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科学家庭小实验

合集下载

科学探索:在家中的实验与发现

科学探索:在家中的实验与发现

科学探索:在家中的实验与发现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科学探索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环。

与此同时,科学实验也已不再局限于实验室中进行,如何在家中进行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科学实验,成为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追求。

家中的实验可以通过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展示科学知识,在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创造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浸润力实验你是否曾经好奇为什么某些物体能够快速吸收水分,而另一些物体却不能?浸润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实验准备的材料有:一张平坦的塑料薄膜、一小碗水和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比如纸张、布料、金属板等。

首先,将塑料薄膜平铺在桌子上,然后分别将纸张、布料和金属板放在塑料薄膜上。

接下来,用小碗盛满一些水,然后将其缓慢地倒在每个物体上面。

观察实验结果,你会发现水分在不同材质上的表现各不相同。

纸张会立即吸收水分,而布料则会慢慢吸收。

而金属板则会迅速滑落水滴,几乎不吸收水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质与水的互动过程,加深对浸润力的理解。

二、火焰颜色实验火焰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通过火焰颜色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元素在火焰中产生的颜色差异,体验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妙。

实验准备的材料有:一些不同的化学盐,比如氯化钠、硫酸铜等,和一根木质火柴。

首先,制作一个简易的火焰架。

将火柴横放,并在火柴的一端削平,然后将其他化学盐均匀地撒在平整部分上。

点燃火柴,让化学盐与火焰相结合。

你会发现,不同的化学盐会在火焰中产生不同的颜色。

比如,氯化钠会使火焰呈现黄色,硫酸铜会产生绿色火焰。

这个实验使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到火焰颜色与元素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的火焰观察提供了一种有趣的方法。

三、冰球传导实验冰球传导实验是一种简单的热导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热的传导过程。

实验准备的材料有:两个等量的塑料杯、一些冰块和一些热水。

首先,将一个杯子倒满冰水,另一个杯子倒满热水。

然后,在每个杯子上方放置冰块。

小学生科学实验:有趣的家庭项目

小学生科学实验:有趣的家庭项目

小学生科学实验:有趣的家庭项目家庭是孩子们最初接触科学的地方,通过科学实验,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观察、实践和思考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几个适合小学生进行的有趣家庭科学实验项目。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乐趣。

一、浮沉之谜:密度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水,食用油,盐,糖,蜂蜜,小塑料球或葡萄。

步骤:1. 将玻璃杯装满水。

2. 将小塑料球或葡萄轻轻放入杯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3. 将食用油倒入杯中,观察油与水的分离情况。

4. 逐渐往杯中加入盐、糖和蜂蜜,并观察它们对水的影响。

实验原理: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

密度可以决定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通过加入不同物质,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们对水的作用和分离情况。

二、色彩之谜:色素溶解实验材料:3个透明玻璃杯,水,食用油,食用色素(红色,蓝色,黄色),牛奶,搅拌棒。

步骤:1. 在三个玻璃杯中分别加入水。

2. 在第一个杯中加入几滴红色食用色素,观察颜色变化。

3. 将一小勺食用油加入第二个杯中,加入几滴蓝色食用色素,轻轻搅拌,并观察颜色变化。

4. 在第三个杯中加入一个小勺牛奶,加入几滴黄色食用色素,轻轻搅拌,并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食用色素在水中溶解,而在油和牛奶中无法溶解。

通过观察不同液体中食用色素的行为,可以了解色素在不同溶质中的溶解特点。

三、反应之谜:醋与苏打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玻璃杯,醋,小勺,苏打粉,纸巾。

步骤:1. 将一些苏打粉倒入玻璃杯中。

2. 慢慢加入醋,观察杯中发生的反应。

3. 用纸巾覆盖杯口,可以观察到底部冒出的气泡。

实验原理:苏打粉和醋混合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气体的释放会形成泡沫,并推动液体向上。

四、光影之谜:折射实验材料:一个透明杯子,水,铅笔。

步骤:1. 将杯子装满水。

2. 在杯子中放置一支铅笔,观察它在水中的形状。

3. 慢慢倾斜杯子,观察铅笔的变化。

实验原理: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一年级下三优科学家实验

一年级下三优科学家实验

一年级下三优科学家实验
一年级下三优科学家实验旨在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以下是三个实验的具体内容。

