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

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

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郑世珍;王超;徐治波【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及肺动脉平均压.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及肺动脉平均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肺活量增加、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增加、肺动脉平均压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对改善肺功能有重要作用.【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6(013)007【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作者】郑世珍;王超;徐治波【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二科成都610017;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都610031;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随着缺氧及肺血管床的减少,可造成右心负荷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目前诊断肺动脉高压标准为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

众多文献支持肺动脉高压若不进行控制,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5年。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常用于调脂,最近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动脉重构等功能[1]。

本文拟收集2013年2月~2015年5月我院诊断为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阿托伐他汀的治疗价值治疗及治疗机制。

1.1病例选择:收集2013年2月~2015年5月我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等。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阿托伐他汀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经验交流·阿托伐他汀对COPD 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曾余丰葛金林蒋龙翔陈琼琰金晨慈DOI :10.13558/ki.issn1672-3686.2021.001.022作者单位:325000浙江温州,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 ease ,COPD )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1]。

肺动脉高压(plumonary hypertension ,PH )是COPD 常见并发症[2]。

COPD 合并PH 患者,最终会进展至肺源性心脏病,其关键病理环节是氧化应激损伤,及时干预能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源性心脏病进展和降低病死率[3,4]。

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进而改善肺气肿和肺血管重构[5~7]。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阿托伐他汀对COPD 合并PH 的肺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期间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COPD 合并PH 患者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3~87岁,平均年龄(70.65±7.12)岁。

纳入标准为:①符合COPD 诊断标准[8],且肺动脉收缩压≥40mmHg ;②患者及其家属知晓,并对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为:①存在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其他肺部疾病者;②合并其他心血管基础疾病者;③合并其他脏器功能损伤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实验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71.07±6.73)岁;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70.05±8.76)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消炎、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

实验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由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mg 口服,每日一次。

阿托伐他汀钙与丹参多酚联合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

阿托伐他汀钙与丹参多酚联合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6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其原因主要是气道和肺组织对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

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并发症,其特点是肺血管阻力逐渐增加。

慢阻肺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是由于长期慢性缺氧引起的肺血管阻力、血管重构、血容量和血液黏度逐渐增加,最终发展为肺心病。

慢阻肺病程长,患者常伴有肺动脉高压,且疾病预后较差[1]。

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平均生存期5年左右。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方面是有效的,但效果欠佳。

本研究选取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20例,分析丹参多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3月-2020年1月收治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各60例。

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50~78岁,平均(65.12±3.12)岁;病程2~18年,平均(11.11±2.44)年。

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50~79岁,平均(65.56±3.78)岁;病程2~18年,平均(11.21±2.41)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如抗感染、纠正水酸碱平衡、持续吸氧、化痰解郁、利尿镇痛、强心等(即积极控制感染、畅通气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处理并发症),同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连续治疗10d 为1个疗程。

①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20mg,睡前口服1次。

②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丹参多酚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给予丹参多酚200mg 和5%葡萄糖溶液250mL,1次/d;连续治疗10d 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PaCO 2、PaO 2、PAH、SPO 2等指标水平。

西地那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COPD 并肺动脉高压效果观察

西地那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COPD 并肺动脉高压效果观察

西地那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COPD 并肺动脉高压效果观察乔树斌【摘要】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

方法 COP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联合组53例和西地那非组50例。

两组均予常规综合性治疗,西地那非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西地那非50 mg/次,2次/d;联合组此基础上口服服阿托伐他汀片20 mg/次,1次/d。

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检测FEV1、FEV1/FVC,动脉氧分压( PaO2)、血氧饱和度( SpO2),平均肺动脉压( mPAP)、右心室收缩末径( RVESD)、右心室射血分数( RVEF),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PR)。

观察两组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3个月时,联合组、西地那非组FEV1/FVC分别为(72.1±7.0)%、(69.4±6.2)%,SpO2分别为(90.6±5.9)%、(87.5±6.2)%,PaO2分别为(78.9±6.3)、(75.4±6.1)mmHg,mPAP分别为(29.7±4.6)、(33.2±4.9)mmHg,RVESD分别为(27.7±4.2)、(29.4±4.4)mm,RVEF分别为(57.3±4.5)%、(55.0±4.8)%,TNF-α分别为(75.8±20.4)、(92.2±17.8)pg/mL,hs-CRP分别为(4.3±0.7)、(5.1±0.9)mg/L,两组比较P均<0.05。

联合组、西地那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4%、22.0%(P>0.05)。

结论西地那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OPD的效果优于单用西地那非,且联合用药未增加不良反应。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5(000)036【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动脉高压;阿托伐他汀;西地那非;心功能;肺功能【作者】乔树斌【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由于气道阻力进行性增加、肺泡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后期易伴发肺动脉高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多酚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多酚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多酚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评估观察阿托伐他汀、丹参多酚联合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间于本院诊治的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根据临床用药方式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多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潮气量、FVC、FEV1)、血气指标(PaCO2、PaO2)、肺动脉高压指标(PAH)结果数据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丹参多酚联合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丹参多酚;慢阻肺;肺动脉高压;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多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为更为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多酚治疗有积极临床效果[1]。

