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对储能装置两种方式充电实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新能源科学家太阳能研究实验总结

新能源科学家太阳能研究实验总结

新能源科学家太阳能研究实验总结在当今社会中,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人们开始积极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其中太阳能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

作为一名新能源科学家,我积极进行了太阳能研究实验,并通过实验总结了一些重要的发现和结论。

实验一:太阳能电池效率测试在这个实验中,我设计了几个不同材料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并测试了它们的效率。

具体的实验方法是将电池与一个太阳能模拟器连接,根据设定的条件进行测试。

通过测量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流和电压,计算出电池的效率。

通过实验的结果,我发现使用硅材料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效率最高,远远超过其他材料。

这一发现进一步验证了硅材料在太阳能研究中的重要性,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实验二:太阳能集热系统热效率测试通过这个实验,我研究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太阳能集热系统热效率的影响。

我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太阳能集热器,并通过控制参数如集热器材料、颜色、管道长度等,测试了它们的热效率。

实验结果显示,使用黑色吸热材料制成的太阳能集热器在吸热和传热方面效果最好,其热效率明显高于其他材料制成的集热器。

另外,管道长度对于热效率也有显著影响,较短的管道长度能够提高集热器的热效率。

实验三:太阳能储能技术研究太阳能储能是太阳能利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寻找有效的太阳能储能技术,我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尝试了太阳能电池板加装储能装置的方法。

通过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能存储到电池组中,以便在夜晚或无太阳时使用。

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太阳能的利用率大幅提高。

其次,我研究了太阳能热储能技术。

该技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将其储存在储热材料中,以供后续使用。

经过实验验证,太阳能热储能技术能够在无太阳时长时间为用户提供热水和供暖。

综上所述,通过一系列太阳能研究实验,我发现了太阳能电池最高效的制作材料、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参数以及太阳能储能技术的有效方法。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太阳能研究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它具有环保、可再生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通过实验验证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效率。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一块小型电动风扇和一块电压表。

实验
过程中,我们将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确保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充分接收到阳光。

然后,我们将电压表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上,以测量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

接着,我们将电动风扇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上,观察电动风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照射下能够产生一定的电压,这
表明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而当我们将电动风扇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上时,电动风扇也能够正常工作,这进一步验证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同时也验
证了太阳能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总之,本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太阳能电池的机会,让我们对太阳能电
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太阳能电池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燃料电池综合特性的研究1,电解池的特性测量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电解生成物的量与输入电量成正比。

可得公式:氢气式中T为摄氏室温,Po为标准大气压,P为所在地大气压,F为法拉第常数其中F=e*NA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故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电解生成的氢气产生量V与输入电量It近似成正比,即验证了法拉第定律。

2,燃料电池输出特性测量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电压变化曲线:从图中看出,燃料电池在电压较大时,功率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此时,燃料电池内部的电极部分存在一定的内阻,内阻消耗了部分的功率。

在输出电压为646mV 左右的位置,燃料电池取得了最大输出功率。

最大输出功率为218.35mW ,输出电流为338mA 。

综合考虑燃料电池的利用率及输出电压与理想电动势差异,燃料电池的效率为:电池电池 电解 输出3,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的测量B1.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曲线050100150200250300V/VI/mA2.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电压变化曲线0150300450600750900BA V/VP/mW从曲线中看出,输出电压较大时电流下降较快,曲线斜率比较大。

太阳能电池 的最大输出功率约为Pm=831.5mW ,这时的输出电压是Um=2.79V,输出电流为Im=298mA,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U oc =3.26V ,短路电流I oc =314mA 。

算得其填充因子:理论上,填充因子应在70%~85%左右,说明实验数据正确。

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越小,并联电阻越大,填充系数就越大,反映到太阳能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上,曲线斜率的变化就越突然,整个曲线有趋向于直角的趋势。

此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就越高。

太阳能实验报告

太阳能实验报告

太阳能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太阳能实验,了解太阳能的原理和应用,探索太阳能在日常生
活中的实际运用。

实验材料,太阳能电池板、导线、灯泡、太阳能充电器、电池等。

实验步骤:
1. 将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确保太阳能电池板表面没有遮挡物,并将导线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上。

