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临床研究及治疗进展概况

合集下载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药新药研究进展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药新药研究进展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药新药研究进展通过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以及西医及中医的治疗方法分析,阐述近年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药新药研究进展,为相关新药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标签: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新药;研究进展更年期又称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是由于妇女一生中自性成熟期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一般45~55岁。

我国现在50岁以上的妇女就有1.8亿,其中有明显症状的约有10%~15%,4%~5%的人则有严重症状,因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新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本文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中药新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相关新药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1.1 现代医学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的功能失调,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精神心理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潮热、出汗、心悸,并伴有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

不良的心理状态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相互作用,往往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预防和治疗女性更年期的症状,目前已经成为众多研究者研究的热点。

1.2 古医学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藏精而主生殖和生长发育,肾中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物质基础,妇女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肾气的盛衰为关键的因素,肾气充盛与渐衰是月经来潮与经断不来的内在原因,肾气衰退引起诸脏乃至全身机能失调是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

肝藏血,主疏泄,围绝经期表现出的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心悸失眠、焦虑猜疑等症状,是肝失于疏泄所致,心肝火旺,神魂失宁,为病变之标;肾虚肝实,阴虚火旺,为主要病机。

2 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2.1 西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主要是采用激素替代法,该法在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改善围绝经期症状,防治骨质疏松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其长期使用同样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如增加人群患乳腺癌的子宫内膜癌危险度等,因此迄今临床仍缺乏高效、无明显副作用的现代药物。

传统医药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传统医药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取缺甘草 的 阴性样 品 05 ,按拟 定 方 法提 取 ,测 定。 .g 结果 阴性样品在甘 草酸 出峰位 置无 吸收峰 ,表 明处方 中其 他成分对测定无影响。见图 1 。 2 1 样品测定 .0 分别取 3批样 品 ,按拟 定方 法提取 ,测定 ,计算 样 品 中甘 草酸 的含量 ,结 果分 别 为 0 3 s 粒 ,0 3 s 粒 , . 8m / .5m /
明:连续联合 HR T组与安慰剂组 比较 ,H T组增 加了心脏 R 病事件 、脑卒 中 、乳腺癌 、肺栓塞 等疾 病 的危险性 ,从 而 提前终止 了 HR T组的临床试验 J 。基于上述研 究 ,越来越 多 的更年 期 综 合 征 妇 女 转 向 另 类 疗 法 ( lrai hr- At nt etea e v pe) i ,其中包括传统中医药疗法 J s 。
效佳 。姜坤 、马圣华 ” 均认 为应从 肝论治 ,肝气郁结 贯穿 全病 ,令肝 肾阴虚 ,肝郁 脾 虚 ,肝火 炽 虚 ,肝郁 气 滞 ,肝 阳上亢 ,肾虚肝 寒。分别 予柔 肝 、疏 肝 、清 肝 、调 肝 、平 肝 、温肝六法。刑华 照 治用坎离 互济 、壮 水益 火 、心 肾 交济法 ,自拟 方 ,药 用 黄 莲 、肉桂 、知 母 、茯 苓 、当归 、 远志 、酸枣仁 、炙甘草 ,随证 加减 ,有 效率 为 9 % 。柴丽 1 娜 则 以滋 阴养 血 潜 阳 法 ,自拟方 :百 合 、生 地 、浮小
HR T可以有效 解除或缓解 更年 期综合 征症状 、治疗泌
尿生殖系统低雌激 素症状 及预 防骨质 疏松 等 ,其 作用 目前 是其他药物无法替代 的 ,但 同时存在 较多 的不 良反 应和 潜在 的危险性 。2 0 0 2年美 国国立卫生 院关于妇 女健康 启动 ( m n el nt t e Wo e ’S H ahIia v )临 床试验 的 中期报 道结果 表 t ii

中药方辩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中药方辩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中药方辩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查阅近年来有关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相关文献,从本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辩证分型及中药方的辩证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及归纳总结,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辩证分型;中药方【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368-02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45~55岁)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

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降低等原因导致各种更年期症状庄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情绪不定、烘热汗出、心烦失眠等给广大妇女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更年期女性人口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至2030年全世界更年期妇女人数将超出12亿,而现阶段我国的更年期女性已达1.6亿人,居世界首位。

我国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高达60%~80%,且有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提早的趋势[1]。

更年期综合征又被祖国医学称为“脏躁”和“绝经前后诸证”的范畴。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中医认为妇女年届七七经断之年,肾气渐衰,天癸欲竭,冲任二脉亏虚,精血不足。

