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集团的兴衰

合集下载

巨人集团兴衰历程

巨人集团兴衰历程

巨人集团兴衰历程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之后进入深圳大学攻读软科学管理硕士研究生。

1989年初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工作。

同年7月回到深圳,以身上仅有的4000元和自己开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开始了创业。

1989年8月,史玉柱和3个伙伴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M-6401此时推向市场,巨人事业起步。

首先史玉柱用全部4000元做了8400元的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

”13天后的8月15日,史玉柱的银行帐户上第一次收到三笔共计15820元的汇款。

到9月4000元的广告投入已带来10万元的回报。

面对第一笔利润,史玉柱索性又一次将10万元全部变成广告。

4个月后,M-6401带来100万元的利润。

初步成功的史玉柱,预感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有新的产品,1990年1月他一头扎进深圳大学的学生宿舍研究M-6402。

他除了一周下楼买一次方便面,在计算机前整整干了150个日日夜夜,终于研究设计出M-6402。

但当他满怀希望回到安置在公司大厦的家里时,家俱不翼而飞了,数日未见的妻子离开了他。

有了资产和新产品,1991年春史玉柱移师珠海,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应运而生。

他宣布:“巨人要成为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

”同年1月公司员工增加到30人,公司注册资金15万元。

M-6403汉卡销售量,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比当时的联想汉卡还畅销,获纯利1000万元。

9月,巨人公司更名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19亿元,史玉柱任总裁,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

12月底,公司纯获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500%。

1993年1-3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李鹏、田纪元、李铁映先后到巨人集团视察。

李鹏给巨人的提词是:“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的脊梁”。

93年1月,巨人集团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成立了8家全资子公司。

8月又开发出一批新产品。

9月,史玉柱荣获广东优秀科技企业家称号。

巨人集团的兴起与衰败

巨人集团的兴起与衰败

巨人集团的兴起与衰败1.事件始末1989年8月,从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硕士毕业的史玉柱和三个伙伴,用借来的4 000元钱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并用手头仅有的4 000元钱在《计算机世界》利用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做了8400元的广告,将其开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推向市场。

广告打出后13天,史玉柱的银行账户第一次收到三笔汇款共15820元。

巨人事业由此起步。

到9月下旬,史玉柱将收到的款项全部再次投人广告。

4个月后,M-6401的销售额一举突破百万元大关,从而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

1991年4月,巨人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共15人,注册资金200万元,史玉柱任总经理。

8月,史玉柱投资80万元,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6401汉卡上市, 11月,公司员工增加到30人,M-6401汉卡销售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纯利达1000万元。

1992年7月,巨人公司实行战略转移,将管理机构和研发基地由深圳迁往珠海。

9月,巨人公司升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19亿元,史玉柱任总裁,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

12月底。

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1汉卡年销售量2.8万套,销售产值共1.6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

1993 年1月,巨人集团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汉、沈阳、香港成立了 8 家全资子公司,员工增至190人。

12月,巨人集团发展到290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 38家全资子公司。

集团在一年之内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

同年,巨人实现销售额300亿元,利税4 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1993年,由于国际电脑公司的进入,中国电脑业步入低谷,巨人集团也受到重创,为寻找新的产业支柱,巨人集团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

早在1992年巨人集团已决定建造巨人大厦,但当时的概念只是一幢18层的自用办公楼。

巨人集团由盛而衰分析

巨人集团由盛而衰分析

巨人集团由盛而衰分析巨人集团,曾经是中国计算机产业的领军企业,经历了飞速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巨人集团逐渐走向衰落。

本文将对巨人集团由盛而衰进行分析。

一、背景介绍巨人集团成立于1989年,由史玉柱创立。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巨人集团凭借着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成为了中国计算机产业的龙头企业。

其拳头产品“脑白金”更是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内部管理问题的凸显,巨人集团逐渐走向衰落。

二、深度分析1.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众多企业涌入市场,使得市场份额逐渐分散。

在这个过程中,巨人集团的产品和服务面临着来自同行业的激烈竞争。

由于缺乏创新和差异化,巨人集团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收入和利润下滑。

2.内部管理问题巨人集团的快速扩张导致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凸显。

一方面,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存在着管理漏洞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员工培训机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力提升受到限制。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内部的不稳定和士气低落,为企业衰落埋下了伏笔。

