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繁殖学
1家畜繁殖学绪论及第一章

第一章 家畜的生殖器官
第一节
公畜的生殖器官 第二节 母畜的生殖器官
第一节
公畜的生殖器官
公畜的பைடு நூலகம்殖器官包括四部分:①性腺:睾丸;
②输精管道,包括附睾、输精管和尿生殖道; ③副性腺,包括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 ④外生殖器:阴茎。
一、睾丸和阴囊
(一)睾丸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睾丸的形态 正常雄性家畜的睾丸(testis) 成对存在,均为长卵圆形。不同种家畜睾丸 的大小、重量有较大差别,猪、绵羊和山羊 的睾丸相对较大。牛、马的左侧睾丸稍大于 右侧。
荷斯坦牛的睾丸
山羊的睾丸
家畜两个睾丸分居于阴囊(scrotum)的
两个腔内。牛、羊睾丸的长轴和地面垂 直,附睾位于睾丸的后外缘,附睾头朝 上、尾朝下;马、驴的睾丸长轴和地面 平行,附睾附着于睾丸的背外缘,头朝 前、尾朝后;猪睾丸的长轴与地面倾斜, 前低后高,附睾位于背外缘,头朝前下 方,尾朝后上方。
三、研究内容
家畜繁殖学由繁殖理论、应用技术和繁 殖管理三部分组成。现已形成雌性学 (therogenology)和雄性学(andrology)。 的所有生理现象、规律和机理,包括配子的发 生、生殖道和性腺的结构与功能、内分泌对生 殖的调节作用、性行为、受精、胚胎发育、妊 娠和分娩的机理、泌乳和仔畜的哺育以及外界 环境因素对生殖过程的影响等。
2、附睾是精子最后成熟场所 由睾丸精细 管生产的精子,刚进入附睾时,颈部常有原生 质滴存在,说明精子尚未发育成熟。精子通过 附睾过程中,原生质滴向后移行。这种形态变 化与附睾的物理及化学的变化有关,它能增加 精子的运动和受精能力。
3、附睾是精子的贮存库 一头成年公牛两侧附 睾聚集的精子数约为700多亿,等于睾丸在3.6d所产 生的精子,其中约有54%贮存于附睾尾。公猪附睾 贮存的精子数为2000亿左右,其中70%在附睾尾。 公羊附睾贮存的精子数在1500亿以上。
家畜繁殖学

激素:内含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生殖激素:作用于动物生殖活动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生理作用的激素。
初情期:公畜初次释放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表现完整性行为的年龄。
性成熟:继初情期之后公畜的躯体和生殖器官进一步发育,具备正常生育能力的生理状态。
适配年龄:最适宜配种的年龄。
精子发生:从精原细胞分裂到形成精子的全过程。
发情:母畜达到一定的年龄时,由卵巢上的卵泡发育所引起的、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控制的一种生殖生理现象。
发情周期:母畜自第一次发情后,如果没有配种或配种后没有妊娠,则每隔一定的时间便开始下一次发情的这种周期性的现象。
产后发情:母畜产后的第一次发情。
诱导发情:采用外源生殖激素等方法诱导单个母畜发情并排卵的技术。
同期发情:采用外源生殖激素等方法使一群母畜在同一时期内发情并排卵的技术。
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产生合子的过程。
附植:胚胎在子宫中定位后,便结束游离状态,开始同母体建立密切的联系。
胎膜:胎儿的附属膜,是卵黄囊、羊膜、绒毛膜、尿膜和脐带的总称。
妊娠期: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为成熟胎儿的时期,马340、牛282、羊150、猪114、狗62、猫68。
母畜怀孕周期分娩:母畜借子宫和腹肌的收缩,将胎儿及胎膜排出体外的过程。
人工受精:以人工的方法,采集雄性动物的精液,在将处理后的精液输到雌性动物生殖道的特定部位,以代替雌雄动物自然交配繁殖后代的一种技术。
采精频率:每周内对公畜的采精次数。
繁殖力:家畜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
胚胎移植:将体内、体外生产的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生殖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正常个体的生物技术。
