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解剖

合集下载

眼睑手术解剖

眼睑手术解剖

一、皮肤
皮肤缺损的修补
1、直接缝合
一、皮肤
皮肤缺损的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转移皮瓣
一、皮肤
皮肤缺损的修补: 3、游离皮肤移植片 对侧眼睑 耳后 锁骨下
二、眼轮匝肌 眼轮匝肌 ↙↘ 眶部轮匝肌 睑部轮匝肌 ↙↘ 眶隔前轮匝肌 睑板前轮匝肌 ↖↗ ↓ 内眦韧带 外眦韧带
(附着于泪前脊和泪后脊) (附着于眶缘后2mm处 Whitnall结节)
(1)有与睑板相似的硬度,能起骨架作用 (2)表面光滑湿润,不摩擦角膜,且对角膜有润泽功能
目前眼睑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
(1)小于眼睑全长1/3的缺损,外眦韧带松解+直接缝合 (2)下睑缺损者可取上睑睑板结膜移植片 (3)大的缺损用腭粘骨膜移植片
十一、外眦韧带
外眦韧带是睑板前肌起始的韧带,起于外侧眶缘后 2mm 的Whitnall 结节 两支中至少保持一支完好才能保持重建后的眼睑后部紧 贴睑缘。如果两支均损伤,则应将眼睑通过缝线固定于 眶外侧骨孔中或骨膜上
十三、眉毛位置
眉毛提升是额肌收缩造成 眉毛压低则是眶部轮匝肌、皱眉肌、降眉肌共同作用造 成的 眉毛下方至睑缘距离应大于20mm
十四、
十五、
上睑眶上神经:眶上切痕 下睑眶下神经:眶下切痕
七、穹窿悬韧带(Suspensory Ligment of the Fornix , SLF)
提上睑肌与上直肌间共同肌鞘向前延续的纤维组 织,位于提上睑肌前1/3与上直肌的肌间隙内。距结 膜上穹窿大约2.5mm(2-8mm)。在Muller肌和结膜 间向穹窿部分离时,灯光下所暴露出的增厚的带白 色反光的组织即是SLF SLF前后长约12.2mm(8-15mm),厚度约1.1mm (0.5-1.5mm),形状为底边在前的较长的等腰梯形 上睑下垂手术时,如果SLF被损伤,则可造成结膜 脱垂,SLF前徙于睑板前表面上1/3处可矫正上睑下 垂

《眼科学眼睑病》PPT课件

《眼科学眼睑病》PPT课件

症状
患者自觉眼痒、刺痛和烧灼感,睑 缘充血、潮红、睫毛易脱,且可再 生。
治疗
去除诱因和避免刺激因素,如有屈 光不正应予矫正。可用生理盐水或 3%硼酸溶液清洁睑缘,涂抗生素眼 膏。
眼睑湿疹
定义
眼睑湿疹是一种常见的与过敏有关的皮肤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致敏源往往不易查清。
症状
眼睑皮肤刺痒难忍,常因搔抓或热水洗烫导致眼睑红肿、渗出增多、糜烂结痂。
治疗
首先应立即停止对致敏源的使用和接触,加强营养。早期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3%硼酸 水或生理盐水等湿敷。同时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CHAPTER 03
眼睑病的药物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
抗生素滴眼液
抗炎滴眼液
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眼睑病,如麦 粒肿、结膜炎等。常用药物有氧氟沙 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
症状
眼睑皮下可触及一至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肿块,小至米粒 、绿豆,大至黄豆、樱桃,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边 缘清楚,无触痛。
治疗
小而无症状的睑板腺囊肿无需治疗,待其自行吸收。大者 可通过热敷或向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促其吸收。如不能 消退,应在局部麻醉下行手术切除。
睑缘炎
定义
睑缘炎是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 其腺体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CHAPTER 06
总结与展望
眼睑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眼睑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 不断完善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眼睑病的分类更加精 细化,诊断标准也更加科学、准确,有助于 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新型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
针对眼睑病的治疗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如激光治疗 、微创手术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治疗选 择。
症。
02

