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课件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课件
③ 将负载电阻短路,则输出回路并不因负载短路而使反馈 电流消失,因此,从输入端看,反馈属电流反馈。
④ 如将输入端短接,则反馈电压依然存在,故为串联反馈。
根据以上分析,引入的为电流串联负反馈。
PPT学习交流
17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例 4-4] 图(a)为另一负反馈放大电路,图(b)所 示为它的交流通路,指出反馈类型。
具体分析: ① 通过 Re 的不仅有输出信号,而且也有输入信号。因而它 能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取出来馈送给输入回路,从而影响原输入 信号。由此,Re 是该电路的反馈元件,电路存在着反馈。 ② 设信号源瞬时极性为上正下负,加到三极管发射极电压 亦为上正下负,三极管的射极电压就是反馈信号电压,它使加到 发射结的纯输入信号电压比原输入信号电压小,故是负反馈。
反馈电路:用于反向传输信号的电路称为反馈电路或反 馈网络。
反馈放大电路:凡带有反馈环节的放大电路称为反馈放 大电路。
净输入信号: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叠加得到净输入信号。
PPT学习交流
3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区别: (1)输入信号是信号源和反馈信号叠加后的净输入信号。
(2)输出信号在输送到负载的同时,还要取出部分或全部 再回送到原放大器的输入端。
闭环放大倍数:引入负反馈后,环路闭合后输出信号与 环路输入信号之比。
Af X Xoi Xi'X oXf Xi' 1Xf 1 1F X i'表示净输入信号,它是输入X信o 号X 与o反馈A信号的差值。
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的闭环放大倍数降低了,且降低
为原放大倍数的 ( 1 ) 。

AF
>>
1
1 AF 时,Af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定位:《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科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教学内容: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2. 第二章:常用电子元件教学内容: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电子元件的原理、特性及应用。

3. 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教学内容: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

4. 第四章:放大电路教学内容: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常见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5. 第五章:数字电路基础教学内容: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数字逻辑运算、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

2. 实验设备:电子实验台、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

3. 网络资源:电子技术相关网站、论坛、教学视频等。

六、第四章:放大电路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包括常见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与动态工作点调整放大器的类型:共射放大器、共基放大器、共集放大器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放大器的级联与多级放大器设计放大器的实用电路设计实例2.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知识讲解放大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方法。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获奖教案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获奖教案

课程名称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授课班级09计算机班授课课时1课时
合逻辑电路设计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
练习的情况,可了解学生对于设计的掌握程度。

另外通过提高阶段的习题教
育学生崇尚科学,要利用科学知识做光荣的事情,反对可耻行为。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传统授课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方法。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中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利用课件增加学生学习趣味,提高老师讲课效率,挤出时间让学生多参与;但传统的板书所列出的提纲亦发挥作用。

2、本节课的设计,利用了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始终主动参与,并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时的心理,让学生在自然、宽松、循序渐进的状态下学习,促进学生提高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大胆进行扩充,并搜集大量设计实例带领学生参与设计过程,让学生明白所学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存在问题:
1、时间掌握不是太准确,对于有些基础差的学生练习时速度较慢的情况。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教学设计()
新课
:4个电子模拟开关,分别受输入的数字信号30~D D 控制。

时,开关i S 切换到接地端;当i D = 1时,开关i S 接向基准电
压V
模拟开关直接与虚地∑相连。


D= 0时,对应的模拟开关接向地端;当
i
新课
(1)采样:就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定时进行测量,抽取样值。

通过采样,一)为一个受控的模拟开关,构成采样器。

v到来时,
S
的控制下,把输入的模拟信号
v变换为脉冲信号
I
)采样—保持电路
2.量化和编码
量化:就是把采样电压转换为以某个最小单位电压?的整数倍的过程。

分成的等级称为量化级,?称为量化单位。

编码:就是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量化后的量化电平。

量化误差:采样后得到的样值不可能刚好是某个量化基准值,总会有一定的误差,这个误差称为量化误差。

15.2.2 并行比较型ADC
1.电路组成
由电阻分压器、电压比较器及编码电路组成。

电阻分压器:确定量化电压。

电压比较器:用来确定采样电压的量化。

编码器:对比较器的输出进行编码,然后输出二进制代码。

逐位比较型ADC
.转换原理
逐位比较型AD转换器的转换原理与天平称物的过程十分相似。

假设天平有10 g、5 g、2.5 g、1.25 g和0.625 g五种砝码,欲称一质量为的物体,用天平称的过程是将砝码从大到小依次加入并与物重逐次比较:。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教案(张兴龙主编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教案(张兴龙主编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教案(张兴龙主编教材)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元器件及其功能。

