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精品毕业设计插秧机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插秧机改进设计-毕业设计

插秧机改进设计-毕业设计

青岛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插秧机改进设计姓名: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1年6月18日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表、资料均已作明确标注,论文中的结论和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真实可靠,不包含他人成果及已获得青岛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青岛农业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设计)。

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该毕业论文(设计)或与该论文(设计)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单位署名为青岛农业大学。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1绪论 (1)1.1本课题的来源、意义、目的 (1)1.2本课题的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 (2)2总体方案论证 (3)2.1PF455S插秧机的动力传递 (4)2.2驱动和转向驱动路线 (5)2.3插植臂驱动和株距的调整传动路线 (6)2.4苗箱的移动及横向送秧量的调节 (7)2.5纵向送秧传动路线 (7)3插秧机主要部件的构造 (8)3.1发动机 (8)3.2主变速箱 (10)3.3插植臂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11)3.4插植链轮箱基本构造 (12)3.5液压控制系统 (12)4计算部分 (17)4.1几何尺寸的确认计算 (17)4.2材料硬度的校核计算 (17)4.3螺栓的受力分析 (19)5设计部分 (22)5.1对于调速手柄附和板的设计 (22)5.2对于附着板的改进设计 (22)6总结 (24)参考文献 (25)致谢 (26)插秧机改进设计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有关当前中国从韩国所引进的PF455S动力插秧机的主要原理,性能和特征,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由于中国土地种植环境的差异而引起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水稻插秧机的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水稻插秧机的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水稻插秧机的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水稻插秧机的设计课题来源指导老师项目课题类型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一)国内研究现状:1)Z一455手扶步进式插秧机是江苏省南通市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和扬州大学工学院联合研制的新一代高性能插秧机。

该机体积小、结构紧凑,橡胶轮爪式驱动轮,整机长246cm,宽148cm,质量为175kg;适合黏壤土、沙壤土等土质,适合栽插采用软盘、硬盘育秧和双膜育秧等育秧方式育成的秧苗;可在中雨、小雨、晴天、阴天等天气条件下作业,无论是平原地区,还是山丘均可推广,有较强的适应性。

2)一种能自动行走的插秧机械一新型手动自走插秧机,在河南省周口市启成建筑设备厂研制成功。

该机采取滚动分秧、滚动接秧和垂直插秧作业方式,巧妙地模仿人插秧动作,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简单和操作灵活等特点,解决了以往插秧机普遍存在的分秧能力不强、均匀度不高、勾伤秧苗等技术难题。

该机适合早稻、晚稻的浅根秧苗移栽,1人每小时可插秧0.167hm,苗高 18—35cm,比人工插秧快10倍以上,省时省力、自动成行、作业整齐、株距均匀。

3)XDNZ630型水稻高速插秧机是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现代农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

该机采用回转式双栽植臂的插秧工作部件、四轮驱动底盘、液压助力转向、无级变速机构、插秧深度液压自动控制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该插秧机栽植速度为2~5km/h,倒退速度为1.6~3.2km /h,行距为30cm,株距分别为12,l4,16,18,21cm,栽植深度为0~4cm,秧苗高度为8—25cm,生产率为0.267~0.533hm /h。

4)目前,国产插秧机可加装施肥装置。

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开发了2ZTF 系列水稻苗带侧、深施肥机。

该机肥料施在苗侧57cm,深4—5cm;安装在相应型号的水稻插秧机上,在插秧的同时深施化肥。

(二)国外研究现状:1)日本水稻种植方式与我国大体相同,基本上是育秧、插秧。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中耕除草机设计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中耕除草机设计

