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

合集下载

四颗糖果的故事

四颗糖果的故事

四颗糖果的故事“四颗糖果”的故事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著述颇丰。

近读他“四颗糖果”的故事,感慨颇深。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四颗糖果”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就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

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今天,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它对教育工作者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宽容孩子。

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对此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套”。

然而现实中,有的教育工作者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动不动就声色俱厉地训斥,命令孩子写检查,甚至对孩子采用罚站、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

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于显示师长的“威严”,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

殊不知,这样做极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当然,宽容不是没有原则,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从实际出发,依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孩子在充满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反思自己,认知事理,从而自觉主动地改正错误。

坚持持正面教育。

孩子需要表扬,做了错事的孩子也不例外。

(最新精心整理)中小学生教育小故事: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最新精心整理)中小学生教育小故事: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
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
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
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
结束了。


存档时间:存档部门:
第1页共 1 页。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四块糖果”的教育理念。

这四块糖果分别是,爱心、耐心、信心和希望。

这四块糖果不仅是对孩子教育的要求,也是对每个人做人的要求。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

故事的第一块糖果是爱心。

陶行知说,教育的第一要务是爱心。

爱心是人类的本性,也是教育的灵魂。

爱心就像一块甜甜的糖果,能够温暖人心,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关怀。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要用爱心去对待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就像陶行知所说的,“只有真正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

故事的第二块糖果是耐心。

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孩子需要有耐心。

耐心就像一块酸酸甜甜的糖果,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犯错误、犯错,需要父母和老师有耐心地引导和教育。

只有耐心,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关怀和温暖。

故事的第三块糖果是信心。

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孩子需要有信心。

信心就像一块清新的糖果,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可以克服困难,可以取得成功。

只有信心,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故事的最后一块糖果是希望。

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孩子需要给他们带来希望。

希望就像一块甜蜜的糖果,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的光芒。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给予他们足够的希望,让他们相信未来会更美好,相信努力会有所回报。

只有希望,才能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爱心、耐心、信心和希望的传递。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要用爱心去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去引导孩子,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和希望。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生命中的四块糖果,给予他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暖。

陶行知和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和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和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一生都在教育事业中度过,他提出了“爱、严、宽、精”四字教育方针,被誉为“中国教育的灵魂”。

陶行知的故事中,有一则关于四块糖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育启示。

故事发生在陶行知当老师的时候。

有一天,他带着一群小学生去郊外游玩,途中,他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块糖。

一位学生很快吃完了自己的糖,又偷偷地向陶行知要了一块。

陶行知问他,“你为什么要再要一块糖呢?”学生回答说,“因为我的糖吃完了。

”陶行知没有多想,就给了他一块糖。

不久,另一个学生也来找陶行知要糖,理由是他的糖也吃完了。

陶行知又给了他一块糖。

接着,又有两个学生分别找到陶行知,也是因为吃完了自己的糖。

陶行知想了想,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问题。

他对这四个学生说,“我给你们每人发的糖只有一块,你们怎么可能吃完了两块呢?”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答。

陶行知继续说道,“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你们并不是因为糖吃完了才来找我要,而是因为你们的自制力不够,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

如果你们能够控制住自己,一块糖足够吃很长时间了。

”学生们听了陶行知的话,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陶行知通过这个故事,向学生们传达了自制力的重要性,教育他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常乐。

这也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爱、严、宽、精”中“严”的体现,严格要求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同时,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家长和老师们提了一个醒,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教育。

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让他们懂得知足常乐,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

总的来说,陶行知和四块糖的故事,不仅是一则简单的故事,更是一堂深刻的教育课。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成长,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

关于教育小故事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关于教育小故事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篇1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

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男生更惊疑了。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第一颗糖——关爱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爱孩子,关爱每一个孩子。

短短一句不足十个字的话,做起来却远远比说难多了。

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幸福快乐的,有缺少温暖的,有父母离异的……不同的家庭环境,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个性迥异。

