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带标识身份识别制度

合集下载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9篇】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9篇】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优秀9篇】患者腕带标识身份识别制度篇一患者腕带标识/身份识别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男性为蓝色,女性为红色。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3)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4)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等时,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禁止仅以床号或房间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家属)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等,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确认以上信息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间(意识清醒者,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核对)。

(6)腕带为固定式,伴随住院全过程,出院后方可弃除。

患者转床、转科及时更改腕带相关内容。

(7)急诊手术患者由急诊科直接送手术室,由急诊科填写手腕带。

(8)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及儿童患者需经常检查腕带的佩戴情况。

(9)医疗保险患者需核对身份证和医疗保险卡;(10)准确无误地填写患者的信息,必要时核对身份证;(11)产妇入院时需提供产妇和丈夫真实姓名,并与有效身份证姓名一致,产妇或家属在入院证上签名确认。

(12)爱婴区携带婴儿外出,应填写外出报告卡,并有家属陪同,有护理人员签字,交保安确认后方可离开。

(13)为了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探视人员严禁携带婴幼儿入内。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五篇)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五篇)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1.在重症医学病房(ICU、CCU、SICU、RICU等)、新生儿科(室)、手术室必须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2.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3.推广使用带有可扫描自动识别的条形码“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4.佩带腕带的具体要求是:对院前急救病人、手术病人、昏迷病人、无自主行为能力的病人、病情危重病人,在手术室、icu、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分颜色佩带“腕带”,“腕带”分红、蓝、绿三色,上记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诊断、住院号,带于左腕部,情况特殊时带于四肢其他各部。

“腕带”填入的患者识别信息由责任护士填写,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并请患者和或家属核对腕带信息,确保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

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过敏,血运良好。

红色:用于病情危重病人,所有病危病重病人在告病危、病重时佩带腕带,停时解下,危重病人转科时腕带不解除;蓝色:用于手术病人,所有手术病人在进入手术室之前佩带腕带,手术回房三____解除,若术中发生变化,病情危重则加带红色腕带,由麻醉医生完成;绿色。

用于院前急救病人,昏迷病人、无自主行为能力病人,院前急救病人进入医院前佩带绿色腕带,根据病情加带红色的腕带,昏迷病人在清醒后解除,无自主行为能力的病人出院时解除。

备注参考资料:医院腕带识别制度(二)1.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危重患者;不同语种的患者;产妇及新生儿;有精神疾患者;语言或听力障碍患者需佩戴腕带做为身份标识。

2.佩戴腕带前需认真填写患者信息,包括。

病人病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年龄、血型、诊断等信息,以保证对病人身份进行准确快速识别。

3.护士在给患者佩戴或更换“腕带”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病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年龄、血型、诊断等信息。

佩戴后应同时注意观察佩戴部位有无擦伤及末稍血运情况。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识的规定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识的规定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识
的规定
一在医疗活动中,对抢救室、监护室、新生儿科、手术、急诊抢救室和留观,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二根据不同的患者,使用“腕带”的颜色不同:男性用蓝色,女性用粉红色;
三由护士在“腕带”上标明患者的相关信息:科室、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对药物过敏者在“腕带”和床头卡上用红色笔标明“XX药物+”;
四腕带佩戴程序:对需使用“腕带”的患者,护士必须于患者入院、留观时为其佩戴;由护士填写“腕带”信息,经双人核对护士一患者、护士—家属、护士一护士、护士一医生,无误后方可为患者佩戴;出院时由护士为其取下;若损坏需更新时,需经双人重新核对;
五手术患者手术当天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
进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要查对患者及病历和腕带上的信息,小儿手术必须与家属核对;核对后方可接入手术间;
六“腕带”原则上佩戴在患者的左手,如因病情需要可佩戴在其他肢体上;
七使用“腕带”标识时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用途及注意
事项: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因操作需要取下“腕带”,待操作结束经核对无误后重新佩戴;护士每班要检查“腕带”松紧适度、佩戴部位的皮肤情况,确保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患者转科后,由转入科室护士重新填写“腕带”信息,确认无误后予以更换;
八护理部每季度对护理人员落实患者身份确认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有改进措施;。

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管理制度

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管理制度

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护理部
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管理制度
1、入院当日,患者必须佩带“腕带”作为其身份核查的标识。

2、责任护士负责正确填写患者“腕带”上相关信息,包括: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血型、过敏史等,并及时更新。

3、护士在使用患者“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4、在使用“腕带”时,应注意观察“腕带”是否出现损坏、字迹是否清晰,佩带部位皮肤有无擦伤、松紧是否适宜、肢端血循环是否良好等,出现异常应当及时处理。

5、对急诊抢救、留观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等,医务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重症监护病房(ICU、CCU、SICU、PISU、N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方法之一。