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1 引言 (4)2 国内外研究现状 (5)3 设计原理及机构 (6)3.1 设计原理 (6)3.2 除草工作原理 (6)3.3 动力传递系统 (7)4 拟定传动方案 (7)4.1 除草装置的工作阻力的确定和计算 (7)4.2 所需功率和传动效率 (7)4.3 传动装置传动比分配 (8)4.4 轴的转速及功率计算 (8)5 V带传动的选择 (8)5.1 选择带型 (8)5.2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 (8)5.3 计算带轮速度 (9)5.4 确定中心距a和带的基准长度 (9)5.5 确定带的根数Z (9)5.6 确定带的张紧力 (10)5.7 计算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载荷 (10)5.8 带轮结构设计 (10)6 齿轮的设计 (10)6.1 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0)6.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10)6.3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12)6.4 几何尺寸计算 (13)7 轴的设计 (13)7.1 求轴上的功率、转速、转矩 (13)7.2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13)7.3 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13)7.4 校核轴的强度 (14)8 松土铲的设计 (14)9 除草单体 (15)9.1 梳齿的运动规律 (15)9.2 梳齿在梳齿盘上均布半径 (16)9.3 梳齿盘转速 (16)9.4 梳齿数目 (17)10 仿形机构的设计 (17)11 松土铲的设计 (17)12 机架的设计 (17)13 其他标准件的选用 (18)14 总结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为了解决农业机械除草过程中作物苗间与秧苗附近杂草较难铲除以及伤苗严重和除净率低等问题,研制出与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的挂接中耕除草机。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完整版-小型荞麦播种机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完整版-小型荞麦播种机

编号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山地用小型荞麦播种机动力、传动、行走及功能转换机构的设计二级学院机械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10205学生姓名 1111 学号 10020532指导教师杨岩职称教授时间2月25日——6月14日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1章引言 (1)第2章播种机概述 (2)2.1播种机现状 (2)2.2播种机分类 (4)2.3播种机发展趋势 (5)第3章小型荞麦播种机的设计计算 (6)3.1总体传动设计方案的选择确定 (6)3.2工作阻力的确定 (8)3.3工作速度的确定 (8)3.4驱动功率的确定 (8)3.5地轮的转速 (9)3.6传动比的确定 (9)第4章链传动的设计 (10)4.1地轮与排种器之间的链传动 (10)4.2地轮与减速轴之间的链传动 (14)第5章带传动的设计 (19)第6章链轮的设计 (22)6.1链轮的材料选择 (22)6.2地轮与减速轴之间主动链轮的设计 (22)6.2地轮与减速轴之间从动链轮的设计 (23)6.3地轮与种箱之间主动链轮的设计 (24)6.4地轮与种箱之间从动链轮的设计 (25)第7章带轮的设计 (25)7.1带轮的材料选择 (25)7.2主动带轮的设计 (26)7.3从动带轮的设计 (26)第8章链轮的设计 (27)8.1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27)8.2减速轴的结构设计 (28)8.3地轮轴的结构设计 (28)第9章支架、扶手与轴承等选择设计及功能切换 (29)9.1支架设计 (29)9.2把手设计 (30)9.3轴承选择 (31)9.4功能切换 (31)第10章三维建模及装配 (31)结语 (34)致谢 (35)参考文献 (36)摘要小型荞麦播种机是对荞麦进行播种作业的农业机械。

现在荞麦的营养价值等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前景广阔,所以荞麦的播种和收获等非常重要。

本文设计了小型荞麦播种机的行走、传动及功能转换机构。

拖拉机领域改进手扶插秧机的设计与制造

拖拉机领域改进手扶插秧机的设计与制造

拖拉机领域改进手扶插秧机的设计与制造手扶插秧机作为农业机械的一种,主要用于农田的插秧作业。

而在拖拉机领域,如何改进手扶插秧机的设计与制造,以提高效率和便利性,成为农田种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设计和制造两个方面来探讨手扶插秧机的改进。

首先,针对手扶插秧机的设计,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首先是提高机器的稳定性。

手扶插秧机在工作时需要在田间行走,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平稳性,以防止机器倾斜或翻倒。

设计者可以通过增加底盘的宽度和重量,以及合理分布重心,来提高机器的稳定性。

此外,可以在机器的结构上增加一些支撑杆或支架,使机器在行走过程中具备较好的稳定性。

其次,我们可以考虑提高手扶插秧机的操作便利性。

手扶插秧机的操作包括开机、关闭机器、调整插秧深度等步骤。

为了简化操作,我们可以将这些步骤进行集成,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控制面板,使操作者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这些步骤。

