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课

合集下载

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冰面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防滑能力。

2.提高学生自救能力,避免溺水事故发生。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行为。

二、教学内容1.冰面安全知识2.防滑技巧3.溺水自救能力4.安全意识培养三、教学过程1.冰面安全知识a.冰面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冰面情况,了解不同冰面的特点和危险性。

b.冰面测试: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冰面测试,让学生在安全的情况下了解冰面承载能力。

c.冰面警示:教师向学生介绍冰面警示标识和警示语,提醒学生在冰面活动时要警惕危险。

2.防滑技巧a.步行姿势:教师向学生演示正确的步行姿势,教授如何在冰面上保持稳定。

b.抓地力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抓地力练习,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和防滑能力。

c.安全装备:教师介绍冰上活动的安全装备,如冰鞋、冰爪等,教导学生正确使用。

3.溺水自救能力a.溺水原因:教师向学生介绍溺水的原因和危害,引导学生了解溺水的危险性。

b.游泳技巧:教师教授学生基本的游泳技巧,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

c.溺水应急处理:教师模拟溺水应急情况,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应对溺水危险。

4.安全意识培养a.安全演练: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b.安全知识宣传:教师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强调预防意识和安全行为。

c.安全规则遵守:教师要求学生遵守冰上活动的安全规则,自觉维护安全环境。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动作和实际演练,指导学生掌握防滑和自救技巧。

2.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危险情况,训练学生的自救能力。

五、教学评估1.考试评估:安排防滑和自救技巧考试,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2.实际演练评估:通过实际演练和模拟情况,评估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六、教学资源1.冰面测试工具:冰面测试器、冰钻等。

2.安全装备:冰鞋、冰爪等。

禁滑冰_防溺水安全教育

禁滑冰_防溺水安全教育

随着冬季的到来,冰面逐渐形成,不少市民和青少年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在冰面上尽情嬉戏。

然而,冰面并非绝对安全,滑冰和溺水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广大市民的安全意识,预防滑冰和溺水事故的发生,特此开展禁滑冰、防溺水安全教育。

一、滑冰安全知识1. 选择安全的冰面在自然水域结冰的冰面上滑冰,一定要选择有安全保障的冰面。

一般来说,冰面厚度达到15厘米以上,且结实均匀,才能保证安全。

同时,要避开有冰裂缝、冰洞、冰凌、冰凌尖角、树木、岩石等障碍物的冰面。

2. 检查冰鞋在滑冰前,要检查冰鞋的绑带是否牢固,以防滑冰过程中冰鞋脱落。

此外,还要检查冰鞋的冰刀是否锋利,以免滑冰时划伤脚部。

3. 注意冰面温度冰面温度对冰的硬度有很大影响。

当气温较低时,冰面较硬,不易破裂;当气温较高时,冰面较软,容易破裂。

因此,在气温较高的时段滑冰时,要特别小心。

4. 控制滑冰速度滑冰时,要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控制速度,避免高速滑行。

同时,要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碰撞。

5. 遵守交通规则在冰面上滑冰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禁止滑冰的区域滑行。

在通过桥面、涵洞等狭窄地段时,要减速慢行,注意安全。

二、溺水安全知识1. 避免在危险水域游泳在自然水域游泳时,要选择安全的游泳区域。

避免在深水区、暗流、漩涡、水草丛生、水下有暗礁等危险水域游泳。

2. 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在游泳前,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不要下水游泳。

同时,要避免空腹、饱腹、酒后游泳。

3. 配备救生设备在游泳时,要配备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等。

此外,要选择结伴同行,以便在遇到危险时互相救助。

4. 注意游泳技巧游泳时,要掌握正确的游泳技巧,如呼吸、换气、漂浮等。

同时,要学会自救和救人的方法。

5. 遵守游泳规则在游泳时,要遵守游泳规则,如不在禁止游泳的区域游泳、不在水下嬉戏、不在危险时段游泳等。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禁滑冰、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高广大市民的安全意识。

防滑冰防溺水安全教案(精选12篇)

防滑冰防溺水安全教案(精选12篇)

防滑冰防溺水安全教案防滑冰防溺水安全教案(精选12篇)防滑冰防溺水安全教案篇1设计意图: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河面上也开始结冰了,在结冰的河面上嬉戏会让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但是殊不知乐趣后面却藏着无情的杀机,每年的冬天造成的安全事故都让人痛心,在雪地上和结冰的路面上摔伤的事故也屡见不鲜。

因此,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看似解释的冰面所潜在的危险,掌握自救的基本知识,特设计了本次安全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1、知道在雪地上、冰面上要慢行,不去结冰的河面上、湖面上玩耍。

