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学(北京版)-第七章 生物的排泄-7.1代谢废物-1教案
初一生物学北京版第七章生物的排泄7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一课时)1教案

根据图片结构让学生推测功能,通过推测让学生自己感受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肾脏的
结构
图示:肾脏的位置、大小、重量。
比喻:肾脏结构与咖啡过滤机和净水器的相似处。
观察:净水器的结构特点,有三条管道,自来水进水管、净化水出水管、废水出水管。
观察:肾脏肾门处的三条管道都与什么结构有联系。腹主动脉——肾动脉——肾脏;下腔静脉——肾静脉——肾脏;膀胱——输尿管——肾脏。
通过肾盂的位置功能,推测出尿液在肾实质部位产生,使学生对肾实质的结构产生好奇心,探究的兴趣。
肾单位的结构
观察:肾皮质和肾髓质的微观结构模式图。找到动脉和静脉,球状结构、黄色未知管道。
进一步观察:逐步放大的模式图,展示出肾实质中有许多相似的结构单元,引出肾单位。
讲解:入球小动脉的血液流向,分出毛细血管球——肾小球。
比较:肾脏和净水器的相似处。
观察:肾脏实体的形态、颜色。
看图:课本60页,图7-3。对照模式图找出肾皮质、肾实质、肾盂。
推测:根据肾盂的结构特点,推测肾盂的功能。
观察:通过模式图找出与肾盂相连接的部位(输尿管和肾髓质)。
推测:肾实质部位形成尿液运送至肾盂。
进一步观察:肾实质的微细结构。
通过肾脏和净水器的比较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肾脏三条管道的认识,同时对肾脏净化血液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提出问题,引出新课:代谢废物通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泌尿系统后,怎么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的?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主题,引起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观察:课本59页图7-2,找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推测: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结合图片讲解:泌尿系统各部分的特点与功能。
北京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7章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第2课时 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七章生物的排泄
第二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3课时)
学科
生物学
学段:初及教学重点、难点
1.说出尿液排出的过程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简单说出导致尿液成分异常的原因
3.能够对图片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获取信息
4.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结】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断的。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尿液排出的过程
案例分析:
尿液成分异常的原因及危害
【案例分析】通过小王的案例,分析尿液成分异常的原因
1、出示尿液化验单:尿液中出现蛋白质、红细胞,推断是肾小球异常。
2、出示肾小球的显微图片:分析肾小球病变的情况。
3、进一步分析肾小球病变引起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的原因,总结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
4、由于蛋白质的大量滤过同样会对肾小管管壁细胞造成伤害,进一步引起肾小管病变。
5、出示血液常规检测化验单:代谢废物无法排出,大量滞留在血液中,并进一步分析尿液形成的和排出的意义。
6、出示诊断结果:肾脏衰竭——尿毒症
7、出示治疗建议:
(1)介绍肾移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2)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目前治疗常用的方法
2、肾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病症需要及时治疗,避免导致肾脏衰竭及尿毒症。
3、尿毒症患者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为肾脏移植。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反馈
【出示例题】阅读题目,回答问题。
通过本题的分析,明确肾结石的产生原因及其危害,总结预防肾结石的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习题进行反馈,学以致用。同时体会肾病预防的重要性
(3)介绍尿毒症治疗的新技术——实验室阶段,尿毒症患者的希望
初一生物学(北京版)-第七章 生物的排泄-7.1代谢废物-3学习任务单

第七章第一节代谢废物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产生的主要代谢废物和排出途径。
2.理解排泄的概念以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课前预习任务】1.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的反应式: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等无机物,以及糖类、、、等有机物。
3.经过消化系统,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会被消化成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
淀粉最终被消化为,脂肪被消化为和,蛋白质被消化为。
【课上学习任务】1.人和动物体内的代谢废物主要有:、、、和。
2.排泄的概念:【课后作业】1.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废物以下哪项不是代谢废物( )A. 二氧化碳B. 氨基酸C. 尿素D. 体内多余的水2. 排汗对人体的意义在于( )A. 排出废物B.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C. 调节体温D. 以上三项都正确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意义的一项是( )A. 可以将蛋白质、无机盐等废物排出B. 能够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C. 可以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D. 有利于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4.今年春节后,广州(当地气温为25摄氏度左右)的业务员李某到我市(当地气温为5摄氏度左右)出差,身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耗氧量、尿量变化依次为()A. 减少、增加B. 增加、减少C. 增加、不变D. 增加、增加5.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A. 尿素B. 多余的水C. 二氧化碳D. 无机盐6.以下关于排泄的说法,正确的是()A.尿素全都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B.皮肤通过汗腺排出的废物中有水和无机盐C.冬天,户外的人呼出了“白气”,不能说明呼吸系统排出了水D. 肾脏、肺和汗腺排出的废物是由血液从细胞运输来的7.关于排尿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B.维持体内细胞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C.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D.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之间的平衡8.用线将下列代谢废物与它们的排出方式连接起来。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7章生物的排泄课件

