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黔单19号不同栽植密度试验

合集下载

杂交玉米营养块育苗定向移栽不同密度与产量相关性试验总结

杂交玉米营养块育苗定向移栽不同密度与产量相关性试验总结

科技应用50 2015年24期杂交玉米营养块育苗定向移栽不同密度与产量相关性试验总结龙竞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松烟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4401摘要:玉米是我镇旱地主要粮食作物,历年产量都居粮食总产第二位。

但单产较低,常年徘徊在300-350公斤左右。

为此,提高旱作玉米单产水平,从而提高粮食总产,巳日趋成为当前发展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玉米营养块育苗移栽具有节约用种,争取季节,确保苗齐、苗壮、提高单产的良好措施。

从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以玉米为主的套种间作作物群体结构合理的需要出发,探索我镇生态条件下玉米育苗定向移栽夺高产的最佳栽培密度,为指导大面积生产服务,是本试验的任务和目的。

关键词:杂交玉米;营养块;产量;密度;移栽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24-0050-021 试验经过 1.1 基本情况 试验时间:2013年3—9月。

试验地点:试验地选择在松烟镇友礼村河堰小组谢光伦农户家的责任地里,海拔820米,缓坡地,东向倾斜,黄沙壤,肥力中等,常年单产720斤左右,前作培栽为分箱油菜。

参试品种为遵玉三号。

1.2 田间设计及种植规格 (1)田间设计:试验分四个不同密度处理,即:A 处理为4000株/亩,B 处理为3700株/高,C 处理为3500株/亩,D 处理为3200株/亩。

每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四次。

(2)种植规格:试验采用(3.5+1.5)尺的宽窄行分带轮作式,各处理窝距不同,每窝双株留苗。

共16个小区,小区长为21尺、宽15尺,每小区面为0.0525亩。

1.3 育苗移栽及施肥管理 (1)育苗移栽:将80%细壤土,20%厩肥和0.2%尿素、0.5%磷肥混合制成营养块,把用温水浸泡过的种子每块播一粒,播种深度一寸左右,苗床管理到三叶一心移栽。

移栽时,东西行向,叶向南北,错窝移栽。

(2)施肥及管理:试验在同一施肥条件下进行。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总结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总结
玉 米不 同种植 密度试 验 总结
口李 颖 ’ 于 跃
种 植 密度 普遍 不 足 是 限 制 玉 米 产 量 的 重 要 因素 之 一 ,为 准确 掌握 玉米 高 产 栽 培 最 佳 种 植 密 度 ,为 大 面 积 推 广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在 青 龙 山分 公 司 (农 场 )园 区旱 田试 验 区域 安 排 玉米 种 植 密度 试 验
1试 验 材 料 与方 法 1.1试 验 供 试 品种 。 供 试 水 稻 品种 :德 美 亚一 号 1.2试验 地 基 本 概 况 。 试 验 设 在 青 龙 山分 公 司 科 技 园 区 进 行 ,供 试 土 壤 为 草 甸 型 自浆 土 ,土壤 质地 粘 性 、肥 力 中 等 。 1.3试 验 设 计 。试 验 设 3个 密 度 处 理 .每 小 区 折 合 密 度 O.51万 株 /亩 (处 理 1)、0.62万 株 /亩 (处 理 2)、0.72万 株 /亩 (处 理 3),不 设 重 复 。试 验 采 用 小 区对 比95平 方 米 ,长 30m,宽 6.5m。 每 小 区 播 种 10行 . 行 距 70cm,株 距 分 别 为 20cm、16.6cm、14.5cm。机 器 起 垄 ,施 肥 ,人 工 垄 上 等 距 播 种 .亩 施 肥 量 34公 斤 .N:P:K 为 1.8:1: 0.6,留 6公 斤 尿 素 于 拔 节 期 追 肥 ,玉 米 播 种 后 苗 千 采 用 4% 玉 农 乐 100mY亩 封 闭 除 草 。玉 米 苗 后 4叶期 人 工 定 苗 ,生 育 期 间 中耕 三 次 。 1.4调 查 方 法 及 要 求 。调 查 记 录 播 种 期 、出 苗 期 、抽 雄 吐 丝 期 、成 熟 期 。田 间 管 理 作业 的 内 容 、时 间 和数 量 等 。在 收获 前 ,调 查 记 载 每 小 区 收 获 的 株 数 、穗 数 。收 获 时 称 量 小 区 收获 全 部 果 穗 的 重 量 ,按 平 均穗 重 法 选 取 20穗 ,称 其 重 量 后 脱 粒 称 重 ,计 算 出 籽率 ,在 取 lkg进 行 折 干 ,计 算 折 干率 和产 量 。 2结 果 与 分 析 2.1生 育 进 程 调查

