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典戏剧赏析期末论文
我眼中的西方音乐剧——期末小论文

2012年辅修课程音乐剧欣赏期末论文我眼中的西方音乐剧记得第一次看音乐剧,是在高中的时候,同桌上课的时候抱着MP3抹泪,跟她聊起才发现她看的是《茶花女》,其实对于《茶花女》,直到现在我也只是看过剧本,只是知道一个故事梗概而已。
后来在一些口耳相传的内容里听到了著名的音乐剧——《猫》仅此而已。
对于西方音乐剧初步的认识,也就是我浅薄的猜测。
西方的高雅艺术林立,也许音乐剧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而已,每一个剧目也许阐述着一个故事,就像中国的戏曲一样,如果说“音乐无国界”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戏曲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同一个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体现。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巴黎圣母院》这一经典剧目,这个剧目在西方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了却依旧辉煌,为代代人所熟知。
然而我第一次接触的《巴黎圣母院》却是京剧版的。
这部京剧版的《巴黎圣母院》是著名京剧艺术家史依弘全力打造并且主演的,我很有幸的看到了她的现场演出,然而我去看这部戏的时候主要也是因为对京剧的喜爱,对《巴黎圣母院》本身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也通过京剧所呈现的内容去思考了一下原著,只是遗憾一直没有机会去看歌剧版的经典。
我个人崇尚中国传统艺术多一点,对戏曲的喜爱更不是一点点,所以对于西方的艺术形式浅尝辄止,认为这与中国传统艺术大相径庭,并且确实是也没有机会去了解,所以本学期才选择了这门音乐剧欣赏的课程。
然而真的上了这门课程以后才发现,其实不仅仅是“音乐无国界”,整个艺术,都是没有国界的,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都万变不离其宗。
本学期最享受的便是看了老师放的很多音乐剧,其中最喜欢的要数詹姆斯·拉派恩的《拜访森林》《拜访森林》汇集了格林童话中“杰克与魔豆”、“灰姑娘”、“小红帽”、“长发姑娘”四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与角色,并套上讽刺剧的面纱而组成一个“成人童话故事”,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为均以故事中的经验教训带出。
原本不相干的四剧主角们在作者巧妙的串联下,摄入对方的生活,原本童话中诉说的道理又一个接一个被推翻,整体剧情发人深省。
外国戏剧赏析论文

《朱丽小姐》——戏剧赏析13150109王芷芊在外国戏剧赏析的最后两节课上,老师为我们放映和讲解了《朱丽小姐》这部戏剧,使我深有感触,看似浮夸浅显的剧情中竟展现了阶级与阶级间的角逐,揭露出了人性之中的矛盾性和荒谬性。
更让我对戏剧这门艺术有了新的看法和理解。
下面我就以要素为线索简单赏析一下这部作品。
*剧本概要:独幕悲剧。
1888年首演。
主人公朱丽小姐性格怪僻,未婚夫忍无可忍,婚约告吹。
仲夏夜,她找名叫让的男仆跳舞,让出身低贱,对朱丽小姐艳羡已久,便乘机求爱,说为了得到小姐垂爱,宁愿一死。
朱丽小姐大为感动,便顺从地委身于让,并合谋私奔。
朱丽偷了父亲的钱做盘费,被厨娘发现,这时门铃大响,她的父亲、体面的伯爵大人回来了。
她不想让自己和父亲身败名裂,求让出主意,让递给她一把剃刀,让她自杀。
朱丽镇定下来,持刀开门走了出去。
*人物形象:从整体剧情不难总结出朱丽是一个可怜的,受到自己父亲母亲双重胁迫而成长的贵族小姐。
她其实并不从自己的理智上反对婚姻。
只是缘由母亲的教育和影响而习惯性“厌恶男性”,企图站到性别较量的上风去,实际上她又有着生理的欲求和对爱情的单纯幻想,不能摆脱女性相信爱情的软弱本性。
从大的背景环境和生理特征来讲,十九世纪瑞典庄园的贵族小姐朱丽,这天正处在特殊的生理时期,有着强烈的生理欲望和冲动,从而开始勾引仆人让。
两人在新的话题下,朱丽的女性属性显露出来,在两人进一步的身体关系之后,她开始一再的寻求让对自己爱的承诺。
在让的劝说与诱导下,朱丽在绝望中挣扎,寻求出路。
最终,朱丽在男性的命令下走向死亡。
朱丽虽然企图打破男人对女人的奴役关系,却受制于自己女性的属性,极易受到情感的奴役,在感情上具有软弱性。
因此在面对让的“甜言蜜语”时,就同意了引诱,并一再的对爱情持有幻想。
然而她也很难脱离自己贵族的身份和本质属性,受累于名声和家族荣誉而不敢真正的出走。
所以说朱丽小姐并非是简单的寻求女性解放的化身,而是具有极强特殊性和矛盾性的人物形象,她是纠结在情欲与理智之中、父亲和母亲的教育当中、内心欲望和社会、身份的桎梏之中,并最终走向死亡的悲剧人物。
西方歌剧欣赏

