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案、讲稿

合集下载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主题:生理学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将能够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

学习目标:1. 理解生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原理。

3. 了解生理学在不同系统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人体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

3. 不同系统中的生理学特点和应用。

教学活动:1. 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理学与生物学的关系。

2. 分组讨论人体生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和系统生理学的关联。

3. 展示生理学在不同系统中的应用和意义,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生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化对生理学原理的理解。

3. 提问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评估方法:1. 思考题讨论,检查学生对生理学概念的理解。

2. 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生理学原理的应用能力。

3.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反应和思考能力。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生理学资料,总结一篇关于生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完成一份生理学案例分析作业,结合课上内容进行分析和解答。

教学资源:1. 生理学教科书和相关课件资料。

2. 生理学实验设备和模型。

3. 生理学相关案例分析和研究资料。

备注: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对生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生理学》教案范文

《生理学》教案范文

《生理学》教案范文教案一:生理学入门教学目标:1.了解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了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

教学重点:1.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2.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

教学难点:1.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2.生理调节机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过程:1.引入(15分钟)教师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并和学生一起讨论生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2.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0分钟)2.1教师讲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2学生讨论不同器官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器官和功能。

3.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0分钟)3.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2学生讨论不同生理调节机制在保持人体内环境恒定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例子。

4.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40分钟)4.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常见功能,并解释其重要性。

4.2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适应,包括运动适应、高原适应等,讨论适应过程和机制。

5.应用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生理学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生理学知识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生理学-定义:研究生物体机体(包括动物和人类)在功能上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的科学-研究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器官系统、生理调节机制、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人体的组织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人体的生理功能-呼吸-循环-消化人体的生理适应-运动适应-高原适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以及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使学生对生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生理学教案完整版

生理学教案完整版

生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理学》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重点讲解心脏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血管的类型及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心脏、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 使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了解生理条件下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心脏的工作原理,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

教学重点:心脏、血管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心脏模型、血管模型、血液循环图解、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心脏模型,引发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组成,引导学生学习心脏、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讲解心脏的工作原理,结合心脏模型进行演示。

(3)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让学生跟随血液循环图解进行学习。

(4)探讨生理条件下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例题讲解:(1)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是如何产生血液循环的?(2)血液循环过程中,动脉血和静脉血如何交换?4. 随堂练习:(1)绘制心脏结构图,标注心脏各部分的功能。

(2)根据血液循环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血液循环系统2. 内容:(1)心脏结构与功能(2)血管类型与功能(3)血液循环途径(4)血液循环调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心脏的工作原理。

(2)列举三种血液循环调节机制。

2. 答案:(1)心脏的工作原理:心脏通过收缩与舒张,产生血液循环,使血液在全身循环。

(2)血液循环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对心脏工作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生理学教案(精简)

生理学教案(精简)

生理学教案(精简)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体里的秘密》中的第二节《骨骼和肌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以及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 能够解释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难点: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骨骼模型、肌肉模型、PPT。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模仿动物的运动方式,引发学生对骨骼和肌肉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使用PPT展示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同时进行讲解。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每组使用骨骼模型和肌肉模型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解释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 解释一下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3. 观察身边的人,描述一下他们的运动方式,并尝试解释他们的骨骼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实践,学生对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以及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观察和解释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但是,对于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的解释,有些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讲解。

同时,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骨骼和肌肉的影响,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体里的秘密》中的第二节《骨骼和肌肉》。