7、急诊室、病房、产房、手术室、ICU等之间,专科、转运交接患者时等关键环节,必须核对患者使用的“腕带”标识,核对无误后方可交接。

8、佩带蓝色“腕带”为普通患者、红色“腕带”为传染病患者。

医院病人腕带佩戴标识制度标准版

医院病人腕带佩戴标识制度标准版

病人腕带佩戴标识制度
一、各科室在对病人进行检查和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手术等或转接和交接班时,必须查对腕带标识,准确识别。

二、统一采用圆珠笔写标识腕带,认真填写个楣栏,要求字迹工整,信息清晰。

三、填写内容: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等信息,经患者及家属确认。

四、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同时交待注意事项,佩戴时松紧适宜,以可容纳一小指为宜。

五、加强患者佩戴腕带部位的观察,如皮肤的完整性,有无擦伤,肢端血运是否良好,松紧度是否舒适等。

六、加强腕带检查,腕带字迹是否清新,如有松脱,立即核对患者身份,进行更新。

七、患者出院或转科时的腕带管理:患者出院时方能将腕带取下,如因转科或特殊治疗等其他原因,必须取下、脱落或更换部位时应由病房护士重新填写并由2名护士双人核对后再次佩戴腕带,以确保患者标识准确。

医院腕带标识制度

医院腕带标识制度

医院腕带标识制度
1、所有住院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科和急诊科留观患者等,均须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标识。

并只能一次性使用。

2、无药物过敏的患者戴蓝色腕带进行身份识别;对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除有床头标识外,有药物过敏者在腕带上用红色标记,并注明过敏药物的名称;有传染病者在腕带上用黄色标记。

3、住院患者使用二维码腕带,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药物过敏名称信息。

急诊科、门诊手术室、产房等使用普通腕带,需填写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等,要求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4、护士给患者佩戴腕带前,应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为患者佩戴。

并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佩戴腕带的目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保证腕带完好。

5、佩戴腕带时注意检查局部皮肤和腕带松紧度是否合适,避免损伤。

腕带破损及时更换。

6、护士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除核对患者姓名、腕带信息外,需用PDA扫描腕带核实身份,无误后方可执行。

7、急诊昏迷或神志不清的无名氏患者佩戴的腕带标记为“无名氏+大写字母”作为临时姓名。

8、患者在病房、手术室、ICU等科室之间交接时,除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标识外,另按交接程序进行严格交接并签名。

1。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合同甲方(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受聘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规范管理工作中的人员身份识别,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秩序,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就腕带标识管理制度达成如下协议:一、腕带标识使用范围1.1 本制度适用于甲方工作场所的所有工作人员、访客及特定身份人员。

1.2 乙方在工作期间须佩戴甲方提供的腕带标识,明确身份及权限。

二、腕带标识的发放与使用2.1 甲方负责为乙方发放相应身份的腕带标识,乙方应在工作场所及工作期间全程佩戴。

2.2 乙方不得擅自更换、损坏或涂改腕带标识,如发现损坏或丢失,须及时向甲方报告并申请更换。

2.3 乙方不得将腕带标识转借他人使用,违者将按甲方相关规定处理。

三、腕带标识的管理3.1 甲方应定期对腕带标识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佩戴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3.2 腕带标识应根据不同的身份或权限进行分类管理,不同颜色或标识代表不同的人员类别(如员工、访客、临时人员等)。

3.3 腕带标识的佩戴情况将作为进入特定区域的准入凭证,乙方应配合甲方的管理要求,按规定进入相关区域。

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腕带”使用制度与措施1、各病区对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加强治疗病房患者必须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护士在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要求字迹清晰规范,信息正确,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

若损坏或不清晰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要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编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

