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主题:生理学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将能够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

学习目标:1. 理解生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原理。

3. 了解生理学在不同系统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人体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

3. 不同系统中的生理学特点和应用。

教学活动:1. 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理学与生物学的关系。

2. 分组讨论人体生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和系统生理学的关联。

3. 展示生理学在不同系统中的应用和意义,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生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化对生理学原理的理解。

3. 提问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评估方法:1. 思考题讨论,检查学生对生理学概念的理解。

2. 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生理学原理的应用能力。

3.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反应和思考能力。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生理学资料,总结一篇关于生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完成一份生理学案例分析作业,结合课上内容进行分析和解答。

教学资源:1. 生理学教科书和相关课件资料。

2. 生理学实验设备和模型。

3. 生理学相关案例分析和研究资料。

备注: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对生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2024版(精华版)《生理学》教案最新

2024版(精华版)《生理学》教案最新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等化学感受器 能感受血液中氧、二氧化碳和氢离 子浓度的变化,从而调节呼吸运动。
2024/1/27
化学感受器的调节作用
呼吸运动还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的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时,呼 吸加深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时, 呼吸减慢减弱。
神经调节
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时,可引起咳 嗽反射和喷嚏反射等保护性反射动 作,以排出异物或保持呼吸道通畅。
质。
2024/1/27
25
吸收、排泄和代谢废物处理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 场所,通过肠黏膜细胞将消 化后的小分子物质吸收进入 血液和淋巴液。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形成并排出粪便。
肝脏和胆道系统参与胆汁的 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脂肪的 消化和吸收。
肾脏通过尿液的生成和排出, 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同时排出代谢废物和 毒素。
01
2024/1/27
3
《生理学》课程简介
01
生理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涉及细胞、组织、 器官和系统等多个层次。
02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作为医学基础学科,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024/1/27
03
课程内容
涵盖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 系等方面。
2024/1/27
9
人体代谢及调节机制
A
物质代谢
阐述人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及 其相互关系,包括糖异生、脂肪动员和蛋白质 合成与分解等。
C
激素与代谢调节
阐述激素的种类、作用机制和生理效应,以 及激素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的调节作用。 介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等激 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与代谢的关系。

《生理学》教案范文

《生理学》教案范文

《生理学》教案范文教案一:生理学入门教学目标:1.了解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了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

教学重点:1.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2.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

教学难点:1.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2.生理调节机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过程:1.引入(15分钟)教师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并和学生一起讨论生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2.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0分钟)2.1教师讲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2学生讨论不同器官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器官和功能。

3.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0分钟)3.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2学生讨论不同生理调节机制在保持人体内环境恒定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例子。

4.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40分钟)4.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常见功能,并解释其重要性。

4.2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适应,包括运动适应、高原适应等,讨论适应过程和机制。

5.应用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生理学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生理学知识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生理学-定义:研究生物体机体(包括动物和人类)在功能上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的科学-研究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器官系统、生理调节机制、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人体的组织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人体的生理功能-呼吸-循环-消化人体的生理适应-运动适应-高原适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以及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使学生对生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生理学教案完整版

生理学教案完整版

生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理学》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重点讲解心脏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血管的类型及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心脏、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 使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了解生理条件下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心脏的工作原理,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

教学重点:心脏、血管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心脏模型、血管模型、血液循环图解、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心脏模型,引发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组成,引导学生学习心脏、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讲解心脏的工作原理,结合心脏模型进行演示。

(3)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让学生跟随血液循环图解进行学习。

(4)探讨生理条件下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例题讲解:(1)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是如何产生血液循环的?(2)血液循环过程中,动脉血和静脉血如何交换?4. 随堂练习:(1)绘制心脏结构图,标注心脏各部分的功能。

(2)根据血液循环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血液循环系统2. 内容:(1)心脏结构与功能(2)血管类型与功能(3)血液循环途径(4)血液循环调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心脏的工作原理。

