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统计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

合集下载

当前我国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意义与优势分析报告-2019年精选文档

当前我国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意义与优势分析报告-2019年精选文档

当前我国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意义与优势分析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日益显现,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纵深开展以与我国成功参加WTO,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当前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层次与西方兴旺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开展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

展望21世纪,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激烈的国际教育市场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开展空间。

一、对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意义与作用的再认识(一)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平衡教育贸易逆差,开展经济的新增长点2001年中国成功参加WTO,在世贸组织体系中,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明确规定教育服务是服务贸易的第五大类。

在教育贸易的四种方式中,我国对境外消费做出的承诺最彻底,对其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不做任何限制。

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市场向国外开放的同时也积极鼓励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来华留学。

事实上,在教育服务贸易输出大国,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开展的新兴产业。

据美国商业部统计,2003年美国的高等教育为美国经济贡献了128.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五大出口服务业。

[1]澳大利亚XX局的数据明确,2002-2003年度,澳大利亚教育出口产业创汇70.2亿澳元,为本国人民至少提供了44,000个就业岗位,教育出口成为澳大利亚第三大服务出口产业。

新西兰2002年留学生教育创收高达17亿新元,教育出口创汇首次超过该国的木材出口,成为第四大出口产业。

[2]我国在教育贸易上的逆差非常巨大。

我国是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而自费留学是最主要的留学方式。

教育部公布2003年度留学人员情况统计结果:2003年度,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73万人,自费留学生10.92万人。

与之相比,2003年全年在华的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共计175个国家的77,715人。

[3]留学生人数的差距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浅析高等教育留学生国际流动趋势与来华留学对策

浅析高等教育留学生国际流动趋势与来华留学对策

浅析高等教育留学生国际流动趋势与来华留学对策作者:杜晶张小宇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7期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全球范围内的人际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环境下,受到影响的不仅是国际贸易交流、国际经济交流,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国际交流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正在蓬勃发展,这就是国际人才的交流。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留学生的国际流动量越来越大,本文将就目前高等教育留学生国际流动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促进留学生来华留学的相应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留学生;流动趋势;来华留学目前,高等教育留学生的国际交流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每个国家都希望通过对外派遣国内的高等教育学生和接收国外的留学生来提高国内人才的知识水平和本国教育事业的国际交流水平。

而对于高等学校而言,也都希望通过国际留学生的交流,提高学校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学校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于留学生自身,自然也都想走出国门,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作为一些走出国门的留学生而言,自身对于高等教育留学生的国际交流具有亲身的体会。

而在华学习的留学生来说,更是亲身感受到这个古老的传统大国在教育事业上的重大发展。

一、高等教育留学生的国际流动趋势1.高等教育留学生国际流动规模的发展现状随着高等教育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学生希望可以通过国际交流接受更好的教育。

而且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国家的相关政策也鼓励本国优秀的学生在国际交流中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也很欢迎其他国家的优秀学生到他们的国家接受教育。

具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的国际高等教育留学生已超过400万人,而且每年仍以很高的增长速度在不断发展,预计到2017年全世界的国际高等教育留学生将会突破500万人。

2. 高等教育留学生的国际流动趋势目前,随着全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发展中国家不断发展崛起,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大。

在高等教育留学生的流动趋势上,已经有一部分留学生选择到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接受教育。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状况、问题和启示——以在杭州高校情况为例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状况、问题和启示——以在杭州高校情况为例

语言与翻译2020年第1期“一带一路”背景下外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状况、问题和启示——以在杭州高校情况为例应学凤,盛珂炜(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杭州330023)摘要:留学生教育状况是反映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在杭高校来华留学生数量持续增长、结构有所优化,呈现出学历生增多、自费生为主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生源发力点的特点。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在杭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总体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国际化水平不高、区位优势利用不够、办学特色尚不鲜明、教学和管理投入不足等问题。

推动在杭高校留学生教育,高校需要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提高教学质量、拓宽交流渠道、开展品牌教育、扩大教育规模。

关键词:“一带一路”;在杭高校;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823(2020)01-0068-08基金项目:浙江外国语学院博达专项特色项目“一带一路语言类型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BD2019A7);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SJG20190203)作者简介:1.应学凤,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和汉语国际教育;2.盛珂炜,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1.引言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在演讲中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

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一带一路”的目标和行动指南,特别提出了要深化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学术往来和人才交流。

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高校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普遍共识,留学生教育也成为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最典型的贸易项目。

