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解题技巧之圆周运动加速度题

合集下载

匀速圆周运动的求解技巧

匀速圆周运动的求解技巧

匀速圆周运动的求解技巧匀速圆周运动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运动形式,比如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行星绕太阳的轨道等。

在解决与匀速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求解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

一、概念解释首先,我们来对匀速圆周运动进行概念解释。

匀速圆周运动是指一个物体以恒定的速度沿着一个圆形轨道运动的情况。

在这种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让其一直向轨道的中心靠拢,同时也会导致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轨道中心。

二、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对于匀速圆周运动,我们可以通过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来进一步理解。

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值,它包含有大小和方向的信息;而加速度则是速度的变化率,它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方向相同。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其方向不断改变,因此需要有一个向心加速度来保持物体朝向轨道中心的运动。

三、求解方法在求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具体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 利用半径和速度求解向心加速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和速度大小。

半径是指物体离轨道中心的距离,而速度大小则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运动速率。

根据物体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所受向心力的定义,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解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 = 速度的平方 / 半径例如,如果一个半径为10米的物体以20米/秒的速度进行匀速圆周运动,那么它的向心加速度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得出:向心加速度 = (20米/秒)^2 / 10米 = 40米/秒^22. 利用向心加速度求解周期和频率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是指物体完成一次完整运动所需的时间,频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次数。

通过向心加速度和半径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求解周期和频率:周期= 2π × 半径 / 速度频率 = 1 / 周期以前面的例子为例,假设物体的半径仍为10米,可以求出周期和频率的值:周期= 2π × 10米 / 20米/秒≈ 3.14秒频率 = 1 / 3.14秒≈ 0.318Hz3. 利用时间求解角度和位移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圆周运动规律及应用+答案

圆周运动规律及应用+答案

圆周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一、 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1.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作 的物体,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相等,则物体所作的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 不变, 时刻改变的变速运动;是加速度 不变, 时刻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3.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线速度:r Tr t s v ωπ===2,方向沿圆弧切线方向,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角速度:Tt πθω2== 描述物体转动的快慢。

转速n :每秒转动的圈数,与角速度关系n πω2= 向心加速度: v r rv a ωω===22描述速度方向变化快慢,其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向心力:向心力是按 命名的力,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 是使物体产生 ,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向心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 ,只改变线速度 ,不改变线速度 .==ma F v m r m rv m ωω==22。

二、 匀速圆周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基础题】例1:上海锦江乐园新建的“摩天转轮”,它的直径达98m ,世界排名第五,游人乘坐时,转轮始终不停地匀速转动,每转一周用时25mi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每时每刻,每个人受到的合力都不等于零 B. 每个乘客都在做加速度为零的匀速运动C. 乘客在乘坐过程中对座位的压力始终不变D. 在乘坐过程中每个乘客的线速度保持不变【同步练习】1.一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在其运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 .线速度B . 角速度C .向心加速度D .合外力2.质量一定的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如所需向心力增为原来的8倍,以下各种情况中可能的是( )A. 线速度和圆半径增大为原来的2倍B. 角速度和圆半径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C. 周期和圆半径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D. 频率和圆半径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3.用细线将一个小球悬挂在车厢里,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