2. 将另一端的导线连接到灯泡或太阳能充电器,观察灯泡是否亮起或太阳能充
电器是否开始充电。

3. 如果使用电池,将太阳能电池板连接到电池上,观察电池是否开始充电。

实验结果:
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点亮灯泡
或给电池充电。

这说明太阳能可以被有效利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实验结论: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照明、充电等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充电器为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充电,也可以利用太阳能灯具进行室内照明。

太阳能的应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友好。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太阳能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价值。

在未来的生
活中,太阳能将会成为主要的能源之一,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
太阳能实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太阳能的原理和应用,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对
清洁能源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大家能够更加关注太阳能的发展,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储能发电实验报告(3篇)

储能发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储能发电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储能发电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 分析储能发电系统的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储能发电是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常见的储能发电方式有:电池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等。

本实验采用电池储能方式,通过电池将电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电能,实现发电。

三、实验设备1. 储能电池组:由多个电池单元串联而成,用于储存电能;2. 充放电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过程;3. 可调电压电源:用于模拟实际发电过程中的电压变化;4. 电流表、电压表:用于测量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流和电压;5. 示波器:用于观察电池组的充放电波形;6. 实验平台:用于搭建储能发电实验系统。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系统:将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可调电压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示波器等设备连接到实验平台上。

2. 初始化电池组:将电池组充满电,确保电池组处于良好状态。

3. 测试电池组性能: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对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测量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流、电压、容量等参数,分析电池组的性能。

4. 改变电压:调整可调电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观察电池组的充放电性能变化,分析电池组在不同电压下的性能。

5. 测试电池组寿命: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观察电池组的容量衰减情况,评估电池组的寿命。

6. 分析实验数据: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分析电池组的充放电性能、寿命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池组性能测试结果: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对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测量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流、电压、容量等参数。

实验结果显示,电池组充放电性能良好,充放电电流、电压稳定,容量符合设计要求。

2. 电压变化对电池组性能的影响:在改变电压的实验中,电池组的充放电性能基本稳定,未出现明显下降。

说明电池组在不同电压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3. 电池组寿命测试结果:经过多次充放电循环,电池组的容量衰减在可接受范围内,符合设计要求。

储能电池充放电实验实验报告

储能电池充放电实验实验报告

储能电池充放电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储能电池充放电实验实验目的:1.理解储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2.掌握储能电池的充放电过程;3.通过实验验证储能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实验器材:1.储能电池(锂离子电池、镍镉电池等);2.直流电源;3.电压表;4.电流表;5.导线;6.电阻;7.开关;8.实验箱。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将电压表和电流表连接至正确的位置,并调整量程;b.将储能电池连接至直流电源,并调整输出电压;c.设置放电电路,包括开关和电阻。

2.充电实验:a.将储能电池连接至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并调整输出电压;b.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实时监测充电电流和电压;c.在一定时间内记录电池经过的充电时间和容量。

3.放电实验:a.将储能电池连接至放电电路的正极和负极,并打开开关;b.设置合适的电阻以控制放电电流;c.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实时监测放电电流和电压;d.在一定时间内记录电池经过的放电时间和容量。

4.数据分析:a.绘制电池充放电时间和容量的关系曲线;b.对比不同充放电条件下的电池性能差异;c.分析电池的稳定性和效能。

实验结果:(插入图表)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池的充电时间随着充电容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呈现正相关关系。

放电过程中,随着电池的放电时间的增加,放电容量逐渐减少,呈现负相关关系。

通过对比不同充放电条件下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合适的充电电流和电压条件下,电池的充电效率更高,充电时间更短;同时,在合适的放电电阻和电流条件下,电池的放电效能更高,放电容量更大。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储能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充放电时间和容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合适的充放电条件能够提高电池的效能和稳定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储能电池充放电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储能电池的充放电时间与容量呈现正相关关系;2.合适的充放电条件可以提高电池的效能和稳定性;3.充电电流和电压以及放电电阻和电流是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电池储能技术实验报告

电池储能技术实验报告

电池储能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和探索电池储能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了解电池储能技术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前景。

实验原理:
电池储能技术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起来,待需要时再转化为电能供应给外部设备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常见的电池储能技术有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等。

实验步骤:
1. 预先准备各种类型的电池,如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等。

2. 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测量不同类型电池的电压和容量。

3. 进行电池的充放电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电池的储能性能和效率。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电池的储能性能和效率。

电压和容量是评估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实验数据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类型电池的性能优劣。

