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次大造山运动和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为什么惊人的相同

合集下载

恐龙的脚印为什么叠加在一起

恐龙的脚印为什么叠加在一起

恐龙的脚印为什么叠加在一起在山东诸城的黄龙沟,有些岩石上竟会有三层以上的恐龙足迹叠加,也就是说,恐龙脚印的下面还有脚印。

不同时期的恐龙脚印为什么会如此巧合地“走到一起”?黄龙沟是恐龙迁徙的必经之地,还是恐龙聚会的天然“舞池”?要想搞清恐龙的脚印为什么叠加在一起,必须首先搞清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地球膨裂说认为,恐龙灭绝是渴死的。

由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释放热量,地球内部的温度不断增加,地球不断发生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覆盖整个地球的海洋分11次从大陆上逐步退却,其中地球共发生了5次大的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运动,大陆上发生海洋5次大退却,造成了5次物种大灭绝。

恐龙就是在第5次大灭绝中灭绝的。

虽然恐龙有迁徙功能,但因为海洋第五次大退却是海洋最后一次从大陆上彻底退出,大陆上再也没有适合恐龙生存的环境了。

海洋退出大陆之后,气候变得干燥,沼泽消失,河水断流。

海洋退出大陆之后,气候变得干燥,沼泽消失,河水断流。

因为湖泊是一个地区最低的地方,所以也是最后干涸的地方,恐龙为了解渴,必然到湖泊找水喝,当湖泊也最后干涸之后,恐龙必然渴死在湖泊里了。

恐龙的脚印为什么叠加在一起呢?地球膨裂说认为,海洋是多次从大陆上退出,造成多次气候变得干燥,沼泽消失,河水断流,湖泊干涸。

同一地区的不同地质年代的恐龙为了解渴,必然到同一湖泊找水喝。

当湖泊也最后干涸之后,不同地质年代的恐龙必然渴死在同一湖泊里了,之后被洪水的泥沙埋藏,多年之后变成了化石。

地球膨裂说认为,湖泊是一个地区最低的地方,也是最后干涸的地方,不同地质年代的恐龙为了解渴,必然到同一湖泊找水喝,必然都朝向湖泊行进,所以不同地质年代的恐龙的足迹必然都朝一个方向——湖泊,也就是恐龙渴死的地点——恐龙化石点。

因为不同地质年代的恐龙行进路线,都是便于体形庞大恐龙行走的低洼路线,所以不同地质年代的恐龙脚印必然叠加在一起。

因为是低洼路线,所以恐龙脚印才会被洪水淹埋形成化石,以后由于地壳变迁露出地表。

5次大造山运动和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

5次大造山运动和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

5次大造山运动和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为什么惊人的相同5次大造山运动分为:加里东造山运动、海西造山运动、印支造山运动、燕山造山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5次物种大灭绝为:奥陶纪末4.4亿年前、泥盆纪后期3.6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2.5亿年、三叠纪末2.05亿年、白垩纪末6500万年前。

5次造山运动与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惊人的相同1、寒武纪以来的第一次造山运动是加里东运动。

《地球科学辞典》释文:“加里东运动泛指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

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

志留纪始于4.38亿年前,“志留纪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这说明第一次造山运动的开始时间是4.4亿年前,这和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4.4亿年前完全相同。

2、寒武纪以来的第二次造山运动是海西运动。

《地球科学辞典》释文:“海西运动又称华力西运动,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

泥盆始于是4亿年前,“自泥盆纪初期”这说明海西运动始于3.65亿年前,这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3.65亿年前完全相同。

3、第3次造山运动是印支运动。

《CNKI知识元数据库》:“印支运动是从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之间的地壳运动”。

三叠纪始于2.5亿年前,这说明印支运动始于2.5亿年前,这和第3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5亿年前完全相同。

4、第4次造山运动是燕山运动。

百度网百度百科:“燕山运动,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

侏罗纪始于2.05亿年前,这说明燕山运动始于2.05亿年前。

这和第4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05亿年前完全相同。

5、第5次造山运动是喜马拉雅运动。

百度网百度百科:“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

新生代始于6500万年前,这说明喜马拉雅运动始于6500万年前。

这和第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6500万年前完全相同。

显生宙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显生宙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显生宙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生物的演化是地球历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最早的生命记录是发现于澳大利亚距今35亿年地层中的原核生物化石,自距今35亿年至5.4亿年漫长的地质时期生命形式比较简单。

而从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开始,多细胞的后生动物开始爆发式地发展,在很短的地质时期内,出现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现存生物门类的祖先类型。

生物的演化不仅包括生物的爆发,还包括生物的灭绝。

物种的灭绝在地球历史中是一件很稀疏平常的事,当平均灭绝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时,称为正常灭绝或背景灭绝。

