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经递质和受体
高三神经递质的传递知识点

高三神经递质的传递知识点神经递质是一种在神经间隙中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它们扮演着神经系统正常运作所必需的重要角色。
了解神经递质的传递机制,对于理解神经功能、研究精神疾病以及发展相关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三生物课程中关于神经递质传递的主要知识点。
一、神经递质的定义和作用神经递质是一类化学物质,能够在神经元间传递电信号和信息。
它们通过转运蛋白从一个神经元释放到另一个神经元,作用于特定的受体上,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
二、神经递质的分类1. 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等。
它们促进神经元的兴奋状态,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离子流入细胞内。
2. 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等。
它们减少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离子流出细胞。
三、神经递质的传递过程神经递质的传递分为两个主要步骤:释放和连接。
1. 释放: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电位依赖性钙通道打开,使得钙离子进入细胞内。
这种钙离子的进入将促使神经递质包泡与细胞膜融合,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2. 连接: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或抑制下一个神经元。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信号在细胞内传递,导致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四、神经递质的失调与精神疾病神经递质的失调与许多精神疾病相关,如抑郁症、焦虑症和帕金森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神经递质系统中特定递质的异常水平以及递质受体敏感性的改变有关。
1. 抑郁症:低水平的血清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与抑郁症发生相关。
药物治疗通常通过增加5-羟色胺水平来改善抑郁症症状。
2. 焦虑症:高水平的谷氨酸以及谷氨酸受体敏感性增加与焦虑症有关。
抑制谷氨酸的释放或减少其受体活性可以缓解焦虑症症状。
3.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由多巴胺水平下降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通过给予患者多巴胺前体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解神经递质的传递机制以及与神经功能失调相关的疾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疾病。
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分类和作用机制神经递质和受体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与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调节睡眠、情绪、记忆、运动等生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一、神经递质的分类神经递质是指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根据化学性质和功能,神经递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单胺类神经递质单胺类神经递质主要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
它们分别由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相应的受体。
2.乙酰胆碱类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非常广泛,如调节肌肉收缩、促进记忆和学习等。
乙酰胆碱主要由乙酰胆碱能神经元释放,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
3.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包括: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等。
谷氨酸和甘氨酸主要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而GABA则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它们分别由谷氨酸能神经元、GABA能神经元和甘氨酸能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相应的受体。
4.肽类神经递质肽类神经递质是由多肽合成酶合成的,如神经肽Y、降钙素、神经酰胺等。
它们分别由相应的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相应的受体。
二、受体的分类受体是神经递质作用的靶点,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和G蛋白偶联型受体两种。
1.离子通道型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分为硬膜下蛋白质受体、离子型谷氨酸受体、非NMDA型谷氨酸受体、GABA受体等。
它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离子通道,受体激活后,离子通道打开,离子流入或流出神经元,从而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或抑制性。
2.G蛋白偶联型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是膜上七次跨膜的蛋白质,由三部分组成:外部受体结构、七次跨膜蛋白和内部酶或离子通道。
激活这种受体的神经递质结合外部受体结构后,激活内部酶或离子通道,从而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或抑制性。
三、作用机制神经递质和受体的作用机制有以下两种:1.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打开或关闭离子通道,增加或减少神经元膜的通透性,使离子流入或流出神经元,提高神经元兴奋性。
神经递质与神经递质受体的相互作用

神经递质与神经递质受体的相互作用神经递质是指神经系统中能够传导神经信号的化学物质。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调节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神经递质的作用是通过与神经递质受体结合来实现的。