2、遇到危险是不慌乱,能用正确的方法自救、求救。

活动准备:1、多媒体教学资源:(1)《可怕的冰窟窿》录音和图片;(2)被大雪覆盖的马路、结冰的路面等图片。

2、幼儿用书第38--40页。

活动过程:1、演示小实验,让幼儿认识的冰面易破裂,知道在冰面上玩耍的危险。

(1)演示实验“易碎的冰面”:教师事先冻好一盆水,让幼儿观察冰面,用手或其他物品按压或击打冰面,让幼儿观察冰面破裂的过程,(有条件的可带领幼儿直接到结冰的小水池边做本次试验)。

(2)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到结冰的河面和湖面上玩耍会有什么样的危险?(3)教师小结:结冰的水面看上去光滑结实,其实非常容易破裂。

如果在结冰的河面或者是湖面上行走和玩耍就容易使冰面破裂,小朋友容易掉在水里,非常危险。

2、教师讲述故事:《可怕的冰窟窿》,引导幼儿了解自救、求救的方法。

(1)教师首先要完整的讲述一边故事。

(2)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牛牛为什么会掉进冰窟窿?他是怎么得救的?冰面裂开后,豆豆是怎么做的?(3)教师小结:当湖面、河面结冰时,小朋友们要记住不到冰面行走、玩耍。

如果不小心走到冰面上,发现冰面出现裂痕,要立即卧倒,匍匐(爬着)前进或慢慢朝岸边滚动,同时要大声呼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援。

3、出示多媒体教学资源:被大雪覆盖的马路、结冰的路面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提问:冬天经常会下雪,路面会结冰,在这样的路面上怎样走才是安全的?教师小结:在雪地或结冰的路面上行走要尽量穿防滑的鞋子;小心慢走,不追逐打闹;过马路更要紧拉大人的手,小心通过,防止摔伤,避免危险。

冬天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幼儿园(3篇)

冬天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幼儿园(3篇)

第1篇尊敬的家长、亲爱的老师们、小朋友们: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河面、湖面等水域开始结冰。

虽然冰面看起来光滑美丽,但同时也隐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预防冬季滑冰溺水事故的发生,我们特此举办冬季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讲座。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冬季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冬季是滑冰溺水事故的高发期,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安全意识薄弱,自制力较差,更容易发生意外。

2. 通过开展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冰面的危险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家长和老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动向,加强对幼儿的监管,确保他们的安全。

二、冬季防滑冰溺水安全知识1. 冰面安全知识(1)冰面厚度:一般而言,冰面厚度在5厘米以下时,存在安全隐患,不建议在上面行走或玩耍。

(2)冰面硬度:冰面硬度不均匀,存在破裂风险,行走时要保持警惕。

(3)冰面温度:冰面温度较低,容易导致身体失温,要注意保暖。

2. 溺水自救与急救(1)遇到溺水情况,要保持冷静,尽量抓住漂浮物。

(2)学会游泳: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3)学会急救:了解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救助他人。

三、冬季防滑冰溺水安全注意事项1. 严禁幼儿私自到河面、湖面等水域滑冰、玩耍。

2. 家长要加强对幼儿的监管,不让他们单独到冰面附近活动。

3. 教师要教育幼儿认识冰面的危险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4. 举办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讲座,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

6. 定期检查水域周边的安全设施,确保设施完好。

四、冬季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活动1. 开展防滑冰溺水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 组织幼儿观看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宣传片,让他们了解相关知识。

3. 举办防滑冰溺水安全演练,让幼儿掌握自救与急救技能。

4. 家长参与,共同学习防滑冰溺水安全知识。

五、结语冬季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防滑冰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防滑冰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防滑冰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冰面活动的潜在风险和常见安全事故类型。

2. 掌握冰面活动前的安全准备和检查事项。

3. 学习冰面遇险时的应急自救方法。

4. 掌握基本的水上救援技巧和急救措施。

教学内容:一、冰面安全知识普及- 讲解冰面的结构特点及承重原理。

- 分析冰面活动时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如冰层薄弱、冰裂、温度变化导致冰层不稳定等。

- 强调在未经确认安全的冰面上活动的风险性。

二、安全准备工作- 介绍适合冰面活动的着装要求,包括保暖衣物、防滑鞋等。

- 强调携带必要的安全装备,如救生衣、绳索、哨子等。

- 教授如何检查冰面的安全性,例如敲击冰面听声音判断厚度,观察是否有裂缝等。

三、遇险自救方法- 演示如何在冰面破裂后保持冷静,避免激烈挣扎导致冰面进一步破裂。

- 指导如何利用身体浮力,减少下沉速度,寻找逃生路线。

- 练习使用救生工具自救,如抓住投掷过来的绳索或木板。

四、互救与急救措施- 模拟发现他人遇险时的报警流程和救援方法。

- 教授简单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术(CR)和止血包扎。

-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等待救援人员到来时应采取的措施。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视频、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冰面活动的危险性。