体外受精: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技术的过程。
雄性:性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尿生殖道)、副性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外生殖器。
睾丸的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激素;产生睾丸液。
家畜繁殖学

动科102刘震1.睾丸的形态:正常雄性家畜的睾丸(testis)成对存在,均为长卵圆形。
不同种家畜睾丸的大小、重量有较大差别,而且季节性繁殖家畜具有季节性变化。
2.睾丸的组织结构睾丸的表面被覆以浆膜(即固有鞘膜),其下为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膜,白膜由睾丸的一端(即和附睾头相接触的一端)形成一条宽为0.5~1.0cm的结缔组织索伸向睾丸实质,构成睾丸纵隔。
纵隔向四周发出许多放射状结缔组织小梁伸向白膜,称为中隔。
它将睾丸实质分成上百个锥体形小叶,小叶的尖端朝向睾丸的中央,基部朝表面。
精细管在各小叶的尖端先各自汇合,穿入纵隔结缔组织内形成弯曲的导管网,称作睾丸网(马无睾丸网,为细管网),为精细管的收集管,最后由睾丸网分出10~30条睾丸输出管,汇入附睾头的附睾管。
3.睾丸的功能(1)产生精子精细管的生精细胞经多次分裂后最终形成精子,并贮存在附睾。
(2)分泌雄激素睾丸的间质细胞能合成和分泌雄性激素,能激发公畜的性欲及性兴奋刺激第二性征,刺激阴茎及副性腺的发育,维持精子发生及附睾精子的存活。
(3)产生睾丸液其主要作用是维持精子的生存,并有助于精子向附睾头部移动。
4.附睾:附着于睾丸的附着缘,由头、体、尾三部分组成。
5.附睾的组织结构:附睾管壁由环形肌纤维、单层或部分复层柱状纤毛上皮构成。
6.附睾的功能1、吸收和分泌作用2、附睾是精子最后成熟场所3、附睾是精子的贮存库4、附睾管的运输作用7.精囊腺、前列腺及尿道球腺统称为副性腺8.副性腺的机能和功能1、冲洗尿生殖道,避免精子遭受尿液危害2、精子的天然稀释液3、为精子提供精子营养物质,4、活化精子5、帮助推动和运送精液到体外6、缓冲不良环境对精子的危害7、形成阴道栓,防止精液倒流9.家畜的子宫都分为子宫角、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分。
子宫由外向内由浆膜、肌层和粘膜三层组成。
子宫可分为两种类型:牛、羊的子宫角基部之间有一纵隔,将两角分开,称为对分子宫;马无此隔,猪也不明显,均称为双角子宫。
家畜繁殖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1、激素与生殖激素:激素是由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和某些组织器官的生活细胞所释放的控制生理活动的一类化学活性物质;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的激素叫生殖激素。
2、性成熟与初配年龄:性成熟是指家畜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生殖器官已基本发育完全,具备了繁殖能力的时期;初配年龄则指实施第一次参加配种的年龄,一般要求体重相当于成年体重的70%时的年龄。
3、发情周期与发情持续期:母畜性成熟后便出现周期性的发情表现,通常将两次发情间隔的时间叫做发情周期(性周期);从发情开始到发情结束所持续的时间成为发情持续期。
4、黄体与红体: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后,卵泡膜和卵巢上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排空的卵泡腔内形成凝块,称为红体;此后,颗粒层细胞增生变大进而形成黄体,黄体细胞产生孕激素。
5、诱导发情与同期发情:诱导发情是指对处于乏情状态的母畜,利用外源激素或某些生理活性物质以及环境条件的刺激,促使乏情母畜卵巢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技能性活跃状态,使母畜正常发情排卵;同期发情则指利用激素或类激素的药物处理母畜,将群体母畜不同进程的发情周期调整为统一进程,是指在预定的时间内集中发情。
