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

合集下载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柴胡汤是中国传统药方之一,它是由柴胡、黄芩、枳壳、甘草等草药组成的。

大柴
胡汤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举例:
1. 治疗感冒及风寒感冒:大柴胡汤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
发热等症状。

临床常常将大柴胡汤与桑菊饮合用,可加强其疏风解表的作用。

2. 缓解肝气郁结引发的疾病:大柴胡汤常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引发的胸闷、胁肋疼痛
等症状,此类疾病多伴有烦躁、易怒、口苦口干等症状。

3. 调理养心安神:大柴胡汤也可用于调理养心安神。

临床常见的急性心理压力导致
的失眠多表现为心烦不安、多梦、入睡困难等症状,此时可考虑使用大柴胡汤加减。

4. 肠胃不适:大柴胡汤可调理胃脘疼痛、反酸、泛酸等症状,多用于治疗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引起的胃气郁结所致的肠胃不适。

5. 经痛:大柴胡汤可用于调理经痛。

在中医理论中,经痛常与肝气郁结有关,大柴
胡汤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能缓解经痛症状。

6. 小儿惊风:大柴胡汤在小儿惊风方面亦有应用。

在中医理论中,惊风多与肝阳上
亢有关,而大柴胡汤能疏肝降阳,对于小儿惊风有一定的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大柴胡汤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体质虚弱者应
慎用或避免使用。

大柴胡汤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等,应在医生指导下
正确使用。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

大柴胡汤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但仍需个体化的使用,结合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使用方式和剂量。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大柴胡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方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由柴胡、甘草、人参、大枣、生姜等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表、疏肝利胆的功效。

大柴胡汤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了其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大柴胡汤在临床上的应用举隅。

1.治疗肝胆疾病大柴胡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肝胆疾病,如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

由于大柴胡汤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热毒和湿热,改善肝胆功能,减轻肝脏的负担,促进胆汁排泄,从而达到治疗肝胆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上,大柴胡汤常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配合其他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2.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大柴胡汤在中医理论中有着疏肝解郁的作用。

在现代医学的认识中,情绪的波动与肝脏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大柴胡汤在治疗情绪失调、焦虑和抑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通过使用大柴胡汤可以平抚肝气,缓解情绪紧张和不适,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许多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选择大柴胡汤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3.改善消化系统问题大柴胡汤在临床上也常用于改善消化系统问题,如消化不良、胃痛、腹泻等。

由于大柴胡汤有助于疏肝利胆、调理脾胃的作用,可帮助人体消化、吸收营养,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减少胃肠道炎症反应,改善消化道的不适症状。

许多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大柴胡汤进行治疗,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4.调理妇科疾病大柴胡汤在临床上还常用于调理妇科疾病,如经期不调、痛经、不孕等。

因为大柴胡汤具有疏肝理气、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可以帮助调整女性的生理周期,改善痛经症状,增加生育机会。

大柴胡汤不仅通过调理肝气,缓解情绪紧张,还可以改善子宫内环境,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卵泡环境的成熟,增加受精卵着床的可能性。

大柴胡汤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5.辅助治疗相关疾病除了上述几种疾病外,大柴胡汤还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其他相关疾病。

大柴胡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大柴胡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大柴胡汤临床运用-曾荣修大柴胡汤出于《伤寒论》辨少阳脉证并治全篇,及《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此方是为少阳证合并阳明腑实证而设,其病机由于少阳病不解,邪热内传阳明或阳明本燥与少阳之热相合,内外之热太盛,故形成胃实与少阳兼病。

立大柴胡即是表里双解之方。

方药:柴胡25g,半夏10g,黄芩10g,枳实10g,白芍10g,大黄6g,大枣10g,生姜10g。

方义: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黄、枳实以泻阳明腑实,半夏、生姜和胃止呕,白芍、大枣缓急止痛,全方合用表解里和,诸证自愈。