眼睑的应用解剖.doc

眼睑的应用解剖.doc

眼睑的应用解剖(一)眼睑的形态特点眼睑分上睑和下睑两部分,它是保护眼球的屏障,能使眼球免受外伤或强烈光线的刺激,也能帮助瞳孔调节照入视网膜的光线。

上下睑于内外两端互相遇合,内侧遇合处称内眦,外侧遇合处称外眦。

上下睑缘之间的空隙称睑裂。

国人睑裂测量:睑裂长度即一眼内外眦间的距离,男性平均长度为28.30mm ,女性平均长度为 27.14mm ,总平均长度为 27.88mm。

睑裂高度即当注视正前方时,上下睑缘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男性平均高度为7.66mm,女性平均高度为7. 42mm,总平均高度为7.54mm。

上睑上界为眉,与额部分界,下界为上睑缘。

下睑的上界为下睑缘,下界的边界不明确,它向下与面颊部皮肤组织相延续,通常以下眶缘的相应部位作为下睑下界。

上睑有两条横行的沟纹,位于上睑缘上方的即上睑沟,也就是生活中所谓的双重睑。

上睑沟不明显的称单眼皮。

国人双重睑占77.8%,女性较男性多。

一般两侧对称,但临床上确有一眼为双重睑,另眼为单眼皮的。

双重睑的高度在自然状态下,少数人可高达7~ 8mm,低的仅1~2mm,一般以 5~ 6mm 为最多。

上睑沟的形成与上睑提肌腱膜纤维止于该处的皮肤有关。

当上睑提肌紧张时,即上睑举起、向上注视时特别显著。

而闭眼时则仅为浅在的皮肤皱褶。

眉部下方的横向浅沟,称额睑沟。

下睑也有两条皮肤浅沟,鼻翼沟由内向外下行进。

颧沟则相反,其走向为由外向内下。

这两条皮肤沟纹的形成为下睑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与面颊部皮肤的致密组织交接所致,也作为眼睑疏松结缔组织和颊部致密组织的分界。

一般情况下不明显,当老年人下睑出现睑袋时,由于眶脂肪突出,下睑鼓起就很容易识别。

由于上睑有特殊的上睑提肌,所以它的活动范围较下睑大得多。

当眼睁开并向前注视时,上睑遮盖角膜的上缘;闭眼时,上睑遮盖全部睑裂所暴露的部分,下睑只稍稍向上。

内眦部为一圆钝角,略呈马蹄形,是由水平位的下睑缘和向内下方的上睑缘构成,它与眼球间隔以一空间,称泪湖。

眼睑

眼睑

眼睑的解剖学⏹上起眉弓,下至睑颊沟,颞侧起自骨性外侧眶缘,鼻侧为鼻梁根部。

⏹眼睑中部横行裂隙为睑裂,上方为上睑,下方为下睑。

国人睑裂平均长度27.88mm,男性稍长;平均高度7.54mm,男性稍高⏹上下睑在鼻测和颞侧交会处分别称内外眦,上下睑的游离缘称睑缘:宽约2mm,前缘比较钝圆,后缘比较锐利,便于眼睑闭合。

⏹睑缘前后缘之间称睑缘部,其间有灰白线条,称灰线或缘间线,是眼睑皮肤于结膜的粘膜移行处,常作为眼睑手术标志。

⏹由灰线将眼睑劈开分为前后两层,前层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轮匝肌,后层包括睑板与结膜。

眼睑手术中十分重要⏹睑缘线后方可见排列整齐的睑板腺开口,上下睑前唇由2-3排粗短的睫毛。

上睑约100-150根,下睑约50-70根,上睑睫毛稍长⏹上睑缘距内眦约6.5mm处,下睑缘距内眦约6mm处各由一小乳头状隆起,中央有一小孔称泪小点,为上下泪小管的开口⏹上下睑内面睑缘上方约0.5-1.0mm处有一线状浅沟,称睑板下沟,常是结膜异物存留处,也是眼睑手术的重要标志。

