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影响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影响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影响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因素及对策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当前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因素影响着学校推广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本文将探讨影响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因素及对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影响因素分析1. 社会环境因素目前,社会环境对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选择现代体育活动,而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社会竞争压力大,人们普遍倾向于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业或工作上,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孩子更愿意通过电子产品来消遣娱乐,而忽视了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意义。

2. 学校体育教育因素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中,存在着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忽视和偏爱现代体育项目的倾向。

一方面,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中更多地偏向于篮球、足球、排球等现代体育项目,忽视了传统体育项目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导致传统体育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教学和指导。

3. 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在塑造孩子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接触到的是现代化的体育项目,忽视了传统文化体育的重要性。

现代生活快节奏、竞争压力大,家长往往更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对策研究对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社会环境来推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

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人了解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意义,增加社会对传统体育的认可度;调整社会价值观,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体育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不仅局限于现代体育项目,而是包括了传统体育项目在内。

学校体育教育是推动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重要渠道,我们需要完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包括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两方面。

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研究

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研究

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也不断增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而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

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研究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一、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那时候,学校体育仅仅是为了保持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技术水平而设立的。

但在这样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只是一种束缚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重复性竞技体育人才,而不是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提出新的体育理念,对于学校体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发展方向的转变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正在发生着转变。

学校体育已经从简单的体育课堂上升到了全民体育基础性学习阶段,从而强调了健康、快乐的理念。

学校的体育课程,不再单纯地着重于技术运用,而更注重让健康教育来引导规范学生的运动行为,提高他们的体质。

2. 体育课程的改革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性发展,我国将体育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为此我国启动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也在稳步实施。

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再停留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上,而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全球视野。

改革的具体实现,除注重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还应推广全民健身和体育休闲项目的指导性教学。

3. 学生运动素养的培养学生运动素养的培养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体育教育已不再满足于提高学生体育技术素质,而更重视通过体育教育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体验、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的运动素养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培养,比如运动技能、运动知识、健康素养、竞技意识、体育伦理和文化素质等方面。

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学校体育的发展战略是灵活的,在不同的学校和教学环境中,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也会有所不同。

但是,有一些战略性措施对于学校体育的长期健康发展都是必要的。

1. 教师教育的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是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首要问题。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任海军摘要:目前我国体育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导致我国学生对体育锻炼存在抵触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

近几年,我国对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国体育课程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并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入到体育教学中。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多优点,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健康状况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本文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谈论。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教学;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目前,我国很多课程都在面临课改,体育课程也不例外。

新课改的出现有利于我国学生了解中国国情以及使我国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继承与发扬下去。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入我国体育教学中,必然会提高我国体育教学水平。

一、我国体育教学现状(一)场地与运动器材缺乏我国很多学校都位于城市中心位置,通常城市中心位置地价较为昂贵,这就会使学校在建址前尽量缩减用地面积。

由于学校地理位置良好,学生数量会不断增加,人均场地面积面临严重不足。

并且,一些学校还会因为缺乏经费导致没有过多资金购买体育器材。

(二)教学内容与方式存在问题首先,我国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体育为主,这使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一些学生在长期学习中会对这种单一模式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出现旷课现象。

