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戏剧赏析论文——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论文

浅谈《威尼斯商人》摘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
大约作于1596-1597年。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关键词:金钱;法律;宗教《威尼斯商人》无疑是一部文学巨著,莎学界的评论也使其内在的文学价值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它主要探求了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的话题。
金钱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么?有什东西比金钱更珍贵?富有动人的亲情故事,对爱与付出的讴歌、机智的对话、峰回路转的剧情,夸张爆笑的情节,充满了传奇及浪漫的色彩。
交织着友情、爱情、亲情的世界,引领我们认识什么才是人生中重要的价值。
它诙谐的语言蕴含了深刻的内涵。
另一方面《威尼斯商人》也不失为一部法律杰作,看似嬉笑怒骂的喜剧折射出莎士比亚时代的西方法律问题和法文化,其法学研究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节取材于古老传说。
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娅选亲,巴萨尼奥选中铅匣子与鲍西亚结成眷属;一条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安东尼奥的友人罗伦佐的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主线,即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成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而引起的“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
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仇恨安东尼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
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
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分为两部分,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的戏,后半场主要是鲍西娅的戏。
虽然法官大人也知道该契约的内容是荒唐的,不公正的,但是既然双方在契约中已有明文约定,法庭也只能按照契约的内容做出判决。
幸好安东尼奥友人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法律学者来到法庭,宣布“这约上所签订的惩罚,于法律条文的含义并无抵触”,夏洛克有权在安东尼奥的胸前取一磅肉;可是因为合同上只写了一磅肉,所以如果在取肉时流出一滴基督徒的血,或者所割超过一磅或不足一磅,就是谋杀,要按照威尼斯的法律抵命并没收全部的财产。
《威尼斯商人》:欲望与贪婪的交织

《威尼斯商人》:欲望与贪婪的交织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戏剧作品,描绘了欲望与贪婪在人性中交织的复杂关系。
故事围绕着主角安东尼奥和他对犹太借贷者夏洛克的债务展开,探讨了金钱、权力和爱情之间的纠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威尼斯商人》中欲望和贪婪这两个主题。
首先,可以说《威尼斯商人》最明显的主题之一就是欲望。
剧中几乎所有角色都被各自不同形式的欲望所驱使。
安东尼奥因为无法偿还夏洛克所借款项而陷入了困境,这体现了他对于追求更多财富以满足自己欲望的渴求。
而同时,在另一个层面上,波西亚也追逐着心仪已久的伊丽莎白女神像,并愿意用任何代价来得到它。
通过这些例子,《威尼斯商人》向读者呈现出一个强调个体激励和欲望满足的世界。
其次,贪婪也是该剧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夏洛克以他对金钱的贪求而著名,他为了自己利益不惜迫害安东尼奥并试图夺取他生命。
然而,在整个故事中,其他角色同样表现出了类似的贪婪特征。
波西亚渴望通过与安东尼奥交易来获取更多金钱,并愿意牺牲友谊去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波西亚在剧终时向夏洛克施加报复行动,进一步凸显了人们对于权力和物质上富有的无止境追逐。
除了欲望和贪婪之间的联系外,《威尼斯商人》还涉及到爱情这一情感主题。
在剧中,巴萨尼奥展示出对波西亚深深地爱慕,并为之千方百计地赢得她的芳心。
同时,在另一个线索下,女扮男装的纳瑟莎也暗恋着波西亚,并通过自己勇敢坦诚面对真相最终收获幸福。
这种对爱的追求与欲望和贪婪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提醒人们欲望并不是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情。
总体来说,《威尼斯商人》以其精彩纷呈的角色关系和深刻细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于世。
通过展示人性中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欲望和贪婪,该剧引发了读者对于个体目标、价值观和道德选择等问题上思考。
