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资料
藏羚羊相关知识

藏羚羊相关知识
藏羚羊是一种分布在高山荒漠和山地草原地区的一种珍稀野生动物,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区。
以下是藏羚羊相
关知识:
1.藏羚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属于天然珍贵资源。
2.藏羚羊是以草食为主的动物,它们主要以高原草原上的草、菜、叶、果实、块茎等为食。
3.藏羚羊是一种优秀的高山适应动物,能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
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4.藏羚羊是典型的迁徙动物,每年春天和秋天都会进行长途迁徙。
5.藏羚羊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它们的羊毛可以制成高档的绒衫、围巾、帽子等,而藏羚羊角则可以制作成医用药材和工艺品等。
6.长期以来,由于环境破坏、非法捕猎等原因,藏羚羊数量不断减少,目前已经成为濒危动物。
为了保护藏羚羊,我国一直在加强保护措施,例
如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捕杀、开展人工繁殖等。
藏羚羊的简介

藏羚羊的原产地为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以及印度(查谟 - 克什米尔)。 现在主要分布在中国在青藏高原,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 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
藏羚羊分布图
数量下降 盗猎的严重后果之一,是藏羚羊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历史纪录中,藏羚羊的 数量曾达到百万只之多,但因国际市场对藏羚羊绒沙图什披肩的需求,使得它们 在20世纪最后20年遭遇大量偷猎,数量急剧下降,1995年全西藏也只剩5万多只。 近几年来,也无人再见到集群数量超过2000头的藏羚羊群。在许多昔日藏羚羊集 聚的地方,如今只能看到零星的藏羚羊。这个古老的物种已经走向面临灭绝危险 的边缘。 环境恶化 栖息地面积仍在逐渐缩小。例如,西藏羌塘高原北部的双湖地区,原为无人 区,分布有藏羚、藏野驴等珍稀动物,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则逐渐移民到 双湖居住并放牧,使周围数百平方公里的适栖生境遭受人为干扰并沦为牧场。 数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武装盗猎活动的减少,在藏羚羊主要生活的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及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生小藏羚羊的成活率有所提高, 种群恢复增长较快,到2014年数量已近30万只。
目
录
●物种名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种群现状 ●文化内涵
藏羚羊(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属牛科藏羚 属动物,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雌性 略小。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雄性具黑色 长角。
藏羚羊体形也与黄羊相似,但 比黄羊大,也显得健壮。体长为 117-146厘米,尾长15-20厘米,肩 高75-91厘米,体重45-60千克。通 体的被毛都非常丰厚细密,呈淡黄 褐色,略染一些粉红色,腹部、四 肢内侧为白色,头部宽而长,鼻腔 宽阔,向两侧呈半球状鼓胀,鼻端 被毛,鼻孔较大,略向下弯。每个 鼻孔内还有1个小囊,其作用是为了 帮助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进行呼吸,以利于快速奔跑。 雌兽没有角。雄兽有角,角形特殊,有20多个明显的横棱,长度一般 为60厘米左右,最长的记录是72.4厘米,非常漂亮。因为两只角长得十分 匀称,由侧面远远望去,却好像只有一只角,所以被称为“独角兽”或 “一角兽”。
藏羚羊

救救动物 汪铭涵
藏羚羊的外貌
藏羚羊(chiru),背部呈红褐色,腹 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 成年雄性藏羚 羊脸部呈黑色,腿上有黑色标记,头 上长有竖琴形状的角用于御敌,一般 有50-60厘米。 而雌性藏羚羊没有角。 藏羚羊的底绒非常柔软。 成年雌性藏 羚羊身高约75厘米(30英寸)、体重 约25-30公斤(55-66磅)。 雄性身高 约80-85厘米(32-33英寸)、体重约 35-40公斤(77-88磅)。
生长繁殖
藏羚羊群的构成和数量根据性别和时期不同会有所 变化。 雌性藏羚羊在1.5到2.5岁之间达到性成熟, 经过7-8个月的怀孕期后一般在2-3岁之间产下第一胎。 幼仔在6月中下旬或7月末出生,每胎一仔。 交配期 一般在11月末到12月之间,雄性藏羚羊一般需要保 护10-20只雌性藏羚羊。 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 可达80公里(50英里),寿命最长8年左右。 雌藏 羚羊生育后代时都要千里迢迢的到可可西里生育。 有学者认为:猜测卓乃湖和太阳湖等地水草丰美, 天敌少。丰富的食物、相对安全的环境有利于藏羚 羊的生产和生长。还有些人认为:卓乃湖和太阳湖 的水质可能含有某种特殊的物质,有利于藏羚羊母 子的存活;而且,藏羚羊集中产羔后,离开产羔地, 有可能回到种群不是以前它所在的种群。这样会利 于基因之间的交流,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从而 有助于藏羚羊种群的延续。
生活习性
集成十几到上千只不等的种群, 生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最 低3250米,最高5500米)的高山 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早晚 觅食,善奔跑。 夏季雌性沿固定 路线向北迁徙,6—7月产仔之后 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11—12 月交配,每胎1仔。有少数种群 不迁徙。
分布范围
藏羚羊