6、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利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发母畜卵巢的多个卵泡同时发育,并排出具有受精能力的卵子,叫做超数排卵;胚胎移植是指从一头良种母畜的输卵管或子宫内取出早期胚胎,移植到另一头生理状况相同的母畜的输卵管或子宫中,从而产出后代,所以又叫借腹怀胎。
7、冷冻精液与精液平衡:冷冻精液是以液氮(-196C)或干冰(-790C)为冷源,将精液经特殊处理后,保存在超低温下以达到长期保存精液的目的。
在精液冷冻处理时,将稀释后的精液缓慢降温到0-50C,并在此温度下保持0.5-2小时,使精液温度恒定,叫做精液平衡。
8、精子获能与胚泡附植:公畜射出的精液一般不具备受精能力,精子通过母畜生殖道(子宫和输精管)后,在形态和机能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具有受精能力的生理现象叫做精子获能;胚泡附植是指早期胚泡在子宫内游离一段时间后,随着带状囊胚的不断扩张而固定下来,囊胚的滋养层逐渐与母体子宫内膜发生组织上和生理上的联系,也叫着床或植入。
家畜繁殖学

精囊腺、前列腺及尿道球腺总称为副性腺。
射精时它们的分泌物,加上输精管壶腹的分泌物混合在一起称为精清(seminal plasma),并将来自于输精管和附睾高密度的精子稀释,形成精液(semen)。
当家畜达到性成熟时,其形态和机能得到迅速发育。相反,去势和衰老的家畜腺体萎缩、机能丧失。
猪的体积最大,呈圆筒状;马次之,牛、羊的最小,呈球状。牛、羊的尿道球腺埋藏在海绵肌内,其他家畜则为尿道肌覆盖。
一侧尿道球腺一般有一个排出管,通入尿生殖道的背侧顶壁中线两侧。唯有马的每侧有6~8个排出管,开口形成两列小乳头。
多种家畜的尿道球腺的分泌量很少,占精液量的15%~20%。但猪例外。山羊的尿道球腺分泌物中含有卵黄凝固因子。分泌液呈弱碱性(pH 7.5~8.2) 肉食动物的尿道球腺小,狗无此腺体。
足细胞又称支持细胞、塞托利氏细胞(Sertoli cell)。体积较大而细长,但数量较少,属体细胞。呈辐射状排列在精细管中,其底部附着在精细管的基膜上,游离端朝向管腔,常有许多个精子镶嵌在上面。该细胞高低不等,界限不清。细胞核较大,位于细胞的基部,着色较浅,具有明显的核仁,但不显示分裂现象。由于它的顶端有数个精子伸入胞浆内,故一般认为此种细胞是对生精细胞起着支持、营养、保护等作用。足细胞失去功能,精子便不能成熟。
精细管在各小叶的尖端先各自汇合,穿入纵隔结缔组织内形成弯曲的导管网,称作
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 家畜繁殖学
版权所有 版权属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胚胎工程实验室
睾丸网(马无睾丸网),为精细管的收集管,最后由睾丸网分出10~30条睾丸输出管,汇入附睾头的附睾管。
精细管的管壁由外向内是由结缔组织纤维、基膜和复层的生殖上皮构成。上皮可分为生精细胞和足细胞(Sertoli cell)两种。
家 畜 繁 殖 学 Reproduction in Farm Animal

第二节 采精及精液品质检查
一、采精 1、准备工作 1)场地准备:采精室要求宽畅、明亮、 地面平整,设有采精架、台畜、假台畜 和精液操作室。 2)人员准备:采精人员技术熟练,动作 敏捷
3)设施准备 假阴道、精液操作设施准备:正确安装后 进行注水、消毒、涂抹润滑剂、调压、测温
图-2 假阴道示意图
4)公畜准备
输精前应做好母畜的准备,对被输精母畜的阴门、会阴部
要用温水清洗消毒并擦净。 2、输精器材的准备 输精器应经过消毒,并用稀释液冲洗,每一输精管只能用 于一头母畜。
3、精液的准备
精液在输精前必须进行活力检查,合乎输精标准才能应用。 4 、人员准备
二、输精时间的确定
1.牛的输精时间
输精时间主要根据母牛发情后的排卯时间而定。 据报导,牛从发情结束到排卵的时间间隔,多集 中在11—18h之间,但不同种、不同品种乃至不 同的个体排卵的时间差别较大,应根据具体情况 决定合适的输精时间。有经验的配种员根据母牛 发情的表现、流出粘液的性质和直肠检查卵泡发 育的状况来确定配种时间。
采 精 方 法
• • • • • • • • • • •
二、精液品质检查 1、外观检查 1)射精量 2)色泽 3)气味 4)云雾状 2、精子活力检查 3、密度检查 (1)估测 (2)计数 4、受精力检查
实验室的部分器械