一、光的折射现象
1.实验准备:一块平板玻璃、一个光源、一个物体(如笔)
2.实验过程:将平板玻璃垂直于地面放置,让光源照射到平板玻璃上,观察平板玻璃后面的物体。

3.实验结论:光线在通过玻璃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使我们看到的物体位置发生偏移。

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实验准备:一个空瓶子、水、一个物体(如石头)
2.实验过程:在空瓶子中倒入水,用石头敲击瓶子,观察水的波动和声音的传播。

3.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介质(如水)传播。

三、水的浮力
1.实验准备:一个物体(如木块)、一个容器、水
2.实验过程: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重量相等。

通过这三个实验,一年级学生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光的折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水的浮力等科学现象。

这些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还
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实验过程中的互动和合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家庭小实验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家庭小实验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家庭小实验【内容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但是小学科学课堂上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且许多课堂实验受到课堂上场地、时间以及器材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课堂上无法完成。

而家庭科学小实验作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课外延伸,正是弥补了课堂一时不能完成的实验,让学生把课堂上末完成或无法完成的实验继续在家去完成。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开展完成科学实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增强学习兴趣、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家庭小实验【正文】:面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这一实际情况,我们有必要引导小学生把科学课堂实验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去做进一步的探索。

家庭实验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从而弥补了常规科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实现了家庭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那又该如何让学生有效开展家庭实验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家庭小实验的必要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许多实验内容在课堂上无法去完成,则需要课后去完成和延伸,而且课后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去拓展,学生又带着上目的、内容、方法回家,又有家长的参与,这样质量和参与的热情和解决问题都可以得以保障。

学生可在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父母的参与陪同下,一起去设计,一起操作,一起去完成,使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家庭小实验不但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这样对教和学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家庭小实验就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条不可忽缺的途径。

二、创设家庭小实验室让学生开展家庭实验活动,势必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以开展各项活动,也就是要创建一个家庭小实验室。

1、场所的选择: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及课本上的要求,创设一个实验场所,可分块分类设立。

二年级居家小实验

二年级居家小实验

科学小实验1:
实验名称:会魔法的水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瓶或玻璃杯A4纸彩笔
实验步骤:
1.用彩笔在A4纸上画两个颜色不一样的箭头。

2.给瓶中装满水。

3.将水瓶放在A4纸前面,
4.调整水瓶与纸的距离,会看到箭头变大并改变方向。

实验原理:
杯子注入水后,杯子就变成了一个凸透镜,射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除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其他光线都会改变方向,导致箭头方向发生变化。

科学小实验2:
实验名称:悬浮的水
实验材料:塑料瓶纸巾
实验步骤:
1.塑料瓶中装满水。

2.用纸巾包住瓶口。

3.将装满水的瓶子倒立,发现水瓶中的水不会流出来。

实验原理:
当杯子装满水并倒立时,纸把空气给隔绝,水和纸张亲密接触,这时大气就会对纸张施压,杯子倒立不会漏水。

科学小实验3:
实验名称:控制水流的超能力
实验材料:带瓶盖的塑料瓶大头针或者钉子
实验步骤:
1.塑料瓶中装满水后拧紧瓶盖。

2.用钉子在水瓶上扎几个洞。

3.拧松瓶盖,水流出来;拧紧瓶盖,水停止流出。

实验原理:
大气压力可以平衡水的重力,拧紧瓶盖时来自外界的压力把水顶住,松开瓶盖时的大气压力从瓶口往下压,水就流出去了。

小小科学家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

小小科学家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

小小科学家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科学实验和探究是培养他们观察力、思考力以及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

通过让小小科学家们亲自动手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小科学家们进行的简单科学实验和探究。