临证中凡有少阳阳明合并证的范畴,而变证各异的证侯,俱以大柴胡汤加减治之,疗效满意,举案如下:一、精神分裂症白某某,女,20 住华西大西园宿舍1975年8月23日,初诊:其母伴随,耳语告知:患精神分裂症,曾住院二次,医药从未间断,并患有肝炎,目前肝区痛,胃脘胀,大便秘结。

常服番泻叶,胃酸呃逆欲呕,烦燥、失眠、停经五月,有颜面痤疮,有慢性咽炎、痰多、恶热、汗多。

脉弦滑偏数,苔黄腻。

证属:少阳阳明治宜:双解二阳方义:银翘马勃散加味方二:柴胡25g,半夏10g,黄芩10g,枳实10g,白芍10g,生大黄6g,大枣10g,生姜10g,三付。

1975年9月2日,二诊,服药后每日泻三、四次,矢气多,汗仍多,但减少些恶热,思凉饮,睡眠好转,但仍服安眠药,小便灼热,脉弦滑偏数,苔黄减,原方加桃仁10g、红花10g、滑石20g,三付1975年9月8日,三诊,最近大便一直通利,溲已不灼热,颜面痤疮愈,肝区仍痛,腹胀痰多不爽,烦燥,汗仍多,苔白微腻,脉弦滑偏数,原方去滑石,加瓜蒌15g,三付。

以后一直用大柴胡汤加桃仁、红花为主,随症略加一、二味,共服三四十付,诸症悉愈,月经已来,以后已结婚生子,也参加某校工作。

此精神分裂症曾住院两次,按该病情治之为何不效,该病人除少阳兼阳明证外,更兼有热入血室一派实证,而正气不虚,故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以免缓中留邪,因实邪壅滞,心下满故用大黄,枳实攻泻热结,芍药敛阴和营,缓心下急痛,为外解少阳,内泻热结,该病人加之热入血室,血蓄不行,故令人发狂,月经不行,痰多,及颜面痤疮,加瓜蒌之后,痤疮自愈。

大柴胡汤临床验案3则

大柴胡汤临床验案3则

陈某 , ,9岁 ,9 8年 l 女 2 19 0月 7日初诊 。 发热 3天。曾经 西 医诊 治 , 断 为 感 冒 , 诊 以解 热 镇 痛
剂、 生 素等 治疗 , 果 不佳 。患 者体 温3 . 抗 效 9 1℃ , 有 恶 时 寒, 胸胁痞 闷不 舒 , 心 呕吐 , 躁 不安 , 恶 烦 大便 干结 , 红 、 舌
( 收稿 日期 :0 2—0 20 2—2 0)
本 文 编 辑 : 存 明 王
章某 , ,2岁 ,0 2年 1 1 男 2 20 月 7日初诊 。 便秘 、 腹胀 1 余 。曾经 西 医对 症治 疗 ,0天 前行 阑 周 2
尾 切除术 。现 症 大 便 于 结 , 腹 胀 闷 不 舒 , 脘 口苦 , 心 欲 恶 呕, 伴发热 , 微恶寒 , 大便 已 3日未 行 , 红 、 舌 苔黄 , 脉弦 微
胡索各1 , 2g 川楝子 1 , 5g 生姜 、 半夏 、 枳实 、 金 各1 , 郁 0g 大 黄, 甘草6g 。2剂 , 日 1 , 每 剂 水煎服 。 二诊 : 腹痛有 所缓 解 , 热势 稍 减 , 有恶 心 欲 呕 , 仍 不欲
食, 前方加陈皮 1 , 2g 苏子 、 竹茹各1 。3剂。 0g 三诊 : 腹痛 明显缓 解 , 大便 通 利 , 脘腹 仍 有 不适 感 , 偶
剂 以清余 热 , 阴津 而愈 。 养
按 : 感风寒 , 外 邪正相 争 , 从热 化 , 寒 邪传少 阳, 热与 邪 肠 中糟粕 相搏结 , 液耗伤 , 津 腑气 不通 。因正邪俱 盛 , 出 遂
四诊 : 腹痛消 失 , 神气 色 明显 好 转 , 欲有 所 恢 复。 精 食 惟觉 胃脘部 隐隐不舒感 。前方去 竹茹 、 生姜 , 更进 3剂 。嘱 患者加强饮食 调护 。