难点突破
皮肤的主要功能
〔1〕保护功能:包括对机械性刺激的防护、防御化学性刺激、对物 理性损害的防护〔光线、电流、热损伤等〕
〔2〕感觉功能 〔3〕调节体温功能 〔4〕分泌和排泄功能 〔5〕吸收功能 〔6〕新陈代谢功能
本课小结
1. 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 2.尿液的成分:尿液的主要成分包含95%的水和5%的代谢废物, 3.代谢废物排出的意义: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 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5.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根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知识梳理
生物的排泄
1.代谢废物的排出 2.尿液的成分 3.代谢废物排出的意义 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5.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6. 尿液的形成: 7.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8.皮肤的主要功能 9.汗液
难点突破
代谢废物的排出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 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难点突破
尿液的形成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 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 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局部水、无机 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 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 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课程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本节课是北京版教材七年级下学期第七章生物的排泄第二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第一课时是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及肾单位的结构,第二课时是在明确了泌尿系统结构后,进一步探究肾脏及泌尿系统的功能。
即尿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它在本册书中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1.从学生已有知识角度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人体营养、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人体的能量供应、人体产生代谢废物、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及泌尿系统组成、肾脏和肾单位结构等知识。
2.从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角度分析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未知事物的想象力丰富。
经过一个学期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有了一些认识,并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对肾单位这一微观结构及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分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终尿形成与成分。
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液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
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明确肾单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联系血液循环知识,说出血路与尿路,并找到两者的关系。
2、通过观察图表物质的含量数据,说出在血浆、肾小囊和肾小管末端液体中的物质变化。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图表数据,训练分析比较及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2、通过画不同物质在肾单位里的流动轨迹,分析肾小球、肾小管在尿形成中的作用。
北京版生物七下第七章《生物的排泄》ppt课件

教学方法
•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我总结了一种教学方法, 对我来说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我把它称 为“透明教学法”。今天我把这种方法介 绍给大家,和大家共享。请各位同仁多提 宝贵意见!
排泄的途径
人体有三条排泄途径: 1.呼吸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2.通过汗腺分泌排出(部分水和少量尿素、 尿酸、无机盐) 3.泌尿系统排出(绝大部分代谢产物)
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一、人体内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视频资料: /special/show_3749773/JgN fSlW5bt6F0rrs.html
第三节 人体皮肤的排泄
• • • • • • 二、人体皮肤的卫生保健 1、锻炼皮肤 2、保持皮肤清洁 3、预防冻疮 视频资料: /special/show_3749773/1v T6cB2otg_Gd_DY.html
教学建议
• 1、让学生看书完成学案。 • 2、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 3、留时间进行记忆,根据记忆快慢给学 生排序。 • 4、按顺序检查学生记忆效果。 • 5、通过视频巩固复习所学内容. • 6、通过PPT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心得
• 在介绍尿液形成的同时,把血液循环系统和泌尿 系统联系起来讲,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的整体概 念,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举例如下: • (血液循环运输)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 终产物进入毛细血管、到各级静脉、到上下腔静 脉、到右心房、到右心室、到肺动脉、到肺泡外 毛细血管、到肺静脉、到左心房、到左心室、到 主动脉、到各级动脉、(泌尿系统运输)到入球小 动脉、到肾小球、到肾小囊、到肾小管、到集合 管、到肾盂、到输尿管、到膀胱、经尿道最后排 出体外。
北京课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代谢废物》教案2

■下面采访一下某某同学,你在烘烤尿液的时候,闻到的味道是怎样的?
□刺鼻
■第一排的同学有没有闻到味道?
□有
■后面的同学呢?
■好,大家都闻过氨气的味道。
■大家继续看载玻片上残留的物质,大家知道(白色)的渍是什么东西吗?
□这就是无机盐。
【】没错,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人体排出的尿液里面包含的废物就有水,尿素和无机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当出了一身大汗后,如果没有洗澡,你的身体是不是会有一股很大的味道。
□对
■那一股味道跟尿液的味道差不多,这种味道是尿素被细菌分解产生氨气的味道
■如果给汗液湿透的衣服风干的话,就会看到白白的盐花。
□对。
■那一些就是无机盐。
■其实尿液和汗液的成分是几乎相同的,只不过各种物质的含量不同而已。如果我们在之前的那个实验中,用汗液代替尿液,实验现象和结果是一样的。因此有人说“汗液和尿液是一样的”,你们怎么看?
(暂停实验,点明任务)
■请同学们在耐心等待的同时,观察实验现象。
1.闻到什么气味,2.尿液怎样了,3.剩下粘附在载玻片上的是什么东西。
■大家看到冒烟了就告诉我哈,我眼睛不好使
(学生继续烘烤尿液)
玻片冒烟
<实验完毕>
3’实验结果说明
■现在让某某同学把载玻片拿给全班同学看看
□(某某同学拿着玻片巡堂堂展示)
《第一节代谢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3个途径②排泄废物的种类③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排泄的定义,排泄的三个途径
(2)难点:排泄物的成分
北京课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7.1 代谢废物 名校课件