一、水的吸附性实验首先,我们可以向小小科学家们展示水的吸附性。

准备一杯水和一根棉花,在孩子的帮助下,将棉花轻轻放入水中,观察棉花与水的互动。

孩子们可以发现,水会被棉花吸附,并且棉花会变得湿润。

通过这个实验,小小科学家们可以学到水的吸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互动。

二、静电实验其次,我们可以进行一次有趣的静电实验。

准备一条塑料梳子和一张干净的纸,让小小科学家们通过梳子梳头,并且将梳子靠近纸的一侧。

孩子们会发现,纸片会被梳子吸引并且“跳起来”。

这是因为梳子梳头产生了静电,纸片因为带有相同电荷被吸引。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小小科学家们理解静电的原理。

三、植物生长实验此外,我们可以引导小小科学家们进行一次植物生长实验。

准备一些盆栽土、种子和小花盆,让孩子们分别在两个小花盆中种植相同的种子,分别放在室内和室外。

他们可以每天观察两个样本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通过实验,小小科学家们可以了解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且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四、浮力探究实验最后,我们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浮力探究实验。

准备一个盛满水的容器和几个不同材质的小物体,比如木块、塑料球等。

小小科学家们可以将不同的物体逐个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物体在水中的情况。

他们会发现,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不同。

通过这个实验,小小科学家们可以了解浮力的原理,以及物体形状和密度对浮力的影响。

通过以上几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小小科学家们可以在玩乐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这些实验也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让小小科学家们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是非常有益和重要的。

小学二年级家庭科学小实验

小学二年级家庭科学小实验

小学二年级家庭科学小实验实验一:弹跳的泡泡实验材料:水、洗洁精、胶水、吸管、手套实验步骤:1. 将水和洗洁精按照3:1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用吸管蘸取溶液,即可吹出泡泡,但泡泡较易破;2. 将胶水和混合溶液按照1:2的比例混合,此时再用吸管蘸取溶液,吹出泡泡。

带着手套接触泡泡,此时的泡泡不仅不易破,并且用手接触后还能弹跳。

解密时刻:步骤1中的泡泡因水分蒸发,易爆,加入胶水后会变得很黏,水分就不容易蒸发,泡泡膜的强度增加,于是就能在我们的手背上蹦跳了。

实验二:颜色变变变实验材料:紫甘蓝、热水、杯子若干、白糖、柠檬、小苏打、碱面、白醋实验步骤:1. 紫甘蓝切丝或切片,放入杯中,加热水浸泡,10分钟后,只留下水,将紫甘蓝滤去。

2.准备一杯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白开水。

3. 将泡过紫甘蓝的水分别倒入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和白开水中,这是你就会发现原本无色的液体,全部有了新的颜色,而且颜色还都不一样哦。

解密时刻:紫甘蓝含有花青素。

当它遇到酸碱度不同的物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会变色。

整体来说,遇到酸性物质是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是蓝色,遇到中性液体是紫色。

实验三:自动升高的水实验材料:蜡烛、水、碟子、玻璃杯实验步骤:1. 在碟子中装入水。

2. 点燃蜡烛,放入碟子中。

3. 将玻璃杯扣在蜡烛上。

4. 当蜡烛熄灭时,观察水的运动。

解密时刻:当蜡烛熄灭时,玻璃杯中的水会逐渐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停止。

因为蜡烛燃烧,消耗了玻璃杯中的氧气,减少的这部分氧气被水填充。

实验四:彩虹雨实验材料:透明杯子、食用油、食用色素(1-2种颜色,如果家中没有,可以利用酱油试一试)实验步骤:1. 1号透明杯子中倒入少量食用油,高度在1cm左右。

2.向油中滴10滴食用色素并搅拌。

3. 另取一只透明杯子2号,装入大半杯水,将1号杯子中的油倒入2号,就能看到彩虹雨了。

解密时刻:水不溶于油且水比油重,颜料在油中会下沉,下沉到水油交界面时,颜料溶于水中,于是就看到了彩虹雨。

家庭科学探索开展有趣的科学实验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

家庭科学探索开展有趣的科学实验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

家庭科学探索开展有趣的科学实验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家庭科学探索开展有趣的科学实验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科学实验是培养孩子科学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在家庭环境中进行有趣的科学实验,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在家庭中开展的有趣科学实验,并探讨如何通过这些实验激发孩子的科学思维。