如素体阴虚,或因七情所伤,或因劳心过度,营阴暗耗,则肾阴更亏,阳不潜藏,形成阴阳平衡失调的病理现象。

临床中表现为眩晕耳鸣、心悸失眠、潮热面红、烘热汗出、情志不宁、腰膝酸软之症。

叶天士在《临证医案指南》中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说明肝脏功能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有密切关系,由于肝主疏泄、藏血。

若肝失条达疏泄无度气机不畅血随气滞冲任不调引发诸症。

如烦躁易怒,健忘头痛、易激惹等症最为常见。

笔者针对历代中医家用中药方辩证治疗本病方面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影响,更年期综合征的病例越来越多。

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可能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包括热潮红、夜间出汗、情绪波动、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等。

虽然荷尔蒙替代治疗被认为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其有副作用的缺点也不容忽视。

因此,人们开始寻找传统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并发现针灸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针灸是中医学的一种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来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过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已逐渐得到了重视和认可。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主要是:一、治疗荷尔蒙变化导致的症状更年期综合征中的许多症状是由于卵巢功能下降引起的。

此时荷尔蒙水平会出现不稳定,导致潮热、出汗和失眠等问题。

多项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调节体内荷尔蒙水平,对改善更年期综合征中的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一项研究报告发现,采用“十二经经穴”的针灸治疗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更年期妇女体内内源性雌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水平,同时减轻潮热和夜汗的发作。

另一项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的荷尔蒙变化所导致的症状。

二、改善心理症状更年期综合征中的许多症状是与心理状态有关的,例如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

一些针灸疗法可以改善这些心理症状。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采用经济大穴和冲穴的针灸治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更年期妇女的焦虑指标,并且对睡眠质量和心理评分也有显著的影响。

另一项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促进神经递质分泌,减轻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症状。

三、提高生活质量针灸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项系统评价发现,在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患者中,其生活质量指标和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总之,针灸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14.10中医中药232女性进入到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不断下降,体内雌性激素的分泌量较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减少,而与此同时女性体内垂体的功能与绝经以前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这就导致促性腺激素与雌性激素之间明显失衡,从而引起女性体内植物神经出现功能性的紊乱,进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在生理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月经的消失,其次就是心悸、身体乏力、多汗异常以及失眠等等,在心理上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躁不安、脾气暴躁、思绪不定、情绪失稳等等,这些症状给绝经后的女性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关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根本性病因至今医学界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公认的原因之一就是内分泌失调,其他常见因素还有精神因素、性格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等,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虚劳、脏躁、惊悸、不寐、头痛、月经不调、郁证等等,严重者还会出现“癫证”。

目前中医针对更年期综合征出现了很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思路,本文笔者根据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应用最为广泛,效果也是最为明显的六种治疗方法加以论述。

1 动静主次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从表象症状来看“动”症为主,例如易激惹、情绪不稳、失眠、头痛、烘热汗出、焦虑、心悸等,这些“动”症均是由肾阳衰竭、虚火旺盛以及虚阳浮越等“静”症所致。

因此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时候应该抓住此病的本质,以“治静”入手,调理患者肾阳之气,理“静”以治“动”。

2 心、脾、肝与肾的综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根本性病因虽然在肾,但是在临床上经常表现为心、脾、肝多病症,且所发病症与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补足肾气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脏器。

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症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表现就是情绪激动、易怒,这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由于真水亏耗而导致肝阳易张、肝火易亢,针对此证可以使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由于肾阳亏弱,肾水济不达心,心火焦旺而不得润济,患者容易心悸、失眠、健忘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谈敏华上海浦东新区万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 201313【摘 要】更年期综合征是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发病的机理较为复杂,从中医辨证施治的角度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在近年来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效,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详细论述目前较为成熟的6种治疗思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作用机制。

经方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临床研究

经方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临床研究

经方是指中医经典方剂,具有 组方严谨、疗效确切的特点。
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经方 包括六味地黄丸、二仙汤、甘 麦大枣汤等。
这些经方通过滋补肝肾、调和 阴阳、养心安神等作用机制, 改善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
经方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理论依据
经方治疗女性更年期 综合症的理论依据主 要是中医的脏腑学说 和阴阳五行理论。
有代表性。
研究方法
02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经方治疗组和常规西
药组,进行临床治疗观察。
经方选用
03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用具有滋阴补肾、疏肝解郁、养心安
神等功效的经典方剂。
临床实践过程和结果
实践过程
对经方治疗组患者进行辨证施治,个体化调整方剂组成和剂量,同时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指导 和心理疏导。常规西药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 症的发生与脏腑功能 失调、阴阳失衡有关

