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

●活动与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学习情况座谈会,让每位同学谈谈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总结出自己的学习名言。

2.学完课文后,哪一点对自己最有启发,写篇随笔,字数、形式不限。

3.开放探究
阅读文段,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说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

(50字左右)
动筒(人名)尝于国学(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中看博士论难(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着冠:成年)?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结无文。

”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岂合:怎么能)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

博士无以对。


可探究:(1)敢于怀疑。

(2)不迷信,不盲从。

(3)要培养创造性思维等。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第21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目标:1.学习一些常用的实词含义。

2.了解个人修养的内容、学习态度和态度。

3.背诵课文。

I积累积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论语敏而好学()默而识之()诲()2.解释以下虚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们不知道的时候不会生气。

也是一位绅士()3)学习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不要羞于问问题[5)默而识之()3.写出以下常用词。

学而不厌()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填空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言行的书,是______体散文,共_____篇。

2)孔子,名字——————————————————————————————————————————————————————————————————————————————————。

3)“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与探索1.从这十则“论语”中,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出自于本文的四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课所选的十则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则,说一说它对你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练习1.根据提示填空1)论述新旧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觉得光阴似箭,岁月不等人。

我的句子是:_________。

3)孔子指出只要虚心学习,到处有“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试题

乏公仓州月氏勿市运河学校<论语>十那么测试题一、答复以下问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①吾日三吾身( ) ②可以.为师矣(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 )2.古人读书很注意学与思结合,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教导弟子,。

〔用<论语十那么>中的原文答复〕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4.从选文中摘出两个成语。

、。

5.把以下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也。

6.读了上面文段,请你谈谈懂得了哪些学习方法或者哪些修身做人的道理?〔至少说出两点〕。

二、文言文课外练习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①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②。

常射于家圃③,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④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⑤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⑥,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⑦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⑧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注释]①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

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3

10 《论语》十则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择.其善者而从.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 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里所提到的“为人谋、与朋友交”和“传不习乎”,这些自省的内容,在今天还有没有意义?为什么?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什么意思?它讲了一个什么道理?6. 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说明了什么道理?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什么意思?在你与人交往时是不是这样做的?学了此文后,你对今后的设想是什么?8. 请用文中原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什么?②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身修养?③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求知态度?9. 文中的语句有的现在已经演变成了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学弈孟子①今夫②弈③之为数④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⑤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⑥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⑦;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⑧将至,思援弓缴⑨而射之,虽与之俱10学,弗若之11矣。

为是12其智弗若与13?曰:非然也。

①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②[今夫]用在句子开头,表示下面是设想一种情况,或者提出一个问题,要加以论述。

③[弈]指下围棋。

④[数]技术、技艺。

⑤[弈秋]一个叫“秋”的善于下棋的人。

⑥[诲]教导、指教。

⑦[惟弈秋之为听]只听着弈秋讲弈。

⑧[鸿鹄(hónghú)]大雁,天鹅之类的鸟。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试题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试题

介父从州今凶分市天水学校<论语>十那么同步练习一、积累与稳固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吾日三吾身〔〕④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吾日三..吾身〔〕〔〕③为人谋而不忠.乎〔〕④见贤思齐.焉〔〕3.填空。

①<论语>的“论〞字读,<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字,是时鲁国陬邑人,我们古代伟大的家、家。

③子曰:“,可以为师矣。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二、探究与体验〔一〕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加解释。

通,意思是:通,意思是: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士不可以..不弘毅B.仁以为..己任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把文中的成语摘抄在下面。

A BC D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宋濂苦学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嗜.〔〕走.〔〕以是..〔〕假.〔〕7.翻译句子。

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8.谈谈你读本文后的感受。

答案一、积累与稳固1.略 2.按一定的时间快乐;每天泛指屡次;尽心竭力;相同。

3.lún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家;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温故而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年级语文第10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第10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第10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基础巩固:1.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愠.()三省.()罔.()殆.()3.找了句子中的通假字;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6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诲女知之乎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④择其善者而从之(从:)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⑦见贤思齐焉(齐:)⑧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⑩三省吾身:(省:)择其善者:(善者:)@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翻译句子: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阅读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教版七上语文《论语》十则精品系列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上语文《论语》十则精品系列同步练习

《论语》十则·ABC测试卷练习(A卷)一、积累与运用1.结合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温故知新()②何以谓之文()③学而不厌()④诲人不倦()⑤敏而好学()()⑥不耻下问()2.判断题⑴“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⑵“学而不思”的意思是学习不集中思想。

()⑶“不耻下问”意思是说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耻。

()3.填空题⑴《论语》是记录的书,共篇,家经典著作之一。

⑵孔子,名,字,时,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⑶孔子在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⑷孔子曰:“,,,!”体现了孔子谦虚的精神。

4.选择恰当的名句、成语填入各句的空白处。

(填字母)A.学而不厌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温故而知新D.不亦乐乎E.诲人不倦F.学而不思则罔①“”,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现饭”,没意思,这是不正确的。

②毛泽东同志曾用孔子的名言教导我们: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对自己,“”,对人家“”,我们应该取这种态度。

③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

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

所谓“”,这话一点也不假。

④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

二、阅读与感受1.下列句子朗读中,停顿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思而/不学则殆C.择其善者/而从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3)思而不学则殆(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3.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文句。

(1)温故知新( )(2)见贤思齐( )(3)任重道远(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不学则殆( )4.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 同步练习(一)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 同步练习(一)

10《论语》十则同步练习(一)一、填空:1.孔子,名,字,时期人,我国伟大的家、家。

他是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的“论”读,它是记录的书。

3.我们常说的“四书”指的是、、、;“五经”指的是、、、和。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见不贤而内xǐng 也()其shù乎()士不可以不hóng 毅()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而不忠.乎()3.传.不习乎()4.见贤思齐.也() 5.不亦说.乎() 6. 士不可以不弘毅..()7.人不知而不愠.()8.学而不思则罔.()9. 思而不学则殆.()10.诲女.知之乎()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有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五、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解释为(2)诲女知之乎通,解释为(3)知之为知之,是知也通,解释为六、课文中有很多语句已成为成语,如:、、、等。

七、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见贤思齐也,。

2. ,勿施于人。

3. 士不可以不弘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八、简答题。

(1)课文所选的十则当中,既有谈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又有谈思想品德修养的,也有二者兼有的,请给它们分类。

谈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谈思想品德修养的:以上两个方面兼有的:(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阐述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吾日三省吾身”阐述了儒家一个什么主张?(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句的理解。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的理解。

九、阅读《〈论语〉五则》,完成练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同步练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论语》十则 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 2.填空:(5分)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

是 家经典着作之一。

孔子,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8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 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 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 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⑹不知①为不知②,是知③也(知③:

⑺见贤思齐焉(齐:
) ⑻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⑶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⑷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⑶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请分别就三个方面各举一则。

(5分)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
6.试将本文中的成语举出三例,并加以解释。

(3分)
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
8.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4分)
第二部分: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9.“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6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⑷温故而知新()
⑸学而不思则罔()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
10.《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3分)
11.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3分)
12.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分)
13.“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分)
14.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4分)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4分)
1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中的话说就是。

(4分)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5分)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填写)(5分)
20、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21、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4分)
22、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