中外名歌欣赏期末论文题目:歌剧《卡门》、《茶花女》、《图兰朵》中男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学生姓名:赵昆瑜学号:2014201555专业班级:统计学院2014级2班指导老师:周源2015年6月13日歌剧《卡门》、《茶花女》、《图兰朵》中男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摘要歌剧《卡门》、《茶花女》、《图兰朵》都以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同时爱情的发展必然少不了男性角色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三部歌剧的男主人公唐·何塞、阿尔弗雷德、卡拉夫的人物形象,并着重从爱情观的角度进行剖析,同时再将其人物形象折射到社会层面,揭示同样是在欲望或情感的驱使下,不同的人物性格和背景带给他们不同的爱情结果。
关键词:歌剧;男性;女性;爱情;人物形象引言《卡门》、《茶花女》,《图兰朵》,这三部在世界十大经典歌剧中占有一席的歌剧堪称人类文化和艺术史上的瑰宝。
三部歌剧都诞生在19中叶世纪到20世纪初,那时的欧洲已经处在人文思想和政治制度较为成熟和民主的阶段,涌现出潮流般的艺术大师,同时在高水平的生产条件下,舞台美化和服装道具制作精良,使得欧洲歌剧来到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巧的是,从这三部歌剧的名字就能看出,三部歌剧都是以女性为主人公,这也正体现出当时歌剧大师们对女性的关注和关爱。
欧洲虽然不像封建时期的中国,女性地位低微甚至沦为男性的附属品,但是欧洲仍然存在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
在后启蒙时期,女性的思想和权利开始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因此在歌剧中不乏见到有鲜明特征的女性人物形象:追求自由,爱憎分明,充满野性的卡门;风尘仆仆,纯真善良,为爱牺牲的薇奥列塔;猛于强政,柔于真爱的图兰朵。
这些经典的女性人物形象就像是座座丰碑一样,被目睹她们风姿的观众留下的赞美所包裹,已然在人类历史上屹立不倒。
那么除此之外,那些衬托出女主人公的男性角色又如何呢?当然毫无疑问,他们同样在歌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究竟他们有着怎样独特的人物形象,又是否存在着共性的一面,如果折射到社会层面那又会是什么呢?接下来笔者将会分析三部经典话剧《卡门》、《茶花女》、《图兰朵》中的三位男主人公,唐·何塞、阿尔弗雷德、卡拉夫的人物形象。
西方戏剧赏析论文——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戏剧赏析《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写成的一部五幕喜剧,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以喜剧为主,也包括历史剧和诗歌。
作为莎士比亚初入文学殿堂的作品,这部喜剧中充满了青年人的乐观精神。
这部作品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的几个特点:第一,喜剧与讽刺结紧密相关,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即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一剧,剧中多次提及金钱的话题,其中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
此外剧中也对对金钱痴迷进行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也针砭入骨。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
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
但是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
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勇气。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思想。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贫穷而出身高贵的威尼斯青年巴萨尼奥向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借贷以向美丽并富有的鲍西娅求婚。
但就在他即将成婚时,他收到了好友安东尼奥的一封告别信,得知为自己担保和签订借据的好友安东尼奥投资于海上贸易,而船只却不幸失事,无法偿还欠款,而痛恨安东尼奥的夏洛克落井下石企图根据借约从安东尼奥胸口夺走一磅肉,两人对簿公堂,机智勇敢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利用她的聪明机智,惩罚了夏洛克,故事结尾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一部杰作,但它也是喜剧中的悲剧,剧中多次提到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永不衰退的话题。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一部作品当它从作者的笔下来到读者的手中时,它便已经与作者脱离了关系,每一个读者都会在阅读之后都会有一本完全不同的《威尼斯商人》,沉浸于爱情者看得见那甜蜜的爱情,热衷友情的感动于无私的友情,喜欢幽默的会被一个个双关语逗乐,而有的人会看到那温暖背后的熊熊地火的涌动。