神经递质受体是指位于神经元表面的蛋白质,能够与神经递质结合并触发细胞内的相应信号转导途径,促进或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受体分为离子通道受体和信号转导型受体两类。
离子通道受体又称为离子门控受体,主要包括乙酰胆碱受体、谷氨酸受体、GABA受体等。
这类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当神经递质结合受体时,通道会打开或关闭,使特定离子自由通过细胞膜,从而触发神经递质的相应效应。
信号转导型受体是指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一系列的蛋白质信号转导途径,最终影响细胞内的生化代谢或基因表达。
典型的信号转导型受体包括G蛋白偶联型受体、钛蛋白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等。
这类受体是一种跨膜蛋白,神经递质结合受体后会引发细胞内的相应蛋白激酶的激活,并使特定的细胞内信号通路被激活,从而引发细胞内的生理反应。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化学信号到细胞内的物理响应的转换过程。
神经递质与神经递质受体的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
神经递质受体的不同种类和分布不仅体现了神经递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是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和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的原因之一。
此外,许多神经递质的循环水平也能够受到其受体的反馈调节,以维持神经递质水平的平衡,从而保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随着神经递质和神经递质受体在神经系统中作用的生理意义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神经递质受体在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许多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神经递质受体的异常表达和调控有关,如多动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通过开发靶向特定神经递质受体的药物,能够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从而改变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实现治疗目的。
神经递质和受体

• 激动剂和拮抗剂都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叫做配体 • • 特异性 受体与配体结合特性 饱和性 可逆性
受体亚型 胆碱能受体
毒蕈碱受体(M)
N1 烟碱受体(N)
N2
• •
肾上腺素能
α1
α
α2 β
1 2 3
突触前受体:位于突触前膜,被激动后,调节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是 一种负反馈调节
受体调节:膜受体蛋白数量与递质亲和力在不同情况下均可改变 递质分泌不足,受体数量增加,亲和力上升,受体上调
• • • • • • •
以Ach为递质的神经元/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神经元/胆碱能纤维 胆碱能纤维有: 1.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2.支配汗腺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3.支配骨骼肌舒血管交感节后纤维 4.副交感节前节后纤维 5.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 M受体 • M1~M5 • 分布:在外周,M受体分布于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 的效应细胞,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的平 滑肌细胞膜上。 • M效应:M受体激活时的效应包括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 平滑肌、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形肌收缩,消 化腺、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 • 拮抗剂:阿托品
神经递质和受体
• 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 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的受体,并使突触后 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 神经调质:神经元还能合成和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它们并不 在神经元之间直接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增强和削弱递质 的信息传递效率,这类对递质信息传递起调节作用的物质 称为神经调质。 • 递质共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包括调质)共存于同 一神经元内,这种现象称为递质共存。 • 意义:在于协调某些生理功能活动。
第九章 神经系统(二)

⑶ 可逆性;
关于神经递质受体的认识 ⑴ 受体有亚型:对每个配体来说, 有数个亚型。这样同一ligand 在与不同亚型受体结合后,可产生多样 化效应。
⑵ 受体存在部位:受体不仅存在于突
触后膜,而且存在于前膜。大多数前膜 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其作用是抑制前膜
递质的进一步释放,如NE作用于前膜
传出神经元
1.辐散 (Divergence): 辐散的意义: 一个神经元的兴 奋可引起许多神 经元的同时兴奋
或抑制,从而扩
大了反应的空间
2.聚合
(Convergence):
意义:可使许多 神经元的兴奋或 抑制在同一神经
元发生总和。
3.链锁状联系:
(chain circuit) 意义:兴奋冲动通
肾上腺素和NE与β 受体结合产生 的平滑肌效应以抑制为主,如:血管 舒张,子宫舒张,支气管舒张等;但
与心肌β 1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是兴
奋性的。
例如:血管平滑肌上有α 和β 受 体,在皮肤、肾、胃肠的血管平滑肌 上α 受体数量上占优势,肾上腺素产 生的效应是血管收缩;而骨骼肌和肝 脏的血管β 受体占优势,肾上腺素产 生的效应是血管舒张。
由于对骨骼肌血管的舒张作用抵
消了皮肤粘膜血管的收缩作用,故血 压总的变化不大,只是血流在身体各 部位的重新分布。这样,对β 1受体的作 用变得突出,故肾上腺素是强效心脏
兴奋药。
(三)中枢内递质的受体