曾宪玉运用大柴胡汤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

曾宪玉运用大柴胡汤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

山西中医2021年4月第37卷第4期SHANXI J OF TCM Apr.2021Vol.37No.4・7・曾宪玉运用大柴胡汤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殷进曾宪玉关键词:曾宪玉;皮肤病;大柴胡汤;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751.05,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56(2021)04-0007-02大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仲景名方,主少阳阳明合病。

曾宪玉主任师从胡希恕经方学派大家,临床基于六经辨证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多种皮肤病疗效良好。

现将曾师关于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经验介绍如下。

1辨证要点与应用原则大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由小柴胡汤去党参、甘草加枳实、大黄、芍药而成,是少阳阳明合病的主方“。

皮肤科疾病病种繁多,病机复杂,多数疾病在发病过程中都会呈现出少阳阳明合病的特点,用于皮肤病治疗大有裨益。

大柴胡汤的辨证要点为: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下急,里实。

大塚敬节认为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的实证,应用大柴胡汤最重要指征是胸胁苦满和便秘⑵。

黄煌教授指出大柴胡汤证的患者多体质壮实⑶。

曾师在上述经方家总结的基础上,认为大柴胡汤的辨证要点为体型壮实,皮肤油腻,口干或口苦,腹胀,大便干或黏滞,无畏寒,舌红、苔黄腻,脉有力。

临床运用原则需遵从先辨阴阳,再辨六经,方证对应的步骤,凡辨证符合者皆可用之。

2临床应用与方证鉴别2.1临床应用2.1.1面部炎症性皮肤病: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习惯改变,嗜食肥甘厚味。

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过多,脾胃易积湿生热,熏蒸头面。

又因现代生活压力增大,易出现情绪失调,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上扰头面则发为粉刺、丘疹、脓疱、皮脂溢出、瘙痒、毛细血管扩张等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样皮疹,证候上呈现出少阳阳明合病的特点。

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可使少阳郁热得解,阳明邪热得去,邪去正安,诸症可消。

对于女性痤疮患者若伴有月经推迟、痛经等症状,常属少阳阳明合病挟瘀,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或当归作者简介:殷进,男,在读硕士研究生,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1);曾宪玉,单位同第一作者。

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

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

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大柴胡汤始见于伤寒论,为少阳阳明合病之主方,临床应用方证对应,疗效显著,故一直沿用至今,大柴胡汤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心中痞硬,或呕吐而下利者,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实有力为其主要脉症,病位既居半表半里,正邪分争,枢机不利,而邪气兼入阳明,化燥成实之故,即少阳未解,而兼传阳明。

病案举例感冒发热张某,男2.5岁,2011年3月24日初诊,观其脉证,发热,体温39度,时高时低,口渴。

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干燥,心烦喜呕,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

前医投以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肌肉注射林可霉素柴胡注射液,热退身安,4小时后,复发热,如此反复,遂来诊治。

化验:白血球12.4,中性89。

诊为少阳阳明合病,治以解表通里,表里两解,投以大柴胡汤,柴胡10克,生大黄10克,只实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甘草3克,生姜6克,大枣10克。

水煎服,一日三次,1剂服后,热退脉静,大便通,病己全愈,再剂,熟大黄易生大黄,巩固疗效。

按:本例病人感邪后,未经汗解,邪入少阳,表现为寒热往来,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而腹胀,大便不通,腹中拒按,里实已成,合并阳明,故用解热退烧之药无效,是因阳明结滞,里热壅盛,府气不通,邪无去路,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泄热通里,用柴胡解少阳之邪热,黄芩清解胸腹之热,大黄通里泄热.枳实破结下气,半夏降逆和胃,芍药缓急止痛.诸药配伍,共奏和解通里泄热止痛之功,故药症对应,疗效显著。