本文就此进行分析研究。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间于本院诊治的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

病例选取标准为:(1)符合慢阻肺、肺动脉高压临床疾病诊断标准;(2)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积极配合参与。

排除标准:(1)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2)近六个月内接受其他治疗;(3)合并恶性肿瘤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根据临床用药方式将90例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均等分为参照组、观察组。

参照组4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1:14,患者年龄在50岁~75岁间,年龄均值为(65.39±3.47)岁,病程时间在3年~18年之间,病程均值为(11.28±2.14)年;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9:16,患者年龄在51岁~76岁间,年龄均值为(65.48±3.41)岁,病程时间在3年~17年之间,病程均值为(11.23±2.11)年。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坏 肺实质 . 并 且肺血 管异常则会 减少肺气 体交换容 量 . 长期 慢性缺氧极容易引起肺动脉 高压 . 同时伴有血 管内膜增生并 重组肺循环结构 。临床虽对该疾病 的发病机制未明确 , 但可
以肯定 的是 . 若不能 及时治疗 . 最 终会发展 成为心力 衰竭甚 至引起死亡 [ 2 ] 本文 中主要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 阻肺继
( 0 . O 1 ) 。阿托伐他汀钙在临床治疗慢阻肺继 发肺 动脉 高压上具有较大使用价值
关键词 : 阿托伐他汀钙 ; 慢性 阻塞性肺气肿 ; 继发 ; 肺动脉高压 ; 疗效
中图分类号 : R 5 6 3 . 3 : R 5 4 3 .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5 ) 0 9 — 1 9 6 2 一 O l
表 2 两组患者 6 mi n步行距 离与 S F - 3 6评分 比较 ( ± )
1 . 2 方法
止咳 、 平 喘等常规对症治疗 ; 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 阿托伐他 汀钙治疗 . 即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 ,l O mg / 片. 起 始剂量为 1 片/ d 。 持续治疗 约 4 w后根 据患者 自身情 况 调整药量 . 但每 日最高药量不得超过 8 0 ag r 。持续时间为1 年。 1 - 3 观察指标 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 ( 肺活量 ( v vc ) 、 第1 s 用力呼气容积 ( F E V1 ) 、 动脉氧分 ̄ - ( P a O ) 、 动脉 二氧化
碳分压 ( P C O ) 、 6 m i n步行距离 、 生活质量评分 ( S F 一 3 6 评 分) 。 采用 S P S S 1 6 . 0统计学 软件进 行处
3 . 1 岁 。观察组 中男 2 5 例, 女 1 5例 ; 年龄 6 3 . 1 3  ̄ 3 . 1 岁 。两组 患者在性 别 、 年龄等一般资料 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O . 0 5 ) , 具有

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张晓慧【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COPD-P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COPD-PH患者150例,依据治疗分为A、B、C、D4组,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化痰、平喘、解痉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等治疗;A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片20mg,每晚一次口服,黄芪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mL 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半个月后停用黄芪注射液,阿托伐他汀继续治疗6个月;B 组患者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片20mg,每晚一次口服治疗;C组患者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D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治疗;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6 min步行试验(6 MWT)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4组患者PaO2、PaCO2均较治疗前好转,A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另外3组(P<0.05);4组患者治疗后2、12及24周时6 MWT和PASP均较治疗前改善,A组显著优另外3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COPD-PH疗效显著,在急性加重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降低PH,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7)012【总页数】3页(P1459-1461)【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阿托伐他汀;黄芪注射液;应用研究【作者】张晓慧【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人民医院,张家口0766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以不完全性可逆的气流受限、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 COPD常因肺组织缺氧及肺血管床相应减少而并发肺动脉高压(PH), PH 是COPD发展成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中心环节,由于目前临床缺乏特效的治疗而呈进行性发展[1]。

阿托伐他汀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影响研究

阿托伐他汀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影响研究

阿托伐他汀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影响。

方法从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随机抽取出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地尔硫卓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气测定和mPAP、 CRP含量。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O2)、P(CO2)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O2)均有所上升、P (CO2)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P(O2)上升程度和P(CO2)、mPAP、 CRP含量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气,降低患者的mPAP、CRP含量。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阿托伐他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常会并发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目前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还没有有效的方法[1]。

近些年来,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我院的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分别进行治疗,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影响,现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随机抽取出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中有13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年龄59-80岁,平均年龄(69.5±2)岁,对照组中有14例男患者、11例女患者,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3)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依据诊断慢性肺心病的标准(1997年由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托伐他汀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9-04-24T11:22:05.5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2期作者:佟建新[导读] 目的探讨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

