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配血标本采集制度

合集下载

输血标本采集时重要注意事项

输血标本采集时重要注意事项

交叉配血标本采集,重要注意事项:
1、凡交叉配血标本采集,都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带输血申请单、病历、采血器材等到患者床边,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抽取交叉配血标本后不能离开床边,要随即将患者信息填写在试管标签上,并且将交叉配血标本试管的副条码撕下,粘贴在输血申请单的右上角。

采血者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名和填写采血时间。

3、标本上的患者信息只能用圆珠笔填写,信息要完整准确,字迹清楚,严禁涂改。

4、交叉配血与血型初次鉴定,不能使用同一标本,且不能是同一次采集(急诊抢救时除外)。

5、凡交叉配血标本,都要专门采集,不能与其它标本一起采集。

6、每次采集交叉配血标本,只能有针对性的采集一名患者,只有在本次采血流程全部完成后,才能采集下一名患者。

7、采血完成后,操作者要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何人何时何地在交叉配血标本试管的标签上填写患者信息、何人将交叉配血标本试管的副条码撕下粘贴在输血申请单上、何人采血、何人核对等。

8、交叉配血标本要连同《输血申请单》一起送输血科。

9、备血标本采集流程与输血标本采集流程一样。

交叉配血工作制度

交叉配血工作制度

交叉配血工作制度一、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3天以内的血标本,标本无溶血、无霉菌和细菌生长。

二、严格执行查对:对姓名、科室、床号、血型。

三、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必须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时方可进行交叉配血。

做到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三者不分离。

四、ABO血型和RH血型的鉴定必须用两种方法鉴定,注意观察抗A、抗B试剂反应时间,严守标本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作好标记。

注意血清、血球比例适度,反定型时配制的2~5%红细胞悬液不能溶血。

五、交叉配血时必须严格遵守正规操作程序,认真观察结果、反复确认,如果病人同时输多个血,必须将多个献血员作交叉配血,发现不相合时要查找献血员之间的配合情况。

六、观察合血结果后认真填写报告单,并再次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报告单要求字迹工整、记录完整、准确无误。

七、如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不规则抗体检查:1、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八、严格核对制度,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登记签字。

整个交叉配血试验必须做到3项逐项核对,即合血前核对、合血时核对、合好血填单子时再次核对。

九、配血者标本及合血管保留7天后才能处理。

特殊病例分离血球、血清冰冻保存。

输血科工作制度1、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并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械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我院《输血管理规定》和补充规定。

2、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在输血管理委员会和输血科科主任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暂时离开,必须向有关人员交待,说明去向、事由、时间并按时返回。

3、一般输血,医生预先填写输血申请单并逐项填写清楚。

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制度

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制度

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管理制度1、病人血液标本采集由两名护士共同配合采集静脉采血5ml,血清和血浆都可以用于交叉实验和抗体检测,最好是血清标本,标本使用限制在3 天内含有肝素等抗凝标本可以用凝血酶或硫酸鱼精蛋白处理使其凝集析出血清.2、允许通过静脉输液口采集标本,但必须丢弃受残留静脉输液影响的5ml 标本.3、一般不允许使用溶血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实验前后必须做溶血程度的比较.4、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的所有资料必须填写清楚5、确定输血后,护士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同时采血样。

6、由护士及时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配血室,双方进行逐项核对.7、患者标本管上必须有标签,收到标本时应当面与医护人员核对血样标签与输血申请单是否相符,即双方逐项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采血日期等,并检查送检标本的质量是否与申请项目的要求相符,不符合要求的样本一律退回,并进行书面记录。

收到标有“急"字样的标本应及时处理。

8、配血室科工作人员应复核受血者(患者)ABO血型、Rh血型、抗体筛查后按科室分类保存在4℃冰箱备用。

对中心血站提供的全血及红细胞悬液血液制品也应核对ABO血型后按血型分类保存在4℃冰箱备用。

9、预约输血患者的血样在4℃冰箱保存不能超过48小时,逾期应重新抽取血样.对反复输血的患者更应注意抽取新的标本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以避免患者体内因回忆反应而产生抗体.10、确定输血后,输血科工作人员对患者的血样在交叉配血之前,应再次认真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血型。

交叉配血时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11、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按日期的先后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逾期的血样应按医疗废物处理原则处理,并做好登记工作。

12、血液标本留样保存冰箱的温度要定期监控记录,如发生故障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交叉配血操作规范(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操作规范(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操作规范(凝聚胺法)【操作人员】经批准人授权的同志【部门主管】【质量控制员】【目的】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仪器范围】双目显微镜、普通离心机。

【该SOP变动程序】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应用范围】交叉配血(凝聚胺法)的手工操作。