第三节 精液的稀释和保存 一、精液的稀释 • 1、稀释液的成分及作用 • 2、稀释液的种类和配制 • 3、精液稀释方法和稀释倍数
• 2、保存温度:室温(18-22C°)
2、精液冷冻保存
• • • • • • • • • 1)稀释 (1)一步稀释法: (2)二步稀释法: 2)平衡:4C°4小时 3)分装:颗粒、细管 4)冷冻 (1)液氮熏蒸 (2)自动精液冷冻机 5)、保存:液氮罐 (-196 C°)
家畜繁殖学第一章、

当温度升高时,则反之,阴囊皮肤松弛变薄,睾丸下降,降低 睾丸的温度。
四、输精管和精索
输精管(ductus deferens):为附睾管延续而来, 为运送精子的通道。 开口于尿殖道骨盆部背侧 的精阜,近开口处膨大输精管变粗形成膨大的 管壶腹部。可分泌液体并贮存少量精子。
精索(funiculus spermaticus) :由睾丸血管、 淋巴管、神经、提睾内肌以及输精管组成精索。
(二)组织结构
附睾管壁由环形肌纤维和假复 层柱状纤毛上皮构成。其中 纤毛的构造与精子尾部相似, 有独特的纤毛运动,有助于 精子的向前运动。
(三)机能(记 忆)
1、吸收和分泌作 用; 2、是精子最后成 熟场所; 3、是精子的贮存 库; 4、附睾管的运输 作用。
原生质滴
附睾具有贮存精子作用,原因如下(了解): 1、附睾管上皮可分泌营养物质,供精子发育所 需。 2、附睾内是弱酸环境(PH6.2-6.8)抑制活动。 代谢降低。 3、附睾管内是高渗压环境。颈部小滴下移时, 发生脱水,使精子内缺乏可保持活动的最低限 度的部分,故精子不运动。 4、附睾温度较低。温度低于体温。牛马羊,低 于2-4度。 以上因素使精子处于休眠状态,减少能量消耗, 因此,可长期贮存。
6、阴道
7、
一、卵巢(ovary)
(一)各种动物卵巢的形态和位置 卵巢形态:
牛、羊:扁椭圆; 马:梨状或者肾脏型(有排卵窝); 猪:性成熟前,肾脏形; 性成熟时,桑椹形; 性成熟后, 串状葡萄形。
卵巢位置:牛、羊位于骨盆腔或稍入腹腔两面 ,
猪卵巢位于腹腔约2~3对乳头处
牛的卵巢卵泡
山羊卵巢
(二)卵巢的组织解剖(记忆)
1、子宫角(uterine horn):左右各一,全长35-40cm。 两子宫角后端相合,移行为子宫体。 2、子宫体(corpus uterus):呈圆筒状,背,腹侧略 压扁。牛的子宫体在未妊娠下,表面上看有10cm,实 际上仅有3-4cm。 3、子宫颈(cervix)(子宫体和阴道连接部):是子 宫体向后延续的部分,长6-10cm。子宫颈壁厚,中有 移狭窄管道称之子宫颈管,前端开口于子宫体称子宫 颈内口,后端开口于阴道称子宫颈外口,子宫颈后部 突出于后接阴道而形成子宫颈阴道部。(注意:猪无 子宫颈阴道部)
家畜繁殖学

畜位置根据阴囊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马:阴囊在两股之间,睾丸的长轴与地面平行; 牛、羊:较马稍靠前,位于两腹股沟区,长轴与地面垂
直; 猪、猫:位于肛门下会阴区,长轴倾斜,前低后高; 狗:两股之间稍后方。
马
牛
隐睾:睾丸在胚胎发育时期在腹腔,到 胎儿期一定时期,才由腹腔下降到阴囊, 如果公兽一侧或两则睾丸未下降入阴囊, 称隐睾。
生成的温度调节器官。其功能为:
(1)保护睾丸:免受机械性、生物性、化 学性的直接接触损伤;
(2)调节温度:在体温条件下,精子不能 成活或无生殖能力(如隐睾),阴囊内的温度 比体温低3-6.8℃(牛)。天热时,内膜及睾 外提肌弛缓,阴囊壁松弛变薄下垂,同时皮肤 上有大量汗腺,汗的分泌物增加――扩大散热。 天冷时,上皮肌肉收缩,阴囊缩小,皮肤皱缩 变厚,睾丸紧贴腹部――保温。
家畜繁殖学
Reproduction in Farm Animals
家畜繁殖学课程组
第一章 家畜的生殖器官
Chapter 1 Animal Reproductive Organs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公畜的生殖器官 Section 1 Male Reproductive Organs
❖ 第二节 母畜的生殖器官 Section 2 Female Reproductive Organs
⑵子宫颈:括约肌,内层较厚,尤其为牛。
含有致密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故怀孕时――收缩,
堵住通道;分娩时――扩张有一定困难。
3、浆膜:无殊。
(二)功能
❖ 是孕育胚胎的器官 ❖ 怀孕时,子宫粘膜或一部分结构构成母