3. 学会使用逻辑门电路进行简单的逻辑运算。

4. 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5. 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数字电路的定义1.2 数字电路的特点1.3 数字电路的应用领域2. 数字电路的基本元器件2.1 逻辑门电路2.1.1 与门(AND Gate)2.1.2 或门(OR Gate)2.1.3 非门(NOT Gate)2.2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2.3 逻辑门电路的组合逻辑功能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采用演示法,展示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数字电路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张兴龙主编2. 教具:逻辑门电路演示板、Multisim软件3. 课件:数字电路基本概念、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及应用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新课:讲解逻辑门电路的原理和功能,展示实例。

2.1 与门(AND Gate)2.2 或门(OR Gate)2.3 非门(NOT Gate)3. 练习:引导学生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

4. 案例分析:分析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例演示、练习设计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数字电路基本概念、逻辑门电路及其应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3.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3.1 逻辑函数的定义3.2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3.2.1 逻辑表达式3.2.2 逻辑图3.2.3 逻辑表格3.3 逻辑函数的简化方法3.3.1 代数法3.3.2 卡诺图法4. 组合逻辑电路4.1 组合逻辑电路的定义4.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类4.2.1 译码器4.2.2 编码器4.2.3 多路选择器4.2.4 算术逻辑单元4.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

汇报课教案--基本RS触发器

汇报课教案--基本RS触发器

汇报课教案基本RS触发器教师:单位:班级:时间:《电子技术基础》教案教学过程:I、组织教学检查到勤,整顿纪律II、复习回顾让学生结合以下三个问题回顾一下之前这门课所学的内容,并找同学回答问题。

问题1:之前所学的基本逻辑门电路有哪些?问题2:由基本门电路组成的电路有哪些?问题3: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活动:回顾课本之前所学内容,并对以上提问作出积极回答。

小结:前面我们对组合逻辑电路做了简单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基本的门电路是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最基本的单元电路。

这种电路的特点是任一时刻的输出只取决于当时的输入状态,与原来的状态是没有关系的。

也就是说组合逻辑电路它是没有记忆功能的。

皿、引入新课1.由计算机内部某些部件的功能要求引入新课计算机能够保存代码和信息,这样计算机内部就需要具有记忆功能的部件(电路)。

与组合逻辑电路相比较,这种电路的输出不仅取决于当时的输入信号状态,而且还与信号作用之前的电路所处的状态有关。

这些具有记忆功能的电路称为时序逻辑电路。

触发器就是组成这类逻辑部件的基本单元。

2.引导学生总结出时序逻辑电路(或触发器)的特点是:具有记忆功能,输出不仅取决于当时的输入信号状态,而且还与信号作用之前的电路所处的状态有关。

W、讲授新课第十二章第一节的内容RS触发器一、相关概念:1、触发器能够存储一位二进制数字信号的电路,也是由各种逻辑门电路组成的,具有记忆功能,有两个稳定状态“1”态和“0”态)。

在没有外来信号作用时,触发器一直处于某一种稳定状态;只有在一定的输入信号控制下,才有可能从一种稳定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稳定状态,并保持这一状态不变,只到下一个输入信号使它翻转为止。

2、RS触发器RS触发器是触发器中最基本的组成环节。

由英文的术语“ Reset Set Trigger/Flip-Flop”而来:“Reset”是“复位”之意,“Set”是“置位”之意,“Trigger” 或“Flip-Flop”是“触发器”之意。