一、实验一:自制火山材料:小塑料瓶、苏打粉、食醋、红色食用染料、洗碗液步骤:1. 在小塑料瓶底部放入一小撮苏打粉。

2. 将一些食醋和红色食用染料倒入另一个容器中,拌匀后将其倒入小塑料瓶内。

3. 在小塑料瓶内加入一小滴洗碗液。

4. 迅速踢翻小塑料瓶,并观察火山爆发的现象。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孩子们可以观察到火山爆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食醋和苏打粉的反应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从而推动液体喷出,仿佛火山爆发一般。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反应产生的原理,引导孩子思考科学背后的道理。

二、实验二:彩虹漩涡材料:饮料杯、色彩浓度不同的饮料(例如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步骤:1. 将饮料杯放在水槽或水池中间,加水至杯口。

2. 从杯口逐渐向杯内倒入不同色彩的饮料。

3. 观察彩虹漩涡的形成。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观察到色彩之间的分层现象,了解颜料的密度和相互之间的相对关系。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颜色会分层?为什么不同颜色之间会有交界处,形成彩虹漩涡的样子?三、实验三:自制汽球火箭材料:塑料瓶、气球、彩色纸片步骤:1. 在塑料瓶底部打一个小洞。

2. 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上,并充气。

3. 将气球放松,快速封闭塑料瓶口。

4. 在彩色纸片上插上塑料瓶,并点燃纸片。

5. 观察火箭的升空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亲眼见到由空气压力产生的推力,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为什么点燃纸片会产生推力?为什么火箭会升空?四、实验四:磁性水材料:碗、水、磁铁步骤:1.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科学“家庭小实验”的有效实施
句容市大卓中心小学张荣华
摘要:小学科学家庭小实验的实施面临了诸多困难,本文分析了这一系列的问题,且从中发现家庭小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继而从实验选题、过程方法指导、交流反馈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小学科学家庭实验实施策略
家庭小实验是指经教师事先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家独立完成的实验探究活动,它属于小学科学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家庭小实验的开展却始终未能引起学校、教师及家长们的足够重视,成为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一大短板。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家庭小实验,探索家庭小实验的有效实施策略,成为当前小学科学教育亟待探究的课题。

一、小学科学实施“家庭小实验”的为难之处
(一)学校评价难重视
随着素质教育开展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对科学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实验室硬件的慷慨投入,到课堂教学的严格管理,都体现了这一变化。

但遗憾的是,对于小学科学的关注始终没有跳出课堂,延伸至学校以外。

作为小学科学的重要内容——家庭小实验,一直没能引起学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一方面,由于学校教
学质量考核中缺少相应的指标,另一方面不同学生的家庭环境存在较大差异,难以保证家庭小实验的顺利实施。

(二)教师指导有限制
小学科学教师是家庭小实验实施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

毋庸讳言,当前一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在指导家庭小实验实施的能力方面存在一定限制。

其一,家庭小实验有别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故在实验的构想与设计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提出更具创意的想法,但许多教师却更“擅长”于“按书就班”;其二,由于家庭小实验在学生家中自主开展,教师对于器材的准备、过程的指导以及结果的反馈等诸多环节,都感觉失去了控制,许多教师对这样一种“遥控的实验”显得束手无策。

(三)家长配合不给力
由于教师无法对学生实验进行当场指导,就需要家长能够给予最大的配合与支持。

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家长在这方面的配合并不给力。

一方面,部分家长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完成主科书面作业,认为家庭小实验就是“玩”,对于提高学业成绩毫无益处,甚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即使有部分家长认识到家庭小实验的积极意义,但在知识能力上难以为孩子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小学科学实施“家庭小实验”的教学功能
家庭小实验以让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为教学目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形成,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素养的提升等
都将产生明显的教学功能。

(一)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家庭小实验的探究问题,全部源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用淀粉制作神秘的信件”“用绣花针自制指南针”等等;其次,家庭小实验的形式适合于日常生活,例如观记录天气的变化、种植并记录凤仙花等植物的生长过程、制作发明创造等等;最后,家庭小实验的素材大都取材于生活,例如各类蔬菜、矿泉水瓶、铁钉等等。