藏羚羊奔跑迅速,难以活捉,盗猎者只好采用简单屠杀,从被打死的藏羚皮上摘取羊绒,而从每只藏羚身上只能取绒125—150克。据印度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一条长 2 米、宽 1 米、重 100 克的"沙图什"需要以 3 只藏羚羊的生命为代价。贵族们对高贵的“沙图什”的需求,和高额利润的驱使,正在使藏羚羊的家园变成一个屠宰场!
产仔前一个月,分布在各地的雌性藏羚羊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向可可西里太阳湖、卓乃湖等地迁徙,迁徙过程中相遇的雌藏羚结群而行,到达产仔地时,最大的群体数量可达3000只以上,产仔开始后,狼、秃鹫等天敌动物也比较集中地在藏羚产仔场所附近游弋和徘徊,伺机捕食大小藏羚。
初生羚羊体重在1.84-3.20kg之间,中值为2.78kg,新生幼体在半小时内吃到初乳后就会站立起来,一个小时后就能蹒跚学步。大约经过一个月时间的体力恢复,雌藏羚羊带着小藏羚又开始长途跋涉,返回各栖息地。在雌藏羚集中产仔的时期,雄藏羚则带着上年出生的小藏羚一起在各分布区结成较小群体生活,直到交配期到来。
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徒,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有少数种群不迁徙。分布:只限青藏高原,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偶尔有少数由此流入印度境内拉达克。数量:少于75000只(1999年估计,据夏勒博士)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于1983年成立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护区,1995年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底上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然而互连网上的却在传播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海拔超过 5000 来的藏北高原,生活着一种名叫藏羚羊的野生动物;每年的换毛季节,一缕缕轻柔细软的羚羊绒从藏羚羊身上脱落下来,当地人历尽艰辛把它们收集起来,编织成华贵而美丽的披肩"沙图什"。多少年来,在欧美等地追求"高贵"时尚的人们就是这样相信这个"美丽的谎言",并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沙图什"。据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负责人介绍,藏羚羊在每年夏季自然更换一次绒毛,但由于自然更换的绒毛是零星掉落,藏羚羊又是野生动物,因此换掉的绒毛随风飘散。目前还根本无人尝试收集自然更换的绒毛。
一分钟了解藏羚羊

一分钟了解藏羚羊
藏羚羊是一种罕见的野生动物,其有着完全独特的外形特征。
由于东西里斯山脉的横隔,该物种的神秘的特性被隐藏在西藏的深处使其没有被当时的人们广泛识别。
藏羚羊(黑羊),在学名上称作叉角羚(Procapra picticaudata),是羚羊科动物,特异性地分布在西藏高原、尼泊尔西南山地、青海和云南地区,以及蒙古地区的东部和贵州西部地区。
藏羚羊都有一个坚实紧凑的身体,长着四条高耸的腿以及相当宽敞的腰围,大多数藏羚羊有一条“尾巴”,它们的头顶覆盖着短毛,而身体的上部覆盖着绒毛。
此外,叉角羚的耳也较小,形似三角形,相较于其它羚羊,叉角羚头顶有一角,因此有了这一名称。
藏羚羊生性凶猛,尤其是成年雄性和吵架的情况。
藏羚羊的分布密度在
1000m-4000m之间,它比较适应草原山地的悬崖和由排水沟构成的干燥荒漠。
藏羚羊吃草,植物、灌木和苔藓,而且还喜欢吃昆虫,有时甚至去捕捉鼠类,而且有一些时候也吃哺乳动物,大多数叉角羚活动在晚上和清晨,正午通常是休息时间,休息时野物群组分散。
随着普遍的人类活动导致环境变化,藏羚羊的生存都受到严重的威胁,一些物种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藏羚羊种类的保护和保护土壤及水源,守护生态环境,防止因人类活动而造成的危害。
藏羚羊简介