玉米高产栽培密度对比试验总结报告

玉米高产栽培密度对比试验总结报告

玉米高产栽培密度对比试验总结报告作者:姚友胜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11期摘要对于玉米高产而言,合理密植是关键。

来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6年进行了相关的试验,以摸索出比较适合来凤县玉米高产的合理种植密度。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试验目前,随着农业的发展,我县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近几年由于经济效益低,因此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玉米规模发展,经济效益低有多方面的原因,单产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合理密植是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为充分利用本地自然光源和玉米潜在的作物产量优势,2016年来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摸索出适合我县玉米高产的合理种植密度而进行了相关试验示范。

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地点2016年度玉米高产栽培密度对比试验地选择在来凤县革勒车镇长太坪村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内,试验田处于东经109°14′32″,北纬29°35′43″,海拔817米。

2试验材料与方法2.1试验材料玉米高产栽培密度对比试验示范供应品种为腾龙1号,供应肥料为硫酸钾复合肥、硫酸钾单质肥、硫酸锌微肥、尿素、碳酸氢铵。

2.2试验方法采用同时播种,宽窄行不同株距、每穴单株或双株移栽,同样管理,田间记载植物学特征特性,适时收获进行室内考种、产量对比。

2.3作物种植信息试验田玉米播种期为2016年3月15日,2016年4月8日移栽,移栽叶龄2.7叶,2016年4月19日追施提苗肥并除草壅蔸,2016年5月17日追施拔节肥并除草壅蔸,2016年6月26日追施喇叭肥并除草壅蔸,2016年8月16日收获。

3试验设计本试验共设计6个不同的种植密度处理,试验田不小1.5亩,每个处理面积不小50m2,不设重复,进行宽窄行种植,每亩肥料纯施用量比例为N:P:K=20.1:5.25:n.25,每亩肥料实物用量为硫酸钾型复合肥35.0kg硫酸钾单质肥12.0kg、硫酸锌1.0kg、尿素17.5kg、碳铵40kg,试验各处理种植密度即亩株数(株距、窄行距、每穴株数)分别为:4445(20;40;1)、3556(25;40;1)、2963(30;40;1)、2540(35;40;1)、2222(40、40、1)、4445(40:40:2)。

玉米新品种宁单1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新品种宁单1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新品种宁单1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李新;张文博;党根友;罗湘宁;高艳红;许志斌【摘要】玉米新品种宁单19号属于稀植大穗型品种,该品种高产抗病,适应性强,适宜宁夏引黄灌区和扬黄灌区春播种植。

对宁单19号8个不同密度处理的综合性状分析表明,在生产上,玉米新品种宁单19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同时探讨了该品种制种技术。

%New corn Ningdan 19 is sparse large-spike cultivar, which features with high yield, disease resistance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suitable for irrigation area and pumping irrigation area of Ningxia in spring. By analyzing 8 different density variety of Ningdan 19, with their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best planting density is 67 500 per hectare and analyzed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Ningdan 19.【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6(057)007【总页数】3页(P7-8,25)【关键词】玉米;宁单19号;栽培技术【作者】李新;张文博;党根友;罗湘宁;高艳红;许志斌【作者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永宁 750105;宁夏科泰种业有限公司,宁夏永宁 750105;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永宁 750105;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永宁 750105;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永宁 750105;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永宁 750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玉米是宁夏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加工原料作物,2015年宁夏玉米播种面积为30.18万hm2。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作者:李明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22期摘要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情况,探索安徽省玉米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

