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秦汉工艺美术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秦汉工艺美术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秦汉工艺美术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秦汉时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技艺,塑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不仅令人惊叹于其精湛的工艺技术,更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造诣。

首先,秦汉工艺美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秦汉时期是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

秦汉工艺品不仅继承了中原地区传统的工艺技艺,还吸收了西域文化的影响,融入了多元的元素。

这使得秦汉工艺品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又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其次,秦汉工艺美术注重实用与装饰的结合。

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发达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工匠们在追求实用性的同时,注重将艺术气息融入到工艺品中。

陶器、铜器、玉器等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通过精巧的纹饰和精湛的雕刻技术赋予了艺术品的装饰性。

这种实用与装饰的结合,使得秦汉工艺品既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又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

此外,秦汉工艺美术注重形式与意境的统一。

秦汉时期的工艺品形式丰富多样,从简约的铁制器具到复杂的玉器,从雄浑的青铜器到细腻的陶器,每一种工艺品都有着独特的形式和工艺。

但是,无论形式如何,秦汉工艺品都注重体现所蕴含的意境和思想。

例如,玉器常以神话传说或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精细的雕刻来表现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种形式与意境的统一,使得秦汉工艺品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性。

最后,秦汉工艺美术追求简洁和精致。

在秦汉时期,由于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的繁荣,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了工艺美术的发展。

秦汉工艺品以其简约、精致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无论是陶器的线条设计,还是玉器的雕刻工艺,都体现了秦汉工艺美术在简约与精致之间的平衡。

综上所述,秦汉工艺美术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实用与装饰的结合、形式与意境的统一以及简洁与精致的特点,成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

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

一.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以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秦汉美术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汉代帛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繁荣而有生气的第一个重要时期。

秦汉绘画继承了战国时期创立的写实作风和表现方法,突破了商周时期的实用性、装饰性和神秘性风格的束缚,显示了这种艺术的明确要求和力量,闪耀出一种近于奔放的自由之光。

秦汉绘画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

其总体风格具有质朴、雄浑、鲜明、奔放的特点。

汉代绘画力求抓大貌大势,在处理大场面上有独到的长处。

为了弥补其造型能力不高的弱点,在描摹人物时,往往结合情节气氛,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着力于神情的刻画,使表现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更重要的是从笔调的轻重疾缓、柔劲坚挺变化中,透露出画家心手相应的律动感,流露出充满中国情调的笔意和神采。

在着色上,秦汉画家广泛应用了朱、深红、浅红、黄、土黄、丹黄、青、绿、浅蓝、深黑、浅黑、白等颜色,并且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性能和技巧,掌握了对比调和、清淡浓重色调的运用以及渲染平涂的技法。

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的体裁在汉代已开先河。

另外汉代绘画在表现动态上如人的舞蹈、云气的动荡和动物的奔驰等方面,都发挥了相当高的水平。

宫殿寺观壁画汉代帛画墓室壁画二.秦汉美术雕塑艺术的艺术特征主要艺术特点是: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王权的极度威严。

兵马俑汉代石刻中国美术简史姓名:赵蓉班级:美术学13-2班学号:1。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

秦汉时期的艺术特色 1. 崇尚力量,崇尚阳刚之美的
大气磅礴 2. 热烈、高亢、丰满、刚健、
朴拙、率真,是其突出的特征 3. 秦汉艺术的社会文化背景,
秦汉艺术显出了伟大的气魄, 是一种胸怀之大,力量之大, 气魄之大,趣味之大
了解秦汉的艺术特色我 们只能通过出土的文物
来推测和总结
.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雄浑和柔美的交相辉映
秦 砖
源远流长


唐 诗 宋 词


为 之
秦 汉 的 男 人 和 女 人

阔 雄 浑 的 民 族
雄 浑 壮 阔 的 秦

马王堆汉墓,秦汉艺术的集中代表
帛 布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不在于造 型是否写实,而在于传神写照, 笔墨线条的流转飞动,呈现出 磅礴的张力和气势。这一独特 的气质与秦汉时期的封建中央 集权体制以及地域风格、多民 族共存所形成的多元性有着密 切的关系。
与古罗马艺术交相辉映的秦汉艺术
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军 阵宏大的规模、惊人的气魄已经 成为秦汉文化的标志。司马迁的 《史记》体现了一个学者博大的 胸怀抱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历史使命感。连汉赋也展示了文 字的气势,说唱俑是秦汉人活泼、 进取的缩影。从有形的实物遗存 到无形的思想都反映出秦汉文化 气势恢弘、奋发向上的特点。甚 至可以说秦汉文化精神已经铸就 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魂魄。

