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三国鼎立(华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三国鼎立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三国鼎立学案 华东师大版

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趣味导引】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一统天下。

迫于时势,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这即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6000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

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军士将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的故事,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15课三国鼎立【自主学习】1.196年,将汉献帝迁到许,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下令求贤,。

2.200年,曹操在击败袁绍,基本统一了北方。

年,曹操南下攻打孙权和刘备,在战役中战败。

3.220年,废除汉献帝,建立魏国,定都;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229年,正式称帝,定都建业,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4.曹操通过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

诸葛亮以成都平原为根据地,大力开展屯田,修浚都江堰,推广“”,积极发展农业。

另外他还“七擒七纵”折服少数民族首领,对西南地区的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5.年,孙权派将军等率万人船队到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

【要点破解】要点一: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要点点拨:(1)政治上:下令求贤,注意选拔人才;“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三国鼎立教案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三国鼎立教案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教案华东师大版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教案(2)中华书局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册书第三单元“政权分离与民族汇聚”中的第一课。

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历时近四百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的形成是这个新时期的开始,从此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结束了,它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本课在本单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有两个子目,曹操统一北方,三国鼎立。

涉及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它们是促成三国鼎立形成的重大事件。

官渡之战不久曹操结束了北方割据纷争的局面,北方统一后曹操又发兵南方想一举统一全国,结果赤壁之战惨败而归,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两个子目按时间和事件先后顺序安排,并有着因果联系。

了解三国的主要史实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并树立对国家分裂与统一的正确认识。

二、学情分析1、本课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紧密相连,有学生熟悉的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等。

语文课恰巧才学过曹操的《龟虽寿》,并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对赤壁之战有一定的了解,不少学生通过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读过一些关于三国时期的故事,知道一些成语典故。

他们具备一定量的知识储备。

2、初一学生年龄小,善于思考,思维活跃,但认识能力不高,思维呈现表面化和片面化特点。

同时这年龄段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本课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的史实,属于知识掌握的识记层次要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曹操、诸葛亮;通过正确评价曹操,进一步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并能真正理解历史人物与小说人物的区别。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能简单对比认识它们与北方的统一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因果推理能力。

第15课三国鼎立课件(华师版七上)

第15课三国鼎立课件(华师版七上)

三方都不 具备统一 全国的条 件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pī)
都城(今名)
魏 蜀
220年 221年
曹丕 刘备
洛阳
成都

229年
孙权 建业(南京)
二、地区经济的发展
阅读P82—83,完成表格的填写:
地区
北方 蜀 吴
内容
屯田:军屯、民屯
屯田、都江堰、“木牛流 马”、盐铁官营、七擒七纵 孟获
作用
解决军粮, 农民安居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官 渡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战争特点方 结果 特点 作用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赤 壁 之 战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雄厚经济基础、开 发西南、民族融合
开发经营江南、屯田、 首达台湾
促进江南 经济发展

华东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

华东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三国鼎立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轻松闯关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你能做对吗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2、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3、 (09年烟台中考)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是杜甫对下列哪一个人物的评价?( D)
A.刘备 C.曹操
B.孙权 D.诸葛亮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4、(2007年苏州中考)三国最后建立的国家是( ) A、吴国 B、蜀国 C、魏国


使 通过本堂课学

习习你你有有哪哪些些启
智 慧
启示示??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袁绍
200年
官渡之战
刘璋
曹操
刘表
袁术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公元200年
袁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渡

曹操
以少胜多
三四 万人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一、官 渡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结果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二、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七年级历史第15课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3、 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4、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 观条件尚未成熟。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课件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课件华东师大版
水上贸易
水上贸易是三国之间贸易的主要方式。吴国有发达的水上交通网,通过长江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同时,蜀国也 利用了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发展了水上贸易。
商品种类
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涉及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丝绸、茶叶、瓷器、金属制品等。这些商品不仅满足了 各国的需求,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03 三国鼎立的文化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国时期的思想流派
要点一
总结词
三国时期出现了多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 这些思想流派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三国时期出现了多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 这些思想流派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 多元性。儒家思想强调仁义道德和社会秩序,道家思想主 张自然无为和顺应天道,法家思想强调法制和君主的权威 。这些思想流派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 影响了政治、文化等方面,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 式。
三国的科技发展
总结词
三国时期在农业、军事等领域取得了重 要的科技进展,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VS
详细描述
三国时期在农业、军事等领域取得了重要 的科技进展。在农业方面,精耕细作的农 业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产 量。在军事方面,弩、铠甲、攻城器械等 军事装备得到了改进和发展,对战争的形 态和胜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科技进展 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4 三国鼎立的结束与影响
三国的衰落与灭亡
01
02
03
曹魏的衰落
曹魏后期政治腐败,经济 凋敝,导致其逐渐失去对 其他国家的优势。
蜀汉的灭亡
蜀汉后期,宦官黄皓专权, 导致国家衰败,最终被曹 魏所灭。

第15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华师大 七年级上册)

第15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华师大 七年级上册)

第15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华师大七年级上册)龙文中学陈雪慧2012、1、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5.魏、蜀、吴三国发展、巩固统治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生分析(一)我所执教的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所以在这节课里,通过观看录像、学生表演、动画演示等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形成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为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能力目标的培养提供可能。

(二)由于学生在小学学习中没有接触过历史,但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拼音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所以学生对这一课会有浓厚的兴趣,但容易把文学作品当成为真实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区别。

最新华师大版七上第15课三国鼎立(共61张PPT)