浅谈20世纪西方音乐剧发展与部分作品赏析

《20世纪西方音乐解读》选修课期末论文浅谈20世纪西方音乐剧发展与部分作品赏析学号: 2010011743专业:工商管理学生姓名:于凯鸿指导教师:王晶音乐剧,作为现代的一种独具艺术内涵的戏剧形式,它的音乐、舞蹈、表演、舞台美术以及所承载的艺术品质和表现出来的魅力对人们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20世纪西方音乐剧发展浅谈关键词:音乐剧西方艺术发展 20世纪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
说到音乐剧的发展,就不得不说在音乐史上很有影响力的歌剧了。
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也即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
歌剧首先出现在17世纪的意大利,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
歌剧的演出也需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
过去的我并不懂得音乐剧与歌剧的差别,通过本课程一个学期的学习与熏陶。
个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音乐剧可以算是歌剧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为歌剧赋予了更多种多样的形式,不拘泥于过去歌剧的一些相对专业的美声唱法、宣叙调、咏叹调等唱法,并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而且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没有音乐伴奏的独白,这也是让高雅艺术更容易的收到普罗大众的追捧和喜好,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妥协,但这种妥协个人认为是有效的,在很多国家地区,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来,音乐剧都一直收到不同程度的追捧,在现代亦有很多音乐剧的衍生电影上映播放,从巨额的票房可以折射出音乐剧的流行。
西方音乐剧论文

《西方经典音乐剧欣赏》课程结业论文题目:《我与音乐剧》学院:经济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国贸1402学号:1404080405姓名:贾元韬组别:第一组成绩:授课教师:何悦二○一五年十二月我与音乐剧说起音乐剧,以前不是很了解,仅仅是看过一些《歌舞青春》、《猫》的片段,知道百老汇,对《妈妈咪呀》、《卡门》有个模糊的印象。
但音乐剧作为西方一种比较流行的音乐形式,已经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剧作品。
本学期有幸选上了何悦老师的《西方经典音乐剧欣赏》这门课,让我有对音乐剧有了直观的认识。
我希望通过写这篇文章,能让我对音乐剧的特色、风格、历史有个系统的更深入的了解,为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也去网上找了几部音乐剧观摩学习。
在这之前,我对音乐剧与歌剧的概念常常混淆,认为音乐剧就是歌舞剧,但细细了解以后,发现还是有区别的。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
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而音乐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
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
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秀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
西方经典戏剧赏析期末论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观后感机械工程学院机自0907 0401090711 刘洋借着《西方经典戏剧赏析》这门课,我再一次欣赏到了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经典戏剧。
虽然我是一名工科学生,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也是早已耳熟能详。
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次欣赏都会有不同的震撼感受。
,“我猜中了这个故事的开始我将上帝赋予我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你。
但我却没能料到这个故事的结局。
”诗一般的语言,优雅的贵族式对话,洋溢着人文的浪漫的基调,本该明媚的故事却有着凄美的结局。
一个是心地善良的美男子,一个是纯洁如玉的好佳人,偏偏生长积怨深重的两大家族里。
朱丽叶的父母要求她和泰保尔罗结婚,她不愿意和他结婚,便向劳伦斯教士要来了灵药,这种灵药可以让人伪装一天的假死。
