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课件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述1.1 秦汉文学的背景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等。

强调秦汉时期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1.2 秦汉文学的特点分析秦汉文学的特点,如诗歌、散文、辞赋等。

探讨秦汉文学的主题、风格、形式等。

1.3 秦汉文学的重要作家介绍秦始皇、司马相如、曹操等重要作家。

分析他们的文学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楚辞汉赋2.1 楚辞的起源和发展介绍楚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强调楚辞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2.2 楚辞的代表作品分析《离骚》、《九歌》等楚辞代表作品。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情感、意象等。

2.3 汉赋的兴起与发展介绍汉赋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分析汉赋的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法。

第三章:唐诗3.1 唐诗的背景与特点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和唐诗的起源。

强调唐诗的特点,如音乐性、抒情性、艺术性等。

3.2唐诗的代表诗人与作品介绍李白、杜甫、王维等代表诗人。

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和艺术成就。

3.3唐诗的主题与影响探讨唐诗的主题,如爱情、自然、人生等。

强调唐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地位。

第四章:宋词4.1宋词的背景与特点介绍宋朝的历史背景和宋词的起源。

强调宋词的特点,如抒情性、音乐性、形式多样性等。

4.2宋词的代表词人与作品介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代表词人。

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和艺术成就。

4.3宋词的主题与影响探讨宋词的主题,如爱情、自然、人生等。

强调宋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地位。

第五章:元曲5.1元曲的背景与特点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和元曲的起源。

强调元曲的特点,如戏曲表演、音乐性、抒情性等。

5.2元曲的代表曲家与作品介绍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代表曲家。

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和艺术成就。

5.3元曲的主题与影响探讨元曲的主题,如爱情、社会、人生等。

强调元曲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地位。

第六章:秦汉小说与散文6.1 秦汉小说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秦汉时期小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强调小说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课件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课件完整版
更是常常出现于《淮南子》中。《淮南子》中的
作品又时而带有楚骚之风韵。道家文辞与楚骚风 韵的结合造成《淮南子》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引譬连类是《淮南子》中运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 在《淮南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比喻、寓言、 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出现于文中,大大增 强了作品的形象性。作者非常重视这种“揽物引 类”、“引譬援类”的表达方式,《要略》说: “言天地四时而不引譬援类,则不知精微。” 《淮南子》这种表达方式打破了自然、社会与人 的界限,在天地与人事、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 幻的事物之间博采旁搜,纵横驰骋,形成酣畅淋 漓、广博宏富的审美特征。
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使得“天下 轶闻旧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司马迁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目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写成卓 绝千古得《史记》一书。
此外,在大一统局面下,封建专制统治加 强了,很多知识分子感到行动不自由,思 想受限制,有一种有志难伸的压抑感,因 而出现了一批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
走向独立的趋势,人们在观念上开始把文 学和学术著作加以区分,出现了“文章” 和“文学”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
司马相如、司马迁、王褒、刘向等以散 文或辞赋著名的作家被看作是文章之士, 在人们心目中与公孙弘、董仲舒、萧望 之、梁丘贺等以儒术进身的人有明显的 区别。
通过总结辞赋的创作,人们开始认识到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如司马相如认为 赋的特点是:“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 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汉宣 帝认为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 丽可喜”,能够“虞悦耳目”。
大一统的局面造成了一种恢宏开阔的时 代精神,人们踔厉奋发,积极进取,重 视名节,普遍带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 感和历史责任感,有一种雄骏豪迈的气 概。这种时代精神在汉代文学中表现为 富于气势和激情、浑厚朴拙、奇肆雄健 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掌握秦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

3. 理解秦汉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

2. 秦汉文学的特点:现实主义精神的兴起,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3. 秦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屈原、司马迁、班固等。

4. 秦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品:《离骚》、《史记》、《汉书》等。

5. 秦汉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了解秦汉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2. 通过分析屈原、司马迁、班固等作家的生平和创作,加深学生对秦汉作家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讨论秦汉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对秦汉文学的深入思考。

第二章:屈原与楚辞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 理解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楚国的衰落和屈原的政治遭遇。

2. 《离骚》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和追求理想的精神。

3. 《离骚》的艺术特色: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4. 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传统。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离骚》,理解其内容和主题。