每一个孩子就像是一本书,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在读懂它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去珍视它。

就像一位名人所说的:“要学会俯下身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加强与孩子情感的双向交流,架起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

”第二颗糖——宽容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听到老师们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

是啊,哪个孩子不犯错?哪个班没有“问题孩子”?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由于心理、个性、家庭条件、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原因,总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曾经讲过一个关于四颗糖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童话故事,更是对教育的一种启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关于四颗糖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老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突然拿出了一袋糖,他对学生们说,“我有四颗糖,我要把这四颗糖分给你们。

”学生们都很兴奋,他们伸长了脖子,等待着老师把糖分给他们。

老师先给了第一个学生一颗糖,然后给了第二个学生一颗糖,第三个学生也得到了一颗糖,最后轮到了第四个学生。

老师却突然把剩下的两颗糖放到了口袋里,没有给最后一个学生。

这时,全班的学生都感到很奇怪,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明明有四颗糖,却只给了三个人,最后一个学生却没有得到糖。

老师看到学生们的疑惑,他解释道,“这就是生活,有时候你会发现,有人得到了很多,而有人却一无所有。

”。

老师继续说道,“但是,这并不代表一切都结束了。

其实,我还有两颗糖在口袋里,只是我选择了不给你们。

这是因为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面临选择,我们不可能得到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

”。

“而对于那个没有得到糖的学生来说,他可以选择去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也许下一次,他就会得到更多的糖,或者得到更好的东西。

所以,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落而放弃,要学会努力和坚持。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不会一帆风顺,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失落和不公平,但是我们不能停下脚步,而是要继续努力,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面对,不要轻易放弃。

因为只有坚持不懈,我们才能收获更多,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就是这个关于四颗糖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学教室里,陶行知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突
然从口袋里掏出了四颗糖。

他对学生们说,“今天我有四颗糖,我
要把这四颗糖分给你们。

”学生们都兴奋地看着陶行知,他们都希
望能够得到一颗糖。

陶行知把糖递给了第一个学生,然后对他说,“你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学校。

”接着,他又把糖递给了第二个学生,对他说,“你要尊敬老师,听话乖巧。

”然后,他把第三颗糖递给了第三个
学生,对他说,“你要帮助别人,做一个好同学。

”最后,他把最
后一颗糖递给了第四个学生,对他说,“你要努力奋斗,成为一个
有用的人。

”。

学生们听完陶行知的话,都认真地接受了他的要求。

他们知道,陶行知不仅仅是给他们一颗糖,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一种教育的观念,一种做人的态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
学生的品格和态度。

陶行知通过四颗糖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教育
的真谛,让我们明白了做一个好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业上取得成功,
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态度。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寓言故事,更是对教育的一种思考和启示。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不仅仅是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多一些陶行知的智慧,多一些对学生的关怀和引导。

让我们用心去教育,用爱去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茁壮成长,成为有用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就是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四块糖果”故事的启示
五(4)班王夏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遂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

这说明你有正义感。

”王友哭了,说:“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

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包含着很高的教育艺术,它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深远和巨大的。

不可否认,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我们仍有许多教师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是狂风暴雨、疾言厉色地训斥,就是一味贬低挖苦学生,结果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既导致了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也降低了教师的威信。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告诉我们,批评学生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良知,启发学生的觉悟,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愿望。

这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在赏识学生的基础上批评学
生,教育学生。

具体而言,一是要求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肯定学生平时的优点,不能因为一次犯错就把学生看成一无是处;二是要善于寻找学生出错中的积极因素,对那些因为“好心办错事”的错误,应该肯定其正确的出发点和目的,恰当地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第三,对学生勇于认识错误的做法要适时加以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虽然自己犯了错误,但老师仍然信任自己,尊重自己。

教师的批评教育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同,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面对一个学生,教师是戴着放大镜去看优点,还是戴着显微镜去找缺点,学生的命运迥然不同。

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只要我们诚心地帮助,耐心地开导,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嫌弃他,不鄙视他,学生自然就会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