眼睑的组织学⏹眼睑自前至后分为五层:最外层为皮肤,依次为皮下疏松纤维组织,肌层(眼轮匝肌,提上睑肌和Muller’s肌),睑板和最内层的睑结膜⏹正常眼睑⏹眼睑皮肤:表层6-7层复层鳞状上皮,表面很少角化。

基底层为单柱状基底细胞位于基底膜上,基底细胞之间有数量不等的黑色素细胞。

基底细胞以上为数层多边形的棘细胞,棘细胞之间有细胞间桥。

表浅部为颗粒细胞层。

⏹眼睑皮肤附件:包括毛囊,汗腺和皮脂腺。

毛发主要是位于睑缘的睫毛,毛根周围有毛根内鞘和毛根外鞘细胞构成。

汗腺有莫氏腺(Moll gland),属大汗腺,其内层为立方状上皮。

此上皮细胞的腔面(顶端)可见顶浆分泌。

另有位于较深部的外分泌腺,又称小汗腺。

皮脂腺有位于睑板的麦氏腺,也称睑板腺。

另有位于睑缘与毛囊相连的蔡氏腺(Zeis)◆炎症◆囊肿◆眼睑位置、功能异常和先天异常◆肿瘤(良性和恶性)◆异物⏹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睑缘炎一、睑腺炎(hordeolum)△ 定义及病因●定义——指眼睑毛囊腺体急性化脓性炎,又称为麦粒肿,俗称“挑针”。

眼部组织解剖学

眼部组织解剖学

四、眼外肌
眼外肌— 6 条眼外肌 4 条直肌 内直肌 外直肌 上直肌 下直肌 2 条斜肌 上斜肌 下斜肌
眼外肌附着点示意图
四、眼外肌
四条直肌 起止点解剖—
均起自于眶尖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 止于眼球赤道部前距角膜缘不同距离巩膜上
* 内直肌(MR)— 5.5mm(5) * 下直肌(I R) — 6.5mm (6) * 外直肌(LR) — 6.9mm (7) * 上直肌(SR) — 7.7mm (8)
一、眼睑
4. 眼睑的淋巴回流:
内— 下睑内2/3和上睑内1/3引流 至颌下淋巴结
外— 上下睑其余部分引流至耳前 淋巴结 临床意义
一、眼睑
5. 眼睑的神经支配:
感觉—三叉神经第Ⅰ、Ⅱ支支配 运动—动眼神经(NⅢ- 提上睑肌)提睑
面神经(NⅦ - 眼轮匝肌 ) 闭睑 交感神经—(Müller氏肌) 提睑(辅助)
(睑缘A弓、周围A弓 和 睫状前动脉) 睑结膜 结膜后动脉 结膜前动脉
浅层血管—来自结膜后动脉 —结膜充血 深层血管—来自睫状前动脉分支 —睫状充血
二、结膜
5. 结膜神经 感觉由三叉神经支配 主要有滑车N和泪腺N的睫状神经
6. 结膜淋巴 结膜淋巴管丰富
三、泪器
泪腺 — 分泌部分 泪道 — 排泄部分 1. 泪腺 眶部泪腺
眼睑组织学结构
④ 纤维层— 睑板及眶隔 内眦韧带 外眦韧带
质硬如软骨,纤维板,支持眼睑外形 睑板腺/Meibom’s腺:睑板中有许多垂直排列的皮脂腺 分泌油脂,防止泪液渗透睑缘皮肤,减少泪液蒸发 睑板腺炎、睑板腺癌、霰粒肿
⑤ 睑结膜层— 紧贴于睑板内侧的粘膜,不能推动
睑板下沟—距上睑缘约2mm,与睑缘平行,异物易存留处