当某一地质时期,许多门类的生物突然大规模灭绝,则称为大灭绝或集群灭绝。

大灭绝具有以下特征:(1)灭绝量值大,大量物种在大灭绝事件后彻底消失;(2)波及范围广,属于全球性的灾难;(3)时间间隔短暂,通常约数10万年至上百万年;(4)涉及门类广泛;(5)重创原有的群落结构;(6)改变生物地理格局。

在显生宙约5.4亿年的历史中,地球生物系统曾发生过多次生物的灭绝事件,其中最显著的灭绝事件有五次。

分别是:奥陶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晚泥盆世生物灭绝事件;二叠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三叠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白垩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

奥陶纪末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4.43亿年,持续时间330万年-190万年。

造成当时约三分之一的腕足动物和苔藓动物科灭绝,牙形石、三叶虫和笔石类等几乎所有门类都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锐减,种一级的灭绝率达到82%。

该次事件分为两幕,第一幕起始于凯迪期末期到赫南特期早期,气候变凉,热带海水表层温度大幅下降,海平面大幅下降50-100米,陆表海大面积退缩,栖息地严重丧失;上升流活跃,充氧并携带有毒物质的较暖水上涌到大洋表层。

使得多门类暖水生物遭受重创;第二幕发生于赫南特期晚期,起因于冰川消融, 回暖快速,海平面大幅上升,洋流循环几乎停滞,浅水海底多严重缺氧,凉水腕足动物群整体消亡。

在此过程中,火山活动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图1)。

晚泥盆世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3.75亿年。

地球上经历过的五次大灭绝

地球上经历过的五次大灭绝

地球上经历过的五次⼤灭绝⼈们常说地球是⽣命赖以⽣存的家园。

地球成为⽣命的家园⾄少有38亿年的历史了。

可是地球这个家并不总是对⽣命友好的。

有时候地球会毁灭⽣命,让⽣物发⽣惨烈的灭绝。

地球⽣命史上⼤规模的⽣物灭绝事件⼀共发⽣了5次。

我们可能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灭绝,这是⼀部分科学家的预⾔。

前⾯五次物种⼤灭绝,每⼀次,地球超过75%的⽣物物种都消失了,只能从古⽣物学家们费尽千⾟万苦找到的化⽯中,得窥它们的影⼦。

图⽰:⽣命赖以⽣存的家园——地球。

第⼀次,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约85%的物种灭绝了。

遭受这次灭绝的⽣物是海洋⽣物,因为这时候地球上还没有出现陆地⽣物。

这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就是鹦鹉螺。

别看现在海洋中是鹦鹉螺只有⼗⼏厘⽶。

可是奥陶纪的鹦鹉螺⾝长可达11⽶,是站在⾷物链顶端的顶级掠⾷者。

不过这种体型巨⼤的奥陶纪霸主没有逃过灭绝的厄运。

图⽰:奥陶纪海洋中的霸主鹦鹉螺科学家认为导致这次灭绝的罪魁祸⾸是地球附近的超新星爆发产⽣的伽马射线暴正好击中了地球。

伽马射线摧毁了地球上的臭氧层,导致了海洋浮游⽣物⼤量死亡,⾷物链基础遭到摧毁,发⽣了⼤饥荒。

这种说法受到了受到了很⾼的认可度,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地球上的浮游⽣物对于地球⽣命的重要性。

它们是地球⽣物链中最基础也是最脆弱的⼀环。

图⽰:现在海洋中的鹦鹉螺第⼆次,泥盆纪⼤灭绝,发⽣在3.7亿年前,75%的海洋⽣物灭绝了。

这时海洋中的⽣物刚刚从上次⼤灭绝的阵痛中⾛出来,不幸⼜降临了。

导致这次⼤规模性灭绝的的凶⼿来⾃地球的内部——超级地幔柱喷发。

地球的内部充满了⾼温的岩浆。

这些岩浆在地壳下流淌着,终于有⼀天地壳承受不住来⾃地下的巨⼤压⼒,海底被撕开了。

3000亿⽴⽅⽶的岩浆从地下喷涌⽽出!喷发附近的海洋⽣物当即被烫死,海⽔遭到了严重污染。

海洋⽣物的厄运⼜来了。

这时的海洋⽣物趁着地球上这两次灾难的间隙已经发展到了脊椎动物——鱼类。

鱼类已经进化出了⾝长11⽶,体重超过4吨,咬合⼒有5吨的可怕怪物——邓⽒鱼。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从地质数据中,可以看到在生命进化史中,地球上已发生了5次物种大灭绝。

