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科技园
全球知名工业园

全球知名工业园全球知名科技园新加坡裕廊工业园裕廊工业区位处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
1961年8月,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国家经济发展局,负责投资、建设、招商、服务、产业政策等全过程.为早期开发区的快速启动奠定了基础。
1968年6月1日,经济发展局工业园区部独立出来,成为裕廊镇管理局,主要职能为发展和管理土地、园区、不动产、城镇和国外用于工商业发展的地产,以及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新加坡政府将裕廊岛定位为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区。
1977年正式建立石化专区,启动第一期计划并开始实施,仅在80年代就成立了13家石化公司,使得石化产业迅猛发展。
为满足下游产业对烯烃的需求,1991年又酝酿第二期计划并于1997年开始施行,由此石化产业进入快速集聚发展,逐步成为世界级规模的石化基地。
裕廊工业区围绕石油和化工这个核心产业深入拓展,按照产业链进行合理延伸,不断增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实力,提高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园区内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从而保证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法国索菲亚•安蒂波里斯技术城园区占地23平方公里,是在巴黎高等矿业学校和“索菲亚协会”(当地银行、地主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成立)下主导建设的,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索菲亚•安蒂波里斯技术城建立于1969年,是法国创办最早、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一个科技园区。
主导产业突出,信息通信业成为园区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信息通信类产业占据重要地位,企业数占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80%,有300多家著名IT公司的地区总部设在这里,聚集了50多个国家的1.6万多名工程师,成为法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主要从事创新和研发环节,以及少量的小批量生产。
园区企业以创新和研发活动为主,制造、物流、市场和销售等环节相对滞后。
由于缺乏产业发展配套环境和产品市场需求,对园区进一步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采取多种途径支持企业创业发展。
日本横须贺研究园区2

日本横须贺研究园区日本橫須賀研究科學園區(YRP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距東京約100公里處,是全世界第1座以無線通訊研發、設計與製造的電信研究園區,總面積達58.5公頃,其中佔地最大的是園區進駐單位使用區,共16.5公頃,由京急電鐵及橫須賀電信研究園區共同建設及開發,其他包括研究開發區11.9 公頃,提供各大企業的獨立研究所建築用地。
橫須賀科學園區原本為民間公司自發性的提案建設,在1988年由日本郵政省(現為總務省)將此案列為國家級發展計畫,並改名為「Yokosuka Research Park 」,也就是由政府資金直接挹注,由政府與民間共同參與開發的成功通訊園區案例,定位為下一世代行動通訊(4G)前瞻性技術研發園區。
目前已有多家全球知名的無線通訊設備廠商與電信大廠,在YRP園區設立研究中心與基地,包括日本NTT DoCoMo、松下通信工業(Panasonic)、富士通(Fujitsu)、日本電氣(NEC)、日立(Hitachi)、德州儀器(TI)等大廠進行通訊相關技術開發、應用系統測試,也有多所日本國內外知名學府(如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東京大學等)設立研究所,就近與園區內研究單位與廠商進行研究計畫。
由於日本無線通訊採用的系統與世界其他國家不同,導致台灣通訊廠商要打進日本市場並不容易,然而隨著日本可能改變作風,採取Dule Band(WCDMA+GSM)的方式,台灣通訊廠商產品將有機會打入日本市場,而台灣WiMAX相關技術與產品的切入也比日本早,在簽訂合作備忘錄後,未來竹科廠商若有相關技術符合日本需求,橫須賀科學園區將可提供協助促成。
横须贺是日本神奈川县三浦半岛上的中心城市,在城市南端有一处占地面积达58.8公顷的信息通信(IT)技术科研园区。
这就是简称YRP的横须贺研究园区。