中枢神经递质种类复杂,受体也多,除 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外,还有嘌呤 受体、多巴胺受体、5-HT受体、兴奋 性氨基酸受体、甘氨酸受体等。 对于每种递质而言,都有几个受体亚型, 这样有利于特定递质对更多效应器细胞 做出选择性结合,产生多样化效应。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梳理第38课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38课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标要求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考情分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023·海南·T92023·江苏·T212023·广东·T192023·浙江6月选考·T202022·全国乙·T32022·北京·T82022·山东·T92022·海南·T172022·河北·T212022·广东·T152021·江苏·T62021·海南·T92021·湖北·T232021·辽宁·T162021·天津·T22021·全国乙·T42.膜电位变化2023·全国乙·T302023·北京·T172023·山东·T162023·湖北·T152021·河北·T112021·江苏·T212021·湖南·T112021·湖北·T17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提醒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因为反射弧中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2)兴奋传递的过程提醒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每个小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离子通道型受体神经肌肉例子

离子通道型受体神经肌肉例子离子通道型受体是一类能够对离子通道进行调节的蛋白质,也被称为离子通道受体。
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膜上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通过调节离子通道的开闭状态,参与了神经传递、肌肉收缩等多种生理过程。
下面列举了十个离子通道型受体的例子。
1. 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ASIC是一类特异于酸性环境的离子通道型受体,在神经系统中起到感知和传递酸性刺激的作用。
它们对H+离子敏感,当细胞外pH降低时,通道会打开,允许钠离子进入细胞内。
2. 阳离子通道:阳离子通道包括钠通道、钾通道和钙通道等,它们在神经传递和肌肉收缩中起到关键作用。
钠通道负责神经冲动的传导,钾通道则参与神经细胞的复极过程,而钙通道则调控肌肉细胞的收缩。
3. 神经递质受体:神经递质受体是一类能够感知和结合神经递质的离子通道型受体,包括乙酰胆碱受体、谷氨酸受体、GABA受体等。
它们在神经传递中起到传递神经冲动的作用。
4. 谷氨酸敏感的离子通道(NMDA受体):NMDA受体是一种特异于谷氨酸的离子通道型受体,在神经系统中起到学习和记忆等重要功能的调节作用。
当细胞内谷氨酸浓度升高时,NMDA受体会打开,允许钙离子进入细胞内。
5. 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能够与G蛋白结合并调节离子通道活性的受体。
它们包括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组胺受体等。
这些受体在神经递质的调节和神经传递中起到重要作用。
6. 神经肌肉干扰素受体:神经肌肉干扰素受体是一类特异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离子通道型受体。
它们参与了神经肌肉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导,调节了肌肉收缩的过程。
7. 钙调素受体:钙调素受体是一类能够感知和结合钙离子的离子通道型受体。
它们参与了钙离子的信号转导和调控,调节了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平衡。
8. 钠离子依赖性钾通道:钠离子依赖性钾通道是一类能够感知和结合钠离子的离子通道型受体。
它们在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升高时打开,允许钾离子流出,参与了神经细胞的复极过程。
神经生物学——突触

2. 突触的易化 突触后易化:突触后膜EPSP →膜电位靠近阈电位水平→ 突触后易化 易爆发动作电位。 突触前易化:发生在突触前 突触前易化 膜,结构基础为轴-轴突触。 到达末梢A的动作电位时程 ↑ → Ca2+ 通 道 开 放 时 间 ↑ → EPSP↑→ 突 触 后 神 经 元 的兴奋性升高。 A
(2) 突触前抑制
抑制发生在突触前膜 突触前膜,结构基础为轴-轴突触 突触前膜 轴 轴突触,减少兴奋性递 质的释放,使神经冲动传到该突触时不易或不能引起突触后神经 元兴奋(EPSP减小或消失)。一般存在于感觉传入系统中。 末梢B兴奋时释放某种递质→使末梢A去极化→传到末梢A的动 作电位幅度↓ →进入末梢A的Ca2+数量↓ →末梢A释放的兴奋性 递质↓ →突触后膜的EPSP ↓。
回返性抑制( ② 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 )
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时,其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 元,后者兴奋冲动经轴突回返来又抑制原先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及 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 脊髓前角神经元→闰绍细胞→回返轴突释放甘氨酸→抑制原 先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和其他神经元,防止过度兴奋,协调各神经 元的活动(负反馈)。 甘氨酸受体拮抗剂士的 宁或破伤风毒素破坏 Renshaw’s 细 胞 的 功 能 → 强 烈的肌痉挛。 意义:使神经元的活动 能及时终止,同一中枢许多 神经元的活动步调一致。
(七)突触的可塑性(plasticity)
突触的可塑性:突触传递的功能可发生较长时程的增强或减弱。 突触的可塑性 在学习和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强直后增强 (posttetanic potentiation): 当突触前末梢接受一短串强直性刺激后,突触后神经元的突触后 电位发生明显增强现象。持续60 s之久。 Ca2+在突触前神经元内积累→释放递质增多。 2. 习惯化和敏感化: 习惯化和敏感化: 习惯化(habituation) :当较为温和的刺激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时, 习惯化 突触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重复刺激→ Ca2+通道逐渐失活→ Ca2+内流↓ →释放递质↓。 敏感化(sensitization) :重复性刺激(尤其是有害刺激)使突触 敏感化 对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传递效能增强。 Ca2+内流↑ →释放递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体(receptor): 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 发生特异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配体(ligand):能与受体结合的化学物质