体胎盘,适应胎儿发育需要; ❖ 子宫颈是子宫对外的通道,怀孕时紧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繁殖学:研究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科学,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动物科学或畜牧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科学之一。
副性腺:包括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
(副性腺功能:冲洗尿生殖道;稀释、营养活化和保护精子;运送精子;形成阴道栓,防止精液倒流;供应精子能量)睾丸功能:精子生成:精子由曲精细管生殖上皮的生殖细胞生成;激素分泌:位于精细管之间的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雄激素能激发公畜的性欲和性行为,刺激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和副性腺的发育和功能,维持精子发生和附睾中精子的存活。
卵巢功能:卵泡发育和排卵;激素分泌。
激素:是由有机体产生、经体液循环或空气传播等途径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具有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微量信息传递物质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外激素:由动物机体内分泌释放到体外,并可引起同类动物出现行为和生理反应的一类化学物质。
生殖激素:在激素中,与动物性器官、性细胞、性行为的发生和发育以及发情、排卵、妊娠、胚胎发育、分娩、泌乳等生殖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激素。
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源下丘脑,十肽,作用:促进腺垂体释放LH和FSH。
OXT(催产素)下丘脑,九肽,作用:促进子宫收缩,乳汁排出,并具溶解黄体作用。
FSH(促卵泡素)来源腺垂体,糖蛋白,作用: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及精子形成。
LH(促黄体素)来源腺垂体,糖蛋白,作用:促进排卵和黄体的形成及雄激素、孕激素的分泌。
T(雄激素)来源睾丸,类固醇,作用:促进精子发生,第二性征和副性腺的发育及性行为的发生,并具同化代谢的作用。
E(雌激素)来源卵巢,类固醇,作用:—促进发情行为的发生,第二性征,雌性生殖道,子宫腺体及乳腺管道的发育,刺激子宫收缩,并对下丘脑和垂体有反馈调节作用。
P(孕激素)来源卵巢,类固醇,作用:与雌激素协同作用于发情行为,抑制哺乳动物的排卵和子宫收缩,维持妊娠,维持子宫腺体和乳腺泡的发育,对促性腺激素分泌有抑制作用。
RX(松弛素)来源卵巢、子宫,多肽,作用:促进子宫颈,耻骨联合,骨盆韧带松弛。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来源灵长类胎盘绒毛膜,糖蛋白质,作用:与LH相似。
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来源马属动物尿囊绒毛膜,糖蛋白质,作用:与FSH相似,促进马属动物辅助黄体的形成。
PG(前列腺素)来源子宫及其他组织器官,脂肪酸,作用:溶解黄体,促进子宫收缩。
PGF2α(前列腺素)来源子宫及其他组织器官,不饱和脂肪酸,作用:溶解黄体,促进排卵,分娩及精子传送。
睾丸下降:一般在胎儿期,受睾丸引带和性激素的影响,睾丸经过腹腔迁移至内侧腹股沟环,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内。
隐睾:睾丸未降入阴囊,在出生后乃至成年后仍位于腹腔内。
精子发生的过程:精子的发生是指精子在睾丸内形成的全过程。
包括:精原细胞的分裂和初级精母细胞的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第一次减数分裂和次级精母细胞的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第二次减数分裂和精子细胞的生成;精子细胞的变形和精子的形成。
