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阶段在线作业(自测)试卷
南开大学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1答案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50 分。
)V1. 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A. 不可改变的B. 可以改变的C. 可以任人创造的D. 完全与人无关的满分:1 分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 世界是物质的D. 世界是统一的满分:1 分3.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A. 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D. 生产力要同生产关系相适合满分:1 分4. 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B.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C. 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D. 辩证的否定的原理满分:1 分5.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满分:1 分6. 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A. 真理具有相对性B. 真理具有客观性C. 真理具有全面性D. 真理具有具体性满分:1 分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 市场经济还是封闭的自然经济满分:1 分8.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A. 生产劳动发展史B. 阶级斗争发展史C. 国家政权更迭史D. 宗教信仰变迁史满分:1 分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适合于()A. 任何历史时代B. 奴隶社会以后C. 资本主义社会以后D. 当代新科技革命以后满分:1 分10. 人们为了获得知识()A. 只要刻苦读书就行B. 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C. 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D. 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满分:1 分11. 发展的实质是()A. 事物的一般变化B. 运动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 量变满分:1 分12.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 根本动力B. 直接动力C. 唯一动力D. 最终动力满分:1 分13. 事物的质是指()A. 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B. 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 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 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满分:1 分14.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前提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历史是不断进步的C.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 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满分:1 分15.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它是()A.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 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 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D.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满分:1 分16. 从本质上看,认识是()A. 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 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满分:1 分17. 世界观就是()A.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满分:1 分18.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 根本动力B. 直接动力C. 最终动力D. 唯一动力满分:1 分19. 根据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D.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满分:1 分20. 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是()A. 分析方法B. 综合方法C. 归纳方法D. 演绎方法满分:1 分21. 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满分:1 分22.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A.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C.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D.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满分:1 分23.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实事求是C. 理论联系实际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满分:1 分24. 从阶级划分的角度来看,阶级是一个()A. 经济范畴B. 政治范畴C. 思想范畴D. 广泛的社会范畴满分:1 分25. 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 劳动对象系统B. 信息传递系统C. 生产工具系统D. 能源动力系统满分:1 分26.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南开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

南开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南开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B2、B3、A4、C5、B一、单选题(共50道试题,共50分。
)V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C.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正确答案:B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A.思想B.物质C.意识D.实践正确答案:B3.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运动变化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正确答案:A4.社会改革实质上是()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正确答案:C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规律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广延性精确答案:B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劳动者的分工形式C.产品的分派方式D.商品的交换方式精确答案:A7.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心识形态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政权机构和军队警察精确答案:B8.从起源上看,国家是()A.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和表现B.阶级矛盾不可和谐的产品和表现C.维护社会秩序的产品和表现D.维护社会正义的产物和表现精确答案:B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方式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正确答案:A10.生产关系是指()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D.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正确答案:D11.下列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自然科学B.哲学和宗教C.政治思想D.品德和艺术精确答案:A1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D1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精确答案:C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题目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题目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惟和存在的关系题目正确答案:D15.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精确答案:C16.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A.生产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发展史C.国家政权更迭史D.宗教变迁史正确答案:A1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人和世界的问题C.人和自然的问题D.时间和空间的问题精确答案:A18.揭露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方式的纪律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纪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正确答案:A19.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A.谬误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D.谬误具有详细性精确答案:B20.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人和世界的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时间和空间的问题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精确答案:B21.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劳动对象系统B.信息传递系统C.生产工具系统D.能源动力系统精确答案:C22.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各类社会关系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精确答案:D2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世界观正确答案:B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了()边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力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正确答案:D25.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一般纪律B.一切知识的总汇C.智慧D.各门科学正确答案:A26.科学手艺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适合于()A.任何历史时代B.奴隶社会以后C.本钱主义社会以后D.当代新科技革命以后正确答案:D27.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A.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的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D.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正确答案:C28.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A.绝对的一致B.完全的平衡C.无差别的统一D.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正确答案:D29.社会革命的深刻根源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先进阶级和落后阶级的矛盾C.资源贫乏和人口增长的矛盾D.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的矛盾正确答案:A3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正确答案:D31.“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南开17秋学期(清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

南开17秋学期(清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17秋学期(清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50 道试题,共 50 分)1. 事物的质是指 ()A. 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B. 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 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 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满分:1 分2. 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A. 学习书本知识B. 进行社会调查C. 参加社会实践D. 研究实际情况满分:1 分3. 人脑是 ()A. 思维的机器B. 思维的源泉C. 思维的物质器官D. 思维的物质外表满分:1 分4.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 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B. 一切知识的总汇C. 智慧D. 各门科学满分:1 分5.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 根本动力B. 直接动力C. 最终动力D. 唯一动力满分:1 分6. 根据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D.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满分:1 分7. 认识主体是指A. 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B. 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C. 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 认得主观精神世界满分:1 分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D.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满分:1 分9. 否定之否定规律()A. 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B.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C. 