3.投资过度扩张史玉柱在带领巨人集团高速发展时,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这些投资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房地产、金融、生物医药等。

然而,由于缺乏对投资领域的深入了解和风险控制,巨人集团的投资大多以失败告终。

这些失败的投资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进一步加速了巨人集团的衰落。

4.品牌形象受损在巨人集团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史玉柱采取了一些备受争议的营销策略,如“脑白金”广告的狂轰滥炸。

这些策略虽然在短期内带来了销售增长,但也损害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日益关注,巨人集团的品牌形象逐渐受到质疑。

此外,巨人集团的公关危机也使得其品牌形象进一步受损。

三、总结与反思巨人集团的由盛而衰给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内部管理问题是导致巨人集团衰落的重要原因。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分析巨人集团的兴衰一、史玉柱当年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在当时那个年代,国内竞争压力很小,软件电脑产业处于新兴产业,外来企业无法进入导致了环境的宽松,这个了史玉柱很大的机遇,也同时降低了他创业的难度,这说明首先是那个时代造就了他。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史玉柱首先在大学就经历了电脑及数学的专业培训,在此领域他很熟悉也擅长此道。

这说明自身的实力也造就了他,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

很好的战略眼光,在销售方面具备很强很远的眼光,排版系统及广告的铺天盖地,是他成功发现市场的目光成就了他,更重要的是他敢拼敢冲敢闯的不服输的劲造就了他,也是他前期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二、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什么,巨人集团的第二次创业属于何种战略,它是否与其核心资源相匹配,答:(1)巨人集团最核心的资源就是领先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的技术使他们有了第一笔创业资金,奠定了创业的基石;其次,是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班子,他们抓住了市场的需求,并在成长期将供应链迅速扩大,抓住客户,使企业资金快速增长。

(2)第二次创业巨人集团将其形象地成为“三大战役”,走向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采取了多元化战略。

(3) 采取多元化战略与其资源不相匹配:a、公司的多元化发展必须与其核心竞争能力紧密联系,并以培植公司新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中心,从而有助于维持和发展公司的竞争优势,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b、确保公司有限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持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资产盈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调,从而在资金上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

C、公司集团化必须与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保持同步发展,集团公司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整合集团。

而财务控制制度建设是集团公司整合的重要而关键的一个环节。

三、运用SWOT理论,对多元化初期的巨人集团进行分析,从你的分析来看,他此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答:多元化的利弊:近年来,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

巨人集团的兴衰

巨人集团的兴衰

巨人集团的兴衰一,巨人集团的兴盛①初期资本积累西方10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包括计算机在内的许多产品由于国内技术水平限制都十分匮乏,加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具有广阔的市场但却供给严重不足。

此时史玉柱自己开发出来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大大简化了办公排印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并且在手头上仅有4000元的情况下,史玉柱“赌”了一把,利用《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时间差,做了一个8400元的广告。

后又将获得了的第一桶金10万元全部投入广告。

在当时拥有(1991年4月)②迅猛发展主打M—6401汉卡,同时借汉卡打出的名气开发计算机的周边产品。

1993年8月史玉柱投资80万,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

12月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1汉卡年销量万套,销售产量共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

紧接着巨人集团在该年内连续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

同年,巨人实现销售额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③战略转型: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禁令失效,COMPAQ、HP、AST、IBM等世界知名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市场。

国内电脑业步入低谷,史玉柱赖以发家的本行也受到重创,巨人公司被迫进行战略转型。

1,在房地产方面,投资12亿兴建巨人大厦,投资亿在黄山兴建绿谷旅游工程,投资5400万购买装修巨人总部大楼;在上海浦东买下了3万平方米土地,准备兴建上海巨人集团总部.2,在保健品方面,准备斥资5个亿,在一年内推出上百个产品。

产值总目标是:1995年达到10个亿,1996年达到50亿,1997年达到100亿。

3,闪电营销--促销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大战役”。

1995年5月18日,史玉柱下达“总攻令”,这一天,巨人产品广告同时以整版篇幅跃然于全国各大报。

巨人集团的兴衰

巨人集团的兴衰

巨人集团的兴衰1.史玉柱当年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史玉柱当年成功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在环境因素,二是史玉柱的个人因素。

外在环境因素: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处于不成熟阶段,涉足该行业的企业比较少,国内竞争力相当的小。