由此,家庭小实验密切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做重复无味的书面作业为做喜欢的、有兴趣的事情,在“玩”的过程中喜欢上科学的学习与探索。

(二)强化知识运用,促进学业发展
家庭小实验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学生完成实验所需的知识尽管包括了来自生活的经验和常识,但更多的则是课堂教学中系统的科学知识。

一方面,对于家庭小实验的浓厚兴趣驱使学生更加用心地学习掌握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科学知识,完成知识的积累过程;另一方面,通过教师以课堂知识为锚点延伸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网络,并主动地提取、整合、调适,将知识运用于实验情景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创新。

(三)注重实践体验,提高探究能力
在家庭小实验中,学生将独立面对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条件控制、实验过程操作以及实验问题解决等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探究能力都有很大
益处。

例如,发动机的制作、自制大的食盐晶体、家乡自然水域的考察等实验,都对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完成这些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实践探索的科学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三、小学科学实施“家庭小实验”的有效策略
家庭小实验在具体实施层面上不同于常规的课堂实验教学,结合常规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家庭小实验的主要特征,笔者尝试从实验问题、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等环节提出以下教学实施策略:
(一)提出合适选题
由于每个家庭的条件、能力不同,家庭小实验活动不能限制过多,应该围绕所学原理和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活动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者,指导好学生把家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起来。

1.结合科学课的拓展活动,设计选题。

科学教材上的学习内容,大都安排了相应的课后拓展性活动,教师可以把这些活动,以家庭小实验的方式推荐给学生,供学生在家里进行研究。

如研究了污水处理之后,让学生考察家乡自然水域的水质量状况;课堂上了解了蚕的一生,在课下可以让学生继续进行研究“不同的食物是否会影响蚕的生长”等等。

2.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设计选题。

科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实验选题,让学生更易接受,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就高。

如比较细心的同学,可以指导他们进行长期观察的实验,记录并撰写成一
篇小论文。

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研究白光的组成。

3.结合家庭科学学习资源,设计选题。

科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家庭科学资源,设计实验选题。

如父母任职于科技部门的,可以指导学生参观父母的工作单位;长辈是退休的科技人才,可以让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二)指导过程方法
为了对家庭小实验进行更好的远距遥控,教师在提出实验问题、布置实验任务之后,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步骤提出必要的指导和要求。

1.实验设计。

在实验方案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种方案,对于优秀的设计及时肯定,对于存有缺陷的方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帮助修改。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最佳实验方案。

2.实验准备。

家庭小实验进行之前,教师要针对实验任务,引导学生关注解决问题可能需要的实验器材,包括实验的材料、仪器、工具、药品以及如何创造实验条件、控制干扰因素的避免等问题。

3.实验的过程。

家庭小实验进行时,要求学生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并对现象、数据进行整理、加以对比分析。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与需要,设计家庭小实验过程记录表,供学生填写记录。

以“制作硫酸铜晶体”实验为例,可设计如下实验记录表:
(三)组织反馈交流
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在家中完成的实验,因此,实验的结果需要得到教师的检验和评价,这不仅能对实验的完成情况起到检查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实验成果的尊重,增加了学生今后开展实验的动力。

家庭小实验通常可采用学生实验书面报告与全班讨论交流会两种形式。

对于实验报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单,通过检阅实验报告单来评定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对于后者,在家庭
小实验结束后,教师可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的讨论交流会,报告实验现象、分析结果以及归纳实验结论,肯定学生的探索成果,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

最后,科学小论文也是家庭小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价形式。

在完成实验之后,基于实验报告,从实验的问题入手,对实验设计、准备、过程、结果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回顾梳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的现象、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形成科学的归纳和总结,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长江.中学化学教学指导[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2]范杰.科学实验教学论[M].太原:山西科学出版,2006.
[3]李岷.化学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江美华.开展家庭实验活动的基本策略[J].科学课,2012,(6),6-7.
[5]贾中华.小学科学“家庭小实验”的研究与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2013,(7),10-13.
[6]寿学忠.小学科学“家庭小实验”探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1),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