激动剂(agonist):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 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拮抗剂(antagonist):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不 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心脏抑制
毒蕈碱受体(阿托品)
•平滑肌收缩 •消化腺分泌
muscarinic receptor
•汗腺分泌
胆
(M-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 M1~M5)
•骨骼肌血管舒张 •脑神经元
碱
能
受
体
烟碱受体(筒箭毒)
nicotinic receptor
N1,神经元型烟碱受体(神经节前-后, 六烃季胺)
(N-受体,配体门控通道)
①突触前神经元中合成 ②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 ③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④存在有使其失活的机制 ⑤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递质和调质的分类按分泌Biblioteka 位中枢神经递质 外周神经递质
按化学性质
胆碱类 胺类 氨基酸类 肽类 嘌呤类 脂类、气体类等
胆碱类: ACh 胺类:
Dopamine (DA), Noradrenaline(NA,NE), Adrenaline(Adr,E), 5-HT, histamine (HA) 氨基酸类: 兴奋性:谷氨酸(Glu), 门冬氨酸 (Asp) 抑制性:甘氨酸(Gly), γ–氨基丁酸 (GAB 肽类: VP, OXT, 阿片肽,脑-肠肽,AngII 等
b 1:atenol
(阿提洛尔)
b 2 : butoxamine
(丁氧胺)
神经肽:作为递质的肽类 嘌呤类:腺苷,ATP
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多巴胺及其受体 5-羟色胺及其受体 组胺及其受体 氨基酸递质及受体 肽类递质及受体 其它递质、受体系统
嘌呤类: 腺苷,ATP
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神经递质或调质,末梢可同时释放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递质
意义:在于协调某些生理功能
递质共存现象
Five Key Steps in Neurotransmission
Synthesis Storage Release Receptor Binding Inactivation
结合递质 胆碱能受体(N、M) 肾上腺素能受体(α、β) 5-HT受体、氨基酸类受体等
+
-
OUT
++ +++ +
-------- -
IN
++++++ +++++++++ +++++ -------- ------------ -a---b---
g
IONOTROPIC
METABOTROPIC
a receptor isoform a 1 a 2
agonist NA >A >ISO
antagonist Phentolamine (酚妥拉明)
a 1:prazosin
(哌唑嗪)
a 2:yohimbine
(育亨宾)
b receptor b 1、 b 2、 b 3
ISO>A>NA
Propranolol (普萘洛尔)
结合的特异性 选择的相对性 结合的可逆性 亲和性
上调(up regulation):反应性↑(致敏现象)亲和力或数目↑ 下调(down regulation):反应性↓(脱敏现象)亲和力或数目↓
分布部位 突触前受体 突触后受体
生物效应 离子通道型受体(促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 G蛋白耦联受体(促代谢型受体,metabotropic receptor)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 神经调质 Neuromodulator 受体 Receptor
基本概念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NT) 概念: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
后神经元或效应器上的受体,并在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产生一定 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以NE作为递质的神经 纤维。
外周NE能纤维: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除支配 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纤维)
Important
肾a
a 兴奋 1
皮肤、肾、胃肠血管平滑肌
上 腺
a2 突触前膜, 减少递质释放
素
能 受
b1兴奋心脏
体
b
b2 抑制,骨骼肌、肝脏血管平滑肌舒张
b3 脂肪分解
adrenergic receptor
Loewi’s experiment
乙酰胆碱的合成与分解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胆碱能纤维:神经末梢释放ACh作为 递质的纤维
分布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 运动神经纤维
Important
Important
Ionotropic Receptor
Channel
NT neurotransmitter
Ionotropic Receptor
NT
Pore
G protein: direct control
R
G
GDP
G protein: direct control
R
G
GTP
Pore
G protein: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
R
C
G
GDP
PK
G protein: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
R
C
G
ATP
GTP
cAMP
PK
G protein: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
R
C
G
GTP
ATP
P
cAMP
PK
Pore
-胆碱能纤维 -肾上腺素能纤维
Acetylcholine is the first discovery neurotransmitter
N2,肌肉型烟碱受体(神经-肌肉接 头,十烃季胺)
儿茶酚胺类Catecholamine :含有邻苯二酚基 本结构的胺类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 norepinephrine NE):
肾上腺素 ((Adrenaline Adr, epinephrine E)
多巴胺(Dopamine 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