2.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真实的冰面事故,总结教训。

3. 组织实地模拟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实践自救互救技能。

4. 开展互动问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现场解答。

教学评估:- 通过课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 设立情景模拟考核,评估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 定期组织知识复习和技能演练,确保知识技能得到巩固。

防冰滑溺水安全教育(3篇)

防冰滑溺水安全教育(3篇)

第1篇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水面开始结冰。

虽然冰面看似坚硬,但实际上冰层脆弱,容易发生冰滑溺水事故。

为了提高广大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预防冰滑溺水事故的发生,特此开展防冰滑溺水安全教育。

一、冰滑溺水事故的原因1. 冰面不均匀:冰面在自然状态下,受气温、风力、水流等因素影响,表面不均匀,存在薄冰和厚冰的交界处,容易导致冰层破裂。

2. 体重过大:体重过大的行人或车辆在冰面上行走或行驶,容易破坏冰面结构,引发溺水事故。

3. 酒精作用: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降低,判断力减弱,容易在冰面上发生意外。

4. 未知冰层厚度:许多人认为冰层足够厚,可以在上面行走或玩耍,但实际上冰层厚度不足,存在安全隐患。

5. 冰面破裂声:当冰面出现裂缝时,人们会听到破裂声,但往往这时已经来不及逃离。

二、预防冰滑溺水事故的措施1. 提高安全意识:广大师生、家长要充分认识冰滑溺水事故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冰面安全规定。

2. 加强宣传教育: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要广泛开展防冰滑溺水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冰面安全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3. 增强体质:冬季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4. 注意冰面安全:在冰面上行走或玩耍时,要选择安全区域,避免在冰层较薄、裂缝较多的地方活动。

5. 佩戴救生设备:在冰面上活动时,要佩戴救生设备,如救生衣、救生圈等,确保自身安全。

6. 遵守交通规则:在冰面上行驶的车辆要减速慢行,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7. 严禁酒后驾车:酒后驾车容易导致判断力降低,反应迟钝,增加冰滑溺水事故的风险。

8. 严禁私自下水:在冰面上玩耍时,严禁私自下水,以免发生意外。

9. 加强监护:家长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防止他们在冰面上玩耍,确保安全。

10. 学习救援技能:掌握基本的救援技能,如心肺复苏、绳索救援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互救。

三、发生冰滑溺水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1. 自救:一旦发生冰滑溺水事故,要保持冷静,尽量保持头部露出水面,利用周围物体进行自救。

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教案一、引言溺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故,而滑冰时溺水更是一种常见的事故。

为了提高学生对防滑冰溺水的意识和技能,我们制定了这份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预防滑冰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基本概念1.滑冰溺水:指在滑冰时不慎掉入冰面下的水中,由于冰面下水温较低且通常充满冰冷的河水,溺水事故非常危险。

2.危险因素:滑冰时因为冰面的脆弱或者未观察到的冰面裂缝等因素,导致不慎掉入冰面下的水中而溺水。

三、滑冰溺水的危害1.对人体的影响:一旦掉入冰面下的水中,人体将立刻暴露在严寒的水中,导致体温迅速下降,严重时可能引起体温过低、甚至休克。

2.对生命的威胁:如果不及时救援,溺水事故可能导致生命丧失。

四、防范措施1.了解冰面情况:在进行滑冰活动前,要事先了解冰面的情况,确保冰面结实且没有裂缝。

2.穿戴防护装备:在进行滑冰活动时,穿戴救生衣等防护装备,以减少溺水事故的风险。

3.不单独滑冰:在滑冰时尽量与他人结伴,这样可以及时得到帮助。

4.学习游泳:学习一些基本的游泳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五、应急处理1.保持镇静:一旦发生滑冰溺水事故,立即保持镇静,不要惊慌。

2.喊救命:大声呼救,尽量制造出脱险的机会。

3.保持体温:尽量保持体温,尽快寻求救援。

4.排除装备:在溺水时尽快脱离滑冰鞋等装备,以减少身体负担。

5.寻找救援物品:寻找救生圈或其他救援物品来帮助自己浮出水面。

六、案例分析小明和小红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兴致勃勃地去了一个湖边进行滑冰活动。