朱丽叶假死了以后,匆匆赶到的罗密欧以为朱丽叶真死了,悲痛地服毒自尽了。
朱丽叶醒来了以后,发现罗密欧死了,于是殉情随爱人而去。
罗密欧与朱丽叶死了,但他们的死却成了两家化解仇恨的纽带。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生下了一对不幸的恋人”在一首概括性的开场诗后,这部流传了几百年的著名爱情悲剧拉开了帷幕。
凯普莱特家族与蒙太玖家族是世仇,正如剧本里所描写的,他们一见面就会打起来,势不两立的两个家族的儿女却成了一对苦恋情人,这是不是上帝造化弄人?“她是天上明珠降落人间!”罗密欧这样形容朱丽叶。
舞会当晚,在月夜的花园里,浪漫的薄纱般的白色月光下,一对情人互诉衷肠,到这儿全局本到了中间部分,正在向高潮推进,他们秘密地结婚,似乎是喜剧的路线却来了个大转弯。
谁也不会想到,在他们成婚几小时后,罗密欧因为朱丽叶的表哥杀死了朋友而把他杀了。
他被放逐了,朱丽叶悲痛万分,因为她的表哥,因为她的丈夫。
祸不单行,准备把“童贞献给死亡”的她又被父母自作主张地许配给了伯爵。
那天晚上,罗密欧偷偷爬到朱丽叶房里。
西方戏剧赏析论文——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戏剧赏析《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写成的一部五幕喜剧,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以喜剧为主,也包括历史剧和诗歌。
作为莎士比亚初入文学殿堂的作品,这部喜剧中充满了青年人的乐观精神。
这部作品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的几个特点:第一,喜剧与讽刺结紧密相关,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即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一剧,剧中多次提及金钱的话题,其中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
此外剧中也对对金钱痴迷进行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也针砭入骨。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
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
但是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
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勇气。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思想。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贫穷而出身高贵的威尼斯青年巴萨尼奥向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借贷以向美丽并富有的鲍西娅求婚。
但就在他即将成婚时,他收到了好友安东尼奥的一封告别信,得知为自己担保和签订借据的好友安东尼奥投资于海上贸易,而船只却不幸失事,无法偿还欠款,而痛恨安东尼奥的夏洛克落井下石企图根据借约从安东尼奥胸口夺走一磅肉,两人对簿公堂,机智勇敢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利用她的聪明机智,惩罚了夏洛克,故事结尾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一部杰作,但它也是喜剧中的悲剧,剧中多次提到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永不衰退的话题。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一部作品当它从作者的笔下来到读者的手中时,它便已经与作者脱离了关系,每一个读者都会在阅读之后都会有一本完全不同的《威尼斯商人》,沉浸于爱情者看得见那甜蜜的爱情,热衷友情的感动于无私的友情,喜欢幽默的会被一个个双关语逗乐,而有的人会看到那温暖背后的熊熊地火的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密欧与朱丽叶》观后感
机械工程学院机自0907 0401090711 刘洋
借着《西方经典戏剧赏析》这门课,我再一次欣赏到了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经典戏剧。
虽然我是一名工科学生,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也是早已耳熟能详。
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次欣赏都会有不同的震撼感受。
,“我猜中了这个故事的开始我将上帝赋予我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你。
但我却没能料到这个故事的结局。
”诗一般的语言,优雅的贵族式对话,洋溢着人文的浪漫的基调,本该明媚的故事却有着凄美的结局。
一个是心地善良的美男子,一个是纯洁如玉的好佳人,偏偏生长积怨深重的两大家族里。