生理学教案讲稿

生理学教案讲稿

化学感受器的调节
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中枢化 学感受器位于延髓外侧部,它们对动脉血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子浓度进行监测,并通过反射 调节呼吸运动。
体液调节
血液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等化 学因素也可以影响呼吸运动,例如低氧血症和高碳 酸血症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舒张速率来调节心脏泵血功能。此外,血管平滑肌也可根据局部血流情
况和代谢产物浓度进行自我调节。
05 呼吸生理
肺通气原理
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具有加温、湿化、过滤空气和发音等功能。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通过呼吸运动使肺泡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 进行气体交换,实现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08 尿的生成与排出 生理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过膜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三层结构组成,具有选择性滤过功能。
滤过动力与阻力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由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共同决定。
滤过率及其影响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受滤过系数和滤 过面积的影响。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
理化特性
血液具有相对稳定的理化特性,如pH值、渗透压、粘度等,这些 特性对于维持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
血液在机体内具有运输、调节、防御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等重要功能。
血细胞生理
01
02
03
红细胞
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 化碳,其数量和功能状态 直接影响机体的氧供和酸 碱平衡。

《生理学基础》教案

《生理学基础》教案

《生理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思考、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生理学基本概念:生命现象、生理功能、生理过程、生理系统等。

2.细胞生理学: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与调控等。

3.神经生理学:神经元与神经组织、神经信号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调控等。

4.感觉器官生理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5.心血管生理学: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系统、血液循环、心血管系统的调节等。

6.呼吸生理学: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肺通气、气体交换、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7.消化生理学: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消化系统的调节等。

8.泌尿生理学: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水盐平衡与调节等。

9.内分泌生理学: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激素的作用与调节、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等。

10.生殖生理学: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殖细胞的、受精与胚胎发育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生理学知识。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生理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思考、创新能力。

3.讨论法:针对生理学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生理学知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结果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生理学十分钟试讲教案模板

生理学十分钟试讲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生理学授课时间:10分钟授课对象:医学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生理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生理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2. 如何运用生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生理学?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8分钟)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 研究对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生命活动。

2. 生理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支持。

- 生理学知识有助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3. 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与解剖学:解剖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生理学研究生命活动规律。

- 与病理学: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生理学研究正常生命活动规律。

4. 如何运用生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生理学,了解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结合生理学知识,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提高诊断准确率。

三、课堂小结(1分钟)1. 回顾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2. 强调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分钟)1. 阅读教材中关于生理学基本概念的章节。

2. 思考生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提问、讲解、总结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的认识。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一、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 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 研究对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二、生理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 基础学科,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支持2. 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三、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和联系1. 与解剖学:结构-功能2. 与病理学:正常-异常四、如何运用生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 诊断、治疗、预防疾病2. 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高职高专《生理学》理论教案

高职高专《生理学》理论教案

高职高专《生理学》理论教案一、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的组成、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等。

2. 细胞的物质代谢:细胞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途径、代谢调节等。

3.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死亡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细胞的物质代谢、细胞的基本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理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细胞的物质代谢途径、代谢调节等。

2.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死亡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册、实验仪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细胞的物质代谢、细胞的基本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死亡等基本功能。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2. 细胞的物质代谢3. 细胞的基本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列举两种细胞的物质代谢途径,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3)论述细胞的基本功能及其意义。

2. 答案:(1)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包括: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细胞识别等。

在生活中,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应用于药物输送、生物传感器等方面。

(2)两种细胞的物质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

糖酵解是细胞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三羧酸循环是细胞代谢的关键环节。

(3)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生长、分裂、分化、死亡等。

这些功能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讲稿第一章绪论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生理学。

当我们接触一个新事物,首当其冲要明白3个W,what,why, how ,这3个W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1、what,什么是生理学,他是干什么的?引入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生物体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重点是正常功能,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

我们要学习的人体生理学,又称医学生理学,通常简称为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具体的说,它研究我们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神经活动、躯体活动、腺体分泌、血液循环、呼吸和消化等功能活动,研究它们是怎样发生发展,需要什么条件,相互间有无影响,与内外环境变化的关系等等。

2. why我们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而自我是世界中无可替代的唯一,我们对自己的好奇心也往往更明显,为何危急时能爆发惊人潜力,为何心跳过快反而危险,,为何呼气比吸气更轻松,为何寒战过后会更温暖?这些都是生理学的内容。

从职业的角度看,一种药物如何起效,为何出现副作用,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都需要足够的生理学知识,所以在生理学成为了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他是我们认识和干预纠正疾病异常的定心丸。