它提醒我们,在实现个人利益时必须权衡各种因素,并意识到金钱并非永恒幸福之源。
同时,爱情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也给予我们希望与勇气去超越自身狭隘利益。
总结起来,《威尼斯商人》将欲望与贪婪作为核心主题,通过角色塑造、故事情节以及戏剧冲突等多方面手法进行展示。
悲剧与喜剧《威尼斯商人》的文学风格

悲剧与喜剧《威尼斯商人》的文学风格《威尼斯商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喜剧剧作,该剧展示了繁荣的威尼斯社会中的商业和财富,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它独特的文学风格使得观众既能欣赏喜剧的笑料,又能体验到悲剧的情感。
本文将探讨《威尼斯商人》的文学风格,以及如何在悲剧与喜剧之间达到平衡。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相对较早的莎士比亚作品,故事情节仍然符合传统的五幕剧结构。
在这个剧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对话、独白和咏史调,以及丰富多样的诗歌格式,来刻画角色和展示剧情。
这种多样化的语言运用既能表达人物的情感,又能增强戏剧效果。
在剧作中,莎士比亚将喜剧和悲剧元素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戏剧化的冲突与紧张感。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与借贷者夏洛克的债务纠葛,以及安东尼奥为自己的朋友巴萨尼奥筹措资金的情节,展示了财富和商业的两面性。
作为喜剧的一部分,这些情节带给观众欢乐与娱乐。
然而,剧作同时也探究了人性的阴暗面和社会的不公平。
在该剧中,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冷漠和残酷行为使得悲剧的元素得以展现。
此外,夏洛克对女主角波琳娜的扭曲意愿和情感斗争也增加了剧作的深度。
这些悲剧性的情节给观众带来思考与反思。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巧妙地运用了言辞技巧和双关语,从而增加了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
例如,在夏洛克与安东尼奥对话时,他们之间的交锋展示了商业与友谊之间的紧张关系。
这种对话技巧使得观众既能感受到角色之间的紧张氛围,又能欣赏到喜剧的机智口才。
此外,莎士比亚还通过剧中的角色形象来塑造剧作的文学风格。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这两个角色代表着不同的人性,他们的对立和冲突导致了剧作的悲喜交融。
同时,女主角波琳娜也展示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决断力,使得剧作更加丰满。
总而言之,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融合了喜剧与悲剧的元素,使得观众既能享受到笑料和娱乐,又能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
通过多样的语言运用、情节安排和角色形象的刻画,该剧展现了莎士比亚作品的独特魅力。
《威尼斯商人》中的反犹太主义分析

威尼斯商人中的反犹太主义分析[简介]《威尼斯商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戏剧,讲述了一个富有的威尼斯商人与一个借贷者之间的故事。
然而,这个戏剧也被评论家们认为存在着反犹太主义的元素。
本文将对《威尼斯商人》中的反犹太主义进行分析。
[背景信息]庞泽先(Shylock)是剧中一个犹太人角色,他因其地位和性格而备受争议。
在剧本中,他以利息收取和财富积累为生计,并且受到其他角色的歧视和压迫。
[利息收取相关]在《威尼斯商人》中,庞泽先作为一个犹太借贷者,被描绘成一位残酷无情、爱钱如命的角色。
这一形象使得观众可能会将他视为典型的金钱追求者,并强调了金钱与道德之间的冲突。
[歧视与压迫]剧本中还存在许多其他角色对庞泽先的歧视和压迫。
例如,基督教角色们总是以贬低、嘲笑和欺凌的方式对待他。
此外,剧中有许多语言上的暗示和侮辱,加剧了反犹太主义的气氛。
[反犹太主义分析][形象刻画与人物设定]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刻画了一个贪婪、复仇心强且冷酷无情的庞泽先形象。
这种刻画可能使得观众或读者将其与整个犹太民族联系在一起,并产生对于犹太人的刻板印象。
[语言暗示与侮辱]通过语言暗示和侮辱,剧中其他角色不断地表达对庞泽先地种族歧视。
这种对话可能进一步强化了观众或读者对于犹太人的负面印象。
[西方社会背景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威尼斯商人》是在一个受到反犹主义盛行的西方社会里创作出来的。
当时,该戏剧可能符合当时大多数人对于犹太人的观念,并体现了当时主流思想。
[结论]虽然《威尼斯商人》被普遍认为存在反犹太主义的元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戏剧创作于历史背景下。
对于莎士比亚是否以歧视犹太人为目的进行创作存在不同的解读。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剧中刻画庞泽先的方式可能加强了当时及后来观众和读者对于犹太人地负面印象。
对于这一问题,应该以多视角、综合观点来进行讨论和解读。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赏析莎士比亚(1564 - 1616)英国诗人、戏剧家。
