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149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课件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课件完整版
更是常常出现于《淮南子》中。《淮南子》中的
作品又时而带有楚骚之风韵。道家文辞与楚骚风 韵的结合造成《淮南子》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引譬连类是《淮南子》中运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 在《淮南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比喻、寓言、 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出现于文中,大大增 强了作品的形象性。作者非常重视这种“揽物引 类”、“引譬援类”的表达方式,《要略》说: “言天地四时而不引譬援类,则不知精微。” 《淮南子》这种表达方式打破了自然、社会与人 的界限,在天地与人事、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 幻的事物之间博采旁搜,纵横驰骋,形成酣畅淋 漓、广博宏富的审美特征。
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使得“天下 轶闻旧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司马迁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目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写成卓 绝千古得《史记》一书。
此外,在大一统局面下,封建专制统治加 强了,很多知识分子感到行动不自由,思 想受限制,有一种有志难伸的压抑感,因 而出现了一批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
走向独立的趋势,人们在观念上开始把文 学和学术著作加以区分,出现了“文章” 和“文学”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
司马相如、司马迁、王褒、刘向等以散 文或辞赋著名的作家被看作是文章之士, 在人们心目中与公孙弘、董仲舒、萧望 之、梁丘贺等以儒术进身的人有明显的 区别。
通过总结辞赋的创作,人们开始认识到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如司马相如认为 赋的特点是:“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 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汉宣 帝认为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 丽可喜”,能够“虞悦耳目”。
大一统的局面造成了一种恢宏开阔的时 代精神,人们踔厉奋发,积极进取,重 视名节,普遍带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 感和历史责任感,有一种雄骏豪迈的气 概。这种时代精神在汉代文学中表现为 富于气势和激情、浑厚朴拙、奇肆雄健 的审美特征。

古代文学史第二编课件

古代文学史第二编课件
3.贾谊的政论散文,全面地阐述了深刻的政治 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鲜明地表达了汉 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建帝国创始时期积极用 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 中国散文开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散 文的最高成就。
二、?淮南子?
淮南王刘安门客所编,原称?淮南鸿烈?, 共21篇,十几万字。被后世列为“杂家 〞,实际上是以道家思想为主,杂有儒、 墨、法家等思想。多用历史、神话、传 说、故事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第二节 贾谊和枚乘
一、贾谊。 其赋作继承了屈原楚辞的创 作精神,“屈子之赋,贾生得其质。〞 〔刘熙载?艺概•赋概?〕是汉初骚体赋的 典型代表。贾谊赋作在内容上继承了?离 骚?的讽怨精神,抒情色彩浓厚,感情深 沉激切。?吊屈原赋?、?鵩鸟赋?。
?贾谊论?:“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 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
一、贾谊:?过秦论?、?论积贮疏?、?陈 政事疏?。
二、晁错:?论贵粟疏? 三、?淮南子? 四、桓宽〔西汉后期〕:?盐铁论? 五、 刘向:?说苑?、?新序? 六、王充?论衡? 七、王符?潜夫论?
一、贾谊
1.?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58篇,收录 于?新书?。
2.贾谊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专题性政论文, 如?过秦论?;针对各种具体问题的疏牍文,如? 陈政事疏?;杂论。
“寂寂寥寥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卢照邻?长安古意?
二、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开展到描摹都市、 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 之雄伟,物产之富饶。