秦汉文学艺术特征

秦汉文学艺术特征

秦汉文学艺术特征一、散文。

1. 政论散文。

2. 史传散文。

二、赋。

1. 汉大赋。

2. 抒情小赋。

三、诗歌。

1. 汉代乐府诗。

2. 文人五言诗。

四、绘画与雕塑艺术。

1. 绘画。

-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宫殿、墓室等地方都有绘画作品。

秦代的绘画由于资料有限,我们了解较少,但从咸阳宫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来看,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水平,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汉代绘画艺术更加繁荣。

汉代墓室壁画题材广泛,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

例如河南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绘有伏羲、女娲、日、月等神话形象,色彩绚丽,画面富有动感。

汉代帛画也很有特色,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画面构图复杂,人物、动物形象生动,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绘画技艺。

它不仅是绘画艺术的杰作,也反映了当时的丧葬观念和宗教信仰。

2. 雕塑。

- 秦汉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举世闻名的雕塑作品。

兵马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每个兵马俑都栩栩如生。

它们的面部表情、发型、服饰等都各不相同,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写实雕塑技巧。

兵马俑的造型庄重、严谨,体现了秦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威严的统治。

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汉代霍去病墓石雕是其典型代表。

这些石雕采用“因势象形”的创作方法,如“马踏匈奴”石雕,利用天然石块的形状,略加雕琢,就塑造出一匹矫健的战马将匈奴侵略者踏在脚下的形象,造型简洁而富有力量感。

汉代陶俑也很有特色,如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说唱俑,造型生动,表情夸张,展现了汉代民间艺人的形象,体现了汉代雕塑艺术的世俗化倾向。

秦汉工艺美术的艺术特色

秦汉工艺美术的艺术特色

秦汉工艺美术的艺术特色秦汉工艺美术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其艺术风格犹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丽和魅力。

在这两个伟大的朝代中,工艺美术逐渐走向成熟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卓越的艺术特色。

秦汉工艺美术的首要特点是注重实用性。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农耕社会向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农商社会过渡的时期,因此工艺美术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它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实用性,注重功能性的设计和制作。

例如,陶器、青铜器等日常生活器物在此时期得到高度发展,体现了人们对实用性的追求。

其次,秦汉工艺美术在艺术造型上追求简约而大气。

在秦汉时期,工艺美术的造型风格逐渐从千篇一律的古典主义过渡到以自然为原型的写实主义。

艺术家们以自然景观、人物形态为灵感,将之赋予器物,使其具有生动的艺术形态。

这种写实主义的艺术风格让作品更加具有观赏性和审美价值。

此外,秦汉工艺美术也注重装饰与细节的处理。

艺术家们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精益求精地在器物上进行装饰,通过雕刻、彩绘等技法增添美感。

装饰主题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如人物故事、神话传说、自然风景等,充分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审美追求。

细节处理方面,艺术家们娴熟地运用比例和线条的组合,使作品更加精致和完美。

最后,秦汉工艺美术融合了多种不同的文化元素。

秦汉时期,中国的疆域扩大,与外部文化交流频繁。

这些外来文化对于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西域文化的影响使得丝绸在这个时期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世界闻名的名片。

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工艺美术的内涵,也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总的来说,秦汉工艺美术以实用性、简约而大气的造型、注重装饰与细节处理以及融合多元文化元素等特点,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它既满足了人们的实际需求,又具备了艺术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

今天,秦汉工艺美术仍然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和欣赏的乐趣,也为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秦汉美术史知识点总结

秦汉美术史知识点总结

秦汉美术史知识点总结一、秦汉美术的发展历史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统一了六国的局面,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地方分封的行政体制。