3. how生理学研究方法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是它的重要基础,生理学的学习研究的最基本过程是:实验-推理判断-再实验-验证修正推理判断-再实验-再验证修正,这是一个长期反复循环的严谨的过程。

由于实验的损伤性及伦理等原因,目前,大多数生理实验是以动物为对象。

为什么能用动物做实验来研究人体的功能活动呢?我们都知道,根据进化论的观点,人类和生物界其他动物具有同源性,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相似之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而且,动物实验还有些特别的优势。

举例: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其直径最大可达1毫米左右,人的各种神经纤维直径为1—20微米,长度人几分之一毫米到1米左右,比如已知人体最粗的神经是坐骨神经,它的直径可以达到1厘米,但是坐骨神经是神经纤维束,内含大概20W根神经纤维,可想而知每根纤维的直径有多微小。

),猫的防御反射,等等等等。

当然,凡事都有利有弊。

首先,动物和人类只是相似,所以并不能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简单直接对应到人体,尤其人类的情感情绪思考等高级意识活动基本无法以动物实验来进行研究。

其次,一些人对动物实验的滥用,既丧失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基本的尊重。

随着无损伤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直接以人体作为研究对象。

生理学研究包括三个层面。

* 第一.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命现象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如研究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 第二器官、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的功能,如研究心脏的泵血功能、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

* 第三整体水平研究器官系统之间的功能联系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研究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应激状态下人体功能的改变。

通过这三方面的研究,我们对我们自身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越来越丰富精彩。

了解了这些,那么我们该如何学好生理学整体性——深刻理解,前后联系反思。

实验性科学——重视实验实证,重在理解。

这个知识点怎么得到的,证据是什么,有时我们要像CSI(犯罪现场调查)一样,去探寻,去求证,仔细分析总结,注重逻辑推理,养成科学严谨思维方式。

同时,由于生理学的知识往往是依据实验推理而来,证据不一定充分,有些理论只是因为在现在能较好解释事实才为人接受。

这就要求我们的头脑要保持足够的开放性,不要学到一个一个知识就天下唯我独真。

第二节、内环境和稳态我们的机体如我们生活着的蔚蓝色星球一样大部分是谁。

机体内的液体占体重60%,我们称为体液。

其中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40%,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20%,细胞外液都在那些地方呢?比如:血液中——血浆(plasma)5%,细胞间——组织液(inters titial fluid)15%,脑脊液,胸腔滑液,关节滑液。

占体重60%的体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为医学关注的重点(比如,体液病理学认为疾病的本质在于体液的异常)。

从体液的角度,我们对环境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通常说到环境,往往指的是空气阳光和水等等,但是,这个概念在生理学中显得有些不够,生理学研究的是机体,机体最小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也就是说我们要想对机体了解的更深更真,细胞是基础,是关键,那么,对细胞而言,他直接接触并赖以生存的环境到底是什么?不是外部的阳光空气水,而是我们刚刚接触到的一个概念,包绕着他们的细胞外液,从这个角度,我们把环境分成外和内,提出了内环境(interna l environment )的概念——细胞生活的体液环境,即细胞外液。

显然,当我们研究细胞功能时,内环境是个更好的切入点。

那么,内环境如何保障细胞的生存和发展?要提供足够的营养,要及时排除有毒有害的代谢产物,除此之外,还有个重点,那就是稳定。

试想,前一秒你在气候宜人的苏州,下一秒跑到南极,再下秒站在非洲的烈日下,没人能hold住吧?所以,稳定很关键,而这稳定很关键,不光是物理因素,还包括化学要素,比如温度、PH、渗透压、化学组成等。

所以我们又提出了个新的概念:稳态( homeostasis)——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

注意,是相对恒定。

目前,稳态的概念扩展到其他的生命现象。

泛指凡是通过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使某个生理过程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如体温的相对稳定。

第三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二、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同化、异化)。

