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相关资料

合集下载

圆明园惜日辉煌的小短文

圆明园惜日辉煌的小短文

圆明园惜日辉煌的小短文
标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记忆
圆明园,这座曾经的皇家园林,见证了清朝的繁荣和衰落。

它不仅是一个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然而,如今我们只能在历史的残骸中,想象它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年间,历时一百五十余年,倾尽了几代皇帝的心血和智慧。

它的规模宏大,建筑华丽,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艺术。

园中的景点以水景为主,辅以山石、花木、亭台楼阁,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它汇集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乾隆皇帝曾赞叹圆明园为“人间天堂”。

然而,这样一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却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只剩下一片废墟。

尽管如此,圆明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仍然深远。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圆明园的遗址提醒着我们,历史不能忘记,不能容忍被遗忘。

如今,圆明园的废墟上已经建起了遗址公园,供人们参观和凭吊。

虽然已经无法再见到它昔日的辉煌,但我们可以从这些残存的遗迹中,感受到它曾经的存在和它所代表的历史意义。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已经无法重现,但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将永远存在。

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瑰宝。

让我们共同珍视和保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圆明园的残骸 诉说昔日的辉煌与浩劫 组图

圆明园的残骸 诉说昔日的辉煌与浩劫 组图

圆明园的残骸诉说昔日的辉煌与浩劫组图圆明园遗址大水法大水法复原图圆明园原为雍正皇帝为皇子时的赐园,待其即皇位以后扩建为离宫,乾隆二年(1737年)再次扩建,乾隆十六年(1751年)和三十七年(1772年)先后又附建长春园和绮春园,合称圆明三园。

它坐落在西郊海淀镇之北,周围泉眼丛聚,草丰树茂,是绝好的造园之地。

三园共占地350余公顷。

园内成组的建筑群有一百二十三处,被誉为“万园之园”。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

圆明园遗址的诉说圆明园三园地势平坦,所以造景大部分是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的水景园。

具体讲,圆明园有三大景区。

即中部的前湖后湖景区,包括正大光明殿所在的宫廷区以及前湖、后湖沿岸的九岛。

每个岛都有一组标题的景点,最大的一处称“九洲清晏”,即取“禹贡九洲”的含意,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环绕后湖的东、西、北三面,形成一圈外围景区,在这区里布置了小园林集群,如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中央景区。

外围景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有祭祖的安佑宫、城堡式佛寺舍卫城、模仿商业活动的买卖街、藏书的文源阁、听戏的同乐园、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仿绍兴兰亭的“坐石临流”、仿庐山的“西峰秀色”等。

第三景区为东部的福海景区,即以福海的大水面为中心,湖中有三个岛屿鼎列,以象征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

湖岸布置了与水有关的二十处景点。

此外,在圆明园的北宫墙外,尚有后来增建的一条狭长的景区,主要表现水村野居的风光。

长春园是圆明园的附园,在圆明园的东侧。

此园分为南北两个景区。

南区以淳化轩一组为主体建筑,周围湖岛布置了十个景点,皆因地制宜,因水成景,如茹园、鉴园、狮子林、海岳开襟、玉玲珑馆等。

北区为一横长地区,区内布置了六幢欧洲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名为谐奇趣、蓄水楼、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俗称西洋楼。

这些建筑的体形及立面上的柱式、檐口基座、门窗细部俱为欧式建筑作法,但细部雕饰也掺杂了中国式的纹样。

中国文化遗产摘抄资料圆明园的内容

中国文化遗产摘抄资料圆明园的内容

中国文化遗产摘抄资料圆明园的内容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10号,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清朝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该园占地350多公顷,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半部分是大片的水域,中又称“河园”,后半部分是园林建筑群。

圆明园结合了自然山水与人工建筑的优美景观,具有浓厚的宫廷建筑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圆明园的建筑布局非常讲究对称性,整个园林由五大部分构成,分别是外城、蓮池、长春园、香山和拆园。

其中,外城是圆明园的主要入口,有华表、门楼等建筑。

蓮池则是圆明园的中央水域景观,池中有大片荷花和莲叶,景色迷人。

长春园位于蓮池以东,是圆明园的主要景区之一,包括万春斋、寿皇殿、颐和湖等建筑和湖泊。

香山是园林的后半部分,有玩毛坛、苏州街等景点。

拆园则是圆明园的一部分,由康熙、乾隆两位皇帝规划并修建,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乾隆二十四景”,包括望夫石、代天门、彩凤围龙等景点。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以宫廷建筑为主,主要采用汉族传统的黄琉瓦,建筑材料多用花岗岩。

