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 《西游记》

名著导读 《西游记》
-14-
【艺术特色】 《西游记》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成就也很高。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可读性强;人物
形象栩栩如生,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读者过目不忘;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 大胆奇特的夸张。
名著导读 《西游记》
-15-
【实战演练】
一、作家与作品
1.《西游记》,是长篇 章回体小说 (体裁),取材于唐贞观年间 玄奘远出西域取经
名著导读 《西游记》
-7-
智取红孩儿 红孩儿用计骗了唐僧后,又用狂风卷走了他。孙悟空找到红孩儿并与之展开大战。 红孩儿口吐三昧真火,孙悟空无法取胜,便去求四海龙王施雨灭火,可是无济于事;又让 八戒去向观音求救,结果半路上八戒被红孩儿假扮的观音擒了去;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去 救,也没有成功;孙悟空只好亲自到南海向观音求救。观音到了洞前,红孩儿几次问她话 她都不应答,只留下莲台便走了。红孩儿不知就里,坐上莲台结果被擒,但他死性不改, 最终观音又给他戴上金箍儿,让他成了座前的善财童子。
C.八十一
D.九十九
名著导读 《西游记》
-16-
二、人物与情节 1.《西游记》第四十七、四十八回,唐僧师徒四人在 通天河 遇阻,夜宿陈家村,巧遇 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 金鱼 变成的妖怪灵感大王祭祀,孙悟空与其斗法,救得童男童 女。 2.《西游记》中,师徒一行历经千难万险,最终修成正果,唐僧被封为“ 旃檀功德佛 ”, 孙悟空被封为“ 斗战胜佛 ”,猪八戒被封为“ 净坛使者 ”,沙僧被封为“ 金身罗汉 ”, 白龙马被封为“ 八部天龙马 ”。 3.猪八戒法号 悟能 ,他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 云栈洞 为妖;沙僧法号 悟净 ,他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 流沙河 为妖。后二人皆保唐僧取经,修成正果。
最新人教版(部编)七上语文《西游记》1-100回故事梗概与情节赏析课件

内容梗概
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
第二十七回:师徒四人行至白骨岭。在白骨岭白 骨洞内,住着一位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尸魔 白骨精。白骨夫人一心想吃唐僧肉,但又害怕孙 悟空火眼金睛识破本相,于是三次分别变化为村 姑美女、老妇和老翁,打动唐僧的怜悯之心。唐 僧果真上了白骨精变化攻心的当,但三次均被孙 悟空识破,被金箍棒打“死”。唐僧认为孙悟空 滥杀无辜,八戒趁机进谗言,唐僧不辨真伪,赶 走悟空。一纸贬书在手,悟空热泪双流。唐僧想 起往日师徒之情,也不免伤心落泪。(第二次离 开师门)
第二十四至二十六回:唐僧师徒到五庄观投宿。清风、明月两位 道童奉师父镇元大仙之命,将两枚人参果捧送给唐僧。因果型酷 似婴儿,唐僧不敢食用。八戒怂恿悟空到园中偷来人参果,师兄 弟一起分享。悟空和沙僧细细品尝,而八戒心急,狼吞虎咽,竟 没尝出滋味。(偷吃人参果)
二道童发现少了仙果,责骂唐僧师徒。悟空一怒,推倒了人 参果树。当夜,师徒四人匆匆离去,却被从弥罗宫回来的镇元大 仙用法术将他们捉回去。悟空答应寻遍仙方,后请来观音,用净 瓶甘露救活仙树,才避免了一场恶战,师徒四人得以脱身继续西 行。(大闹五庄观)
内容梗概
西游记
第四十三回:在黑水河,西海龙王的外甥鼍龙变 作艄工,诱唐僧、八戒上船,沉入水府。悟空请 西海龙王太子摩昂擒获鼍龙回西海。(黑水河遇 鼍龙)
内容梗概
西游记
除妖乌鸡国
第三十六至三十九回:乌鸡国“国王”冷落皇后,又 不许太子和母后相见,往日的夫妻、父子情似乎都已 付之流水。唐僧师徒投宿禅寺,夜半时分,唐僧恍惚 入梦:只见芭蕉树下一口古井,青烟中一位已故的国 王时隐时现,向唐僧诉说了被妖道推落井中的往事, 恳请为他复仇。在太子进香之时,唐僧将太子请入禅 房,出示已故国王交给唐僧的信物,太子偷偷与母后 见面,述说了真情。八戒潜入水井,背出了国王的尸 身,悟空从太上老君处求来还魂丹,救活了国王。夫 妻、父子沉浸在团圆的幸福里。妖道以失败告终,假 国王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所变,因乌鸡国国 王曾将化斋的文殊囚禁了三日,所以遭此劫难。
新人教版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 (1)