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
父亲经营皮革和农畜产品买卖,后被选为镇长。
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
1592年剧作家格林在《没有价值的才智》中攻击他是自以为能同最优秀的作家媲美的“打杂工”,那时他已是受欢迎的剧作家。
约从1594年起成为宫廷大臣剧团重要成员。
1603年詹姆斯一世即位,他的剧团改由国王供奉。
1613年离伦敦,在故乡度过最后3年。
一生写了37个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一些别的诗歌。
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3)取材于奥维德《变形记》,写爱情女神维纳斯追求阿多尼斯,阿多尼斯打猎时受伤死去,血泊中生出白头翁花,悲痛的维纳斯把花带回塞浦路斯岛。
另一首长诗《鲁克丽丝受辱记》(1594)写罗马王政时期最后一个国王塔昆的儿子塞克斯特斯奸污了鲁克丽丝,鲁克丽丝要丈夫为她报仇,尔后自杀,最后王政被推翻。
十四行诗约写于1592-1598年,前126首写与一青年的友谊,127-152首写对一位黑肤女郎的爱,最后两首作结。
他的一些剧作生前只以四开本“盗印版”流传,是由剧团一些演员口授或演出时被人速记下来的。
1623年他的同团演员海明和康德尔搜集他的36出戏以对开本发行,称“第一对开本”。
1850年德国学者盖尔维努斯根据对诗行的研究,把他的戏剧创作分为3个时期:1590-1600年为历史剧和喜剧时期,1601-1607年为悲剧时期,1608-1612年为浪漫剧时期。
早期历史剧包括《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五世》等9部。
《亨利四世》(上、下)为代表作。
这些剧作主要表达了反对封建内讧及农民起义,要求在开明君主统治下和平、统一的思想。
早期10部喜剧大多以爱情为主题,提倡婚姻自主,反对禁欲主义,表现出人文主义思想,如《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等。
《威尼斯商人》写商人安东尼奥为帮友人成婚,以身上的肉做逾期赔偿向高利贷者夏洛克借钱,最后智挫夏洛克。
威尼斯商人——精选推荐

浅谈戏剧《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
大约作于1596~1597年。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故事背景:十六世纪九十年代,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
这时,英国社会基本上保持着表面的繁荣。
但是,从九十年代的后几年开始,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逐渐尖锐化起来,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更加强大,它同王室的暂时联盟瓦解。
莎士比亚开始感到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英国现实间的矛盾,因此1596以后写的几部喜剧里,虽然调子还是愉快乐观的,但社会讽刺因素已有所增长。
这时完成的《威尼斯商人》就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中最富有社会讽刺色彩的一部。
剧情概要: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Antonio),为帮助好友巴萨尼奥(Bassanio)娶得波西亚,而与仇家---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夏洛克(Shylock)借钱。
答应若无法还钱,就割下自己的一磅肉抵债。
不料,他的商船在海上遇险,因而无法如期还款,被夏洛克告上了法庭。
一再遭对方侮辱岐视,女儿洁西卡(Jassica)又跟罗伦佐私奔,因此夏洛克怀着深仇大恨,来到威尼斯法庭。
他斩钉截铁的拒绝和解,坚决按照借据条款,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他举起尖刀,朝袒露胸膛的被告扑了过去,这时剧情达到扣人心弦的最高潮。
另一方面,在幽雅的贝尔蒙庄园,美丽富有的少女波西亚(Portia)发出叹息:她的终身大事必须采决于父亲生前设置的金银铅三个彩匣,选中正确彩匣的求婚者就是她的丈夫。
波西亚被父亲剥夺了婚姻自主权,为此感到苦恼。
所幸她情意所钟的巴萨尼奥选中了铅盒,有情人终成眷属。
以上的两条情节线在…法庭诉讼‟一幕中汇合在一起,装扮成法学博士的波西亚在千均一发之刻大呼…等一下!‟并向夏洛克指出,借据上只说他可取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但可没说他能拿安东尼奥的一滴血。
西方戏剧赏析论文——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戏剧赏析《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写成的一部五幕喜剧,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以喜剧为主,也包括历史剧和诗歌。
作为莎士比亚初入文学殿堂的作品,这部喜剧中充满了青年人的乐观精神。
这部作品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的几个特点:第一,喜剧与讽刺结紧密相关,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即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一剧,剧中多次提及金钱的话题,其中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