2. 分析《离骚》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欣赏其艺术魅力。

3.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教学目标:1.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理解《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内容:1. 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 《史记》的主要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3. 《史记》的特点:真实、客观、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人物和事件。

4. 《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精品PPT】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课件

【精品PPT】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课件

25~55 年
56~75 年
76~85 年
86~105 年
106年
107~ 125年
大赋:班固、张衡等。散文:班固、王充等。诗 歌:汉乐府诗、班固等。
汉帝世代与文学分期(四)
东汉后期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刘保 刘炳 刘缵 刘志 刘宏 刘辩 刘协
126~ 144年
145年
146年
贾谊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专题性的政论文,如《过秦》、《大政》 等篇。《过秦》分上、中、下三篇,是贾谊 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心思想是总结秦代兴亡 的历史原因。
二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所谓 《陈政事疏》及《新书》前四卷“事势”类 就是这种文章。
三是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文章, 《新书》后六卷的“连语”、“杂事”大都 属于这一类。
147~ 165年
166~ 188年
189年
190~ 220年
诗歌:《古诗十九首》、赵壹等;赋:张衡、赵壹 等;散文:仲长统等。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节《吕氏春秋》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 第四节《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第一节 《吕氏春秋》
• 吕不韦召集门客所著述, 是战国诸子向汉诸侯门
第四节《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 《淮南子》的独特成就。
–道家思想为主的理论性著作。 –追求巨丽之美。 –纵横家说辞之特点:广征博
引,反复论证。 –楚文化对审美风格的影响。
第四节《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其他西汉散文。 –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
露》。
– 刘向:编著《说苑》《新序》等。
秦汉文学——绪论
• 秦汉时期作家状况 • 秦汉时期文学基本态势 • 汉代经学影响文学

秦汉文学课件(最新)

秦汉文学课件(最新)
• “不歌而诵谓之赋”
• 赋的一般特点是:内容侧重于叙事,多用 陈述性、叙事性和描绘手法,形式上介于 诗歌和散文之间,不能入乐歌唱,只适宜 于朗读。
汉赋的源流及形成
• “文学是一条长河,如果说《诗》三百篇是一条上 源,经(除了《诗经》)传诸子是一条上源, 《楚辞》是一条上源,那么,西汉文学汇合了这
第一章 秦汉社会与秦代文学概说
• 一、秦代社会与文学概说
•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秦朝实行了政治、经济、文化 的系列改革以适应统一的需要。秦朝文化 上统一文字给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 的条件。秦朝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秦朝文化上的专制和对人民思想的 钳制,使秦朝文学几乎一片空白。
些上源成为经》 • 班固《两都赋序》:“赋也,古诗之流也。”
《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
语出杨雄《法言》。“劝”是鼓励、 提倡之意,“讽”是讽谏。“劝百讽 一”是说二者在赋中所占比例的悬殊。 杨雄认为汉赋应对统治者进行讽谕使 之归于节俭,但赋中却总是用极大篇 幅铺叙他们的奢侈享乐,仅在结尾处 流露一点讽谕之意,甚至适得其反, 助长奢侈心理。“劝百讽一”之说虽 是出于批评之意,却从本质上揭示了 汉大赋的整体特征。
• 黄老之学:
•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 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 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 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 “赋家之心,苍括宇宙,总揽人物”(司马 相如语)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语)
• 四、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 2、楚辞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既死之后,楚 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又说:“(屈原)乃作《怀沙》之赋”,班固称: “其文弘博典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 华,则象其从容。”(《离骚序》)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二版 PPT网络教学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二版 PPT网络教学