精子发生周期:从A型精原细胞直至精子细胞变成精子的过程。
精细管上皮周期:精细管横切面中反复出现某一特定细胞组合的精细管上皮变化。
精细管上皮波:精细管上皮沿精细管纵长方向而成有规律的周期变化。
精子的结构与运动类型(存活力):头部、颈部、尾部。
直线前进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精清的成分和作用:糖类(供给精子能量,维持渗透压);蛋白质,氨基酸类(精子排出时起保护精子的作用,参与精子有氧代谢);脂类(保护精子,提供能量);酶类(催化剂);有机酸类(维持精液的正常ph,刺激雌性生殖道,平滑肌收缩);维生素(提高精子活力和密度);激素;无机离子(维护渗透压和ph)精液的理化特性:外观(乳白或乳黄色);气味(无味或略带腥味);精液量;精子密度;ph;渗透压;相对密度;黏度;导电性;光学特性。
影响精子的外界因素:温度,光照和辐射,ph,渗透压,电解质,精液的稀释,药品。
初情期(雄):雄性个体第一次释放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表现完整性行为序列的时期。
(雌):雌性动物从出生到第一次出现发情表现并排卵的时期。
性成熟(雄):青年公畜经过初情期后,身体和生殖器官进一步发育,已具备成熟和完善生殖机能的时期,标志着动物个体达到具有正常繁殖能力的年龄。
(雌):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发情和排卵正常,并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
体成熟又称为开始配种年龄,指家畜生长发育基本完成,获得了成年家畜应有的形态和结构。
发情:雌性多动在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泡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引起生殖器官和生殖道的一系列变化,并产生性欲的胜利状态。
发情周期:在生理或非妊娠条件下,雌性动物每隔一段时期就出现一次发情,通常将这一次发情到下次发情开始叫一个发情周期。
卵泡发育及形态特点:原始卵泡(体积小,无卵泡腔和卵泡膜;卵母细胞体积小;只有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位于卵巢皮质外围)、初级卵泡(卵泡颗粒细胞由扁平到立方形;卵泡细胞体积增大;无卵泡腔和卵泡膜;位于卵巢皮质外周)、次级卵泡(卵母细胞体积增大;形成ZP;形成卵泡膜;移向卵巢中央;卵泡颗粒细胞由单层到多层)、三级卵泡(形成卵泡,里面充满卵泡液;形成卵丘)、成熟卵泡(体积达到最大;卵泡液增多;卵泡腔增大;卵泡扩展到整个皮质部,而突出于卵巢的表面)。
卵子:圆球形直径小于85um;结构:放射冠、透明带(紧贴在放射冠内的一层的半透明膜,来源于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分泌物形成的细胞间质)、卵黄膜(源于卵母细胞皮质分化物,具物质交换和防止多精子受精功能)、卵泡质。
卵周隙:在卵质膜与透明带之间,由于卵母细胞的发育,特别是第一极体形成后卵黄的收缩会形成一定的空隙,具有保护卵子的作用,对精子有种属选择性。
卵泡细胞的成熟:第一极体的排出。
卵泡波:卵泡周期性生长发育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
卵泡通过征集(生长卵泡中一群小卵泡开始迅速生长)、选择(只有部分被征集的卵泡继续发育,以致最终确立优势卵泡过程)、优势化(优势卵泡迅速发育而其他同时被征集的卵泡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发育成熟。
卵泡闭锁:指卵泡在发育过程中都有中途退化,表现为功能和形态的退化从而退出发育行列(原因或机理:外周血FSH浓度下降;FSH不足,颗粒细胞对FSH反应隆低下,使卵泡内E2不足,雄激素过多,引起闭锁;优势卵泡分泌特异性因子抑制次要卵泡的生长)排卵:卵泡发育成熟后破裂,排出卵子的过程。
类型:自发排卵(卵泡发育成熟后不需外界刺激自行破裂排卵并自动形成黄体)、诱发排卵(动物经过交配或人为刺激子宫颈才能引起排卵,又称刺激性排卵)。
黄体(CL):成熟卵泡后形成黄体。
类型:功能黄体、周期黄体、妊娠黄体。
发情鉴定:外观观察法(鸣叫,摆尾);试情法(接受爬跨);阴道检查法(阴户潮红);直肠检查法等。