第六讲 秦汉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六讲  秦汉文学概论PPT课件

司马相如及其《子虚赋》、 《上林赋》
• 一、大赋的特点: • 1、规模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 • 2、手法内容上,极度地铺张扬厉 • 3、主旨上,既美且刺 ,“劝百讽一” • 4、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 • 5、用韵和语言上,韵散相间,以四、六言为
主,杂以三、五言。
23
• 二、司马相 如的代表作 品:《子虚 赋》和《上 林赋》
鸿业”、“立乐府,采歌谣” • 文学成就:大赋、大著、大机构 • 代表作家:司马相如、东方朔、司马迁
10
西汉后期和东汉文学
• 思想上:经学泛滥,谶纬学说兴起 • 文学成就:政论散文、历史散文、诗赋 • 代表作家:王充、班固、张衡等
11
汉代文学特点
• 1、汉代是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的时代 • 2、出现了普及于全国的文学样式和以京师为
中心的全国性的文学网络——赋、五言诗 • 3、汉代文人具有宏大的视野,创作出宏大的
作品——《史记》、汉赋 • 4、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样式,为后世文学奠
定了基础——赋、五言诗
12
13
什么是赋?
• 铺叙手法 • 用诗方法 • 文体形式
•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讲究押韵、对仗和形式的整饬;又像 散文,句型自由,可骈可散。汉赋的文 体来源是多方面的。
24
• 《子虚赋》作于相如为梁孝王宾客 时,《上林赋》作于武帝召见之际, 前后相距十年。但两赋内容连属, 构思一贯,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 下章。
25
• 作品虚构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 并通过他们讲叙齐、楚和天子畋猎的状 况,他们对此事的态度,结成作品的基 本骨架。作品生动描绘出大汉帝国的富 庶繁荣,是大汉帝国盛世景象的艺术再 现。司马相如将夸张描绘的艺术渲染原 则和验证的艺术旨趣紧密结合在一起, 对艺术巨丽之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社会意 义即讽谏作用的依归,较好的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

• 《长门赋》
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音晃)而外淫。浮云郁 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 君之车音。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音掺) 襜。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 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 蹝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音千)殃。
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 席荃兰而茞香。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 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
3、抒情小赋 产生并盛行于东汉中期和后期。在内容上侧重于咏
物和抒情,篇幅短小精悍,不用问答体,句式多样, 文辞清丽,多用韵语 。 张衡的《归田赋》首开抒情小赋的先河。 弥衡的《鹦鹉赋》 赵壹的《刺世嫉邪赋》
(二)作家群体、文化学术由藩国向宫廷集中,文学 成为“润色鸿业”与娱乐宫廷的重要工具。
(三)文学的浪漫性与经学的虚幻性。
(四)作家关注社会与人生,文学创作与社会历史共振,文学呈 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司马相如说: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 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贾谊的创作 第一类:专题政论文。他的政论散文代表了汉初政论
散文的最高成就。代表作是《过秦论》三篇。 第二类:针对具体问题而写的疏牍文。代表作是《陈
政事疏》、《论积贮疏》。 第三类:杂论
二、刘安与《淮南子》
赋是我国文学中较早自觉的一种重要文体。 其形式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内容侧重叙事 状物,兼具抒情说理功能。
二、汉赋的渊源

秦汉文学PPT演示课件

秦汉文学PPT演示课件

《孔雀东南飞》、《上山采蘼芜》。
• 3、汉乐府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刻画上,显示了娴熟的技巧,塑造了 许多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 4、汉乐府语言浑朴自然,言近旨远,保留了口语的特点,颇有表现
力和生活气息。
17
诗体演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变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四言诗向杂 言诗和五、七言诗歌的过度。 •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样式的变革往往和 流行的音乐曲调有关。两汉乐府诗最初是 配乐歌唱的 ,它之所以在诗体和形式上不 同于《诗经》的四言句,既是诗歌自身发 展的必然结果,也有乐曲的因素发挥作用。
2、汉赋
3、古诗十九首 4、《史记》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羁旅情怀,思妇闺愁 实录精神
2
秦代文学:李斯
• 秦朝短暂,加之实行极端文化政策,文学创作可 谓空前冷落,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 “由现存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鲁迅
• “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 此上书之善说也”——刘勰 • 文字特点: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 有文采。
18
影响因素
• 1、楚声使诗歌三、七言化。楚声演奏骚体 诗,稍加改造就成为三言或七言。
• 2、北狄西域之曲使诗歌杂言化 • 3、中土五言歌谣对乐府诗影响也较大
19
• 四言《诗经》: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 七言楚辞: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
汉大赋!
一、汉乐府
“乐府”的涵义辨析:
最初指的是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机关 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 晋以后被称之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的有 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 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某种 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 宋元以后, “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二版 PPT网络教学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二版 PPT网络教学