朱丽叶的父母要求她和泰保尔罗结婚,她不愿意和他结婚,便向劳伦斯教士要来了灵药,这种灵药可以让人伪装一天的假死。
朱丽叶假死了以后,匆匆赶到的罗密欧以为朱丽叶真死了,悲痛地服毒自尽了。
朱丽叶醒来了以后,发现罗密欧死了,于是殉情随爱人而去。
罗密欧与朱丽叶死了,但他们的死却成了两家化解仇恨的纽带。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生下了一对不幸的恋人”在一首概括性的开场诗后,这部流传了几百年的著名爱情悲剧拉开了帷幕。
凯普莱特家族与蒙太玖家族是世仇,正如剧本里所描写的,他们一见面就会打起来,势不两立的两个家族的儿女却成了一对苦恋情人,这是不是上帝造化弄人?“她是天上明珠降落人间!”罗密欧这样形容朱丽叶。
舞会当晚,在月夜的花园里,浪漫的薄纱般的白色月光下,一对情人互诉衷肠,到这儿全局本到了中间部分,正在向高潮推进,他们秘密地结婚,似乎是喜剧的路线却来了个大转弯。
谁也不会想到,在他们成婚几小时后,罗密欧因为朱丽叶的表哥杀死了朋友而把他杀了。
他被放逐了,朱丽叶悲痛万分,因为她的表哥,因为她的丈夫。
祸不单行,准备把“童贞献给死亡”的她又被父母自作主张地许配给了伯爵。
那天晚上,罗密欧偷偷爬到朱丽叶房里。
似乎是他对她的告别,他得在天亮时离开。
不光是男女主角,就是我这个读者,也不希望黎明的到来,希望代表黑夜的夜莺永远唱出婉转的曲调,赶走代表黎明的云雀。
我特别喜欢朱丽叶服安眠药前以及罗密欧在她墓中服毒自杀之前的那大段
独白。
其中的最后一句极其相似。
朱丽叶:“我为你干了这一杯!”罗密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朱丽叶在不清楚这药到底是什么,会有什么作用之前,毅然饮下了它,她为了她的爱情、她的计划,干了这一杯。
接着她就昏睡过去。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给罗密欧的信没有送出去,他带着悲痛与疯狂,带着毒药,来到了墓室。
他杀了伯爵,原本温文尔雅的罗密欧为了爱情显得多么疯狂,他服毒就像喝普通饮料一样毫无差别。
正在这时,朱丽叶醒了,她看到自己的爱人死在身边,手里还握着毒酒杯,正伤心拔出他的匕首,殉了情。
可恶的时差,我在心里咒骂着,如果朱丽叶早点醒来该多好。
一对情人的死,换来了两个家族的融合,他们成了朋友。
维洛那城里竖起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金塑像,象征着自由、浪漫的爱情,它终于冲破的世俗的阻碍,冲破了家族的仇恨与矛盾。
一对青年的牺牲,换来了两个家族之间的春天。
人文主义是人的一种生活观、理想观、价值观,是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它在任何时候都是人们应当努力去实践和追求的,因此它是永恒的。
今天,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物质文明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并不等于精神文明的相应提升;相反,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正在大面积地侵蚀着人类的精神生活。
罗密欧和朱丽叶对人文主义精神的执著追求,更显示了他们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价值,这正是剧本激动人心的地方。
《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波澜起伏的戏剧冲突,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抒情的人物语言,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男女主人公出生在两个世代为仇的封建家族,他们在偶然的相会中一见倾心,却根本不可能结合。
他们求助于劳伦斯神父,神父同情和理解他们,秘密给他们举行了婚礼。
但封建家长凯普莱特却要把女儿朱丽叶许配给少年贵族帕里斯,并强令马上成婚。
朱丽叶再一次求助于劳伦斯,神父赠以安眠药让她假死过去,以躲过这场劫难。
罗密欧则因在格斗中杀死了凯普莱特夫人的内侄提伯尔特而受到了放逐曼多亚的惩罚。
罗密欧得到妻子的“死讯”,悲痛万分,抱了以死殉情的决心连夜返回维洛那,在朱丽叶的身边服毒自杀。
从昏迷中醒来的朱丽叶见丈夫已死,也饮毒、自刎死去。
罗、朱的悲惨结局使双方的家长看到了世仇的惨重代价,在亲王的主持下言归于好。
从这个故事梗概中可以看出,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位封建家长,代表了陈腐没落的封建思想和传统,他们心胸狭窄、武断专横,无视青年人的自由和爱情,
酿成了家族之间的仇恨和冲突,给所在的城市带来了动乱,又自食其果失掉了自己的儿女。
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代表了一种新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同封建思想和传统作着勇敢、机智的斗争,尽管斗争的结局是一场悲剧,但换来的却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胜利和弘扬,我们在悲剧中感受到的是莎士比亚那澎湃的激情、高昂的斗志和崇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