(2)列举三种血液循环调节机制。

2. 答案:(1)心脏的工作原理:心脏通过收缩与舒张,产生血液循环,使血液在全身循环。

(2)血液循环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对心脏工作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2. 掌握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和器官系统;3. 理解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关联;4. 培养学生对生理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究精神;5.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理学概述a.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神经生理学a.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b. 突触传递c.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3. 免疫生理学a.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b.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4. 消化生理学a. 消化道结构和功能b. 消化酶和消化液c.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5. 循环生理学a. 心血管结构和功能b. 血液循环c. 血压调节和心律控制6. 呼吸生理学a. 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b. 气体交换和呼吸调节7. 泌尿生理学a. 肾脏结构和功能b. 尿液生成和排泄c. 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三、教学方法1. 讲述结合示意图和多媒体资料展示生理学知识点;2. 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理学现象;3. 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思想碰撞;4.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其主动探索和实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2. 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3. 课堂测试和期末考核五、教学资源1. 生理学教材和参考书籍2. 实验器材和生理学模型3. 多媒体投影设备和网络资源六、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3. 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交流。

生理学电子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生理学电子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湿化、加温等功能。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02
通过呼吸膜进行气体交换,呼吸膜由肺泡膜和毛细血管壁组成
,具有高通透性和低阻力特点。
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
03
呼吸肌主要包括肋间肌和膈肌,其收缩与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
缩小,从而驱动肺通气。
气体交换与运
01
气体交换的过程
在肺泡与血液之间以及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包括氧气和
小肠的运动与调节
03
小肠内消化过程及 特点
04
营养物质的吸收途 径与机制
大肠的功能与排便反射
01
大肠液的成分及作用
02
03
04
大肠的运动与调节
排便反射的过程及生理意义
大肠内细菌的作用与影响
07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
Chapter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的概念
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转化和能量 利用的过程。
能量代谢的测定
通过测量生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食物量或产生的热量,可 以推算出生物体的能量代谢水平。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包括环境温度、活动水平、营养状况、年龄、性别等。
体温及其调节
体温的概念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通过测量口腔、直肠或腋窝的温度来反映。
体温的生理意义
维持恒定的体温对于保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如酶的活性、细胞代谢等。
神经调节
呼强,副交感神经兴奋 时引起呼吸减弱。
化学感受器的调节
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中枢 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外侧部,它们对动脉血氧分 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变化敏感,参与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教案概述:本节课是生理学的基础概念,主要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以及生理学的意义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到生理学在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了解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3) 了解生理学的意义和应用。

2. 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和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应用生理学知识解决与人体结构和功能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生理学的意义和应用。

2. 如何应用生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生理学的认识和了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讲师简要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即研究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的一门科学。

然后介绍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即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讲师介绍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生理实验、生理测量等。

然后介绍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系统生理学等。

3. 讨论与思考(15分钟)讲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 生理学的意义是什么?(2) 生理学在哪些方面有应用?学生们需要分析和讨论生理学在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 总结与展望(5分钟)讲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并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六、板书设计生理学- 定义:研究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研究方法:生理实验、生理测量等- 研究内容: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系统生理学等- 意义和应用: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等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学生们展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3、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突触传递。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生理和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

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生理过程。

3、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和疾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心脏会不停地跳动?为什么我们在紧张的时候会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为什么我们吃了东西会消化吸收,而不会一直留在肚子里?其实,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生理学的奥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理学的奇妙世界,去探索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2、讲授新课(1)细胞的生理功能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细胞,它可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就像一个小小的工厂,有着各种各样的“车间”和“机器”,它们分工合作,完成着各种生理活动。

比如说,细胞膜就像工厂的围墙和大门,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我们把这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叫做物质转运。

