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中麦克白夫人形象论文

合集下载

由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来看戏剧《麦克白》中的理性精神

由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来看戏剧《麦克白》中的理性精神

由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来看戏剧《麦克白》中的理性精神戏剧作品鉴赏与戏剧艺术题目,由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来看戏剧《麦克白》中的理性精神以及对麦克白夫人“双性同体性”的探讨课程名称, 戏剧作品鉴赏与戏剧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中文112班学号,学生姓名, 任课老师 ,李虹玉,周四下午七八节,2013年12月10日由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来看戏剧《麦克白》中的理性精神以及对麦克白夫人双性同体性的探讨麦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亚戏剧中,麦克白夫人具有坚毅刚强的性格,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颇具霸气的女性。

丈夫虽有野心,但没有麦克白夫人的催化辅助作用,麦克白不一定能登上君主大位。

麦克白夫人是这场阴谋的参与者、实施者,帮助其夫君登上帝位的幕后推动者。

但是在帮助麦克白取得王位后,内心的欲望便消失了,此时恐惧占据了麦克白夫人的内心,最终麦克白夫人没能逃脱命运的悲剧。

麦克白夫人也成了自己罪过所带来的精神压力的牺牲品,最终因精神失常而自杀。

在大多数人眼中她就是一个心如蛇蝎的红颜祸水,是一个罪有应得的、泯灭人性的恶人。

然而,她是一个女人,她爱着麦克白,她尽她所能去帮助麦克白,她的目的只是单纯地帮助她爱的丈夫实现他的梦想,而不是想让自己成为王后以获得更大的权利。

麦克白夫人“几乎只把自己看作一个妻子、一个帮手”。

从这一意义来说(麦克白夫人既是麦克白政治野心的牺牲品,也是自己爱情的牺牲品。

下面就通过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来看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当中的理性精神。

一、麦克白弑君夺位的幕后推动者麦克白在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荣誉,被国王封为考特爵士,这应验了女巫的预言,他内心的欲望便不断的膨胀,他满脑子里面都是“未来的国王”,他迫不及待第将这一消息告诉他的妻子。

但是麦克白夫人却担忧麦克白的天性:“它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手段;一方面不远玩弄机诈,一方面却要作非分的攫取;伟大的爵士,你想要的那东西正在喊:‘你要到手,就得这样子!’你也不是不肯这样干,而是怕干”,麦克白夫人立刻决定抓住这上天赐予的良机,竭尽全力助夫君一臂之力,“让我把我的精神力量倾注在你的耳中;命运和玄奇的力量分明已经准备把黄金的宝冠罩在你的头上,让我用舌尖的勇气,把那阻止你得到那项王冠的一切障碍驱扫一空吧”。

论《麦克白》的悲剧性

论《麦克白》的悲剧性

论《麦克白》的悲剧性卢博文摘要:《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中外众多戏剧家都对其有着不一样的思考与认知。

时至今日,这部话剧已经被无数次的以各种艺术风格搬上舞台,而能做到经久不衰就是依靠其中的悲剧魅力。

这种悲剧的魅力能给人以深思与警醒,感悟与感受。

我将要以《麦克白》部分剧情与一些戏剧家的理解,来分析这部悲剧中的悲剧性以及造成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莎士比亚;麦克白;悲剧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悲剧《麦克白》是迄今为止被人们排演次数最多的经典剧作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剧作风格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一位忠臣—麦克白,因极力追求权力、满足自己的欲望最终走向毁灭道路的故事。

其实我国著名戏剧家徐晓钟先生也曾导演过《麦克白》,他对于麦克白这一角色拥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他认为麦克白是英雄式的人物,因为利欲熏心,最终被权欲的血河所吞没。

戏剧史上,悲剧往往为了给人们精神上巨大的冲击,故事一般都发生在英雄人物上。

所以在該剧的一开场我们就可以知道麦克白是平定叛乱的大英雄,被苏格兰的人民所敬仰。

而国王邓肯也是一位明君,为了表彰麦克白英勇战绩,并且出于对麦克白的信任选择住在了麦克白的城堡。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过,在得胜归来的路上麦克白碰见了三个勾起他心中权欲的女巫。