当突然刹车时,绳上的张力将( )A. 突然增大B. 突然减小C. 不变D. 究竟是增大还是减小,要由车厢刹车前的速度大小与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来决定4.汽车驶过半径为R 的凸形桥面,要使它不至于从桥的顶端飞出,车速必须小于或等于( )A. 2RgB. RgC. Rg 2D. Rg 35.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圆半径为R ,向心加速度为a ,则以下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A. 线速度aR v =B. 角速度R a =ωC. 频率R a f π2=D. 周期aR T π2= 6.一位滑雪者连同他的滑雪板共70kg ,他沿着凹形的坡底运动时的速度是20m/s ,坡底的圆弧半径是50m ,试求他在坡底时对雪地的压力。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地面与半径为R =0.4m 的粗糙半圆轨道BCD 相连接,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O 是BCD 的圆心,BOD 在同一竖直线上.质量为m =1kg 的小物块在水平恒力F =15N 的作用下,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小物块运动到B 点时撤去F ,小物块沿半圆轨道运动恰好能通过D 点,已知A 、B 间的距离为3m ,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求: (1)小物块运动到B 点时对圆轨道B 点的压力大小. (2)小物块离开D 点后落到地面上的点与D 点之间的距离【答案】(1)160N (2)2 【解析】 【详解】(1)小物块在水平面上从A 运动到B 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F -μmg )x AB =12mv B 2-0 在B 点,以物块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Bv N mg m R-=联立解得小物块运动到B 点时轨道对物块的支持力为:N =160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小物块运动到B 点时对圆轨道B 点的压力大小为:N ′=N =160N (2)因为小物块恰能通过D 点,所以在D 点小物块所受的重力等于向心力,即:2Dv mg m R=可得:v D =2m/s设小物块落地点距B 点之间的距离为x ,下落时间为t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 x =v D t ,2R =12gt 2解得:x =0.8m则小物块离开D 点后落到地面上的点与D 点之间的距离20.82m l x ==2.如图所示,BC 为半径r 225=m 竖直放置的细圆管,O 为细圆管的圆心,在圆管的末端C 连接倾斜角为45°、动摩擦因数μ=0.6的足够长粗糙斜面,一质量为m =0.5kg 的小球从O 点正上方某处A 点以v 0水平抛出,恰好能垂直OB 从B 点进入细圆管,小球过C 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小球冲出C点后经过98s 再次回到C 点。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如图所示,竖直圆形轨道固定在木板B 上,木板B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3m 小球A 静止在木板B 上圆形轨道的左侧.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0水平射入小球并停留在其中,小球向右运动进入圆形轨道后,会在圆形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圆形轨道半径为R ,木板B 和圆形轨道总质量为12m ,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小球与圆形轨道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求:(1)子弹射入小球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2)当小球运动到圆形轨道的最低点时,木板对水平面的压力;(3)为保证小球不脱离圆形轨道,且木板不会在竖直方向上跳起,求子弹速度的范围.【答案】(1)2038mv (2) 2164mv mg R+(3)042v gR ≤或04582gR v gR ≤≤【解析】本题考察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与曲线运动相结合的问题. (1)子弹射入小球的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1(3)mv m m v =+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20111422Q mv mv =-⨯ 代入数值解得:2038Q mv =(2)当小球运动到圆形轨道的最低点时,以小球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211(3)(3)m m v F m m g R+-+=以木板为对象受力分析得2112F mg F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木板对水平的压力大小为F 2木板对水平面的压力的大小202164mv F mg R=+(3)小球不脱离圆形轨有两种可能性:①若小球滑行的高度不超过圆形轨道半径R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11332m m v m m gR +≤+解得:042v gR ≤②若小球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小球能通过最高点有:22(3)(3)m m v m m g R++≤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21211(3)2(3)(3)22m m v m m gR m m v +=+++ 代入数值解得:045v gR ≥要使木板不会在竖直方向上跳起,木板对球的压力:312F mg ≤在最高点有:233(3)(3)m m v F m m g R+++=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21311(3)2(3)(3)22m m v m m gR m m v +=+++ 解得:082v gR ≤综上所述为保证小球不脱离圆形轨道,且木板不会在竖直方向上跳起,子弹速度的范围是042v gR ≤或04582gR v gR ≤≤2.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三圆周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O 为圆轨道的圆心,D 为圆轨道的最高点,圆轨道内壁光滑,圆轨道右侧的水平面BC 与圆心等高.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B 点高度为h 处(332R h R ≤≤)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落,从B 点进入圆轨道,重力加速度为g ).(1)小球能否到达D 点?试通过计算说明; (2)求小球在最高点对轨道的压力范围;(3)通过计算说明小球从D 点飞出后能否落在水平面BC 上,若能,求落点与B 点水平距离d 的范围.