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浆膜炎的防治措施及对策

合集下载

规模鸭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规模鸭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龄 以 上 的 鸭很 少 发 病 ,成年 鸭 罕 见 发 病 ,但 可 带 菌 ,成 为传
染源
鸭 传 染 性 浆 膜 炎 义名 鸭疫 里 默 氏杆 菌 病 .是 侵 害 雏 鸭 的

本 病 主要 经 呼 吸道 或皮 肤 伤 u感 染 .也 可 通 过 种 蛋 垂 直 传 播 。被 污 染 的 饲 料 、饮 水 、空 气 等 都 是 重 要 的 传 染 途 径 , 育 雏 舍 密 度 过 大 、换 气 不 畅 、潮 湿 、营 养 不 良 ( 日粮 中 V V 等 缺 乏 )都 是 本 病 发 生 的诱 因 。
2 1 5 5 0 0 )
经本 站 进 一 步 确诊 和治 疗 .基 本 上 达到 了满 意 的 效果 。
2 流 行 病 学
本 病 多发 生 在 春 夏 之交 和秋 冬 之 交 ,在 一 般 情 况 下 , 主 要发生于 1 ~ 8周 龄 的雏 鸭 .尤 以 2 ~ 3周 龄 锥 鸭 最 易 感 ;8周
3 临床 症 状 本病 最 急 性 病 例 无 任何 临床 症 状 ,突 然死 。 急 性 病 例 主 要 表 现 为 精 神 萎 顿 、闭 目嗜 睡 、缩 头 或 嘴 抵 地 面 、食 欲 不 振 或 废 绝 ;排 黄 绿 色 恶 臭 稀 粪 ( 早 期 是 白色 稀 粪 ,后 期 变 成 绿 色 稀粪 ) ;病 鸭 多 伏 卧 ,腿 软 弱 呈 犬 坐 姿 势 ,
旦 鸡 场 发 生 此 病 ,其 病 毒将 长 期 存 在 ,严 重 污 染 养 鸡
场 环 境 ,所 以要 把 消 毒 放 在 首 位 ,要求 饲 养 者 做 到 定 期 消 毒
鸡 舍 及 周 围 的 环 境 ,进 出 栏 前 后 要 消 毒 所 有 场 地 ,用 具 ,有

鸭浆膜炎治疗方法

鸭浆膜炎治疗方法

鸭浆膜炎治疗方法
鸭浆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水禽疾病,常见于鸭群中,严重影响鸭子的健康和生产。

以下是鸭浆膜炎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来治疗鸭浆膜炎。

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等。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根据病原细菌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 清洁消毒:将受到感染的鸭舍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清除病菌的环境来源,减少病原的存活和传播。

3. 营养调理:给患病的鸭群提供优质饲料,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增强鸭子的免疫力,帮助鸭子抵抗病菌。

4. 加强管理:加强对鸭子的饲养管理,保持鸭舍的清洁卫生,防止鸭子受到寒冷、湿润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5. 预防措施:鸭浆膜炎是一种传染病,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

及时为鸭子接种相关疫苗,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鸭浆膜炎的治疗方法应该是由兽医进行确认和指导,因为不同的病原体和疾病情况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

同时,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病
原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也在增加,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要遵守合理用药的原则。

论兽医辨证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

论兽医辨证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

论兽医辨证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鸭群中,是导致鸭群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对鸭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兽医在辨证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诊断和及时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保障鸭的健康与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鸭朝圆盘状凹陷,呈现出呼吸困难或短促,严重时可出现鼻腔、口腔和喉咙粘膜出现浅表性糜烂、红肿、水肿和浆液性膜。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春秋季。

由于鸭传染性浆膜炎症状复杂多变,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辨证诊断至关重要。

兽医辨证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一、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证治疗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药学和中医医疗法治疗疾病的方法。

根据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情的不同,可采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生津止渴等中药治疗,以恢复鸭体内的阴阳平衡。

同时也可采用针灸、艾灸等传统中医疗法对患鸭进行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有效地缓解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症状,提高了鸭的免疫力,减少了疫情的发生。