同时,增加人性化设计,例如添加座椅、调节装置等,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增加使用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另外,手扶插秧机的插秧效率也需要考虑改进。

可以通过改进插秧结构或加大插秧器的尺寸等方式来提高插秧效率。

例如,设计更多且更密集的插秧针,增加每次插秧的数量;加宽试管,以便更容易插入苗木。

此外,还可以引入自动化技术,例如增加电子控制系统,实现自动识别土壤湿度、温度等参数,自动调整插秧深度和角度,以提高插秧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手扶插秧机的制造方面,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

选择高强度、耐磨损的材料,以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例如数控加工、焊接技术等,以提高机器的制造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制造过程中可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不同部件之间能够方便更换和维修,提高机器的可维护性和可维修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加强手扶插秧机的安全性。

在设计中加入安全防护装置,例如紧急停止按钮、防护罩等,以保护操作者的安全。

同时,可以通过引入智能安全监测系统,检测机器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情况,自动报警或停机,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插秧机及其侧离合器手柄的探讨和改善设计毕业设

插秧机及其侧离合器手柄的探讨和改善设计毕业设

插秧机及其侧离合器手柄的探讨和改善设计1. 引言插秧机是一种用于农田作业的重要农机具,它能够快速而有效地进行插秧作业,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率。

而侧离合器手柄作为插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插秧机的操作和使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插秧机及其侧离合器手柄进行讨论和改善设计,旨在提升插秧机的操作性能、降低操作难度和提高机械的使用效果。

2. 插秧机的工作原理插秧机是通过模拟人工插秧的动作实现自动插秧的机械设备。

它主要由插秧臂、驱动装置、刀锯装置、离合器等组成。

插秧臂是插秧机的核心部件,它能够模拟人工插秧的动作,将秧苗准确地插入土壤中。

驱动装置通过电机或发动机提供动力,驱动插秧臂的运动。

刀锯装置用于修剪秧苗、清理杂草等工作。

而离合器则是控制插秧机的启停和工作方式的装置。

3. 侧离合器手柄的问题在实际使用中,一些农民反映插秧机的侧离合器手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手柄的位置不够合理,导致操作时手臂需要过度伸展,引起操作者的不适。

其次,手柄的抓握感不佳,使用时手感较差,容易滑脱。

最后,手柄的设计不合理,不便于操作者进行长时间握持,影响操作效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插秧机的侧离合器手柄进行改善设计。

4. 改善设计方案基于对侧离合器手柄问题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改善设计方案。

4.1 调整手柄位置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我们可以调整手柄的位置,使其更符合人体的握持习惯。

通过减小手臂的运动幅度,能够减轻操作者的不适感,提高操作的舒适度。

同时,合理的手柄位置也能够减少手的运动次数,提高操作效率。

4.2 改善手柄抓握感为了改善手柄的抓握感,我们可以在手柄表面增加防滑材料。

这种材料可以增加手与手柄的摩擦力,使手柄更牢固地握在手中,不易滑脱。

另外,可以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原理,将手柄的形状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人手的握持习惯,提高抓握感。

4.3 设计人性化的手柄形状针对手柄不便于长时间握持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人性化的手柄形状。

这种形状可以增加手与手柄的接触面积,减少手的压力集中,从而减轻手的疲劳感。

毕业设计(论文)-手扶六行机动插秧机的设计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手扶六行机动插秧机的设计模板

第一章引言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终止面积约占我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水稻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水稻种植机械化问题越发成为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瓶颈,成为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障碍,第十个五年计划,水稻机械化问题将成为我国农业生产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目前机械化种植工艺主要有抛秧、摆秧、旱直播、插秧四种,而前三种均在试验阶段,至今不算成熟,有些还有地域局限性,在机械化插秧工艺中也唯有插秧中、小苗工艺属于成熟工艺。

现在,中、小苗插秧工艺及其设备均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所以,发展机动插秧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目前国内同类型的机型不多,国产插秧机以吉林某插秧机厂生产的2ZT—935型乘骑式插秧机为代表,进口的以日本洋马,韩国东洋系列为代表。