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

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

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令第9号(2000年1月3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高等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对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工作的规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高等学校,系指经教育部批准的实施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本规定所称外国留学生是指持外国护照在我国高等学校注册接受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的外国公民。

第三条高等学校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的工作,应当遵循“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保证质量,积极稳妥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学校,应当具有必备的教学和生活条件,以及相应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五条高等学校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应当遵循国家外交方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六条教育部统筹管理全国来华留学工作,负责制定接受外国留学生的方针、政策,归口管理“中国政府奖学金”,协调、指导各地区和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工作,并对各地区和学校的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

教育部委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国家计划内外国留学生的招生及具体管理工作。

第七条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外事和公安部门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

高等学校接受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外国留学生,由教育部审批。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工作的协调管理。

外事、公安等有关部门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做好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

第九条高等学校具体负责外国留学生的招生、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

学校应当有校级领导分管本校的外国留学生工作;学校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外国留学生管理制度,并设有外国留学生事务的归口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

第三章外国留学生的类别、招生和录取第十条高等学校可以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中国大学结缘外国留学生

中国大学结缘外国留学生

中国大学结缘外国留学生作者:宋亮来源:《教育》2014年第08期3月5日,在中国国际教育展发布会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孙建明公布了教育部关于去年留学的各项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35.6万人来华留学,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46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育教学机构中学习。

来华留学人员最多的五大生源国分别为韩国、美国、泰国、日本和俄罗斯。

2013年,来华留学生总数、中国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数等三项均创新高。

来华留学生总数增加28169人,同比增长8.58%;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增加56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数增加4554人,同比增长15.83%。

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为147890人,同比增长10.77%。

中国正日益成为接受海外留学的大国。

这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的需要。

吸引来华留学原因外国学生正在申请中国高校,目的是接受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体验中国文化、提升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杜歌蕊森,美国人,45岁,卖掉了在美国的房子,放弃了在戴尔公司的事业,来到中国攻读MBA。

她说,“这里有真正的机会。

”李雅婷三,芬兰人,27岁,是一家大型零售公司的管理人员,她利用休假的机会来中国攻读一年期的商务学位。

她说,“中国发生的事情比欧洲多。

”齐乔纳森,25岁,美籍华人,父母是中国人,他说回到“祖国”在光华管理学院攻读MBA,使他不同于美国研究生院的同行。

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是我国政府的长期策略,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奖学金和教学设施,促进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强化中国的软实力。

所谓软实力,就是不以金钱和物资相胁迫,而产生的吸引力。

教育和文化是软实力的主要产生领域。

与此同时,美国以及亚洲和欧洲各国也在引导本国学生赴中国留学。

香港大学教育学教授薄吉拉德说:“学生交流与外交相关联。

”香港大学教授杨瑞说:“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明确表示,我们需要软实力,而且我们愿意对国际教育项目增加支出。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

[收稿时间]2020-07-03[基金项目]2021年度来华留学质量保障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课题CEAIE-RE-HG-Y-2021-12);东华大学高等教育规划课题(218-99-0243019);东华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建设”。

[作者简介]严新锋(1982-),男,安徽安庆人,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留学生教育管理,品牌传播。

[摘要]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正在经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正由规模导向的发展向质量导向的发展转变。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了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标准,从专业能力、汉语语言能力、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方面提出了来华留学生总体培养目标。

文章在对来华留学生教育中课程体系、教师教学、学生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灵活设置课程体系和学分结构、激励教师加大国际化教学的投入、强化来华留学生学习过程管理以及建立规范管理的标准流程等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趋同化;标准化[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1)12-0025-03University Education教育部2010年9月出台的《留学中国计划》对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构建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来华留学教育条件、培养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的评估[1]。

2016年10月,教育部首次开展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工作,并授予首批27所高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证书,正式启动了全国范围内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管理的工作。

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2](以下简称《规范》)。

这份纲领性文件是专门针对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规范文件,为指导和规范高校开展来华留学教育提供了基本准则,也为开展来华留学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活动提供了基本依据,标志着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进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转折期。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享有超国民待遇吗?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享有超国民待遇吗?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享有超国民待遇吗?近九成来华留学生没有政府奖学金: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xx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万名留学生在国内100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学习。

那么,如此数量庞大的来华留学生都能享受到中国政府奖学金吗?这是一个误解。

根据教育部网站刚刚公布的教育部部门决算,xx 年教育部在来华留学教育一项上的支出为33.8亿元,在出国留学教育上的支出则为38.9亿元。

该负责人解释,来华留学经费主要用于资助根据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地区)政府签订的教育交流协议到中国高校学习或开展科研的非中国籍公民。

xx年共有6.3万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在华学习,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2.8%。

