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三七粉质量标准研究

合集下载

三七的超细化及纳米化研究

三七的超细化及纳米化研究
!"# $$ % &’()
WA
食品技术
有关。对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世纪&%年代初 期,前人的研究表明,三七主要含有$"种三七皂甙成 分,以 ! ’ 榄香烯为代表的 (( 种挥发油成分,以三七 素为代表的)(种氨基酸成分及三七多糖、三七黄酮、 植物甾醇、脂肪油、蛋白质、生物碱、无机元素和无 机盐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 粉碎是中药生产及应用中重要的基本环节,近 $% 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超微粉碎,通过对物料的 冲击、碰撞、剪切、研磨、摩擦、分散等手段能把原 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对于一般的药材 在该细度下,细胞破壁率!*+,,因而有人称其为细 胞级超微粉碎。细胞破壁后,细胞内的有效成分充 分地暴露出来,可溶性成分可以完全溶解于胃液, 进入小肠后开始被吸收,由于颗粒超细,表面活性 大,其不溶性成分也极易附着在肠壁上,快速被吸 收,进入血液;且因附着力的影响,排出体外所需的 时间较长,提高了吸收率,吸收量也会增加 。这样
! 前言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 #$%$& %’(’)*%+,%) -./0123 45 65 78,% 9的干燥根,又名参三七、 金不换、田七、田漆、血参、山漆等,是我国特产的 传统名贵药材,使用历史近:;;年,栽培历史在<;;年 以上,栽培技术的研究始于=;世纪>;年代"?9。三七适 宜于冬暖夏凉的气候,不耐严寒和酷热,喜半阴和 潮湿的生态环境,主产于云南文山,产量占全国的 @AB,广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区也有种植。据 中药典籍记载:三七,性温,味微甘而苦,无毒,归
的超细粉碎加工。 + 结果与分析 +!" 三七加工后的物性变化 加工前三七粗粉的颜色为深土黄色;加工后, ",样品为灰白色,+#样品呈淡土黄色 -料头颜色为土黄 色 &, %# 样品为淡土黄色。 "# 样品味微苦而后微甜, +#样品和%#样品味微苦,而+#样品的料头和粗粉味道 略苦一些。 采用./0123 4356+)型激光散射粒度分布分析 仪测试%种样品的粒度分布和比表面积,粒度分布特 征参数见表 ",对 % 个样品的粒度分布作累积分布图 见图"和图+。采用789:;<!!)型扫描电镜观察粒径为纳 米级的"#样品的微观形貌见图%和图! -放大"万倍和% 万倍&。

三七粉的检验标准

三七粉的检验标准

三七粉是以中药材三七(学名:Panax notoginseng)为原料,经过加工研磨而得的粉末。

以下是三七粉常见的检验标准和指标:
1. 外观特征:三七粉应为细腻均匀的细粉末,呈灰白色或微黄色。

2. 鉴别:通过对三七粉进行理化性质测试和药材特征鉴别,判断其是否符合三七的特征。

3. 水分含量:检测三七粉中的水分含量,一般要求不超过10%。

4. 正品指标:包括三七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如三七皂苷(总皂苷含量)、三七酮等。

不同地区、不同标准对有效成分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5. 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检测三七粉中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砷等)和农药残留物的含量,以保证其安全性。

6. 微生物检验:包括总菌落数、霉菌和酵母菌的含量,以及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检测,以确保三七粉的卫生质量。