加之,中国刚刚开始市场经济,外国企业进入壁垒高,难以进入,对于史玉柱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好的契机,国内宽松的市场环境是其成功的前提与基础。

个人因素:史玉柱的成功与其个人实力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①扎实的专业功底,大学期间接触到软件科学方面的知识,为其进军软件行业奠定了基础。

②有胆识,思想前卫,充分利用广告效应,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理念,让消费者更加快速全面的了解巨人的产品。

③有经济头脑和独到的见解,有效利用资金,让资金运作起来,如果有一个企业不能让钱生钱那么将永远面临着资金困难。

④大胆、自谦、善于寻找自身的问题,不断自省。

⑤有远大的战略目光,将公司的发展不只定为在一个行业,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多方收益。

⑥不服输的气质,遇事不妥协,坚持自己的原则。

⑦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注重营销战略的制定。

⑧善于抓住机遇,进入市场速度快,抢占先机,先进入者先收益。

⑨尊重员工,人人平等。

2.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什么?巨人集团的第二次创业属于何种战略?它是否与其核心资源相匹配?答案:A核心资源指的是在固有的广泛资源中占比较重的,在现今社会发展中越发突出的资源需求涵盖技术资源、科研资源、人才资源、劳动力资源、原材料资源、能源资源、以及地理资源等。

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领先的科学技术,为其带来了第一笔资金;史玉柱的个人才能与智慧;对广告效应充分利用,满足顾客的需求;公司的长远战略。

B 第二次创业主要发展房地产、电脑、药品、保健品更行业,即“三大战役”,这是一种多元化发展战略,走多元化之路。

C 与其核心资源不匹配史玉柱第二次创业并没有发展其强势资源——软件与计算机技术,而是开发医药、保健品、房地产等不相关产业,并没有发挥其优势资源。

巨人集团的兴与衰

巨人集团的兴与衰

巨人集团的兴与衰巨人集团是个民营企业,它的总裁史玉柱是安徽怀远县人。

先在浙江大学数学系读本科,后在深圳大学读软科学管理的研究生。

1989年初毕业后回到安徽。

同年7月,他辞去安徽省统计局的工作,南下深圳去经商。

这时他只有4000元钱和他耗费9个月心血研制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

一个月后,他用仅有的4000元钱承包下天津大学科工贸公司电脑部。

他用全部的4000元做了一个8400元的广告--" M6401历史性的突破。

"2个月后,4000元的广告投入换来10万元的回报。

他又将其全部投入广告,4个月后,M6401为他赚回100万元。

1991年他创办了珠海巨人科技公司并邀来全国各地200多名电脑销售商,组织全国电脑汉卡连锁销售会。

他为了这次会议,把能动的几十万元全用了进去,最后得到的是一个全国性电脑连锁销售网络。

史玉柱的发迹可谓一帆风顺,他以广告开路,一次次成功于促销,走出一条捷径。

一年成为百万富翁,两年成为千万富翁,三年成为亿万富翁,五年成为5亿元富翁。

并成为"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之一,成为珠海市重奖的知识分子。

1993年是中国电脑业的灾难年。

伴随电脑业步入低谷,巨人集团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产业支柱。

史玉柱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总体目标:跳出电脑行业,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

史玉柱第二次创业规模太宏大了:在房地方面,投资12亿兴建巨人大厦,投资分8亿在黄山兴建绿谷旅游工程,投资 5400万购买装修巨人总部大楼,在上海浦东买下3万平方米土地,准备兴建上海巨人集团总部,在保健品方面:准备投资5个亿,在一年内推出上百个产品。

