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合集下载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探究: 地球上水体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
记住
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海洋水约占水圈水量的96.53%
淡水的主体——冰川
冰川水约占淡水68.7%
2、水圈的组成
气液固 态态态 水水水
相态
咸水 矿化度

空间 分布
淡水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二、水资源
1、水资源定义
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 用的淡水资源
A、人类活动 B、大气环流 C、岩石圈物质循环 D、水循环
4、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淡水,几乎全 部来自陆地上,通常我们所说的水资源,就 是指陆地上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
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洪 涝 灾 害
楼兰古国遗迹
想一想:丝绸古道上的文明和繁华,为什么会消失?
一、水圈
1、水圈概念 由地球上各种水体组成的一个连续但
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属于地球外部圈层,是人类赖以 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四大圈层之一
陆地水按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 地表水和地下水
2、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记住
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 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 下水
为什么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防 治水污染
淡水(储量很少)仅占水圈总量的2.53 %; 其主体是冰川水约占68.7%(目前很少利用) 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
C、冰川水
D、河流水
2、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B)
A、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深层地下水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C、河流水、冰雪融水和浅层地下水 D、冰雪融水、淡水湖泊水和深层地下水

高中地理_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和水循环。

2、绘制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并学会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4、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难点: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探究学习法。

借助相关资料和直观的图片,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图表得出结论,并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合作,展示成果。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水圈和水循环”完成预习学案。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导学案的编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1 〖导入新课〗材料1 视频:据报道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材料2 展示图片材料3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姚润丰)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

材料4 课本材料“地球表面71%被水面所覆盖,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讲:请同学们思考: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但为什么许多地方缺水严重?教师强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水圈和水循环。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活动2〖导学案•合作学习1〗一、水圈的组成阅读教材47页及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回答下列问题要求:①小组讨论,代表发言②时间3分钟1.水圈是怎样的一个圈层,水圈有着怎样的特点?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圈的水体有哪些形态?水圈的主体是什么?陆地淡水占水体总量的多少?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主体是海洋水。

陆地淡水仅占2.526%。

3.陆地淡水的主体是什么?目前能否被大量利用?试分析原因。

冰川。

不能。

主要分布在极地、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利用难度大,更新周期长。

4.我们目前主要利用的水体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发言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能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疑惑。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案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圈的组成、水体及水圈的特点;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⑵过程与方法①结合图示熟悉各种水体的储量;②根据“水循环示意图”比较三种水循环的差异。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2.读图分析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水是生命之源,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中也讲过: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因为地球有生命之源——水,我们知道,地球上存在着海洋水、湖泊水、江河水、大气水等不同类型的水,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可以相互转化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一、水圈的组成1、水圈的概念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播放动画,学生思考)1、从宇宙看地球为蓝色的水球。

2、地球表面浩瀚连续的海洋水和南北两极洁白连绵的冰川。

(明确)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因此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

(教师提问)读课本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回答以下问题:1、地球上的水体有哪些类型?2、目前哪些水体可以被人类直接利用?(学生回答)(略)(板书)2、水圈的组成(分析讲述)由比例图可看出:(1)地球上的水由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三大部分组成的,其中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而陆地水又包括陆地淡水和陆地咸水。

(2)陆地淡水是由冰川、河流水、湖泊淡水、地下水等水体组成。

其中冰川所占比例最大。

成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地下水又由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组成。

(3)陆地水体组成的类型使多样的。

但海洋水和冰川这两种水体都是人类难以直接利用的。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教案一、课标分析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分析这条课标,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知识,如水循环、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银子之一;水资源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水循环的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了解了组成地球的四大圈层,本章内容的前两节已经介绍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本节课的内容为水圈可自然而然的进入。

同时水是人类生存得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来进行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会比较好。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地球上水圈的组成的饼图的分析和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与绘制,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和绘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人类生存得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五、教学重点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六、教学难点1、陆地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

2、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学习重点、难点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环节及其意义。

河流的补给。

●教学方法构想依据本课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积极创设学生学习水圈的有关问题的情景,以学生自主观察、探究和绘制示意图说明问题等新颖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拟实验、合理想象等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三维目标。

●课前准备1.教师: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模拟试验。

2.学生课前学习:预习本课知识,并记录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课前资料搜集: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水圈、水循环和河流补给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分组进行野外考察,调查家乡的河流。

调查方式主要有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

可安排每个小组进行其中的一项。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①河流的基本概况:源地、流向、长度、注入的海洋或湖泊或消失在什么地方、流经的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的基本概况。

②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流量和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

③河流水质状况:含沙量大小、污染情况及沿岸居民使用河水情况。

④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灌溉、航运、养殖、发电等方面的效益如何?在此基础上,对各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出关于家乡河流的调查报告,其中包括对该河流治理和开发的具体建议。

注意事项①调查之前,集思广益,列出一张调查访问的清单或表格。

②去河流实地勘察要注意安全,避免掉进河里。

●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阅读教材情境中的景观图,或播放相关的影片、视频资料,让学生思考本课卷首导语中的问题。