藏羚羊概要描述:藏羚属牛科、藏羚属,别名:藏羚羊、长角羊、羚羊,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约在7-10万只。
由于藏羚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动物园或其它地方人工饲养过藏羚,而对于这一物种的生活习性等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开展甚少。
生存环境:藏羚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
藏羚羊一般体长 135 厘米,肩高 80 厘米,体重达 45-60 千克。
形体健壮,头形宽长,吻部粗壮。
雄性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
鼻部宽阔略隆起,尾短,四肢强健而匀称。
全身除脸颊、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余各处被毛丰厚绒密,通体淡褐色。
生活习性:它生活于青藏高原8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内,栖息在 4000 - 5300 米的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藏北羌塘、青海可可西里以及新疆阿尔金山一带令人类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藏羚特别喜欢在有水源的草滩上活动,群居生活在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
那些尽是些"不毛之地",植被稀疏,只能生长针茅草、苔藓和地衣之类的低等植物,而这些却是藏羚羊赖以生存的美味佳肴;那里湖泊虽多,绝大部分是咸水湖,藏羚羊成为偶蹄类动物中的佼佼者,不仅体形优美、性格刚强、动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缺氧。
在那十分险恶的地方,时时闪现着藏羚羊鲜活的生命色彩、腾越的矫健身姿,它们真是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生灵!它性怯懦机警,听觉和视觉发达,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极难接近。
有长距离迁移现象。
平时雌雄分群活动,一般 2-6 只或 10 余只结成小群,或数百只以上大群。
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
发情期为冬末春初,雄性间有激烈的争雌现象,1 只雄羊可带领几只雌羊组成一个家庭,6-8 月份产仔,每胎1仔。
存在问题:经过千万年自然演变,它们与冰雪为伴,以严寒为友,自由自在地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
藏羚羊资料

可可西里蒙语为“美丽的少女”。
这里是世界上仅存的古老、原始而又完整的生态环境之一。
位于青海省西部青、新、藏三省区交界处。
东西长近400公里,南北宽280多公里,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其中自然保护区4.5万平方公里。
南以乌兰乌拉拉山与唐古拉地区交界,西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北以昆仑山主脉与青海格尔木市为界,东至109国道。
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
藏羚羊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雪域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地球上的极高点,自然条件异常艰苦,大气含氧量不足内地平原的一半,特别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被人们称作“生命的禁区”,但藏羚羊却能在这种环境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和繁衍生息。
在人类和其它许多动物难以生存的严酷环境下,藏羚羊能够以每小时90~100公里的速度驰骋奔腾。
藏羚羊的母爱。
母藏羚羊产下幼仔后,如果遇到敌害,就会利用地形把幼仔很好的隐藏起来,然后自己挺身引开敌害,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孩子的安全。
小藏羚羊在失去母亲后会得到很多藏羚羊妈妈的关照和哺育,直到它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长大。
2004年5月9日,可可西里管理局一天破获两起武装盗猎藏羚羊案,缴获藏羚羊皮700余张。
这些遇难藏羚羊大多是即将分娩的母藏羚羊,加上腹中的羊羔,至少有千余只藏羚羊遭猎杀。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98年至今就藏羚羊数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上百万只急剧减少到数万只,濒临灭绝的边缘。
仅1999年到2000年,缴获:藏羚皮17000张,藏羚绒1100多公斤,各种枪枝300多支,子弹15万发,汽车近200辆。
据统计,六年来,可可西里、羌塘、阿尔金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队员从盗猎分子那里共收缴:藏羚羊皮8000余张和大量其它野生动物活体、尸体和产品;各类枪支180支,子弹近5万发,汽车140余辆。
藏羚羊

