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

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2〕注释: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德馨,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⑦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⑨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o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

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赏析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赏析引言:《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陋室铭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和赏析等,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

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

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2〕注释: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德馨,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10〕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o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

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_刘禹锡文言文_古诗文网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_刘禹锡文言文_古诗文网

陋室铭原⽂、翻译及赏析_刘禹锡⽂⾔⽂_古诗⽂⽹陋室铭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 ⼭不在⾼,有仙则名。

⽔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丁。

可以调素琴,阅⾦经。

⽆丝⽵之乱⽿,⽆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

孔⼦云:何陋之有?写翻译 译⽂及注释 译⽂⼭不在于⾼,有了神仙就出名。

⽔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

这是简陋的房⼦,只是我(住屋的⼈)▼ ⽂⾔知识 ⼀词多义⒈之:①⽤于主谓之间,取消句⼦的独⽴性:⽆案牍之劳形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死▼ 参考赏析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的“永贞⾰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

⾰新失败后,被贬⾄▼ 经典诗句 本⽂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之雅的句⼦:苔痕上阶绿,草⾊⼊帘青。

体现作▼ 分层评析 ⽂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层(从开头⾄“惟吾德馨”)以类⽐的⽅式引出⽂章主旨。

⽂章开篇即以“⼭不在⾼▼ 鉴赏 铭是古代⼀种刻于⾦⽯上的押韵⽂体,多⽤于歌功颂德与警戒⾃⼰。

明⽩了铭的意思,也就明⽩了题意,作者托物▼ 写作技法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繁杂,在区区⼋⼗⼀字内运⽤了对⽐,⽩描,隐寓,⽤典,借代类⽐等⼿法,⽽且押韵▼ 简介 《陋室铭》选⾃《全唐⽂》卷六百零⼋集。

⼀说为刘禹锡所著,另⼀说则为早于刘禹锡所著。

“铭”本是古代刻于▼ 赏析⼆ 这篇不⾜百字的室铭,含⽽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好的⾼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格。

它向⼈▼ 写作⼿法 整体评析 铭是古代⼀种刻于⾦⽯上的押韵⽂体,多⽤于歌功颂德与警戒⾃⼰。

明⽩了铭的意思,也就明⽩了▼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祖籍洛阳,唐朝⽂学家,哲学家,⾃称是汉中⼭靖...。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欢迎阅读!陋室铭刘禹锡〔唐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陋室铭》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陋室铭》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陋室铭》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山不在①高,有仙则②名③。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④。

斯⑤是陋室,唯⑥吾德馨⑦。

苔⑧痕上⑨阶绿,草色入⑩帘青(11)。

谈笑有鸿儒(12),往来无白丁(13)。

可以调(14)素琴(15),阅金经(16)。

无丝竹(17)之乱耳(18),无案牍(19)之劳形(20)。

南阳(21)诸葛庐(22),西蜀子云(23)亭(24)。

孔子云:何陋之有(25)?[注释]①在:在于。

②则:就。

③名:名词用如动词,出名。

④灵:名同用如动词,显灵。

传说龙能兴云作雨,所以水中有龙便会显灵。

⑤斯:此,指示代词。

⑥唯:转折连词。

然而,但是。

⑦馨(xīn):散发得很远的香气。

⑧苔(tāi):苔藓类植物。

⑨上:名词用如动词,漫上。

⑩入:映入。

(11)青:与上句的“绿”形成互文,都是“绿”的意思。

(12)鸿儒:博学的人。

鸿,原是大雁,这里引申为“大”。

儒,有学问的人。

(13)白丁:原指没有功名的人,这里指没有文化修养的人。

(14)调(tiáo):调弄,这里指弹奏。

(15)素琴:没有雕饰的琴。

素,朴实无华。

(16)金经: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所以借金经代佛经。

(17)丝竹:借指弦乐器和管乐器,再引申为奏乐声。

以具体代抽象,也是常用的一种借代方式。

(18)乱耳:使耳乱,使心里烦。

乱,使……乱,形容词用如使动词。

(19)案牍:案头的文牍,借指公务。

以具体代抽象。

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

(20)劳形:使形劳,使身心劳累。

劳,使……劳。

(21)南阳:今湖北襄阳—带。

(22)诸葛庐:诸葛亮隐居的草庐。

庐,村舍。

(23)子云: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的字。

(24)亭,指扬雄的玄亭。

(25)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之:结构助间,作为宾语“何陋”提到谓语动词“有”之前的标志。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子欲居(迁居)九夷。

或(有人)曰;‘陋,如之何(怎能住)?’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著名。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 鸿儒(hóng rú):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大。

8. 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多高,有神仙(居住)就能声名远扬。

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显得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的痕迹蔓延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我的陋室就像那)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赏析:《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所作。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参考!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鉴赏1—3句《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

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

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4—7句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

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

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

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 鸿儒(hóng rú):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大。

8. 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这里指佛经。

11.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2.之: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3.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15.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庐:简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19.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赏析: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

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

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

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

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

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

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

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

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

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

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

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多高,有神仙(居住)就能声名远扬。

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显得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的痕迹蔓延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我的陋室就像那)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赏析:《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所作。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

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

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

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

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

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

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

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

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

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

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

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3【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一定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

水不一定在于深,有龙就能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因我有美好的品德而闻名。

青苔碧绿,爬上了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在一起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学者,彼此往来的没不识字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也可以浏览珍贵的佛经。

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也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我的身心。

这犹如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像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赏析】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内容大意课文中心(一)说明陋室之所以值得称颂,关键是身居陋室的人人品高尚。

(二)写陋室的环境、交往的人物和安贫乐道等,表达了室主人的高洁。

(三)归纳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现了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重点字词句1常用词理解(1)无丝竹之乱耳“丝竹”文中译为“音乐”。

这是根据修辞借代手法翻译的。

乐器中的琴类都是用丝线作弦的,笛子是用竹子做管的。

(2)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译作“身体”。

2多义词辨义(1)形罔不因势象形(形体。

《核舟记》)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表现,流露。

《黄生借书说》)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相貌。

《世说新语三则》)(2)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陋之有(表示句子结构的移位)友人惭,下车引之(他。

《陈太丘与友期》)3句子翻译例句1无丝竹之乱分析:“乱”一般用作形容词或名词,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这个“乱”译为“战乱”、“动乱”;“无丝竹之乱”的“乱”,应译作“扰乱”、“干扰”,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行拂乱其所为”的“乱”解释相同。

2何陋之有分析:这句应译作“有何陋”。

“有”是动词,“何陋”作宾语。

“之”的作用是表示句子成分移位。

如“马之千里者”,应译作“千里马……”,“千里”这个定语后移,“之”表示移位。

这类常识在以后阅读中多加注意。

翻译时,应将移位的成分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