推荐-电子技术基础主编张龙兴 高教版课件:第一章第一

推荐-电子技术基础主编张龙兴 高教版课件:第一章第一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1.P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是在纯净半导体硅或锗中掺入硼、
铝等3价元素。这类掺杂后导体的特点是:空穴 数量多,自由电子数量少,故又称为空穴半导体。
2.N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是在纯净半导体硅或锗中掺入微 量磷、砷等5价元素,这类杂质半导体特点是: 自由电子数量多,空穴数量少,故又称为电子半 导体。
重点: 半导体、PN结的特性
难点: 半导体(本征半导体、电子半导体、
空穴半导体)、单向导电性
请同学们把头左侧过去,试 着说一下你都看到了什么?
半导体:导电能力随着掺入杂质、输入电 压(电流)、温度和光照条件的不同而发 生很大变化,人们把这一类物质称为半导 体。
载流子:物体内运载电荷的粒子,决定于物 体的导电能力。
N型杂质半导体的特点:
4
4
4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征激发不同,原子在提供
多余电子的同时并不产生空穴,
4
5
4
而成为正离子被束缚在晶格结构
4
4
4
中,不能自由移动,不起导电作用。
2、在室温下,多余电子全部被激发为自由电子,
故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数目很高(浓度大),主
要靠电子导电。称为电子半导体。
3、在N型半导体中同样也有本征激发产生的电子
注意:
在本征激发(或热激发)中,电子、空 穴成对产生 a: 空穴带正电量 b:空穴是半导体中所特有的带单位正 电荷的粒子,与电子电量相等,符号相 反 c:空穴是一种带电粒子。在外电场作用 下可在晶体内定向移动
实际上,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材料并 不是本征半导体,而是人为地掺入 一定杂质成份的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不同种类的杂 质可以改变半导体中两种载流子的 浓度。 根据掺入杂质的种类可分为: N型半导体 (掺入5价元素杂质) P型半导体 (掺入3价元素杂质)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教学设计 ()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教学设计 ()

新课
:4个电子模拟开关,分别受输入的数字信号30~D D 控制。

时,开关i S 切换到接地端;当i D = 1时,开关i S 接向基准电压V
模拟开关直接与虚地∑相连。


D= 0时,对应的模拟开关接向地端;当
i
新课
(1)采样:就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定时进行测量,抽取样值。

通过采样,一)为一个受控的模拟开关,构成采样器。

v到来时,
S
的控制下,把输入的模拟信号
v变换为脉冲信号
I
)采样—保持电路
2.量化和编码
量化:就是把采样电压转换为以某个最小单位电压∆的整数倍的过程。

分成的等级称为量化级,∆称为量化单位。

编码:就是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量化后的量化电平。

量化误差:采样后得到的样值不可能刚好是某个量化基准值,总会有一定的误差,这个误差称为量化误差。

15.2.2 并行比较型ADC
1.电路组成
由电阻分压器、电压比较器及编码电路组成。

电阻分压器:确定量化电压。

电压比较器:用来确定采样电压的量化。

编码器:对比较器的输出进行编码,然后输出二进制代码。

逐位比较型ADC
.转换原理
逐位比较型AD转换器的转换原理与天平称物的过程十分相似。

假设天平有10 g、5 g、2.5 g、1.25 g和0.625 g五种砝码,欲称一质量为的物体,用天平称的过程是将砝码从大到小依次加入并与物重逐次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3.1寄存器课型新课授课班级授课时数2教学目标1.了解时序逻辑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结构及功能的区别,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应用。

2.掌握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1.寄存器的分类,数码寄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教学效果教后记新课 A .引入时序逻辑电路简称时序电路:它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触发器两部分组成。

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电路任一时刻的输出状态不仅与同一时刻的输入信号有关,而且与电路原有状态有关。

B .复习1.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2.举例。

C .新授课13.1 寄存器13.1.1 数码寄存器1.电路结构数码寄存器(寄存器):只具有接收、暂存数码和清除原有数码的功能。

控制端:4个触发器的时钟脉冲输入端连接在一起,作为接收数码的控制端。

输入端:30D ~D 是寄存器的数码输入端。

输出端:30Q ~Q 是寄存器的数据输出端。

清零端:各触发器的复位端连接在一起,作为寄存器的总清零端CR ,低电平有效。

2.工作过程 (1)寄存数码前,寄存器应清零:令CR = 0,30Q ~Q 均为0态。

(2)寄存数码时,应使CR = 1。

将待寄存的四位二进制数码30~D D 分别输入D 触发器各自的输入端。

当时钟信号CP 的上升沿到来时,根据D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1n Q =D ,二进制数码得以输入寄存器。

(3)只要使CR = 1,CP = 0,寄存器就处在保持状态。

完成了接收并暂存数码的功能。

3.特点在接收数码时,各位数码是同时输入;输出数码时,也是同时输出。

因此,这种寄存器称为并行输入、并行输出数码寄存器。

13.1.2 移位寄存器1.单向移位寄存器(1)右移寄存器① 电路组成(讲解电路)(分析工作原理)3FF 是最高位触发器,0FF 是最低位触发器,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高位触发器的输出端Q 与低一位触发器的输入端D 相连。

