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_木瓜教案

合集下载

诗经木瓜朗诵教案

诗经木瓜朗诵教案

诗经木瓜朗诵教案教案标题:诗经木瓜朗诵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经》中的木瓜篇。

2. 学生能够通过朗诵的方式,表达出木瓜篇的情感和意境。

3. 学生能够欣赏和品味《诗经》中的古代诗歌艺术。

教学准备:1. 课文《木瓜篇》的复印件。

2. 音频或视频资源,以便学生听取或观看《木瓜篇》的朗诵演示。

3. 课堂展示材料,如图片、视频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木瓜篇》的意境。

4. 学生朗诵的评价表或评估标准。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介绍《诗经》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向学生展示或播放《木瓜篇》的朗诵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导入课文:1. 分发《木瓜篇》的复印件,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和讨论,了解《木瓜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朗诵练习:1. 向学生解释朗诵的重要性,并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等。

2. 分组进行朗诵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提高朗诵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3. 教师进行示范朗诵,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情感体验: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与《木瓜篇》相关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诵、表演或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木瓜篇》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评价:1. 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朗诵的要点和技巧。

2. 通过观察和听取学生的朗诵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朗诵《木瓜篇》,并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朗诵成果。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诗经》诗歌,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和多样性。

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能。

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写一篇关于《木瓜篇》的感悟文章或创作一首相关的诗歌。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进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传统文化《木瓜》教案

传统文化《木瓜》教案

一《诗经》(二首)之《木瓜》教学目标:1、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背诵《木瓜》一诗。

2、了解《木瓜》中所表现的纯洁爱情。

3、从男女之爱中扩大开来,引导学生了解爱是美好的情感,她使得世界变得美丽。

4、明白真正爱的真谛。

教学过程:一、导语: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

一般交往中是如此。

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

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

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西方人是否还有这种传统不清楚,但我们从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读到过类似“投桃报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满着悲剧色彩。

如今我们似乎已不太看重仪式了。

其实,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

仪式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系。

男女交往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投桃报李”的仪式。

二、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背诵《木瓜》一诗。

木瓜【原文】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③。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④。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①投:投送。

②琼:美玉。

琚(ju)佩玉。

③瑶:美玉。

④玖(jiu):浅黑色的玉。

【译文】你用木瓜送给我,我用美玉回报你。

美玉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

你用木桃送给我,我用琼瑶作回报。

琼瑶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

你用木李送给我,我用琼玖作回报。

琼玖不单是匈报,也是为求永相好。

三、讨论:《木瓜》一诗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总结:本诗从字面描写看写的是两个人之间礼物的相互赠送,而实质上是表示相互间的感情,是写一个男子与钟爱的女子互赠信物以定同心之约。

四、出示: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提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讨论总结:深挚的母爱。

五、出示: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诗经木瓜教案

诗经木瓜教案

诗经木瓜教案主题: 诗经木瓜教案年级: 初中科目: 语文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及其作者和创作背景。

2. 学习并理解《诗经》中的经典篇目——《木瓜》。

3. 分析《木瓜》的主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诗经《木瓜》的文本。

2. 显示器或投影仪。

3. 学生讨论小组。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让学生回顾他们对《诗经》的了解,并讨论与其相关的知识。

2. 激发学生学习《木瓜》的兴趣,提问:“你们对《木瓜》这首诗的名字有什么想象?它可能讲述了什么内容?”探究与分析:1. 向学生介绍《木瓜》的背景和作者(不同的学说有不同的观点,可以概述多种观点),以及这首诗在《诗经》中的位置。

2. 阅读《木瓜》的原文,并解释生字词和短语的意思。

3. 导入问题进行讨论:- 《木瓜》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和氛围?- 诗中的木瓜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为什么这首诗被收入《诗经》中?理解与鉴赏: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深入讨论和分析《木瓜》的主旨和意义。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理解。

2. 引导学生通过分享归纳出《木瓜》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合班讨论和总结: 引导学生作出对这首诗的整体评价。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设计一份海报,用图像和文字表达对《木瓜》的理解和感受。

2. 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一首与《木瓜》有关的新诗,鼓励他们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通过表演、朗读或录制视频等形式,将他们的作品展示给全班。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2. 评估学生设计的海报,包括其对《木瓜》的理解和创意。

3. 评估学生创作的新诗,包括其文字表达和诗歌的清晰度与情感传达。

扩展阅读:1. 建议学生阅读其他《诗经》的篇目,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鼓励学生探索其他古代文化遗产,如《论语》、《道德经》等,以加深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诗经木瓜》教学设计

《诗经木瓜》教学设计

《诗经木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木瓜》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经木瓜的背景与故事情节介绍。

2.逐段解读《诗经木瓜》的主题与意义。

3.诗经木瓜的欣赏与赏析。

4.写作与创作:写一篇关于《诗经木瓜》的作文或创作一首相关的诗歌。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经木瓜》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诗经木瓜》的主题与意义。