对于生命的存在我们有很多思考。

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周国平说:我爱故我在,其实我觉得这话最适合李寻欢说;爱玩派说:我玩故我在;JJ唱过《我飞故我在》,Kay唱过《我唱故我在》,而我们生理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行故我在,或者用一个更流行的版本——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需要消耗物质和能量,所以要补充,要出新;而消耗的物质并没有消失只是转变成其他物质,那么废弃物质有害物质又会出现,所以要清除,要出新;推陈出新就是所谓的新陈代谢。

这是生命存在的条件,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

2.兴奋性生物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是生物体生存的必要条件。

反应强到弱抑制(inhibition);弱到强兴奋(excitation)刺激三要素: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要引起组织兴奋,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都必须达到一最低要求值。

3.适应性生物体对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人类不仅有被动适应,还能主动适应。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生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第四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我们已经知道,要生存,要发展,细胞要求稳,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树欲静而风不止,不管细胞如何向往,世界总是充满变化。

我们常说,与时俱进,时变而人亦变,细胞要乱中求生,就必须及时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调节。

怎么应变?我们的细胞有三板斧:*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这是我们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

何谓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有适应意义的规律性应答反应,称为反射。

有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功能,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可区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反射弧固定、数量有限、初级的神经活动(举例说明:食物入口流口水)条件反射刚好相反,是产生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后天获得、反射灵活可变、数量无限、高级的神经活动。

为什么神经调节会成为调节的NO1?很简单,速度,速度!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神经调节最明显的天赋就是快,光快还不够,我们常说要快准狠,准是定位的精确,狠是程度的精确,神经调节第二个添富优势就是精确,当然,事无完美,神经调节也有天然的缺陷,那就是局限而短暂。

好,我们总结下,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精确、局限、短暂。

(快准限段)当然,神经调节是NO1,但不能包打天下,他还有个有力的伙伴* 体液调节(humoral reg ulation),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包括远距分泌、旁分泌和神经分泌。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

化学物质体液运输我们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方式:* 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是指器官、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

例如,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脑血管可通过自身调节机制改变其管径,使脑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第五节、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简单说明控制论——引入生理学,从控制论角度看调节,有三种方式: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其中反馈调节是最主要的方式。

*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凡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对控制部分的活动起制约或纠正作用的,称为负反馈。

意义:维持稳态。

缺点:滞后、波动*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凡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同,对控制部分的活动起增强作用的,称为正反馈。

意义:加速生理过程* 前馈( feed-forward ):干扰信息直接通过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调整控制信息,以对抗干扰信息对受控部分的影响。

调节具有前瞻性。

总结: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功能的科学(概念),他注重实验与推理论证,它的一个核心关注点是细胞直接接触生存的细胞外液(内环境),而要确保功能正常,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很关键(稳态),在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之所以能保持稳态,依赖于有效的调节(神经、体液、自身),调节有三种不同的构成:一去不复返——非自动;有来有往——反馈);提前预判——前馈。

重点:内环境+稳态+反馈调节思考题1. 临床上进行高频电疗时,尽管电流足够大,为什么患者没有痛的感觉?2. 在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为什么要求进针、出针快,推药慢?3. 试述机体稳态的维持机制。

[教学后记]:教案讲稿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旧课复习:上节课我们对生理学做了个大概的了解,我们已经知道,这门探索功能的科学,有一个核心观点,对机体而言,体液很重要,稳态是关键,调节是保障。

本节课,我们将对生理学做更具体的了解。

图片导入:细胞是组成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体内所有的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都是在细胞及其产物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

只有在了解细胞和细胞器的分子组成和功能的基础上,才能阐明整个人体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及其机制。

我们知道细胞包含很多结构,比如,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等等,功能各不相同,对于生理学而言,谁是突破点?回到我们前面强调的一个观点,内环境很重要,为什么?因为他是细胞的直接交流对象或者说交易者,再追寻下去,我们就会注意到,在这个交流过程中,细胞膜是直接而关键的渠道,所以我们的突破点首先就是细胞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