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D.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满分:1 分10.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满分:1 分11. 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A. 只要刻苦读书就行B. 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C. 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D. 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满分:1 分12.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满分:1 分13.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C. 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D. 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满分:1 分14.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D.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15.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 世界是物质的D. 世界是统一的满分:1 分16.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A.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 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C. 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 政权机构和军队警察满分:1 分17.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A. 运输设备B. 仓储设备C. 维修工具D. 生产工具满分:1 分18. 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A. 不可改变的B. 可以改变的C. 可以任人创造的D. 完全与人无关的满分:1 分19.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0. 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A. 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B. 产品的分配形式C.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满分:1 分21.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其哲学伦理论根据是 ()A. 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B. 质和量互相制约关系的原理C.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满分:1 分22.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 根本动力B. 直接动力C. 唯一动力D. 最终动力满分:1 分23.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A. 古希腊哲学和古印度哲学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C. 历史主义和机会主义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满分:1 分24. 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A. 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B. 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对立C. 在社会心理上的根本对立D. 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满分:1 分25.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 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 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D.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满分:1 分26.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 科学的世界观D. 无产阶级世界观满分:1 分27. 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远大前途C. 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 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满分:1 分28.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满分:1 分29.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前提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历史是不断进步的C.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 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满分:1 分30.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单选题 (共32道题)收起•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世界是否运动和发展的问题•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D、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D、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的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6.(2.5分)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观点是()•A、庸俗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A、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区别的•B、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D、矛盾的特殊性决定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B、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D、它的终极性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12.(2.5分)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答案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A、人的智力为自然界立法•B、自然界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现实基础•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D、自然界的改变决定了认识能力的改变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A、感性认识的范畴•B、理性认识的范畴•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A、研究局限于流通领域•B、研究局限于农业生产•C、没有形成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D、没有形成劳动二重性理论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17.(2.5分)商品交换的原则是()•A、公平原则•B、平等原则•C、等价原则•D、赢利原则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资本积聚•C、资本集中•D、资本分流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B、发展中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C、对外开放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D、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运动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B、中等发达程度的国家•C、第三世界国家•D、发展中国家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A、劳动者•B、劳动资料•C、人们对历史现象的看法•D、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A、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着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B、政治为经济服务,政治是经济的保证•B、政治法律制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C、政治法律机构属于政治上层建筑•D、政治法律科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A、社会形态的演化具有客观必然性•B、社会形态的演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C、社会形态的演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社会形态的演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A、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B、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的统一性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和个性•C、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的多样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普遍性和共性•D、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A、1871年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的巴黎公社•B、19世纪40年代英国宪章运动及法、德、意工人运动•C、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D、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由此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判断题 (共8道题)收起•正确•错误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错误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40.(2.5分)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不断发展的,因而我们只有不断地改变生产关系才。
(完整版)郑州大学《马哲》网上测试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2:24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世界观就是( )。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2、人生观是人们对( )。
A、自然界和社会的总的看法B、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C、社会某一具体问题的看法D、人的思维才式和方法的看法3、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头脑中自生的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C、“绝对观念”固有的D、从书本上学来的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
A、历史性B、真理性C、科学性D、实践性5、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和正确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态度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B、现代西方哲学属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立C、不能无视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D、现代西方哲学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参考价值E、我们要认真研究、批判、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 )。
A、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B、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C、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与中国哲学优良传统存在某些相通之处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核心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康德星云假说B、达尔文进化论C、细胞学说D、牛顿力学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4、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 )。
北交14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答案

北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A. 相互对立的
B. 直接同一的
C. 相互包含的
D. 相互转化的
正确答案:B
2. 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A.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 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 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 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正确答案:C
3. 事物质变的爆发式或非爆发式形式取决于
A. 事物主要矛盾的发展
B. 事物量变的特点和发展程度
C. 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所处的具体条件
D. 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相互作用
正确答案:C
4. 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
A. 正确反映
B. 歪曲反映
C. 虚幻反映
D. 反映
正确答案:D
5.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主要是对
A. 科学文化的反映
B.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C.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D. 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正确答案:C