以情境问题的方式导入。

方案2:模拟水循环(也可将实验拍摄下来,制作成影片)⑴在一个平底碗中加水,直至水盖满底。

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碗中。

⑵用塑料纸盖住碗,用橡皮筋扎住碗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

2012教育学会水圈与水循环

2012教育学会水圈与水循环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9.关于我国河流补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
B.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靠雨水
C.长江的补给主要靠湖泊水
D.黄河的补给主要靠积雪融水
五自学引导
1说说洋流的概念及性质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读P50图2-3-6气压带、风带(左)大洋表层洋流(右)的比较,思考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
C.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D.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
8.右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永久积雪冰川补给②是雨水补给
③是地下水补给④此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A.塔里木河B .天山冰雪融水C长江D.未登陆的台风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秋季节流量最大
B.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流量最大
C.水源污染和过度开采水资源都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D.在水循环各个环节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7.关于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2.地球上淡水储水量最多的淡水是()
A.地下水B.冰川C.河水D湖泊淡水
3.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A.冰川融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
4.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浅层地下水B.地下水和湖泊水C.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D.固体冰川
5.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④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人类主要对哪一环节施加影响?试举例说明。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水圈和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水圈和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水圈和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关注环境问题,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PPT、教学课件、实验工具、实验材料。

2.实验器材:容器、热水器、塑料袋、颜料、水。

3.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激发他们对水循环和水圈的好奇心。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水资源的看法,并帮助学生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2.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PPT介绍水圈和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包括:水圈的定义、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渗透、流入海洋)以及水循环的作用(维持地球水平、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

3.实验演示(3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教师安排实验演示。

教师用热水加热容器中的水,让学生观察水蒸发的现象;然后将塑料袋覆盖在容器上,观察凝结的现象;最后用颜料标记水从塑料袋上滴下来的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4.小组合作探究(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模拟实验,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通过加热容器的不同部位,观察蒸发速度是否有差异;通过改变塑料袋的大小和形状,观察凝结速度是否有差异等。

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和观察结果,并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5.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答问题:什么是水圈?什么是水循环?水循环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确保学生对水圈和水循环有全面的理解。

6.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问题。

例如:为什么海洋里的水不会枯竭?为什么水资源的供应不均衡?让学生动脑思考,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引导。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圈和水循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影响;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水循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水圈的概念水圈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态之间循环的过程。

水圈包括了水的蒸发、降水、地下水、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种形式。

水圈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循环之一,它维持着地球上生命的存在。

2. 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水分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它包括了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种形式。

水循环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蒸发:水从地表或植物表面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2.凝结:水蒸气在大气层中冷却后,形成云;3.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聚集成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4.地下水: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5.河流、湖泊、海洋:降水流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形成水循环的一部分。

3. 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对人类的影响:水循环是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循环提供了人类所需的水资源,包括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同时,水循环也会带来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等,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

2.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循环之一,它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循环对土壤、植物、动物等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水循环也会带来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等,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水圈和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思考水循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重要性。

提问:1.你知道什么是水循环吗?2.水循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2. 讲解讲解水圈和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水圈的概念、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能记注水循环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3、会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
会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用具(器材)
多媒体教学
二互动探究:读水圈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将下列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填出
ABC
FG
(3)请找出图中参与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并将其代号列出。
(4)从图中分析,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
(5)图示各环节中,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是(写字母名称)。
三精讲点拨
读课本“水循环示意图”及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四基础练习
1.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地球上淡水储水量最多的淡水是()
A地下水B冰川C河水D湖泊淡水
3.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A冰川融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
4.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活动
一交流展示
⒈水圈和水循环的概念
⒉读课本“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图,结合相关文字
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将各水体按照占全球水量比重由
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人类目前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哪些水体?它们占全球水量的比重大约多少?这对人类用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D在水循环各个环节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7.关于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
C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D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
8.右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
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永久积雪冰川补给②是雨水补给
③是地下水补给④此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9.关于我国河流补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 B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靠雨水
C长江的补给主要靠湖泊水D黄河的补给主要靠积雪融水
五自学引导
1洋流的概念及性质分类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地理意义
①按照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
②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什么?
③绘制示意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思考台风登陆、
长江流水分别属于水循环的什么环节?
④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人类主要对哪一环节施加影响?试举例说明。阅读课文内容,从水循环对“水资源”、“圈层关系”、“地貌”等产生影响的角度,概括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A浅层地下水B地下水和湖泊水
C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D固体冰川
5.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A塔里木河B天山冰雪融水C长江D未登陆的台风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秋季节流量最大
B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流量最大
C水源污染和过度开采水资源都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六教学反思
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教师巡视班级全体小组的活动,主动参与一个或几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及时把握学情,成为学生构建知识帮组者和引导者
教师详细分析水循环类型、能量来源及地理意义
当节课检测并及时反馈
引导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下节课教师督促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