二、西医诊断与治疗西医诊断是通过现代医学技术手段对病鸭进行细致的检查和病因分析,以确定其发病原因。

西医治疗则是采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抑制病毒繁殖和减轻病鸭的症状。

西医诊断与治疗在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控制和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疫苗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可以预防的传染病,破伤风和白喉混合疫苗对其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的接种可以有效地提高鸭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是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饲养管理在饲养管理上,应加强饲料卫生、健康饲养和良种繁育,在饲料中添加抗病毒、抗生素、抗炎等药物,保持鸭舍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排泄物,加强饲料和水的消毒等,以减少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传播。

针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辨证防治工作,在日常养殖中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二、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鸭舍的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鸭的健康状况,养殖户应定期清理鸭舍,做好饲料和水的消毒工作,保持鸭舍干燥,避免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传播。

鸭子得了浆膜炎怎么治?用什么药?.doc

鸭子得了浆膜炎怎么治?用什么药?.doc

鸭子得了浆膜炎怎么治?用什么药?概述:在养殖鸭的过程中,鸭的传染性浆膜炎这种疾病最麻烦,好多养殖户因为它损失惨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但是作为畜牧行业的一员,我们怎么才能更好的诊断该疾病,防患于未然,即使发生了,怎么才能更好的及时的进行用药治疗呢?鸭浆膜炎怎么治疗?用哪些药?(1)加强保温和通风,发病期间禁止鸭群下水。

(2)抗菌消炎、保肝护肾,以下三种方案供选择,可能迅速的控制本病的发展,减少死亡。

由于现在疾病的复杂性,在临床上用药最好能配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这样效果会更好。

①单硫酸卡那霉素饮水,连用3天。

②氟苯尼考粉+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饮水,连用3天。

③庆大霉素可溶性粉+盐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饮水,连用3天。

第一天观察,鸭群精神好转,死亡4只;第二天开始没有死鸭,采食量比发病前增加;第三天无死鸭情况,鸭群精神良好,逐渐回复到正常吃料水平。

鸭浆膜炎用氟苯尼考怎样治疗鸭浆膜炎不需要用金刚烷胺,如果有病毒病的话可以适当添加。

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是治疗鸭浆膜炎不错的方案,但要看你当地菌株对两药的敏感性情况,有条件可以做一下药敏试验。

给你提供个备用方案:丁胺卡那+磷霉素鸭浆膜炎病的防制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要有较好的育雏设备。

冬季防寒、夏季防暑,便于消毒,通风良好,防止潮湿,勤换垫料。

要有合理的饲养密度。

采用“全进全出”的育雏方法。

2.选用1型菌株制成油佐剂灭活苗对1周龄雏鸭进行颈部皮下注射,可保护到上市。

3.药物防制采用:土霉素:0.1%混于饲料内,混匀喂饲,连喂3~5天。

盐酸林可霉素喂饲200g/T料,连喂3~5天。

也可选用安普霉素,磷酶素钙,丁胺卡那,硫酸粘杆菌素,氧氟沙星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0.2%~0.2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可有效降低感染鸭的死亡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搞好鸭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勤换干燥的垫料,搞好鸭舍内通风换气,减少昼夜温差,以防冷应激造成疾病的复发。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与治疗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与治疗

液、粘液和组织坏死碎片,气味腐败腥臭。

肠道音增强或减弱,尿量少,尿呈酸性反应,含有蛋白尿。

随着病情的发展,羊只中毒和脱水程度加剧,病羊排便失禁,剧烈腹泻,且有严重腹痛表现,精神沉郁,全身无力,眼球下陷,消瘦迅速,体温下降,步态不稳,卧地后不能起立,最后因严重脱水与机体中毒而死亡。

本病治疗以消炎杀菌、止泻补液为主。

消炎杀菌,选用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或庆大霉素,按照说明剂量进行肌肉注射;止泻选用鞣酸蛋白2~5g;补液选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3000mL、5%碳酸氢钠500mL、维生素C 20mL,一次性静脉注射。