结果表明:郑单958的种植密度一般水平以6.00~6.75万株/hm2、高产水平以7.50~8.25万株/hm2为宜。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试验中图分类号 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2-0169-01种植密度普遍不足是限制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配合玉米高产创建,准确掌握安徽省玉米高产栽培最佳种植密度,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省农技推广总站要求,安排了玉米不同密度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与品种选择试验地选择在交通方便的程集镇玉皇村科丰种业试验基地,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较好,肥力均匀一致,土壤pH值为7.04、有机质为16.2g/kg、全氮为0.87g/kg、有效磷为18.5mg/kg、速效钾为197.5 mg/kg、有效锌为1.11 mg/kg、有效硼为0.168mg/kg,前茬作物为小麦,单产7 500kg/hm2,试验地整地采取施耕灭茬,为保持基础肥力的一致性,没有施基肥。

供试品种为郑单958。

1.2试验设计试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每小区的折合密度分别为5.25万株/hm2(A)、6.00万株/hm2(B)、6.75万株/hm2(CK)、7.50万株/hm2(C)、8.25万株/hm2(D),3个重复,小区面积30 m2,长10m、宽3m,采取宽、窄行种植,宽行80cm,窄行40cm,每小区播种6行,株距分别为32cm、28cm、25cm、22cm、20cm,小区间距为0.5m,四周设1.5m保护行,各小区随机排列。

1.3试验地播种6月21日播种,南北行向,同一天上午播种完成,播后下小阵雨,出苗整齐一致。

1.4试验地管理情况试验地玉米于6月26日出苗,7月6日间苗、定苗,追尿素150kg/hm2;7月10日喷施除草剂除草1次,7月21日用Bt乳剂玉米颗粒丢心剂防治玉米螟等害虫,人工除草1次;7月22日追施尿素300kg/hm2。

玉米不同品种种植密度试验

玉米不同品种种植密度试验

增 加而 降低 。空秆 率和秃 尖 长随着 密度 的增 加逐渐 增 加 ; 长 、 粗和 茎粗 随着 密度 的增加 而逐 渐减 少 。随 穗 穗 着 密度 的增加 百粒 重逐 渐减少 。穗 粒数 虽然 随着 密度 的增加 而逐 渐减 少 , 群体 产量 的表 现却是 不 一样 的 。 但
垦 单 5号和德 美亚 1 号呈 现先 增加 后减 少 的趋势 ; 垦单 1 号 则呈 现逐 渐减 少 的趋势 。 3
通 过 2 1 年 的试 验初 步 摸 索 出 , 01 3个 玉米 品种 在 黑龙 江 省 八 五 。 农 场 适 宜 的种 植 密 度 分别 为 垦 单 5
号 :. 0 . 5万株 / m ; 单 1 7 5 ~8 2 h 垦 3号 : . 万 株/ m 德美 亚 1号 :. 75 h ; 9 0万株 / m h 。 (2 ) 0 2
2 5 产 量 结 果 调 查 .
表 1 成 穗 率 调 查 及 产 量 结 果
从试 验结 果可 知 ( 见表 1 , ) 在水稻 成熟 期选 有代表 性处 进行 采 点调 查 , 处理 3点 , 点 2 , 行 调 查 每 每 m 进 考 种分 析 。测产 结果表 明 , 用特 科琦 水稻 育秧调 理剂 育 苗 , 应 提高 了水 稻 平 方米 穗 数 、 实率 、 实 粒 数 、 结 穗 千 粒 重等 产量性 状水 平 , 水稻 有增 产作用 , 对 与对照相 比 , 平均 增产率 为 6 6 。 .
5 4 4 4 4 4 4 4 4 4
渐减 少 。穗粒 数虽然 随着 密度 的增 加而逐 渐 减 少 , 群体 产 量 的表 现 却是 不 一 样 的 。垦单 5号 和 德美 亚 1 但
加 % " 加
号均 呈 现先增 加后 减少 的趋势 ; 垦单 1 3号则 呈现逐 渐减 少 的趋势 。