像这种集中了多家信息通信企业、研究所的信息通信专门科技园区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日本横须贺科技园成立于1972年,是日本最具特色的专业化科技园区之一。
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产业新城卫星镇大学城典型案例分析0526甄选

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产业新城卫星镇大学城典型案例分析0526(优选.)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产业新城卫星镇大学城典型案例分析美国硅谷、日本筑波、韩国大德、英国剑桥科技园、印度班加罗洋、以色列特拉维夫、芬兰因诺波利科技园、安蒂波利斯科技城、美国雷斯顿产业社区共九个案例。
一、美国硅谷(一)硅谷简介硅谷位于旧金山南端从帕洛阿尔托到首府圣何塞一段长约25英里的谷地,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人口两百多万,1951年,特曼教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化的科学研究园—斯坦福研究园,这就是现代意义硅谷的开始,此后硅谷依托于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雄厚的科研力量,发展成为为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世界上最成功的电子工业集中地和知识经济产业基地。
硅谷发展大致经历了“国防工业”( 1950s--1960s)、“集成电路”( 1960s--1970s)、“个人电脑( 1970s--1980s)和”因特网( 1990s-- ) 四个主要阶段。
无论是哪一阶段, 硅谷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出口基地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也是全球知识经济浪潮的推动者。
图1:硅谷的地理位置(二)硅谷---举世闻名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美国硅谷是举世闻名的高科技园区,培育出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诸多知名跨国企业,所取得的成就让世界叹为观止。
1、世界最先进人才和最尖端技术的聚集地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千位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约33万名高技术人员聚于硅谷, 硅谷成了美国重要的人才培养的基地和科技产业的孵化器。
截止2011年6月,这条不足50公里长的狭长地带,已聚集了近10000家高科技公司,其中全球前100大高科技公司有30%的总部位于硅谷。
硅谷上市科技公司的总市值更高达1万亿美元。
硅谷以她无穷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精英,在硅谷聚集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40多人。
国外创业园区孵化器案例:索非亚高科技园区+英国剑桥科技园

政府培训 资金支持 资金支持
非政府组织
政府培训
主导产业 索菲亚园区在产业聚集上比较聚焦,集中于三大产业而尤以 信息通信为核心,主导产业突出
索非亚园区主导产业 •信息长途电信一电子(ITE) •制药、生物、化学中心(PCB) •规模较小的能源中心
索非亚园区产业构成 •信息通信类产业占据重要地位,企业 数占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80% •有300多家著名IT公司的地区总部设 在这里,聚集了50多个国家的1.6万多 名工程师
激光扫描公司、西普数 据公司、分光小系统公 司等 企业孵化 剑桥大学 微软研究实验室 日立剑桥等
•剑桥大学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 在生物科技、通信、无线科技 及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方面享誉 世界 •世界医学和化学诺贝尔奖得主 20%出自剑桥区域 •剑桥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是剑 桥商务园产身的直接原因
剑桥商务区一半以上的 高科技企业与剑桥大学 有联系 资金支持 校企人员互动 成立圣三一中心
3
•剑桥大学作为世界一流的大学为园区输送了一流的人才 •园区政府提供资金、税收、法律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政府的优惠 政策
4
•成立 “创新产业特别工作小组”,负责创新产业链开发
•与27家银行联合推出的“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