胆石病病案举例李某男63岁,农民,于2011年3月20日初诊,自述上腹疼痛,波及右上腹,反射致背部,呈持续性加重,欲呕,时而发热,口苦咽干,上腹有压痛感,舌红苔黄厚,脉弦有力,B超示:胆囊内数个0.8cm大小.诊断: 胆石症.为少阳枢机不利,湿热蕴结.治以大柴胡汤加元胡川栋金钱草木香.药物组成:柴胡12克,只实15克,白芍15,半夏12克,大黄20克,元胡20克,川楝子12克,木香1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日服3次.连服2剂,3月22日来再次诊治.自述腹中肠鸣,大便变溏,色黄,日二次,痛势大减,观其脉证,上腹微痛,按之略痛,欲饮食,精神好转,口和,舌红苔黄,脉弦数,原方去川栋加鸡内金15克熟大黄易生大黄,续服16剂.诸症皆除,彩超复查,结石已消失.该病全愈.半年随访末见复发。

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害 的 患 者 。钙 拮 抗 剂 还 有 较 强 扩 张 冠 状 血 管 的作 用 , 又 由 但
心 绞痛 的判定标准 同前面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于外周血管扩张 , 末梢 阻力 降低 , 以 消耗较 少 的能量 而作 可 较 大的功有利 于冠心 病 心绞 痛的 防治 。而氯 沙坦 为 肽类 A
止 用 药 , 良反 应 发 生 率 为 5 9 。对 照 组 有 2例 出 现 头 痛 、 不 .%
头晕 , 出现轻 度恶 心 ,未影 响用 药 ,不 良反 应发 生率 为 2例 6 1 。两组相 比药物不 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 .% P
>0 0 . 5)。
为准, 与治疗前 比较 :①显效 : B D P下 降 ≥1 g 1mm 0mm H (
Hg 0 13 P ) 且 D P已下 降至 < 9 m g或 D P下 降 = .3ka , B 0m H B > 0mm H ; 有效 : B t2 g ② D P下降 <1 g 且 D P已下降 0mm H , B 至 <9 或 D P下 降 1 —1 m Hg 坐位 收 缩压 ( 0mm Hg B 0 9m , S P 下 降 I3 l Hg ③无效 : B) > 0mn ; 血压下 降未 达有效标准 。总 有效率 = (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 0 %。缺血事
Ⅱ受 体 拮 抗 剂 ,直 接 阻 滞 A Ⅱ受 体 亚 型 ( T ) , R S受 A 1 使 A 到 充 分 抑 制 ,能 扩 张 动 静 脉 ,因此 有 协 同作 用 。综 上 所 述 , 两组 的降压 幅度均 随时间延
血 压 数 据 以 均 数 ±标 准 差 ( ±s 表 示 , )