名著阅读:《西游记》复习资料一、基本内容1、《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体裁:长篇神话小说2、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3、主要内容: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4、小说主题:本书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植要于富有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历史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
它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5、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入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曲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6、经典故事:(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等(8)火烧盘丝洞(9)天竺国招亲(10)灵山取真经7、阅读感受(推荐理由):①善于说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孙悟空、猪八戒形象鲜明、栩栩如生;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丰富奇特的夸张。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第一章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一等奖创新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第一章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一章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名著《西游记》阅读导引+内容概括+思维导图+情节梳理+原文批注+阅读训练东胜神州奥莱果的花果山上,一颗仙石集天地精气,孕育出一石猴。
石猴。
偶得一处洞府,取名水帘洞,众猴拥他为王。
过了三五百年,石猴力求长生之法,历尽艰辛的走到西牛贺州灵台方寸山,拜了菩提祖师为师。
得法名孙悟空,阅读本回时,注意分析悟空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顶上一仙石孕有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又过三五百年,石猴铁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
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膳部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孙悟空。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石猴出世傲来国花果山山顶上仙石(受天地真秀,日月精华)内孕仙胞迸裂见风化为石猴惊动玉皇千里眼顺风耳察看(不足为异是)美猴王群猴打赌:飞出瀑布悬泉,为王。
发现水帘洞,隐去“石”字,称"千岁大王““美猴王”。
心性修持大道生突生烦恼不能长生不老通背猿猴建议仿“佛、仙、神圣者"访仙路途独自登筏(1)碰上渔民,着人装,学人礼,学人话。
(2)作筏飘过西海,遇樵夫歌唱,指点访仙。
拜师得名地点: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师傅:菩提祖师。
赐名:“猢狲”而姓孙,法名“悟空"原文批注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
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
每会该一万八百岁。
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
人教版七年级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西游记 》(含梗概、人物形象分析等)

西游记 [明]吴承恩阅读导航一、结合作家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现实品味作品的主题作者不满于当时黑暗的现实,但受到时代的局限,只能借助神话,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神话英雄形象,以神话的形式来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
奇幻的故事,无不来源于现实生活。
小说中人间的是与非、人与物,都投射着作者所生活时代的人物的影子。
二、把握人物塑造的特点《西游记》在人物塑造上将神性(幻想性)、人性(社会性)、物性(自然性)三者有机统一在一起,以神奇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突出人物形象的怪诞美;以幽默诙谐的艺术描写,渲染人物的个性,赋予人物喜剧色彩。
三、整体把握全书结构,研读精彩章节全书共100回,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7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
重点是“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集中表现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为后来随唐僧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
第二部分(8~12回):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
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由。
这部分主要起过渡和连接的作用。
第三部分(13~100回):写孙悟空在猪八戒、沙僧的协助下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路克服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这部分是全书的重点。
全书的精彩章节:大闹天宫、观音劝三徒拜师唐僧、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高老庄招亲、智激美猴王、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二仙收人事等。
作者简介吴承恩(1499~1582),明代著名小说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西游记》这本光怪陆离的小说,使吴承恩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与价值。
七上语文课件:名著阅读《西游记》(一)