【答案】(1)小球能到达D 点;(2)03F mg ≤'≤;(3)()()21221R d R ≤≤【解析】 【分析】【详解】(1)当小球刚好通过最高点时应有:2Dmv mg R =由机械能守恒可得:()22Dmv mg h R -=联立解得32h R =,因为h 的取值范围为332R h R ≤≤,小球能到达D 点; (2)设小球在D 点受到的压力为F ,则2Dmv F mg R ='+ ()22Dmv mg h R ='- 联立并结合h 的取值范围332R h R ≤≤解得:03F mg ≤≤ 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在最高点对轨道的压力范围为:03F mg ≤'≤(3)由(1)知在最高点D 速度至少为min D v =此时小球飞离D 后平抛,有:212R gt =min min D x v t =联立解得min x R =>,故能落在水平面BC 上,当小球在最高点对轨道的压力为3mg 时,有:2max 3Dv mg mg m R+=解得max D v =小球飞离D 后平抛212R gt =', max max D x v t ='联立解得max x =故落点与B 点水平距离d 的范围为:)()11R d R ≤≤3.光滑水平面AB 与一光滑半圆形轨道在B 点相连,轨道位于竖直面内,其半径为R ,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静止在水平面上,现向左推物块使其压紧弹簧,然后放手,物块在弹力作用下获得一速度,当它经B 点进入半圆形轨道瞬间,对轨道的压力为其重力的9倍,之后向上运动经C 点再落回到水平面,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弹簧弹力对物块做的功;(2)物块离开C点后,再落回到水平面上时距B点的距离;(3)再次左推物块压紧弹簧,要使物块在半圆轨道上运动时不脱离轨道,则弹簧弹性势能的取值范围为多少?【答案】(1)(2)4R(3)或【解析】【详解】(1)由动能定理得W=在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9mg-mg=m解得W=4mgR(2)设物块经C点落回到水平面上时距B点的距离为S,用时为t,由平抛规律知S=v c t2R=gt2从B到C由动能定理得联立知,S= 4 R(3)假设弹簧弹性势能为EP,要使物块在半圆轨道上运动时不脱离轨道,则物块可能在圆轨道的上升高度不超过半圆轨道的中点,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EP≤mgR若物块刚好通过C点,则物块从B到C由动能定理得物块在C点时mg=m则联立知:EP≥mgR.综上所述,要使物块在半圆轨道上运动时不脱离轨道,则弹簧弹性势能的取值范围为EP≤mgR 或 EP≥mgR .4.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 长L=4m ,以v 0=3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半径为R=0.5m 的光滑半圆轨道BCD 与传动带平滑相接于B 点,将质量为m=1kg 的小滑块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已,知小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取g=10m/s 2,求:(1)滑块滑到B 点时对半圆轨道的压力大小;(2)若要使滑块能滑到半圆轨道的最高点,滑块在传送带最左端的初速度最少为多大. 【答案】(1)28N.(2)7m/s 【解析】 【分析】(1)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加速运动,后匀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在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2)滑块到达最高点时的临界条件是重力等于向心力,从而求解到达D 点的临界速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在B 点的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公式求解A 点的初速度. 【详解】(1)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μg=3m/s 2;则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01v t s a == 运动的距离:211.52x at m ==, 以后物块随传送带匀速运动到B 点,到达B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2v F mg m R-= 解得F=28N ,即滑块滑到B 点时对半圆轨道的压力大小28N.(2)若要使滑块能滑到半圆轨道的最高点,则在最高点的速度满足:mg=m 2Dv R解得v D 5; 由B 到D ,由动能定理:2211222B D mv mv mg R =+⋅ 解得v B =5m/s>v 0可见,滑块从左端到右端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3m/s 2,根据v B 2=v A 2-2aL 解得v A =7m/s5.如图所示,一半径r =0.2 m 的1/4光滑圆弧形槽底端B 与水平传送带相接,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 0=4 m/s ,长为L =1.25 m ,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DEF 为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一段内壁光滑的中空方形细管,EF 段被弯成以O 为圆心、半径R =0.25 m的一小段圆弧,管的D 端弯成与水平传带C 端平滑相接,O 点位于地面,OF 连线竖直.一质量为M =0.2 kg 的物块a 从圆弧顶端A 点无初速滑下,滑到传送带上后做匀加速运动,过后滑块被传送带送入管DEF ,已知a 物块可视为质点,a 横截面略小于管中空部分的横截面,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1)滑块a 到达底端B 时的速度大小v B ; (2)滑块a 刚到达管顶F 点时对管壁的压力. 【答案】(1)2/B v m s = (2) 1.2N F N = 【解析】试题分析:(1)设滑块到达B 点的速度为v 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1g 2B M r Mv = 解得:v B =2m/s(2)滑块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运动,受到传送带对它的滑动摩擦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 =Ma滑块对地位移为L ,末速度为v C ,设滑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 由速度位移关系式2Al=v C 2-v B 2得v C =3m/s<4m/s ,可知滑块与传送带未达共速 ,滑块从C 至F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21122C F Mv MgR Mv =+ 得v F =2m/s在F 处由牛顿第二定律2g FN v M F M R+=得F N =1.2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管上壁受压力为1.2N, 压力方向竖直向上 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名师点睛】物块下滑和上滑时机械能守恒,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受摩擦力作用,根据运动学公式分析滑块通过传送带时的速度,注意物块在传送带上的速度分析.6.如图所示,长为3l 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穿过一长为l 的竖直轻质细管,两端分别拴着质量为m 、2m 的小球A 和小物块B ,开始时B 静止在细管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