这改变了进化历史,但也推动了新物种的诞生。

回顾大灭绝的五次进化里,使得今天的生物多样性有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于大约2500万年前,发生在泥盆纪末期,也就是“奥陶纪/志留纪界线”。

在这次灭绝中,多达96%的海洋动物以及70%以上的陆上动物灭绝。

受到的影响最严重的是海洋中的多孔虫、层状石虫这样的生物。

虽然灭绝了大量的动物,但也推动了一些新物种的出现,比如双壳虫类和节肢动物类。

第二次大灭绝发生在大约540万年前的早期志留纪,也被称作“灰岩灭绝”。

这次大灭绝影响了多种海洋生物,消灭了一些珊瑚和海藻,也大量歼灭了石栉虫。

有研究认为,此次灭绝的重灾区是在热带和暖温带的海洋里,冷带和暗冷带海洋的灭绝程度则不那么严重。

事件后,新的物种比如软体动物类和连体动物类开始出现,继续推动物种多样性的发展。

第三次大灭绝发生在大约230万年前的中三叠世,也被称为“印支灭绝”。

灭绝前,曾存在着大量的石头虾、海绵、海参和其他生物,但大约有50%的种类在灭绝中消失了,也包括一些在现代世界中发现的物种,比如海胆。

同时,许多新的物种以及新的类群也出现了,如鱿鱼类、死胡同,为日后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起点。

第四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大约200万年前的泥盆纪晚期,被称为“晚泥盆纪灭绝”。

这是进化历史上最大的物种大灭绝,大约有3/4的海洋动物和2/3的陆上动物灭绝了。

受这次灭绝影响最大的是软体动物和双壳虫,但同样也有一些新物种开始形成,比如节肢动物类和现代鲸鱼类。

最后一次物种大灭绝是大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也被称作“白垩纪/第三纪界线”。

它主要影响了恐龙,触角动物和蜥脚类等古老物种,以及海洋中的大部分软体动物。

但是,这次大灭绝也标志着继今人和现代哺乳动物的出现,大量的新物种也随之涌现,标志着进化史中的第五次大灭绝结束。

以上,就是进化历史中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简述,它们也是当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发展的历史重要事件,但也反映出进化历史中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5次物种大灭绝5次造山运动5次全球大海退时间为什么惊人相同

5次物种大灭绝5次造山运动5次全球大海退时间为什么惊人相同

5次物种大灭绝5次造山运动5次全球大海退时间为什么惊人相同5次物种大灭绝:奥陶纪末期4.4亿年前85%物种灭绝;泥盆纪末期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二叠纪末期2.5亿年前,两栖类、哺乳类爬行动物几乎全部灭绝;三叠纪末期2.05亿年前,76%的物种惨遭噩运,75%至80%的生物遭到灭亡;白垩纪末期6500万年前,恐龙时代在此终结,海洋中的菊石类也消失于这个时期。

5次物种大灭绝、5次造山运动、5次全球大海退的时间惊人的相同1、寒武纪以来的第一次造山运动是加里东运动。

《地球科学辞典》释文:“加里东运动泛指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

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

志留纪始于 4.4亿年,这说明第一次造山运动的开始时间是4.4亿年前。

第一次全球大海退:志留系三分性质比较显著。

一般说来,早志留世到处形成海侵,中志留世海侵达到顶峰,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陆地上升,表现了一个巨大的海侵旋回。

志留纪晚期,地壳运动强烈,古大西洋闭合,一些板块间发生碰撞,导致一些地槽褶皱升起,古地理面貌巨变,大陆面积显著扩大,生物界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这一切都标志着地壳历史发展到了转折时期。

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陆地上升,志留纪始于4.4亿年,这说明全球第一次大海退的时间是4.4亿年,这和第一次造山运动、第1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相同2、寒武纪以来的第二次造山运动是海西运动。

《地球科学辞典》释文:“海西运动又称华力西运动,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

泥盆始于是4亿年前,“自泥盆纪初期”这说明海西运动始于3.65亿年前。

第二次全球大海退:泥盆纪始于4亿年前,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从距今4亿年前开始,延续了4000万年之久。

从泥盆纪开始,地球又开始发生了海西运动。

辽宁北票四合屯发现的孔子鸟化石是渴死的

辽宁北票四合屯发现的孔子鸟化石是渴死的

辽宁北票四合屯发现的化石孔子鸟是渴死的有的科学学家认为,大量的孔子鸟骨骼化石是在四河屯的湖沉积物中发现的,这可以推断孔子鸟喜欢寻觅湖边地带生活。

在有些地层的标本密度超过40件/100 m²,推断可能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集体死亡:在一次火山爆发中很多孔子鸟同时死亡,它们的尸体被雨水从岸上冲刷到湖中。