通过比较可知目前国内生产的插秧机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整机故障率高,在试用期间基本上几天就要发生一次故障;2)前面一轮驱动的三轮式插秧机,附着重量不够,操作性能不好,而且整体结构显得不够紧凑,造型也显粗糙和缺乏整体感;3)仿形机构不太灵活,导致插秧深度一致性差,容易产生浮秧现象。

国外插秧机性能大大优于国产插秧机,基本上不存在上述问题。

在调查使用者谈到机插苗刚刚插好时,看上去好象太稀和,基本苗不够,但机插苗发得快,分多,插好后一个月就可看出苗长势好于手插苗;此外,机插苗行距大,通风透气性好,抗病力强,秸杆相对粗壮,抗倒伏能力强得多。

结合调查研究并在张瑞宏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款新型插秧机。

该机的主要特点是:①在手扶步行式插秧机上实现六行插秧,利用同样的生产成本可以比现有手扶机型插秧效率增加30%;②行距由30cm降为22cm,保证单位面积基本苗,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和土地肥力情况,也更加符合中国农民的习惯;③用美国发动机,大大降低了插秧机的故障率;④重量轻,这样不但操纵轻快且成本大大降低。

第二章目前国内插秧设备和技术现状2.1研发的意义和目的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我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总产量却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因此,水稻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机械专业优秀毕业设计《旱地插秧机的设计》答辩ppt

机械专业优秀毕业设计《旱地插秧机的设计》答辩ppt


盘钵输送组件
凸轮机构
棘轮链条 组件
双摇杆机 构夹苗
不完全齿 轮机构
06
Ⅱ 结构设计·移栽系统
零速移 栽机构
鸭嘴开 口机构
07
Ⅱ 结构设计·输苗系统
输苗 装置
进给 机构
出苗 机构
08
Ⅱ 结构设计·镇压浇水系统
·间歇浇水机构
设计临时蓄水钵,用曲柄滑块机构控制间歇浇水功能
·镇压机构
设计镇压轮,要摇杆机构调节镇压松紧程度。 09
Ⅱ 结构设计·传动系统
分析有各个系统的
1
传送比关系,选车
轮作为动力源。
变速链盘设计,实 现株距调节功能。
2
3
设计主轴与各个 系统的动力轴的
传动机构。
10

强度校核
强度校核
选取关键及易受损零件 进行强度校核,验证设计的 可行性。
齿轮 合格
轴合格
易损零 件合格
11

三维建模
零件建模
系统组装
整机组装
·不完全齿轮箱,创
意十足,稳定可靠。
·车轮动力源,节约资
源,移栽更稳定。
·链盘变速原理,简洁有效的实现株距调节。来自14THANK YOU!
15
旱地插秧机的设计
主要 工作
03
Ⅰ 研究背景·调研
国内外发展现状
插秧机的分类
名贵中药材的种 植工艺
04
Ⅰ 研究背景·方向确定
分苗系统 移栽系统 输苗系统
镇压浇水系统
传动系统
整技 体术 机要 构求
直立度高 伤苗率低 稳定可靠
行、株距可调
深度可调
05
Ⅱ 结构设计·分苗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旱地插秧机设计
作者:xxx 专业班级:机械x班指导教师:xx
摘要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且人口众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已经刻不容缓。

在水稻、棉花等常规农作物栽培机械化的进程上,我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对于一些非常规农作物,特别是珍贵中药材来说,机械化的进程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

本课题旨在设计一款主要针对药材种植,同时适用于其它种类农作物的全自动化旱地插秧机。

论文围绕旱地插秧机的设计,针对中药材种植要求,以全自动化为目标,将旱地插秧就分解成自动分苗系统、输苗系统、移栽系统、镇压浇水系统、动力系统五大模块,并逐步完成结构设计、三维建模、组装成形以及运动仿真。

最终,以实现拖拉机拖拽前进,盘钵苗自动分苗上秧,秧苗零速差入土,秧苗种植深度、行距、株距可调,苗距稳定不受车速影响、覆土与间歇性浇水等功能。

论文设计了二十余种机构,包括自动分苗系统中的夹苗装置、盘钵进给机构、长行程往复运动机构、提苗机构、输苗系统中的间歇输苗机构、间歇出苗机构、移栽系统中的“零”速移栽机构、鸭嘴自动开口机构、动力系统中的变速机构、镇压机构、间歇浇水机构,镇压轮调节机构等,并对主要机构中的关键零件进行了强度校核。