高中物理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高中物理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一、难点形成的原因1、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把握不牢固,解题时不能灵活的应用。

2、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及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综合知识应用不熟练,只是了解大概,在解题过程中不能灵活应用;3、圆周运动有一些要求思维长度较长的题目,受力分析不按照一定的步骤,漏掉重力或其它力,因为一点小失误,导致全盘皆错。

4、圆周运动的周期性把握不准。

5、缺少生活经验,缺少仔细观察事物的经历,很多实例知道大概却不能理解本质,更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很好的联系起来。

二、难点突破(1)匀速圆周运动与非匀速圆周运动a.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因为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

圆周运动也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因为即使是匀速圆周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也是时刻变化的。

b.最常见的圆周运动有:①天体(包括人造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②核外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绕原子核的运动;③带电粒子在垂直匀强磁场的平面里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④物体在各种外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作用下的圆周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只是速度方向改变,而速度大小不变。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其方向一定指向圆心。

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分力,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其效果是改变速度的大小。

例1:如图3-1所示,两根轻绳同系一个质量m=0.1kg 的小球,两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轴上的A 、B 两处,上面绳AC 长L=2m ,当两绳都拉直时,与轴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当小球随轴一起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4rad/s 时,上下两轻绳拉力各为多少? 【审题】两绳张紧时,小球受的力由0逐渐增大时,ω可能出现两个临界值。

【解析】如图3-1所示,当BC 刚好被拉直,但其拉力T 2恰为零,设此时角速度为ω1,AC 绳上拉力设为T 1,对小球有:mg T =︒30cos 1 ①30sin L ωm =30sin T AB 211②代入数据得: s rad /4.21=ω,要使BC 绳有拉力,应有ω>ω1,当AC 绳恰被拉直,但其拉力T 1恰为零,设此时角速度为ω2,BC 绳拉力为T 2,则有mg T =︒45cos 2 ③T 2sin45°=m 22ωL AC sin30°④代入数据得:ω2=3.16rad/s 。

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技巧

一、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1、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线速度v①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②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s和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③大小:,单位:④方向:质点在圆周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由于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速度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角速度①物理意义:描述质点转过圆心角的快慢。

②定义: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连接运动质点和圆心的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就是质点运动的角速度。

③大小:单位:。

④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不变的圆周运动。

(3)周期T和频率f①物理意义: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

用T表示,单位:s。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

用f表示,单位:Hz。

在国际单位制中是,在一些实际问题中常用的是每分钟多少转,用n表示,转速的单位为转每秒,即。

3、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1)线速度和角速度间的关系如果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的弧长是s,半径转过的角度是,由数学知识知,于是有,即。

上式表明:①当半径相同时,线速度大的角速度也大,角速度大的线速度也大,且成正比。

如图(a)所示。

②当角速度相同时,半径大的线速度大,且成正比。

如图(b)所示。

③当线速度相同时,半径大的角速度小,半径小的角速度大,且成反比。

如图(c)、(d)所示。

(2)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由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弧长为,所以有。

上式表明,只有当半径相同时,周期小的线速度大;当半径不同时,周期小的线速度不一定大,所以周期与线速度描述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3)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由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一个周期内半径转过的角度为,则有。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和向心加速度专题讲解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和向心加速度专题讲解

圆周运动和向心加速度【要点梳理】要点一、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要点诠释:1、线速度的定义:圆周运动中,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称为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公式:tlv ∆∆=(比值越大,说明线速度越大) 方向:沿着圆周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单位:m/s 2、 说明1)线速度是指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瞬时速度。

2)线速度的方向就是圆周上某点的切线方向线速度的大小是tl∆∆的比值。

所以v 是矢量。

3)匀速圆周运动是一个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

4)线速度的定义式tlv ∆∆=,无论是对于变速圆周运动还是匀速圆周运动都成立,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只要t ∆取得足够小,公式计算的结果就是瞬时线速度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二字的含义:仅指速率不变,但速度的方向(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时刻在变化。

【典型例题】类型一、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例1、一个直径为1.4m 的圆盘以中心为轴匀速转动,转速为2转/秒,求圆盘边缘一点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向心加速度。

例2、 (2015 海南会考模拟)如图所示,钟表的秒针、分针、时针转动周期、角速度都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秒针的周期最大,角速度最大B .秒针的周期最小,角速度最大C .时针的周期最大,角速度最大D .时针的周期最小,角速度最大 【解析】时针的周期是12h ,分针的周期是1h ,秒针的周期是1min ,秒针的周期最小,根据2Tπω=可知秒针的角速度最大,故A 错误B 正确;时针的周期是12h ,分针的周期是1h ,秒针的周期是1min ,时针的周期最大,根据2Tπω=可知时针的角速度最小,故CD 错误。

