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典戏剧赏析

合集下载

赏析戏剧作品

赏析戏剧作品

赏析戏剧作品《哈姆雷特》摘要:哈姆雷特的毁灭,向我们揭示了人文主义的时代悲剧。

客观上,阶级力量对比的悬殊,敌强我弱; 主观上,自身具有不可克服的忧郁、犹豫等弱点。

因而他的毁灭,不只是个人的原因,而是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不可超越的历史局限性所导致的。

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本质特征冲突性复仇身不由己欲望戏剧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的方式之一,因此,他必然与文化的本质和特征密切相关。

大家都知道文化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结果,即人们在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以及人们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

狭义的文化概念是指意识诸形式,仅包括与精神生产有关的观念形态。

这里所说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

戏剧是一个艺术种类,是人类众多的艺术创造的方式之一,因此,他不可能脱离艺术的本质和特征而存在。

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戏剧本身的本质和特征才会得到准确的把握和认识。

《哈姆雷特》是优秀的戏剧作品,它肯定就符合上述观点。

像《哈姆雷特》这一类戏剧是以人物德性格、命运、心理为核心来处理整体戏剧结构的。

说了这么半天,下面就让我详细的介绍一下《哈姆雷特》和他的作者。

《哈姆雷特》是英国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剧作,写于1601年,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大约在1603年首演。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莎士比亚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雷特》一直以来被誉为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

这部作品取材于一个王子阿姆莱斯的故事,该故事来源可追溯到12世纪。

外国戏剧欣赏

外国戏剧欣赏

二、外国戏剧欣赏实例
【赏析】《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喜剧。写的 是安东尼奥为帮助他的朋友巴萨尼奥向鲍西娅求婚,借了夏洛克 3000块钱,夏洛克要求如果不能按约定还钱就割下安东尼奥胸 前的一磅肉,后来巴萨尼奥求婚成功,安东尼奥因商船触礁而破 产,到期还不起夏洛克的钱,夏洛克要求履约,安东尼奥的朋友 帮他渡过难关的故事。节选的这段是全剧的高潮,这场戏写了威 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前半场夏洛 克咄咄逼人,后半场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事情发生了反转。
第7 页
二、外国戏剧欣赏实例
第8 页
【赏析】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著 名戏剧家和诗人,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 一”。《哈姆雷特》讲述的是卡劳狄斯把国王(也就是 自己的哥哥)毒死,登上王位并迎娶嫂子,失去父亲的 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复仇的故事。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 部。本剧是前身为莎士比亚纪念剧院的英国皇家莎士比 亚剧团演出频度最高的剧目。世界著名悲剧之一,也是 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 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还有浪漫主义作为启蒙精神的延续,其成就主要体现 在小说和诗歌方面,戏剧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雨果身上。 他提出了浪漫剧的主张,创作了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
一、外国戏剧的发展→(五)现实主义和现代派戏剧
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英国出现了 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学,它迅速发展成了 全欧洲性质的文学潮流。
现实主义戏剧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艺 术成就。其中,亨利·易卜生是19世纪挪威 杰出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有《玩偶之家》 《人民公敌》等。萧伯纳是英国现代伟大 的戏剧家,他的著名剧作有《鳏夫的房产》 《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卖花 女》等。

戏剧鉴赏案例分析

戏剧鉴赏案例分析

戏剧鉴赏案例分析戏剧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艺术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舞台表演、剧本、角色等元素的综合运用,戏剧能够生动地展现故事情节,传达思想观念,并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戏剧鉴赏案例,探讨戏剧的表现手法、剧情、角色塑造等方面的特点和意义。

【案例一:《哈姆雷特》鉴赏分析】《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之一,被誉为西方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该剧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复仇故事为主线,揭示了权力、道德、爱情、犯罪等多重主题。

在鉴赏这部戏剧时,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戏剧表现手法《哈姆雷特》运用了多种戏剧表现手法。