眼睑解剖汇总

眼睑解剖汇总
角膜上皮脱落 角膜溃疡
流泪、刺痛等症状
治疗 手术矫正 电解、激光
睑 外 翻 (ectropion)
定义
病因
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 睑结膜暴露
眼睑皮肤面有不正常牵引力 眼轮匝肌对睑板压力减弱 疤痕性
麻痹性
临床表现
睑结膜角化、肥厚充血 眼睑闭合不全、角膜上皮脱落、溃疡
溢泪
治疗 手术 眼膏保护角膜、结膜
治疗
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泪 器 病

概述 泪溢 泪囊炎 泪腺病
泪器解剖
分泌部分
泪腺
排出部分
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
泪囊和鼻泪管
泪 溢
定义
病因


泪道排出泪液受阻流出眼睑外
泪小点异常
泪小管至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 其他原因 鼻阻塞
婴儿泪溢
病因 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全,膜状物阻塞下端 治疗 有规律压迫泪囊区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病因 药物性皮炎 磺胺药
化学物质 染发剂、眼影粉
临床表现
症状
体征
痒、烧灼感
红肿、疱疹、渗液
痂皮、脱屑、肥厚
接触性皮炎
诊断 眼睑皮肤呈湿疹样皮损
无急剧疼痛和压痛
治疗 立刻中断与致敏原接触
3%硼酸溶液湿敷
抗组胺药物
维生素C
激素 强的松
部位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一岁内不宜手术
一岁后全麻下行泪道探通术
成人泪溢
功能性泪溢

泪道冲洗通畅 泪囊周围眼轮匝肌松弛 泪液泵作用减弱或消失
器质性泪溢
根据泪道冲洗判定阻塞部位
泪道冲洗
泪道通畅: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 泪小管阻塞: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

眼部解剖ppt课件

眼部解剖ppt课件
睑板跨过连接眼球的眶前开口。闭眼时, 下睑较上睑覆盖眼球表面的区域略小。睑 板的后表面由结膜覆盖。
36
睑板跨过连接眼球的眶前开口。闭眼时, 下睑较上睑覆盖眼球表面的区域略小。睑 板的后表面由结膜覆盖。
37
38
内眦韧带又称为内眦腱,支撑眼睑和协助泪 泵功能。内眦韧带有两个组成部分,前支和 后支。前支为宽的纤维结构,附着眼睑于上 领骨前突和泪前嵴上,抬高睑板前轮匝肌浅 端。内眦韧带后支附着在泪后嵴和泪囊筋膜 上。后支较前支薄弱,但与睑板前轮匝肌和 眶隔前轮匝肌深头一起矢量力向后牵拉眼睑 内侧部分,对维持眼睑与眼球良好内侧相对 位置是必需的,外伤等导致内眦韧带撕脱可 使内眦部移位、变形。
44
提上睑肌起自眶尖肌肉 总腱环之上方,于眶顶 和上直肌之间沿眶上壁 向前行走,于上眶缘水 平处逐渐呈扇形散开, 形成提上睑肌键膜,附 于睑板上缘,其扩张部 延伸到睑板中1/3或下 1/3交界处。肌肉全长约 50-55mm,腱膜长20一 22mm。
于上眶缘处,于眼球水平,提上睑肌扇形分散成腱膜前,肌肉表面的筋 膜增厚形成灰白色的“Whitnall韧带”,即节制韧带,其对提上睑肌收缩 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距上睑板约10一15 mm,宽约5 mm。节制韧带内侧, 止于滑车及其后的眶骨,外侧,穿过泪腺止于外侧眶缘。
45
46
额肌 眶隔 滑车 上睑提肌 上睑提肌腱膜 睑板
• 提上睑肌腱膜中央止于睑板上缘,两侧内角向鼻侧扩展的部 分止于后泪峭,与内眦韧带相连续。外角为颞侧扩展的部分, 止于眶上侧缘的颧结节,将眶部泪腺分成深浅两部分。
47
48
49
50
51
起始于提上睑肌下表面的平滑肌,位于 节制韧带水平下方,附着于睑板上缘。长 约12mm,宽约15mm,上方Muller肌与结 膜松散附着,但在近睑板处附着紧密。 Muller肌由交感神经支配。临床上,增加 交感神经刺激,如在Graves病中所见,是 引起甲状腺性眼睑退缩的一个因素, Muller肌的运动幅度为2mm左右。