产值总目标:1995年达到10亿,1996年达到50亿,1997年达到100亿。

然而,当时的史玉柱的资产规模仅有3个亿。

1995年初,史玉柱用打"三大战役"的方法进行促销电脑、保健品和药品。

一次性推出三大系列的30个产品,广告铺天盖地。

巨人集团的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的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发展历程
巨人的复兴
• 1999年注册建立生产保健类产品的生物医药企业——“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 • 2000年12月21日注册成立“珠海市士安有限公司”。在珠海收购巨人大厦楼花。 • 2000年,史玉柱自称和原班底人马在上海及江浙创业,做的是“脑白金”业务。 表示:“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并定下了2000年年底还钱的时间表。 • 2001年,史玉柱在上海申请注册一个巨人公司,谋求上市。 • 2004年11月18日,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史玉柱任董事长。 • 2005年11月15日,《征途》正式开启内测 。 • 2006年7月26日,史玉柱和其18位公司高管在开曼群岛正式注册“Giant Network Technology Limited”,此公司通过一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名 为“Eddia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的公司控制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 公司的100%股权。 • 2007年6月11日,“Giant Network Technology Limited”正式改名为 Giant Interactive Group Inc.,同时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 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07年11月1日,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挂牌代号:GA;营业务: 网络游戏
巨人集团的发展战略
总体战略
1、明确使命 使命:科技成就人类美好生活 核心价值: 科技以人为本 2、明确远景 远景:50年后成为世界五百强的高科技企业集 团
主要战略
• 成长型战略 (一种使企业在现有的战略水平上向更高一级目标发展
的战略)
巨人集团要利用自身具有的诸多优势,采取一种成长型的战略。 即抓住机遇,利用自己的王牌产品的竞争力、强大的市场占有 率、营销能力和雄厚资金,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巨人集团的兴衰
一,巨人集团的兴盛
①初期资本积累
西方10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包括计算机在内的许多产品由于国内技术水平限制都十分匮乏,加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具有广阔的市场但却供给严重不足。

此时史玉柱自己开发出来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大大简化了办公排印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并且在手头上仅有4000元的情况下,史玉柱“赌”了一把,利用《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时间差,做了一个8400
元的广告。

后又将获得了的第一桶金10万元全部投入广告。

在当时拥有
(1991年4月)
②迅猛发展
主打M—6401汉卡,同时借汉卡打出的名气开发计算机的周边产品。

1993年8月史玉柱投资80万,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

12月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1汉卡年销量万套,销售产量共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

紧接着巨人集团在该年内连续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

同年,巨人实现销售额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③战略转型: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禁令失效,COMPAQ、HP、AST、IBM等世界知名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市场。

国内电脑业步入低谷,史玉柱赖以发家的本行也受到重创,巨人公司被迫进行战略转型。

1,在房地产方面,投资12亿兴建巨人大厦,投资亿在黄山兴建绿谷旅游工程,投资5400万购买装修巨人总部大楼;在上海浦东买下了3万平方米土地,准备兴建上海巨人集团总部.
2,在保健品方面,准备斥资5个亿,在一年内推出上百个产品。

产值总目标是:1995年达到10个亿,1996年达到50亿,1997年达到100亿。

3,闪电营销--促销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大战役”。

1995年5月18日,史玉柱下达“总攻令”,这一天,巨人产品广告同时以整版篇幅跃然于全国各大报。

由此“三大战役”全面打响。

霎时间,巨人集团以集束轰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的30个产品,其中保健品一下推出12个新产品。

继而,广告宣传覆盖50多家省级以上的新闻媒介,营销网络铺向全国50多万个商场,联营的17个正规工厂和100多个配套厂开始24小时运转,各地公司召集200名财务人员加班加点为客户办理提货手续,由百辆货车组成的储运大军日夜兼程,营销队伍平均每周增加100多名新员工。

不到半年,巨人集团的子公司从38个发展到228个,人员从200人发展到2000人。

二,衰败之由
①单一化产业结构:巨人公司仅以电脑的单一产业结构为唯一的发展动力,而且公司缺乏技术上的绝对优势,无疑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而后来国外的先进电脑技术产品的大量涌入导致其产品竞争优势丧失,产业链的断裂。

②多元化战略发展的激进(我将着重分析巨人公司的该项败笔,贪图短暂收益,而牺牲掉了巨人的未来,此为巨人衰亡的最大战略失误)1,多元化产业的发展战略需要企业拥有健康的运作系统及雄厚的资本支柱。

一则巨人被迫的战略转型后提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路线资产规模
的急剧膨胀,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发展速度不相对应,管理上随之进入“青春期”,出现了浮躁和混乱。

巨人总部对大量的分公司丧失了控制权,责、权、利不协调,不配套,最终导致了管理失控,管理后期出现了大量的烂
再者巨人公司的多产业化发展战略制定对进入相关行业不了解,一个企业进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始终要摔更头的,更何况史玉柱先生对默写行业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

房地产靠的是银行的后盾,而保健产品卖的的企业品牌与文化(昔日的巨人在保健品的成功在如今是不可复制的)。

纯属个人简介,海涵
大类1502 王毛
学号:
2016年4月19日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