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技术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穴位敷贴疗法 ppt课件

穴位敷贴疗法  ppt课件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历史源流
•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 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 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 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 皮肤发红,来治疗毒蛇咬伤。当为穴位贴敷疗法的最早记载。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肾经井穴, 能引火下行,治疗上部热证。
ppt课件
17
外感发热
治疗原则:解表散热、引火下行
药物方义:麻黄---解表散寒
肉桂---引火下行
石膏---清热
ppt课件
18
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外源性或内在的过敏原或非过敏原等因素, 导致以支气管发生可逆性阻塞为特点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 反复阵发性支气管痉挛而致的气急、咳嗽、咳泡沫痰和肺部 伴有哮鸣音。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病多因肺有内伏之痰,外 感风寒之邪,或因饮食、情志、劳累过度所致。
ppt课件
15
意外处理
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 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立即停药,对症处理。出现全 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ppt课件
16
外感发热
取穴:神阙、涌泉
方义:神阙穴即肚脐,在经络理论中脐与五脏六腑相通; 在生理上是胎儿从母体摄取营养的通路,而且脐部皮肤薄、 敏感度高、血运丰富、渗透性强、吸收力快,有利于药物 吸收,是一个能吃药的穴位。有人做过实验,在脐部做隔 姜灸,10几分钟后口中就感觉到有辣味了。山东中医药大 学的高树中院长曾经编写过一本《中医脐疗大全》,收录 了能够通过脐部外敷药物、艾灸等疗法治疗的几百种疾病。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
5.主要用药:
穴位贴敷疗法
6.选穴原则: 基本上与针灸用穴基本一致,即:局部选穴、远
端选穴、辩证选穴。 但又有其特殊性,如多直接用痛点,即“阿是穴”
以利于药物作用于患处。其次多选用窍穴,如神阙穴。
穴位贴敷疗法
7.操作流程: (1)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 疗前评估,把握好适应证。 (2)四诊合参并进行经络诊查,制定穴位处方及中 药配方。 (3)医生向患者阐明治疗的目的、过程,以期配合。 (4)制作贴敷药膏,将药膏贴敷于患者相应穴位。 (5)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交待患者治疗后的 注意事项。
10.禁பைடு நூலகம்证:
(1)感染性、过敏性皮肤病禁止应用。 (2)有出血倾向者禁止应用。 (3)孕妇不能应用行气活血的药物,以免发生流产。
Thank you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 因为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
起局部充血发泡甚至化脓如灸疮,此时又称为天灸或 自灸(三伏天、三九天)现代 也称为发泡疗法。若将药物贴 敷于脐中(神阙穴),通过脐 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 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穴位贴敷疗法
2.理论依据: 穴位贴敷疗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特定的
穴位贴敷疗法
目录
一、定义 二、理论依据 三、主要功效 四、主要特点 五、主要用药
六、选穴原则 七、操作流程 八、疗程 九、适应证 十、禁忌证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
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治疗需要 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成相应的剂型,贴敷于患处或 一定的穴位上,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传于经络、 脏腑,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精品医学)穴位贴敷PPT演示课件

(精品医学)穴位贴敷PPT演示课件
.
1散剂
散剂是将药物研为极细粉末,过80~100目 筛,混合均匀后,用水调和成团,根据具 体需要,涂在不同大小的胶布面上,直接 贴敷于穴位上。此方法制作简便,可根据 病情变化随时增减药味和药量,储存方便, 临床应用较广泛。也可将药末直接撒布在 普通膏药中间贴于穴位上。
.
2糊剂
糊剂是将粉碎过筛的药末,加入酒、醋、 姜汁、鸡蛋清、水等赋形剂调为糊状,敷 贴于穴位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糊剂 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药物作用的时间, 缓和药物毒性。
.
穴位贴敷用药特点
刺激发泡类药物 常用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
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 等。此类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够较好地发 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 能的效果。
.
穴位贴敷用药特点
气味俱厚类药物 常用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
.
实施穴位贴敷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对贴敷 药物过敏者切勿使用本方法。贴敷后应注 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皮疹及糜烂溃破现 象,一旦有不适情况,立即停用。
.
每次贴敷时取穴不宜过多,应少而精,一 般以6~8穴为宜;对一些慢性病的保健调理, 可采用几组穴位轮换交替的使用方法,每 次贴敷一组穴位。同一部位不宜连续贴敷 过久,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肤溃疡。
.
赋型剂的选择
9凡士林 医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医药
上配制各种软膏、眼膏的基质,还可用于 皮肤保护油膏。凡士林粘稠度适宜,穿透 性较好,能促进药物的渗透,可与药粉调 和为软膏外敷。
.
赋型剂的选择
10麻油或植物油 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
可润肤生肌。