其次,教学方式主要以统一教学为主,这就会忽视学生的特殊性,即使完成学习内容,但是学生学习质量并不达标。

最后,由于学生较多,班级会出现容量过大问题。

在我国,平均每个体育班学生大致在八十人左右,并且是男女同班。

在这种情况下,授课教师很难根据学生个体进行因材施教。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特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简单易教,教师在授课前,只需要掌握某项民族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和技术特点,然后将规则和特点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就可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对学生在某项传统体育项目的技术与战术应用进行指导。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
秋 丽
河南 中 医学 院 河 南 郑 州 4 5 0 0 1 6
我 国民族传统体育 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 通过 对我 国民族传统体 育的发展现状进 体育教育 , 可以有效 的扩展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 , 所 以对学校 行 简要 的论述 , 并分析其 未来的发展趋势 , 加深A. - f r l 对传统体 体育 中加入 民族传统体 育 , 可有起到很好 的弘扬作用 。然而 , 育 的 了解 以及 重 视 。 目前 我国的体育教育仅仅停 留在重复化 的体操 、篮球 以及足 关键词 : 民族传统体 育 发展现状 未来趋 势 研 究 球等几个项 目上 , 与民族传统体育没有一点关联 。 从亚运会到奥运会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的发展经历 了艰 历史上 , 我国形成 了丰 富多彩的体育文化 , 传统体育几乎 难的进程 , 虽然经过了众 多的努力 , 但是 以武术为代表 的竞技 覆盖了汉民族 以及所有的少数民族 ,有关 于宫廷 的 ,有 民间 项 目还是没能进入西方现代体育 的行列 。 的, 有关于休 闲、 养生 的, 有竞技 的。 民族传统体育与人们的生 三、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 1多 元化 方 向发 展 活息息相关 , 它源于人们 的生活 , 又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 影响民族传统体 育发展的因素 随着人类社会 的发展 , 人们 的价值取 向逐渐发展了变化 , 1传统体育本 身的限制 为发展我 国民族传统体育带来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使西方文 民族传统体 育发展 中, 各 民族人 民都经常参与 , 每个体育 化在全球迅速扩张 , 世界呈现为单一 的西方文化 , 随着社会 的 项 目在锻炼身体方面都有着很好的效果 ,有利于帮助人们维 发展 , 它 自身 的不足越来越明显 。中国有着悠久 的历史 , 具备 持一个健康的体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我国传统的 丰富的文化 内涵 , 中国文化的传播促进 了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 。 文化 , 是 土生 土长的体育活动 , 有着相对 的封 闭性 , 与各 民族 这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 了机遇和挑 战。 的生产生活 以及风土人情有着莫大 的关联 。民族传统体育都 2市 场 化 渐 趋 明显 是各 民族长期生活的产物 ,每个 民族 的体育运动都有不 同的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人们在满 足 自身物质需求 的同时, 特点 , 传统体 育表现 出来 的精神也不同。像蒙古族 的摔跤 、 赛 文化需求渐趋 明显 。 民族传统体育在市场 的带动下 , 渐渐形成 马, 有着明显的民族特征 。 了产业化 , 得到人们 的广泛喜爱。民族传 统体育 的发展 , 通过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体现出来 的传统性 、 民族性 特点 , 处 于 借鉴其他体育 的优点 , 在富于时代性的同时 , 也很好 的保 留了 相对 封闭的状态 , 很难得到大范 围的传播 和弘扬 。 民族特色。像赛龙舟 、 马术等竞技色彩越来越浓厚 , 同时又保 2社 会 环境 的 限制 留了很好的民族特色 。许多民族传统体育在满 足人们需求 的 我国历史上经历 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是一个相对封 闭 同时 , 也带动 了地方经济 的发展 , 在旅 游业方面 的表现尤其 明 的农耕文明的国家 , 尤其是 近代 以来长期 的闭关锁 国, 又经历 显 。 了外来国家长期 的侵 占, 经济文化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 改革 3 . 规范化方向发展 开放 以后 , 加快 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 但 是民族传统体育却渐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 的研究 , 不能仅仅停 留在理论层面 , 还 渐不适应社会 的发展进程 。 要结合实践 , 重视深层次的研究 。努力通过理论研究 的提升 , 3文化差异的限制 带动 民族体育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显著的地 域性 和民 长久 以来 ,我国体育 的发展始终 向西方体育文化的代表 族色彩 , 应该通过它体现出来 的独特价值 , 掌控好它的发展趋 奥林 匹克文化靠近 , 而其 占据了主导地位 。 蘑方 的体育表现出 势 。 来 的功利性 比较强 , 而且需要耗费大量 的社会 资源 , 商业化色 随着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的深入 ,在借鉴了现代体育色彩 彩浓重 。我 国的民族传 统体育重在修身养性 , 贴近 自然 , 强调 的同时 , 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向规范化 的方 向发展 , 体育的相关 与 自然 的和谐相处。由于这种差异 , 目前 , 使得我 国的民族体 制度与规则越来越科学。 改革开放后 , 民族体育有 了很大 的发 育较难得到世界上的认 同。 展, 竞技与非竞技 的体育项 目, 都有 了较为规范 的制度 。体育 ■、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制度的完善 , 很 好的促进 了民族传 统体 育的发展 。如今 , 我 国 1项 目多。 普及率低 。 发展不平衡 的经济 、 文化发展水平都有 了很大的提升 , 在 国际上 的影响力 改革 开放后 ,国家有关 部门对 民族传统体育 的种类进行 越来越大 ,发展并弘扬民族 传统体育 已成 为国际体育文化交 了较为广泛 的整理 , 尤其是在 武术方面 , 有了近乎全面 、 系统 流的重要一部分 。 的整理 , 一时全国各地也兴起 了武术的热潮 。然而 , 经过二 十 总结 : 年的发展 ,我 国的传统武术依然没有得 到太大 的改 观。社会 民族传统体育 的衰落 , 应该引起 国人足够的重视 , 尤其是 上, 除 了像太极有着基本的健身功能为小部分人练习 以外 , 其 现在我 国综合 国力不断提升 , 在 国际上的影 响力越来越大 。 当 他的项 目几乎见不 到他们的存在。 据统计 , 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 今时代 , 文化朝多元化方 向发展 , 世界各国都在 努力 的保 护文 有千余种 , 但是很 多项 目有着相似性 , 无法进行详 细的界定 。 化遗产 , 我 国也应该加大保护 的力度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我国 由于 区域 经济的不平衡 , 以及社会 、 历史 、 文化等众多 因素的 的民族音 乐和舞蹈 、 国画 、 中医等都走出了 国门, 在世界上 得 影响 , 体育项 目呈现 出了很大的不平衡性 。 到各 国人 民的广泛认 同和喜爱 。 我们有理 由相信 , 民族传统体 2重 理 论 研 究 。 轻 实 践 研 究 育必将 随着我国社会 经济 、 文化 的发展走 出国门 , 走 向振兴。 对于 民族传统体育 , 国内一些学 者专 门研究 了它的特征 、 参考文献 : 功能 以及传承等 , 只是把它定义为地域特 色的体育项 目, 而且 [ 1 ] 赵苏桔 , 段 国新. 民族传 统体育 的研 究现状及展 望[ J ] . 研究 的深度也远远不足 , 认为形式简单粗 糙 , 不过 内涵上稍显 体育与科学, 2 o o s ( o 2 ) 鲜 明生动 。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 国各民族文化交流 的重要形式 , [ 2 】罗俊伟. 论全球化视野下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对 它的交流 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和睦相处 ,关乎到社会 的和 策 [ J 】 . 搏 击( 武 术科 学) , 2 0 1 2 ( 0 3 ) 平安 定。 [ 3 】 张瑛. 浅谈我 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 对策【 J 1 . 中国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丰富多彩 , 承载着几千年的文明 , 虽然 西部科技 , 2 0 0 9 ( 0 2 ) 理论 研究取得 了一定 的成果 , 但 对于如此众 多的传统体育来 作者 简介 : 惠秋丽 ( 1 9 7 4 一) 女, 山东 人 。 汉族 。 硕 士学位 研 究方 向: 民族传统体 育、 训练专业 、 体 说, 还远远不足 。 而且缺乏系统 、 科学的研究 , 仅仅呈现为表面 河南 中医学院副教授 。 的总结以及描述 , 无法跟上体育发展 的步伐 。 育教育。 3体 育教 育中缺乏 民族传统体 育 学校体育教育是发展体育文化的重要平台 ,通过系统的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研究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研究