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医院 164141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

方法选取76例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肺动脉压出现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VC、PEF及FEV1/FVC水平明显上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均IL-8、hs-CRP水平均出现下降,而实验组下降刚显著(P<0.05)。

结论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慢阻肺;阿托伐他汀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torvastatin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Methods 76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7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The levels of FVC,PEF and FEV1/FV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IL-8 and hs-CRP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while tho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ecreased only significantly(P < 0.05). Conclusion Atorvastatin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Key words:pulmonary hypertension;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torvastati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程长,患者常出现肺动脉高压,疾病预后较差,若不给予有效治疗则平均生存期约在5年左右。

研究发现[1],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慢阻肺有较好的效果。

本文进一步探讨慢阻肺伴肺动脉高压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76例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均符合2013年《慢阻肺疾病指南》修订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短期内未使用抗组胺类、糖皮质激素类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②患者均知情同意;③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Ⅲ级。

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均有38例患者。

实验组中,女16例,男22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2.78±3.02)岁,对照组中,女17例,男21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3.22±3.25)岁。

两组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基本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给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等;持续低流量吸氧、止咳等常规治疗措施。

实验组给予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托伐汀钙(批号:134911K)治疗,剂量20 mg,每晚睡前服用,持续给药24 w。

1.3观察指标测量治疗前后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FEV1/FVC及肺动脉压。

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取5 ml静脉血,收集血清标本,于-20℃冰箱保存备用。

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投射比浊法[2](PETIA)测定C-反应蛋白(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3]测定IL-8。

1.4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具有统计意义,组间比较以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以t检验。

2 结果2.1肺动脉压及肺功能对比治疗后,实验组肺动脉压出现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VC、PEF及FEV1/FVC水平明显上升,且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

2.2炎症因子变化分析治疗后,两组IL-8、hs-CRP水平均出现下降,而实验组下降刚显著(P<0.05)。

3 讨论慢性阻塞性非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引起的气流受限特征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外周气道阻塞,肺血管异常,肺实质破坏,长期慢性缺氧诱发缺氧性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重建和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等最终引起肺动脉高血压。

阿托伐他汀钙为新型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对Rho/Rho激酶活性进行抑制,而抑制核转录因子NF-kB的生物活性,从而降低炎症因子如IL-8的合成与和释放,减少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使炎症反应减轻,缓解肺血管重构,抑制组织纤维化及血管形成,使肺动脉高压下降,从而改善肺功能[4-6]。

此外,阿托伐他汀钙还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前移,增加一氧化氮(NO)的合成与释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松弛血管平滑,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从而使呼吸困难等症状得以改善。

本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肺动脉压出现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VC、PEF及FEV1/FVC水平明显上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阿托伐他汀钙的应用可显著改善COPD伴肺动脉高压的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

IL-8为一种重要的炎性因子,由单核细胞合成,可表达于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中。

血清中游离的IL-8易于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诱导淋巴细胞和粒细胞达到肺组织的炎性组织,促使超氧化物歧化酶形成,使肺部炎症反应加重。

研究发现[7-8],慢阻肺患者血清及痰液中有大量IL-8及中性粒细胞,通过治疗两者水平显著下降,但较健康人群仍要高,也提示IL-8是反映病情程度的敏感性指标。

CRP是一种反应炎症感染的一个非特异性指标,发生炎症反应时,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增高,可诱导大量CRP大量合成,研究发现[9-10],慢阻肺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且亦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者,因此认为CRP能反映慢阻肺炎症程度及疗效评判的重要指标,且亦反映出在肺动脉形成过程中,炎症机制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IL-8、CRP水平均出现下降,而实验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说明阿托伐他汀钙可显著降低慢阻肺患者的炎性状态,改善病情。

综上所述,慢阻肺伴肺动脉高压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肺功能及炎性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彭磊,范毕辉,陆剑豪,等.慢阻肺稳定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303-304,342.[2]冯瑞丰.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326-328.[3]安云凤,崔红,朱仁英,等.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老年人慢阻肺45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9):295.[4]罗登攀,张洪球,徐郁颖,等.慢阻肺汤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9(1):94-95.[5]王昕,王桂平,马爱军,等.康复治疗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71-73.[6]李成芳.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5,04(3):506-508.[7]郭素娟,牛莉娜,牛丽鑫,等.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13、TNF-α及CRP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5,07(5):883-885.[8]薛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RP、D-D水平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J].临床肺科杂志,2015,08(6):1117-1119.[9]吴学玲,钱桂生.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4,20(3):133-135.[10]王健,杨凯,徐磊,等.西地那非通过环磷酸鸟苷-磷酸蛋白激酶-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途径抑制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表达的上调[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