条件下进行.游标卡尺:分度值,量程~,塞尺:准确度级,电子称:量程,分度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外观目力检查,试模组装后用目测检查,缝隙用塞尺检查.内腔尺寸用游标卡尺和深度卡尺测量,每个尺寸各测二次,取平均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两相邻工作面垂直度用刀口角尺和塞尺测量,每相邻工作面沿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测一次上、下面平行度结合内腔尺寸地检定进行,通过尺寸差换算成每平行度.胶砂试模质量用电子秤测量.水泥胶砂试模三联内腔尺寸及误差:长±,宽±,深±.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检定结果处理经检定合格为试模出具检定证书,检定不合格为试模出具不合格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检定周期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个月.寿光昆仑混凝土有限公司年月日。
混凝土抗渗检测流程

为解决试块和试模之间的密封问题,采用了橡胶圈、橡胶套、塑料套、塑料缠绕膜等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试验,经过反复测试发明了抗渗试验-塑料缠绕膜密封法,该方法能够满足密封要求,并且设计了简易工装解决了试件快速入模、脱模的问题。
1 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步骤1)按混凝土拌和物室内拌和方法,混凝土试件的成型和养护方法进行试件的制作和养护,6个试件为一组。
2)试件拆模后,用钢丝刷刷去两端面的水泥浆膜,送入养护室养护。
到达试验龄期时,取出试件,擦拭干净。
待表面晾干后,进行试件密封。
3)启动抗渗仪,开通6个试位下的阀门,使水从6个孔中渗出,充满试位坑。
关闭抗渗仪。
将密封好的试件安装在抗渗仪上。
4)试验时,水压从0.1 MPa开始,每隔8 h 增加0.1 MPa 水压,并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情况。
当6个试件中有3个试件表面出现渗水时,或加至规定压力(设计抗渗等级)在8 h 内6 个试件中表面渗水试件少于3 h,即可停止试验,并记下此时的水压力。
5)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应重新密封。
6)试验完成后,从试验机上拆下试件,再使用压力机将混凝土抗渗试块脱模。
用刮刀等工具将试模壁上的附着物清理干净。
2 试验密封中的问题分析2.1石蜡加松香密封用石蜡密封时,在试件侧面滚涂一层熔化的石蜡(内加少量松香)。
然后用螺旋加压器将试件压入经过烘箱或电炉预热过的试模中(试模预热温度,以石蜡接触试模,即缓慢熔化,但不流淌为宜),使试件与试模底平齐。
试模变冷后才可解除压力。
用石蜡(内加少量松香)密封时,首先要利用加热设备将石蜡融化,试件侧面滚涂时石蜡层厚度均匀性难以掌握,试模要在烘箱中预热,工艺复杂,制模时间长,若烘箱和加压器与抗渗试验机不在同一实验室,来回运输试块和试模的工作量和时间将大大增加。
最关键的问题是,试件安装到抗渗试验机开始实验后,密封失败,然后停止试验,取下试模,再重新试件制作,如此反复操作将导致试验无法完成。
并且试块拆除后,试模留有石蜡需要清理干净。
混凝土耐久性抗渗性检测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耐久性抗渗性检测作业指导书
1、检测频率
梁体混凝土20000m3/次,桥面保护层1500 m3/次
2、使用仪器
混凝土抗渗仪
2、检测依据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
4、试验步骤
⑴试件养护至试验前1d取出,将表面晾干,然后装上专用密封套或封腊。
随即在螺旋或其它加压装置上,将试件压入经烘箱预热过的试件套中,稍冷却后,即可解除压力、连同试件套装在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⑵试验从水压为0.1MPa开始。
以后每隔8h增加水压
0.1MPa,并且要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
⑶当六个试件中有三个试件端面呈压力水渗透现象或试验水压已达到试验要求而仍不足三个试件端面渗透时,即可停止试验,记下当时的水压。
⑷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则应停止试验,重新密封。
⑸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以每组六个试件中四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计算,其计算式为:
P=10H-1
式中: P—抗渗等级; H—六个试件中三个渗
水时的水压力,MPa。
砼抗渗仪操作规程

砼抗渗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砼抗渗仪是用于测定混凝土材料的抗渗性能的仪器设备。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砼抗渗仪的操作流程,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备准备1. 确保砼抗渗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无损。
2. 准备好所需的试验材料,包括混凝土样品、试验液等。
3. 根据试验要求,调整砼抗渗仪的相关参数,如温度、压力等。
三、样品准备1. 从施工现场获取混凝土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 根据试验要求,制备符合规定尺寸的混凝土试件。
3. 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养护,确保其达到试验要求的强度和湿度。
四、操作流程1. 打开砼抗渗仪电源,待仪器自检完成后,进入待机状态。
2. 将混凝土试件放置在砼抗渗仪的试验槽中,并确保试件与槽壁之间无间隙。
3. 根据试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试验液,将试验液注入砼抗渗仪的试验槽中,注意不要溢出。
4. 设置试验参数,包括温度、压力、试验时间等,确保其符合试验要求。
5. 启动砼抗渗仪,开始试验。
6. 在试验过程中,及时观察试验仪器的运行状态,如温度、压力的变化等。
7. 试验结束后,关闭砼抗渗仪,将试验液排出,并清洗试验槽和其他相关部件。
8. 按照试验要求,记录试验数据,包括温度、压力、试验时间等。
9. 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相应的结论。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砼抗渗仪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人身安全。
2. 砼抗渗仪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如压力表、温度计等。
3. 试验液可能对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操作时应避免直接接触,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4. 操作砼抗渗仪时,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定,如禁止随意调整压力、温度等参数。
六、维护保养1. 定期检查砼抗渗仪的各项功能和部件,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 清洗试验槽和其他相关部件时,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害。
3. 砼抗渗仪长时间不使用时,应断开电源,避免长时间待机造成损坏。
混凝土抗渗试模校验规范