3.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诗经木瓜》文本。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教师出示《诗经木瓜》的标题并引发学生对这个标题的思考。

2.教师简要介绍《诗经木瓜》的背景与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阅读理解1.教师分发《诗经木瓜》的文本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2.学生们交流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难点与疑惑,并由教师进行解答。

第三步:逐段解读1.教师将《诗经木瓜》分段进行解读,重点解释其中的文学手法与意义。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每段的主题与情感表达,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四步:欣赏与赏析1.教师播放相关音乐或朗读《诗经木瓜》,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节奏与美感。

2.学生们结合音乐与朗诵,展开诗歌欣赏与赏析,并自由发表个人的感受与观点。

第五步:写作与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经木瓜》的主题,创作一篇相关的作文或创作一首诗歌。

2.学生们进行个人创作,并互相交流和修改,提高作品的质量。

第六步:总结与展示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诗经木瓜》的主题与意义,并回顾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2.学生们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互相欣赏与评价。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学生按要求完成的作文或诗歌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七、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组成小组,以演绎《诗经木瓜》的情景剧形式进行表演。

2.邀请一位专家或老师来校进行《诗经木瓜》的讲座,深化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

《诗经·卫风·木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诵读《诗经》的兴趣

《诗经·卫风·木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诵读《诗经》的兴趣

《诗经·卫风·木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诵读《诗经》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木瓜》一诗。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诗经》中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和一咏三叹的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从《木瓜》中所表现的纯洁爱情扩大到世间所有美好感情,培养学生珍惜情谊,感恩回报,乐于付出的良好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导语:“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

如果你的朋友送了一份你特别喜欢的礼物给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诗,看看古人们是如何对待朋友的情意的。

(齐读课题)二、诵(一)解题1、关于《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地方民歌,有15国风,共160篇;“雅”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是宗庙乐歌,共40篇。

(结合教材中的“国学园地”重点介绍“十五国风”)2、关于《木瓜》比较诗歌中的“木瓜”与水果店的“木瓜”。

(二)小组自学,理解诗意自学提示: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懂意思。

活动预设:①注释抢答②古今对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你将木瓜送给我,我用琼琚回报你。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三)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重章叠句:每章字数相等,句式相同,用字重复度较高,仅在固定位置调换字词。

(学生在书中找类似篇目)作用:一咏三叹,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也为我们背诵诗歌提供了方便。

(四)熟读成诵想象诗歌的画面和情景,背诵诗歌。

师小结:这首诗写男女相互赠送礼物,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歌。

《诗经·卫风·木瓜的吟诵教学设计

《诗经·卫风·木瓜的吟诵教学设计

《诗经·卫风·木瓜》的吟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背诵《木瓜》,绝大部分学生学会吟诵《木瓜》.2.能简单赏读《木瓜》,懂得朋友之间以"投木报琼"的方式来表达永结友好的意愿.教学重点:背诵《木瓜》,70%(30人左右)的学生学会吟诵《木瓜》.教学难点:学会吟诵《木瓜》课前准备;《木瓜》的吟诵录音及视频、课件教学过程:一、我会诵1.交流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2.导入: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

同学们,如果朋友送了一份你特别喜欢礼物给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去学习诗经里的一篇名篇《木瓜》.它描述的就是好朋友间为表达情意而互相投桃报李的情景.3.请自由读一次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不懂的地方.4.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二、我善悟1. 教师解释部分难懂的词,如:琼琚、琼瑶、琼玖、匪.2.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跟同桌说一说自己对全文的理解.3.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解释大意.三、我乐吟1.请同学们为它们标出声调.2.先依照平长仄短的方式带读几次.3.播放录音示范吟唱一次,然后逐句教学.4.自由吟诵,达到熟练背诵. 循序渐进,为更好地吟诵作铺垫.四、我爱演1.与学生一齐吟诵一次.2.播放视频.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学着配上动作吟诵.4.小组内自由练习吟诵配合动作.5.个别小组表演.6.以吟诵《木瓜》答谢听课老师,结束课程. 逐句分解讲演,降低学习困难。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注释:(1)木瓜:水果名。

木桃、木李也是水果名。

(2)琼琚:美玉。

琼瑶、琼玖也是美玉。

(3)匪:非,不是。

《诗经》的简介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诗经《木瓜》教案说课讲解

诗经《木瓜》教案说课讲解

诗经《木瓜》教案诗经《卫风·木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吟诵,读准字音2、通过吟诵,走进理解诗歌意义,感悟诗人情感;能简单赏读《木瓜》,懂得朋友之间“投木报琼”的方式来表达永结友好的意愿。

3、复习吟诵规则:平长仄短、韵字拖长。

了解诗歌的押韵表达着诗人情绪【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教学难点】学习吟诵教学过程:一、温故篇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已学习了一些经典诗篇,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温习。

二、知新篇(一)我会诵1、引入:同学们,如果朋友送了一份你特别喜欢的礼物给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讨论一首古诗《诗经·卫风·木瓜》,它出自于《诗经》2、关于《诗经》的一些知识。