整个电路只有最高位触发器3FF 的输入端D 接收输入的数码。

② 工作原理接收数码前,寄存器应清零。

令CR = 0,则各位触发器均为0态。

接收数码时,应使CR = 1。

假设初始状态=3210D D D D 0000,要输入数据为1101; 第一个CP 上升沿到来后:0D = 1存入3FF ,13=Q ,其他三个触发器保持0态不变。

=0123Q Q Q Q 1000。

第二个CP 上升沿到来后:1D =0移到3FF 中,而13=Q 移到2FF 中,此时12=Q 。

1Q 、0Q 仍为0态。

=0123Q Q Q Q 0100; 第三个CP 上升沿到来后:2D = 1移到3FF 中,03=Q 移到2FF 中,12=Q 移入1FF ,而0FF 状态仍为0态。

=0123Q Q Q Q 1010;第四个CP 上升沿到来后:3D = 1移到3FF 中,其余各位触发器依次右移,结果=0123Q Q Q Q 1001。

③ 状态表CP 输入 3Q 2Q 1Q 0Q0 1 2 3 40 1 0 1 10 0 0 0 1 0 0 0 0 1 0 0 1 0 1 0 1 1 0 1④ 特点从4个触发器的输出端可同时输出4位数码,即并行输出。

又可从最低位0FF 的输出端0Q 处输出,只需要连续送入4个CP 脉冲,存放4位数码将从低位到高位,依次从串行输出端0Q 处输出,这就是串行输出方式。

右移寄存器具有串行输入、串并行输出的功能。

⑤ 波形图(讲解)(引导学生画波形图)(2)左移寄存器①电路组成串接顺序由低位到高位。

寄存的数码从低位的D端输入,从最高位的输出端3Q串行输出。

②工作原理接收数码前,寄存器应清零。

令CR= 0,则各位触发器均为0态。

接收数码时,应使CR= 1。

假设存入数据=123DDDD1101。

第一CP上升沿到来后:=123QQQQ0001。

第二CP上升沿到来后:=123QQQQ0011。

第三CP上升沿到来后:=123QQQQ0110。

第四CP上升沿到来后:=123QQQQ1101。

2.双向移位寄存器具有既能右移又能左移两种工作方式的寄存器,称为双向移位寄存器。

(1)集成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CT74LS194的外引线排列1M、M为工作方式控制端,其取值不同,功能不同:保持、右移、左移及并行输入。

(2)CT74LS19逻辑功能表(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完成)(讲解)CR 1M 0M功 能 0 1 1 1 1× × 0 0 0 1 1 0 1 1清 零 保 持 右 移 左 移 并行输入(3)工作过程分析 CR = 1时:① 01M M 00,寄存器中的数据保持不变② 01M M 01,右移,CP 上升沿,D SR 右移输入端的串行输入数据依次右移。

③ 01M M 10,左移,CP 上升沿,D SL 左移输入端的串行输入数据依次左移。

④ 01M M 11,寄存器处于并行输入工作方式,CP 上升沿将并行输入的数据30D ~D 传送到寄存器的并行输出端。

(讲解)练习1. 输入数码为1101时,说明左移和右移寄存器的工作原理。

2. 说明左移与右移寄存器结构上的区别。

小结1.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1)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状态不仅与当时的输入状态有关,而且还与电路的原来状态有关。

(2)从电路结构上来看,时序逻辑电路一定包含触发器。

2.寄存器具有接收、寄存和输出数码的功能。

本章介绍了两类寄存器:数码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数码寄存器采用并行输入、并行输出的方式,接收、存储和输出数码,它没有移位的逻辑功能。

移位寄存器不仅具有数码寄存器存储信息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数码移位的逻辑功能。

布置作业P234习题十三13-2,13-3,13-4,13-5。

课题13.2二进制计数器课型新课授课班级授课时数2教学目标1.了解计数器的功能。

2.掌握二进制计数器的电路组成原理。

教学重点1.二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2.二进制异步减法计数器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3.二进制同步计数器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4.集成计数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二进制异步、同步计数器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教学效果教后记新课A .引入在数字系统中,往往需要对脉冲的个数进行计数,以实现测量、运算和控制。

具有计数功能的电路,称为计数器。

分类:进位制:二进制计数器、非二进制计数器。

计数增减: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

CP :同步计数器、异步计数器。

B .复习1.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2.寄存器的功能。

C .新授课13.2 二进制计数器13.2.1 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1.电路组成(1)结构特点:低位触发器Q 端接至高位触发器的C 端。