此外剧中也对对金钱痴迷进行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也针砭入骨。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
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
但是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
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勇气。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思想。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贫穷而出身高贵的威尼斯青年巴萨尼奥向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借贷以向美丽并富有的鲍西娅求婚。
但就在他即将成婚时,他收到了好友安东尼奥的一封告别信,得知为自己担保和签订借据的好友安东尼奥投资于海上贸易,而船只却不幸失事,无法偿还欠款,而痛恨安东尼奥的夏洛克落井下石企图根据借约从安东尼奥胸口夺走一磅肉,两人对簿公堂,机智勇敢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利用她的聪明机智,惩罚了夏洛克,故事结尾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一部杰作,但它也是喜剧中的悲剧,剧中多次提到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永不衰退的话题。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一部作品当它从作者的笔下来到读者的手中时,它便已经与作者脱离了关系,每一个读者都会在阅读之后都会有一本完全不同的《威尼斯商人》,沉浸于爱情者看得见那甜蜜的爱情,热衷友情的感动于无私的友情,喜欢幽默的会被一个个双关语逗乐,而有的人会看到那温暖背后的熊熊地火的涌动。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赏析《威尼斯商人》赏析 1这个寒假在家里读了《威尼斯商人》,让我感觉到友情的珍贵。
主人公安东尼奥和贵族青年巴萨尼奥之间的真挚友谊,面对生死的考验,他们的友谊更显得无私。
《威尼斯商人》和莎士比亚其他的剧本一样,表现了呀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对青春的向往。
我觉得这部剧情节曲折有趣,弥漫着非常浓厚的喜剧色彩,也体现了莎士比亚在生活中开朗乐观的性格。
剧中有一个既可恨又令人同情的角色。
他的名字叫夏洛克。
他是一个支付高息贷款的犹太人。
他唯利是图,贪婪成性,但他也是一个受歧视的犹太人。
我更喜欢那个鲍西娅。
他优雅高贵,温柔多情,智慧极高,敢于机智果断地投入行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女人不比男人差。
这本书写出了当时生活在威尼斯的商人那里的真实故事,人间的亲情和友情比什么都重要!《威尼斯商人》赏析 2《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作品。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他们对待金钱和人情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安东尼奥是人们理想中的商人,是所谓的“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债不取利息、珍重友谊、不惜为之牺牲生命。
而夏洛克爱钱如命、惟利是图、受到损害就要加以灭绝人性的报复。
对他贪婪的金钱欲和残忍的报复心,莎士比亚显然持否定的态度。
莎士比亚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安东尼奥这样的商人可以消除资产阶级的矛盾,建立被金钱摧毁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而夏洛克这样的资本商人,看重利润,损人利己,是社会矛盾的根源,是美好生活的破坏者。
另一方面,莎士比亚同情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受到的歧视和羞辱。
这个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很多事物虽然外表十分美丽,但实际上确是很丑陋的,很多富家公子外表金光灿烂,但实际上却是不学无术。
有一句话说的好“会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们要学会分辨是非黑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许多事情的表面现象往往是虚假的,仅仅是为了迷惑我们,我们要学会透过表面看本质。
所以,在爱情和友情面前,金钱也只剩淡如水的痕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尼斯商人戏剧赏析《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写成的一部五幕喜剧,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以喜剧为主,也包括历史剧和诗歌。
作为莎士比亚初入文学殿堂的作品,这部喜剧中充满了青年人的乐观精神。