玉米不同品种高产栽培密度探究

玉米不同品种高产栽培密度探究

度 5 0 株/ 6 m 的 产 量 最 高 , 于 5 0 0 0 0 67 高 0 株 / 6 产量 随密 度增 加而处 下 降趋势 。 6 7m
() 3 两个 品种在 密 度 30 0株 / 6 m 0 6 7 的条 件
达 8 3 4 g 7 —9 1k 。但 两个 品种相 对 而 言 , 单 9 8 郑 5 耐密 性 、 旱 性 丰 产性 、 产性 突 出 。陕 单 6 9 抗 稳 0
积汨 温
试 验 结果 ~ 一 ~
随密 度递 增穗 长 、 行 、 粒 、 穗 行 穗粗 、 粒重 随之
29 5 8 年 降水量 6 0mm 左 右 。播 前 土壤 养 5. 。 C, 0 分测 定 结 果 : 机 质 1 .9 / g 碱 解 氮 4 有 4 g k , 4
mg k , / g 有效磷 1 . / g 速效 钾 2 7mg k 。 5 7mg k , 0 / g
项 目 来源 : 食 高 产 创 建 项 目 。 粮 作 者 简介 : 兴 会 , , 西 省 旬 邑县 人 , 艺 师 , 旬 邑 县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中心 站 从 事 农 业 技 术 推 广工 作 。 赵 男 陕 农 在
・ 6・ 5

西




2 2 郑单 98 . 5
率、 分蘖 率 和增 加 千 粒 重 实现 的 。氮 肥 对 水 稻产 量 的影 响最 大 , 次 是 钾 肥 和磷 肥 。对 产 量 的 影 其
响互作 效应 为 NK>P K ̄NP。 ( ) 过 田间 试 验 , 理 N P K。的 产 量 最 2通 处
高, 产量 为 7 9 8 g 6 7I , 6 7m 6 . 6k / 6 I 每 6 施 尿 素 T

黔兴201不同密度与不同种植模式探讨

黔兴201不同密度与不同种植模式探讨
防止倒伏 。
从表 3 出, 8 0 6 7 密度下 的栽 培模式均抗 大 看 4 0 株/ 6 m2 斑病 ,4 0株 / 6 I 和 4 0 / 6 密 度 下 的 栽 培 模 式 40 6 7I 1 0 0株 6 7 m2 均表 现高抗大斑病 ; 4 0株/ 6 2和 4 O 40 67 m 8 O株/ 6 m2 6 7 密度
广 蕴 甩
关 键 词 :密度 ;种 植 模 式 ;产 量
息烽 县从 20 年 开 展 玉 米 高 产 创 建 以 来 , 众 对 播 种 09 群 密度 和种 植 模 式 提 出很 多 疑 问 。为 探 讨 耐 密 型 杂 交 玉 米 品
种黔兴 2 1 0 在不同密度 与不 同种植模式 条件下对 产量 的影
点 定 向移 栽 大 田 , 栽 时 按 2 k / 6 1 酸 二 铵 ( 1 、 移 0 g 6 7T 磷 I N:7 P:6 ) 1 k 4 、0 g硫 酸 钾 镁 肥 ( 2 、 : 、 :4 ) 底 K:2 Mg 5 S 1 作 肥, 窝施 于两 株 之 间 。 14 田 问管 理 . 移栽成活后 5 进行查苗补苗 , d 6月 2 5日时 间用 辛 硫 磷 、 吡虫 啉 防 治 地 老 虎 2次 , 时 进 行 中 耕 除 草 和 追 肥 ( 尿 素 同 用
21 0 0年
第 5 期
表 3 主要病虫害 、 倒伏 情 况 调 查
耕作与栽培
数 第 1和倒 数 第 2 。
・ 7・ 4
表 5 2 1 米 不 同密 度 下 栽培 模 式 试验 产 量 新 复极 差 测 验 0玉
3 个密度产量新复极差测验 67 2 6m 密度 67  ̄ 6m 产量 5 % 1 4种栽 培模式产量新复极差测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黔单19号不同栽植密度试验
摘要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新品种黔单19号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6.15万株/hm2产量最高,说明该品种为密植高产型品种,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关键词玉米;黔单19号;栽植密度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031-01
为了加速优质丰产稳产型玉米杂交种黔单19号的示范推广,按照省农业厅和省旱粮所的安排部署,贵州省贵阳市花浮区农业局承接了黔单19号的密度试验工作,现就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花溪区党武乡摆牛村付国民家的地块进行,面积为
0.15hm2,土壤中等肥力且均匀,地势平整,属黄壤土,前作蔬菜。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3.75万株/hm2;4.35万株/hm2、4.95万株/hm2、5.55万株/hm2、6.15万株/hm2。