中兽药可选用经典白头翁汤:白头翁80g、黄连40g、黄柏30g、秦皮25g,水煎服,一日1次,连用3d。

3 其他常见病3.1 中暑 中暑是日射病和热射病的总称。

羊只在烈日暴晒或在闷热的环境中,因机体散热困难而造成体内过热,以至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障碍。

机体缺水、过肥、缺乏锻炼、体质衰弱等均是诱发中暑病的因素。

轻度病羊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迟钝、站立不稳,脉搏增数,体表静脉怒张,呼吸浅表,大量出汗;重症患羊主要表现为出汗停止,皮肤灼热,瞳孔散大,视力减弱或消失,体温急剧升高到41℃以上,可视粘膜潮红或发绀,呼吸困难;发病后期患羊甚至昏迷,体温下降,静脉塌陷,全身肌肉震颤,卧地不起,突然倒地后痉挛而死。

对于该病的治疗原则以防暑降温,静心安神为主。

降温可将病羊安置于阴凉、通风处,全身水浴或凉水敷头,也可用2.5%盐酸氯丙嗪溶液肌肉注射。

缓解心、肺及脑障碍,可先静脉注放血,然后补液,选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安钠咖10mL,静脉注射。

3.2 肾炎 急性肾炎常发生于某些传染性疾病,也可由胃肠炎、肺炎、肌红蛋白尿症等疾病过程中或中毒性疾病时毒物直接刺激,或一些营养和代谢性疾病也可引起肾脏疾病的发生。

病羊精神沉郁,食欲饮欲不振或废绝,体温升高,尿频尿痛。

病情严重时,尿色变深或呈红色,眼睑、胸下、服下、阴囊及四肢等多处出现水肿。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方法 - 养鸭技术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方法 - 养鸭技术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方法-养鸭技术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

该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死亡、体重减轻和淘汰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方法。

鸭传染性浆膜炎对鸭群的危害极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该病进行准确的诊断是防治此病的重要工作,诊断时可依据其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的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查来进行确诊,在治疗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了盲目用药的出现,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发病特点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

主要危害的群体为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以养鸭造成严重的危害。

主要症状是引起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使得鸭群的死淘率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

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是在较为寒冷的季节多发。

该病与养殖环境以及卫生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饲养条件较差,环境卫生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空气质量差等,极易引发此病。

另外,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没有做好鸭舍内温度的调控工作,使得温度忽高忽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够充足和全面等也会引起鸭患传染性浆膜炎。

2、流行病学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触性、慢性或急性败血性的传染性疾病,1~8周龄的雏鸭为易感群体。

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其中以2~3周龄的发病率最高,8周龄以上的雏鸭则很少感染此病,成年鸭罕见发病,但是可以带菌成为传染源。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的发病率高,并且各个品种的鸭都可以感染此病。

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经由呼吸道或者伤口感染,也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浅析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浅析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2020年第7期 吉林畜牧兽医17·禽业专栏·QinYe ZhuanLan浅析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李淑敏,于长东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畜牧兽医站,吉林公主岭 136121近年来,我国禽类养殖业规模发展,但鸭传染性浆膜炎等疫情时有发生,往往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鸭传染性浆膜炎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是制约鸭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1 病理特征鸭传染性浆膜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冬春季节常见,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被细菌污染的空气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

鸭群密度过大,空气污浊,营养不平衡等也有可能是发病的诱因。

鸭传染性浆膜炎具有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与菌株、感染途径有很大的关系。

有时病鸭1~3 d 发病,有时长达一周,病程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四种,最急性病例在鸭群刚开始发病时突然死亡,亚急性病程一般为1~3 d,慢性病程为7 d或7 d以上。

发病前期病鸭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双脚无力,行走不稳等,同时眼内分泌物增多,也有浆液、黏液或脓液等,鼻内流出浆液或黏液分泌物并堵塞鼻孔,痊愈后的病鸭往往发育不良。