这种理论有一个推论,就是孔子鸟和其他很多近现代鸟类一样,过的是群居生活,起码会有一段时间集中在一起。

科学家发现,此化石鸟具有发育完整的现代模样的翅膀,而起平衡作用的对称的尾羽蚀刻在此沙岩上,呈现黑色和褐色孔子鸟真的死于火山爆发吗? 地球膨裂说认为,孔子鸟是渴死的。

证据:1、科学家们发现孔子鸟化石都有方向性。

孔子鸟化石都朝向湖心,这说明孔子鸟当湖水干涸后渴死的。

2、孔子鸟骨骼化石是在四河屯的湖沉积物中发现的。

如果不是因为找水孔子鸟不可能死在湖沉积物中。

3、在孔子鸟骨骼化石附近还有渴死的恐龙、满洲鳄等动物化石。

4、孔子鸟骨骼化石层是沙岩层。

如果孔子鸟真的死于火山爆发,孔子鸟骨骼化石层应是凝灰岩层(火山灰形成的岩层)。

5、如果火山爆发中很多孔子鸟同时死亡,它们的尸体被雨水从岸上冲刷到湖中,孔子鸟化石就不应有方向性。

孔子鸟为什么渴死的呢?要想搞清这一问题必须搞清恐龙灭绝的原因。

恐龙是在五次物种大灭绝中的第五次大灭绝中灭绝的,因此要想搞清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就必需首先搞清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

地球膨裂说认为地球从寒武纪到白垩纪共发生了11次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运动,每次造山运动都使海洋从大陆上退却,造成了物种的大量灭绝。

这5次大的物种灭绝每次都与造山运动形成的时间惊人的相同。

这足以说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水从大陆上5次大退却是造成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

证据:一、5次造山运动与5次物种灭绝的时间惊人的相同1、第1次是加里东造山运动,开始时间是4.4亿年左右,这和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4.4亿年完全相同。

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自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来,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出现了五次影响遍及全球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

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

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

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在距今约3.65万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第三次,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

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

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这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

那时,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

更严重的是,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也二氧化碳。

大气中氧的含量有可能减少了这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

随着气温升高。

海平面上升,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

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次大造山运动和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为什么惊人的相同5次大造山运动分为:加里东造山运动、海西造山运动、印支造山运动、燕山造山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5次物种大灭绝为:奥陶纪末4.4亿年前、泥盆纪后期3.6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2.5亿年、三叠纪末2.05亿年、白垩纪末6500万年前。

5次造山运动与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惊人的相同
1、寒武纪以来的第一次造山运动是加里东运动。

《地球科学辞典》释文:“加里东运动泛指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

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

志留纪始于4.38亿年前,“志留纪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这说明第一次造山运动的开始时间是4.4亿年前,这和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4.4亿年前完全相同。

2、寒武纪以来的第二次造山运动是海西运动。

《地球科学辞典》释文:“海西运动又称华力西运动,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

泥盆始于是4亿年前,“自泥盆纪初期”这说明海西运动始于3.65亿年前,这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3.65亿年前完全相同。

3、第3次造山运动是印支运动。

《CNKI知识元数据库》:“印支运动是从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之间的地壳运动”。

三叠纪始于2.5亿年前,这说明印支运动始于2.5亿年前,这和第3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5亿年前完全相同。

4、第4次造山运动是燕山运动。

百度网百度百科:“燕山运动,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

侏罗纪始于2.05亿年前,这说明燕山运动始于2.05亿年前。

这和第4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05亿年前完全相同。

5、第5次造山运动是喜马拉雅运动。

百度网百度百科:“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

新生代始于6500万年前,这说明喜马拉雅运动始于6500万年前。

这和第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6500万年前完全相同。

5次大造山运动和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为什么惊人的相同呢?我提出的地球膨裂说认为,46亿年前太阳因内部的核聚变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

40亿年前,由于地球逐渐冷却,岩石圈形成。

39亿年前,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这时的海洋覆盖着整个地球,深度1.2万米。

38亿年前,生命在海洋中诞生。

6亿年前,发生了寒武纪生
命大爆发。

地球从寒武纪到白垩纪共发生了11次大的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运动,每次造山运动都使海洋从大陆上退却,造成了物种的大量灭绝。

这5次大的物种灭绝每次都与造山运动形成的时间惊人的相同,这绝不是巧合。

这5次大灭绝的物种中都有海洋生物,每次都与海退、大陆面积增加、大陆架减少、海平面下降有关。

这足以说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水从大陆上5次退却使物种渴死是造成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

作者:赖柏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