同时,我们还可以讨论不同类型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和限制。

结论:
电池储能技术在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电池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将成为未来能源
领域的重要方向。

不同类型电池之间的比较和优化将推动电池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高效、稳定的能量储存与释放。

太阳能充电实验报告

太阳能充电实验报告

太阳能光伏板蓄电池充电实验报告被测材料:充电控制器:SR-SL10A;蓄电池:NP12-70ah;太阳能板:18V-45W使用仪器:SPL121交直流功率计,万能表一、充电控制器参数:1.IP68防水等级,铝制外壳设计,能有效的防止各种腐蚀。

2.12V/24V系统电压自动识别。

3.LED数字显示和防水按键操作,使用简单快捷。

4.改进三段式充电算法,每周对蓄电池进行一次均衡充电,有效防止蓄电不均衡和硫化现象,提高蓄电池使用寿命。

5.五种负载工作模式,方便使用在各种路灯及监控设备上。

6.外置温度传感器,具有高精度温度补偿。

7.参数设置掉电保存功能,无需重复设置,使用方便快捷。

8.各种状态指示。

9.具有过充、过放、过载保护以及电子短路保护与防反接保护。

S防雷保护。

产品实物图及接线图二、光伏板参数:1、最大功率45W。

2、最大电流2.5A。

3、短路电流2.73A。

4、最大充电电压18V。

5、开路电压12.5V。

三、实验操作按照充电器控制器接线图把充电器和蓄电池连接好,再连接太阳能板和充电器,在太阳能板和充电器中间串上SPL121交直流功率计,通过计算机和SPL121功率计通讯数据实时监控太阳能板的充电状况。

1、在晴朗无云天气下和晴朗有云天气下光伏板转换功率。

晴朗无云状态下测试曲线由曲线图和数据表格可以看出,在无云天气太阳照射下,时间2012-9-19 13:30湖州(东经119度14分––120度29分、北纬30度22分––31度11分之间),用此光伏板产生的功率在21W左右。

无云层状态现功率变化较小。

有云层天气下测试报告。

有云层天气下测试曲线图有云层天气下测试数据由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在云层经过太阳的情况下功率下降较快。

2、蓄电池电压测试数据测试日期测试时间测试电压2012-9-1608:3412.0509:3412.110:3412.1611:3412.2412:4012.2614:4012.2116:3412.042012-9-1708:3012.07备注:阴天10:3012.45下午没测11:3012.32012-9-1708:3212.0909:3712.4510:4912.5612:3712.7214:1612.7515:3012.7816:3012.532012-9-1808:3512.5510:3512.912:3013.0515:3012.9116:3512.932012-9-1908:3012.8909:3013.2711:0223.3612:3513.4815:3113.4616:3513.412012-9-2008:5013.410:5614.1212:5514.11由数据表格可以看:①、出蓄电池在充电状态下有一个悬浮电压,此电压在充电情况下高出蓄电池实际电压,当太阳光强的时候此电压比太阳光强弱的情况下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工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太阳能电池对储能装置两种方式充电实验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应用物理指导教师:报告人:学号:1班级:实验时间:2015/1/5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4/12/一、实验目的1. 了解超级电容放电的实验;2. 了解太阳能组件直接对超级电容充电的实验;3. 了解太阳能组件加DC-DC模块后对超级电容充电实验;4. 熟悉恒压和恒定功率计算充电效率的方法;5. 通过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实现最佳充电效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DC-DC模块DC-DC为直流电压变换电路,能将直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相当于交流电路中的变压器,就是相当于我们平常使用的电源充电器,最基本的DC-DC变换电路如图1所示。

图1中,Ui为电源,T为晶体闸流管,uC为晶闸管驱动脉冲,L为滤波电感,C为电容,D为续流二极管,RL为负载,uo为负载电压。

调节晶闸管驱动脉冲的占空比,即驱动脉冲高电平持续时间与脉冲周期的比值,即可调节负载端电压。

DC-DC的作用:当电源电压与负载电压不匹配时,通过DC-DC调节负载端电压,使负载能正常工作。

本实验的太阳能组件输出电压可以超过10V,而超级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为3V左右,因此需要用到DC-DC模块进行电压的转换。