Ab t a t St r i r m h dv nt ge fCh ne e t a ii na p r s, t a t s wh c fe tt i s sr c : a tng f o t e a a a s o i s r d to ls o t he f c or i h e f c he Ch ne e t a ton ls or se t rn heph ia d a i n a ea l z d So ount r a ur so r motn t a r dii a p t n e i g t ysc le uc to r na y e . me c e me s e fp o i g ma u l d v l p e tofph ia du a i n e e o m n ysc le c ton a d Chi e e t a ton ls r s a e pu or r . n s r dii a po t r t f wa d
M E NG n — i n Fe g n a ’
( Cole e ofPhysc lEdu a i lg ia c ton,N o t r hwe tN o m a ni e st s r lU v r iy, La z u 7 07 n ho 30 0, Ga u, Chi ) ns na
传 统 体 育 与 学校 体 育 互 动发 展 的 若 干 对 策 .
关 键 词 : 中华 民族 传 统 体 育 ; 学校 体 育 ;互 动 发 展
中图 分 类 号 :G 8 2 4 1 .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8 2 0 )3O 1一4 0 19 8 X(0 8O 一 l1O
St dy o he m u u ly p o o i e e o m e fph sc l u nt t a l r m tng d v l p nto y ia e c to n du a i n a d Chi s r dii a p r s ne e t a ton ls o t