记 笔记
主要内容
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 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主要由孙悟空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 悟空等师徒五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的可贵精神。
情节导图
(二)核心人物
猜猜这个是谁?
语言描写, 机智灵活, 细心周到。
(1)孙悟空大闹天宫后,二郎神奉旨捉拿孙悟空,二人 大战,孙悟空最终被二郎神降服。 (2)①前:从“只顾苦战”体现出孙悟空不服输,性子急 的特点。 ②后:通过孙悟空的语言描写,让猪八戒告知二郎真君体 现了他机智灵活,细心周到。
记 笔记
“官封弼马温”和“大闹天宫”两个情节体现 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
尊称“美猴王”
知识讲解
石猴的第一个师傅是谁?他学到了什么?
石猴拜师
寻找长生不老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菩提祖师 长生之道
孙悟空 七十二般变化 “筋斗云”
记 笔记
“石猴出世”“石猴拜师”两个情节体现了孙悟 空怎样的性格特点?
①武功高强 ②机智聪明
孙悟空的兵器是什么?从哪里的到的?
官封弼马温
东海龙王
人物形象:
淳朴憨厚,忠心耿耿,正直无私,任劳任怨, 谨守佛门戒律
(三)核心人物
知识讲解
猜猜他是谁??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 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石猴出世
东胜神洲傲来国 花果山 石猴 水帘洞
P
练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西游记》

名著阅读《西游记》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2.《西游记》,长篇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玄奘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3.《西游记》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
第1至12回是全书的引子。
其中第1至7回,写石猴的出世、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
重点是大闹天宫.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第8至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
第l3回至l00回故事的主体,写唐僧赴西天取经,一路上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又得小白龙化作白马背驼,他们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修成正果。
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4.《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这个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做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唐僧为他取名行者。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7.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获罪下凡,误投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
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在高老庄抢占民女。
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猪八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
人教版部编教材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之《西游记》

名著导读之《西游记》作者作品1、《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体裁:长篇神话小说2、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3、主要内容: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4、小说主题:本书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植要于富有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历史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
它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5、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入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曲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6、经典故事:(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等(8)火烧盘丝洞(9)天竺国招亲(10)灵山取真经①善于说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孙悟空、猪八戒形象鲜明、栩栩如生;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丰富奇特的夸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西游记》复习资料
一、基本内容
1、《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体裁:长篇神话小说
2、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3、主要内容: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4、小说主题:本书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植要于富有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历史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
它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5、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入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曲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6、经典故事:
(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等(8)火烧盘丝洞(9)天竺国招亲(10)灵山取真经
7、阅读感受(推荐理由):
①善于说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孙悟空、猪八戒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丰富奇特的夸张。
8、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孙悟空:(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公里。
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
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
性格特征——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
(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
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双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
★猪八戒:(本是仙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
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
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而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
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
典型情节——调戏嫦娥、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性格特征——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忠勇善良、淳朴憨厚。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心地善良、信仰坚定、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但有时过于迂腐,太糊涂太慈悲。
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
典型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性格特征——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善良勇敢、知错就改、淳朴憨厚,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二、填空题
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
在《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中,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3、全书共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第8至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西游记》:降魔伏妖,悟空荡平取经路
2.根据诗句判断人物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沙悟净(沙僧或沙和尚)
3.请结合你所读过的文学名著,完成下列句子。
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
从老舍《骆驼祥子》里祥子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罗贯中《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从吴承恩《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笛福《鲁滨孙漂流记》里鲁滨孙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4.某校七年一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
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我方认为,唐僧胆小懦弱、本性昏愚、忠奸不分;他不辨是非,总是听信猪八戒的调唆;他对待妖怪心慈面软,对待除妖有功的孙悟空却用紧箍咒来折磨;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后,面对传经者索要的“人事”,他却不知反抗,唯唯诺诺,实在可气。
5.某校七年二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
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
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父忠心耿耿。
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
6.某校七年三班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习
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
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
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孙悟空作品名称:《西游记》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
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孙悟空——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他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他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本领高强。
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