给大家讲个小例子,就说我们喝水吧。

当我们喝下一杯水,水分子就会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进入细胞内。

这就像是一个专门为水分子开的小门,水分子可以轻松地通过。

而像钠离子、钾离子这些带电的粒子,它们要通过细胞膜就没那么容易了,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搬运工”,这就是钠钾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⑶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1.理论教学内容
⑴能量代谢:能量的来源、转移与利用,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
⑵体温及其调节: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人体的产热与散热,体温调节。
第8章尿液的生成与排放
1.知识目标
⑴了解重吸收和分泌排泄。⑵理解影响终尿生成因素。⑶掌握排泄、肾小球滤过率、肾糖阈概念、尿生成的基本过程。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⑵通过实验物品的清点,养成物品、器械清点查对的职业行为规范。
⑶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精神。
1.理论教学内容
⑴《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生理学定义和任务,研究方法。
⑵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
⑶人体与环境:人体与外环境,内环境及其稳态。
⑵血管生理: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微循环与组织液生成。
⑶心血管活动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⑷器官循环:冠脉循环,肺循环,脑循环。
2.实践教学内容⑴人体心音听取、动脉血压测定、微循环血流观察。
⑵哺乳动物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5章呼吸生理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⑵理解影响肺换气的因素。⑶掌握呼吸的基本环节、肺活量、时间肺活量的概念;二氧化碳、缺氧、氢离子对呼吸的影响。2.能力目标
⑶吸收:吸收的部位及机制,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7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⑵理解散热的方式、体温调节。⑶掌握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和正常值。2.能力目标
说出体温测定在女性生殖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能进行体温测量。3.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能够用相应理论初步解释糖尿的形成机制,利尿药的作用机理以及相关临床现象。3.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⑶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1.理论教学内容
⑴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肾的结构特点,肾血液循环的特点及调节。
⑵肾小球的虑过作用: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其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⑷尿的浓缩与稀释作用:尿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和保持。
⑸尿生成的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肾内自身调节。
⑹尿液及其排放:尿液,排尿。
第9章感觉器官生理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明、暗适应。⑵理解前庭器官的功能。⑶掌握视力、视野的概念;视锥、视杆细胞的功能;声波的传导途径;眼的调节功能;折光异常眼的类型及矫正。
药物的治疗机制。3.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⑶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1.理论教学内容
⑴概述: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作用,胃肠激素。⑵消化:口腔消化,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
阐述呼吸运动的化学感受性反射
效应,用相应理论解释相关的临床现象。
能进行肺活量测定。3.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⑶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1.理论教学内容
⑴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阻力,肺通气功能的评价。⑵肺换气与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交换的过程,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⑶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O2的运输,CO2的运输。
⑷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第6章消化与吸收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了解消化功能的调节。⑵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⑶掌握消化、吸收的概念;胃液、胰液的成份及作用。
2.能力目标
根据相应理论解释胃不会发生自身消化的原因,胃溃疡发生机制及
2.能力目标
运用ABO血型理论总结临床交
叉配血试验过程。
能总结出影响血凝因素,能进行ABO血型的测定。
3.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⑵通过实验物品的清点,养成物品、器械清点查对的职业行为规范。
⑶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1.理论教学内容
⑴概述: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
1.理论教学内容
⑴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⑵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⑶肌肉收缩功能:骨骼肌收缩原理,骨骼肌收缩效能及其影响因素。
第3章血液生理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交叉配血和常用的抗凝物质和促凝措施。
⑵理解输血的原则、红细胞的生理特性、血液凝固过程。
⑶掌握血细胞正常值、血液凝固的概念、血型、红细胞比容概念,正常血液的组成。
⑵血浆:血浆成分,血浆渗透压。⑶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⑷血凝与纤溶:血凝与抗凝,纤溶。
⑸血型与输血:血型,血量与输血。
2.实践教学内容
血凝和影响血凝因素、ABO血型鉴定。
第4章血液循环
1.知识目标
⑴了解第一、二心音。
⑵理解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血压的正常值及影响因素,压力感受器反射。
⑶掌握心率、心动周期、心输出量、窦性心律、收缩压、舒张压、
章节
学习目标
课程内容
第1章绪论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本门课的研究内容。
⑵理解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
⑶掌握生理学、兴奋性、内环境、稳态概念;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反馈调节。
2.能力目标
能够说出从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认识、研究人体功能的意义。能进行反射弧测定;能制备坐骨神
经腓肠肌标本。
3.素质目标
中心静脉压、微循环的概念;心室
肌动作电位分期及各期离子流动
情况;心脏射血过程及机制。
2.能力目标
根据相应理论解释各类异位心律,早搏等临床现象。阐述动脉血压长期调节的主要机制,用相应理论解释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以及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理。
1.理论教学内容
⑴心脏生理: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心电图,心脏泵血功能,心肌生理特征。
⑷生理功能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反馈。
2.实践教学内容
反射弧分析(含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知识目标
⑴了解肌丝滑行学说。
⑵理解肌肉的收缩形式,生物电现象。
⑶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2.能力目标
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物质的细胞跨膜转运方式。根据生理机制列举有机磷中毒等相关疾病的症状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