在艺术方面,秦朝的雕塑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兵马俑和陶俑的制作,展现了秦朝统一帝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而在绘画艺术方面,秦朝则主要以壁画为主,代表作有出土于陕西省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壁画》。

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长期的稳定的统一王朝,其文化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美术方面,汉代的雕塑艺术以制作玉雕、玺印和墓葬用的陶俑为主,其中代表作有出土于河南省西汉子婴坟墓的玉人玺。

在绘画艺术方面,汉代则以丝绸、织物、瓷器等工艺品为主,代表作有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市二里头的织锦帛画。

二、秦汉美术的特点1. 雄伟壮观:秦汉美术以雕塑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其造型和结构都非常壮观。

比如秦朝的兵马俑,造型精美,规模宏大,展现了秦朝统一帝国的强大军事实力;而汉代的玉雕也以形态优美,技法高超而著称。

2. 符号丰富:秦汉美术中的雕塑、绘画作品,通常都带有丰富的象征和符号意义。

比如《兵马俑坑壁画》中,展现了秦朝壮观的军事力量和社会秩序,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特点;而汉代的玉雕作品中,常常雕刻有龙、鱼、凤等吉祥动物,寓意着吉祥如意和国泰民安。

3. 工艺精湛:秦汉美术的工艺水平在当时是非常高超的,尤其是秦朝的兵马俑能够保持几千年不腐烂,而汉代的玉雕在形态、纹饰上都非常细致入微。

三、秦汉美术的代表作品1. 秦朝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其规模宏大,雕工精致,是秦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品。

兵马俑的出土,对于研究秦代的军事、社会和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2. 陶俑:秦汉时期的陶俑在世界艺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这些陶俑造型生动,神态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比如陕西商洛出土的汉代少年车马俑,是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

3. 《兵马俑坑壁画》:这是中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秦代壁画之一,也是秦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

中国设计艺术史四秦汉设计艺术

中国设计艺术史四秦汉设计艺术

中国设计艺术史四秦汉设计艺术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设计艺术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秦汉设计艺术中,展现了强烈的政治意味和宏大的气势。

1.帝国的设计风格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他的设计风格主要体现在陵墓和宫殿建筑上。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的陵墓之一,以其严谨的结构和庞大的规模而闻名于世。

陵墓内设有众多壁画、彩石和铜马铜车,展示了秦代的富丽堂皇风格。

在宫殿建筑方面,秦代采用了借景致远的设计手法,通过布局的巧妙安排和建筑物的规模来营造气势磅礴的效果。

秦宫是四合院式建筑,分为前殿、后殿和中庭,整个宫殿在空间上呈现出进退有序、层次分明的特点。

2.郎官之风在陶瓷艺术方面,郎官们提倡绘制博雅图案,内容涉及自然景观、人物风俗、神仙传说等,给人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另外,在盛行一时的郎官墓上,也可见到精美的石刻、铭文和陶质器皿。

3.立体雕塑艺术秦汉时期对于立体雕塑的表现也有一定贡献。

兵马俑是秦代陵墓中最有名的雕塑,其中的士兵和战马栩栩如生,展现了兵马的队形和军容。

这些雕塑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历史和考古意义。

此外,汉代还出现了佛教的传入,带来了雕塑艺术的革新。

佛教造像呈现出丰满的身体曲线和温雅的神态,注重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雕塑艺术的表现,人们对佛教信仰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4.绘画艺术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主要以壁画和书画为主。

墓葬壁画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以描绘各类人物、动物和神话传说为主题。

这些壁画绘制精细,形象生动,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

书画艺术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秦代的书法以篆书为主,汉朝则出现了草书和隶书。

在绘画方面,主要流派有宫廷绘画、风俗绘画和山水绘画,其中山水画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意境的营造。

总的来说,秦汉设计艺术在整个中国设计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技巧,还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发展和文化融合的方向。

昌盛的秦汉文化范文

昌盛的秦汉文化范文

昌盛的秦汉文化范文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汉朝则继承了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兴盛的时期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以秦汉文化的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为切入点,来探究秦汉文化的昌盛之处。

首先,秦汉时期的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多以壁画和画像为主,壁画多以历史题材为主题,宏大的画面构图和鲜艳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陕西西安秦始皇陵中的壁画以明快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丰富的狩猎场景和军事壮丽景象,展示了秦朝的强盛和繁荣。