6.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A.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的原理
C.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南开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1.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正确答案:C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直接动力C.唯一动力D.最终动力正确答案:B3.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楼。
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正确答案:C4.事物发展的源泉是()A.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正确答案:B5.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出产力和出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出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满分:1分正确答案:D6.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出产理论B.科学尝试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以上都不是满分:1分正确答案:A7.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A.不可改变的B.可以改变的C.可以任人创造的D.完整与人无关的满分:1分正确答案:B8.冲突是反映()A.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B.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D.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满分:1分正确答案:C9.物质资料的出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出产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劳动者和出产资料两个方面D.出产力和出产关系两个方面满分:1分正确答案:D10.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出产方式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社会风气满分:1分正确答案:A11.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政权机构和军队差人满分:1分正确答案:B12.否定之否定规律()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量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D.在事物发展进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满分:1分正确答案:A1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觉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体系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世界观满分:1分正确答案:B14.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它把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被效劳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满分:1分正确答案:D15.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是()A.分析方法B.综合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满分:1分正确答案:C16.根据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B.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C.认识形状和非认识形状D.先辈认识和落后认识满分:1分正确答案:C1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认可()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同一的满分:1分正确答案:C18.根据社会认识的层次和特点不同,能够把社会认识划分为()A.社会心理和社会认识形式B.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C.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D.前进认识和落后认识满分:1分正确答案:A19.在我国战国时期,XXX提出“白马非马”。
南开19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南开19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满分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A. 间接经验B. 社会实践C. 人的意识D. 客观事物正确答案:B2. 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A. 学习书本知识B. 进行社会调查C. 参加社会实践D. 研究实际情况正确答案:C3. 所谓实践,指的是()A. 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B.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C.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D. 一切客观物质活动正确答案:C4. 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正确答案:C5. 假象是指()A. 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C. 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D. 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正确答案:B6. 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 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 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 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 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正确答案:D7.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A. 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B. 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C. 个人意识是从群体意识中产生的D.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正确答案:D8. 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A.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B. 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C. 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D. 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正确答案:D9. 从本质上看,认识是()A. 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 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正确答案:B10.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 根本动力B. 直接动力C. 唯一动力D. 最终动力正确答案:B11.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A. 主观性B. 能动性C. 随意性D. 物质性正确答案:A12.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前提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历史是不断进步的C.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 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正确答案:A13.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其哲学伦理论根据是()A. 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B. 质和量互相制约关系的原理C.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正确答案:B14. 社会革命的深刻根源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先进阶级和落后阶级的矛盾C. 资源贫乏和人口增长的矛盾D. 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的矛盾正确答案:A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适合于()A. 任何历史时代B. 奴隶社会以后C. 资本主义社会以后D. 当代新科技革命以后正确答案:D16.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正确答案:A17.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 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D. 以实践之效果定是非正确答案:D18.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规律性B. 客观实在性C. 可知性D. 广延性正确答案:B19.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D.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正确答案:B20. 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 劳动者的分工形式C. 产品的分配方式D. 商品的交换方式正确答案:A21.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 是否显著、激烈B. 是否迅速明显C. 是否超出度的界限D. 是否引起事物变化正确答案:C22. 概念、判断、推理是()A.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正确答案:A23. 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A. 普遍矛盾B. 内部矛盾C. 主要矛盾D. 次要矛盾正确答案:C24. 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远大前途C. 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 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正确答案:B25. 认为“元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朴素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正确答案:A2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D.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正确答案:C27. 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A. 全部自然界B. 劳动资料C. 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D.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正确答案:D28.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A. 生产劳动发展史B. 阶级斗争发展史C. 国家政权更迭史D. 宗教信仰变迁史正确答案:A29. 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A. 不可改变的B. 可以改变的C. 可以任人创造的D. 完全与人无关的正确答案:B30.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A. 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B. 各种力量之和C. 各种知识之和D.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正确答案:D31.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
1.第1题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2.第2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3.第3题单选题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4.第4题单选题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5.第5题单选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6.第6题单选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标准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7.第7题单选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8.第8题单选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9.第9题单选题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
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10.第10题单选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11.第11题单选题绝对剩余价值是()
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12.第12题单选题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B、借贷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13.第13题单选题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14.第14题单选题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宿命论观点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15.第15题单选题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
以消灭。
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
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试卷总得分:0.0
试卷总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