这三个女巫就像我们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的贪、嗔、痴一样。

三个心魔一但在心中扎根,就很难去除。

而全剧最重要的女主角麦克白夫人恰恰就是滋养这个三个心魔的肥料。

也就在当天夜里,麦克白的刺杀行动就堂而皇之地展开了。

他的内心是犹豫的,麦克白夫人的作用就是把他推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权力之路。

麦克白这一人物的内心从始至终都是复杂矛盾的。

包括权欲与忠诚、信任与猜忌、自信与不自信等等都在他的身上暴露无遗。

而麦克白的人物性格又不同于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因为其行动的犹豫造成了一切的惨剧,因为其性格而形成的性格悲剧。

但麦克白却是因为自己一次又一次为了权力做了错误的决定最终被权力吞没,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从伦理学角度论麦克白及夫人的悲剧

从伦理学角度论麦克白及夫人的悲剧

摘要传统上分析麦克白与麦克白夫人都是从人性恶的视角出发,他们被视为凶恶,残酷,弑君的恶人。

本论文试图从伦理批评的角度找出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悲剧的原因,以将处于伦理困境的悲剧英雄更生动的展示出来。

长久以来,麦克白夫人都是是作为诱导唆使其丈夫走向堕落的因素出现,被人视为文中的第四位女巫,而本文则从其女性的心理角度来对麦克白夫人进行剖析,以揭示这个女性形象的深层情感及悲剧命运。

关键词:莎士比亚、麦克白、麦克白夫人、伦理困境、悲剧ABSTRACTMacbeth and Lady Macbeth are traditionally analyz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evil and they are regarded as cruel, ferocious and regicidal couple. This paper is trying to find the root cause of the tragedy of Macbeth and Lady Macbeth, from the ethics point of view. So a more vividly picture of the tragic heroes in the ethics dilemma can be depicted. For a long time, Lady Macbeth are as a guide put her husband to degenerate elements, be regarded as the fourth point, and the women from the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to reveal it to the women's deepest feeling and the tragic fate.KEY WORDS: Shakespeare, Macbeth, Lady Macbeth, ethical dilemma, tragedy目录前言 (7)第一章《麦克白》简介 (8)第一节内容简介 (8)第二节人物分析 (9)第二章国内外对《麦克白》悲剧的研究 (10)第一节国内对《麦克白》悲剧的研究 (10)第二节国外对《麦克白》悲剧的研究 (11)第三章伦理困境-麦克白夫妇的悲剧 (12)第一节伦理学视角看麦克白的弑君 (12)第二节伦理学视角看麦克白夫人的帮凶与同谋角色 (14)第三节历史真相与剧本差别看莎士比亚在剧本创作中的伦理观 (15)第四章结论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前言从伦理学角度,探索麦克白伦理身份转换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功臣、叛臣、国王三种身份的变化,是麦克白"本我"、"自我"、"超我"不断调节和斗争的结果。

对麦克白夫人形象的再分析

对麦克白夫人形象的再分析

对麦克白夫人形象的再分析“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传世经典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

而其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麦克白夫人”的形象。

她既是一位富有魅力的女人,也是一位极具野心和复仇心的人物。

但对她的定义是否就真的如此简单呢?本文将对麦克白夫人的形象进行再分析。

第一章麦克白夫人的魅力麦克白夫人开始出现在剧本中时已经是麦克白的妻子,而且非常的专注和忠实。

当她发现她的丈夫成为国王后,她也表示出无尽的热情来支持他。

她的身材和举止都非常的优雅,她能吸引周围人的目光。

她的美丽不仅仅是令人瞩目的外表,这个角色还展现出了她充满活力、热情、专注和忠诚的个性。

她的爱和对麦克白的忠诚可以被视为她的美丽品质之一,这些品质使她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章麦克白夫人的野心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麦克白夫人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专注和忠实的妻子。