通过改变负载端电压,改变了折算到电源端的等效负载电阻,当等效负载电阻与电源内阻相等时,电源能最大限度输出能量。

在本实验中,DC-DC模块用于控制太阳能电池,使其始终以最大限度输出能量,保证以恒定功率输出。

2.超级电容超级电容器是利用双电层原理的电容器。

当外加电压加到超级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上时,与普通电容器一样,极板的正电极存储正电荷,负极板存储负电荷,在超级电容器的两极板上电荷产生的电场作用下,在电解液与电极间的界面上形成相反的电荷,以平衡电解液的内电场,这种正电荷与负电荷在两个不同相之间的接触面上,以正负电荷之间极短间隙排列在相反的位置上,这个电荷分布层叫做双电层,因此电容量非常大当超级电容所加电压低于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时,电解液界面上电荷不会脱离电解液,超级电容器为正常工作状态。

如电容器两端电压超过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时,电解液将分解,为非正常状态。

超级电容充电时不应超过其额定电压。

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始终是物理过程,没有化学反应,因此性能是稳定的。

与利用化学反应的蓄电池不同,超级电容器可以反复充放电数十万次。

它具有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温度特性好、节约能源和绿色环保等特点。

3.充电效率计算电池充电效率:电池放电时取出的电量与充电时流进去电池的电量之比,称之为充电效率。

计算公式:电池充电效率 = 放电电流×放电至截止电压所需时间× 100%充电电流×充电时间电容充电效率:充电效率主要取决于超级电容能够将光伏电池产生的多少能量储存进超级电容中。

计算公式:Wc为充电功率Wi 可以近似为电池输出功率Rs 为等效串联电阻Vc是超级电容两段电压Ec是超级电容吸收的能量Ei是充电电路注入的能量但是,由于实验仪器和操作的误差,可能使得实验的结果跟理论的数值有一定的差距,下面给出的是理论上的两种充电方式的充电效率计算方法:恒压充电:1(1)2sTR CciEeEη-==-恒定功率充电:221()2cT cci iC V VEE PTη-==三、实验仪器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由太阳能电池组件、实验仪和测试仪3部分组成。

图3为测试仪面板图。

测试仪是为太阳能电池实验的基本型配套的,能测量电压、电流和光强这些参数,但是由于只要测试功率P,所以只用测试仪的电压,电流表。

本次实验所用组件及其参数如下: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标称电压12V,标称功率3W光源:150W碘钨灯,为保证太阳能电池因过热损坏,使用时调节至离太阳能电池最远负载组件:0~1KΩ,2WDC-DC:升降压DC-DC,输入5~35V,输出1.5~17V,1A超级电容:2.3F,12V电压表:0~20V,0~2V电流表:0~2mA,0~200mA图2 太阳能电池应用实验装置图3 太阳能测试仪面板图四、实验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前准备1.对超级电容放电按照图4,将负载组件(可调电阻)接入超级电容放电,控制放电电流小于150mA ,使电容电压放至低于1V 。

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前,先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分别置 于200mA 和20V 档。

(2)连接电路前,负载组件电阻要调至最大。

(3)放电过程中,缓慢降低负载电阻,控制放电电流小于150mA 。

直到电容电压放制低于1V 。

(实验过程中,可使电阻为0,电流将至2.0mA 以下。

)图4 A超级电V图6 太阳能电池输出伏安特性AV图10a 超级电容放电AV图10b 太阳电池直接充电 A V V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4)由于超级电容器放电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大家不能太过着急,电阻不能降低太快,防止电流表爆表,损坏电流表。

2、测量太阳能电池的输出伏安特性按图5接线,以负载组件作为太阳能电池的负载。

实验时先将负载组件逆时针旋转到底,然后顺时针旋转负载组件旋钮,记录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U 和电流I,并计算输出功率P0=U ×I ,填于表1中。

表1 太阳能电池输出伏安特性输出电压V (V) 1 2 3 4 5 6 7 8 9 10 10.5 11 11.5 12 输出电流I (mA) 输出功率P 0(mW)以输出电压为横坐标,输出功率为纵坐标,作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与输出电压关系曲线。

记录最大输出功率对应电压值。

太阳能电池具有图6所示的输出伏安特性。

负载电阻为零时的电流称为短路电流,即伏安特性曲线与纵轴的交点。

负载电阻断开时的电压称为开路电压,即伏安特性曲线与横轴的交点。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为电压与电流的积,在伏安特性曲线的不同点,输出的功率差异大。