返回
藏羚羊(图 藏羚羊 图9) 藏羚羊群的构成和数量根据性别和时期不同会有所变化。 雌性藏羚羊在1.5到2.5岁 之间达到性成熟,经过7-8个月的怀孕期后一般在2-3岁之间产下第一胎。 幼仔在6 月中下旬或7月末出生,每胎一仔。 交配期一般在11月末到12月之间,雄性藏羚羊 一般需要保护10-20只雌性藏羚羊。 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50英 里),寿命最长8年左右。 雌藏羚羊生育后代时都要千里迢迢的到可可西里生育。 有学者认为:猜测卓乃湖和太阳湖等地水草丰美,天敌少。丰富的食物、相对安全 的环境有利于藏羚羊的生产和生长。还有些人认为:卓乃湖和太阳湖的水质可能含 有某种特殊的物质,有利于藏羚羊母子的存活;而且,藏羚羊集中产羔后,离开产 羔地,有可能回到种群不是以前它所在的种群。这样会利于基因之间的交流,增加 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有助于藏羚羊种群的延续。
返回
简介 生活 习性 再见 繁衍 后代
藏羚羊为羚羊亚科藏羚属动物,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 藏羚羊为羚羊亚科藏羚属动物,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 体形与黄羊相似,体长为117—146厘米,尾长 厘米, 厘米, 物。体形与黄羊相似,体长为 厘米 尾长15—20厘米,肩高 厘米 肩高75— 91厘米,体重45—60千克。主要栖息于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 厘米,体重 千克。主要栖息于海拔 米的荒漠草甸高原、 厘米 千克 米的荒漠草甸高原 高原草原等环境中。性情胆怯,早晨和黄昏结小群活动、觅食。 高原草原等环境中。性情胆怯,早晨和黄昏结小群活动、觅食。藏羚羊善于 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 寿命最长8年左右 公里, 年左右。 奔跑,最高时速可达 公里,寿命最长 年左右。 雌藏羚羊生育后代时都要 千里迢迢的到可可西里生育。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的高原上, 千里迢迢的到可可西里生育。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的高原上,另有 零星个体分布在印度地区。藏羚羊背部呈红褐色,腹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 零星个体分布在印度地区。藏羚羊背部呈红褐色,腹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 成年雄性藏羚羊脸部呈黑色,腿上有黑色标记, 成年雄性藏羚羊脸部呈黑色,腿上有黑色标记,头上长有竖琴形状的角用于 御敌,一般有50-60厘米。 而雌性藏羚羊没有角。 藏羚羊的底绒非常柔软。 厘米。 底绒非常柔软 御敌,一般有 厘米 而雌性藏羚羊没有角。 藏羚羊的底绒非常柔软。 四肢匀称、强健。尾短小、端尖。通体被毛丰厚绒密,毛形直。 形 态:四肢匀称、强健。尾短小、端尖。通体被毛丰厚绒密,毛形直。 特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 雌性 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 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 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 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 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 藏羚羊生存的地区东西相跨1600公里,季节性迁徙是它们重要的生态特征。 因为母羚羊的产羔地主要在 乌兰乌拉湖、 卓乃湖、 可可西里湖, 太阳湖等地, 每年四月底,公母羚羊开始分群而居,未满一岁的公仔也会和母羚羊分开,到五、 六月,母羊与它的雌仔迁徙前往产羔地产仔,然后母羚又率幼仔原路返回,完成 一次迁徙过程。 集成十几到上千只不等的种群,生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最低3250米, 最高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早晚觅食,善奔跑。 夏季雌性沿 固定路线向北迁徙,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每 胎1仔。有少数种群不迁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可西里蒙语为“美丽的少女”。
这里是世界上仅存的古老、原始而又完整的生态环境之一。
位于青海省西部青、新、
藏三省区交界处。
东西长近400公里,南北宽280多公里,
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其中自然保护区4.5万平方公里。
南以乌兰乌拉拉山与唐古拉地区交界,西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北以昆仑山主脉与
青海格尔木市为界,东至109国道。
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
藏羚羊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雪域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地球上的极高点,
自然条件异常艰苦,大气含氧量不足内地平原的一半,特别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
地区被人们称作“生命的禁区”,但藏羚羊却能在这种环境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和繁衍生息。
在人类和其它许多动物难以生存的严酷环境下,
藏羚羊能够以每小时90~100公里的速度驰骋奔腾。
藏羚羊的母爱。
母藏羚羊产下幼仔后,如果遇到敌害,就会利用地形把幼仔很好的隐藏起来,然后自己挺身引开敌害,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孩子的安全。
小藏羚羊在失去母亲后会得到很多藏羚羊妈妈的关照和哺育,直到它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长大。
2004年5月9日,可可西里管理局一天破获两起武装盗猎藏羚羊案,缴获藏羚羊皮700余张。
这些遇难藏羚羊大多是即将分娩的母藏羚羊,加上腹中的羊羔,至少有
千余只藏羚羊遭猎杀。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98年至今就藏羚羊数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上百万只急剧减少到数万只,濒临灭绝的边缘。
仅1999年到2000年,缴获:
藏羚皮17000张,藏羚绒1100多公斤,
各种枪枝300多支,子弹15万发,汽车近200辆。
据统计,六年来,可可西里、羌塘、阿尔金山等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保护队员从盗猎分子那里共收缴:
藏羚羊皮8000余张和大量其它野生动物活体、尸体和产品;各类枪支180支,子弹近5万发,汽车14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