•英国政府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曾进行长期资助 •医学研究理事会50境优势依靠拉菲特个人影 响吸引外部企业入驻,依靠外力 驱动发展 成立“经济利益集团”,进行土 地及基础设施开发,成立尼斯大 学
阶段 特征 关键 举措 关键 产业 阶段 成果
计算机、微电子和信息等产业为 主
科研人员从零增长到500多人; 企业数量扩大到200多家, IBM,DEC建立研发中心
高峰受挫回升阶段 适应新环境调整阶 段 政府推动剑桥与英 国东南部的联盟扩 大辐射 中小企业规模不大, 产销受阻;缺乏利 益刺激
世界十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世界十大著名高新技术开发区(the World Top Ten High-Tech Parks)目前世界上有十大著名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别是:1.美国斯坦福科技园。
俗称“硅谷”,它是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的,从此开了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先河,目前,该区生产的电子集成电路产品占世界总产值的四分之一;2.日本筑波科学城。
它是日本六十年代后建立起来的综合性高科技产业开发区,聚集了1.5万名科研人员千余家企业,是亚洲最大的综合性高科技产业区;3.独联体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区。
它是原苏联的六十年代建立起来的的联合综合性科研基地。
聚集了近三十所国立研究所和大学的科研力量,人数2万余人,是日前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高科技产业区;4.加拿大卡尔顿高科技区。
它位于渥太华西部。
是加拿大科技核心区,集中了近400所大学、科研机构及高新开发公司,被称为“北硅谷”;5.德国慕尼黑高科技区。
它是德国电子和微电子及机电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中心,有“巴伐利亚硅谷”美称;6.英国苏格兰高科技区。
它是英国高科技产业的中心,聚集了皇家科学院的科研机构和400余家高科技企业,生产了占英国80%的集成电路和50%以上的计算机及软件和附件产品;7.法国诺布尔高科技产业区。
它是法国高能物理和电子技术的研究中心和开发基地,拥有8000多家研究和制造高能物理和电子产品的科研机构和企业;8.意大利国家高科技区。
它主要从事通讯卫星及卫星地面接收站台票的研究和开发,迄今已为世界各国生产了六十二颗通讯卫星和七十四座地面站系统;9.瑞典希斯达电子城。
这里聚集了全国五分之一的电子公司,能生产完整的成套电子整机和附件产品;10.新加坡国家高科技区。
它是新加坡1994年全国建成的高科技产业区。
是亚洲国家中比较成熟和最先产生经济效益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
大学科技园大学角色与功能

大学科技园大学角色与功能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一、“大学主导型”大学科技园(一)美国斯坦福研究园斯坦福研究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简称SRP)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于1951年创建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Palo Alto,California),当时被称为斯坦福工业园。
“斯坦福工业园”中的“园”是公园的意思。
斯坦福研究园创办的原因,第一是为当时斯坦福大学提供收入来源。
当时,斯坦福大学基础研究力量薄弱,承担的研究项目寥寥无几,因此学校的发展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造成斯坦福大学面临财政困境。
就在此时,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的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教授为了改变这种劣势,与校长商定,并经校董事会同意,把学校内部分闲置的土地出租给企业家办厂。
第二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以来,企业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的用地需求不断的增加。
在供需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斯坦福研究园形成了。
斯坦福研究园的创办促使轻技术密集产业进驻到斯坦福大学的土地上最早的租客有惠普(Hewlett-Packard),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等等。
之后,由于产业集聚的力量,斯坦福研究园以南,圣克拉拉县(Santa Clara)境内,已经发展成为了现在的“硅谷”(Silicon Valley)。
