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选择练习题(三)

合集下载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教师招聘复习题)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教师招聘复习题)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教师招聘复习题)1.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2.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C)。

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4.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是《大教学论》的作者(A)。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觊洛夫5.“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B)。

A.美国B.英国C.日本D.法国6.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D)。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7.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

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8.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D)。

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9.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D)。

A.班主任B.兴趣小组C.少先队D.班集体10.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A)。

A.组织和团结集体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C.提出共同目标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11.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A)。

A.交往的过程B.学习的过程C.德育的过程D.认识的过程。

12.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B)。

A.共同统一的准则B.共同的目标C.共同的组织机构D.平等、相容的氛围13.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C)。

A.校长B.教导主任C.班主任D.任课教师14.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

A.班主任B.班委会C.共青团D.少先队15.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B)。

A.集体舆论B.共同目标C.干部队伍D.活动16.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A)。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普通心理学-心理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普通心理学-心理过程-意志过程)

第五章心理过程—意志过程一、意志概述(一)意志的定义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二)意志的基本特征第一,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二,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第三,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第四,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三)意志与认知、情感过程的关系1.意志与认知过程的关系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当人们认识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到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时,才能提出正确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适当的方式和方法。

意志对认知过程具有反作用。

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需要及时做出种种意志努力去克服它,以达到认知的目的。

2.意志与情感过程的关系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又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和支持作用时,这种积极的情感就会成为人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和削弱作用时,这种消极的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

“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情感服从于意志的表现。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一)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人在行动之前,先要在头脑里考虑为什么要行动,怎样去行动,这是意志的准备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和轨迹。

1.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趋:归向,事情、形势朝着某个方向发展。

)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3)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2.确定行动目的目标确定不仅仅反映出一个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同时反映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道德水平。

特岗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资料教育学第五章课程选择题50道含解析-精品

特岗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资料教育学第五章课程选择题50道含解析-精品

教育学第五章课程一、单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从课程类型来看是()。

A.广域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2.渗透在学校的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及观念环境中的课程是()。

A.必修课程B.显性课程C.隐性课程D.选修课程3.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寨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面临传承危机的侗族织锦工艺进行课程开发,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织锦”课程。

该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社会课程4•某学校近期大力美化校园环境,新增添了绿化,且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图建设成为“书香校园”。

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

A.显性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隐性课程5•当前世界各国最常用的课程类型为()。

A.活动课程B.核心课程C.融合课程D.学科课程6.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

A.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和直接经验的真切感受B.传承人类文明,让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C.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D.促进学生认知和整体性发展,并形成全面的、解决问题的视野和方法)O7.社会研究课整合了历史、地理、经济学、社会学等有关学科内容,其课程类型属于(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相关课程8.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该观点体现的是()。

A.知识中心课程论B.社会中心课程论C.学生中心课程论D.结构课程论9.以学生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课程理论是()。

A.要素主义课程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儿童中心课程论D.社会中心课程论10.认为“学校的教学应以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论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B.社会中心课程论C.教师中心课程论D.学生中心课程论11.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的课程论观点是()。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B.桑代克C.华生D.卡普捷列夫2.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B.教师心理C.学生心理D.学习心理4.下列不属于教学环境的是()。

A.桌椅B.课堂气氛C.照明D.课本5.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并可以反复验证( )。

A.实验法B.测验法C.观察法D.调查法6.观察法的不足是( )。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皮亚杰认为守恒概念的形成阶段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少年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是()。

A.形象思维B.经验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思维3.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 )。

A.沉思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场独立型4.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是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少年期指( )。

A.3岁~6、7岁B.11、12岁~14、15岁C.6、7岁~11、12岁D.14、15岁~25岁6.一个男孩认为又高又细的杯子比又矮又粗的杯子能盛更多的水,尽管在这两个杯子中倒入了同样多的水,他却只注意杯中水的高度,而不会同时考虑到杯子的形状.这个男孩的认知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7.一般能力测量也叫智力测量,是用一定的智力测量量表来衡量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

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是()。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属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A. 自然科学B. 人文科学C. 社会科学D. 综合科学答案:D2. 以下哪个教育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A. 赫尔巴特B. 杜威C. 裴斯泰洛齐D. 康德答案:B3. 以下哪个心理学家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A. 皮亚杰B. 维果茨基C. 奥苏贝尔D. 费斯汀格答案:A4. 以下哪个教育理论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答案:D5.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属于启发式教学?()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练习法答案:B二、填空题1. 教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

答案: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2.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3. 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4. 教育目的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统一。

答案:社会发展、个人发展5.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

答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三、判断题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科学。

()答案:正确2.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完成的。

()答案:正确3.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答案:正确4.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答案:正确5.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科学性、思想性、适用性、系统性和可接受性原则。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教育的本质属性。

答案: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选择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选择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选择题)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A]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C]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D]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C]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15。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关注点的科学,该学科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A. 教育者– B. 学习者– C. 管理者– D. 执行者–正确答案:B2.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时间内通过特定经验、刺激或训练而产生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改变,以下哪项不是学习的表现?– A. 认知– B. 情感– C. 行为– D. 遗传–正确答案:D3.感知是即将进入人的大脑进行储存与加工的信息,以下哪项不是感知的方式?– A. 视觉感知– B. 听觉感知– C. 嗅觉感知– D. 思维感知–正确答案:D4.记忆是指人在接受外界刺激后,经大脑加工处理,形成持久的信息,以下哪项不是记忆的类型?– A. 短时记忆– B. 长时记忆– C. 遗传记忆– D. 过滤记忆–正确答案:C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 A. 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 B. 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 C. 研究校园暴力事件– D. 研究教育制度改革–正确答案:B二、判断题1.变态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