仿真实验表明,该装置可有效的满足在旱地种植药材的工艺要求。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秧苗移栽分苗装置运动仿真
The design of dry land transplanter
Abstract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and has a large populatio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has been Brook no dela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It’s done well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e design of dry land transplanter that only used for some conventional crops cultivation like rice and cotton. But for some unconventional crops, especially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mechanization transplanting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This project aims to design a unprecedented dry land transplanter that be used to transplant some cheris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he basis of the project is the technology of Chinese herb. In order to mee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dry land transplanter is decomposed into automatic separate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power system, seedling transplanting system. The subject also has these jobs need to be done that includes the mechanism design, 3d modeling and motion simulation. Finally, the dry land transplanter was done successfully and that has these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transplant machine is towed by tractors, the seedlings are separated by machine automatically, the instantaneous rate is zero, the seedling planting depth, row spacing is adjustable, watering after transplant.
The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china. It’s conducive to changing the status quo, improve the hard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agricultural machinery automation seedling transplanting seedling separate system motion simulation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 II 第1章绪论 (1)
1.1 旱地插秧机 (1)
1.2 旱地插秧机的现状及前景 (1)
1.3 本课题主要任务 (3)
第2章旱地插秧机技术要求的确定 (5)
2.1 中草药种植技术要求调研 (5)
2.2 栽植系统技术要求的确定 (5)
2.3 分苗系统技术要求的确定 (6)
2.4 镇压、浇水系统技术要求的确定 (9)
2.5 输送系统技术要求的确定 (9)
2.6 动力系统技术要求的确定 (10)
2.7 本章小结 (10)
第3章分苗系统的设计 (11)
3.1分苗系统设计的意义 (11)
3.2分苗系统设计资料基础 (11)
3.3 分苗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13)
3.4夹苗装置的设计 (13)
3.5 提苗、送苗组件的设计 (22)
3.6齿轮箱的设计 (25)
3.7 盘钵输送链条设计 (29)
3.8 拨动棘轮的设计 (31)
3.9分苗漏斗及夹体的设计 (32)
3.10关键部位工件的强度分析 (34)
3.11分苗系统标准件的使用及总装 (37)
3.12本章小节 (37)
第4章移栽系统的设计 (38)
4.1移栽系统设计的意义及移栽方式的选择 (38)
4.2吊杯式移栽系统的优化分析 (38)
4.3移栽原理及方案优选 (39)
4.4移栽机构的设计 (41)
4.5吊杯及开口机构的设计 (43)
4.6传动机构的设计 (47)
4.7移栽单体架体设计 (49)
4.8移栽单体的标准件使用 (49)
4.9移栽单体组合 (50)
4.10本章小结 (50)
第5章输苗系统的设计 (52)
5.1输苗系统的设计意义 (52)
5.2输苗系统整体设计 (52)
5.3输苗钵的设计 (52)
5.4输送带的设计 (53)
5.5传动机构的设计 (54)
5.6出苗组件的设计 (56)
5.7导苗管接口设计 (60)
5.8本章小结 (60)
第6章镇压浇水系统的设计 (61)
6.1镇压浇水系统设计的意义 (61)
6.2镇压机构设计 (61)
6.3浇水机构的设计 (62)
6.4本章小结 (63)
第7章动力系统的设计 (65)
7.1动力源的选择 (65)
7.2传动比的确定及变速器的设计 (66)
7.3动力轴的设计 (68)
7.4分苗系统动力传动机构的设计 (69)
7.5移栽系统动力传动系统设计 (70)
7.6输苗系统动力传动机构的确定 (72)
7.7本章小结 (76)
第8章机架的设计及总装 (77)
8.1机架的设计 (77)
8.2移栽机的总装 (78)
8.3本章小结 (80)
结论 (81)
致谢 (82)
参考文献 (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