通过经方治疗可以调 整脏腑功能、平衡阴 阳,从而改善更年期
综合症的症状。
此外,经方治疗还注 重个体化差异,根据 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 质特点进行加减化裁 ,提高治疗效果。
经方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
03
的临床实践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01
选择符合更年期综合症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年龄、病程等具
研究创新点

首次将经方治疗应用于女性更年 期综合症的临床研究,拓展了经
方的应用范围。
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 ,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通过多种指标综合评价疗效,使 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客观。
研究展望
进一步研究经方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 症的作用机制,阐明其疗效产生的内 在原因。

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女性进入更年期阶段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综合症状。

中医一直以来都注重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以及整体的身心健康。

在对待更年期综合征方面,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综合、个体化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探讨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一、病因学研究方向1.1 五脏失调理论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五脏功能失调引起的。

通过研究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可以判断出哪个脏器功能失调,从而进行相应的调理。

1.2 十二经脉理论中医认为十二经脉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调理经脉的畅通,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1.3 气血阴阳理论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还强调平衡人体的气血和阴阳。

根据不同个体的体质特点,采取相应的中药调理措施。

二、中医辨证施治研究方向2.1 虚实辨证理论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中医将更年期综合征分为虚证和实证两类。

对于虚证,中医药物可以调补气血、滋阴养血;对于实证,中医药物可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

2.2 方剂治疗中医通过对经典方剂的研究和总结,开发出了一系列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方剂。

例如,四物汤、八珍汤等方剂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2.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中常用的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以缓解相关症状。

三、现代药理研究方向3.1 激素水平调节中医药物对于调节更年期患者的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药物的配伍和剂量的控制,可以达到平衡激素水平的效果。

3.2 抗氧化作用更年期综合征的病理机制与氧化应激有关。

中药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症状。

3.3 免疫调节作用中医药物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轻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结语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然而,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提高疗效,为更多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也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2021中医药缓解妇女绝经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论述范文

2021中医药缓解妇女绝经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论述范文

2021中医药缓解妇女绝经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论述范文 更年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心理症状。

国外资料显示约84.2%的围绝经期妇女会出现症状;在国内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天河社区、唐山市10个社区的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68.8%、82.73%。

如何缓解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已成为全球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现代医学仍主张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但其潜在的危险性限制许多患有使用。

而中医药防治更年期综合征疾病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对中医药防治绝经综合征进行了概述。

1、临床研究1.1中药冀秀萍等报道,痰热内阻型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组予温胆汤治疗,对照组予更年康治疗,10天为1疗程,结果显示3疗程后其更年期综合征改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P<0.01)。

刘迎萍等报道,将92例绝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予知柏地黄汤加味,对照组睡前服用艾司唑仑2.5 mg ,1次/d,谷维素20 mg口服,3次/d;1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连用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8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刘海红等将阴虚火旺证绝经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滋阴降火方,对照组予安慰剂,4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3个疗程后治疗组主症潮热、出汗发作次数及程度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Kupperman症状及阴虚火旺症状积分均下降,但对总体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刘雁峰等将5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滋肾宁心之“宁更丹Ⅱ号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坤宝丸”中成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56.7%、42.9%。

1.2针灸张娜等报道,38例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组和39例更年期综合征伴发肥胖组患者,均施以温针灸及耳针疗法,每次治疗30 min,每周3次,1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显示更年期组、伴发肥胖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临床研究及治疗进展概况标签: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研究;综述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现也称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由有生育能力过渡到无生育能力的阶段。

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阵发性潮热、出汗、心悸等植物神经紊乱,并伴有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的一系列症候群。

正是这种女性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变化,给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寿命逐渐延长,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女性更年期的症状,提高更年期女性生活质量,使更年期妇女进入幸福的晚年,已成为目前众多医家研究的热点,由于当前西药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存在着诱发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方面的诸多副作用,使得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较差。

这就需要寻求有效而且风险较低的治疗方法。

而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确切,立足于整体的辨证论治,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将近年来中医药临床研究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现代临床实验研究更年期综合征是一个复杂的症候群,涉及多个脏腑,虽在古代医籍中对本病并无专篇记载,但多散见于”脏躁”、“百合病”、“不寐”、“年老血崩”等病证中。