大柴胡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

大柴胡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
减轻。 3 术 后腹腔 残 余脓肿
急性化 脓 性 阑尾 炎或 胃肠 穿孔 术 后 ,腹腔 感染 发 生残 余脓
肿 ,腹部 剧痛 拒 按 ,发 热 ,寒战 ,恶心 ,呕 吐 ,口十渴 ,多汗 , 小 便 短赤 ,大 便秘 结 ,脉 滑数 或 弦数 有 力 。加丹 皮 、芒 硝 、红 藤 、桃 仁 、天 花粉 、薏 苡仁 、木 香等 。临 床 曾治疗 l 0 例 ,除 1
次后热 退 ,腹胀 缓解 。
残 余脓 肿 。用柴 胡 1 0 g ,大黄 5 g ,枳 实 8 g ,黄芩 8 g ,半夏 8 g ,
白芍 8 g ,干 姜 3 g ,丹 皮 8 g ,芒 硝 6 g ,红藤 l O g ,桃仁 1 0 g ,天 花粉 l O g ,薏苡 仁 2 0 g ,木 香 1 0 g 。 凉水 煎服 。 服 3剂 ,排稀 溏 恶 臭 大便 3 次 ,腹痛 、腹胀 减轻 ,热退 。前 方减 芒硝 、天花 粉 , 再服 3 剂 ,腹痛 、腹 胀缓 解 。 石 胆 石病 、胆囊 炎 多表 现 为右 上腹 持续 性 疼痛 ,且 阵发 性 加 剧, 发热, 黄疸 ,口苦 , 往来 寒 热 , 大便 秘结 , 尿黄, 舌苔 黄腻 。 多加入 龙胆 草 、木香 、金钱 草 、延 胡索 、郁金 等 。曾治疗 6 例,
2 0 0 2 年 以来 ,笔 者用 大柴 胡汤 加减 治疗 急性 胰腺 炎 、胆囊 结石 、胆囊 炎 、 术 后腹 腔残 余感 染等 收到 良好 效果 , 举 例 如下 。 1 急性 胰腺 炎 急 性胰 腺炎 多 为热 结 胃肠 ,腹 部疼 痛 剧烈 ,胀 满 拒按 ,痛 剧汗出, 口干渴或 伴 呕吐 , 或有 黄疸 , 发热, 大便 秘结 , 尿 短少 , 舌苔 黄 燥或 黄腻 , 脉 弦数 。 曾治 疗 1 5 例 急性胰 腺炎 , 大 多在 抗炎 、 输 液 、解痉 、泵人 生长 抑 素 的同 时 ,尽 早 观察 或经 胃管注 人 大 承气 汤 ( 加减 ),根 据具 体病 情加 入赤 芍 、当归 、 桃 仁 、木香 、 1 0 g ,郁金 1 0 g ,生 地 1 0 g ,当归 1 2 g ,桃 9 g ,知 母 1 0 g 。凉水 煎 服 , 同时给 予输 液 、抗 炎治 疗 ,口服 3 剂热 退 ,腹 痛 、黄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柴胡湯的臨床運用
作者:李
常度
大柴胡湯在《傷寒論》及《金匱要略》篇中均有所論述,原文節錄為:"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
大柴胡湯的主治證候:胃脘痞滿且痛,胸脅脹痛,寒熱往來,鬱鬱微煩,嘔不止,心下急或痞硬,大便乾結或下痢,小便色深,苔黃少津,脈弦數。

常見兼證:發熱,多汗或潮熱,或口苦咽乾,目眩,或發黃證。

證候分析:"按之心下滿痛",其"心下"者,胃之部位也。

臨證辨證,此之心下既涉及胸脅,胃脘,又可旁及兩脅,亦延及少腹,故本方證病位高,範圍廣。

再從六經辨證分析,心下滿痛者,少陽之經鬱迫陽明之府也,少陽之經由胃口而行兩脅,膽胃上逆,經府鬱塞,故心下滿痛,此為實也。

據此,本方證為少陽之經和陽明之腑同病,乃裡有實邪,法
當攻下。

大柴胡湯臨證參考劑量:柴胡6-9克,黃芩6-9克,白芍6克,半夏9克,生薑9克,枳實6克,大棗12枚,大黃6克(後下)。

臨床用藥不必拘泥上述劑量,大黃用量可達30克,但非後下,則取其消炎、解毒作用,而瀉下不峻。

柴胡用量24-30克,則消炎、清熱、解毒作用明顯。

白芍用量20-30克,柔肝解痙,緩急止痛,有西藥阿托品之功效。

功效:外解少陽,內瀉熱結。

方解:本方由小柴胡湯與小承氣湯加減復合而成,方中用黃芩、柴胡以和解少陽;大黃、枳實瀉下熱結以行滯;半夏、生薑和胃止嘔,以降胃氣;白芍、大棗緩急止痛,以解心下痞滿。