也就是说,还有近九成留学生除了能获得少量学校自设学业奖学金和社会捐赠奖学外,留学还是花的真金白银。

而且,来华留学经费直接拨付高校,大部分由高校统筹用于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等支出,仅生活费发放给奖学金生本人。

该负责人表示,中国和180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教育交流协议,支持双方互派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深造。

其中,教育部以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形式资助对方国家学生来华留学,同时中国学生通过对方国家提供的奖学金赴海外学习深造。

xx年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中,攻读学位的硕博研究生占70%。

多年来,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和杰出校友,为促进中外友好合作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源和培养质量,要求国家留学基金委和高校实施严格的遴选和录取程序,通过年度评审等方式对奖学金生进行严格考核,未通过评审的,中止或取消其享受奖学金的资格,切实提升培养质量和使用效益。

xx年暂停了16所院校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质量是来华留学教育的生命线,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质量。

该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来华留学取得显著成就,但在教育质量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院校的生源质量亟待改善、培养效果参差不齐、管理服务存在漏洞等。

2000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统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

2000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统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

2000年全国来华留学⽣统计-中国⾼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2006年全国来华留学⽣统计摘要根据统计,2006年1⽉⾄12⽉共计有来⾃185个国家和地区的162,695名各类外国留学⼈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治区、直辖市的519所⾼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

(以上数据均不含台湾省、⾹港特别⾏政区和澳门特别⾏政区)。

与2005年相⽐,国家和地区数增加了6个;学⽣⼈数增加了21,608⼈(增长⽐例为15.32%);院校增加了55所。

⼀、全国来华留学⽣统计总体情况1、洲别情况亚洲:120,930⼈(占74.33%),与2005年相⽐增加14,090⼈(同⽐增加了13.19%);欧洲:20,676⼈(占12.71%),增加4,213⼈(同⽐增加了25.54%);美洲:15619⼈(占9.6%),增加2,398⼈(同⽐增加了18.14%);⾮洲:3737⼈(占2.3%),增加980⼈(同⽐增加了35.55%);⼤洋洲:1733⼈(占1.07%),减少73⼈(同⽐减少了4.04%)。

2、国别情况在179个国家中,来华留学⽣⼈数超过500名的国家共计31个(⽐2004年增加了6个,为西班⽛、荷兰、⼟⽿其、挪威、吉尔吉斯、缅甸)。

其中:亚洲18国117,955⼈,占来华总⼈数的72.5%;欧洲9国17,292⼈,占10.63%;美洲3国14,156⼈,占22.58%;⼤洋洲1国1,420⼈,占0.87%。

3、学⽣在省、⾃治区、直辖市和⾼校分布情况2006年来华留学⽣分布在全国31个省、⾃治区、直辖市的519所⾼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

来华留学⽣⼈数超过10,00⼈的省市有20个(⽐2005年增加了重庆市)。

(详见下表)来华留学⽣⼈数超过1,000⼈的院校有44所(⽐2005年增加了3所)。

其中:上海市10所;北京市9所;天津市5所;江苏省4所;⼴东省3所;⼭东省3所;⿊龙江省2所;福建省2所;辽宁省1所;浙江省1所;吉林省1所;湖北省1所;四川省1所;云南省1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统计摘要
根据统计,2006年1月至12月共计有来自185个国家和地区的162,69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19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

(以上数据均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与2005年相比,国家和地区数增加了6个;学生人数增加了21,608人(增长比例为15.32%);院校增加了55所。

一、全国来华留学生统计总体情况
1、洲别情况
亚洲:120,930人(占74.33%),与2005年相比增加14,090人(同比增加了13.19%);
欧洲:20,676人(占12.71%),增加4,213人(同比增加了25.54%);
美洲:15619人(占9.6%),增加2,398人(同比增加了18.14%);
非洲:3737人(占2.3%),增加980人(同比增加了35.55%);
大洋洲:1733人(占1.07%),减少73人(同比减少了4.04%)。

2、国别情况
在179个国家中,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500名的国家共计31个(比2004年增加了6个,为西班牙、荷兰、土耳其、挪威、吉尔吉斯、缅甸)。

其中:亚洲18国117,955人,占来华总人数的72.5%;欧洲9国17,292人,占10.63%;美洲3国14,156人,占22.58%;大洋洲1国1,420人,占0.87%。