而汉朝的画像则更加注重形象的写实性,体现出汉代人物造型艺术的丰富和生动性。

此外,秦汉时期的书法艺术也达到了中国古代书法的巅峰时期,秦汉时期的隶书和楷书成为后世书法发展的基础。

秦汉时期的文学也是非常繁荣和昌盛的。

秦朝时期的文学以政治性文献为主,例如《尚书》、《离骚》等,这些文献内容严肃庄重,文风雄浑有力,体现了秦朝统一六国、建立集权制度的精神。

而汉朝时期的文学则更加开阔多样,不仅有政治性文献,还有丰富的士人作品。

例如《诗经》、《楚辞》等,这些文学作品展示了汉朝时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尤其是《楚辞》中的《离骚》一文,以其才情横溢的艺术手法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此外,秦汉时期的哲学思想也是独具特色。

秦汉时期的儒家学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代表人物有著名的儒家思想家司马迁。

他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开创了中国史学的先河,对后世史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秦汉时期儒家思想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展了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昌盛时期,无论是在艺术、文学还是哲学方面,秦汉文化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和昌盛提供了土壤,丰富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特色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不在于造型是否写实,而在于传神写照,笔墨线条的流转飞动,呈现出磅礴的张力和气势。

这一独特的气质与秦汉时期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以及地域风格、多民族共存所形成的多元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题记四百余年的秦汉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转变时期,经过多次的兴衰变迁,典章制度、思想理论、文化艺术都有较大的发展。

秦始皇统治时期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禁设私学,信奉法家思想,用律令强行统治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有的文化建设都为大一统服务。

汉代初期吸取秦灭亡的经验与教训,盛行道家思想,使百姓得以休生养息,也使先秦的各家学说得以重新传播。

同时,南方楚文化与先秦北方文化的汇合,对汉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到了汉武帝时期,为维护大一统的封建秩序,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从而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使其成为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基石。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东汉班超出关经营,以及在交通上起了重大作用的“丝绸之路”,对东西文化的交流,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时出现了两汉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发展的高潮。

在融合战国时代美术成就的基础上,秦汉时期城市建设、建筑、雕塑、绘画、工艺、书法等美术各方面都得到飞跃的发展。

马王堆的西汉帛画,秦汉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石雕和陶俑等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道德理想,其艺术风格简朴雄浑、奔放有力,展示了奋发向上、满怀豪情及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时代精神。

这是秦汉绘画所达到的高度与具有永恒性魅力之所在。

秦代绘画遗存不多,迄今尚未发现墓室壁画,主要是秦咸阳宫的壁画残片、画像砖和漆绘作品。

其中绘有长卷式的车马出行图,七组车马皆作四马架一车的组合形式,马与人物的衣饰着有不同颜色。

除此之外,还绘有楼阙、树木、麦穗等图像,大多是墨笔线描的造型,比较简略。

秦汉时期的漆绘艺术在楚国漆器的工艺传统上,把更多的绘画成分加入图案中,从而增添了叙事性。

漆绘的色彩对比极强,乌黑发亮的底色上绘制浓厚的彩色,使原来精彩的构图设计更具运动感。

漆绘在汉代也很流行,由私人和官府工场两方面同时经营。

西汉统治者提倡画为政教服务,宫殿壁画与墓室壁画逐渐兴起。

汉代逐步从前代的装饰风格中有所突破,向图像再现的方面发展。

它在线描的基础上积累起勾画立体形象的能力,并运用平涂为主的色彩,丰富画面的表现力。

汉画的质地各不相同,包括帛画、壁画、漆绘和汉代特别盛行的画像石、画像砖,都表现出磅礴的气势。

西汉绘画可以用长沙马王堆相利仓妻子墓出土的帛画和漆绘作代表。

马王堆一号利仓之妻和三号利仓之子的墓中,各有一件“T”形帛画。

汉代称之为“非衣”又作“飞衣”,是送葬出殡时用的“魂幡”,最后覆盖在内棺上。

它们的内容相同,一号墓帛画绘制更为精美。

画面分为上中下三层,描绘天庭、人世和冥界,三界的描绘相互独立彼此关联,靠的是龙和其他神话动物的穿插配置,其主题是引魂升天。

上段绘有日、月、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中段绘有墓主人出行、宴饮等人间生活。

下段绘有神怪、龙、蛇、鱼、龟等生物。

三号墓帛画用平涂的色块面积很大,接近漆绘,绘制相对简略,但它的人物面部处理与一号墓的全侧面老妇人像不一样;利仓之子的脸相用3/4侧面画出,使以往在楚帛画和战国铜器人物纹样的图案式处理转到绘画式的面相表现,展开了再现对象的探索过程。