【标本采集和处理】1.由临床科室采用真空负压EDTA K2抗凝管采集3ml-5ml,作好标记,立即送检。

备血使用的受血者标本必须是输血前三天之内的血样。

采血时要防止溶血及多量组织液混入(多发生在静脉穿刺不顺利勉强抽血时),在病人输液时采集标本,必须从未输液的一侧肢体抽取,绝不允许在输液管接头处采集。

2.非急症病人输血前,应事先采取血标本作血型鉴定,填写申请单配血单上,以便核对。

急症抢救输血,未能事先采血检测血型,则要求由专人核对、贴标签、采取血标本送检。

3. 检验人员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检验目的以及标本是否与申请单一致。

确认无误后用专用记号笔在试管与申请单上编写对应数字序号。

并按日期索引进行登记。

4. 将标本置于台式离心机内,放置保证平衡,以1500转/min离心10分钟。

保证血浆于血球有效分离。

溶血标本应重采取、乳糜血及标本量不足应加以登记,溶血性疾病应注明。

【方法学原理】凝聚胺试验是利用低离子溶液促进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浆)中的抗体反应,再利用凝聚胺引起红细胞间非免疫性的凝集,让已有抗体(IgG)反应的红细胞间的距离缩短。

距离缩短后更能引起已反应的抗体和别的红细胞产生反应形成免疫性的凝集。

而由凝聚胺所引起的非免疫性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被后来加入的复悬液所中和而散开,如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不会散开,为阳性反应。

如没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会散开,为阴性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是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加入凝聚胺,检测供患之间是否相合,患者血清(浆)中是否含有具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异体抗体。

【试剂和材料】1.供血者血清(血浆);2.受血者血清(血浆);3.BASO凝聚胺(Polybrene)试剂盒。

交叉配血标本采集制度

交叉配血标本采集制度

交叉配血标本采集制度
1.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输血,由医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护士应对医生
开具的《临床输血申请清单》进行校验、确认,采集患者配血标本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使用规范化试管标签。

2.护士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采血试管(EDTA 抗凝管)进行采集,双人核对患者的腕带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按照静脉采血操作规程采集血标本,采血量以 2ml 为宜,并立即混匀。

3.一次只能采集一位患者的交叉配血标本,不得同时采集两位以上患者用
于交叉配血的标本。

4.采血后,要检查血标本血量是否到达指定的刻度,并观察是否有溶血,
如有此现象应重新留取标本。

5.疑难交叉配血的血标本要求采集 2 管送检,一管使用 EDTA 抗凝管,另一
管不抗凝。

6.医院工作人员使用密闭的血标本送检箱将血标本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统一送到输血科。

紧急送检的血标本应符合输血科紧急检测项目的相关要求,
并有“火急”或“紧急”字样。

7.血标本送到输血科后,与输血科人员当面完成交接,双方进行逐项核对,检查血量、标本联号、姓名、血型、病房,床号等内容是否齐全,并且完成条
码扫描。

扫描成功后,系统自动记录接收时间。

如有遗漏、血标本溶血等被认
定不符合要求的血标本,输血科予以拒收。

科室记录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不合
格标本登记本》中。

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标本的采集

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标本的采集

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标本的采集1患者准备及原始标本识别1.1患者血液采集前,应避免跑步、骑自行车、爬楼梯等剧烈的运动,要求患者休息 15 分钟后进行采血。

冬季采血时应保持血液循环通畅;1.2.静脉血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遵照医嘱准备好标本采集前所用的容器以及消毒器材、一次性注射器、标本条形码、检验申请单或输血申请单等备用。

首先确认患者姓名、住院号和血型,并将带有姓名、住院号、床位、检测项目的标本条形码贴于标本采血真空试管上;1.3.采血前应向患者作适当解释,以消除疑虑和恐惧。

如遇患者采血后发生晕厥,可让患者平卧,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恢复。

必要时可嗅芳香氨酊,针刺或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 1.4.认真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询问患者姓名而不是询问你是 XX;. 采血前必须询问病人或病人家属,核对腕带,对受检者的身份信息进行确认,采血完成后必须再次核对病人与标本的条码信息是否一致。

1.5.标本条形码上的条形码是原始标本惟一标识。

1.6 非急诊输血时,ABO、RHD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标本不允许同一时间采集完成。

2 临床医生的指导2.1.临床医生必须对患者讲清楚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检测的目的、采血时间(住院患者应在早晨卧床时取血;其他人员应最好在空腹时采血,急诊除外)及相关注意事项;2.2.临床医生应向患者讲清楚采集血液标本前,使用青霉素、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磺胺、甲基多巴、肝素、右旋糖苷等药物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临床医生确认患者近期使用上述药物,应在申请单中注明或直接通知检验科工作人员,以利于实验结果的正确判断。

3申请单的填写、处理及保存3.1.临床医生在开具输血申请单时,应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申请,填写完整,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申请科室、病人住院号、申请日期、标本类型、申请目的等。

输血申请单还需要填写患者输血前检测项目结果,包括 ABO 及RhD 血型、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LT、HBsAg 抗-HCV、抗HIV、梅毒实验结果;急诊申请输血时可写待定。