园内建筑独具特色,色彩斑斓,有五庙、十八坊、密绣楼等建筑。

五庙是圆明园的重要建筑之一,分别是皇帝的寝殿、皇后的寝殿、皇后的寝殿和两位皇帝的神道庙。

其中的神道庙是整个园林的中心,建筑雄伟,气势恢弘。

十八坊是园内的住宅区,有瑶琴泉、依琴轩、凤进堂等建筑,被誉为“坊院式官铺”。

密绣楼是江南建筑的代表,精致而美丽,以绣花和密雕而闻名。

除了建筑,圆明园还有大量的雕塑和园林艺术品。

园内有许多著名的雕塑作品,如“饮马长春”、“半卧牧羊”等,它们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园内还有许多珍贵的园林艺术品,如石雕、漆器、瓷器等,它们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

圆明园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清朝宫廷文化的重要遗存,也是世界园林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圆明园曾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辉煌,然而,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园内的建筑、雕塑和艺术品遭到严重破坏和抢劫,一片狼藉。

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圆明园盛极而衰,一如大清王朝的命运,二者荣辱与共;只是当时,谁也不曾想过,帝国会有江河日下的时候。

当乾隆沉醉在自己的盛世功绩时,殊不知整个西方文明、科学都翻天覆地的变化着、进步着。

只有固步自封的大清,依然遵循两千多年的旧思维、旧方法来运转国家。

由于大清帝国在两百多年里都没改进、升级过武器,所以与列强交战时,清军溃不成军的速度快得令人震惊又耻辱。

于是国门被强行打开,鸦片肆虐,侵略战争不断。

不久后,英法联军侵占圆明园,贪婪地洗劫园中的金银珠宝和艺术珍品,还在掠夺的过程中,糟蹋了不计其数的家具、绸缎和绣品等等。

而且由于园中宝物太多,时隔四天后,已满目苍夷的圆明园再次被洗劫,拿不走的他们便砸碎销毁。

然而二次洗劫消停后,却不知更大的灾难在后头,10月18日这天,它遭遇了震惊全世界的暴行——英军火烧圆明园。

浓烟笼罩北京城,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在大火中悲鸣了三天三夜。

事已至此,圆明园所受的劫难已经够多了,然而依然有人贪心不足。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圆明园再次被搜刮,而且百姓和流氓也不甘示弱,把建筑所用的木材通通拉
倒运走,园中的破坏和掠夺仿佛没有尽头。

还有残留在“西洋楼”处的汉白玉、瓦砖和石条等等,后来也被官僚、军阀和奸商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拆卖情况严重得根本无法翔实记载。

若说圆明园犹如一个珍藏了“一千零一个梦”的仙境,那么在历经火劫、木劫和石劫后,这个约有600个足球场大的遗址,只余残垣断壁,辉煌的盛景已一去不复返。

圆明园资料简介五年级作文

圆明园资料简介五年级作文

圆明园资料简介五年级作文圆明园资料简介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前阵子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趟圆明园遗址公园,那里留存着一段令人沉痛的历史,也让我大开了眼界和脑洞呢。

原本我以为只是一座寻常公园,却在导游讲解员的带领下,渐渐了解到了它背后那段极为残酷而又富有教训意义的前尘往事。

让我慢慢道来,说不定你们也会对这段历史文化有一番新的感悟和体会哦。

当天一走进公园大门,就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的建筑园林。

我正暗自赞叹这里景致秀美,忽然就听到身旁导游员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圆明园遗址起源了。

"原本这里是一座占地达到三百六十余公顷的御园,由当时的乾隆皇帝耗费了十余年心血方才修缮完成。

四面环绕着高大城墙,里面汇集了各地奇珍异宝,可谓是富丽堂皇,独步天下啊。

"我们一行人边走边听,当听到这园林当年的规模有多么浩瀚时,连我都忍不住由衷感叹起来:"哇,那可真是一座气派非凡的园林建筑群啊,想必当时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观赏吧?"但随即,导游的话语便让我的兴奋情绪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在一八六零年时,一场令人扼腕痛心的悲剧却降临到了这里。