传统体育运动学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传统体育运动学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教学发展纵横·一、传统体育运动学校的基本现状1.传统体育运动学校的概念界定。

传统体育运动学校是指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严格执行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生体育活动具有特色,并至少在两个体育运动项目上形成传统,经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命名的普通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2.学生的学训矛盾较为突出。

现阶段各传统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对于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两者之间的认识比较模糊,不重视文化课学习不思上进,伺机偷懒自认为学习成绩偏低是应该的。

再加上家长,学校,及社会对于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体育训练所花费的时间较多,相对学习时间较其他学生少,出现学习成绩的是理所当然地。

与学习是相互矛盾的,体育生就是学习差。

究其原因,社会大环境存在误解;家长观念偏差,部分学生存有疑虑。

很多文化课教师存在管理者意识淡薄,也有无奈,但严重缺乏有效管理和引导,以至于学生出工不出力,上课效果不佳,吃喝玩成了学生训练外的生活主题,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存在严重失衡,而这些问题却被错误地归结为“学训矛盾”。

二、“体教联合”办学模式的特点及其优势“体教联合”办学模式是将传统体育运动学校与当地一所或几所标准化中小学结合,文化教育、食宿由中小学负责,学生采取插班或单独设班管理,训练由体校负责。

其特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两个系统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从长远的方向考虑个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新时期传统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发展模式的建议:1.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体教结合落到实处。