最新华师大版七上第15课三国鼎立(共61张PPT)
军事C上op:yrig官ht 渡200之4-2战011 Aspose Pty Ltd.
(曹操以少胜多, 基本统一北方)
2袁00绍年战,败袁, 绍向率北1方0万撤大退 军南下


Evaluation only.
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官渡之战形势图
Client曹Pr操o率fil5e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一、曹操统一北方
曹操
Evaluation only.
字孟德,
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我ET国3.古5 C代lie杰nt 出Pro的file 5.2
Copyright 2004-2011政As治po家se P,ty军Lt事d. 家
和诗人。
曹操 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
(担1心)时曹,操曹多操谋迎善合E断人v,a心很lu,有a于t眼i1o光9n6。年on在去l人洛y.们阳都,为迎汉献朝帝的到命许运, ated w用it皇h 帝A的sp名os义e向.S其lid他e军s 阀fo发r 号.N施E令T,3“.5挟C天li子en以t令P诸rofile 5.2
侯”C,op占y有ri政g治ht优2势00。4-2011 Aspose Pty Ltd.
(2)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 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 成就大业。
(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 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1、曹曹操操统一北方
(xié)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Ev唯alu才at是ion举only.
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华师版历史初中七年级上册名师教案:第15课三国鼎立

华师版历史初中七年级上册名师教案:第15课三国鼎立

第15课三国鼎立〖内容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①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②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②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③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④讨论“三国鼎立时期,为什么地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②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③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要点〗1.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二是展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都是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教学建议〗1.三分天下①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启发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从而认识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唯才是举”是曹操高人一筹和过人之处的所在。

官渡之战既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又突出曹操以少胜多的灵活战术。

使学生对曹操有个形象的了解。

②介绍江东孙权势力的稳固,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国辅佐后正伺机发展,使学生既了解三分天下的三种势力的基本情况,又对孙权与刘备有了初步的印象。

③赤壁之战:一是训练学生运用“赤壁之战示意图”,讲述战争经过,体会整个战争的壮观场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时期 前221年---220年
特点:首次 大一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20年---589年
特点:政权 分裂和民族 大融合
背景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混战割据的军阀的出现,使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战争
时间
公元200年
重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大 战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役 结果 曹操胜利 影响
诗 看看以下的诗是 描写三国时的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 一位英雄豪杰的。 国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亮
曹操 功首罪魁非两人, 遗臭流芳本一身。
长坂桥边怒气腾, 一声虎啸退曹兵。
张飞
关羽 马骑赤兔行千里, 刀偃青龙出五关。
血染征袍透甲红, 当阳谁敢与争锋! 赵云
紫髯碧眼好英雄,能 使臣僚肯尽忠。 孙权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4、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三 足 鼎 立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 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9年,孙 权称帝,国 号吴,定都 建业。
课堂小结
袁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促进了江南经济的 发展;促进了民族 融合;造船业发达, 卫温率万人船队达 到夷洲。
背景
三 国 鼎 立
重大 战役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混战割据的军阀的出现,使东 汉政权名存实亡。 时间双方 官渡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 特点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 之战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作 用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 面的基础 都城 洛阳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 的基础
三 国 魏 建 蜀 立 吴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220年 曹丕
221年
222年
刘备
孙权
成都
建业(南京)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推广军屯、民屯,解决军粮, 农民安居
大力开展屯田,修浚都 江堰,推广“木牛流 马”,积极发展农业, 实行盐铁官营; 七擒七纵孟获,对开发 西南边疆作出了贡献。
魏 推广军屯、民屯,解决军粮,农民安居。
蜀 大力开展屯田,修浚都江堰,推广“木牛流马”,积极发展农业,
实行盐铁官营;七擒七纵孟获,对开发西南边疆作出了贡献。
吴 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造船业发达。230
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达到夷洲(台湾)。这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
周瑜 年少曾将社稷扶, 声名烈烈震江东。
连修栈道兵连出, 不伐中原死不休! 姜维
黄忠 苍头临大敌,皓首 逞神威。
关于三国的成语、典故非常丰富,歇后语也很多。你 知道下面的歇后语吗?请填出来
周瑜打黄盖—— 张飞穿针—— 徐庶进曹营——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大眼瞪小眼
一言不发
诸葛亮吊孝——
张飞吃豆芽——

曹操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三 国 鼎 立


孙权刘备联军
曹魏重视农耕
屯田
魏国修建许多 水利工程,北 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发展起 来, “家家丰 足,仓库盈 溢” 。
翻车
孙吴开发江南
吴国船只
吴-青瓷羊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夷 洲
230年,孙权派卫温 率船队到达夷洲,密切 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 最早记录。
拓展延伸一
你认为三 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是历史的 进步还是倒退?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处 在水深火热之中。而魏、蜀、吴统治者 在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 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 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促进 了民族的融合。从这些史实看,这既有 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 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的融合。因此,我 们说这是历史的进步。
赤壁
之战
三国 建立
时间双方
特点结果
作 用
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曹操。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三 国 的 治 理 与 开 发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 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229年正式称帝,定都建业(南 京),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官渡之战的经过
袁 十万人 绍
乌巢
官渡之战


袁绍
二万人
曹操
袁绍
曹 操 曹操
赤壁之战(208年)

刘 刘 刘 刘
曹操 刘备 孙权
孙、刘联军

五万
赤壁之战 孙、刘
联军
曹军
二十万

分析讨论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假慈悲
小菜一碟 有借无还 哭出来的 替古人担忧
刘备借荆州——
刘备的江山—— 看三国掉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