【变式】电风扇叶片边缘一点的线速度为56.7m/s ,若它转动半径为18cm ,求电扇转动的角速度和周期。

【解析】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r v ω=得)s (02.022)rad/s (315=====v rT T rv rv ππω所以又因为要点二、描写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要点诠释:1、角速度的定义:圆周运动物体与圆心的连线扫过的角度θ∆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叫做角速度。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离桌面右边缘3.2m 处放着一质量为0.1kg 的小铁球(可看作质点),铁球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向右推力F =1.0N 作用于铁球,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

铁球继续运动,到达水平桌面边缘A 点飞出,恰好落到竖直圆弧轨道BCD 的B 端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碰撞过程速度不变,且铁球恰好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 .已知∠BOC =37°,A 、B 、C 、D 四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水平桌面离B 端的竖直高度H =0.45m ,圆弧轨道半径R =0.5m ,C 点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求:(取sin37°=0.6,cos37°=0.8)(1)铁球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D 点时的速度大小v D ;(2)若铁球以v C =5.15m/s 的速度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C ,求此时铁球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F C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铁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B ; (4)水平推力F 作用的时间t 。

【答案】(1)铁球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D 5;(2)若铁球以v C =5.15m/s 的速度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C ,求此时铁球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3N ;(3)铁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是5m/s ; (4)水平推力F 作用的时间是0.6s 。

【解析】 【详解】(1)小球恰好通过D 点时,重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Dmv mg R=可得:D 5m /s v =(2)小球在C 点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2Cmv F mg R-=代入数据可得:F =6.3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轨道的压力:F C =F =6.3N(3)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2y 2gh v = 得:v y =3m/s小球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则:35m/s 370.6y B v v sin ===︒(4)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不变,可得:3750.84/A B v v cos m s =︒=⨯=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时:1F mg ma μ-=可得:218/a m s =小球做减速运动时:2mg ma μ=可得:222/a m s =-由运动学的公式可知最大速度:1m v a t =;22A m v v a t -= 又:222m m A v v vx t t +=⋅+⋅ 联立可得:0.6t s =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圆锥体顶部用长为的细线悬挂一质量为的小球,因锥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其轴线沿竖直方向,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物体绕轴线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静止时细线与母线给好平行,已知,重力加速度g 取若北小球运动的角速度,求此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解题技巧之圆周运动加速度题
在物理学中,圆周运动是一个常见的概念。

而在解题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问
题就是如何计算圆周运动的加速度。

本文将分享一些有关圆周运动加速度题的解题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加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它的计算公式为a = Δv / Δt ,其中Δv 表示速度变化量,Δt 表示时间变化量。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和速度大小均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加速度的产生。

解圆周运动加速度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

在开始解题之前,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量。

例如,问题可能会给出物体质量、半径、角度等信息,而要求我们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第二步,确定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会随着时间变化
而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利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角度变化来确定速度的变化量。

例如,如果问题给出了一个物体从初始位置旋转到最终位置所经过的角度,我们可以利用角度与弧长的关系求解物体的位移,进而计算速度的变化量。

第三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在已知速度变化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加速
度的计算公式a = Δv / Δt 来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圆周运动的加速度
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值得注意的是,解圆周运动加速度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两种情况,即匀速圆
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因此加速度的大小为零。

只有
物体的速度方向随时间发生改变,即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

而在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因此加速度的大小不为零。

我们需要利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角度变化、速度的变化量以及时间的变化量来计算加速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示例:
示例:一个质量为 0.5 kg 的物体以半径为 2 m 的圆周路径做变速运动,它在 2
秒内经历了 90 度的角度变化,请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在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角度变化
量为 90 度,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所经历的弧长L = rΔθ = 2π * 2 * (90 / 360) = π m。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弧长和时间变化量来计算速度的变化量。

物体在 2 秒内
经历了π m 的位移,因此速度的变化量为Δv = L / Δt =π / 2 m/s。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 = Δv / Δt 来求解加速度。

根据计算,
加速度的大小为a = (π / 2) / 2 = π / 4 m/s^2,方向指向圆心。

通过这个简单的示例,我们可以看到解决圆周运动加速度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已
知条件和问题要求,并且灵活运用加速度和速度的计算公式。

总结起来,解决圆周运动加速度题的关键在于清晰地理解和应用加速度和速度
的计算公式,同时注意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求。

通过反复练习和思考,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技巧,更好地应对物理学习中的各类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