首先是视觉表现,通过舞台布景、服装、化妆等手段,营造出丹麦王宫、墓地和鬼魂等场景,并将角色的身份、性格特点等通过形象展示出来。

其次是语言表现,莎士比亚以其独特的诗意和修辞手法,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动人的台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者,舞台动作和音效也是《哈姆雷特》中重要的表现手法,它们能够增强剧情的紧张感和气氛,使观众更好地沉浸在剧情中。

二、剧情分析《哈姆雷特》的剧情错综复杂,主线是哈姆雷特复仇的故事,但也渗透着政治斗争、爱情纠葛和道德困境等多层次的情节。

莎士比亚通过描绘哈姆雷特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展现了他对复仇道路上的犹豫和痛苦。

同时,剧中的其他角色如克劳狄斯、奥菲莉娅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各自的命运,进一步丰富了剧情。

三、角色塑造《哈姆雷特》中的角色塑造十分丰满,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情感。

哈姆雷特是一个被痛苦折磨的复杂人物,他的内心斗争和精神状态通过台词和表演得到了充分展现。

克劳狄斯则是一个野心勃勃、狡诈阴险的反派角色,他的形象和行为引发观众对权力和腐败的思考。

奥菲莉娅作为哈姆雷特的爱人,她的悲剧命运以及对爱情和忠诚的追求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通过以上对《哈姆雷特》的鉴赏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丰富的剧情和深入的角色塑造,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触动和思考。

外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

外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

古希腊旧喜剧的产生:来自于民间滑稽剧和祭祀酒神的狂欢歌;在希腊最流行的是春秋两季为祭祀丰收,而举行的酒神祭祀。

这时人们排成盛大的行列,组成合唱队,合唱酒神的赞美歌。

表演根据酒神的事迹所编演的故事;“戏剧起源于下等表演”;旧喜剧的内容:政治讽刺诗、社会讽刺诗;旧喜剧的主体:对现实问题的思考;雅典时期的喜剧被称为“旧喜剧”,题材去自现实生活;中期喜剧:以谈论文学、哲学及社会问题为主;新喜剧:公元前4世纪出现,以爱情和家庭生活为主:多采用虚构、夸张和怪诞的艺术主张,内容确实严肃的、现实的。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新型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社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期,也是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开始转向资本主义过度的历史转折时期。

逐渐兴起的资产阶级要自由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与阻碍他们发展的封建制度发生尖锐冲突。

文艺复兴的得名:资产阶级借古希腊的亡灵,目的不是要重建封建奴隶制,而是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起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心得意识形态。

人文主义室文艺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他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

教会以神为宇宙中心,人文主义则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来和他对抗。

对“人”的肯定,成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

人文主义思想内容: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和等级偏见;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悲剧全部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巧妙的多线索组织,悲剧冲突都是建立在性格冲突的基础上。

性格产生了行动,行动导致了冲突,冲突导致了流血,终至造成悲剧;悲剧冲突的两方,不管是善还是恶,害人者或是被害者,最后都是同归毁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作品赏析

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作品赏析

此外,莎士比亚还巧妙地运用了对 比手法,将爱与恨、美与丑、善良 与邪恶等对比在一起,使观众对主 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他通过对人物心理 的深入挖掘,塑造了丰满、 立体的人物形象
9
PART 4
社会影响与评价
➢ 《罗密欧与朱丽叶》自问 世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和 喜爱。它被认为是世界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 西方戏剧艺术中的瑰宝。 该剧被多次改编成电影、 电视剧以及各类舞台剧, 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极高的 影响力
社会影响与评价
➢ 这部戏剧作品被视为爱情 文学的代表,它所传达的 主题——家庭仇恨对个人 命运的影响、爱情的力量 以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批判 ——都具有普遍性和永恒 性。这使得《罗密欧与朱 丽叶》成为一部跨越时空 的作品,无论是在当时的 社会背景还是在现代的文 化环境中,都有着不可忽 视的影响力
-
汇报结束
庭、爱情、仇恨和冲突等主题
PART 1
背景与主题
背景与主题
这部戏剧发生在意大利的维罗纳城,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城市。两 个家族蒙太古家族和凯普莱特家族之间存在着深仇大恨,这种仇恨已 经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然而,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两个年轻人罗 密欧和朱丽叶相爱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是那么的纯粹和真实,但却又 因为家族的仇恨而充满了曲折和痛苦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 莎士比亚成功地塑造了四 个主要角色:罗密欧、朱 丽叶、劳伦斯神父和提伯