• 《两都赋》与《二京赋》有同有异 • 相同点:都有审美判断和道德判断相疏 离和矛盾倾向,都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 等等。 • 不同点:《两都赋》题旨复杂,《二京 赋》题旨相对集中,就是俭和奢。在描 写程序上《二京赋》也没有《两都赋》 复杂。
• 东汉京都题材的大赋还有王延寿的《鲁 灵光殿赋》 • 这是专写宫殿之雄伟壮丽的作品。赋前 半铺陈宫殿的本体特征,后半叙述宫殿 的功能效应。作品充满神异怪诞之气, 体现了作者的审美取向。
3、文学经历了批判——赞颂—— 批判的发展过程 4、汉代文学与楚地文学有渊源关 系 5、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相互促进
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汉代文学铺张扬厉,经学繁琐解读。 文学与经学在语言运用上有共同之处 文学和经学思维机制有相通之处 汉代文学重摹拟、因循守旧而缺乏创造性 经学重承袭,传授先师之言。 汉代经学对文学思潮有很大影响
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 赋 :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扬雄、 斑固、张衡 。 • 楚辞:刘向、王逸 。 • 叙事散文 :司马迁、斑固。 • 诗歌 :乐府、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汉代文学发展分期: 1、高祖至景帝:初创期 代表作家是贾谊、枚乘。 2、武帝至宣帝:全盛期 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司马迁等。
《上林赋》写亡是公对子虚、乌有及齐 楚诸侯的批评。作品渲染了上林苑游猎 之盛及天子对奢侈生活的反省。 • 结尾委婉讽谏,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 的传统。
• 《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汉赋中最优 秀的作品,具有典范意义 。此赋艺术地 展现了汉代盛世景象,汉天子的声威, 表明作者对游猎生活的态度,对人民的 关心。
• • • • •
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 “九体” 王褒的《九怀》 刘向的《九叹》 王逸的《九思》

中国古代文学 秦汉文学 续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 秦汉文学  续PPT课件
“事件互见”: 在不同的传记中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同一件事, 既突出了每个人在事件中的作用,又不给人以重复 之感。
17
四、 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
Ⅲ、善于通过小事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Ⅳ、 具体写出人物间的关系、矛盾和冲突,具有强烈
的故事性; Ⅴ、 语言方面:
a 对话力求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个性心理; b 直录口语,通俗传神; c 叙述语言夹叙夹议,描写人物情态、心理简练 精确 ; d 叙事记言中常引用民谣、谚语和俗语,富有表 现力。
※ 第二节 关于《史记》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 一、体例、性质:(原名《太史公书》) ♣ 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 作。 ♣ 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 ♣ 是第一部以写人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 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代三千多年的历史,共130篇, 52万余字,由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组 成。 ♣ 这五种体例构成了《史记》的体系,被称为“纪 传体”,以后稍加变更就成为历代正史的通用体裁。
4
三、《史记》的写作宗旨
Ⅱ、 “通古今之变” 通晓历史的发展演变规律
♠ 认为历史是通过:各种变革向前演进的,对历史上 出现的政治改革都采取称赞的态度。
♠ 提出“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认为“物盛而衰, 固其变也”,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Ⅲ、 “成一家之言”:表达其独到的历史见解和社会、 政治理想
♠ 对封建帝王也不一味加以歌颂,既写他们的历史 功绩,也不避开其弱点,表现出史学家“史 记
·
从项 此羽 拉本 开纪 。》

10
二、 《报任安书》
1 、写作背景 2 、主要内容:
“刑余之人”难以荐士,况当年自己的悲惨遭遇即 由为李陵申辩而来。所以隐忍苟活就是要著书以偿前 辱之债。 3 、艺术特点: ♠ 内蕴深厚,文气伟壮; ♠ 纵横开阖,笔法雄健; ♠ 腾挪跌宕,行文迂曲; ♠ 瑰伟奇丽,文辞优美。

古代文学史秦汉PPT课件

古代文学史秦汉PPT课件

1
贾谊《过秦论》
2
晁错《论贵粟疏》
3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王充《论衡》
7
2020/7/21
贾谊 《过秦论》
一是前面为 后面蓄势 的写法
仁义不施, 攻守之势 异也。
铺垫对比 鲜明
对比鲜明 发人深思
感情充沛 行文流畅 善于雄辩
“西汉鸿文”
8
2020/7/21
三、司马迁 《史记》
1
司马迁与《史记》成书
2
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尚安事客?然公子遇 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
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
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 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
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
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1姬5 果盗兵符与公子。
2020/7/21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
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
14
2020/7/21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
而行,侯 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
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