眼睑的解剖结构

眼睑的解剖结构

眼睑位于眼球的前方,可以保护眼球免受外伤、强光、烟尘、异物等的损害,通过眼睑收缩弓I起睑裂大小的变化,可以协助瞳孔调节进人眼内的光线。

眼睑的解剖结构眼睑分为上睑和下睑,上睑以眉毛为界,下睑与周围皮肤相延续,无明显分界。

部分人在上睑表面靠近睑缘处有一横沟,称为上睑沟,为提上睑肌纤维附着于眼睑的皮下组织牵拉所致,睑裂张大时此沟最为明显,即为双重睑。

下睑沟不如上睑沟明显。

眼睑的游离缘称睑缘,上、下睑缘间的裂隙称为睑裂,为结膜囊的入口。

上、下睑缘在内外侧相接合处分别称为内眦和外眦。

内、外眦之间的距离称为睑裂长度,成人约为27~28mm。

眼自然睁开平视前方时,上睑覆盖至角膜上缘下2~3mm,下睑则与角膜下缘相切,上下睑缘中点间的距离称为睑裂高度,成人平均为8mm。

外眦角呈锐角,夹角约30度至40度,极度睁眼时可呈60度角。

内眦略钝圆,不直接与眼球相接触,其与眼球之间有一小三角形空隙,为泪湖。

其中有一椭圆形红色小隆起,称为泪阜,泪阜外侧有一淡红色新月形皱褶称为半月皱襞,半月皱襞为退化组织,相当于低等动物的第三眼睑,可允许眼球向外侧充分运动。

上、下睑缘的宽度约2mm,表面光滑,每一睑缘分为前、后两唇,前唇钝圆,以睑皮肤为分界,有2~3行睫毛由此生出;后唇较锐利,以睑结膜为界,与结膜成直角并与眼球表面相接触,后唇的正前方有睑板腺的开口。

前、后唇之间有一条浅灰色细线,称为灰线,手术时沿灰线可以将天津254医院地址眼睑襞裂为前部和后部,前部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及眼轮匝肌,后部包括睑板和结膜。

上下睑缘内眦处各有一小的隆起,称为泪乳头,其中央有一小孔为泪小点,为泪小管的开口。

结膜囊的泪液从泪小点导向泪小管,最后排入鼻腔。

睫毛从上下睑缘的前唇生出,为粗杆的短毛,具有遮尘及蔽光的作用。

上睑的睫毛较长,约100~150根,排列为2~3排,向前上方呈110度~130度弯曲;下睑睫毛稍短,约50~75根,向前下方呈100度~110度弯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眼睑解剖
涛滔
上睑的解剖
眼轮匝肌的三个部分:眶部,眶隔前部,睑 板前部
上睑矢状面示意图
亚洲人(左)与高加索人(右)的上睑差异 亚洲人的脂肪分布相对要多
标本上的眼轮匝肌、眶隔、眶隔脂肪、睑板
手术中去除的眶隔脂肪
位于眶隔脂肪下的上睑提肌腱膜
亚洲人上睑的四个脂肪团块
上睑提肌腱膜
上睑提肌腱膜的内、外侧角
横韧带与上睑提肌腱膜
上睑的解剖之横韧带
提上睑肌腱膜与muller肌
上睑的muller肌、腱膜、结膜
Muller肌与上睑提肌腱膜的结构示意图
下睑结构示意图
下睑眶隔与眼轮匝肌
下直肌
下斜肌
眼睑的血流供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