2 防治措施2.1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鸭群的日常饲喂中要选择优质全价饲料,保证微量元素摄入,满足鸭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鸭舍要有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尽量避免拥挤、高温、寒冷、潮湿等环境,为鸭群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鸭群要保证全进全出,鸭舍定期消毒,并尽量保持合适的湿度和温度。

2.2 做好免疫预防工作适当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此类传染病的发生。

鸭传染性浆膜炎可以使用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在7日龄进行首免,10 d后加强免疫一次。

2.3 做好药物防治工作在使用药物防治时可以使用多种抗生素等,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导致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默氏杆菌容易产生抗药性,在用药前要筛选高敏药物,注意药物交替使用。

在治疗时具有明显效果的药物有头孢、林可霉素、强力霉素等,在治疗时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也可以配合使用一些抗应激的药物,提高雏鸭的抗病能力。

鸭疫里默杆菌感染如何治疗

鸭疫里默杆菌感染如何治疗

鸭疫里默杆菌感染如何治疗鸭疫里默杆菌感染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鸭疫里默杆菌感染如何治疗。

一、鸭疫里默杆菌感染流行特点鸭传染性浆膜炎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多发。

一般情况下,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较少发病,但可带菌,成为传染源。

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外伤感染,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育雏舍密度过大、通气不畅、潮湿、营养不良均是该病发生的诱因。

二、鸭疫里默杆菌感染的三种类型(1)急性型:主要发生在2周龄以下雏鸭,雏鸭常在受到应激因素刺激后突然发病,一般不见明显症状即发生死亡。

(2)亚急性型:多见于2-3周龄的雏鸭,病程一般为1-7天。

主要表现为:眼、鼻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眼周围羽毛粘连形成“眼圈”,个别鸭眼周围羽毛脱落;濒死期出现神经失调,两后肢伸直呈角弓反张姿势。

(3)慢性型:多发生在口龄较大的雏鸭或疾病流行后期,一般多呈慢性经过,致死率较低,为1%-7%。

雏鸭发育迟缓,增重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易造成僵鸭、残次鸭。

三、实验室诊断(1)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做出诊断。

必要时进行细菌分离。

(2)实验室诊断通常使用巧克力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

初次分离要在厌氧条件下进行。

该病的病原学诊断程序如下:直接采取病料接种于适宜培养基,进行厌气培养。

挑取所培养的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或者应用特异性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鉴定细菌血清型。

采用荧光抗体法进行细菌鉴定。

四、鸭疫里默杆菌感染防治要点1、防治原则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定期消毒,严格防疫,进行免疫接种。

2、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在国内外均有研究,并在生产中进行了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免疫效果。

由于鸭疫里默杆菌血清亚型较多,疫苗应为几种血清亚型的多价疫苗,最好是能鉴定出发病场细菌的血清型,使用相同亚型的疫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鸭浆膜炎的防治措施及对策
摘要:目前,随着鸭的养殖量增加,饲养场地随之也不断扩大。

因广大养殖户疏于管理.造成严重污染环境.鸭的养殖中,浆膜炎病日趋严重,一旦发病,传染性急快,死亡率极高,导致养殖户损失惨重。

本文就鸭的浆膜炎病进行简单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鸭:浆膜炎:原因及症状:防治措施
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是小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浆膜炎也称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有三种,急性、慢性、败血性、一般1―4周龄的鸭易侵害。

主要特征是脑膜炎、纤维素心包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关节炎及麻痹患病。

其主要病变为全身的浆膜面都会有纤维素性的炎症发生,病鸭会有无法站立等病变特性,急性病变多会以死亡为转归,慢性病多会耐过,但是会失去经济价值,可选抗生素或疫苗进行预防。

该病给广大的养鸭户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加强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尤为重要。

l 鸭性浆膜炎的病原、流行特点
1.1 病原。

本病病原鸭疫里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无芽孢,无运动性,大部分细菌呈两极浓染。

本菌血清型复杂,国际报道有21个血清型,彼此间无交叉保护反应,
绘防制本病带来难度。

鸭疫里氏杆菌不能在普通琼脂与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在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呈露珠状,不溶血。