这部作品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的几个特点:第一,喜剧与讽刺结紧密相关,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即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一剧,剧中多次提及金钱的话题,其中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
此外剧中也对对金钱痴迷进行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也针砭入骨。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
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
但是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
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勇气。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思想。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贫穷而出身高贵的威尼斯青年巴萨尼奥向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借贷以向美丽并富有的鲍西娅求婚。
但就在他即将成婚时,他收到了好友安东尼奥的一封告别信,得知为自己担保和签订借据的好友安东尼奥投资于海上贸易,而船只却不幸失事,无法偿还欠款,而痛恨安东尼奥的夏洛克落井下石企图根据借约从安东尼奥胸口夺走一磅肉,两人对簿公堂,机智勇敢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利用她的聪明机智,惩罚了夏洛克,故事结尾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一部杰作,但它也是喜剧中的悲剧,剧中多次提到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永不衰退的话题。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一部作品当它从作者的笔下来到读者的手中时,它便已经与作者脱离了关系,每一个读者都会在阅读之后都会有一本完全不同的《威尼斯商人》,沉浸于爱情者看得见那甜蜜的爱情,热衷友情的感动于无私的友情,喜欢幽默的会被一个个双关语逗乐,而有的人会看到那温暖背后的熊熊地火的涌动。
剧中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莎士比亚按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来塑造人物,塑造了一系列极为典型的人物,这些人物充分代表了当时生活在各个阶层的人物的思想、经济状况。
安东尼奥是正面商人的典型,他勇敢善良,对于金钱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慷慨仁厚,淡泊金钱。
例如:他经常无偿借钱给别人而不收取利息,对于高利贷的行为深恶痛绝,而更为可贵的是他珍惜朋友之间忠贞的友情,面对巴萨尼奥的试探,他直言:“您是知道我的为人的,现在您用这种譬喻的话来试探我的友谊,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您要是怀疑我不肯尽力相助,那就比花掉我所有的钱还要对不起我。
”自己没有现款,不惜向自己最为厌恶的商人夏洛克借贷来帮助自己的好友。
但是应该看到这个人物在做事方面欠考虑与谋略,并且较鲁莽和冲动,有时显得有些愚蠢。
安东尼奥明知夏洛克与自己积怨已久,但他仍然鲁莽地去向夏洛克借钱。
当夏洛克提出了苛刻、令人发指的条件时,用极为牵强的话进行掩饰时,安东尼奥居然没有察觉,毫无防备的接受苛刻的条款。
但他具有古罗马英雄那样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气概,那种勇敢令读者在千年之后仍不能不心生敬佩。
他所代表的正是莎士比亚所赞许的男性。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巴萨尼奥,巴萨尼奥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懈努力,用自己真挚的感情美丽富有的鲍西娅,娶到了心中向往的妻子,而他重情重义,尽力帮助自己朋友也确实颇有可以肯定的地方。
但是,他并不是完美的,巴萨尼奥虽然出身高贵,但挥霍无度,败落家产,为了接触这种窘境才决定向鲍西亚求婚。
但他为了顺利地求婚,决定装体面,借得三千块金币,差点自己的朋友安东尼奥带来灭顶之灾。
金钱固然重要,他是一个不成熟的男人。
最后来看鲍西亚,在莎士比亚笔下,女性形象是与男性平等的出现的,鲍西娅美丽温柔、忠贞不渝、善良可爱、机智勇敢、足智多谋。
更重要的是鲍西亚掌控了自己的命运,不仅在自主选择丈夫方面,而且在与夏洛克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她对于爱情忠贞不渝,不为金钱、权势所动摇。
在择偶的时候,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她不惜做手脚,勇敢地选择了与自己心心相印的人作为伴侣。
她并不考虑男方是否家产万贯、是否地位显赫、是否王孙贵族。
虽然具有贵族血统的鲍西娅继承了丰厚的遗产,她并没有瞧不起贫穷的巴萨尼奥。
她那份对爱的执着,值得现代生活中个别只追求物质享受的女人去学习。
此外鲍西亚足智多谋,在一群贵族男子都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她略施小计,不被困难所吓倒,巧妙地击败了夏洛克。
她以请君入瓮的方法让夏洛克自己钻进死胡同;对矛盾冲突的剧烈变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她仍委婉地劝导夏洛克。