为了更好地进行全员管理与训练模式,一是传统体育运动学校附近的中小学可以按照各自学校的需求订单式预定传统体育运动学校专业特长生进入各自的学校学习文化课。

二是充分利用传统体育运动学校附近中小学的便利条件,每年在该中小学挑选部分学生进入传统体育运动学校训练。

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2009.8体育世界,学术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摘要体育教学建议旨芦毅恒关键词:中学:民族体育;研究1前言民族传统体育是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它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社会环境,经济发展而逐步发生变化,颇受各族人民的喜爱.中学是科学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接受与传播文化的场所.弘扬民族优秀体育文化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尤其是在中学实施中学生素质教育中,把民族优秀体育文化教育渗透到中学生体育教育之中,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以充分发挥中学体育的教育性和思想性的作用[8】.中学开展民族优秀体育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设置民族体育传统项目,通过教学,向中学生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2.调查结果2.1对中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情况的调查[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市部分中学开设民族体育传统项目排列顺序为武术,跳绳,拔河,毽球,木兰系列,八段锦,舞龙.22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修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在10个项目中男中学生前五项选择顺序为:长拳,简化太极拳,毽球,跳绳,放风筝.女中学生前五项选择顺序为:简化太极拳,木兰扇,跳绳,毽球和放风筝.f见表22.3中学生对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满意程度为:[见表3]3.讨论3.1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3,1.1中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缺乏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专职教师.学生不能够正确的掌握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教师不能为学生们提供广泛的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的知识等,这对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不利的影响.3.1.2中学体育教育专项资金与设施器材的缺乏中学的体育教学往往得不到校领导的重视,中学体育教学无论从师资还是场地设备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这些投资得不到迅速的回报,从而基础实施不完善.例如:缺少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书籍,运动场馆与在校生人数严重不符,缺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面的器械等.3l2中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行性中学体育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体育课堂教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动作简单:如简化太极拳,木兰扇等,不需要花费多大的体能和力量,就能完成成套的动作,同时,这些项目都配有音乐,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协调连接,各种动作的造型,都能给人以一种美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在中学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能使学生身心得到锻炼发展,而且能丰富中学生的课余文3.1教学建议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的对练,还有与其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学生不同性别,体质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池,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学生也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口便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参,练功,比其他不少体育运动项目.更具有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在不同的场地,环境下让学生进行动作,套路练习,在强化学生动作之余,不同的场地,环境也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从而达到精神亢奋状态,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311基本功练习任何武术套路都是只有通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深入学习.拳术,剑术,棍术等基本功也都可以从游戏开始,因为武术作为国术也是体育运动的一种,跟学生的身体条件息息相关,而且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对武术充满兴趣,这就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游戏就是最好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也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规范性,武术并不是真正的游戏,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动作才是最重要的.经过在对武术的了解和学习之后,学生对武术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时难免会有骄傲的情绪出现,兴趣教学所提倡的自主学习这时往往也会出现一定的不足,即自大心里.这时就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重复基础教育,可以通过小组对打演练,然后教师知道,加上VCD影碟观看,指出学生的不足,不段强化学生的基本功,只有扎实的基本功,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加强基本功,才能进入更高级别的武术练习.四,总结从研究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武术,渴望获得武术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多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各种环境的改变;武术项目形象生动的动作;加以经常变换的教学项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一个强健的体魄是一切工作的开始.大学生也是处于自主自立的起始阶段,思维已经健全,在体育武术学习中,为了养成持久练习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兴趣教学是目前较好的方式.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武术学习,建立学习武术的兴趣,并且持之以恒,达到体育武术教学的目的,让大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也继承了中华名族的传统国粹.参考文献:l1】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4.『2I李旺华,白永正.论传统武术的文化特征Ⅲ.山西师大体育学院报,2002,16(2).f3]蔡肿林周之华.武术fM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4】吴志超.现代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作者简介:徐蕊1983一,女河南工程学院体育部助教)表I对中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情况的调查表表2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修情况表项目简化太极拳五禽戏放风筝跳绳木兰拳木兰扇毽球长拳拔河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男中学生28667.8ii026.1i8543.822052.18620.4I523626963.732075.8 419.7(422)女中学生28469.3317.6I2129.524058.5l1427.826263.923256.68420.4 l43.4(412)表3中学生对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满意程度统计表化生活.例如:在节日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体排练一套太极拳或木兰剑(扇)等,通过队形变换及各种动作造型的定位,更具有观赏价值.同时也是促进校际之间交流的良好手段.3.3中学应加强对民族体育项目的改造与发展中学体育教学改过去的指令式活动为任选式活动,即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以充分发挥各自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就要求中学从事体育工作和管理人员,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采用扬弃的方式.选择精髓,对一些项目要有所创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例如:舞龙这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在中学中器材不完善,我们可以用长绳代替龙身,用排球代替龙头.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授与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社区.例如:太极拳这个项目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健身,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活动,让学生和广大锻炼者相互学习,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3.4减少学校体育经费开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各级学校,体育经费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缺乏,尤其是广大的边远农村学校几乎什么都没有.