穴位贴敷疗法 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  ppt课件
ppt课件 14
4. 神阙穴和涌泉穴为敷贴的常用腧穴。
(二)敷贴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 药物能敷贴稳妥。
贴药物之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 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 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 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将助渗剂与 药物调和后再用。
ppt课件 15
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 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 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 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 胶布固定。目前有专供敷贴穴位的特 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
ppt课件 10
2、散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填放脐部 进行治疗。 3、糊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酌情使用 水、醋、酒、鸡蛋清或姜汁等,调成 糊状,摊敷腧穴,外盖纱布,胶布固 定。
ppt课件
11
4、膏剂 将所选药物制成外贴膏药或 软膏。
5 、饼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加适量 的水调拌均匀,制成大小不等的药饼, 敷贴局部或腧穴,外用纱布覆盖,胶 布固定。或将新鲜的植物的根茎、茎 叶等捣碎,制成药饼,烘热后敷贴腧 穴。
油调敷贴药,可润肤生肌。 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
酒调敷贴药,则有行气、通络、消肿、
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ppt课件
9
(二)药物的制作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 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腧穴敷贴来治 疗相应疾病。
1 、丸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用水或蜜 或药汁等拌和均匀,制成圆形大小不一 的药丸,贮存备用。
ppt课件 12
二、操作方法
ppt课件 13
(一)选穴处方
腧穴敷贴法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 通过辨证选取敷贴的穴位。腧穴力求少 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 1.选择病变局部的腧穴敷贴药物。 2.选用阿是穴敷贴药物。

穴位贴敷ppt课件

穴位贴敷ppt课件
7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四、基本操作方法
有人做过研究,用离体皮实验表明,芳香性药 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 8-10倍。《理瀹骈文》中的膏药处方,几乎 每方都用姜、葱、韭、蒜、槐枝、柳枝、桑 枝、桃枝、风仙、菖蒲、木鳖、山甲、蓖麻、 皂角等气味俱厚之品,含上述药物的处方约 占97%以上。
13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四、基本操作方法
3.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 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 大及发泡之品。 4.冬病夏治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 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 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1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穴位贴敷概述
❖ 从针灸学角度看穴位贴敷疗法属于灸法的延 伸,多选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特性的药 物,具有一定的“发泡疗法”特征。常用于 久咳久喘、腹泻、痹证、喉瘖病、口疮、小 儿遗尿等方面的病证。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 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 副作用小等特点。
七、禁忌症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 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0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未来将在穴位贴敷法的技术和 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如采 用新型材料、优化贴敷方式等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不断扩大,未来穴位贴敷法将 在国际医学交流中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有助于推动穴位贴敷法 的进一步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药物选择与配方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和辨证结果,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药物进行贴敷。常用药物包括中药、 西药和中成药等。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用法用量 等。
配方原则
在配制贴敷药物时,应遵循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合理搭配药物,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同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不 良反应。
贴敷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贴敷操作技巧
在贴敷前,应对皮肤进行清洁处理,保持皮肤干燥。贴敷时,应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上,然后贴于选定的穴位 上。贴敷后,可用手指轻轻按压片刻,以加强刺激作用。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活动和出汗。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 并就医。同时,孕妇、皮肤破损处及过敏体质者禁用此方法。
定义及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定义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 ,利用药物的刺激和渗透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 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时,药物通过皮肤 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 肠道副作用。
04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安全 防护措施
操作前准备工作
确定贴敷穴位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

穴位贴敷法ppt

穴位贴敷法ppt
2.华佗在《 神医密传》中 记载治脱疽“用极大甘草, 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 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晋唐时期
1.穴位贴敷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 临床。 2.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 载“治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 热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 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膏。,如断 续膏等,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 其用狂犬脑外敷伤口治疗狂犬病 的方法,实为免疫学之先驱。
PART 04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二)药物剂型 1. 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能,临床中有多种剂型可供穴位贴敷使用。如膏剂、 丸剂、散剂、糊剂、泥剂、膜剂、饼剂、熨贴剂等,其中膏剂又分为软 膏剂、硬膏剂。
2. 以辨证选穴为主,用穴力求少而精。也可选择病变局部或阿是穴经 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治疗小儿流涎等。 3. 贴敷药物之前,先对喻穴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PART 05穴位贴敷的禁忌症
感染性、过敏性皮肤病禁用 有出血倾向禁用