在某种程度上,她的外表隐藏了她的野心。

麦克白夫人结识三个女巫之后,她渐渐沉迷于这个隐秘的部分。

她的野心似乎被激发了,她开启了一段不可逆转的道路。

她强烈地欲望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影响力,她试图掌控一切事务,并且不择手段。

因此,她变得冷酷无情,把所有可能妨碍她计划的人物一个一个清除。

第三章麦克白夫人的复仇在麦克白夫人的野心之外,她还展现了另一面的个性,即复仇心。

她的家族被麦克白杀害,她当然会对他怀有愤怒和仇恨。

她试图向她的丈夫和那些她认为对她家庭不幸负有责任的人进行复仇,尤其是麦克白,她最终的目的就是推动麦克白走向灭亡之路。

在她野心和愤怒的驱使下,她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甚至最终被逼疯。

第四章麦克白夫人的悲剧关于麦克白夫人的形象,难免会有争议,因为她的形象复杂而且不太容易分类。

我们可以从她的美丽和野心、从她的复仇心和疯狂来看待她。

但是,无论如何,她的悲剧是显而易见的。

她的野心和复仇心毁于一旦,她的家庭破碎,她的人生没有盼望,最后逼疯了。

她所追求的一切最终都被摧毁了,甚至她自己的身体和心里都没能幸免。

对麦克白夫人形象的再分析

对麦克白夫人形象的再分析

对麦克白夫人形象的再分析论文摘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人物麦克白夫人历来是众说纷纭。

“双性同体”并不等于“不男不女”,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是两种力量的结合。

本文拟从“双性同体”的角度来分析评价麦克白夫人,旨在说明麦克白夫人并不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是一个残忍、恶毒的女人,在她身上体现着两种特质:一种是女性的特质,感性与脆弱;一种是男性的特质,冷静与果断。

或者说,麦克白夫人就是一个“双性同体”的人。

同时笔者还认为,在一个人身上,女性特质或男性特质各自所占比例的多少将决定这个人的内在性别,麦克白夫人就是一个内在性别上男性特质占主导地位的人。

论文关键词:双性同体,麦克白夫人,女性特质,男性特质杨大亮,河南洛阳人,上海电力学院直属外语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评论与翻译一《麦克白》是莎士比亚作品中最感人至深的一部悲剧。

它大致是根据苏格兰哲学家HectorBoece的《苏格兰国王麦克白》而写成的。

剧本大意是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和班柯平定叛乱后班师回国,路上遇见三个女巫,女巫预言麦克白将成为考特爵士和未来的君王,又预言班柯的子孙也要做国君,而且比麦克白更有地位、更富有。

回国后,国王果然将考特爵士的头衔赐给了麦克白,证实了女巫的第一个预言。

不久麦克白趁国王邓肯来他们城堡做客时杀害了国王,随后国王的两个儿子逃离了苏格兰,麦克白夫妇登上了国王和王后的宝座。

然而登上王位的麦克白想起女巫的第二个预言时仍心中惶恐,就又杀害了班柯以保心中太平。

最后麦克白夫人发疯自杀,受迫害的贵族麦克德夫和邓肯的儿子从英格兰进军,消灭了麦克白。

“双性同体”这一源于母系社会时期的思想,体现了远古人类朴素的性别平等意识。

但由于父权制度的确立,“双性同体”思想逐渐从主流文化中隐退。

双性同体又译作两性同体或雌雄同体。

“双性同体”这一思想应用于文学批评是源自英国女权主义文艺批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她认为“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

【推荐】试论对麦克白夫人形象的再分析-word范文模板 (6页)

【推荐】试论对麦克白夫人形象的再分析-word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试论对麦克白夫人形象的再分析论文摘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人物麦克白夫人历来是众说纷纭。

“双性同体”并不等于“不男不女”,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是两种力量的结合。

本文拟从“双性同体”的角度来分析评价麦克白夫人,旨在说明麦克白夫人并不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是一个残忍、恶毒的女人,在她身上体现着两种特质:一种是女性的特质,感性与脆弱;一种是男性的特质,冷静与果断。

或者说,麦克白夫人就是一个“双性同体”的人。

同时笔者还认为,在一个人身上,女性特质或男性特质各自所占比例的多少将决定这个人的内在性别,麦克白夫人就是一个内在性别上男性特质占主导地位的人。

论文关键词:双性同体,麦克白夫人,女性特质,男性特质杨大亮,河南洛阳人,上海电力学院直属外语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评论与翻译一《麦克白》是莎士比亚作品中最感人至深的一部悲剧。