这些检验标准和指标可根据不同的地区、行业和产品要求而有所差异。

建议选择正规的实验室或机构进行检验,确保三七粉的质量和安全性。

另外,购买三七粉时应选择有信誉的品牌或商家,以减少风险。

三七超细粉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三七超细粉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大肠埃希 菌 [ MC ( C C B)4 0 ] 4 12 、金 黄 色葡 萄 球 菌
表 1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结果
药 物 研 究
Te h me ii e t d d c n su y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 s o ma f e n m de e a d eh o h r c hn e ju lo t o e i n n t n p a e h i ma y ・ 5・ 3
国药 品生 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
13 试 验 菌 株 .
接种 黑曲霉菌 的新 鲜培 养物 至改 良马 丁琼 脂斜 面培养
基 中,2 2  ̄ 3~ 8C培养 5— d 7 ,使大量 的孢 子产 生 ,加入 3~ 5 的含 0 5 ( lm ) 聚三梨酯 8 ml .0 % m / 1 0的 0 %无菌 氯化 .9 钠溶液 ,孢子 洗脱 ,吸出孢 子菌 液 至灭菌 试管 内,将 菌 液 稀释成每 hd含 5 r 0—10 f 0 cu的菌悬液 。
25 1 菌种及菌液 的制备 . .
25 2 验证试验一 常规法 ..
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 )试验组 1
取 1 0供试液 l l :1 m ,加入 小于 lO f m 大 O cu l /
2 . 菌液组 .32
分别取各备用试验 菌 ,加入 与试 验组等量
取与试验组相 同的供试 液 ,采 用相
悬液 。
11 样品 三七超 细粉 ( . 云南金 乌黑药制 药有限公 司 ,编 号为 1 、3号样 ) 、2 。 12 稀 释剂及培养基 .
接种 白色念珠 菌 的新 鲜 培 养物 至 改 良马 丁 培 养基 中 , 2 3~2  ̄ 8C培养 2 4~4 h 8 ,用 0 % 无菌 氯化 钠溶 液稀 释成 .9 每 l l 5 10 f m 含 0~ 0 cu的菌悬液 。

三七粉成品质量标准

三七粉成品质量标准

三七粉成品质量标准目的∶建立三七粉的成品内控质量标准,包括来源、主要产地、炮制、性状、检查等内容,提供检验依据,确保饮片产品质量。

责任人:文件制订人及所有相关人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

内容∶【产品代码】【产品包装规格】【包装形式】纸箱【取样方法】参照ZLSOP000500取样标准操作规程【检验操作规程】参照ZLSOP500100三七粉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本品为三七的炮制加工品。

【炮制】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

【性状】为灰白色或灰黄色粉末,气微,微苦回甜。

【鉴别】(1)本品粉末灰黄色。

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0μm;复粒由2~10余分粒组成。

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

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15~55μm,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80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滴,搅匀,再加以水饱和的正丁醇5m l ,密塞,振摇约10分钟,放置2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加3倍量以正丁醇饱和的水,摇匀,放置使分层(必要时离心),取正丁醇层,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人参皂苷Rb1对照品、人参皂苷Re对照品、人参皂苷Rg1对照品及三七皂苷R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溶液(1→10),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ⅨH 第一法)。

基于LC- MS技术的中药三七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LC- MS技术的中药三七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LC-MS技术的中药三七质量评价研究研究背景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其中的三七药材作为一种重要的药材,在中医中被广泛地使用。

然而,三七的品质与药效是存在差异性的。

因此,对三七的质量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所以,本研究将基于LC-MS技术来为三七的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以期为三七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样品的制备本研究选取的是不同产地的三七,选取的三七需要具有相同的生长时间和生长条件。

经过初步挑选后,将样品进行风干、粉碎,并通过筛网得到均匀的粉末。

样品的分析样品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LC-MS技术来进行检测。

在本研究中,使用的是Agilent 1290 infinity LC 在线耦合与Agilent 6460 LC-MS/MS。

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后,通过LC-MS检测出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数据分析通过LC-MS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可以得出三七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

随着样品量的增加,可以得到三七样品中有效成分的浓度分布图。

通过浓度分布图对三七样品的质量进行考察。

研究成果通过对不同地区的三七样品进行测量,我们得到了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而得到了有效成分的浓度分布图。

通过对浓度分布图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产地三七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平均值、标准差等关键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为三七的质量评价提供有力的支持。

结论本研究采用LC-MS技术对不同地区的三七进行质量评价。

通过对有效成分的检测,得到了三七样品的浓度分布图,并得出了关键指标。

这些结果为三七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为三七药材的科学应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三七粉质量评价研究