考点一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1.如图为泌尿系统的示意图,图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④
【解析】选B。图中①为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②为肾脏,是 形成尿液的器官;③为输尿管,可输送尿液;④为膀胱,可暂时贮存 尿液。
2.对健康人来说,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被全部吸收的物质是
()
A.葡萄糖
小管内又不能被重吸 能将葡萄糖
收,随尿液排出体外, 全部重吸收
从而形成蛋白尿
【中考排雷区】 ①原尿≠不含任何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 质,但有小分子蛋白质,因为小分子蛋白质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 中。 ②尿液中有葡萄糖≠一定是肾小管发生病变:尿液中有葡萄糖的 原因可能有三方面,一是肾小管发生病变,二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三是正常人一次摄取糖类物质过多。
考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1.示意图:
2.结构图:
3.图示解读: (1)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2)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血液成分的变化:
5.比较血浆、原尿、尿液: (1)共有成分:水、无机盐、尿素。 (2)区别。 ①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②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3.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等 过程。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发生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选B。本题考查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图中① 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管。尿液的形 成包括②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④肾小管的重吸收 作用。
肾小囊腔 过到[⑥]_________中,形成原尿。 (3)尿液的形成:当原尿流经[⑦]_肾__小__管__时,全部的_葡__萄__糖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生存环境的稳定性。
举例:排汗;发烧吃完退烧药大量出汗。
结论:排汗调节体温。
通过实例介绍、数据分析,可以更加明确排泄的重要性。
其他生物的排泄途径
视频:蝴蝶吸取乌龟的眼泪。
图片:鸟类的粪便和尿液一起排出。
(二)能力方面
培养分析图表和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医生吸尿救人的故事,增强学生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排泄的概念与意义。
【教学难点】
排泄的概念。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引入
时代热点故事:张红医生航班上吸尿救人。
故事扩展:疫情期间的最美逆行者。
提出问题,引出新课:尿液的成分是什么?尿液从哪里来?排尿的意义。
通过故事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赞美医生的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实验:
检验尿液的成分
观察:尿液的透明度、颜色。
检测:用PH试纸测定尿液PH值。
观察:酒精灯烘干尿液后,显微镜观察尿液结晶。
展示:不同食物的尿液结晶图片。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七章第一节代谢废物
学科
生物学
学段:初中
年级
初一
教材
书名:《生物学》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12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出人体产生的主要代谢废物和排出途径。
2.理解排泄的概念以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展示:图片戴口罩戴眼镜有雾气。
图表: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区别。
结论:一部分水通过呼气的途径排出。
讲解:排汗也是一条排泄途径。
比较:尿液和汗液的区别。
比较:排便和排泄的区别。
小结:排泄的三条途径。
通过多组数据展示,推出排泄的三种途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排泄的意义
举例:尿酸积累的危害。
结论:将生物体内的有害废物排出体外。
结论:食物影响尿液结晶。
图表:尿液各成分比例。
通过实验结合生活经历,给学生真实的感受。通过形色各异的尿液结晶图片给学生视觉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感叹微观世界的神奇、美丽。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种类、排泄的概念
思维导图:展示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变化。营养物质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生命活动会产生二氧化碳、尿素、尿酸,同时身体里有多余的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带到特定器官排出体外。
结论:不同生物的排泄途径有一定的区别,但都是和环境相适应的。
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明确排泄途径的多样性。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代谢废物的种类。
排泄的概念、途径。
排泄的意义。
回顾课堂开始的故事。
总结本节课重要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通过回顾张红医生吸尿救人的故事,进一步升华对医生的敬仰之情。
总结:代谢废物的共同特点。
归纳:代谢废物的种类、排泄的概念。
将食物从进入人体到从人体排出这中间发生的变化以简单的思维导图列出,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排泄的实质,能认识到代谢废物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产物,是经过血液循环的。
排泄的途径
由以上图表可知: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呼气这条途径,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尿素可以通过排尿这条途径,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