–正确答案:错误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正确答案:正确3.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

–正确答案:错误4.智力测试是评估学生智力水平的有效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5.学习者的情绪状态对其学习效果没有影响。

–正确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请简述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意义。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者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和情绪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指导和心理疏导。

最后,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请简述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及记忆过程。

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章节题库(幼儿心理学)-第5章 幼儿记忆的发展【圣才出

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章节题库(幼儿心理学)-第5章 幼儿记忆的发展【圣才出

第5章幼儿记忆的发展一、选择题1.几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A.5岁前B.3岁前C.4岁前D.4.5岁前【答案】B【解析】3岁以前,幼儿的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

由于幼儿的记忆机制等方面的因素,这一阶段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幼年健忘”。

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2.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过程中,转变期一般存在于()。

A.2~3岁B.4~5岁C.5~7岁D.7~8岁【答案】C【解析】一般而言,4~5岁前儿童的记忆过程比较被动,没有策略、计划和方法;5~7岁是一个转变期,7~8岁以后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比较稳定。

3.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在于()。

A.记忆范围的扩大B.记忆广度的扩大C.工作记忆的出现D.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不在于记忆广度的扩大,而在于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

正是这种能力,使儿童能够识记并保持更多的范围更广的知识和经验。

4.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是()。

A.无意识记的发展B.有意识记的发展C.活动动机的变化D.语词记忆的出现【答案】B【解析】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①幼儿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②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③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5.随年龄增长,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

A.不会变化B.不会缩小C.逐渐扩大D.逐渐缩小【答案】D【解析】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会逐渐缩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的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

一方面,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能够叫出其名称,那么物体的形象和相应的词就紧密联系在一起。

另一方面,幼儿所熟悉的词,也必然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词和物体的形象是不可分割的。

6.从记忆内容看,幼儿阶段占主要地位的记忆类型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选择练习题(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战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公教师网特为考生整理了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选择练习题(不定项选择题),考生多做题有利于查缺补漏。

1、操作技能的特点包括( )。

A、客观性
B、外显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E、内潜性
2、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特点的是( )。

A、简缩性
B、外显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E、内潜性
3、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将操作技能划分为( )。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性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4、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可以分为( )。

A、动作品质
B、动作结构
C、动作控制
D、动作效能
E、动作整合
5、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相互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指的是操作模仿阶段( )的特点。

A、动作品质
B、动作结构
C、动作控制
D、动作效能
E、动作整合
[page]
6、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指的是操作整合阶段( )的特点。

A、动作品质
B、动作结构
C、动作控制
D、动作效能
E、动作整合
7、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指的是操作熟练阶段( )的特点。

A、动作品质
B、动作结构
C、动作控制
D、动作效能
E、动作整合
8、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 )。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原型定向阶段
E、原型操作阶段
9、打字、弹钢琴等属于( )。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操作技能
C、粗放型型操作技能
D、断续性操作技能
E、器械型操作技能
10、低年级学生借助香蕉、苹果的图片等替代物进行加减运算,属于( )。

A、物质活动
B、物质化活动
C、外部言语活动
D、内部言语活动
E、活动的定向
[page]
11、学生“念念叨叨”的表述出自己正在进行的心智活动的情况属于( )。

A、物质活动
B、物质化活动
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
D、内部言语活动
E、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
12、下列属于我国教育学家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是( )。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原型内化阶段
D、原型定向阶段
E、原型操作阶段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

A、弹吉他
B、踢足球
C、阅读书籍
D、跳舞
E、打字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读书
B、跑步
C、记忆
D、计算
E、阅读
15、技能可以控制动作的( ),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

A、执行程度
B、执行顺序
C、执行方式
D、执行结构
E、执行对象
[page]
16、练习曲线规律( )。

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一个高原期
C、后期进步慢
D、总趋势是进步
E、有时出现暂时退步
17、人借助骨骼、肌肉实现的,以合理地、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外部动作方式称之为( )。

A、心智技能
B、演讲技能
C、驾驶技能
D、操作技能
18、人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称之为( )。

A、绘画技能
B、创造技能
C、心智技能
D、操作技能
19、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20、技能的形成,在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用( )。

A、图式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page]
2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22、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不平衡现象
B、不协调现象
C、停顿现象
D、起伏现象
23、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练习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种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24、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25、影响反馈效果的因素有( )。

A、反馈的方式
B、反馈的内容
C、反馈的对象
D、反馈的频率
E、反馈的数量
[page]
26、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 )。

A、示范
B、讲解
C、反馈
D、练习
E、动觉
参考答案
1、ABC
2、ADE
3、CD
4、ABCD
5、B
6、C
7、D
8、ABC
9、ADE 10、B
11、C 12、CDE 13、ABDE 14、ACDE 15、BC
16、ABCDE 17、D 18、C 19、D 20、D
21、C 22、D 23、C 24、D 25、ABD
26、ACDE
文章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