而民族传统体育动作技术简练,运动器材简单,另外, 不需要正规标准且固定的教学练习的场馆,可利用教学楼前后的山坡草坪,走廊通道,开展简便,有趣,有效的体育教学.不言而喻,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既能维持正常的体育教学, 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能减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大大减轻国家地方的财政支出,是一项既经济又有效的举措.4.结论与建议4.1结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项课,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当地的民情风俗,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项目.例如:太极系列有简化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推手等;木兰系列有:木兰拳,木兰剑,木兰扇,木兰双圈等;另外还有:八段锦,五禽戏,舞龙,秧歌,跳绳,拔河,毽球,放风筝,赛龙舟等等.各中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教师情况,周边环境等,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自身体系,为服务社区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中学生进行民族优秀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有针对性的, 选择性的开设民族体育项目,是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中学重视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加强民族传统5920098体育世界.学术姻集体彝在构建嘲嘲皑濑旧审≥j的罾鞠偶嘲院≥≥≥≥?簟_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谐校园进行了简单论述;另一方校园集体舞具有'普及性"它所美素质十分有利,并且对培养中胥爱红张竞美关键词:校园集体舞;中小学;和谐校园;功能1.研究目的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发展明确目标.中小学教育是教育领域的启蒙基地,构建中小学和谐校园既是推进中小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而2007年9月1日在全国推行的校园集体舞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陶冶中/J,学生情操,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交际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等多维功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所以说校园集体舞以其独特的功能对和谐校园的构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笔者充分利用快速便捷的网络系统,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系资料室的期刊杂志,报纸等体育书刊,查个方面对中小学和纳.最后得出结论:身体靠表和舞蹈啐常重要的意义.阅相关文章7O余篇,为本文的撰写积累了丰富的资料.2.2逻辑分析法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3结果与分析3.1中小学和谐校园概述3.11涵义"和谐校园应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载体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 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诸要素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1].那么中小学和谐校园具体就是指中小学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问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问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方面.312主要内容体育教学实践,使中学生掌握其锻炼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将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4.2建议421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选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精通掌握较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几个教师掌握其项目的教学而能解决在全校学生中传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是要求所有从事体育教学的老师都要学会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中有重点的牵头人,可以派教师走出去,学习一些"新鲜"的,同时适合本校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然后通过教研活动, 再传授到本教研室的其他教师.422民族体育教材建设目前正式出版的民族体育专门教材较少,教师开展教学仅凭自己掌握的项目内容,没有系统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技术,活动形式,器具和规格制造方法都不甚了解,因而导致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真实性,教育性下降,直接影响教师开展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技术,手法,手段进行系统整理,挖掘,研究,着手编写出版民族传统体育教科书,促进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 423加强运动设施与器械建设中学体育教学,弘扬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即:场地,设备.因此,应按学校体育教育规律,青少年学生年龄,体力,素质,健身的实际需要加以研究,改造器械的长短,高低,轻重,并且研制出便于就地取材,自己制作,一材多用,灵活搬运的专门教学器具.对场地的大小,活动的形式加以改进,将民间有些单调划一的动作和严肃呆板活动形式改为灵活多样,简单有趣,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并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活动形式.4.2.4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方式首先,利用课堂教学,在学生中形成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识,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提高.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优势,走上社会,服务于群众.通过"表演的形式"向社会传播,通过"实践活动"向社会幅射.这样,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就能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而发扬光大,造福人类.参考文献:【1l杨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状与潜力分析【I1.湘潭大学社会科学.20025【2l刘少英,徐建波,陆晨,天祖国.民族传统体育与素质教育…西安体育学院,2001.4【3】曾世华.谈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整理ll1.绍兴文理学院.2004.8【4】徐金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5]孙关欣.浅谈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04.6【6】栾桂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大连民族学院,2005.3l7I胡小明.民族体育『M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丁明山,张万增,夏汉明,王蕾,王清泉.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社会特性和功能的探讨[11.北京体育大学,1997.9(作者简介:芦毅恒镇江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困境与发展研究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困境与发展研究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困境与发展研究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冲击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内容面临委缩困境,综合运用现代多学科理论,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探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功能和实用价值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困境;发展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明确规定要“挖掘和整理我国传统体育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宝贵遗产,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然而,西方竞技体育逐渐占领了中国体育的主流舞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受西方体育文化冲击,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正在不断地被遗忘和萎缩,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我们当前研究的重点。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型深刻地改变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面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在其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生态环境之下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现代体育不断发展的过程基本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衰退的过程,学者们对“少数民族体育历史研究”、“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数民族体育转化研究”已逐步深入,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理论体系已逐步形成。