1.2 流行病学特点。

该病不分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一般春、冬两季节易发,由皮肤伤口感染或呼吸道。

易感2―8周龄的雏鸭,最容易侵害的是2―3周龄鸭。

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一般不容易感染发病。

卫生条件不好,育雏舍里的鸭群密度过大,造成舍内空气不流通,引起地面潮湿。

饲养管理粗放,因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较低,同时缺少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是诱发原因。

一般发病导致严重后果,且易继发其他疾病。

2 鸭浆膜炎的症状
鸭浆膜炎主要是鸭疫巴氏杆菌引起,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该病由蛋垂直传播,也可从呼吸道或皮肤、重点是鸭蹼伤口感染、天气剧烈变化更容易引发症状。

典型症状为病鸭的眼、鼻的分泌物会增多,排稀便呈黄绿色,运动失衡,头颈战栗、昏睡、懒得走动,挤靠成堆。

2―6周龄的中鸭一般呈现两腿软弱,无法站立,整个身体发抖,头颈乱摆,身体后翻或者向一侧到,难受挣扎时不停地拍打两翅,两腿后蹬。

慢性病例一般呈现,圈运动,头颈歪斜,吃食困难,逐渐消瘦死亡。

3 预防措施
因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较多,不同区域、每个时期流行的血清型也不一样,就是同一鸭场、同~批鸭群也可会出现多个血清型,且该病易发大肠杆菌病,若有条件的鸭场,可针对本地流行血清型,自行筛选相应同型菌株研制疫苗。

一般采用灭活疫苗免疫鸭群,免疫需要两次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力,第一次接受免疫肉鸭在7~10日龄进行,每只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0.2~0.5毫升,相隔1―2周后进行二免。

6日龄时每只皮苗0.3ml看接受免疫接种,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一般在饲料及饮水中添尼考进行药物预防。

防治鸭子浆膜炎,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更换垫料要及时,建立完善的防疫和消毒制度。

4 鸭的浆膜炎防治对策
4.1 建议使用微生态制剂、寡聚糖、有机酸类的推广。

正常菌群是天然屏障,一般菌群分布在鸭群的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粘膜上面。

一般健康鸭群,肠道致病菌与正常菌相比仅占极少的一部分,且,还有一大部分是条件性致病菌,一旦体内发生变位时,就会转变为致病菌。

目前,因大量使用抗菌药物,鸭体正常的菌群已破坏,没有抵御能力导致病菌有机可乘。

其次抗菌药物的毒性作用也会直接影响鸭体的免疫力,目前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药物残留等问题已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然而微生态制剂可有效补充有益菌群,提高肠道有益微生物的比例.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病菌
也会减少,建立完整的微生物保护屏障,可减少浆膜炎的发病率。

4.2 由药物向环境控制有效达抑制浆膜炎菌病的目的。

?h境的好坏,与鸭场的建设有很大的关系。

建设标准化鸭场可有效控制环境减少浆膜炎菌病发生。

鸭场在选择场址、布局、排污等方面要科学合理,进行鸭场标准化设计。

事实证明用“药物控制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很被动的、不符合广大养殖户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鸭传染性浆膜炎属于条件性疾病,必须要切断鸭疫里默氏菌的传播途径,方能消除引起传染性浆膜炎病的各种诱因,究其原因是一个良好的环境。

4.3 科学用药及整体调理结合。

目前,使用抗菌素治疗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的主要手段,依据抗菌素自身特性、病情的轻重,来选择给药的途径。

应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及不良反应。

需合理用药,不可滥用抗菌素,遵循原则为科学准确的诊断,对症下药,正确掌握用量及疗程。

5 结语
鸭的浆膜炎病极容易并发症,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该病极要做药敏试验选用高敏药物并进行交治疗效果。

再就是平时要加强饲养管风换气、适宜温度、湿度预防该病发生。

提高鸭苗的质量,认真消毒,对发病鸭群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料营养的全价,作好鸭病的防治工作,就等于降低鸭传
染性浆膜炎发病率,坚持免疫接种与药物预防相结合,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