近代中医学称“经断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日:“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认为肾虚是本病的根本,本虚标实是本病的总病机。

近年来学者更是利用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透过基因表达、性腺功能、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自由基、脂质代谢、骨代谢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进行研究从而也进一步阐述了本病的发病机理。

1.1 基因表达王剑[1]通过对造模肾阴虚病变的雌性去卵巢大鼠,提取下丘脑总RNA,以差异表达2倍作为显著性意义标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

结果发现与正常大鼠相比,去卵巢组大鼠下丘脑基因上调1261个,下调126个;与单纯去卵巢组大鼠相比,阴虚大鼠基因上调1081个,下调57个;阴虚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基因上调1688个,下调115。

从而为更年期综合征肾虚为本的病因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及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1.2 性腺功能刘方洲[2]研究发现补肾健脾方能明显升高更年期大鼠血清雌二醇(E2 )水平,降低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提高更年期动物子宫、肾上腺的脏器系数;诱导颗粒细胞增生,抑制颗粒细胞的调亡;提高更年期大鼠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降低5-羟色胺水平。

由此证实补肾健脾法可能直接或间接调节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1.3 自由基杨丽珍[3]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的稳定终产物丙二醛(MDA)浓度较青年鼠组显著上升(P<0.01),血清SOD 活性显著下降(P<0.01),说明模型组大鼠因内分泌改变有关器官逐渐衰老,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下降,并进而出现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加,自由基清除酶类活性下降等变化。

而经红车轴草异黄酮高、低剂量及大豆异黄酮、倍美力组治疗 6 周后,MDA 浓度降低(P<0.01),SOD 活性显著升高(P <0.05),且红车轴草异黄酮抗氧化作用优于倍美力,说明红车轴草异黄酮通过提高SOD 活性,降低MDA 浓度,达到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从而有效延缓衰老。

1.4 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肖炜[4]从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RNEI - N)角度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补肾活血中药复方益妇宁软囊,能升高去势大鼠血清E2 、IL22 水平,提高子宫、脾脏和主动脉ER 水平,升高下丘脑、垂体和血浆β2E P 水平,降低下丘脑52HT 和52HIAA 水平,升高NE 和DA 的含量,降低52HT/NE、52HT/DA的比值。

因而认为复方益妇宁软囊通过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提高机体ER水平和免疫功能,能从多层次、多途径、多环节作用于更年期衰退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而达到稳定机体内环境,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作用。

高鲁霞[5]通过观察发现具有滋补肝肾、养血安神之功能的千金妇康片能显著增加对模型大鼠血清E2水平(P<0.01),降低血清FSH、LH 水平(P<0.01),增加NE含量(P<0.01),增加肾上腺系数(P<0.05),对模型大鼠下丘脑5-HT含量有降低趋势。

通过调节血清激素及下丘脑神经递质变化发挥治疗或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

1.5 脂质代谢王静[6]取脾气虚型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30 例作为病例组,另取年龄匹配的无明显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更年期女性20 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健脾益气方改善脾气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及调节内分泌代谢的临床疗效。

结果发现中药组治疗前后T、E2 、FSH、L H 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BG、血脂有下降趋势,胰岛素INS,清瘦素Leptin下降,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6 骨代谢曹晓菊[7]研究更年舒心方对去卵巢大鼠雌激素及骨密度的影响。

将更年期综合征模型组,已烯雌酚组,更年舒心方组,及未去卵巢的假手术组。

给药30 d后,测定各组动物血清中ALP、Ca、P、E2、FSH、LH 水平;取各组动物胫骨测定骨灰重及骨Ca、P 量。

结果大鼠去卵巢后FSH、LH、ALP、骨Ca、P 含量显著升高、Ca/P 比值及E2的水平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经治疗后,更年舒心方和已烯雌酚组大鼠血清中FSH、LH、ALP、Ca、P 值水平下降,E2的水平上升,Ca/P 比值升高;骨灰重、骨Ca、骨P 含量均有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临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在发病机理上,当概之为肾精亏虚、天癸衰竭是发病的根本原因,精血不足、冲任不通是发病的必要条件,肝郁木旺、水不涵木是发病的重要诱因,在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中,应以滋水涵木为根本大法,滋阴补肾、壮骨填髓是治本之法,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为对症之策。