帛画中物体形象都用墨笔勾画,轮廓十分清晰,这是楚帛的表现手法,也是整个中国传统人物造型的基础。

西汉的帛画在技术上更进了一层,创造了重彩式,重彩的颜色有矿物与植物两种。

西汉帛画以矿物颜色为主,因此保存了原来的色彩效果,重彩的画法以原色平涂为主,调和的间色不多,所以色彩对比强烈,这和漆绘的配色相通。

秦汉时期厚葬墓室壁画比较普遍,墓室壁画的制作方式,根据各地墓室的结构材料而有所区别。

多数墓室壁画是用砖券构成,一般的就直接在砖壁上作画,如密县打虎亭汉墓;讲究的则先打磨砖面,使之平整,再敷上白灰浆,画工就在上面用毛笔勾画着色,其线描风格受隶书笔法的影响较大创作壁画,如望都汉墓。

以刻凿方式制成的画像石和用模压焙制的画像砖,在汉画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它们的质地和制作方式可知,工匠们在创作构思时还要兼顾建筑、雕塑的形式特点,它们不是单纯的绘画,只有通过拓片才能脱离砖石而独立。

画像石、画像砖是作为建筑构件镶嵌在石阙、石祠或砖石墓的规定部位,有的还敷着色彩,效果更为立体真实。

与墓室壁画相比,画工们随意发挥的可能性较少,正因为种种限定,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才更显出特色。

从画史上看,墓室壁画直到元代仍在创作,但画像砖石到后代以后就基本上终止,只有魏晋南北朝少数例外,可见汉代盛行的厚葬风气和强大的社会经济实力。

画像石祠以山东的“郭巨祠”“武氏祠”最具代表,这些石祠用立体的建筑及绘画形式重现出汉代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郭巨祠”在山东长清县孝堂山,其结构是由左、右、后三面石壁组成,正面有一石柱把石室分为左右两间。

所有画像都刻画在石室内部打磨光滑的三面石壁上。

左右石壁的画像分上下六层,后石壁分上下两层,绘有神话、生活、战争、动物等场景。

“武氏祠”在山东嘉祥县城南15公里处,其画象石包括了汉画的绝大部分题材。

从石祠画像的技法来看,大致有几种。

单线勾勒是主要的表现手法,一般以阴刻法直接在石面上做出形象,如“郭巨祠”刻石;有线浮雕法,把画像刻的象浮雕凸现在石面上,如两成山画像石;有“平面减底法”所有形象都是平面凸出,以细密的纵行线铲平底面,形成剪纸效果如“武氏祠”画像石。

除了保存在地面上的画像石外,山东、浙江、安徽、河南、山西、陕西、四川等地的汉代石墓中也有一些画像石作品。

画像砖主要流行于四川和河南两地,四川成渝地区的汉代砖墓的位置与内容都有一定讲究,如成都扬子山第一号墓,在甬道式狭长的墓室左右两壁上,都嵌有相对的画像砖和画像石。

画像砖大小相当,高约49厘米宽43厘米,都是模压而成的薄浮雕。

砖模可以成批量生产同一题材,墓主人根据需要加以组合变化。

画工创造砖模时,作了高度的艺术发挥。

一方面,提炼了许多常见的构图,使之精益求精。

如车马出行的场面,把马的动态刻画的十分传神;另一方面,又添加出蜀地特有的生活情节和风物场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画像砖单线阳刻的造型方法和绘画接近,所以表现得得心应手。