• 《两都赋》与《二京赋》有同有异 • 相同点:都有审美判断和道德判断相疏 离和矛盾倾向,都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 等等。 • 不同点:《两都赋》题旨复杂,《二京 赋》题旨相对集中,就是俭和奢。在描 写程序上《二京赋》也没有《两都赋》 复杂。
• 东汉京都题材的大赋还有王延寿的《鲁 灵光殿赋》 • 这是专写宫殿之雄伟壮丽的作品。赋前 半铺陈宫殿的本体特征,后半叙述宫殿 的功能效应。作品充满神异怪诞之气, 体现了作者的审美取向。
3、文学经历了批判——赞颂—— 批判的发展过程 4、汉代文学与楚地文学有渊源关 系 5、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相互促进
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汉代文学铺张扬厉,经学繁琐解读。 文学与经学在语言运用上有共同之处 文学和经学思维机制有相通之处 汉代文学重摹拟、因循守旧而缺乏创造性 经学重承袭,传授先师之言。 汉代经学对文学思潮有很大影响
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 赋 :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扬雄、 斑固、张衡 。 • 楚辞:刘向、王逸 。 • 叙事散文 :司马迁、斑固。 • 诗歌 :乐府、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汉代文学发展分期: 1、高祖至景帝:初创期 代表作家是贾谊、枚乘。 2、武帝至宣帝:全盛期 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司马迁等。
《上林赋》写亡是公对子虚、乌有及齐 楚诸侯的批评。作品渲染了上林苑游猎 之盛及天子对奢侈生活的反省。 • 结尾委婉讽谏,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 的传统。
• 《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汉赋中最优 秀的作品,具有典范意义 。此赋艺术地 展现了汉代盛世景象,汉天子的声威, 表明作者对游猎生活的态度,对人民的 关心。
• • • • •
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 “九体” 王褒的《九怀》 刘向的《九叹》 王逸的《九思》

古代文学史秦汉PPT课件

古代文学史秦汉PPT课件

1
贾谊《过秦论》
2
晁错《论贵粟疏》
3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王充《论衡》
7
2020/7/21
贾谊 《过秦论》
一是前面为 后面蓄势 的写法
仁义不施, 攻守之势 异也。
铺垫对比 鲜明
对比鲜明 发人深思
感情充沛 行文流畅 善于雄辩
“西汉鸿文”
8
2020/7/21
三、司马迁 《史记》
1
司马迁与《史记》成书
2
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尚安事客?然公子遇 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
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
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 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
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
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1姬5 果盗兵符与公子。
2020/7/21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
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
14
2020/7/21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
而行,侯 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
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二编秦汉文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二编秦汉文学课件
第三节 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P97
单选、多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P97
一、引经据典、以灾异论政: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的主流新趋向
单选、多选
第三节 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一、引经据典、以灾异论政: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的主流新趋向 P98
——仲长统《昌言》
文风较为质朴,富于论辩色彩,言辞激烈。
第四节 东汉散文的演变
三、东汉其他散文 P102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课后练习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1、下列作品中,属于王符《潜夫论》的是(

A、《谏营昌陵疏》 B、《艺增篇》 C、《抑谶重赏疏》 D、《实贡篇》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课后练习
5、简答:简述贾谊政论散文的艺术特色。 6、简答:简述晁错政论散文的主要特色。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答案
1、B 2、A 3、ABC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中国古代文学史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第 一 部
秦 文
分学
目录

第 二 部
汉 文
分学


第 三 部
南 北
分朝




第 四 部
五 代
分文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编第一章 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陈骞
12
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 “独尊儒术”与五经博士。
董仲舒、孔安国 等受重用。武帝建元 五年(前136),置五 经博士。
制作:陈骞
13
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派。
制作:陈骞
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 解经与文学创作。
制作:陈骞
15
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制作:陈骞
2
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制作:陈骞
3
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情况。
制作:陈骞
4
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 西汉初诸侯喜招纳文士。
制作:陈骞
5
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 社会上层的文学爱好。
制作:陈骞
6
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 中央政权设立的文艺机构。
汉 年~ 刘邦 西安西北)