在实际应用中,应使负载功率与太阳能电池匹配,以便输出最大功率,充分发挥太阳能电池功效。

实验内容1.太阳能电池直接对超级电容充电(1)先如图7连接好电路。

(2)由读秒的同学负责打开碘钨灯并开始计时。

A V图7 测量太阳能电池输出伏安特性接线图 太阳能电池5 测量太阳能电池输出伏安特性接线图图7(3)将数据记录至表2中,充电至11V 时停止充电。

2.加DC-DC 后对超级电容充电(1)先如图9连接好电路。

(2)由读秒的同学负责打开碘钨灯并开始计时。

(3)将数据记录至表2中,充电至11V 时停止充电。

注意事项:1.在经过DC-DC 组件调整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后,实验过程中不再调整DC-DC 模块。

2.实验前必须对电容进行放电。

3.在加DC-DC 后对超级电容充电实验中,实验过程中不能用遮挡太阳能电池,中途不能关闭碘钨灯,或者将太阳能电池与DC-DC 组件的连线断开。

AV图10b 太阳电池直接充电AV图10b 太阳电池直接充电图10c 加DC -DC 充电 图9 加DC-DC 充电数据处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伏安特性:1234567891010.51111.512 5151.15151.250.750.450.149.649.248.548.348.147.141.5 51102.2153204.8253.5302.4350.7396.8442.8485507.1529.1541.6498时间直接充电加DC-DC充电(min)电压(V)电流(mA)功率(mW)电压(V)电流(mA) 功率(mW)0 0.35 51.2 17.92 3.2266.4213.8080.5 1.63 51.3 83.619 3.2965.6215.8241 2.45 51.3 125.685 3.5264.5227.041.5 3.25 51.2 166.4 3.8854.4211.0722 4.05 51.2 207.36 4.2246.9197.9182.5 4.81 51.0 245.31 4.6942.3198.3873 5.55 50.8 281.94 5.0738.7196.2093.5 6.28 50.6 317.768 5.5535.8198.694 6.98 50.6 353.188 5.8133.3193.4734.5 7.66 50.2 384.532 6.1831.6195.2885 8.31 49.8 413.838 6.5130.2196.6025.5 8.89 49.5 440.0556.8428.9197.6766 9.47 49.2 465.9247.227.51986.5 10.00 49.00 4907.5426.4199.0567 10.46 48.2 504.1727.8625.5200.437.5 11.39 47.12 536.69688.1824.4199.5928 8.6 23.7 203.82 8.58.87 22.5 199.575 9 9.12 22.1 201.552 9.5 9.38 21.5 201.67 10 9.68 21 203.28 10.5 9.94 20.4 202.776 11 10.21 20.1 205.221 11.5 10.85 18.9 205.065 1210.9318.4201.112根据表2数据绘制两种充电情况下超级电容的U-t 、I-t 、P-t 曲线,了解两种方式的充电特性,并加以讨论总结。

根据充电效率公式:c c ci i iE W T W E W T W η===恒压充电效率(直接充电效率):恒定功率充电效率(加DC-DC模块后):从上面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恒压充电时,充电的效率随时间从零开始一直在慢慢的增大,原因可能是:在充电开始的时候,由于是一打开碘钨灯就开始计时,这时碘钨灯的功率还没有完全达到最大,再加上太阳能电池板没有经过预热,产生的电压比较低,因此造成转换效率比较低。

随着充电时间的延长,碘钨灯和太阳能电池组件也都达到正常工作的状态,充电功率聚会有所提升。

理论上恒定功率充电功率可以达到95%。

恒定功率充电时,太阳能产生的能量,经过DC-DC模块的降压稳压后,使得输入超级电容器的功率是稳定的,所以充电的效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阶段内,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根据理论的计算,恒定功率的情况下,转换效率可以达到50%,但是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只能维持在35%左右,这可能是因为所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功率不大,DC-DC模块也损耗一定的功率,电容在充电的同时也在放电。

所以充电效率不高。

分别比较两种充电方式的U-t、I-t、P-t曲线:1、电压:恒压充电的电压增长速度较快,恒定功率充电的充电电压增长较缓慢,变化不大。

并且,恒压充电时,电压很快就达到11V。

2、电流:两中充电方式的电流都呈下降趋势,恒压充电的电流变化比较缓慢,恒定功率的电流变化比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