河南等地的画像砖主要是西汉后期流行的空心砖,这类砖也是模压图形,其正面或侧面往往重复压印各种花纹以几何纹为主。

秦汉时代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时期,中央集权对美术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艺术品的制作者必须服从统治者的意愿,进行群体的分工合作,创造了具有时代感的伟大作品,如秦始皇兵马俑、霍去病墓前石雕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大气磅礴的艺术特质。

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也显示出同样的张力和气势,它们的魅力不在于造型是否写实,而在于传神写照,笔墨线条的流转飞动。

第一,秦汉美术品大多是在统治阶级的直接控制下完成,由于高度专制集中的封建政体,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加上统治阶级为宣扬统一功业,追求奢豪生活,并希望死后也能够安享,大规模修建宫殿、行苑、陵墓等,为当时的绘画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场合。

第二,秦汉时期统治者大一统的思想,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政权上,也体现在统治者个人对文化认识上,甚至可以认为,统治者对绘画艺术风格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三,秦汉时期虽然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但地域风格和多民族共存所形成的多元性为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注入了活力,正好为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服务,所以秦汉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中,各族人民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因而秦汉绘画艺术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而且有着各民族和地方性的特色。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秦汉帛画汉墓帛画幅面成T形,自上而下分成3个部分,上段绘 "天界",人首蛇身的女姻居中,周国有日、月、扶桑、升龙、神仙、怪兽等,充满飞动的意态和雄健的活力。

中部为:人间,在接近"天厥"的华盖下面,一年老的妇人拄杖而行,即墓主人生前的形象,前后有男女侍从。

最下段画一怪人,赤裸着身体蹲在两条大鱼的背上,用头和手支撑着地面,竭尽全力托举着现实世界。

秦汉的丝织业较为发达,帛画艺术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重孝道、行厚葬风气的兴盛,作为殉葬品的汉代帛画更显得精致和讲究。

其内容题材广泛,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举古之秘画珍图目录,包括了经史、文学、天文、地理、医药、谶纬迷信等内容。

由于帛画不易保存,这些作品早已失传,今天所能见到的是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及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中出土的几幅帛画。

秦汉壁画文献中记载的秦代壁画,由于年代久远,今天大多已无法得见。

秦咸阳宫3号宫殿遗址发现西阁道上东西两残壁满饰壁画。

有《车马图》、《仪仗图》和《麦穗图》。

东壁较完整的《车马图》中的车马,与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造型几乎完全一致,表现出秦代绘画的写实能力。

西汉的壁画艺术在继承了秦代的传统风范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制作于西汉昭帝、宣帝时期(前86-前49),是现存最早的汉墓壁画。

伏羲(卜千秋墓室壁画局部)西汉墓室壁画东汉壁画的内容已由“仙界”下降到“凡间”,减少了神话故事题材,增加了对墓主生平及各种现实生活的描绘。

说明东汉统治者已淡化了对神仙幻境的沉迷,回到人生享乐和维护既得利益的现实。

男墓主与男侍仆东汉墓室壁画秦汉画像石、画像砖汉画像石始建于西汉晚期,盛行整个东汉时代,以后就不再流行了。

它的基本制作工艺,是由具有特殊技能的被称为“师”的石工和称为“画师”的画工共同完成的。

其方法是:先有画师在打制好的石板平面上绘出线勾的图画底稿,然后由石工按画稿加以雕镂刻画,最后还要由画工再加彩绘。

汉画像石的制作,实际包括了雕刻和绘画两种技法。

汉画像石表现的题材和内容极为丰富广泛,由于画像石主要是为墓葬和祭祀性场所做装饰用的,所以其画面内容也多围绕墓主人的生平、财富、社会活动以及为其服务的生产活动、神仙、鬼神等信仰而展开。

东汉门楣画像石相关文章:汉墓帛画幅面成T形,自上而下分成3个部分,上段绘"天界",人首蛇身的女姻居中,周国有日、月、扶桑、升龙、神仙、怪兽等,充满飞动的意态和雄健的活力。

中部为:人间,在接近"天厥"的华盖下面,一年老的妇人拄杖而行,即墓主人生前的形象,前后有男女侍从。

最下段画一怪人,赤裸着身体蹲在两条大鱼的背上,用头和手支撑着地面,竭尽全力托举着现实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