目前,斯坦福研究园已经进入成熟期,占地700英亩,拥有140多个公司,23000多雇员,主要研究与开发涉及电子、航空与宇航、制药和化学等高新技术领域。
1、斯坦福大学的角色:“房东”斯坦福研究园是由斯坦福大学自主创办的,当时斯坦福大学只是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小学校。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至今,斯坦福研究园已经进入成熟阶段,重要标志是产业集群的产生一一硅谷,并对全美甚至全世界的科技进步发挥着引领的作用。
目前,斯坦福研究园的管理到底是由谁来做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首先,政府不是管理者。
美国本土传统哲学观认为:管理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
盖尔森基兴日光能科技园_德国

设计:基斯勒+帕特纳事务所DESIGN: Kiessler + Partner盖尔森基兴日光能科技园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部分。
它象征新时代的到来,给这个传统的工业区带来希望和灿烂的前景。
它的场地、城市肌理和建筑为产业调整树立了一座象征性的符号,为指导未来产业发展的德国尖端科技研究和创新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作为盖尔森基兴传统的玻璃和能源产业的延续,科技园扩展为一个太阳能研究中心,它致力于创造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科技园的工作环境。
在这里,技术创新一直开发到生产阶段。
为了促进鲁尔中心区新产业结构的形成,科技园为致力于创新的公司提供了理想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这里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为本地带来了就业机会。
科技园目前集中了大约12家机构,其中的太阳能光电技术研究机构的研究目标是开发新型染料太阳能电池。
大幅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
科学家从1995年开始开发这种耐用高效的用于墙面和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2000年,第一座采用这种电池的发电厂在盖尔森基兴投入运行。
通过国内竞赛,科技园是按照慕尼黑凯斯勒事务所的设计方案建成的,它获得多个奖项,并被誉为“欧洲最好的商务中心之一”。
由于该设计将建筑置于用地边缘,使得中心部分有很好的湖面环境景观,成为当地的休闲区,由于科技园周边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这一点受到广泛的赞誉。
同时,建筑本身是一件艺术品,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音乐会和展览常常在这里举行。
其次,由于建筑密度的降低,建筑本身与景观融为一体。
盖尔森基兴日光能科技园是一座现代风格的建筑,共 3 层,入口设在东侧。
南北方向 300m长廊形成建筑主体,长廊东侧排列9座研究用房,南北向的研究用房有利于日光能收集利用,提供了约9 000m2 的办公室和实验室空间,另有 1 800m2 条件非常好的车间。
结合地段整治开挖了一个大湖面,雨水不是排入城市管道,而是收集并蓄积在湖中,用于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玻璃长廊西向为斜玻璃幕墙,延伸入水池中,景色优美。
肩负历史使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规 划确 定 : . 深圳高 新区将致 力于建设 具有世界 影 响
力 的一 流 高 科 技 园 区 , 使 之 成 为 推 动 “ 圳 速 度 ” “ 圳 并 深 向 深
则, 引进更 多的国内著 名高校到大学城办学 , 有效解决深圳
( 包括高新 区、 产业带在内 ) 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3构建 深港 创新圈。深圳高新 区是 “ . 深港创新圈 ” 的重
要 载 体 , 圳 高 新 区将 主 动 融 入 “ 港 创 新 圈 ”体 现 与 落 实 深 深 ,
创新” 变的领航 区, 转 发展 “ 三创一高 ” 的产业 核心 区, 展示 自主创新 、 与香港协 同发展 的技术极 , 成为汇聚全球华人 创
“ 深港 创新 圈” 的资源共享、 教育同步 、 交通便利等 功能。在 资源共享方面 ,高新区引入政府机构和 民间组织的丰富创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20 0 6年 , 深圳市委市政府 做 出《 关于实施 自主创新战 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的决定》 明确提 出要“ , 建设 世界一