4、腕带佩戴部位首选左腕部,如有特殊原因选择其他部位。

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

佩戴腕带时,松紧适宜,保证病人舒适。

5、病危患者用深红色腕带,手术患者用蓝色腕带,小儿患者用粉红色。

6、病人转科,由接收科室责任护士及时更换腕带的相关信息,并双人核对确认。

7、当主管医生下达转院、出院医嘱后,患者离开病房前,及时为患者解除腕带。

原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2015年元月20第二次修订原阳县人民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护士在给病人操作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我院至少用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等两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对于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加强治疗病房患者必须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实施者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应请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床号,以识别患者身份。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的急、危重患者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活动前或转科交接时的身份识别标识,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有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病房护士做好转出前准备 工作。 2.由转出科护士携带病历、 转科登记本,陪同病人一同 前往转入科室,与转入科室 护士当面交接。 3.安置好病人后,完善识别 交接程序,双方签字确认。
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
统一使用腕带作为信息 识别的载体并携带手术 室专用病人交接登记本 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
手术患者 身份识别
必须核对腕带信息识别患者身份。
(五)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氏,由接诊护士临时命名,命名的方式为: X年X月X日X时+无名氏+编号。 (六)有效识别患者身份的程序: 方式一:当患者意识不清、在病床上操作时:患者自报姓名,与床头牌、操作 物核对。 方式二:当患者意识不清、在病床上操作时:看腕带,与床头牌、操作物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为确保医疗安全,在本院就诊的患者必须如实填写门诊医卡通/住院病历 首页上的身份信息提供给挂号处/住院处人员,核对无误后给予办理医卡通/入 院手续。 (二)门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各种护理诊疗时,需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 等信息,发现不符,及时纠正。
(三)每位新入院患者到达病区时,责任护士核对住院病历首页上的患者:姓名、性别、
身份识别对策
对策一
加强对患者腕带标识佩戴的监督,首先从管理 下手,加强监督检查,把握3个重点时段。 入院当天:护士长评估新入院患者对腕带的认知 情况,护士健康教育到位情况;每周1—2次对腕 带依从性进行专项检查,了解患者佩戴的依从性; 出院时了解患者对此感受,并及时将情况向全科 护士反馈,以改进工作偏差,确保患者标识系统 良好运转。
年龄、住院号等信息是否与患者及电脑上的信息相符。如有不符及时电话通知住院 处予以纠正。 (四)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前或转运患者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使用 两种以上的身份识别的方法。实行双向核对法,即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能有效沟
通患者,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的姓名。无法有效沟通患者,除核对床头卡外,还
2.填入的“腕带”信息准确无误,要求字迹清晰,项目齐 全。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要更新时同 样需要经二人核对,给患者佩戴前须经有效确认,无误 后方可戴上。
3.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松紧要适 宜,以免脱落或影响血运。
4.在病人出院、转出、死亡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取下腕带, 按院感要求进行处理。
腕带标识身份识别制度
“腕带”是识别病人身份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有效 查对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加强腕带的管理,杜绝差错 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制度:
1.在诊疗活动中应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识别 病人的一种手段。所有住院病人均佩戴腕带,对传染病、 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识(腕带与床头卡)。对 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在腕带上注明 “X年X月X日X时+无名氏+编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
• 3、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中均 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 4、各项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标本采集、给药、输 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送检或手术前等各类诊疗活动 时辨识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 5、鼓励患者参与身份识别查对,提高身份识别正确性。 • 6、护理部落实督导,并有记录。
腕带标识身份识别制度
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下都必须持续地履行:
.查对制度
.识别“患者身份”
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核心条款
3.1.2.1
身份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
环境 身份 ID 社会——姓名——身份证 医院——患者——手腕带
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性
• 患者:医疗护理操作的对象。
• 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 ———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 全、准确执行的基础。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请患者或其陪同人员说出患者的姓名。请患者主动出示腕带,查 看腕带上患者姓名、住院号与输液卡/治疗单/注射本/特殊治疗单/化验单等上患者姓名、 住院号核对,信息完全一致时,实施操作。
实施操作后再次确认患者身份
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正确性的具体措施
• 1 、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送检 或手术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门诊患 者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卡号四项核对患者身份; 住院患者核对医嘱单、治疗单等与腕带上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床号、住院号五项信息以识别患者身份。 • 2 、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 (或家属)沟通,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方式三:患者意识清、不在病床操作时:患者自报姓名,与腕带、操作物核对。
方式四:患者意识不清、不在病床操作时:让患者家属报患者姓名,与腕带、 操作物核对。
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
必须严格执行 患者身份识别 和交接规定
急诊科与病房、 ICU之间患者身 份识别
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
病房与病房、 ICU之间患者身 份识别
患者身份识别的内容
• 姓名
• 科室
性别
住院号
年龄
过敏史
床号Hale Waihona Puke 血型腕带佩戴的目的
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手术、外出检 查等)
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
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别正确识别
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互相混淆 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信息
腕带使用的正确性
对策二
规范护士行为:一方面向全体护理人员耐心讲 解身份腕带,对快速确认患者身份、确保患者医疗 安全,尽量减少护患纠纷的作用,转变护士传统的 查对模式,将腕带查对纳入患者身份确认的常规工 作。要求护士书写时字迹工整,便于辨认。
对策三
全面落实健康教育,规范护士腕带佩戴的健 康宣教行为,随时提醒患者:为了您的安全,请 随时戴好腕带,解决患者心理上的拒绝。
护理操作时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患者入院时护士填写腕带上的信息,请另一名护士核对无误后,协助患者正确佩戴腕 带。向患者和/或家属讲明腕带使用目的及注意事项。
输液卡/治疗单/注射本/特殊治疗单/化验单等上患者姓名、住院号与病历上信息完全一 致,并经二人核对
携输液卡/治疗单/注射本/特殊治疗单/化验单/药品用物等到患者床边(严禁空手或抄 小纸条到病人床边执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