不料,小明在滑冰时不慎掉入湖中,险些溺水。

幸运的是,小红及时发现,并立即呼救,另一名过路人用救生圈救起了小明。

小明虽然吓了一跳,但因为及时得到了救援,所以并未受到严重威胁。

七、结语滑冰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户外活动,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有效预防滑冰溺水事故的发生,每位滑冰爱好者都应该了解相关防范知识,并牢记应急处理措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活动的同时保障自己的安全。

幼儿安全教育防溺水滑冰(3篇)

幼儿安全教育防溺水滑冰(3篇)

第1篇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冷,河流、湖泊开始结冰,幼儿在户外活动时面临着溺水和滑冰的双重安全风险。

为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本文将针对幼儿防溺水、防滑冰进行安全教育。

一、防溺水安全教育1. 溺水事故的危害溺水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名儿童死于溺水,其中大部分是3-14岁的儿童。

溺水事故不仅给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2. 预防溺水措施(1)教育幼儿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2)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3)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4)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熟悉水性不擅自下水施救。

(6)发现有人溺水时,立即呼救,不要盲目施救。

3. 家长注意事项(1)加强对幼儿的监管,确保幼儿不在水域附近玩耍。

(2)教育幼儿认识危险水域,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3)掌握基本的溺水自救和救人方法。

(4)在户外活动时,提醒幼儿注意水域安全。

二、防滑冰安全教育1. 滑冰事故的危害滑冰是一项高风险运动,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在我国,每年因滑冰导致的伤亡事故高达数千起。

滑冰事故不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痛苦,也给社会带来负担。

2. 预防滑冰措施(1)教育幼儿不私自到冰面玩耍,不擅自下水游泳。

(2)选择正规的滑冰场所,确保冰面安全。

(3)在冰面上玩耍时,要穿戴合适的冰鞋,避免跌倒。

(4)不追逐打闹,保持安全距离。

(5)遇到冰面破裂时,不要强行通过,立即呼救。

(6)发现有人掉入冰窟窿时,不要盲目施救,立即呼救。

3. 家长注意事项(1)加强对幼儿的监管,确保幼儿不在冰面附近玩耍。

(2)教育幼儿认识危险冰面,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3)了解滑冰场所的安全设施和救援措施。

(4)在户外活动时,提醒幼儿注意冰面安全。

三、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通过防溺水、防滑冰安全教育,使幼儿认识到水域和冰面的危险性,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防滑冰、溺水安全教育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教育活动,使幼儿了解冬季安全应注意些什么,从而在思想上认识冬季安全的重要性。

2、教育幼儿在冬季为了身体和生命安全要增强防滑和防坠冰的意识。

3、从行动上真正表现出来,即能做到自觉遵守纪律,并能督促其他幼儿。

活动准备:
教给幼儿一些自救知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寒冬来临了,作为幼儿,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师生自由谈话)
二、讲解冬季安全注意事项
天气越来越冷,我国大部地区遭遇低温和暴风雪的袭击,大范围的恶劣天气给我们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尤其是交通运输和出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同时就冬季雨雪天气方面问题,提示一些安全防范知识。

1、防滑:由于长时间强降雪,地面积雪较厚,在经过踩压后就形成了一层光面,在气温稍高冰面开始融化时,尽量减少外出频率,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如确需外出,要穿防滑鞋或在脚上绑根旧布条,手上不宜拿伞、棍等细长物品。

2、防冻:外出时穿戴好保暖衣帽。

耳、鼻、手不宜长时间暴露在外。

3、防病:活动出汗后立刻到室内用干毛巾擦干汗水脱掉已湿衣服,换上干爽衣服,条件允许时可先洗个热水澡。

每天保持室内通风半小时防止感冒病毒滋生。

4、做到“四不”承诺,即不私自下水或滑冰;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滑冰或打捞水中物品;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到秦渠边游玩;不到危险地域、沟渠滑冰游玩。

5、其它安全事项:
(1)注意取暖,穿好棉衣,戴好手套,防止冻伤。

(2)不玩火,尤其是在家里,要提高安全意识,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3)不在校园内或坡上滑雪,不在校园内追跑打闹。

三、溺水急救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称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近乎溺死”这一分类以病情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统称为溺水。

活动总结
教育幼儿在寒冷的冬季外出活动时,常常冻得手脚发僵,但
千万不要在炉火上烤或者在热水中浸泡,那样会形成冻疮甚至溃烂。

应该回到温暖的环境中去,使冻僵部位的温度慢慢回升。

如果在野外,应当设法用大衣等将手脚包裹起来,还可以互相借助体温使冻僵的手脚暖和过来。

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搓,通过摩擦增加温度,促进自身的血液循环,以恢复正常。

通过本次活动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并且相互提醒,积极向我们的幼儿及家长宣传安全知识。

自己健康成长、家人幸福快乐,安全是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