它大致是根据苏格兰哲学家HectorBoece的《苏格兰国王麦克白》而写成的。

剧本大意是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和班柯平定叛乱后班师回国,路上遇见三个女巫,女巫预言麦克白将成为考特爵士和未来的君王,又预言班柯的子孙也要做国君,而且比麦克白更有地位、更富有。

回国后,国王果然将考特爵士的头衔赐给了麦克白,证实了女巫的第一个预言。

不久麦克白趁国王邓肯来他们城堡做客时杀害了国王,随后国王的两个儿子逃离了苏格兰,麦克白夫妇登上了国王和王后的宝座。

然而登上王位的麦克白想起女巫的第二个预言时仍心中惶恐,就又杀害了班柯以保心中太平。

最后麦克白夫人发疯自杀,受迫害的贵族麦克德夫和邓肯的儿子从英格兰进军,消灭了麦克白。

“双性同体”这一源于母系社会时期的思想,体现了远古人类朴素的性别平等意识。

但由于父权制度的确立,“双性同体”思想逐渐从主流文化中隐退。

令人叹惋的女性——浅析《麦克白》夫人形象

令人叹惋的女性——浅析《麦克白》夫人形象
令 人 叹惋 的 女性

浅析《 麦克 白》 夫人形 象
杜 蓉 马 驰
706 ) 10 5
文章编号: 6 2 7 9 (0 9)6 2 9 0 17 — 842 0 2 - 3- 1
西安 ( 西安 文理 学院外语 系 陕西 ・
中图分类号 : 0 16 1 文献标识码 : A
为了爱人献祭 自己。
充满 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 , 是你不敢采 取最近的捷径 ; 你希望做一 个伟大的人物 , 不是没有野心 , 你 可是你却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 的奸恶 ; 的欲望很大 , 又希望 只用正 当的手段 , 你 但 一方面不愿玩 弄机诈 , 方面却又要作非 分的攫夺 ; 大的 爵士 , 一 伟 你想要 的那东 西正在喊:你要到手 , ‘ 就得这样子 !’ 你也不是不肯这样干 , 而是怕 干” 麦克 白夫人立刻决定抓住这上天赐予的良机 , , 竭尽权利助夫君 臂之力 ,让我把我的精神力量倾注在你的耳 中; “ 命运和玄奇的力
法 摆脱 。I " 1
全剧 以女巫前后两次预 言为贯穿情节发展的线索 。当麦 克自 从女巫处得到预言, 并实现了其一 , 成为考特爵士开始 , 麦克 白心中
的权欲便蠢蠢 欲动 , 且逐渐膨胀。 在他给夫人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
“ 我想我应该把这样的消息告诉你 , 的最亲爱的有福 同享的伴侣, 我 好让你不至于对于你所将要得 到的富贵一无所知 , 而失去你所应该 享有的欢欣。把它放在你的心头。 再会 。” 这就引出了麦克 自夫人的出场,可是我却 为你 的天性忧虑 : “ 它
尽管整部《 麦克白》 笼罩在强大的政治野心悲剧之下 , 白夫 麦克 人 的悲剧则可看作是女性 的悲剧 , 爱的悲剧 。睡梦中她还天真地安 慰 丈夫 :睡去 , “ 睡去, 有人在大门。来 , , , 来 来 让我搀着你 。事情已 经干了就算 了……” 夫人最后 的崩溃也许就有替 丈夫赎罪的意味 ,

第六组论文 试论《麦克白》悲剧的罪魁祸首(1)

第六组论文  试论《麦克白》悲剧的罪魁祸首(1)

试论《麦克白》悲剧的罪魁祸首摘要:在莎翁剧评中,究竟谁是《麦克白》这部悲剧的罪魁祸首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许多人都把造成悲剧的责任推卸到无名无姓的麦克白夫人和三个女巫身上,妖魔化剧中的女性形象,而把麦克白这个决定性的因素放在一个让人同情甚至是怜悯的位置上,把麦克白解读成一个无辜的受害者的形象,这一切都令人费解。

针对谁是《麦克白》悲剧的罪魁祸首,我们经过细读文本,从文中得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认为是麦克白造成了自己的悲剧,对此,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麦克白罪魁祸首麦克白夫人女巫悲剧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抵御外族入侵和平定国内叛乱立了大功。