从表面上看,鲍西娅似乎是为夏洛克打算,而实际上一步步使夏洛克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她的计策,将夏洛克一步步地逼向绝路。
夏洛克等于当众表示自己要杀人,这就为鲍西娅宣判他有意谋害威尼斯公民的罪名提供了依据。
她成功的妙计足以显示出其学问深厚、机智敏锐、足智多谋、见义勇为、有胆有识的特点。
这种女性形象也是莎士比亚所认同和赞赏的。
再来看夏洛克,夏洛克虽然被评为著名的吝啬鬼之一,他有小人的一面,他吝啬,他刻毒,处心积虑只为陷害自己仇人,是本剧中唯一的反面人物,最终落得个折了女儿失了财,且博得大家的一场奚落,失却了尊严。
的确,他罪有应得。
不过,我总觉得对于他心有戚戚焉,人类世界讲究的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夏洛克所做的其实就是一场复仇。
“安东尼奥先生,好多次您在交易所里骂我,说我盘剥取利,我总是忍气吞声,耸耸肩膀,没有跟您争辩,因为忍受迫害本来是我们民族的特色。
您骂我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只因为我用我自己的钱博取几个利息。
”夏洛克愤怒的控诉安东尼奥们的罪行,请记住,这不是夏洛克的胡话,安东尼奥承认了,“我恨不得再这样骂你、唾你、踢你。
”这样的情况还不止一次,夏洛克当知道安东尼奥处于绝境时,他谈到,“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
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这条条的控诉,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可恶的犹太富商,而是一个饱受压迫的民族,的代笔,犹太人们不是没有期望过宽恕,但是基督徒们的行为却毁灭了他的希望,“要是在别的地方我们都跟你们一样,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
要是一个犹太人欺侮了一个基督徒,那基督徒怎样表现他的谦逊,报仇。
要是一个基督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那么照着基督徒的榜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表现他的宽容,报仇。
”他发出自己复仇的宣言:“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教给我,我一定会照着你们的教训实行,而且还要加倍奉敬哩。
”当他的敌人给他不可言述的耻辱时,他没有买通杀手、没有败坏他们的名声,他光明正大的还以公正的、疯狂而刻毒的报复:虽然仇人们认为以十倍的钱还给他,就能平息他的愤怒,但他拒绝了;三千金币,十倍的三千金币,他也绝不惋惜,只要能买他敌人的一磅肉~这种出于被压迫者的报复心理,便是这个可怕的小老头如此执着的心理动机。
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似乎在对金钱的认识上截然相反,但我们忽视了他们身份而进行分析,其实就是一种可笑。
夏洛克爱钱,与其说是冷酷,不如说是无奈,他有爱,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妻子,爱自己的女儿,只是他的爱实在是藏的太深,在一个遍是基督徒的土地上,犹太人的身份便是一把无形的镣铐,他不敢坦白这种爱。
他的妻子匆匆早逝,尽管他不提,但是他却可以仅仅是听说女儿卖掉了一个镯子,就想到那是妻子婚前给自己的礼物,这份感情可见之深。
至于对女儿,他把自己财产的钥匙交给了她,认为夏洛克只是爱钱的人想过没有,这不正证明了他对女儿的信任与爱吗,而鲍西亚和安东尼奥的所谓“宽恕”实在是很虚假的,夏洛克的女婿罗兰佐是他们的朋友,既然夏洛克已经失去了向他们复仇的能力,与其赶尽杀绝让罗兰佐和自己对立,不如放过夏洛克卖给罗兰佐一个人情。
而最为恶心的是他们还自以为高尚的强制夏洛克改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安东尼奥:“免予没收他的财产的一半,我就十分满足了;只要他能够让我接管他的另外一半的财产,等他死了以后,把它交给最近和他的女儿私奔的那位绅士;可是还要有两个附带的条件:第一,他接受了这样的恩典,必须立刻改信基督教;第二,他必须当庭写下一张文契,声明他死了以后,他的全部财产传给他的女婿罗兰佐和他的女儿。
”好一个基督徒,好一个“宽容”,夺去人家的金钱还不够,还要回来摆出一副“我宽恕你”的神情,去剥夺别人的信仰,这是怎样的一种行为。
这样的“宽恕”真的不是一场新的压迫吗,夏洛克失败了,他失去了一切,金钱、亲人、信仰、尊严。
但失败的英雄仍是英雄,夏洛克是种族歧视的受害人,是被压迫者,也是一名反抗者。
但他的民族受到压迫和侮辱时,他敢于反抗,敢于要求公正,敢于对敌人发动报复,他的坚持和不软弱,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不可言说魅力。
仅从这一点上来说,夏洛克的精神是高尚而又庄重的。
夏洛克是个怪胎,他有卑下的一面,猥琐、贪婪、心胸狭窄,但他有着如此高贵的一面,这样的怪胎,是时代的产物,是不平等、不公正的产物,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些令人痛恨的一切,夏洛克们就会不断诞生。
可以告慰的是在四百年后,犹太人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摧残的命运,夏洛克在天之灵当已含笑。
后来莎士比亚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形象,这些形象经历了千百年依旧熠熠生辉,至今仍被人们传唱。
但我相信,在未来的无限岁月里,《威尼斯商人》仍将是世界文学殿堂上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