3次重复,共15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面积66.67m2。

1.3栽培管理
1.3.1播种及育苗。

试验采用营养块育苗,2007年4月5日播种。

在播种前通过晒种、浸种和药剂拌种等方法,增强种子发芽势,提高发芽率,减轻病虫害,达到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

1.3.2大田移栽。

2007年4月17日移栽,采用宽窄行分带种植,带距1.6m,宽行1.0m,窄行0.6m,每小区种10行,株距根据每小区株数确定。

1.3.3肥水技术。

采取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粒肥的施肥原则。

具体为基肥施复合肥750kg/hm2,追肥施尿素
450kg/hm2,其中150kg/hm2作苗肥(在第1次中耕除草时施
用),300kg/hm2作穗肥(在第2次中耕培土时施用)。

根据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在玉米拔节后、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前后、籽粒灌浆期间进行浇灌,保证有充足的水分。

1.3.4田间管理。

玉米播种后移栽前,在降雨后田间湿度较大时,用土壤封闭除草剂化学除草,防止玉米地杂草生长迅速,与玉米争水争肥。

在苗期、心叶末期、穗期、灌浆成熟期等玉米生育期,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1.3.5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

雄穗对冠层内的光照影响较大,刚抽雄时,进行隔行去雄,去雄株数不超过全田株数的1/2,受粉结束后再将余下的雄穗全部拔掉。

去雄时不能把上部的叶片去掉。

人工授粉在盛花末期选晴天9~11时进行,边采粉边授粉。

1.3.6适期晚收。

籽粒基部形成黑色层,乳线消失时进行采收。

2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栽植6.15万株/hm2的平均产量最高,为9 090kg/hm2;栽植3.75万株/hm2产量最低,为7 980 kg/hm2。

其中6.15万株/hm2、4.35万株/hm2、5.55万株/hm2、4.95万株/hm2产
量差异不显著,但栽植密度6.15万株/hm2、5.55万株/hm2、4.95
万株/hm2与3.75万株/hm2间产量差异显著。

对试验结果进一步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达到
显著水平,不同密度有不同生产力。

说明该品种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3讨论
通过对不同密度栽培的研究,配合科学的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该
新品种密植高产的优势得到展现,加速了优质丰产稳产型玉米杂交种黔单19号的示范推广。

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日益减少的今天,该品种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是一种值得大面积推广的品种。

4参考文献
[1] 石继文,尹华,蒋明华,等.杂交玉米贵单8号密度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44.
[2] 唐义,张荣达,张丽君,等.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单19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9(5):56-58.
[3] 蔡汝翠,于学萍,邹军,等.黔单19号直播条件下最佳适宜密度初探[j].耕作与栽培,2008(3):31-32.
[4] 梁晔,周开强,刘小卫,等.黔单19号在桐梓县种植密度试验初报,2008(6):12,29.
[5] 罗冰.玉米矮密早优质高产制种技术[j].现代农业科
技,2009(5):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