(2)J K 1, 1+n Q =n Q 翻转功能。

2.工作原理计数器工作前应先清零。

使CR = 0,则000=012Q Q Q 。

(1)当第一个CP 脉冲下降沿到来时,0FF 翻转,0Q 由0变为1。

而0Q 的正跳变信号对触发器1FF 不起作用,1FF 、2FF 保持原态。

计数器状态为001。

(2)当第二个CP 脉冲下降沿到来时,0FF 再次翻转,0Q 由1变为0。

0Q 是负跳变信号,作用到1FF 的C 端,使1FF 状态翻转,1Q 由0变为1。

而2FF 仍保持原态不变。

计数器状态为010。

(3)按此规律,当第七个CP 脉冲输入后,计数器的状态为111,再输入一个CP 脉冲,计数器的状态又恢复000。

3.状态表输入CP 脉冲序号 计数器状态2Q 1Q 0Q 0 0 0 0 1 0 0 1 2 0 1 0 3 0 1 1 41(提问)(介绍电路)(引导学生分析工作原理)5 1 0 16 1 1 07 1 1 18 0 0 04.波形图5.特点计数器是递增计数的,且从计数脉冲的输入到完成计数器状态的转换,各触发器的状态是由低位到高位,逐次翻转的,不是随计数脉冲的输入,各触发器状态同时翻转,所以称为异步加法计数器。

13.2.2异步二进制减法计数器1.电路组成结构特点:低位触发器Q端接至高位触发器的C端。

2.工作原理(1)当低位触发器的状态Q由0变为1时,而Q由1变为0即为负跳变脉冲,高一位触发器的C端接收到这个负跳变信号,发生翻转。

(2)当低位触发器的状态由1变为0时,高一位触发器将收到正跳变信号,其状态保持不变。

3.状态表输入CP脉冲序号计数器状态2Q1Q0Q0 0 0 01 1 1 12 1 1 03 1 0 14 1 0 05 0 1 16 0 1 07 0 0 18 0 0 0 (引导学生画出波形图)(讲解)4.特点计数器是递减计数的,各触发器状态不是同时翻转,所以称为异步二进制减法计数器。

异步计数器的电路简单,各触发器状态的改变是逐行进行的,计数速度慢。

13.2.3二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同步计数器:将计数脉冲送到每个触发器的时钟脉冲输入端CP处,使各个触发器的状态变化与计数脉冲同步,这种方式组成的计数器称为同步计数器。

1.电路组成2.分析逻辑关系触发器序号翻转条件JK端逻辑关系FF1FF2FF来一个计数脉冲就翻转一次Q= 1Q =1Q = 11==KJ11QKJ==122QQKJ==3.计数过程计数器工作前应先清零,初始状态为000。

(1)当第一个CP脉冲到来后,FF的状态由0变为1。

而CP到来前,Q、1Q均为0,所以,CP到来后,1FF、2FF保持0态不变。

计数器状态为001。

即1===11QKJ,===122QQKJ。

(2)当第二个CP脉冲到来后,FF则由1变为0。

1FF状态翻转,由0变为1。

而2FF仍保持0态不变。

计数器状态为010。

同时且0===11QKJ,===122QQKJ。

(3)当第三个CP脉冲到来后,只有FF的状态由0变为1,1FF、2FF保持原态不变。

计数器状态为011。

同时1===11QKJ,1===2122QQKJ。

(4)当第四个计数脉冲到来后,三个触发器均翻转,计数状态为100。

(5)在第七个CP脉冲到来后,计数状态变为111,再送入一个CP脉冲,计数恢复为000。

4.特点同步计数器各个触发器的状态转换,与输入的计数脉冲CP同步,具有计数速度快的特点。

13.2.4集成二进制计数器简介1.4位异步二进制计数器CT74LS293(讲解)(1)外引线排列3Q~Q:输出端。

OAR、OBR:复位端。

NC:空脚。

(2)功能表输入输出OAROBR CP 3Q2Q1Q0Q1 1×0 ×↓×0↓0 0 0 0加法计数加法计数×:表示任意——或0或1。

↓:下降沿触发。

(3)说明①OAR=OBR= 1时,不论CP、1CP何种状态,计数清零,3Q2Q1QQ= 0000。

②当OAR= 0或者OBR= 0时,电路在0CP、1CP脉冲的下降沿作用下,进行计数操作:若将1CP与Q相连,计数脉冲从0CP输入,数据从3Q、2Q、1Q、Q端输出,电路为4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若计数脉冲从1CP输入,数据从3Q、2Q、1Q端输出,电路为3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