罗密欧是一个深受社会压迫 的年轻人,他对家族的仇恨 感到困惑和痛苦。然而,他 内心深处的善良和正直使他 最终选择了宽容和原谅。朱 丽叶是一个美丽、聪明、坚 强的女性形象,她对爱情的 执着和勇敢使她成为了文学
史上最受尊敬的女性之一
劳伦斯神父是一个有智慧、 有正义感的角色,他通过自 己的智慧和勇气,帮助了罗 密欧和朱丽叶实现了他们的 爱情。提伯特是一个复杂、 矛盾的角色,他既是家族仇 恨的代表,又是罗密欧的好

以现实为基础的西方戏剧作品

以现实为基础的西方戏剧作品

以现实为基础的西方戏剧作品西方戏剧作为一种古老而丰富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以其深入探讨人性、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为特点而备受赞誉。

在众多的西方戏剧作品中,有许多以现实为基础,反映了当下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以现实为基础的西方戏剧作品,探讨它们对现实生活的揭示和启示。

1.《查理的一生》(Death of a Salesman)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创作的经典戏剧作品。

该剧以一个普通销售员查理的悲惨命运为主线,通过展现他的痛苦、挣扎和绝望,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商业竞争和追求成功所带来的压力和伤害。

这部戏剧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一个家庭的崩溃和个人的精神崩溃,引人深思。

2.《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杰作。

该剧通过讲述一个堕落的南方女子布兰奇与她姐姐斯坦利之间的冲突,揭示了社会阶级、性欲和疯狂的力量。

这部戏剧以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现实,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矛盾和争斗的世界。

3.《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是法国剧作家朱利恩·比维的作品,讲述了科学家居里夫人和她丈夫皮埃尔的生平故事。

这部戏剧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的艰辛和她为人类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通过展示居里夫人的坚持和奉献精神,该剧向观众传递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科学的崇高追求。

4.《红字》(The Scarlet Letter)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经典小说改编的戏剧作品。

该剧以17世纪新英格兰的一个小村庄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海瑟·普林的婚外恋和社会对她的谴责。

这部戏剧以现实主义手法呈现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社会规范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引发观众对道德和自由的思考。

5.《福尔斯夫人》(Mrs. Warren's Profession)是爱尔兰剧作家乔治·伯纳德·肖的作品。

西方戏剧欣赏

西方戏剧欣赏

作者及创作背景
威廉·莎士比亚 (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 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全部作品 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其最高成就在于戏剧,按内 容可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三大类。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 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二夜》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等。 《哈姆雷特》是反映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揭 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 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
《等待戈多》
第一幕: 两个身份不明的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弗拉季米尔和爱斯 特拉冈),在黄昏小路旁的枯树下,等待戈多的到来。他们 为消磨时间,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地试着讲故事、找话题, 做着各种无聊的动作。他们错把前来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 儿当作了戈多。直到天快黑时,来了一个小孩,告诉他们戈 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 第二幕: 次日黄昏,两人如昨天一样在等待戈多的到来。不同的 是枯树长出了四、五片叶子,又来的波卓成了瞎子,幸运儿 成了哑巴。天黑时,那孩子又捎来口信,说戈多今天不来了, 明天准来。两人大为绝望,想死没有死成,想走却又站着不 动。
体裁及作者介绍
古希腊悲剧
以对白代替合唱成为戏剧 的主要成分,使悲剧成熟为 真正的戏剧艺术。 ————推荐教师 王敏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 酒神颂歌演变而来,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悲剧 主人公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的理想、 激情预示着胜利的到来。古希腊悲剧是整个西方戏剧的起 源,所以悲剧是最古老的戏剧题材。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 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和埃斯库罗斯。著名的古希 腊悲剧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 亚》等。 索福克勒斯(前496年-前406年)大致生活于雅典奴 隶主民主制的全盛时期。古希腊悲剧的代表人物之一,其 中以《俄底浦斯王》最为出名。