諸味合之,則表裡雙解,證自可癒。

應用範圍:本方既可疏利肝膽之氣滯,又可蕩滌腸胃之實熱,既治氣分,又治血分,凡屬肝膽胃腸不和,氣血凝結中下焦之病證,均可加減用之,以達和解少陽,通下腑實,疏肝理脾之功。

臨床可用於外感或內傷發熱,急腹症,急性肝膽胃腸疾患,及神經,呼吸、泌尿系統疾患,證見表裡同病,裡熱腑實者。

病列介紹:
持續發熱:
劉某,女,32歲。

一週前感冒,發熱畏寒,後高熱39-400C持續不退。

證見:高熱無汗,午後潮熱尤甚,口苦咽乾,心煩欲嘔,腹滿脹痛,不思飲食,大便四日未解。

舌紅苔黃膩而燥,脈弦實有力。

辨證:表裡同病、裡熱腑實。

處方:柴胡18克,黃芩9克,白芍6克,半夏9克,生薑6克,枳實6克,大棗12枚,大黃12克(先下),大黃6克(後下)。

服藥當日
即便通熱退,諸證緩解。

膽汁返流性胃炎:
張某,男,47歲。

患慢性胃病多年,近因工作勞累,情緒不暢而發作,胃鏡檢查為膽汁返流性胃炎,服西藥未緩解。

證見:胃脘脹痛甚劇,連及兩脅,頻頻嘔吐酸苦之物,心煩易怒,面色潮紅,大便三日未解。

舌紅苔黃少津,脈弦滑有力。

辨證:中焦鬱火,肝胃不和。

處方:柴胡12克,黃芩10克,白芍12克,半夏9克,木香9克,黃連6克,生薑6克,枳實6克,大棗10枚,大黃6克(後下)。

連服三劑後,諸證緩解。

改用丹梔逍遙散加味以鞏固療效。

膽道蛔蟲:
王某,女,12歲。

突發劇烈腹痛,嘔吐蛔蟲數條,經西醫治療兩日,病勢無明顯好轉,B超查見膽道內有蛔蟲影。

證見:發熱38.70C,腹痛拒按,痛甚徹背,不思飲食,噁心泛嘔,大便三日未解。

舌紅苔黃燥,脈滑數有力。

辨證:肝膽氣滯,壅熱化火。

處方:柴胡12克,黃芩9克,白芍15克,木香6克,大棗6枚,生薑5克,枳實6克,大黃6克(後下),烏梅10克。

煎水頻服,一劑後,大便通暢,熱隨便去,諸證緩解。

三劑後復查B超,死蛔蟲已排出。

腻出血:
甘某,男,76歲。

患高血壓多年,三天前突發左側肢體偏癱,麻木不仁,伴意識欠清,發熱,頭痛,嘔吐,頭顱CT顯示右基底節區血腫,破入腻室。

經西醫脫水,降低顱壓等治療後,發熱不退,煩燥不安,面色潮紅,胃脘脹滿,大便四日未解。

舌紫暗,苔黃燥,脈弦緊。

辨證:熱結腑實。

處方:柴胡12克,黃芩9克,枳實9克,白芍10克,半夏9克,生薑6克,大棗10枚,大黃10克(後下),菖蒲9克,鬱金9克。

一劑後,大便通暢,熱退。

二劑後,神清,知飢能食。

後用溫膽湯調理而癒。

綜上所述,大柴胡湯是金匱經典方劑,該方緊扣病機,法度嚴謹,用藥精當,化載靈活,療效卓著。

現代臨床上,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胸膜炎,敗血症,胃潰瘍,急性胃炎,膽囊炎,膽石症,胰腺炎,肝硬化,腸梗阻,腹膜炎,中風,前列腺肥大,尿路結石等多種疾病,只要見主症:心下痞硬,大便不通,辨證屬實者,加減化裁,靈活運用,均可取得良效。

(本文由四川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李常度教授、蔣振亞主治醫師所撰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