立功归来,路上遇到三个女巫。

女巫预言他即将进爵并在以后称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会成为以后的王。

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麦克白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自己登上了王位。

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杀死了班柯,杀害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孩子。

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疑神疑鬼,也越来越冷酷。

麦克白夫人因自责和恐惧而精神失常致死,麦克白竟无一丝难过。

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最终落得削首的下场。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它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广泛讨论,尤其是当讨论这部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谁时,人们的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是麦克白夫人,有人认为是女巫,有人认为是麦克白自己。

我们认为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正是麦克白本人,是他自己的野心和权欲毁灭了他,他自己就是悲剧本身的缔造者。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去论述麦克白是造成悲剧的罪魁祸首。

一、麦克白内心的权欲和野心以及弑君后的恐惧为悲剧发生之根本。

1、内心的权力欲。

他是国王邓肯手下的一名大将 ,英勇威武 ,帮助国王平息了考特爵士的叛乱, 打退挪威侵略者的进攻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受到国王嘉奖和人民赞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麦克白夫人形象【摘要】《麦克白》列席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中,也被认为是莎氏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代表作。

阴森沉闷的气氛流淌于剧中。

剧中成功地描述了功勋卓著的英雄麦克白如何堕落成暴君的过程,以此揭示野心的可怕,欲望的威力。

然而,麦克白夫人有幸地成为莎氏笔下之经典形象。

《麦克白》这部悲剧很容易令人意识到麦克白是牺牲品,而麦克白夫人是这牺牲品的制作者,悲剧的元凶,是歌德所谓的“超级女巫”,阴谋的“佼佼者”。

其实,麦克白夫人也是悲剧性的人物,她亦是欲望的奴隶,是野心的祭品,更是男权语境下的牺牲品。

麦克白夫人作为剧中的女主角,却没有自己的名字,这是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所独有的。

在封建社会中,妇从夫姓实属天经地义。

虽然如此,但也正好说明了在封建时代男女关系并不平等,准确地说,是从属关系,是所有者与所有物的关系——女人是男子的财物。

具体地说,丈夫享有对妻子的辖治权,这种关系很容易在命名中坐实。

也就是说,命名可以维护统治和被统治二元对立不平等秩序。

女人顺从丈夫,把个体性隐匿在丈夫的属性中才能算是好妻子。

然而,麦克白夫人并未打算隐匿自身的主体性,而是时时寻找机会张扬个性,实现野心,成就欲望。

在剧中,麦克白夫人放弃了传统社会所赋予女性应有的特征而成为罪犯的同谋,并且后来也为丈夫所不容,最终发疯。

【关键词】《麦克白》;莎士比亚;悲剧
莎士比亚戏剧中,麦克白夫人可称得上最凶残、最可怕的女性
形象。

批评家们认为她就像剧本中马尔康王子所说:“魔鬼一样的皇后。

”德国诗人海涅甚至认为,麦克白夫人简直“是一匹极其凶猛的野兽”,毫无人性。

无疑,这些看法在某些层面上说出了麦克白夫人的形象特征。

她和麦克白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野心家和冒险家。

但是,她与麦克白在性格上有所不同,她比麦克白更加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更加不为良心和感情所牵绊。

人的性格应当是丰富多样的,而非一成不变的,麦克白夫人亦如此,她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丰富完全。

麦克白夫人生活在封建贵族残暴好斗、尔虞我诈、独裁专行的氛围中,她所见的无非是谋杀篡位、掠夺冒险、阴险诡诈、表里不一,因而她又岂能出淤泥而不染?因此,在她的意识深处早就种下了“强权即是真理”、“敢作敢为才是英雄”等观念种子。

当得知女巫的预言,这些种子便发芽,生长成强烈的欲望:“你本来是葛莱密斯爵士,现在又做了考特爵士,将来还会达到那预言所告诉你的那样高位。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麦克白夫人的性格当她在读信之后,狂热的信念在她的脑中狂转:既然命运即将把王冠加在麦克白的头上,那么,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她了,她决心用“舌尖的勇气”把麦克白心中的犹豫扫除干净,用她的计谋和行动将自愿送上门来的邓肯置于死地。