发情控制:应用某些外源激素或药物以及畜牧管理措施人工控制母畜个体或群体发情并排卵的技术称为发情控制。
诱发发情:是指利用人工的方法,通过某种剌激(如激素处理、环境气候变化、断奶和性剌激)诱导乏情的母畜发情并排卵的技术。
同期发情:利用某些激素制剂人为地控制并调整一群母畜发情周期的进程,使之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发情,排出正常卵母细胞,达到同期配种、受精、妊娠、产仔的目的。
超数排卵:用人工方法(例如某些生殖激素)使受处理的动物排出比自然排卵更多卵子的技术。
人工授精:在人工条件下利用器械采集公畜的精液,经过品质检查,稀释保存等适当的处理后,再用器械将精液输送到发情母畜生殖道内,使母畜受孕的配种方法。
采精方法:假阴道法(牛马)、按摩法(鸡)、手握法(猪狗)、电刺激(野生动物)。
精子保存方法:常温保存、低温保存、超低温冷冻保存(常温保存原理:可逆性的酸抑制;低温保存原理:低温可抑制精子的代谢;超低温冷冻保存原理:快速冷冻,解冻使精子迅速穿越危险区(0C---60C)由液态直接变为玻璃态减少精子损伤,从而能长期保存)精子获能:刚刚进入母畜体内的精子或刚从附睾中取出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必须在母畜生殖道内运行一段时间才具备受精能力,这种使精子从不具受精能力转变成具有受精能力的现象称精子获能。
顶体反应:精子顶体外膜与质膜泡状化融合,激活和释放顶体内各种酶的过程。
皮质反应:由精卵膜接触所触发的在Ca离子作用下,皮质颗粒以胞吐方式将内容物排出卵周系。
卵黄膜反应:由皮质反应的结果,大部分原来的卵黄膜加入皮质颗粒膜而发生膜的改组。
透明带反应:指皮质颗粒内容物的释放,改变透明带的性质阻止精子再穿入的反应过程。
妊娠识别:在妊娠的初期,孕体即能产生信号传递给母体,母体遂产生一定的反应,从而识别胎儿的存在,由此,母体和孕体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这一过程称为妊娠识别。
胚胎附植:胚胎在子宫内的位置逐渐稳定并与母体建立组织与生理上的联系。
胎盘:由尿膜绒毛膜和子宫黏膜发生联系所形成的构造。
尿膜绒毛膜部分称为胎儿胎盘,而子宫黏膜部分称为母体胎盘。
(类型:弥散型(猪、马、骆驼)、子叶型(牛凸、羊凹)、带状(犬猫)、盘状(灵长类、啮齿类)。
功能:运输(单纯弥散、加速弥散、主动运输、胞饮作用)、代谢、内分泌、免疫。
)胚胎期营养来源:桑葚期(自身的卵黄质维持营养需要)、囊胚期(来源于“子宫乳”)、附植期(吸收和吞食子宫乳;滋养层摄取子宫上皮的细胞碎屑;通过正在形成的胎盘传递营养物质)、完成附植和胎盘形成后(胎盘进行养分的吸收)。
胎膜:分为绒毛膜、尿膜、羊膜、卵黄膜、脐带(作用:与母体子宫黏膜交换养分、气体及代谢产物,对胎儿的发育极为重要)家畜胎膜特点:猪(最典型特征是在妊娠第6~12d之间,伸长时期,胚胎由椭圆形伸长到1m以上,呈线状尿膜最早在第14d出现,第15~16d形成羊膜,第26d尿膜血管贴近绒毛膜。
尿膜伸展不到绒毛膜囊两侧顶端,所以往往出现坏死端。
)马(囊胚在附着前扩张形成一个大的球形囊,在第21天羊膜充分形成并包裹胚胎,卵黄囊很大,分为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此时尿膜还小,还没有与绒毛接触,第35天,尿膜扩张,开始与绒毛膜融合,包裹膜)、牛羊(牛胚胎在妊娠第16天后形成卵黄囊,绵羊比牛可能要早2~3天,尿膜开始发育后,卵黄囊逐渐缩小,羊胚胎在第26天时卵黄囊缩小成硬圆的细条,最后完全消失,牛在第14天始见羊膜褶襞,第18天羊膜完全形成,羊稍晚,第17天才出现羊膜褶襞,牛胚胎在第20天时出现膜原基,第22天尿囊长达1cm,在第30天迅速发育26cm,并逐渐与绒毛膜黏合)。
妊娠诊断方法:外部检查法(问诊、视诊、听诊、触诊)、直肠检查法(牛羊直肠检查、羊探诊棒检查法)、阴道检查法、超声波诊断法、激素测定法。
分娩:妊娠期满,胎儿发育成熟,母体将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胎向: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纵向: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互相平行的分娩方式。
横向:胎儿横卧在母体子宫内,胎儿的纵轴与母体纵轴呈水平交叉的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