但是大多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以经验性的、定性的方法为主,概括性和抽象性、实验的方法较少,并且我们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没有连续性,在概念、特征、内容上的研究只有简单的概括,对研究意义方面所涉及的学术论文中提出的观点不够新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教学的的研究中所提到的项目和教学方法不具有广泛性,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应用价值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等到有效的解决。

二、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困境研究奥林匹克运动在国际社会拥有崇高的权威,国家和地方运动会也不得不围绕奥运会项目设项比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研究作者:李相如来源: 政法司理论处发布时间:2006-11-06字体:【大】【中】【小】1基本现状1.1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的基本现状与分析1.1.1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的规模与分析截止2004年10月,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共计11477所,其中国家级200所,占1.74%;省(自治区、直辖市)级4133所,占36.01%;地市级7144所,占62.25%。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整体结构良好,国家级、省(区、市)级、地市级传统校中,虽然国家级比重显小,但每三年表彰100所,可以高质量地保证国家级体育传统校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1.1.2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项目布局与分析本调研结果中发现,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项目布局中,田径项目所占的比重最大(46.44%),依次为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的比重较大。

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运动是基础性的运动项目,田径传统项目学校除了为田径培养后备人才,还为其他项目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

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和游泳等项目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中小学生十分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在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合理和符合我国国情的。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的配置,自由发展的成分较多,整体布局的要素较为单薄,缺乏创新性。

在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初期发展中,这种发展的模式是可以的,但发展到今天,需要有科学的项目布局思想,各级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树立整体观和大局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项目布局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整。

1.1.31988年以来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奥运增光计划”的贡献1988年以来我国优秀运动员在世界体育大赛的成绩举世瞩目,尤其在奥运会和亚运会的成绩使我国的竞技体育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列。

据统计,在1988~2004年间5届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共获奥运会冠军97个、前三名155个。

其中接受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启蒙训练的运动员,在奥运会获得冠军57个、前三名77个,分别占全部奥运冠军和前三名的58.76%和49.68%;1990~2002年4届亚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共获亚运会冠军587 个、前三名612个。

其中接受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启蒙训练的运动员,在亚运会获得冠军349个、前三名380个,分别占全部奥运冠军和前三名的59.46% 和62.09%。

我国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已经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摇篮,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基地。

1.1.4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各级重点学校中地位与分析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地市级重点学校以上的占58.69%,41.31%的非重点学校中约有80%以上是县级重点学校。

研究表明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当地也是较高的,这些学校既是体育工作和体育成绩方面的典范,也是教育质量和教学整体水平方面的佼佼者,是“素质教育”的典范学校。

在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小学占47.42%,初中校(含中小学一体校)占22.26%,完全中学占17.18%,高中校(含中等专科学校)占13.15%。

笔者认为,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类型结构基本是合理的。

1.2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的基本现状与分析1.2.1学校满足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的情况分析在被调查的4347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共计有在校学生人数8150187人,参加体育传统项目活动的人数共计有3904162人,约占学生总人数的48%。

其中有61%的学校完全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约有36%的学校基本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有3%学校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1.2.2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运动队的基本情况本研究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展校内业余运动训练的情况良好。

我国11477所体育传统校中,约有27545支运动训练队,常年参加传统项目受训的运动员人数达到约2252350名。

这一结果显示,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开展校内业余运动训练方面是实实在在的,无论是运动训练队的数目,还是受训的学生人数都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十分厚重的坚实基础,是实现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极为重要的战略后备资源。

在业余训练的周次数和每次训练的时间上看,运动训练队平均每周训练5.53次、每次训练1.6小时,较好地保证了学校业余运动训练的连续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开展校内传统性业余运动训练之外,还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要求以及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的现实情况,组建了大量的非传统项目运动训练队,参加非传统项目运动队受训的学生达到较高人数。

目前传统校中,约有35580 支非传统项目运动训练队,常年参加非传统项目受训的运动员人数达到约3112540 名。

1.2.3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练员的基本情况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目前已经开始拥有了一支数量可观的体育传统项目的教练员队伍。

我国11477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共有传统项目的教练员约45678名。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支队伍是以本校的教练员为主,约占85.35%,这是我国体育传统校训练的主要力量。

本研究表明,外聘运动训练教练员的比重已达到14.65%。

据调研我们注意到,许多体育传统校外聘的运动训练教练员都具有较高的专业训练知识和丰富的运动训练经历,在专项训练方面经验丰富、成绩显著。

1.2.4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每年举办和参加各级运动会的基本情况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每年举办和参加各级运动会情况不容乐观。