产业的旗帜举得更高 , 发挥 区域创新体 系 , 建设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 的高地 , 营造适合 创新 的“ 湿地 ” “ 、 洼地 ”并使 之成 , 为 创业的沃土、 成功的家园, 为深 圳早 日建成 国家创新型城 市做 出应有的贡献 。
新资源。目前 , 香港 的大学已经出资 29亿元在深圳高新区 . 建成或在建研究 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 、 产学研基 地。在教 育 同步方面 ,高新区进一步拓 展深 圳虚拟大学园香港成员 院校的发展空间。 在交通便利方面 , 高新 区以往返深港两地 科技 园区和大学城之间“ 深港创新圈 ” 公务直通 巴士的开通 为契机 , 促进两地 创新要素 的流动 , 将本 区建设成 为深港创 新 圈中创新资源最为集 中、 创新活动也最为活跃的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种模式
共同现象
▪ 知识密度高 ▪ 员工的高素质和流动性 ▪ 与工业界密切结合 ▪ 鼓励创新 ▪ 高质量的生活 ▪ 专业化的商业基础设施 ▪ 政府优质和高效的支持 ▪ 中介组织
产业聚集 ▪ 美国硅谷鲜明的
产研一体化特征 ▪ 日本筑波从“科
学城”到逐步与 产业结合 ▪ 印度班加罗尔产 业群
创新网络 ▪ 创新源-科研单位 ▪ 创新主体-企业 ▪ 创新建设主体-政
2020/3/20
硅谷模式的关键成功要素
举例
学术/人才 源泉
创业氛围
政府支持
风险投资
专业化的服 务支持
2020/3/20
– 国际领先的研究型大学和本地企业的紧密关系 – 区内具有经验的工程师和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管理人员 – 高质量、高度流动的人才
– 灵活的工业体制 – 使创业精神转化为科技创新的环境条件 – 鼓励创新、分享、学习和容忍失败的商业哲学 – 良好的人际网络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首建科技园区的时间
18%的园区在
18%
2000年以后2建
立
48%
30%
2%
2%
1960-69 1970-79 1980-89 1990-99 2000…
国家/地区 时间
美国 苏联 日本 丹麦 澳大利亚 法国 以色列 英国 比利时 韩国
1951 1957 1963 1965 1965 1969 1970 1972 1972 1974
位于居民数少于50万的小城市
24%
位于居民数多于100万的大城市
15%
临近大城市
7%
位于居民数在50-100万的中型城市
5%
临近小城市
4%
临近中型城市
1%
位于乡村
国际科学园区协会 2002年10月统计数据
2020/3/20
科学园区与周边大学有着密切联系
44%
距大学 5-20公
里
距大学 20公里
以上
不明
大萧条时期开始
二战开始 Terman教授成功地从华盛顿政府
手中获取了大量政府合同
美国社会进入战后经济快速发展时 期,斯坦福大学希望开发工业园区 但面临资金短缺,它将大量不能变 卖的闲置土地长期租给公司而换取 部分股权
国防工业如航空、航天和电子极大 刺激了硅谷的发展
硅半导体材料的应用替代了电子真 空管,半导体工业产生
位于大学 园区内或 毗邻大学
4% 9% 11%
28%
48%
距大学园 区5公里内
按占地面积,全球科学园区大致
可分成大型、中大型、中小型和
小型园区
中大型: 60-100万 平方米
不明: 2%
大型:100 万平方米 以上
5% 20%
21%
51%
小型:20 万平方米 以内
中小型: 20-60万平 方米
国际科学园区协会 2002年10月统计数据
硅谷的发展历程同斯坦福大学的
变迁,以及美国经济的兴衰息息
年 份
1980
美国经济相关议题
芯片价格下跌导致电脑家庭化和个 人化,微机市场全面展开
1990
相关 硅谷历史上的里程碑
电子管 微波设 硅半导 晶体管 集成电 微机 互联网 软件
设备 备
体
路
1982年IBM公司成立。PC的发展也推 动了外围设备和系统软件的研发和生产
Sun, Cisco,Netscape等公司的诞生将 硅谷带入互联网时代
2000
2020/3/20
硅谷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互联网
个人电脑
集成电路
价
值 增
国防工业
加
2020/3/20
数据来源:Silicon Valley Edge
近十年硅谷工作岗位增长最多的 是软件业、技术相关服务和计算
机硬件
2020/3/20
关键推动力
学术推动 来自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作为科技核心所提供技术和服务人才是硅谷经 济的直接推动
军事推动 50、60年代起,美国国防工业的需求成为巨大推动力;据统计由国防机构所订购 的半导体数量占该地总产量五分之二的比率
企业家的投资热情 一批金融家和学者向以研究为基础的企业提供资金,力求利用在战争中开发的新 技术,掀起银行、保险公司和私人投资的热潮
140
1992 120
2001
100
工 80 作 数 60 ( 千 40 人 ) 20
0 生物科技
国防/航空
计算机/通信 销售/工程/服 务
半导体/半导 体设备
软件
2020/3/20
数据来源:California Employment Development Department, Collaborative Economics