混凝土抗渗试模校验规范
1 目的
1.1 本方法适用于新购或使用中的混凝土抗渗仪试模的校验。
1.2 混凝土抗渗试模系用于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2测定硬化后的抗渗等级试验制作时间用模具。
2 技术要求
2.1 混凝土抗渗试模应由铸铁或钢制成,内表面应机械加工平整光滑,并不应有任何砂眼或缺陷。
2.2 试模尺寸,如表所示。
混凝土抗渗试模尺寸
顶面直径(175±0.2)mm
底面直径(185±0.2)mm
高度(150±0.2)mm
2.3 试模内表面的不平整度,每100mm不超过0.05mm。
3 校验项目
3.1 外观检查。
3.2 测量试模的顶面、底面直径和高度。
3.3 测量试模各内表面的不平整度。
4 环境条件及校验用标准器具
4.1 环境条件
温度20℃±10℃,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5%,校验现场周围应清洁,无影响工作的振动和腐蚀性气体存在。
4.2 校验用标准器具
4.2.1 钢直尺:量程300mm,分度值1mm。
4.2.2 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4.2.3 塞尺:10mm。
5 校验方法
5.1 用感官来检查,要符合2.1条要求。
5.2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模的顶面、底面直径和高度,其值应符合2.2条要求。
5.3 用钢直尺和塞尺测量试模各内表面的不平整度,其值应符合2.3条要求。
6 校验结果处理
6.1 全部校验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6.2 校验周期为12个月。
7 校验记录。
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方法与标准

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方法与标准一、概述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混凝土抗渗性能是其重要的性能之一,对于建筑物的防水、防潮、防霉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的方法及相关标准,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二、检测方法1.试验设备(1)渗透试验设备:包括渗透装置、压力计、水箱、温度计、计时器等。
(2)试样制备设备:包括模具、搅拌机、振动器等。
2.试验步骤(1)试样制备:按照相关标准制备混凝土试样,通常采用标准立方体试件或标准圆柱试件。
(2)试样处理:将试样表面处理干净,去除浮灰、砂粒等杂质。
(3)试验设备准备:将渗透试验设备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校准和调整。
(4)试验操作:将试样放置在渗透装置上,使其表面与水箱中的水面接触,通过压力计记录渗透压力变化情况,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参数。
(5)数据处理: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混凝土的渗透系数和渗透率等相关参数。
3.注意事项(1)试样的制备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试样的质量和尺寸符合要求。
(2)试样表面处理应干净,避免杂质的影响。
(3)试验设备的校准和调整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4)试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相关标准1.《水泥和水泥制品试验方法标准》(GB/T 17671-1999)该标准规定了混凝土渗透系数、渗透率等试验方法和计算方法。
2.《建筑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规程》(JGJ/T 500-2014)该标准规定了建筑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的试验方法、试验设备、试验数据处理等要求。
3.《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该标准规定了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验收标准和要求,其中包括混凝土抗渗性能的要求。
四、结论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混凝土渗透系数、渗透率等参数的检测,可以评价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
砼抗渗仪操作规程

砼抗渗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砼抗渗仪是一种用于测试混凝土材料抗渗性能的仪器,通过测定混凝土试样在一定压力下的渗透性能,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
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砼抗渗仪,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备准备1. 确保砼抗渗仪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仪器的电源、压力传感器、渗透压力泵等部件是否正常运行。
2. 清洁工作台面和试样模具,确保无杂质和污垢。
3. 准备好混凝土试样,按照像关规范制备,并进行标记。
三、操作步骤1. 将试样模具放置在工作台面上,并用夹具固定好。
2. 打开砼抗渗仪的电源开关,待仪器启动完成后,进入测试模式。
3. 调整仪器的渗透压力泵,使其工作压力达到设定值。
4. 将试样放置在模具中,并用夹具将其固定好。
5. 打开仪器的渗透阀门,使压力传感器与试样连接。
6. 开始测试,记录试样的渗透压力和渗透流量。
7. 测试完成后,关闭渗透阀门,住手泵送压力。
8. 将试样取出并进行清洁,以备下次测试使用。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熟悉砼抗渗仪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规程操作。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操作失误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3. 每次测试前,应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和试样的质量,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 试样模具应保持清洁,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5. 在测试过程中,应记录试样的渗透压力和渗透流量,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6. 定期对砼抗渗仪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记录的渗透压力和渗透流量数据,计算混凝土试样的渗透系数。
2. 将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与相关规范或者标准进行比较,评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3. 分析测试结果,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
六、结果报告1. 根据测试结果和分析,编写砼抗渗性能测试报告。
2. 报告中应包括测试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3. 报告应清晰、准确地描述测试过程和结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