英法联军趁乱侵略中国,纵兵攻陷圆明园,将这座曾经富丽辉煌的园林夷为平地,只留下满目疮痍的废墟与烧迹。

"一边这样讲述着,导游一边就引领我们缓缓走向当年圆明园现场。

沿途可以看到支离破碎的砖石建筑遗骸散落一地,被火焰曾经无情吞噬过的痕迹处处可见。

我们集体屏住了呼吸,死一般的寂静。

只见眼前是一片断垣残壁,烟尘漫天腾空,那狼狈不堪的景象令人惊心动魄。

再远处,则是一望无际的焦痕连绵,上面堆满了残砖断瓦和焦黑的砖石碎片。

而昔日那座气势恢宏的城墙,如今也只剩下一些断断续续的支离断垣了。

震撼的景象叫人震惊不已,心中难免泛起一股悲从中来的愤怒和痛憾。

正当我们惊愕万分之际,这时导游再度开口了:"同学们啊,你们明白这一幕背后的历史意义了吗?在这个国家蒙难时期,圆明园的覆灭可谓是压垮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脊梁。

圆明园的资料历史背景基本现状

圆明园的资料历史背景基本现状

圆明园的资料历史背景基本现状圆明园,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满是韵味。

它曾经是清朝皇帝的皇家园林,风景如画,宛如人间仙境。

想象一下,碧水环绕,柳树垂荫,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奇斗艳,真是个让人心醉的地方。

可惜,历史这条河流可不总是温柔,它总是带着波涛汹涌的怒浪。

圆明园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尤其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结果园子被洗劫一空,火烧得那叫一个彻底,几乎是化为乌有。

就这样,昔日的辉煌如烟似雾,留给后人的是一片狼藉。

现在的圆明园,依然有它的魅力。

尽管残垣断壁,但走在遗址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耳边似乎还有那时的欢声笑语。

那种感觉,真的是既悲伤又美好。

你会在那满是青苔的石头上,找到一些曾经的痕迹,仿佛在和历史对话。

四周的树木依然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小桥流水,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的繁华。

无论是春天的花海,还是秋天的落叶,都会让人忍不住多停留一会儿。

带着孩子们来这里,告诉他们这片土地的故事,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哦,还有那圆明园的湖水,清澈见底,时不时可以看到几只小鸭子悠闲地游来游去,活像是一幅生动的画。

说到现在的圆明园,哎呀,真的是一个大宝藏,特别适合拍照。

许多年轻人在这里拍婚纱照,那种古典美和现代爱意的结合,简直就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有些人说,这里的风景让人想起了诗词中的意境,感觉自己仿佛成了古代文人,站在桥上吟诗作对。

每一处景观都有故事,听着导游讲述,心里那种五味杂陈的感觉,真是让人忍不住感慨万千。

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多的是那种与生俱来的情感与共鸣。

圆明园的现状也在不断改善。

国家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越来越高,园区内的设施也在逐步完善。

现在有了步道,可以让游客更方便地游览;景观灯光也设计得特别好,晚上来这里散步,那种梦幻的氛围,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每年的旅游旺季,游客如织,大家都想亲自感受这份历史的厚重。

有时候还会遇到志愿者在讲解,特别有趣,大家围着听,像是回到了学校,听老师讲故事,开心得不得了。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完整版课件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完整版课件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 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 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
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 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 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 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 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 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 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 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 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昔日的辉煌——园明园1

昔日的辉煌——园明园1

掳 劫 的 宝 贝
制作人: 杨欣雨。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 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 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 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 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 是由于圆明园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 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 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 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 如,圆明园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 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 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劫浩 遇 遭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 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 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 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 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 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 詹姆士· 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 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 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 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 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 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 暴行。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 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 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 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 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 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 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 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 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 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 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 人发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相关资料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

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

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

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

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

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

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

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狮子林(Lion Grove Garden),一般所指为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位于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另外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中则各有一处仿建。

武陵春色位于万方安和之北,是一处摹写陶渊明(365-427年)《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

建于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前,初名桃花坞。

乾隆帝为皇子时,曾在此地居住读书。

盛时此地山桃万株,东南部叠石成洞,可乘舟沿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世外桃源”。

安澜园清代私家园林,园址在今浙江海宁盐官镇西北隅,本为南宋安化郡王王亢的故园。

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 一1619年)至为右堂寺少卿陈与郊(号隅阳)重建,取名隅园。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后,传与本族曾孙清朝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更号遂初园。

陈元龙殁后,为其子翰林院编修陈邦直所得。

期间扩建园广至百亩,“制崇简古”,园内有三十余景。

因其为陈氏别墅,当地俗称为陈园。

1762年乾隆南巡,驻跸于此,赐名安澜园。

表示数量多的词语:
不计其数数不胜数不可胜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