体育传统校每年可以定期地组织和举办一次本校的运动会,大约每两年由地市组织和举办一次本地区的运动会。

这个结果显示的比赛的数量显然是不够的。

从当前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发展的特征和趋势看,训练和比赛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赛练结合、以赛带练是当今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经验。

1.3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基本现状与分析从整体来看,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各项活动的需求,大部分学校有较为充足的体育场地设施,为学生开展活动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而且有利于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传统校未来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应该向训练房场地、体育馆和游泳池配建方面转移。

我国传统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程度较低,全部开放和部分开放仅为49.81%,不足一半,其中室内场地设施的开放率仅为41.63%。

1.4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经费的基本现状与分析我国体育传统校学校体育经费的主体来源是学校自身,占86.82%。

各级政府和体育、教育部门的对传统校的专项经费比重仅为13.18%,我国传统校目前的主要困境之一是专项支持经费问题,该问题需要进行专题研究。

1.5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的基本现状与分析按11477所学校进行推论,我国体育传统校共有体育教师约70000名,从事体育训练教师人数约51650名。

每所体育传统校平均体育教师人数6.1名,从事体育训练教师人数4.5名。

我国体育传统校的师资队伍在未来一段时间尚需在数量发展和质量提高两方面进行提高。

我国体育传统校教师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本科和大专学历上,约占88.89%;我国体育传统校教师职称结构的统计情况,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64.80%,初级职称为35.20%。

1.6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运动员输送情况的现状与分析我国传统校基础训练的总体格局是良好的,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目标是清楚的。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传统校现有国家二级和三级运动员55488名,占97.32%。

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的比例有升高趋势,分别为0.5%和2.18%,高水平运动员的比例达到2.58%。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数据,表明我国体育传统校作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可靠和坚实的。

2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中的主要经验与问题2.1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中的主要经验通过调研和实地访问,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主要经验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构建体育、教育大观念,目标一致,共同推动体育传统校有序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第三,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扩大了传统校的“品牌效益”和骨干示范作用。

第四,规范传统校管理,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第五,重新定位传统校的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传统校的龙头作用。

第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形成了传统校发展的多元模式。

2.2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整体来看,在制约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6个主要因素中,其问题的突出性依次为:训练的经费缺乏、交流渠道不畅通参加活动较少、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渠道不畅通、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比较相对滞后、管理和监督体制不健全或落实不好、体育教师的训练水平低。

2.3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主要运行模式我国传统校一种模式的局面已经打破,整体呈现出多样化的运行模式的局面开始形成。

从调查的结果看,我国目前体育传统校项目学校运行模式主要包括下列6种模式,即:传统校独立运行模式、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办模式、与体育俱乐部联办的模式、与体校专业运动队联办的模式、与高水平运动队联办的模式、与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联办的模式。

另有一些其他模式或与多种形式联合的模式。

3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运行机制的分析与讨论从目前传统校发展的情况看,影响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机制、人才输送机制、竞赛机制、资金的筹措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等。

3.1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的机制上,我国体育传统校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突出传统性项目,人才培养凸现传统项目的特征;第二,以传统项目为基础,培养多种体育人才。

这种模式主要是田径传统项目学校。

我国目前田径传统校的比重很大,这些学校不仅为国家、省、地市和行业体协培养了大批田径优秀运动员和后备人才,同时也为其他体育项目培养了大批田径优秀运动员和后备人才。

3.2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机制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渠道和机制发生了重要变化。

第一,保持原有输送渠道畅通和运行机制。

第二,着手开辟新的输送渠道,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相当数量的传统校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大、中、小学的一条龙的培训体系,形成运动员输送的网络。

第三,探索社会化道路,主动与体育俱乐部和行业体协合作,向体育俱乐部或行业体育输送后备人才。

3.3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竞赛机制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竞赛机制尚未真正的形成,竞赛杠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和交流的对象仅限于本地区(市)或本省(区、市),未能打破我国行政区域的界限,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省内进行一些比赛和交流活动相对较多,参加一些大型的跨省(区、市)的赛事交流活动相对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