谁来分享下你所知道的诗经的一些知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又叫《诗三百》;诗经分为风雅颂,共305首;风就是指国风,总共15国风。

是指这15个地方的一些风俗和习惯。

整个国民的风气都在诗歌里反应出来。

你说多么了不起。

《诗经·魏风·硕鼠》硕鼠就是魏地这个地方的的一首歌,称为魏风;《诗经·秦风·无衣》无衣就是秦地这个地方的一首歌,称为秦风。

)今天我们学的这一首《诗经·卫风·木瓜》就是卫国这个地方的一首歌,它描述的是好朋友之间为表达情意而互相投桃报李的情景3、检查预习,读准字音(二)我会悟1、释义:琼琚琼瑶琼玖匪等请看这一组词,齐读,(点名说)发现有什么特点?师:我们确实从可视的角度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

它们都有“琼”。

琼是什么意思呢?是美玉的意思,非常美的玉就叫琼。

这6个字大家都认为是王字旁,事实上我们这样认为得都错了,它实际上真正的部首不是“王”,而是“玉”。

“王字旁在古代很多时候是斜玉旁。

”师:我们来看一下王、玉二字的渊源吧(出示图片)我们的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再到大篆、小篆,到隶书,到现在我们常见的楷书。

小学高年级国学教案-诗经-第3课-卫风-木瓜

小学高年级国学教案-诗经-第3课-卫风-木瓜

小学高年级国学教案-诗经-第3课-卫风-木瓜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中的《卫风》。

2.学习《卫风·木瓜》这首诗歌的词义、韵律和意境。

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品德和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卫风·木瓜》的故事背景和情感表达。

2.学习整首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诗经》以及相关文献。

2.学生课本和笔记。

3.相关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讲师先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和背景知识。

2.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卫风·木瓜》。

2. 概述《卫风·木瓜》1.讲师简单介绍《卫风》的背景和作者。

2.介绍该诗歌的主旨、内容和情感表达。

3. 学习《卫风·木瓜》的词义1.讲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该诗歌,并一同探究每句话的词义和用法。

2.针对一些较难的句子和生僻的词语,讲师和学生一起讲解掌握意义。

4. 学习《卫风·木瓜》的韵律和意境1.讲师让学生一同探讨该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分析每句话的情感表达,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3.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感受。

5. 总结和答疑1.讲师和学生一同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和难点。

2.讲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和回复。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和思考题。

2.自由发挥,写一首与《卫风·木瓜》相关的诗句或文章。

教学评价1.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卫风·木瓜》的基本信息、情感表达和诗歌韵律。

2.学生能够思考并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涵,提高了阅读和理解能力。

3.本节课通过自由发挥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讲述,营造学生氛围,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
朗读
选文

自学
生疑
木瓜【原文】
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③。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④。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美玉。④玖(jiu):浅黑色的玉。
诗经》(二首)-《木瓜》
课题
《诗经》(二首)-《木瓜》
教学课时
1课时
备课人
李政




1、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背诵《木瓜》一诗。
2、了解《木瓜》中所表现的纯洁爱情。
3、从男女之爱中扩大开来,引导学生了解爱是美好的情感,她使得世界变得美丽。
4、明白真正爱的真谛。。
教学方法
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师生
交流
【问题】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爱是人类的本性,渴望被爱是每个人的本能。爱是大海,包容着世间所有崇高的理性,是一切含灵之物的无根。读了《木瓜》,你能跳出爱情诗的圈子再生发出新的理解吗?
互动学习,心得交流。
直面人生

共同
研讨
积累名言,感悟博爱
以爱为话题,搜集20条你喜欢的名言,熟记背诵。祝愿这些爱的话语能影响你付出爱也获得爱的一生!
个人读
集体读
点名读
争取2分钟背诵。
理解
文意

学习
释疑
你用木瓜送给我,我用美玉回报你。
美玉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
你用木桃送给我,我用琼瑶作回报。
琼瑶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
你用木李送给我,我用琼玖作回报。
琼玖不单是匈报,也是为求永相好。
读原文,了解文意,理解内涵,用自己的话解释全文。
灵犀一点
教学过程
备注




导语: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西方人是否还有这种传统不清楚,但我们从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读到过类似“投桃报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满着悲剧色彩。如今我们似乎已不太看重仪式了。其实,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仪式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系。男女交往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投桃报李”的仪式。
出示:游子吟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报 得 三 春 晖。
提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讨论总结:深挚的母爱。
出示: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提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讨论总结:友情。
典故:美齐桓公说
2、讨论:如果人世间没有了爱,会怎么样?
聆听圣人之言,修身养性。
引导
实践

修养
身心
1、讨论:《木瓜》一诗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总结:本诗从字面描写看写的是两个人之间礼物的相互赠送,而实质上是表示相互间的感情,是写一个男子与钟爱的女子互赠信物以定同心之约。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1.珍惜别人的情谊 2、懂得感恩,积极回报3、乐于付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