因此,待麦克白一回城,可怕的野心在麦克白夫人心中炽热成谋杀的计划。

她并不像麦克白那样的疑虑重重、优柔寡断,而是信心满盈、自视甚高。

此时的她就像一个有着巨大作恶本领的马基雅维里式的冒险家呈现在读者面前。

剧情深入,麦克白夫人和麦克白
的角色突发转变:麦克白沉陷罪恶的泥潭不能自拔,认为“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

有些评论家对麦克白夫人很苛求,而对已成杀人魔王的麦克白却是同情甚多,他们倾向于为麦克白开脱,归罪于麦克白夫人。

正如赫士列特所说:“麦克白充满人类慈善的乳汁。

”“麦克白之残暴是由于偶然条件。

”“他是让大好机会、妻子的怂恿和预言的告知给引诱得犯罪的。


麦克白夫人心中欲望和野心奴役着她,令她放弃时代所赋予的女性特征,而纵欲任情,使自己沾染上在那个时代只有男性才可能拥有的丑陋与罪恶。

在欲望里,她迷失了自己,喜欢上了罪恶,忘情地在罪恶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流连忘返。

待她觉悟之时,她矛盾、挣扎、厮杀——自己和自己的斗争。

麦克白夫人未丧失女性的温柔慈善,她说过,“啊!我的主!您为什么一个人孤零零的,让最悲哀的幻想做您的伴侣,把您的思想念念不忘地集中在一个已死者的身上?无法挽回的事,只好听其自然;事情干了就算了。

”但是她又喜欢上了罪恶的面具,欲罢不能。

因此,当谋杀已成,罪恶已现,现实归于平静,但内心深处却徘徊着罪恶的幽灵,响彻着罪恶的欢呼声。

于是,她开始忏悔,清晰地听到良心免疫抵抗的厮杀声和罪恶反噬侵扰的叫嚣声,良知的回潮冲刷着魔鬼的恶性,涤荡着罪恶的灵魂。

结束肉体生命无疑是麦克白夫人良知与罪恶同归于尽的自然表现。

事实真的如此吗?麦克白夫人的沦落、邪恶、消殒真的只是她天生的宿命,是她天性如此吗?若人的天性就预定人的善恶,那么
后致性的善恶的行为就不必指责,也没有可能评断,因为人不可能决定什么。

因此,人的善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环境和意识心境不断变化的。

由是观之,麦克白夫人的恶行也非因上帝的唾弃而先天领受的,也是社会环境和其意识心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因此,麦克白夫人的角色并非单纯用于描述人性之恶,更不是用于阐明人性之恶天生固有。

全面地解读麦克白夫人也就不可以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传统观念。

资本家的严酷剥削无疑置劳动人民于更加苦难之地。

在封建统治与资本剥削面前,人文主义向往的道德理想变得空幻缥缈。

曾经人文主义所安乐的太平盛世已是昨日黄花,现在的天空已被乌云所掩。

颓废、荒唐、罪恶就像瘟疫一般在社会上蔓延,有些人纵情享乐、于肉欲中放逐一生,与之沉沦;有些人拼命地争权夺利,放弃一切,成为权利的奴隶;还有些人丧心病狂,泯灭良知地毒害他人,其如麦克白夫人之流。

莎士比亚并不喜欢女人涉足政治,因为在他的笔下,但凡与政治有一丝瓜葛的女人都是被指控、被责骂的对象。

易知,麦克白夫人便为一例。

封建传统的残忍与资本主义的贪婪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兴的资产阶级贪婪的本性在当时社会环境的掩护下似乎表现出可爱的进取精神和突破品质,但是正因为这种贪婪式的进取使得她深入罪恶无法自拔。

在权利的奴役下,她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地填充自己的欲望,然其后果终是损人害己。

【参考文献】
[1]温祖荫.世界百家文学名著鉴赏[m].福州:福建教出版社,
1993:182.
[2]李景尧.野心与人性的决战———论麦克白夫妇[j].佳木斯师专学报,1991(04).
[3]孙家琇.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5.
[4]刘和鸣.莎士比亚笔下恶女人形象试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