[7]2.1 辨证分型治疗朱赛英[8]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86例,辨证分型为肾阴虚型、肾阴虚血瘀型、心肾不交型、肝郁化火型,结果86 例中痊愈64 例,有效8 例,无效14 例,总有效率83.7%。

吴秀芳[9]在治疗组中予中药分型加减治疗,基础处方;当归、丹参、山药、茯神、郁金各15 g,香附、五味子、杜仲、枸杞子各12 g,泽泻、淫羊藿9 g,甘草6 g,水煎服日2次。

为肝肾不足型者加柴胡9 g,减去茯神;脾肾两虚者加党参12 g,减去郁金;心肾亏虚者加远志6 g,减去淫羊藿。

对照组应用更年康治,每日3次,每次4片,连续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95例,痊愈20例(21.1%),显效53例(55.8%),有效17例(17.9%),无效5例(5.3% ),总有效率94.7%。

对照组95例,痊愈10 例(10.5% ),显效44 例(46.3%)有效25例(26.3%),无效16例(16.8%),总有效率83.2%,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张舒亚[10]将68例年期综合征患者辨证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心肾不交、心脾两虚4型,采用中药辨证治疗,疗程为3月,结果痊愈17例,显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18%。

2.2 经方、验方治疗近年来对于简便、价廉的经方临床运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整理、传承使得经方、验方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方面进一步延伸。

刘丽明[11]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36例。

辨证属肝肾阴虚型,随症加减,1剂/d,20 d 为一个疗程。

结果痊愈25例,显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

彭蛛峰[12]将112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 例,应用柴胡桂枝龙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更年康片治疗,2个月为一疗程。

结果:治疗组对更年期综合征较好疗效,总有效率为94.18% ,优于对照组88.19% ,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柴胡桂枝牡汤加减能升调E2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马晓梅[13]运用金匮温经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0例,观察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治愈6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

张亚楠[14]从心、肝、肾论治,介绍胡国华教授“胡氏更年清”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体会,“胡氏更年清”是胡教授在其师朱南孙的验方“怡情更年汤”的基础上创立而来,药物组成为紫草根30 g,淮小麦30 g,夜交藤15 g,女贞子12 g,桑椹子12 g,钩藤(后入)15 g,生地12 g,糯稻根30 g,碧桃干30 g,合欢皮12 g,生甘草6 g。

方有清肝益肾、滋阴敛汗、宁心安神的功用。

贾淑霞[15] 用陈益昀自拟更年益肾养肝汤治疗属肾精亏虚,天癸不能滋养心肝者。

药用何首乌15 g,女贞子15 g,枸杞子15 g,熟地黄15 g,旱莲草15 g,太子参20 g,淫羊藿15 g,知母12 g,五味子10 g,白菊花15 g,生龙骨20 g,煅牡蛎20 g,山药补肾养肝、宁心安神之功,使阴阳平衡,如是则肾充、肝平、心宁,诸症自愈。

谢一红[16]总结孙卓君从肝肾来论治更年期综合征,以调更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能取得较好疗效。

调更汤组方:熟地12 g,知母9 g,黄柏9g,巴戟天9 g,白芍9 g,仙灵脾15 g,夜交藤3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柴胡9 g。

滋阴与补血、清热与宁神同用,共奏补益肝肾、调和阴阳之功。

严晓丽[17]运用王翘楚仙地汤(仙灵脾、地骨皮、柴胡、龙骨、牡蛎、天麻、钩藤、葛根、川芎、郁金、菖蒲、赤白芍、丹参、合欢皮、远志)治疗更年期失眠76例,结果痊愈9例、显效30例、有效31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92.11%,显效率51.32%。

2.3 非药物治疗近年来对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治疗不仅表现在药物运用方面在非药物治疗研究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为多元化、综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提供了依据。

李艺[18]观察发现电针能显著降低Kupperman 指数(P<0.01),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类症状(P<0.05)。

薛芳[19]采用背部刮痧加耳穴贴压治疗本病168 例,辨证分为心肾不交、肝肾亏虚、心脾两虚三型。

刮搓疗法取背部督脉,经大椎至腰阳关穴,隔3 d 刮1 次,5 次为1 个疗程。

耳穴贴压取耳穴心、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肾不交加肾、内分泌;肝肾亏虚加肾、肝;心脾两虚加脾、内分泌。

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5~7 次,2 d更换一次,10 次为1 个疗程。

结果168 例中,痊愈51 例,占30.4%;显效64 例,占38.1%;好转42 例,占25.0%;无效11 例,占6.5%,总有效率为9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