西方经典戏剧赏析

西方经典戏剧赏析

《哈姆雷特》读后报告——西方经典喜剧赏析设计学院李云芳0600110315书名:《哈姆雷特》作者:莎士比亚译者:朱生豪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到底做还是不做,去还是不去,牺牲还是不牺牲?生活总是一成不变该多好,细腻的情感就是一种值得玩味的遐思,可以最大程度享受这种思维的快乐而不受其折磨。

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眼中看到的哈姆雷特就是这样一个孤独多虑的忧郁的王子,被命运控制着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同时又感无力反抗,哈姆雷特在剧中处处体现了这种悲剧精神。

《哈姆雷特》,全名《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莎翁最负盛名的剧本之一。

其中以哈姆莱特的复仇故事展开,又通过复仇的故事中交织这爱恨情仇,传达出这样的主旨:对于颠倒混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呼唤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

表达了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向往,对现实中被欲望和罪恶玷污的人性的深刻批判。

在艺术特色上,《哈姆莱特》虽是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但所涉及的生活内容却远远突破了宫内的限制。

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其间的起伏变化不是外加的,而是哈姆莱特与克劳炙斯的性格冲突所决定的。

在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中人物有充分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打破了古代戏剧的框框,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使“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

人物的个性化。

为了塑造好人物的性格,莎士比亚一是把人物放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之中,一方面是主人公与客观环境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主人公的内容冲突。

二是善于在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

三是充分发挥独白的作用,通过独白,有力地提示了哈姆莱特的内心活动和他思想性格发展的过程。

语言丰富多彩。

一是语言的高度形象化,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

二是语言的个性化,人物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地位及其所处的情境。

如哈姆莱特的语言有时富于哲理,有时则是充满市井俚语,因场合、心境不同而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雷特》读后报告
——西方经典喜剧赏析
设计学院李云芳0600110315
书名:《哈姆雷特》
作者:莎士比亚
译者:朱生豪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到底做还是不做,去还是不去,牺牲还是不牺牲?生活总是一成不变该多好,细腻的情感就是一种值得玩味的遐思,可以最大程度享受这种思维的快乐而不受其折磨。

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眼中看到的哈姆雷特就是这样一个孤独多虑的忧郁的王子,被命运控制着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同时又感无力反抗,哈姆雷特在剧中处处体现了这种悲剧精神。

《哈姆雷特》,全名《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莎翁最负盛名的剧本之一。

其中以哈姆莱特的复仇故事展开,又通过复仇的故事中交织这爱恨情仇,传达出这样的主旨:对于颠倒混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呼唤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

表达了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向往,对现实中被欲望和罪恶玷污的人性的深刻批判。

在艺术特色上,《哈姆莱特》虽是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但所涉及的生活内容却远远突破了宫内的限制。

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其间的起伏变化不是外加的,而是哈姆莱特与克劳炙斯的性格冲突所决定的。

在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中人物有充分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打破了古代戏剧的框框,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使“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

人物的个性化。

为了塑造好人物的性格,莎士比亚一是把人物放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之中,一方面是主人公与客观环境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主人公的内容冲突。