贴敷部位皮肤有
创伤、溃疡者禁



孕妇不能运用活血的 药物,以免发生流产
2岁以下儿童、有恶 性肿瘤、病情危重的 肆 患者禁用
眼、口唇、会阴部、小
伍 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操 作 方 法 及 注 意 事 项
PART 06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PART 04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药物的制作
1、丸剂:将药物研末,用水、蜜、药汁均匀拌和, 制成圆形药丸。 2、散剂:药物研末。 3、糊剂:将药物制成膏剂或软膏。 4、饼剂:将药物研末,加适量水调匀,制成药饼。
适 应 症 及 禁 忌 症
PART 05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
鼻炎、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腹泻等 糖尿病等 冠心病、心绞痛等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缓解疼痛、腰腿痛等 痛经、产后头痛等寒症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8
3、选择适当溶剂调和敷贴药物或熬膏, 以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
醋调敷贴药,能起解毒、化瘀、敛疮 等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
酒调敷贴药,则有行气、通络、消肿、 止痛作用,虽用药缓,可激其性;
油调敷贴药,可润肤生肌。
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 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
5
一、敷贴药物
6
(一)药物的选择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 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腧穴敷贴。
与内服药物相比,敷贴用药有以下特 点:
1、应用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 现在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 香、花椒、白芥子、姜、葱、蒜、肉桂、 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等。
7
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 用力猛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 夏、川乌、草乌、巴豆、斑蟊、附子、 大戟等。
31
三伏贴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 生姜作为基本处方,结合临床经验和地域 特点等进行加减。所用中药,白芥子、细 辛、甘遂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 结、开窍通络,细辛还具免疫抑制作用, 可使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减少抗原抗体反 应,降低过敏发作机率,也减轻过敏症状, 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少许麝香起到 引经入药的作用,所以综合使用有助改善 气喘。
26
4、口疮
取穴:涌泉(双)。
用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贮瓶备 用。贴敷时取药末10克,加入鸡蛋 清或醋适量,调如糊膏状,分别敷 于双侧涌泉穴,包扎固定即可。每 次敷贴12~24小时,每日1次。亦可 将吴茱萸末用鸡蛋清调和为丸如蚕 豆大,分贴于双侧涌泉穴,胶布固 定即可。每穴每次贴药1丸,每2天
36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 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 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 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其他谨遵医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3/2020
操作及注意—异常情况及处理
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 痒或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如贴敷处 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 可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
9/23/2020
贴敷法示意图
贴敷法示意图
附近慎用,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 发泡,避免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 动功能。
9/23/2020
适应证与禁忌证
禁忌证 孕妇腹部、腰骶部及某些促进子宫收
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有些 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进流 产。 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 功能障碍者慎用。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者慎用。
穴位敷贴疗法
脑病一科
概述—历史源流
穴位敷贴技术是祖国医学中一种 独特的养生保健治病法,以中医经络 学说为理论依据,将药物敷贴到人体 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 从而发挥调五脏、行气血、和阴阳作 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 治疗法。
9/23/2020
概述—治疗作用
消瘀散结 穴位贴敷通过药物对局部的强烈刺激, 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之效。
9/23/2020
操作及注意事项—操作
贴敷时间:贴敷时间多依据选用的药 物、体质情况而定,以贴敷者能够耐 受为度。对于老年、小儿、体质偏虚 者贴敷时间可以适当缩短。贴敷期间 出现皮肤过敏,难以耐受的搔痒、疼 痛感觉者应该立即终止贴敷。
9/23/2020
操作及注意—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 性食物。
9/23/2020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骨科疾病:各类关节炎、颈腰椎病、
软组织劳损等。 皮肤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疹
等。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 儿科疾病:遗尿、厌食、慢性腹泻、
营养不良等。
9/23/2020
适应证与禁忌证
禁忌证 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
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应禁止贴敷。 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
温经通络 穴位敷贴产生的灼热具有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效。
防病保健 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9/23/2020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呼吸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 慢性支气管炎、老适应年证 性肺气肿、慢性 阻塞性肺病、虚人感冒等。
胃肠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 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肠炎、溃 疡性结肠炎等。
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
绷带固定药物。
9/23/2020
操作及注意—注意事项
小儿皮肤娇嫩,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 药物,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
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宜用汽 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
9/23/2020
操作及注意—异常情况及处理
贴敷后局部皮肤可出现潮红、轻微红 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 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 不需特殊处理,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 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 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 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9/23/2020
操作及注意事项—操作
体位选择:应用穴位贴敷进行保健时, 应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 药物能敷贴稳妥。
贴敷局部皮肤的准备:贴敷部位(穴 位)常规消毒。贴药前,定准穴位后, 通常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75%乙醇 棉球行局部消毒。
9/23/2020
操作及注意事项—操作
贴敷药物的固定:为了保证药物疗效 的发挥,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 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 固定,以防止药物移动或脱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