帝、
公元8年
210年
新 公元8年 王莽 长安(陕西 23年被绿林军所灭
~23年
西安西北)
东 25年~ 光武帝 洛阳(河南 220年被曹丕取代 共历12
汉 220年 刘秀 洛阳)
帝、
196年
制作:陈骞
21
汉帝世代与文学分期(一)
政论散文:贾谊、晁错等;赋:贾谊、枚乘 等。
• 《过秦》上篇主要叙述秦国力量的强大,是 全文的关键。它用渲染、比衬手法显示秦国 的声威。如写六国人材众多,“以什倍之地 、百万之众,仰(《史记》作“叩”)关而攻 秦”,结果却为秦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流血漂橹”。但就是这个“席卷天下”、 “威震四海”的王朝,却在“率散乱之众数 百”的陈涉“奋臂大呼”下土崩瓦解。
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 经学的文艺观。
“文章”的概念。 “诗人之赋丽以则”。 “信而好古”。 参看《毛诗大序》。
制作:陈骞
16
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 大赋是汉代“一代之文学”。
制作:陈骞
17
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 散文概况。
制作:陈骞
18
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 诗歌概况。
• 中篇中从各方面来阐明民心的作用,读完中 篇人们自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民心一 失,无论如何强大也不免覆灭的命运。
• 《过秦》篇在文字上颇重修饰,又善于铺张 渲染,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晁错(?——前154),文景时人,官至 御史大夫。著有《贤良文学对策》、 《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 《论贵粟疏》等。其中以《守边劝农 疏》、《论贵粟疏》(此二疏原为一文。 《汉书 晁错传》于《守边劝农疏》前 云:“错复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 世急务二事曰……”然此疏实只言守边 备塞一事,另有《论贵粟疏》载于 《汉书 食货志》,正言劝农力本事, 故知二疏原为一篇。)最为著名。

代的特点。他的文

章,都是实用性的,

但在艺术形式上有 自己的特点,值得 我们在应用文写作
刻 石
中借鉴。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初 期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年十八, 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二十馀,为博 士,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了卓越的政 治才能,得到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 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在贬谪中, 他仍不忘国事。后为梁怀王太傅,死时年仅 三十三岁。所著文章五十八篇,刘向编为 《新书》。
•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 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yan )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 而陛下说之。何也?
• 文章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辞说的 习气。而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 流畅,与汉初散文和汉代辞赋也颇 为接近。
鲁迅:“秦代 文章,李斯一人而

已。”这要考虑时
贾谊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专题性的政论文,如《过秦》、 《大政》等篇。《过秦》分上、中、下 三篇,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心思 想是总结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
二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 所谓《陈政事疏》及《新书》前四卷 “事势”类就是这种文章。
三是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 文章,《新书》后六卷的“连语”、
制作:陈骞
22
汉帝世代与文学分期(二)
汉大赋:司马相如、扬雄等。散文:司马迁等。
制作:陈骞
23
汉帝世代与文学分期(三)
大赋:班固、张衡等。散文:班固、王充等。诗 歌:汉乐府诗、班固等。
制作:陈骞
24
汉帝世代与文学分期(四)
诗歌:《古诗十九首》、赵壹等;赋:张衡、赵壹 等;散文:仲长统等。
制作:陈骞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 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李斯,楚 人,曾师事荀卿。入秦为吕不韦舍人, 后为秦丞相。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 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它首先历叙秦 穆公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 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然后列举 种种器物玩好,虽不产于秦,而秦用之, 以与异国人材相比,揆之以事理,说之 以利害,更加强了说服力: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节《吕氏春秋》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 第四节《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第一节 《吕氏春秋》
• 吕不韦召集门客所著述, 是战国诸子向汉诸侯门
下文人的过渡。
• “法天地”的体系。
• 说理方法与文章风格统 一。
吕不韦画像
• 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它包括八览 、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吕览”。 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 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书中保存了大 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它是一种 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 入,最见条理。和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一样, 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增加了文章 的形象性。例如《荡兵》、《顺说》、《察 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点。
制作:陈骞
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 东汉盛行游学游宦。
制作:陈骞
8
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 武帝宣帝时期“盛世之音”。
制作:陈骞
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 文人的理想与命运感慨。
制作:陈骞
10
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 楚人精神的变迁。
制作:陈骞
11
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 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相促进。
制作:陈骞
19
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 秦及汉代文学分期。
制作:陈骞
20
秦汉朝代情况
时 时间 建国者 都城
亡国时间
世代

秦 前221 始皇帝 咸阳(陕西 前206年被刘邦领 共历2世、
年~ 嬴政 咸阳东北) 导的起义军所灭 15年
前206

西 前202 高祖 长安(陕西 公元8年被王莽取 共历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