二是善于在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

三是充分发挥独白的作用,通过独白,有力地提示了哈姆莱特的内心活动和他思想性格发展的过程。

语言丰富多彩。

一是语言的高度形象化,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

二是语言的个性化,人物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地位及其所处的情境。

如哈姆莱特的语言有时富于哲理,有时则是充满市井俚语,因场合、心境不同而不同。

他是丹麦国王的儿子,同时也是“最忧郁的王子”,因为他所生活的丹麦王国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用哈姆雷特的话说,“那是一个荒芜不治,长满了恶毒的芳草,是一所灵魂的大监狱,是一个把人变成鬼的地方,到处充斥着虚伪,阴暗,龌蹉,正义是被掩埋在历史沉渣底下那看不见的理念,英雄也只能是一个内心阴暗绝望的,快要变成幽灵的人。


故事从他父王病逝开始,他的叔叔继承王位,他的母亲改嫁给了他的叔叔。

哈姆雷特回国奔丧,在一天深夜,他却在城堡里见到了父亲的鬼魂,父亲的鬼魂告诉了他自己被他叔叔害的经过!老哈姆雷特要求儿子为他报仇,但不许伤害他的母亲,要让她受到良心的责备。

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后,精神恍惚,他一心想着复仇。

但是证据和实力不足,哈姆雷特只好装疯卖傻,却刺伤了深爱着他的姑娘奥菲利亚的心!后来宫中来了一个戏班子,王子安排他们演了一场戏,证实了克劳斯迪的罪行!克劳斯迪派王后劝说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与母亲发生争执,误杀了躲在帏幕后偷听的首相。

克劳斯迪以首相的儿子要复仇为由,要将哈姆雷特送往英国,准备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识破克劳斯迪的诡计,中途返回丹麦。

当时,奥菲利娅受刺激发疯,落水身亡,哈姆雷特回国时,正赶上她的葬礼。

克劳斯迪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并在暗中准备了毒剑和毒酒。

哈姆雷特第一会合获胜,克劳斯迪假意祝贺送上毒酒,但哈姆雷特没喝。

哈姆雷特第二回合获胜,王后非常高兴,端起原准备给哈姆雷特的毒酒喝了下去。

决斗中,哈姆雷特中了对手的毒剑,但他夺过剑后又击中了对方。

王后中毒死去,奥菲利娅的哥哥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揭露了克劳斯迪的阴谋。

哈姆雷特用最后的一点力气用手中的毒剑击中了克劳斯迪,自己了毒发自亡。

丹麦群龙无首,很快被敌国灭亡了......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哈姆雷特想到了死亡,但他立即对死亡产生了顾虑,想到死后“我”是否还存在,想到死去将要到达之地是否比这里更要痛苦,想到死后将不能再回来。

这就是典型的哈姆雷特似的思维,对事物犹豫不前的惯性不仅存在于行动上,也存在于其思考当中。

无论行事或思维,哈姆雷特就是这样徘徊不前,往往在即将触及本质的时候又能很油滑地闪开。

戏剧的末尾是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的决斗,雷欧提斯是莎士比亚在剧中引出的与哈姆雷特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他的行为全凭感性冲动的摆布。

他在听到父亲死后马上就质问克劳斯迪:“他怎么死的?我不是可以捉弄的。

忠心,滚进地狱去!信誓,抛去送魔鬼!仁义道德,直落到无底洞里去!我不怕自己下地狱。

我意志坚定,上天也罢,入地也罢,我不管,有什么尽管来什么,我只要为父亲痛痛快快地报仇!”
如果说哈姆雷特是被思考麻痹了情感理智压抑了意志的悲观主义者,雷欧提斯则是堂吉柯德似的理想主义者。

他不受忠心、信誓、仁义道德等的约束,其所作为都是感性冲动使然。

哈姆雷特多疑敏感,堂吉柯德热烈理想;哈姆雷特总是在思考,堂吉柯德总是在行动;在哈姆雷特有了麻烦却不能做决定又是装疯又是演戏时,堂吉柯德骑着瘦马架着一杆长枪就跟风车开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也是这两类人的一种,或是思考型的,或是行动型的,甚至在我们人格之中也是这两者的对立与统一体。

哈姆雷特受尽曲折和思索的折磨,在爆发后走向了灭亡,正所谓“一出哈姆雷特,道不尽的人生悲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