三七粉质量评价研究

检验样品 ;采 用薄层 色谱法、超 高效液相 色谱法、电感耦合等 离子体质谱法等分析手段 ,从有效成分定 性 定量、原料来源及 重金属检测等方面开展探 索性研 究,分析三七粉 内在质量。结果 :现行标准检验合
格率为 1 0 0 %,探 索性研 究可发 现 三七 茎叶 原料 。结 论 :三 七粉 整体 质 量 状 况较好 ,个 别批 次样 品存 在 非 法掺 加 三 七 茎叶现 象。
t o t h e c u r r e n t s t a n d a r d , t h e e x p l o r a t o r y s ud t i e s c o u l d i d e n t i f y r a w ma t e r i a l s o f l e a v e s o f Pa n a x n o t o g i n s e n g .
a n a l y z e t h e i n t r i n s i c q u a l i t y o f P a n a x n o t o g i n s e n g p o wd e r . Re s u l t s : Q u a l i i f e d s a m p l e r a t e wa s 1 0 0 %a c c o r d i n g
Qu a l i t y Ev a l u a t i o n o f P a n a x No t o g i n s e n g P o wd e r
L i u Yo n g l i , Z h a o Z h e n x i a , S u J i a n , Wa n g Mi n , F e n g L i ( H e b e i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Dr u g C o n t r o l ,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 5 0 0 1 1 ,

三七粉检验报告

三七粉检验报告

三七粉检验报告1. 引言三七粉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医药行业。

为了确保三七粉的质量和安全性,本文对三七粉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和分析。

本报告旨在提供关于三七粉的详细检验结果,以及对三七粉质量的评估。

2. 检验方法实验使用了以下检验方法来评估三七粉的质量:2.1 外观检验对三七粉的外观进行了检查和描述,包括颜色、形状、有无异物等。

2.2 水分含量检验使用干燥烘箱法测定样品的水分含量,以判断样品的干燥程度和储存稳定性。

2.3 药品标识的检验对三七粉的相关药品标识进行了检验,包括产品名称、成分、制造商等信息。

2.4 含量测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三七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以评估其药效。

2.5 重金属含量检验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检测三七粉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评估其安全性。

3. 检验结果及分析3.1 外观检验结果经过外观检验发现,三七粉呈灰白色细粉状,无明显异味,并没有发现任何异物。

3.2 水分含量检验结果对三七粉的水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水分含量为7.8%,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3 药品标识的检验结果经过对三七粉药品标识的检验发现,产品名称标明为纯正三七粉,制造商信息齐全,说明书中也详细列出了成分和用法用量。

3.4 含量测定结果通过HPLC测定,发现三七粉中三七总皂苷含量为3.2%,达到国家药典规定的标准。

3.5 重金属含量检验结果对三七粉中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镉、铅、汞、砷的含量均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符合安全要求。

4. 结论通过对三七粉的全面检验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三七粉外观无异物,干燥程度良好,符合标准要求;•三七粉水分含量符合标准要求,适合长期储存;•三七粉药品标识完整,产品名称、成分、制造商信息清晰明确;•三七粉中三七总皂苷含量达到国家药典规定的标准;•三七粉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本次三七粉的检验结果显示其质量良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成品药材三七粉质量标准

成品药材三七粉质量标准
【性状】为灰白色或灰黄色粉末,气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0μm;复粒由2~10余分粒组成。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15~55μm,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80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滴,搅匀,再加以水饱和的正丁醇5m l,密塞,振摇约10分钟,放置2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加3倍量以正丁醇饱和的水,摇匀,放置使分层(必要时离心),取正丁醇层,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苷Rb1对照品、人参皂苷Re对照品、人参皂苷Rg1对照品及三七皂苷R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溶液(1→10),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用法与用量】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nm。理论板数按三七皂苷R1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
0~12 19 81
12~60 19→36 81→6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人参皂苷Rg1对照品、人参皂苷Rb1对照品,三七皂苷R1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人参皂苷Rg10.4mg、人参皂苷Rb10.4mg、三七皂苷R10.1mg的混合溶液,即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