交叉配血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交叉配血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交叉配血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交叉配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确定血型和血型抗体的匹配情况。

在进行交叉配血标本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术前准备:1. 确定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并核对身份证件。

2. 检查医嘱,确认交叉配血的目的和要求。

3. 准备好所需的采血工具和试剂,包括采血器具、采血管、试剂盒等。

二、标本采集过程:1. 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采血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2.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是患者的上臂静脉,确保采血部位无明显炎症、血肿等异常情况。

3. 用洗手液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以保持采血环境的清洁。

4. 选择合适的采血器具,如一次性注射器或采血针,注意不要交叉使用,以避免感染交叉。

5. 用消毒棉球擦拭采血部位,并用无菌盖板覆盖。

6. 通过穿刺皮肤和静脉,将采血针或一次性注射器插入静脉腔内,注意采血器具与血浆不产生接触。

7. 用试管或采血管顶住一次性注射器的活塞,将静脉血缓慢地抽入管内,避免气泡的产生。

8. 抽取足够的血液样本,一般要求为2-5ml。

9. 将采集的血液转移到试管中,注意不要弄混不同的血样。

10. 将试管盖紧,并轻轻颠倒几次,使试管内的抗凝剂和血液充分混合。

三、标本处理:1. 采集完血样后,将试管放置在室温下,避免阳光直射和震荡。

2. 尽快将血样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 如需长时间保存,可以将血样置于4℃冰箱中,但不要冷冻,以避免影响交叉配血的结果。

四、注意事项:1. 采血时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技术的熟练程度,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采血时要注意血液的采集量,确保样本的充足性,以保证后续检测的准确性。

3. 采血时要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佩戴好防护装备,避免被血液污染。

4. 标本采集完成后,要及时处理垃圾和清洁工作区,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5. 在交叉配血标本采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将废弃物投放到指定的容器中。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交叉配血操作规程交叉配血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验技术,用于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交叉配血操作的规程,以确保正确而高效的操作过程。

1.准备工作:(1)确保操作室内环境整洁、无菌,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检查所需仪器和试剂的完整性和有效期,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验证。

(3)配备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和无菌衣物。

2.确定受试者和供者的身份:(1)核对受试者和供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和住院号等。

(2)核对受试者和供者的血样标本标签与申请单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3.采集血样:(1)选择适当的采血方式,如肘窝采血或掌指采血。

(2)使用无菌操作的方法,采集受试者和供者的血样,遵循正确的采血顺序和技术要求。

4.制备试验材料:(1)准备所需的试剂和试管,并检查其完整性和有效期。

(2)按照操作要求,将试剂重新悬浮或稀释至规定的浓度,并确保无菌操作。

(3)标记试管上的信息以及反应区域。

5.进行试验操作:(1)取适量的受试者和供者的血液样本,加入相应试管中,并进行试管的混匀。

(2)将试管置于恒温水浴中进行适当的孵育和反应时间,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

(3)根据试管的反应结果,判断受试者和供者的血型是否相符,即是否适宜进行输血。

6.记录和报告结果:(1)将试验结果准确记录在相应的记录表中,包括受试者和供者的血型信息和交叉配血结果。

(2)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交叉配血结果,并协助其进行输血决策和操作。

7.清理消毒:(1)完成试验后,及时清理试验台面和使用的试剂和试管。

(2)将用过的试剂和试管进行正确的分类,处理或清洗消毒。

(3)将工作台面进行清洁消毒,保持操作室内的卫生和无菌状态。

8.质量控制和评估:(1)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制度,对交叉配血操作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2)定期检查和校准操作所使用的仪器和试剂,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试验,并根据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叉配血标本采集制度
1.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输血,由医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护士应对医生开具的《临床输血申请清单》进行校验、确认,采集患者配血标本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使用规范化试管标签。

2.护士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采血试管(EDTA抗凝管)进行采集,双人核对患者的腕带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按照静脉采血操作规程采集血标本,采血量以2ml为宜,并立即混匀。

3.一次只能采集一位患者的交叉配血标本,不得同时采集两位以上患者用于交叉配血的标本。

4.采血后,要检查血标本血量是否到达指定的刻度,并观察是否有溶血,如有此现象应重新留取标本。

5.疑难交叉配血的血标本要求采集2管送检,一管使用EDTA抗凝管,另一管不抗凝。

6.医院工作人员使用密闭的血标本送检箱将血标本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统一送到输血科。

紧急送检的血标本应符合输血科紧急检测项目的相关要求,并有“火急”或“紧急”字样。

7.血标本送到输血科后,与输血科人员当面完成交接,双方进行逐项核对,检查血量、标本联号、姓名、血型、病房,床号等内容是否齐全,并且完成条码扫描。

扫描成功后,系统自动记录接收时间。

如有遗漏、血标本溶血等被认定不符合要求的血标本,输血科予以拒收。

科室记录在《*****医院不合格标本登记本》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