3、学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校分布情况
2006年来华留学生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19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

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10,00人的省市有20个(比2005年增加了重庆市)。

(详见下表)
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1,000人的院校有44所(比2005年增加了3所)。

其中:上海市10所;北京市9所;天津市5所;江苏省4所;广东省3所;山东省3所;黑龙江省2所;福建省2所;辽宁省1所;浙江省1所;吉林省1所;湖北省1所;四川省1所;云南省1所。

4、学科门类分布情况
文科:114,846人(含汉语类98,701人,艺术类2,118人),占总数的70.59%;
医科:20,355人(含西医13,225人、中医7,130人),占12.51%;
经济:7,308人,占4.49%;
管理:5,954人,占3.66%;
工科:5,803人,占3.57%;
法学:3,667人,占2.25%;
教育:1,730人,(含体育类1332人),占1.06%;
理科:1,007人,占0.62%;
历史:904人,占0.56%;
哲学:681人,占0.42%;
农科:440人,占0.27%。

5、按学生类别统计
2006年来华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共计54859人,占来华生总人数的33.72%(人数比20055年增加了10008人,增加了22.31%)。

其中:专科生和本科生共46,216人,占学历生总数的84.25%;硕士研究生5,966人,占10.88%;博士研究生2,304人,占4.88%。

2005年来华进修或短期学习的非学历生共计107,836人,占来华总人数的66.28%(人数比2005年增加了11,600人,增加了12.05%)。

其中:普通进修生(含语言生)63,877人,占非学历生总数的59.24%;高级进修生997人,占0.93%;短期42,962人,占39.84%。

6、按在华学习期限统计
长期生(6个月以上,含6个月):共计119,733人,占来华生总数的73.59%(人数比2005年增加了16,021人,提高了15.45%)。

短期生(6个月以下):共计42,962人,占来华生总数的26.41%(人数比2005年增加了5587人,提高了14.95%)。

7、按经费办法统计
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共计8,484人,占来华生总数的5.21%;
自费生:共计154,211人,占来华生总数的94.79%。

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统计情况
1、2006年,实际报到注册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来自165个国家,共计8,484人,占来华生总数的5.21%(人数比2005年增加了1266人)。

其中:非洲:48国1,861人,占奖学金生总数的21.93%;
亚洲:46国3,965人,占46.74%;
欧洲:38国1,858人,占21.90%;
美洲:25国661人,占7.79%;
大洋洲:8国139人,占1.64%。

2、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分布在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学习。

学科涵盖了文、理、工、农、医、经济、管理、教育、历史、哲学、法律11个门类。

其中:文科类和工科学生的人数均超过了千人,文科类3,031人,占奖学金生总人数的35.73%;工科1,784人,占21.03%。

三、自费来华留学生情况
2006年,共有来自五大洲180个国家的154,211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1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学习。

1、洲别情况
亚洲(46国):116,965人;比2005年增加13,626人;
欧洲(39国):14,702人;比2005年增加4,116人;
美洲(35国):14,958人;比2005年增加2,243人;
非洲(50国):1,876人;比2005年增加486人;
大洋洲(10国):1,594人;比2005年减少129人。

2、自费生人数超过1,000名的院校
自费生人数超过1,000人的院校共有44个。

其中:上海10所;北京9所;天津市5所;江苏省4所;广东省3所;山东省3所;黑龙江省2所;福建省2所;辽宁省1所;浙江省1所;吉林省1所;湖北省1所;云南省1所;四川省1所。

3、学科门类
学科涵盖了文、理、工、农、医、经济、管理、教育、历史、哲学、法律11个门类。

其中:
文科:111,815人(含汉语类96,358人,艺术类1,869人),占自费生总数的72.51%;
医科:19,374人(含西医12,452人、中医6,922人),占12.56%;
经济:6,537人,占4.24%;
管理:5,716人,占3.71%;
工科:4,019人,占2.61%;
法学:3,092人,占2.01%;
教育:1,446人,(含体育类1,274人),占0.94%;
历史:732人,占0.47%;
哲学:632人,占0.41%。

理科:617人,占0.40%;
农科:231人,占0.15%;
4、学生类别
5、在华学习期限
长期生(6个月以上,含6个月):共计111,390人,占自费生总数的72.23%(人数比2005年增加了14,766人)。

短期生(6个月以下):共计4282137,245人,占自费生总数的27.77%(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5,576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