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 的统计,硅谷吸收了全美三分之 一的风险投资,并吸引了世界上 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在其中落户 - 硅谷企业历年吸收的风险投资 -
百 万 美 元
数据来源:MoneyTree Survey: PriceWaterhouseCoopers, Venture Economics and the National Capital Association
– 制定公司运营规则 – 购买公司产品 – 充当融资者和早期开发者
– 与硅谷内外风险投资基金的紧密联系 – 获得风险投资的消息渠道 – 每年吸纳风险投资约150亿美元
– 知识产权律师 – 房地产开发商 – 吸引投资的网络 – 基于网络的技术合作
2*0E2s0tim/3a/t2e 0
吸引风险投资数额最大的是软件
公司
- 按行业硅谷企业吸收风险投资比例 -
6%
1%
7%
8%
9%
5% 10%
13%
22%
19% 19%
IT行业共
19%
吸收69%
的风险投
资
软件 网络 电信 IT服务 电子和 半导体 医疗 生物 其他 服务业
设备
计算机
设备 技术
设备
数据来源:MoneyTree Survey: PriceWaterhouseCoopers, Venture Economics and the National Capital Association
高科技园区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
同的叫法和定义,在本章节的讨 论中统一称为科学园区(Science
科学园区的定义
Park)
科学园区是由专业人士管理的组织,主要目的是通过促进创新和有关的商 家和研究所的竞争来使当地的财富得以增长。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科学园 区刺激和管理高校中知识和技术。
—— 国际科学园区协会官方定义 2002年2月
洛克希德帮助学校建立航天航空系,斯 坦福给予技术指导和员工培训。IBM、 NASA和施乐公司的研发机构也加入
Intel公司在硅谷诞生,制造的芯片成为 行业标准,从小规模定制发展到大/20
1980
Intel 引入CPU 70年代中期,一些学生开始研制个人电
脑; Apple电脑公司在1976年诞生
1964年,冷战智囊团提出互联网络 的设想
相关 硅谷历史上的里程碑
电子管 微波设 硅半导 晶体管 集成电 微机 互联网 软件
设备 备
体
路
斯坦福从MIT引进电子工程教授 Frederick Terman,即后来的“硅谷之 父”,积极鼓励学生在学校附近创业
1937年Palo Alto公司在车库里诞生,生 产音频振荡器audio-oscillator
– 提供环境使大型的跨国企业通过它与某个知识创新中心建立起紧密的互 动,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 与大学或其他高等研究机构具有正式的和运作上的联系
2020/3/20
—— 英国科学园区协会 2002年年报
全球科技园区大多建于20世纪90
年代,但仅2000年至2002年之间
,就有18%的新园区诞生,可见
科技园区增长势头之猛 全球科技园区
园区管理
– 景观规划 – 行政管理 – 优惠政策 – 招商引资 –…
世界科学园区案例研究
美国-硅谷 法国-安蒂波利斯科技城 爱尔兰-国家科技园区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 日本筑波科技城 台湾-新竹科学园区
2020/3/20
基本情况
形成时间: 20世纪50年代 占地面积: 硅谷位于加利福尼亚北部旧金山市的圣克拉拉县(Santa Clara)中,它是一个长 约30英里,宽约10英里的半岛 人口: 3833487 规模: 拥有高科技公司16600家,提供技术岗位566700个 (2001年) 收入水平:技术人员平均年薪为101000美元 ;非技术人员平均年薪为44400美元 失业率: 7.3% 知名租户: 私人公司:Calient Networks; INKRA Networks;
硅谷第一家公司Palo Alto所在地
圣克拉拉县
硅谷聚集了逾16600家高科技公 司,其中约有1000余家将总部设
在硅谷
2020/3/20
硅谷的发展历程同斯坦福大学的
变迁,以及美国经济的兴衰息息
年 份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美国经济相关议题
经济萧条,大学毕业生面临工作机 会少的问题
2020/3/20
按管理体制分,主要有五种模式
模式 自然发展模式 政府管理模式 大学管理模式 公司管理模式 基金会管理模式
2020/3/20
管理体制
自然发展,完全由市场推动而成, 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举例 美国硅谷、128公路
由政府设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进 行全权管理
日本筑波、韩国大德 科学城
由大学设立专门机构对大学校园内 的科学园或孵化器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